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的资料

红军长征、二次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械汇总;注:手枪因型号过于混杂不便于汇总暂且略过;一.步枪:;1.汉式(汉阳造)步枪;作业原理:旋转枪栓,双前栓榫锁定,手动;弹匣容量:外露单排弹仓,5发,曼里夏式弹匣;口径:7.92mmx57;晚清由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引入并在汉阳兵工厂制造,;汉阳造的原型枪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也称8;“汉阳造”步枪
红军长征、二次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冷战主流枪
注:手枪因型号过于混杂不便于汇总暂且略过
一.步枪:
1. 汉式(汉阳造)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双前栓榫锁定,手动
弹匣容量:外露单排弹仓,5发,曼里夏式弹匣
口径:7.92mmx57
晚清由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引入并在汉阳兵工厂制造,正式名称为“汉88式步枪“又名“汉阳造。其早期型号因其枪口有铁制套桶又名“老套筒”。后改进去掉了套桶称“汉阳式7.9毫米步枪”。后为与“老套筒”区别称“汉阳造”。国内一些旧资料中把委员会步枪归入毛瑟步枪之列,事实上88式委员会步枪无论设计还是生产都与毛瑟毫无关系。但清未时期的洋务派很好骗,因此德国奸商就把88式委员会步枪指鹿为马地谎称是毛瑟步枪卖给当时的中国人,又把设计转让给中国。甚至到了民初时期,德国奸商为了推销库存的委员会步枪还在起劲地骗,例如日捷成洋行至民国陆军部函还把委员会步枪称为“最新式毛瑟步枪”。至今仍有人误把毛瑟98式步枪(中正式)当成汉阳造。
汉阳造的原型枪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也称88式步枪。因为该枪由德国步枪试验委员会(Gewehr Prfungs Kommission,简称GPK)研发,因此而得名。该枪于1888年11月完成野战试验,GPK决定立即采用,并由威廉二世于当月签署订单,定型为88式步枪(Gewehr 88,或简称Gew88),通常也被称为委员会步枪(Commission Rifle或Reichsgewehr)。
“汉阳造”步枪仿制自88式步枪,在国内一些旧资料中把委员会步枪归入毛瑟步枪之列,事实上88式委员会步枪无论设计还是生产都与毛瑟毫无关系。但清未时期的洋务派很好骗,因此德国奸商就把88式委员会步枪指鹿为马地谎称是毛瑟步枪卖给当时的中国人,又把设计转让给中国。甚至到了民国初时期,德国奸商为了推销库存的委员会步枪还在起劲地骗,例如日捷成洋行至民国陆军部函还把委员会步枪称为“最新式毛瑟步枪”。
88式步枪除了存在故障率较高的缺点外,另一个问题是这种曼利夏式弹仓不太好用:必须用漏夹装填,漏夹一旦有变形将很难使用。而且漏夹是留在弹仓内的,在未打光弹仓的时候如果想再装填,得按下扳机护圈前端的按钮,把漏夹和剩余的枪弹一并弹出才可以再装填。此外曼利夏弹仓底部开口,容易进入杂物导致卡夹。
2.中正式步枪
口径:7.92毫米
作业原理:旋转后拉式枪机,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
弹仓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桥夹装弹
弹药:7.92×57毫米
中国从清末以来就开始不断的引进、仿制毛瑟系列步枪。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击败各地军阀,实现了中国在分裂近二十年以后的政治统一,军队开始尝试统一制式武器。当时中华国民政府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开始军事整编计划。在193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及其所使用的弹药为原型进行仿制,选用该步枪作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
1934年时财政部向德国毛瑟厂订购了一万支1924年式毛瑟步枪装备武装税警总团(著名的新编第三十八师的前身),并得到该厂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由巩县兵工厂负责筹备制造民国24年式步枪。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十一厂)最早生产,从1935年初就开始小量试产,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原定名称为“二四式”。1935年8月国民政府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得名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蒋介石本名为中正)。1935年10月,该枪正式开始大量生产。中正式步枪使用
7.92×57毫米毛瑟枪弹,比较日本三八式步枪使用的6.5×50毫米步枪弹威力明显大。中正式采用的刺刀与毛瑟式步枪不同,因中正式枪身较短,为了与枪身较长的三八式步枪在格斗时相抗衡,其刺刀较长,仅刀身部分就比1924年式毛瑟步枪的刺刀的全长还长,刺刀与枪管的联接也更为牢固。现存的某些早期生产的枪采用了二段式的枪托,但没有接榫,只是用胶黏住,然后在枪托底板再用螺丝锁住。这种作法是日本人所发明的,据说原因是节省木料,而且增加枪托底部的强度,但是时日一久,接合处必定裂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巩县兵工厂奉命将全部机器拆卸运往湖北汉阳。1939年,改名为第十一厂之巩县兵工厂将枪厂交给已改名为第一兵工厂之汉阳兵工厂,从此第一厂开始生产中正式步枪,其实还是巩县兵工厂的原班人马。1940年,内迁重庆的第二十一厂(金陵兵工厂)开始筹备生产中正式步枪,对中正式步枪制造工艺进行了改造,于1943年开始批量生产。
“中正式”的一个优点是,内部机件、构造均大体相同,包括枪机在内的大部分零件只需稍加修锉即可互换,有的可以直接通用。
“中正式”的缺点是拉动枪机较费力,加之,在持续射击时,枪匣与枪机因受热膨胀而紧贴在一起,枪机更难拉动;射击精度、射程都不如日式。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仍在生产全枪长为1275毫米的“三八式”友坂步枪。“中正式”步骑枪比“三八式”步枪短很多,为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约575毫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428毫米。不过,“中正式”上刺刀后的全枪总长仍短于“三八式”步枪加装刺刀的长度。
据不完全统计,1928年至1949年间,“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兵工厂共生产各式步枪181万余支,其中“中正式”占三分之一以上。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重武器缺乏,士兵训练不足,但是轻武器“中正式”步枪并不比日本步枪差。可以说“中正式”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内战争期间,国民党军虽有大量的美械及接收、缴获的日本枪械,但“中正式”仍是主要的步枪。直至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全面换装美式步枪,“中正式”才退出了作战序列。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也使用“中正式”。解放战争中,许多解放军战士使用的是缴获的“中正式”。“中正式”最后一次上战场,是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有不少战士使用缴获的“中正式”。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开始换装俄式装备,残留的“中正式”退居二线,用于装备民兵。
3.毛瑟步枪(KAR98K步枪)
弹药:7.92 mm×57 mm
运作方式:毛色旋转后拉枪击式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受到凡尔赛合约的限制,不能制造或出口军用武器,但是德国仍利用西班牙内战及与瑞士等国家兵工厂合作的机会,继续研发。当时在英、美等国采用缩短长度的“短步枪”已成为潮流。1924年毛瑟厂注意到这种趋势为赢得出口市场,推出了标准型的民用步枪 ,事实上是G98式步枪的改良型,拉机柄还是直型的。标准型
(Standard-Modell)的名称意思是指23.6英寸(600mm)枪管的短步枪代替29.1英寸(740mm)枪管的长步枪作为毛瑟步枪的标准型,步兵及骑兵通用。事实上标准型也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中国在1930年代采购了一批该型步枪,毛瑟公司奉送图纸(也可能是从比利时来的),於1935年以标准型步枪为基础,制造了中正式步枪。中正式步枪是中国第一种制式步枪,并与汉阳式步枪(1888式步枪)成为抗战时期中国部队主力步枪。
结合98b以及标准型毛瑟步枪的改进基础上,最终在1935年德国正式采用Kar98k毛瑟步枪(Karabiner 98 kurz:Karabiner代表卡宾枪,kurz代表短的意思),成为纳粹德国的制式步枪,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Kar98k的特征:除了标准毛瑟步枪的刺刀座、叶片保险、分岔左枪栓闭锁榫和弹壳片外,还有在左侧的枪背带、准星护罩、下弯式拉机柄、枪托在拉机柄头位置有对应凹槽、枪托中间有供分解撞针用
的金属洞等。其间经过多次设计更改,部分零部件制造与安装采用冲压、焊接工艺,大多是为了易于生产,例如枪托底部在1944年改为罩杯式冲压组件;前护箍由切削件改为点焊;弹仓底部及护弓也改成冲压钢板。一般而言,1944年之后制造的98k,因为战争形势的转变,质量也每况愈下。后期的一些步枪,连刺刀座都省略了。
4. 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
类别:手动栓式枪机,单发
口径:7.62毫米
弹药:0.30-06(7.62×63mm)M1906式步枪弹
弹匣容量:5发,内置弹仓
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西班牙士兵使用毛瑟步枪。这次战斗的结果导致美国开始研制毛瑟式的步枪M1903式步枪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研制的,经德国毛瑟兵工厂的特许下生产。旋转后拉式枪机仿自德国98系列毛瑟步枪,可以认为是毛瑟步枪的变型枪。外观上,整枪长度比98式毛瑟步枪短,枪管长度缩短为610毫米,拉机柄向下弯曲。由容量5发子弹的弹仓供弹,用5发分离式弹夹装弹,也可直接往弹仓里添装子弹。M1903式步枪最初发射0.30-03弹药,1906年改为配用的M1906式步枪弹(或称0.30-06步枪弹、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是在毛瑟式无底缘弹的基础上改进的,成为美国军队以后五十年间的标准步枪弹药。M1903式步枪加工工艺堪称精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精度和动作可靠性均能保持良好。早期的M1903式步枪还配有杆式刺刀,中等力度的撞击下容易损坏,后改用了匕首式刺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参战时,美军装备的M1903式步枪数量不足,美国将同样仿自德国毛瑟式步枪枪机的一种恩菲尔德步枪P-14命名为M1917式步枪用来补充短缺,甚至在前线美国军队使用的M1917式比M1903式还多。战争结束后M1917式步枪撤装,美军只保留了M1903式步枪作为制式步枪。
1938年,M1式加兰德步枪开始取代M1903式步枪装备美军,由于M1式步枪的产量不足,M1903式步枪仍然是美国军队装备的主要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仍大量装备,剩余的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包括狙击步枪,1943年正式命名为“M.30英寸狙击步枪”,也称为“斯普林菲尔德狙击步枪”。该枪在M1903A3的基础上改进,加装2.5倍光学瞄准镜,具有精度上的优势,瞄准镜座装在机匣正上方,为不妨碍瞄准镜的使用拆除了机械瞄具。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也曾通过「对外援助法案」提供给中国军队使用。由于该枪外形、长短均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行业资料、中学教育、红军长征、二次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冷战主流枪械汇总_图文61等内容。 
 百团大战、 台儿庄战 役、 ⑤冷战 背景:第二次...⑥抗美援朝的战争 概况: 抗美援朝战争是刚刚诞生的...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B、洗刷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以苏联为主的欧洲各国承担了抗击德、 意法西斯的重任, 而...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11.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结束于哪一事件?(2 分) (4)如果据此...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在以后的 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国防...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 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 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 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 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 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 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  北伐战争中 B.抗日战争中 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 11.1971 年 11 ...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23.“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  北伐战争中 B.抗日战争中 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 11.1971 年 11 ...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23.“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推翻三座大山。
团结起来,把侵略者赶出去。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志愿军战士的基本纪念章,质量为铜质镀金,1951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现价值20-30元一枚。还是留着吧,纪念意义大。
西安画家李俊芝牡丹画 5000
《谁是最可爱的人》、 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写的是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对比与反思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对比与反思网上看见不少文章说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武器装备如何如何落后,所以打不过日本鬼子,我就纳闷了: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志愿军武器装备比美国佬先进啊,为什么志愿军能够打得美国佬半死,而国民党部队却被日本鬼子打得死去活来?抱着这个疑问我上网找了找资料,结果如下:国民党政府的整军建军在德国顾问的建议协助下自民国二十五年度的正式开始。陆军整军建军的终极目的是六十个德械国防师。计划于民二十七年度完成。这六十个师又分为三十个调整师和三十个整理师。民二十五年度先调整二十个师,民二十六年度再调整十个师,整理师从民二十六年度开始建立。并发布了整军五大原则:1、统一编制。 2、充实小单位,减少大单位。3、增加部队战斗力。 4、经常费不增加。 5、人事尽力依法办理。其中调整师较为简编,先设立教导总队以为调整师装备编制范本,并为各调整师轮训培养军士。整理师编制较重,拟设立教导师以为整理师装备编制范本,并为各整理师轮训培养军士。计划中的调整师编制如下:(1)、教导总队编制为:总队部1;步兵团3;军士营1;骑兵队1;炮兵营1;工兵连1;通信兵连1;辎重兵连1;自动车连1;卫生队1;特务连1;军官教育队1;军乐排1;修械所1;人员编制13517人,骡马3655匹。装备新山炮12门,七十五步兵炮20门,三七战防炮20门,二十小高炮20门,迫击炮42门,重机枪80挺,轻机枪278挺。
&(2)、调整师编制为:师司令部1;步兵旅2;步兵团4;骑兵连1;炮兵营1;工兵营1;通信兵营1;辎重兵营1;人员编制11423员名(野炮挽马师)、11579员名(山炮驮马师),骡马2381匹(野炮)、2324匹(山炮)。装备野(山)炮12门,小炮24门,82迫击炮24门,重机枪74挺,轻机枪336挺。计划中的整编师编制是:(1)、教导师编制为:师司令部1;步兵团3;骑兵连1;炮兵团1;工兵营1;通讯兵营1;辎重兵营1;卫生队1;特务连1。人员编制12837员名(野炮)、13314员名(山炮),骡马3633匹(野炮)、3687匹(山炮)。装备新式野(山)炮36门,二公分炮12门,82迫击炮18门,重机枪72挺,轻机枪264挺。(2)、整理师编制为:师司令部1;步兵旅2;步兵团4;骑兵连1;炮兵团1;工兵营1;通讯兵营1;卫生队1;特务连1;人员编制13390员名(野炮)、13903员名(山炮)。装备野(山)炮36门,榴弹炮16门,二公分加农炮24门,八二迫击炮24门,重机枪74挺,轻机枪224挺,手枪649支。驳壳枪776支,步枪6666支,骑枪1568支。资料来源: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档案。从这个编制计划来看,国民党政府计划的整编师完全是同时代世界上陆军步兵师团的主流编制水平,与德国、美国、苏联这些国家的陆军师团相比只不编制上过少一个侦察营,总体而言,相较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是有的,但不是非常大。而调整师则在炮兵,工兵,卫、通、运等后勤支援方面全面缩水!缩水的后果就是战斗力大大下降,各类炮兵的缺编导致了火力压制能力、攻坚能力、反坦克能力、防空能力的严重削弱。后勤支援力量的缩水直接降低了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持续作战能力。可以认为调整师相较整编师战斗力下降了整整一个档次!从民二十五年到民二十六年二月,国军一共购进收到了如下重装备: 1、七九马克沁机枪,1131挺。2、20毫米高射炮96门。3、37毫米战防炮126门。4、105毫米榴弹炮40门。5、37毫米高射炮60门。6、新型150毫米要塞炮8门。7、新型75毫米要塞炮14门。8、六吨中型战车一全连(14辆)。9、四吨半装甲汽车一全连。10、88毫米高射炮12门。另外还有大量步枪、子弹、器材、车辆、卫生用品、观通设备等等。正是这些装备,完成了二十个调整师和部分特种部队的建设。这些师到民国二十六年四月调整完毕,由军务司王文宣向蒋介石具文。
&这些调整师中所谓36、87、88三个德械样板师,同样缺编一个师炮连、团战防炮连、师高炮连、团小炮连等等部队。只有教导总队,才是真正的调整师的样板部队,编制甚大,装备甚足,只缺编一个卫生队。另外每师基本上都缺编师属一个炮连(每师只有八门山野炮),团属四个战防炮连,师属一个高炮连,团属小炮连(即德国步兵炮)也全部缺编。还有其他附属部队亦不完全齐全,若干师团或有战防炮和小炮编制。现实中这些完成的调整师大部分都没有齐装满员,尤其是炮兵的缺编,这削弱了本来就不强的炮兵火力,尤其是战防炮和高炮的缺编使得调整师本来就不多的反坦克力量和防空力量几近于无,结果小日本纸糊的灯笼似的坦克、飞机在中国大陆横冲直撞!这些是国民党部队中装备最好的调整师,也不过如此而已,其他那些未调整的国民党部队,装备更差。看完了国民党军队的情况,我们再来看一下小日本军队的情况。日本陆军的常备军在抗战爆发时有十七个常设甲种师团,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十二,十四,十六,十九,二十。编制为四联队制,即每个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3.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4.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 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联队部和直属各中队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 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6.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4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部分师团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 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4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1938年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兵力消耗极大,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其后组建的第二十一师团至四十九师团均取消了旅团级建制,由师团直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同时指挥炮,工,骑,辎重兵联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减至1.8万人,配备军马2065匹,步骑枪8940支,掷弹筒216个,轻机枪216挺,重机枪54挺,平射炮18门,山炮12门等武器装备,这种类型的日军师团称为乙种师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线再度拉长,兵员更加缺乏,于是又开始组建丙种师团.这种被称为丙种师团的部队又恢复了旅团建制,但取消了旅团下面的联队,即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直辖四个步兵大队,全师团共八个步兵大队,加上师团直属的炮兵大队,工兵大队,辎重兵大队,通讯大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1.3万人,配备军马2550匹,步骑枪6500支,掷弹筒192个,轻机枪192挺,重机枪48挺,平射炮16门,迫击炮32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日军第五十师团至第一0九师团均属这种编制的部队.
&至1944年秋,盟军反攻迫近日本本土,日本为准备本土决战,又开始组建丁种师团.丁种师团的建制定员与丙种师团大致相同,只是特种兵和自动火器,重火器很少,番号在第一一0师团以后的各师团都属于这种编制的师团.另外,日本陆军部队中还有独立步兵混成旅团,独立警备队,骑兵旅团,野战重炮旅团等编制的部队.步兵独立混成旅团下辖五个独立步兵大队及炮兵,工,通,辎重队,全旅团约8280人,配备军马1800匹,步骑枪4050支,掷弹筒120个,轻机枪120挺,重机枪30挺,平射炮10门,山炮20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是具相当野战能力的作战单位.而日军独立警备队一般管辖六个独立步兵大队,共有兵员5450人,配备军马420匹,步骑枪3660支,掷弹筒144个,重机枪24挺.由于这种部队没有重型武器,一般只担任后方警备任务.日军骑兵旅团一般下辖两个骑兵联队,共有兵员5600人,配备军马5668匹,步骑枪3705支,重机枪12挺,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日军野战重炮旅团是其陆军预备队炮兵,一般有官兵8000余人,配备有100毫米至240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或加农炮70余门,常用于重点攻坚任务.以上这些部队常随作战任务的变化,配属各部队作战.以上资料选自日本书籍《陆军师团总览,2000年1月出版》评论:从这里可以看出小日本实力最强、编制最大的甲种师团也是标准的人多火力弱!与当时的美国、苏联、德国这些强国的陆军师团装备相比,火炮口径小,数量也不足,大部分装备最好的驮马制甲种师团人数高达28000,支援火力却仅仅只有54门75毫米口径的山炮和野战炮,48门70毫米步兵炮,再就是勉强算得上超小型迫击炮的432个掷弹筒。而25000人的挽马制甲种师团的炮兵联队不过是将其中的12门山炮换成了120毫米榴弹炮。有些人看见不少文章中日军师团火炮达到了200多门,实际上那是加强了独立炮兵分队以后的师团,是非编制内的。相较之下美军步兵师下属3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包括3个步兵营、团属炮兵一个摩托化轻榴炮连:六门105毫米榴弹炮,及一个拥有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5挺机枪的摩托化战防连和1个勤务连;每步兵营包括3个步兵连、1个火器连和1个营部连;营部连装备3门反坦克炮、4挺机枪、8个火箭筒;火器连有官兵162人,装备6门81mm迫击炮、11挺重机枪、7个火箭筒;步兵连包括3个步兵排、1个武器排;武器排有3门60mm迫击炮、3挺机枪、3个火箭筒;步兵排包括3个12人的班(10支步枪,一支勃朗宁式自动步枪,一支春田式狙击步枪)。 师属炮兵:三个摩托化轻榴炮营和一个摩托化重榴炮营,共36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2门155毫米榴弹炮、1个司令部连和1个炮兵勤务连、 1个机械化侦察队。师属工兵、通信兵、补给兵、医疗兵、宪兵等分队。 一般每个步兵师还配属1个坦克营、1个防空营等部队。计全师官兵1.5万余人,武器装备总计:54门105毫米榴弹炮,12门155毫米榴弹炮,81毫米迫击炮54门,60毫米迫击炮81门,57毫米反坦克炮61门,火箭筒663具,自动步枪、机枪950挺,坦克76辆,装甲车辆49辆,其它车辆1560辆。而德军1942年的陆军步兵师同样下属3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包括3个步兵营和团属步兵炮连:2门150毫米重型步兵炮,8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每步兵营包括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12挺轻机枪,6门81毫米迫击炮);每个步兵连有12挺轻机枪,2支反坦克枪,3门50毫米迫击炮。师属炮兵有3个轻型炮兵营,每个营有一个通信分队一个校射分队和3个各装备4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的炮兵连以及一个拥有3个各有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的炮兵连的重型炮兵营。师直属部队还有侦察营、摩托化支援连、摩步营、工兵营、通信营、卫生营、军需处、供应处、新兵营。全师官兵1.6万余人。武器装备总计:步枪-12609支,冲锋枪-321支,反坦克枪-90支,轻/重机枪-535挺,37毫米、50毫米反坦克炮-13门,50毫米迫击炮-84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26门,150毫米重型步兵炮-6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摩托车-530辆,汽车-394辆......
&1941年苏军步兵师的编制: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营、1个高射炮兵营和侦察营、通信营、工兵营、汽车运输营、卫生医药营各1个。规定每个步兵师14483人,装备10420支步枪、1204支冲锋枪、558挺机枪、210门火炮和迫击炮(不含50毫米迫击炮)、16辆轻型坦克、13辆装甲车、558辆汽车和3000多匹军马。但是这个编制颁布没有多久,苏德战争就爆发了。随着战争初期的苏联红军的巨大损失,苏联陆军难以维持这样的编制,结果大部分师改为了旅,火力也大大消减。然而到了1942年,苏联逐步的恢复了元气,开始恢复了师的编制,并且随着时间,编制进一步充实,火力更加猛烈。到了1944年12月,苏军颁布了步兵师新编制。这个编制带试验的性质,只有少数步兵师按照新编制进行了改编。新编制把1943年步兵师的3营制炮兵团改为3团制炮兵旅(装备20门76.2毫米加农炮、20门122毫米榴弹炮和20门160毫米迫击炮),增编1个独立自行火炮营(装备16门SU-76自行火炮);独立反坦克歼击炮兵营的76.2毫米加农炮改为57毫米反坦克炮;师独立工兵营由2连制改为3连制。师的编成内编入1个独立后备步兵营;步兵团增加第2个自动枪连和1个高射机枪排,并取消了团反坦克枪连;步兵营的45毫米炮兵排改为炮兵连,机枪连增加了3挺重机枪。执行新编制的步兵连人数减为104人,但整个步兵师的人数却比1943年增加了2400人。同时,步兵分队的火力要远远超过1943年的步兵师,新编制步兵师步机枪1分钟发射弹数为492720发,1943年的步兵师只能发射234810发,增长了1倍多。这个新编制到1945年6月份,稍作修改后颁发所有步兵师实行。这时苏德战争已经结束了,日本关东军则结结实实尝到了它的强大威力。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日本鬼子步兵师团的炮兵支援火力是很差的,作为师属火炮,日本鬼子只有75毫米山炮、野战炮,无论射程、杀伤力在面对美苏德步兵师的76.2毫米、85毫米、107毫米加农炮,105毫米、122毫米、152、155毫米榴弹炮,120毫米、160毫米迫击炮的时候只有被压着打的份!而日本鬼子师团的联队、大队两级只有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的支持。70毫米步兵炮是一种在中国战场比较受赞誉的火炮,212公斤左右的重量,可以直瞄可以曲射,几乎样样都能干。但是实际上样样精通,样样稀松!和美苏德步兵师的营属火炮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一比较,立刻差距就出来了!首先重量: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重量212公斤,而当时美苏德的81/82毫米迫击炮重量都在30-60公斤左右,拆开来3、4个人就可以背着跑了。这样在大队(营)一级日本鬼子只能配备2门九二式步兵炮,而美苏德通常是6门81/82毫米迫击炮;其次攻坚能力:九二式步兵炮的身管非常短只有8.79倍口径长度,导致弹丸初速很低只有198米/秒,因此反装甲能力、攻坚能力都很差。九二式步兵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战场逞威,完全是因为他的对手实在是太差!既没有强大的炮兵火力与其对抗,又没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其压制,甚至连坚强的防御工事都没有!别看国民党也在江浙一带也搞了国防防御线,但是其防御工事的质量远远比不上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德国的齐格菲防线、大西洋壁垒。导致了小日本以九二式步兵炮为代表的垃圾火炮在中国战场耀武扬威!完全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典型!九二式步兵炮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颇受欢迎,可是当我们的志愿军带着它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的时候,和美国佬的军队一对抗,就发现这东西完全是个垃圾!特别是我军早就独创性的发明推广了迫击炮平射的技术方法,结果是只要有足够的替换火炮,所有的九二式步兵炮都立马淘汰了。至于小日本其他的火炮也好不到哪里去!大部分性能都很过时。有一部分比较好的火炮比如:94式75mm山炮、99式105mm山炮等。但是因为国力薄弱,新式的火炮成本比较高,结果大力扩充部队后反而停产了这些新式的火炮,转而生产诸如:38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38年式75mm野炮这样价格低廉,性能凑合的老古董。小日本二战中的主要机枪是绰号&法国女郎之吻&的九二年式重机枪和俗称歪把子的十一年式轻机枪。这两种机枪是整个二战中最垃圾的机枪!九二式重机枪是小日本仿造法国的哈奇凯斯气冷式重机枪而成的。这款重机枪采用的是30发的弹板供弹,射击的时候必须一个人托着弹板,否则弹板下垂会导致供弹不畅。同时30发的弹板容弹量很小,一旦子弹射完,就得暂停等待装弹,这就导致了九二式重机枪的战斗射击速度大大低于450发/分钟的理论射击速度,只能达到240发左右,这样九二式重机枪无论和当时世界上哪一种重机枪对射都会被压制的死死的。其次九二式重机枪采用了枪管气冷方式。本来气冷方式是为了解决水冷方式导致重机枪过重的毛病的,但是气冷式的九二式重机枪全重居然比当时一般的水冷式重机枪比如国民党军队的民二十四式重机枪还要重!而且付出了这么多代价的九二式重机枪加工制造还比一般的水冷式重机枪麻烦的多。水冷式重机枪只不过在枪管外面密封焊接了一个能够装水的钢管,而九二式重机枪则是在机匣、枪管外面车出来一圈圈的散热片,这可就费时费力多了。那么九二式重机枪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是不是就做到完美了呢?不是!因为散热能力仍然不够,再加上九二式重机枪枪管材质不够好,连射了五六百发子弹以后,九二式重机枪就不能射击了,否则不但发射的子弹没有准头,还会导致枪管报废。这种问题所有的气冷式机枪都会遇到,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快速更换枪管。比如当时的捷克的ZB26系列以及德国的MG-34/42都可以几秒钟之内卸下、更换枪管。而九二式重机枪枪管的更换非常繁琐,需要两个人的配合,一不小心还很容易被烫伤,在狭窄紧凑的工事、掩体、坑道内尤其艰难。
&至于歪把子的十一年式轻机枪的设计初衷是好的,它的本意是通过使用38式步枪的弹夹来达到简化步兵班组的后勤供应,并且理论上只要副射手不断的装填弹夹,那么就可以象弹链式重机枪一样持续射击。但是实际上设计出来的十一年式轻机枪非常差劲!首先:作为一挺轻机枪,却少不了一个专门装填弹药的副射手。的确,其他的轻机枪都是正副射手的编制,但是别的轻机枪都可以在一个人的情况下战斗,而十一年式轻机枪少了装填手战斗力就要大打折扣,所以日本鬼子的轻机枪小组都是4人编制的。这就最少浪费了一个人,一个师团装备四五百挺轻机枪,就要浪费四五百人,足够装备齐装满员的3个中队。十个师团的话就等于白白浪费了一个独立警备队的人力!1937年的时候日本鬼子陆军共有24个师团,浪费在歪把子轻机枪上的人力就几乎可以组建一个额外的丙种师团!其次,为了保证供弹、抽壳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子弹进行润滑,为此特地设置了油壶,还使用了减装药。但是过多的油脂导致对灰尘、残渣过于敏感,结果更容易卡壳。还使得步兵班组弹药通用、降低后勤压力的设想成为了泡影。歪把子轻机枪作为一挺气冷式轻机枪,不可避免的有着气冷式轻机枪的通病---那就是枪管过热。对于这个问题,别的轻机枪都是采用快速更换枪管的办法来解决。可是歪把子轻机枪的枪管居然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歪把子轻机枪在激烈的战斗中如果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枪管冷却办法,结果要么停止射击,要么枪管打报废!因为歪把子轻机枪实在是太差了,所以日本鬼子又研制装备了96式和99式轻机枪,这两款轻机枪性能大有提高。但是小日本的经济实力有限,导致96式和99式轻机枪的产量不高,生产的96式和99式轻机枪也都优先供应给了太平洋战场、缅甸战场对抗美英去了,中国大陆战场装备使用很少。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鬼子作为战场火力核心的炮不出色,战场火力支柱的轻/重机枪不出色,这样还能够横行中国大陆一直到1945年,只能说它的对手实在是太垃圾了!作为日本鬼子单兵主要武器的三八式步枪,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精确射手步枪。它的最大特点是精确度很高。(二战以后美国佬做了一个二战交战各国主要步枪实弹射击对比,发现三八式步枪的精确度是最高的。)后坐力较小,老手新手控制、上手都比较容易,可靠性还很高。我们志愿军甚至把它用到了朝鲜战场,对其评价也非常好。我们自己后来开发研制的63式、81式都非常强调精确度,很难说不是受到了三八式步枪的影响。
&三八式步枪最适宜的作战方式有两种,一是中远距离的精确狙杀。二战中没有比三八式步枪更准的步枪了,而且三八式步枪的枪声、枪口焰都较小,这样距离越远、环境越复杂三八式步枪的相对优势就越大。这一点不仅我国军民,还有美国佬、英国佬都是吃够了苦头的;二是肉搏。三八式步枪加上刺刀的长度是二战中最长的,常言道:一寸长一寸强。这样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拼刺刀的时候是有一定优势的。对于这点,凡是二战中和日本鬼子拼过刺刀的都深有体会,为此国民党部队的中正式步枪还特别装备了加长的步枪刺刀,共产党部队特别研究了对付它的战术,美国佬则是采用人手一支M1911手枪的对付办法。三八式步枪最不适宜的就是中近距离的作战!虽然在中近距离三八式步枪的精确度仍然很高,但是中近距离三八式步枪发射的弹丸转速、初速都很高,使得只要不击中重要器官和骨骼,基本上只能形成伤害很小的贯穿伤,这就是三八式步枪杀伤力小的由来。对敌人伤害小了,那么敌人对自己的伤害就要增大了,伤害大了损失也就大了。同时三八式步枪是老式的手动式步枪,射击速度很低,突击冲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连续开枪射击的可能。其他同时代的手动步枪也有这个问题,但是无论美军、苏军、德军均编制有很多优秀的冲锋枪、轻机枪配合作战,还往往有强大的装甲部队支援,而小日本没有冲锋枪,机枪又很烂,装甲部队又垃圾,这就导致中近距离的突击冲锋作战是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日本鬼子的最致命的地方!但是这个缺陷在面对我们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中国军队的时候倒是一点不明显,结果小日本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天下无敌了。于是当小日本在诺门坎向苏军、在瓜达尔卡那尔向美军、在缅甸丛林向英军发动中近距离密集的突击冲锋作战的时候,结局就是屡屡被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漂杵。掷弹筒是日本鬼子手中另一个利器。掷弹筒最大的特点是轻巧--仅仅2.6公斤;环境适应力好--放得下一只脚的地方就可以架射;弹药数量较大--使用的掷弹是手投、筒掷两用,是每一个步兵的标准装备。这些特点决定了日本鬼子的步兵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掷弹筒的火力支援,远远比九二式步兵炮、九二式重机枪、歪把子轻机枪等等这些来的及时可靠!掷弹筒的缺点就是没有支架瞄准设备必须依靠久经训练的老手才能发挥威力,否则就是废物一个。装甲、反装甲以及防空力量严重不足,日本鬼子全军才只有一个战车师(那么垃圾的95式以及97式坦克组成的师团我都不好意思称之为装甲师),因此绝大多数的日本鬼子师团都得不到例如美军步兵师师属的独立战车营,独立驱逐战车营或者德军步兵师师属的突击炮连和驱逐战车连的支持。而反坦克力量也仅仅只有联队下属的6门37毫米反坦克炮,还有一些大队额外的20毫米反坦克枪。而防空力量更是没有。在这一点上小日本比国民党军队强不了多少,欺负欺负中国军队倒是不错,和德军、美军、苏军这样高度合成、立体作战的军队对抗只能是死路一条。指挥控制手段落后,日本鬼子师团的通信手段是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台,在战斗中可以加强到大队一级,实际上因为无线电台的不可靠,有线电话的局限性,前线有不少时候还是不得不依靠传令兵。而美军无线电台普及至排部,苏德军稍为逊色也达到了连一级。这样小日本在对付我们中国军队的时候尚能游刃有余,可是在对付通信能力强、机动速度快的美苏德军队时,就要处处受制了。医疗救护系统不完善,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师团下属有卫生队,但是这个卫生队的战场救护能力有多强就是一个疑问了。这里我找到一个数据《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册,606-607页)。该书是日本102卷《战史丛书》的&压卷巨著&、10卷本的《大本营陆军部》的节译本。从日&七七事变&到日珍珠港事件这四年间(因这段时间中日两国均未相互宣战,故日本称为&中国事变&时期),日军在中国死亡18万多人,负伤53万人,统计伤亡比大概2.9/1左右。这一时期日本鬼子在战场上是占据了对中国海陆空绝对性优势,而且是在没有第二战场对其擎肘牵制的情况下的战斗,日本鬼子的伤亡比也只不过维持在世界上比较说得过去的伤亡比&3/1以下一点。而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日战争结束这三年八个月,日军在中国战场(不含在缅甸与远征军作战)死亡了22万人,负伤57万人。这一时期,日本鬼子在中国大陆仍然是绝对性优势,只不过太平洋战场开始牵制了日本鬼子的资源了,这个时候日本鬼子的伤亡比降到了在2.59/1左右,和1941年前的伤亡比相差不是太大。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的情况。到8.31为期三个月的战斗,日本鬼子阵亡了8800人,负伤14000余人。伤亡比高达1.59/1!还阵亡了包括23师团参谋长大内孜大佐;步兵第64联队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步兵第71联队冈本德三大佐,森田彻大佐;步兵第72联队联队长酒井美喜雄大佐;关东军第1坦克师团第3战车联队联队长吉凡清武大佐;关东军第2飞行集团第15飞行战队队长安部克己陆军航空兵大佐在内的一批中高级军官。1939年的时候日本鬼子还没有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员物资都没有发生紧缺的情况,投入的部队也是久经训练的关东军精锐部队,而且也没有发生类似于太平洋战场上被切断了运输补给线孤立无援的情况,而且仅仅是三个月的战斗就出现了如此之高的伤亡比。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缅甸战场,太平洋战场基本上没有参考的价值,因为那些岛屿只要海军被击败了,负伤了撤不回来,后勤补给也运不上去,伤亡比下不来是很正常的。整个缅甸战场从1941年到1945年,日军共投入缅甸30.4万人,结果正规军死亡16万多人,另外还有2万多的&准军属&。30.4万人死亡16万,剩下的就算是全部负伤也不过14.5万人,伤亡比更是高达0.9/1!居然死亡的比负伤的还多!这些说明了,第一:日本鬼子陆军的医疗救护系统短时间之内根本来不及救治太多的伤员,证明了日本鬼子的医疗救护系统是相当简单落后的,反向证明了中国大陆战场从年这8年间对日本鬼子总体上来说根本就算不上残酷!这也就难怪日本鬼子凭借那么垃圾的枪炮一直到1945年还可以发动并取得&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胜利!第二:小日本的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战略、战术、训练都不足以与当时世界上的一流强国打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小日本的本事准确来说就是&拳打敬老院,脚踢幼儿园&!就是这样的天下无敌。可能某些精英就要为小日本鸣不平了:诺门坎战役苏军投入的坦克装甲力量,火炮都远远超过关东军,所以日本鬼子的战败是不可避免的。这里问题的关键就是1.日本鬼子一直有北进的野心,从日俄战争以后的许多年里,日本陆军一直把苏俄陆军当作对手;2.诺门坎战役的爆发是小日本蓄意引发的;3.战争的爆发地点诺门坎地区也是日本鬼子特别挑选的。因为黑龙江一带和日军对恃的苏联远东地区,苏联修建了不少要塞,配置了十几个精锐的机械化师,到处是专用机场和野战机场,况且那里铁路和公路四通八达,一旦发生战争,苏联强大的国防力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体现出来。而在诺门坎地区,苏军的补给线长达750公里。而日本鬼子这边却是交通方便。这样日本鬼子是以有心打无心,有备打无备。在战争的初期小日本还是占了优势的。6月27日,经过精心策划,关东军第2飞行集团发动了对苏军重要基地塔木斯克的突袭。119架日机(司令部侦察机12架,重型轰炸机24架,轻型轰炸机6架,战斗机77架)由海拉尔起飞,飞向西南方向的目标。6时,蝗虫般的日机布满了塔木斯克的天空。由于苏军未料到日军敢越境空袭,防范不严,结果损失惨重。地面攻势中,小日本歼灭了外蒙军骑6师15团占领了巴因查岗。但是斯大林不是蒋介石那样的废物,朱可夫也不是汤恩伯、何应钦那样的草包,结果苏联红军一反攻,面对苏联红军的大量坦克装甲车辆,小日本就傻眼了!日本鬼子算计了苏联那么多年,到头来发现苏联居然可以投入那么多的坦克装甲车辆、火炮,难道不怪自己的无能反而要怪苏联不按照你的计划来?鬼子陆军成天想着&北进&,结果真的和苏联红军干上了,到头来发现自己的坦克被别人轻而易举的摧毁掉的时候,自己的炮兵被别人打得不敢还手的时候,自己的步兵被别人的坦克装甲车辆肆意杀戮,除了象中国士兵一样身上捆着手榴弹、炸药包跟坦克玩命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时候,这一切难道不说明了日本鬼子的无能、垃圾、废物?反而应该责怪苏联派出了太多的装甲部队、炮兵部队?当然同理,我们在对待抗日战争的时候,也不需要找任何的借口,怪只能怪当时我们自己的政府太软弱、太无能、太自私!一个庞大的中国被如狼似虎的美国、苏联、德国打趴下不冤,但是居然被狗一样的小日本而且还不是藏獒这样的大型犬而是一二十斤的土狗样的小日本给打得死去活来,就太惭愧、太丢人了!
&可能有人不服了:二战中日本鬼子的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陆军也是训练有素。对于这点,大家都知道同样的大牙长在老虎嘴里叫虎牙,长在狼嘴里叫狼牙,长在狗嘴里再大也只能是狗牙!我们看看日本海军这个日本鬼子巨大的狗牙在二战中都有什么出色的战绩吧!日,日本鬼子偷袭珍珠港,一举摧毁美国佬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日本鬼子夺取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制空权,然后趁着英国佬的海军主力被德国人牵制在欧洲的时机,横扫整个东南亚和印度洋东北部。这一时期日本鬼子好不威风!然而这个得意时光还没有半年,到了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时期就结束了。珊...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美援朝战争纪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