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院落的特点反映了东汉新石器时期陶器怎样的社会情形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甜梦文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第1课 一、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 教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 课时)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 ,启发 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 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 鸣为主题, 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 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 民本思想,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 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 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 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 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 创立儒家至今, 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 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 家已是差别很大了。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 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 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 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 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学过程中尽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 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 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 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 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 1、理解概念? 学生先回答后,教师通过投影解释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 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 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 局面。 2、社会原因? 教师:“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提示:政治、 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 学生:讨论。借助于教材 教师:投影归纳以下几点: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 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第一,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 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 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就必然会出现 观点各异的现象; 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 人们的思想也就 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 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也希望 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 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 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 子百家”。 教师小结,要学生明确:一定是思想观念是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 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经济、 政治和 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主要派别代表:(教师投影头像插图,学生列举学生) 教师: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 影响较大的有 学生:列举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等。 4、历史影响 教师: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 派吸收、 融合,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展示稷下学宫图片, 说明稷下学宫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 请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 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 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 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 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 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教师:你对孔子知多少?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幅有关孔子的图片,简要介绍孔子生平,极其孔子的地位和 影响。 1、孔子的思想 教师:《论语?为政》中孔子总结自己一生的一段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距。’”请学生解释,然后教师再做总结,这段话其实反映了孔子一生精神修 养的历程。象这样反映孔子思想和精神的言论我们熟悉的也非常之多? 学生:背诵-----。 教师:《论语》中所有孔子言论反映的孔子的思想 学生:列举 (1)思想核心――“仁”。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 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 即“克己复礼为仁”;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人的内在本质, 是修己爱人的自觉性,强调人与社会的和同;礼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爱人” 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 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 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 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 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 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 了民本思想。 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 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社会 问题、政治问题,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有了一些宗教色彩。 (3)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 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 “自行束 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说,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这里 来登门求教, 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意, 我就没有理由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 传授给你。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 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 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 扩大了教 育的社会基础, 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 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 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弟 据说 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看司马迁对孔子的评论: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再看孔庙、孔府、孔林的一 些图片,体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教师: 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 子的儒家思想, 并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有所创新, 为儒学的新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2、孟子的思想 学生:归纳,教师投影明确。 (1)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 思想。 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 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 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 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2)伦理观上: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 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虽然人性本善,但也必须通过后天学 习存养善端,使其不断扩充完善,否则会丧失善端。 3、荀子的思想 教师: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 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荀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对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兼容并包,故能集 大成。 学生归纳,教师投影确认。 (1)政治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他所提出的“行 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 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 (2)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 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 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 作用。 (3)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 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 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虽然和孟子观点截然相反,却和孟子一样主张后天学习,通过学习成贤成圣, “涂 之人可以为禹”,可谓殊途同归。 讲完荀子的思想,可以列表让学生比较孔孟荀思想上的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不作重点解释。 本课小结:从春秋至战国末年,历史经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思想领域出 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 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 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当 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巩固: 一、本课测评: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 是①“仁者爱人” ①贵贱有“序”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 “因材施教”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2.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 A.教育的内容要丰富 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 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 3.“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一思 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A. Kong Qiu B. Zhuang Zhou C . Meng Ke D. Xun Kuang 4.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 社会 5.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治”③“兼 爱”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② 6.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 的思想基础 7.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这一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 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10.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 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 C、奴隶主利益 D、平民利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 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 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 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 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 同 请问: 1、适应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法家“法治”, 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 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思之窗和学习延伸 第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原因、措施、结果) 3、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 初年,逐渐复苏”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概念解释? 2、为什么?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汉武帝时期已经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但是仍然存在几点 隐患: ① 南北边境不宁 ②王国威胁中央 ③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 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 代的需要。汉武帝发掘了一批治国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 军事的发展。董仲舒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生平及贡献(打出幻灯片,利用教材【历史纵横】 所给的材料,简单介绍董仲舒其人,让学生从董仲舒的成长历程悟出“业 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关键人物。董仲舒是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期,董仲舒 得到了“专精于述古”的声誉,当上了“博士”。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 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加 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 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 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现在国 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思想无法统一。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 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宁一致。 以适合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 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书 经》里,已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 自己的天人一体论。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 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 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 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 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在此之前,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 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对先秦儒 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 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 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 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他大力提倡孝道, 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讨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 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 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 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 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 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 久的。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 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 “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 们的社会义务。)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 “今子大夫既已著大 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 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 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 迪。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 权的力量兴办教育、 提倡儒学, 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 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三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封建教育, 最初是私人教育。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 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 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 对 后世影响深远。2、 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请同学结合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谈谈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够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思想?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 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 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 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 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 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 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 问,设置经学博士 7 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②兴办太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前 124 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 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 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 经学习,(相当于今天大学的专科),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 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创办的第 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起初, 太学有经学博士 7 人和博士子弟 50 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 3 000 人。东汉时期更 达到三万余人。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上 最早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 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 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 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 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3、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小结: 课堂巩固:本课测评 1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2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 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 专制统治的需要 3 .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其实行统治 的根本思想是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4 .关于董仲舒新儒家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神学倾向 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汉武帝后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 5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有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廉溪、康节、横 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 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请问这位古人是 A.董仲舒 B.朱熹 第3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 帮助学生 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 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 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 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C.陆九渊 宋明理学 D.王阳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 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二、程朱理学 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 学生: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 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 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 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 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 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今天人们依然 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崇尚道 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 对 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 真。 三、陆王心学: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心学: 代表:陆九渊、王阳明 主要内涵: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心无外物,心外无理”。 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探究: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 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 求。 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 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 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4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 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 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 1 和必修 2 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 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 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 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 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 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李贽的生活经历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1)李贽代表作(启发学生认识): 教材通过插图来提示李贽的代表作 及书名由来。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 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 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2)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始 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 虚伪。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 的迷信。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 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 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 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 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 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 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 “阳为道学, 行若猪狗” 。 3、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 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思想及作用。 教师提示:出示表格 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 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问题探究二: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构筑具有时代 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 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 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 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本课测评 1.列举明清思想家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综合: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二单元 第5课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 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问题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 (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 “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 本内涵。 2、 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 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公元前 5 世纪中叶以后 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 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 视人的伦理道德, 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 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一、 单元引言简析: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 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引入:师生谈话。 1、 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希腊。 2、 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 ---------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3、 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 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于是有了 许许多多动听的神话故事。 另一方面我们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物都已人格化,宙斯神像的人格化折射 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在此基础上,导出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中心, 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这一结论。 新课 一、智者学派 师生对话 1、 首先由敬畏“神”――关注“人”的学派是? 智者学派: (1)产生时间:公元前 5 世纪 (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何解释这一命题------学生解释 (4)意义: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怎样生活才算幸福? 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1、 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 人文主义: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 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 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 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 精神存在的价值。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 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 学生阅读引言,分层。教师明确: 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 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 文主义思潮 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6)明显局限:忽视道德 故事:不明确的是非观 二、苏格拉底 2、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特别关注道德的作用。 (1)人物:苏格拉底 (2)主要观点:“美德即是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 识你自己” “美德来源与教育”(知德合一) (3)意义: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整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 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古代希腊人文 主义的大旗,倡导自然人性观、和谐发展观和个性解放的理论,喊出“知 识就是力量” 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 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即:智慧、正义、勇敢、节 制、知识丰富等。 他自身为成为这样的完美的人而努力。 补:苏格拉底的妻子 (4)局限:知识的内涵:片面狭隘。 比如: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一定成正比。 美德与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成正比: 美德是教育的目的, 不一定是结果; 教育是美德的来源,却不是唯一来源。高分低能、高分低德、。 “雅典的牛虻”自居。 苏格拉底以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阐释了他的观点。 苏格拉底之死。 (5)孔子与苏格拉底 时代、外貌、思想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西方哲学的奠基者)1、简单介绍柏拉图《理想国》 2、亚里斯多德:所有学科都精通,极有智慧的人。希腊人的百科全书 3、他们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学术贡献是什么? 四、产生的背景: 古代希腊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等 小结: 表格归纳。 观点 意义 局限智者学派(普罗泰格)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本课测评 1.“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A.梭伦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戈拉 D.亚里斯多德 2.下列名言哪一句最能体现古希腊哲人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已 C 吾爱吾师 D 知识即美德 3.古希腊智者学派主要代表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 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他实际强调了 A、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B、以主权在民反对主权在君 C、应将平等推广到所有的人 D、以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 4.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武士们保卫国家,农 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持这一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A.墨子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5.智者学派是公元前 5 世纪出现在希腊的一个新的思想流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其代表人物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B、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 信,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C、主张知识即美德 D、创立了逻辑学 6.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其含义是 A、强调知识的作用 B、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追求认识人这 一命题 C、表明他认为真理高于一切 D、表明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 学 7.古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①泰勒斯②普罗塔哥拉③苏格拉底④亚里士多德⑤ 达?芬奇⑥莎士比亚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8.“吾爱吾师,吾尤受真理”表明亚里士多德 A、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B、把首先和 知识分二为一 C、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 D、崇尚真理, 真理高于一切 9.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先哲中的杰出人物,下列评价表述正确的有 A、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B、强调 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C、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文精神 D、开创 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10.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 在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内涵是 A、知识即美德 B、 “吾爱 吾师,吾尤爱真理” C、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D、强调人 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11.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先哲中的杰出人物,下列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创立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B、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 然的力量 C、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创立逻辑学,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12.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哲学最伟大的哲学贡献是 A、创立了逻辑学 B、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C、把知识和道德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D、提 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 13.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 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 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在意大利, 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纱幕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 因是: A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 意大利 C 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 意大利人开辟新航 路 14.14 世纪时,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右图 是匠人在 修复挖掘出的残破雕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意大利人能 够接触到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②古希腊罗马文化充满人性的美, 让他们找到了共鸣③雕塑虽已残破但折射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人文主 义色彩④修复一新的雕塑深得教士、贵族们喜爱,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 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宣传 新的思想。 其中薄伽丘的代表作是 16.右边这幅名画,它的产生主要体现了A.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B.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 C.反对基督教的宗教活动 D.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 17.关于 16 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者是基督教的叛逆者 B.摧毁了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 C.希望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以理性的态度挑战教皇的权威 18.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学说,这-思想的核心是 A.权力相互“制约和平衡” B,实行教权和政权分治 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D.效仿美国建立民主政治 19.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我们认为下列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 来就是平等的, 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 不可转让的权利, 其中有生命、 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 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上述内容体现的启蒙运动的原则有①天赋人权② 自由平等③人民主权④分权制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20.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A.主张以民主法治取代封建专制 B.强烈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统治 C.推动了欧洲反封建斗争的发展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 21.对《十日谈》表述正确的有 A、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B、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他塑 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C、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D、使薄伽丘被誉为“市民英 雄的创造者” 22.文艺复兴后“三杰”是指 A、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 B、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C、但丁、彼特拉克、莎士比亚 D、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 23.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B、拉斐尔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C、米开朗琪罗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D、达?芬奇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24.15 世纪以后,西欧文艺复兴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A、建筑艺术 B、文学创作 C、绘画艺术 D、雕刻艺术 25.“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反映了莎士比亚具有崇高的 人文主义精神,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李尔王》 C、《威尼斯商人》 D、《仲 夏夜之梦》第6课 教学目标 A.《神仙》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与能力: B.《十日谈》 C.《哈姆雷特》 D.《最后的晚餐 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 怀。 重点和重点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 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 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 描写 了古希腊以来 50 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 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 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 以他们为中心, 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 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 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 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赞美人的创 造力, 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 在此基础 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 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 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教师讲解: 公元 476 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 9 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 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 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4、15 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 必要前提。 (1)14、15 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然后提出“意大 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 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 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 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 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你从意大利早期银行图和美第奇家族住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有人说,美第奇 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幕后导演”,你是怎样认识的?以便加深学生对意大利经济 繁荣和弘扬文化的社会环境的认识。 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在经济上,手工业、 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此外,可以 指出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最后,从 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 (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 理清思路。从经济发展对阶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让 学生认识其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资产阶级的理想面对着怎样的现实?如何解决这 一矛盾?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 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 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 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补充指出,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 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有一个总的认识, 并为由德意志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的讲述做好铺垫。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 14 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 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 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 时代精神。建议教学时针对“复兴”一词展开讨论。并明确指出其实质:文艺复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 14~17 世纪初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材从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 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这场运动。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 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文 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 这绝非偶然, 因为资本主义萌芽首先 出现于此, 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 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 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先进知识分子 顺应资产阶级的要求, 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 这 是其前提条件。不仅如此,意大利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14、 15 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 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其次, 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 优势。 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 汇集了众多 的博学才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 “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 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另外,意大利丰 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 境 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 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拜占廷帝国灭亡后, 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 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 成风。 “文艺复兴” 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 罗马古典文化的 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下面的教学中,还可以就古 希腊的人文思想与人文主义加以对比。 进一步讨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吗?让学生从背景、 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对比,得出文艺复兴实质的结论。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 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对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其实质。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 对比分析。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 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 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 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 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主张发挥 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 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 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 的乐观进取的精神。(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 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2)这些文学 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 持什么态度? 14 世纪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16 世纪进入全盛时期。教材从文学和艺 术两方面展开叙述,建议重点分析其人文内涵。 “文学三杰”往往利用古 代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与中世纪的来世观念作斗争。 薄伽丘 (1313 ―1375)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 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 情操。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 【历史纵横】,通过《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了解《十日谈》是如何讥讽 教会的?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但丁的 《神曲》 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 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 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 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 “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在艺术领域,达?芬奇、米开 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艺术大师们改变中世纪 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 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 活画面, 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 对绘画作品注意结合 图片进行说明,并讨论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4)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 15 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 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可简要指出其成就:莎士比亚、塞万 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 应提示学生结合前面背景、 核心思想和内容进行分 析。就科学方面稍加提醒。文艺复兴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在思想 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 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 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在精神 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文学艺术方面, 文艺复 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 永放光芒。 在自然 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教 学中,可结合前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注意史论结合,如可以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事件认识其思想解放的作用。三、“宗教改革”。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 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由文艺复兴的影响导入,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 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 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 16 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 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 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宗教改革发轫于德意志的背景。首先,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 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 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其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这一部分可以适当补充,以使学生 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加深了解。 16 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 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 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出现于德意志而非一路领先的意大利?明确德意志的国情, 突出德意志的分裂状态即可。16 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 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 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 教改革的发源地。 (2)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的兴起。 本段教材主要指出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兴起及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表 现。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回放】中关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 从内容、 提出的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1517 年 10 月, “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 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同时,对马丁?路 德同罗马教皇坚持斗争的图片加以渲染,歌颂捍卫自己信仰的坚强意志,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重点是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 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 还俗。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 翻译成德文。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 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最后可以总结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 , 想有什么关系?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 蕴含着自 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北部和中部德国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 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 教等新教。 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 可以联系现实, 让学生解释当今西方各国的宗教信仰状况。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 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 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 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 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 兴的民族国家。 小结 首先理清三目之间的关系,然后重点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讨论解决。(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 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 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 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 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 侯的保护。两者还存在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 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 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 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 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 权威。(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 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 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 革的道路。 习题反馈: 1.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有①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②提倡人们现世生 活的可贵③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④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 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这段话体现了 A、人文主义 B、禁欲主义 C、蒙昧主义 D、启蒙思想 3.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 A、促使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 B、促使了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 C、促使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促使了欧洲人民思想的解放 4.文艺复兴运动发展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B、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 C、聚集了许多学者和人才 D、聚集了许多学者和人才 5.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 A、要求资产阶级掌权 B、提倡个人主义 C、肯定人,注重人性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6.文艺复兴的本质意义是 A、“复兴”了西方古典学术和艺术 B、打破了中古的教会权威和封建愚 昧的禁铟 C、为资本主义确立统治地位制造舆论 D、创造了新的学术和艺术 7.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 B、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C、反封建神学的斗争 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8.16 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 盾激化 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 思想的束缚 9.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期是在 A、15 世纪早期 B、15 世纪后期 C、16 世纪早期 D、 16 世纪中期 10. 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包括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摧毁了天主教会 的的独裁统治②使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③对 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④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 解除了精神枷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11.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和神学信条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 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 利益 12.德意志宗教改革与后来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原因的相同点是 A、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殖民经济阻碍资 本主义发展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生产关系的阻碍 D、天主教会阻碍资 本主义发展 13.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①人权自由②实行法治③反对 教权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7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2、 识记启蒙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 3、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 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兴起重点和难点 1、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本课的引言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的。 文字内容着重指出了在 18 世纪的法国, 人们开始摆脱政府和教会的禁令,对现实社会一切现象表示质疑,人们通过各种 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问题。图画则形象地补 充了文字内容。引导学生浏览图画,配合阅读文字内容,解决两个问题:1.从图画 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说明什么问题?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社会的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启蒙运动兴起 的背景。 1.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从 17 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 件。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17、18 世纪西欧的资产 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 力开始受到限制。 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注意。 为了推翻封建 “旧制度” , 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其次,启蒙运动之 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 17、18 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 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 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这 二人的观点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 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这 一风气影响下最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 天化日之下。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 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 这样一来, 自然界就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 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架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 们所认识。 由此类推, 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 发现。 在牛顿的启发下, 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 则。到 18 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等领域 内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 使得很多人相信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 人类社 会是不断前进的。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才出现了启蒙运动。这场运动 是在 14~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 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 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 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运动的核心、主要内容、性质。 核心:理性主义。阐释理性主义的含义: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 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 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 其目的都是为 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 (科学的方法)的问题。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他们 把理性主义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 的唯一标准。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启蒙运动的内容。“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 智慧之意。 启蒙思想家认为: 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 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 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 的时代。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可见,这种思想完全是 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的”(《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 4 卷第 231 页)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 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7 卷第 401 页)所以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 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 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 由。3.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启蒙运动的概况。 补充说明:启蒙运动于 17 世纪兴起于英国,18 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另外还有百科全书派。 他们的思想主张对法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目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 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有何异同点?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采编一些有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影响、文字资料作 为教材内容的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家主张的进步性所在。学习他们 为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精神。 列表归纳: 关于“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该表格内容: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兴起时期英国霍布斯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教师补充)洛克 高潮时期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补充) 伏尔泰 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法国孟德斯鸠 卢梭 扩展时期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反对暴力革命德意志 康德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启蒙运动从法国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启蒙运动的发展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了 重大影响。 建议教师用师生讨论、学生主讲的方法,完成本目的教学。 1.启蒙思想的扩展: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康德是德 意志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和弘扬了法国的启蒙思想,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 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反对贵族世袭制度,对法国革命表示同 情,但又认为法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刑是“永世莫赎之罪”。 2.启蒙运动的影响。教材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 代的影响来看, 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 启蒙运动的实际 指导意义: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运动对 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 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 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 同时, 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 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第三,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 成为人们追求自由、 平等的精神武器,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知识联系: 采用教材插图以及中国近代史上册教材插图 《严复和他的主要 译著》一图制成幻灯片,指出译著中的《法意》就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 精神》,以此加深学生对启蒙思想影响的认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在 16 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 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 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 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小结: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每位思想家的主张及特点: 思想家 主 张 相似点 都反对君主专制, 否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伏尔泰 由开明君主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孟德斯鸠 卢梭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 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 技发明和发现: (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民主共和制教学后记:第8课 课标要求“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 3 世纪带 13 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 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 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 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新课: 一、 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 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 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 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 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 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材料四中鲁迅 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 了什么? 参考答案:(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 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中起了促进作用。(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 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4)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 会环境。问题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学生列举。 问题 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发明 教师课件投影 造纸术、图片 火药 、图片 简单过程 学生表述后教师投影 两汉(蔡伦) 军事始于唐末 北宋 毕升活字印刷术、图片 指南针、图片 问题 3、四大发明的意义北宋时应用于航海(1)这些凝聚着古代中国人民无穷智慧的发明和发现,先后经陆上和海 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极大地促进这些地 区生产力的发展。 (2)学思之窗: (3)学生分析讨论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参考 37 页) (4)教师总结:加速了西欧各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形态到资本主义社会 形态的飞跃。 西欧的发展遥遥领先于世界, 从而奠定了它在近代世界史的 中心地位,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火车头。 问题 4、利用资料分析探究, 16~18 世纪西欧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是 四大发明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 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思考四大发明在中国 和西欧发展命运不同的原因。 (1995 年全国卷) 阅读下列材料:二、其他科学技术成就(以学生设计古代科技成果图表)1、 教师给出表格:古代中国的其他科技成果 门类 数学 成果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的发展 天文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慧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 历法 农学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 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 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 ? 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 足够的重视与人才; ? 科技本身存在重实用性而少理论探讨; ? 重文轻技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阻碍。 ? …… 教学后记:现行公历早 3 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汜胜之书》、 《齐民要术》、 《农书》、 《农 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 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2、教师提问,请同学对重点成就作简单介绍,适当补充史料配以图片和 投影(超连接) 小结: 1、总结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并归纳处于世界之最的成就。(在表格中 划出来) (1) 四大发明 第9课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 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 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 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 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 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 辉煌灿烂的文学(2)《九章算术》 (3)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慧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4)《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 3 百年。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 四大发明的影响 3、古代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为什么 16 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落后?(可作为学生课后的探究题) 或提问: 师生共同分析李约瑟难题: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作出很多重 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在近代中国发生? ?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 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 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 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 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 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 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 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 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新课: 一、《诗经》 教师 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学生答 1:《诗经》。 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 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 ?黍离》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 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已学习过的内容《伐檀》、《七月》或《硕鼠》 教师 2: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二、《离骚》 教师 1、欣赏《离骚》名句,谁人所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简介屈原 教师 2、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 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离骚》是楚 词代表作,抒情长诗。 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 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 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 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 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中说 各领风骚数百年” 文学史上, 。 人们常以 “风” “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三、汉赋 (1)汉赋 教师 1、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 文的综合文体――赋。 什么是赋,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初唐: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 唐诗名句欣赏。 学生各说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教师补充。 4、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五、宋词 唐代诗歌繁荣,同时还出现了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 感情。这就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1、宋词繁荣原因:教师补充(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 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 的名篇。 3、名句欣赏 学生背诵 (教师补充李煜《虞美人》) 4、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六、元曲。 教师:唐诗、宋词,元代就是曲了。学生,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 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 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 丰富多彩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 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上林赋》,作品借“子虚”、 “乌有”和“亡是公”)――补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 有成语的来源 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教师: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当数――唐朝。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 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 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1、 什么是元曲?特点?成就最高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介绍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材也节 选有其中的片段。 七、明清小说 教师:唐诗、宋词,元曲。最后就是明清小说 1、教师: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2、 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 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 产生的背景: (1) 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第4课 课标要求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2. 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 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 色和成就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展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 教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讨论。 教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 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 喻。由此引入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时期时代陶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