道德经诵读为何叫道德经诵读,何为道,何为德

3500字《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3500字《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
来源:论文联盟&
3500字《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
《道德经》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道家立派之根。众所周知,黄老之学重在&清静无为&,其思想为后来的西汉前期所用,大汉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实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昌盛。直至今日也很多人追求研究他的思想精髓,希望能为当世所用。近日,读老子之说颇有感触,无奈才疏学浅不足以评头论足,只得将我不值一瞥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读了两遍《道德经》还是未能完全领悟,不过却有所思所想。我觉得老子的&清静无为&是整个道德经的核心,就像孔子的&仁&一样不能具体的去描述它,然而却蕴含于每一句话中。所以我觉得不应该直接论述何为道何为德,或何为清静何为无为,而我对《道德经》的理解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释。
缜密思维,科学论断
只读了《道德经》的第一章就让我对老子肃然起敬,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处对于&道&和&名&,&有&和&无&的阐释前后衔接相辅相成,稍稍推敲便已深陷于宇宙奥妙之中。前道非后道,前名非后名,转换间便让我感受了老子思维的缜密,又说无,叫做天地的开始;有,叫做万物的本源。谁说又不是呢,宇宙还不存在时就是&无&,单单一个字便消去了了我心中长久的疑虑&&宇宙之前是什么?而万物化生的时候就叫做&有&了,自然顺理成章,这些都是自然事实老子只是描述出来便又体现了无为中的有为。中国的文字计数原不称为多少&字&,叫多少&言&,比如老子五千言,而&言&字正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个字便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单单&有无&两言便道破了天机,有和无本同根而生,无的时候就去观察它的妙处,为形而上;有的时候就去观察它的行迹为形而下,两者都叫做玄,研究玄的问题就是研究宇宙奥妙的法门。直接提出了,研究宇宙就去研究有和无吧,而现世的我们不也正在为之而努力吗,我们从何而来向何处而去,宇宙如何而生如何而存&&.
老子给后人留了这个有和无的问题,但老子又是怎样解释的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便是老子对&无&的解释,混成之物生于天地之前暂且将其记录为&道&,称其为&大&。大道便是无的代言,现在理解起来不就是自然规律吗,自然制定了一切规律于是才去创造天地。然而何又谓之&有&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有&便是道生一的瞬间。这一句话是我最佩服老子的一句话,它缜密而又科学,在古代的科学思想中可谓领先全球。后世有人根据这句话创立了道家的标志&太极图。《易经》中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老子的话相,太极便是混沌即&道&,两仪是事物的两面即&阴阳&或&一&,四象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星宿方位即&二&,八卦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即&三&,这其中表示的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根据周敦颐的太极图解说,黑白即为阴阳,中间的界线就是阴阳相冲万物相生之意,整个太极就是天地混沌无极之意也就是道了。
辩证待世 慧眼识道
老子除了他的清静无为之学外,《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也颇为后人推崇,这是他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正如太极图所示,太极生两仪,世间万物分为两仪,每个事物又有两仪。这就是老子对世界的看法,万物有阴阳两面,美和丑,善和恶,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他的辩证思想给中国的带来了重要启示,特别是对中庸思想的影响,它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从两个方面观察,也只有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所观察的世界才是完整的真实的。
中庸之道 天长地久
中庸之道给中国人的影响是极大的,直接体现在当代人的为人处事中。比如我们的语言习惯,总是不直接和盘托出而是先进行前题渲染在合适的时机再道出主题,不急也不缓,不冷也不热。再比如中国人的谦让品德外柔内刚,成功之道功成身退等等,讲究的就是分寸二字,而中国人是拿捏的最好的。《道德经》中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东西多了就会溢出来,不如停止拥有。东西太尖锐了是不会长久的。金玉满堂也是守不住的。富贵又骄淫会自种祸根。功成身退才是天道啊。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可尽其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引来祸端。古代多少名臣大将没把握好中庸之道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比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如西汉大将周亚夫为汉景帝刘启训练出细柳营两万精兵强将,又凭借这两万主力平叛了吴楚七国之乱,可谓护国之功,功盖千秋。但因其骄横跋扈目中无人,蔑视皇帝违汉制修建墓陵最终惹来杀身之祸,君不杀他其自杀之。周亚夫虽有功却太锐,不善藏不善退,不谙中庸之道落了个自取其辱的下场。
那么如何保持中庸呢?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像拉弓一样,高了就低点低了就高点,多了就去点不足就补点,不恃才傲物不独处高处。中庸就是保持虚静,其犹橐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保持一个虚静宽广的胸怀才能容得下天地。中庸的分寸只有圣人才能把握的恰当,而圣人都已经成为书中的经典了,我辈尚需努力,当世中又能不能出现一个圣人呢? 只能等后人去评价了。
对立转换 物极必反
老子的辩证法中,事物的两面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又是可转换的。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圣贤人、大智慧、仁义之德、技巧名利都消失了之后,自然之道的新气象就会出现,所以老子说圣人不死大道就难以实现,因为他相信对立转换,物极必反。&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不正与我们所说的乱世出英雄异曲同工吗,国家礼崩乐坏奸臣当道的时候才有人去强调忠信仁义,孔子正是最鲜明的例子。
对立转换,物极必反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维方式。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欲进先退等等都说明了后世对这个辩证思想的成功运用。&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也算是老子告诉我们的军事思想吧,上天制定的道就是柔弱胜刚强,高峰之后就是山谷,烈火燃烧后便是灰烬了。
时代局限 一家之言
不可否认的是,老子的话不是完全的正确,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东周末年,诸侯割据,诸侯相残已是司空见惯,国家间的残杀让老子不再相信统一的大国了。我觉得老子的无为的思想有时就像是在逃避现实,一切皆法自然可是要人又有什么用呢,人的价值又如何实现呢?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又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是老子的理想也是老子的乌托邦,现在找个孤立的小岛都难更不用说小国,处处都是金钱名利哪还有敦实淳朴的百姓。到现在是有为还是无为的结果呢
?若是无为却有人类两千多年的文明印记,若是有为人所做的一切不都是顺道而行吗?
读了两遍《道德经》也没有弄明白它的真谛,不但是因为我的资质不够深,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历代对老子的研究不尽其数,谁也搞不清老子的真面目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笔者也就有一千个老子,发展到现在老子已经分为几派了,例如有为派,无为派。这说明了经典的不断阐释的不断发展,可是最终却弄不清经典的真面目,要想研究真正的黄老之学就要摒弃众家之言还其本质,从他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文字发展等本真的客观现实出发,逐字推敲每一言。像研究历史一样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可是这很难做到,如果做到了与老子的面对面研究而统一了所有《道德经》的解释,恐怕文化发展也就到此为止了。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道德经的奥秘 4-究竟何为道下载至电脑本视频因版权问题,很抱歉无法提供下载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道德经的奥秘 4-究竟何为道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选集【闫妍 KL001】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何为道 何为德
& 道德,是一个既通俗有高雅的形容词,那么何为道德呢,是简单的人品?品质?还是更多呢?
大家都知道《道德经》作为一部文约中,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从深层次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深入思考,而且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不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本书提倡&无为&思想、&不争&的思想,对于遏制时下名利泛滥的现象是颇有意义的!《道德经》中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谓博大精深!!
  当然从中也有深受启发。没错,人品,品质固然是道德的一种,但是只是浮浅的外在含义,并没有真正的透入其真正的内涵.和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是一个道理,如果你的生活只限于表面,那样就会头脑很简单,四肢很发达,不动思想是不行了,活前提到老学到老么!
  我对这两个字是这样理解的,所谓"道"非常道。那就要涉及很多方面,比如人际交往之"道"工作方法之"道"处理各方面事情之"道"这都是道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你的综合能力,在你的工作和生活领域中,如果找到了方法,如果真正的用心了去研究和思考了那么能达到这个字是很容易的.而"德"同"得"当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工作方法能力,处理事情能力都提高了那么你必然会得到你想得到了.因为当你达到了这种境界是你的品位和地位就得到的认可和提高,前提是勤动脑,勤思考,勤沟通.
  朋友,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要把事情学透和看透,只要用心,要给自己订标准,要给自己压力,不能浮躁,不能有怨言,要把"道"字研究好了,就会成为很成功的人,那才是你辉煌的时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家都在看
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道”无处不在,既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无法用五官感应,也不能用语言形容。老子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曾仕强认为“道”是一个抽象的假设性名词,可以代表我们所有知道的一切概念,万物都在道中。本期曾仕强教授为我们讲述究竟何为道,敬请收看。 (《泰学》
道德经的奥秘4 究竟何为道)
 大家都喜欢
 最受关注的热门栏目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为道何为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