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六祖慧能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四祖道信从僧璨处得衣法后,一心精进,不敢有一丝懈怠,相传他六十年中,歇不着席。四祖的直传弟子是五祖弘忍,是一个无姓的小孩。他被道信收留时,才七岁。十三岁时,正式剃度为僧。弘忍在离破头山不远的凭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弘忍在此继承和发扬道信禅学,时称弘忍的禅学为“东山法门”。弘忍的两位大弟子——、神秀,一南一北,一宗《般若》,一宗《楞伽》,一倡“顿教”,一创“渐教”,开创了禅宗最辉煌的。
&&五祖弘忍对中国禅宗,乃至对中国佛教的一个不可抹灭的功绩,是他“伯乐识马”,选定慧能为六祖。中国禅宗因为有了六祖而焕发了新的活力;来自印度的佛教又因为禅宗的革命而真正成为中国化的佛教。
慧能辞别了母亲,到黄梅去参礼弘忍。弘忍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馀物,惟求作佛法。”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猫獠,若为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猫撩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共议,见左右在旁,大师不言,遂遣慧能,令随众作务。慧能的话,无疑使弘忍大吃了一惊!但是他被派到了碓房踏碓,一共八个多月,昼夜不息。
&&一天,弘忍召集门人,要大家各作一首偈,察看每个人修行的境地,以便传付象征着获得了禅宗正统的僧衣与禅法。当时,弘忍门下共有七百余门徒,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后来成为北宗禅宗师的神秀,学通内、外典,为众人所景仰。大家都推神秀为代表,以示修行的境地。神秀偈语:身是树,心如台。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弘忍对此的评语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人……作此见解,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须入得门,见自本性。”神秀此作,还没有进入禅悟之门,因此并未见得“自性”,并未彻底了悟。
对于慧能来说,如果不识自己的本心,就是学了再多的佛法,也毫无益处。而一个人如果识心见性,就可以了悟佛法大意——佛法所启示人们的,不正是唤醒潜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纯真的本性吗?禅即是佛心,然而如果只拘泥于知识和思想的范围之内,则容易遮蔽了本来自由的心,这便是般若智慧。然而这种智慧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意义上的智慧,而是能认识到万物皆空,然后超越一切的智慧。慧能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弘忍见到此偈之后,不管他心内是如何的,然而对众人所说的话却仍然是“此亦未得了”。五祖却在夜间悄悄来到碓房,问他米白了没有,他便答道:“白了,只是没有筛。”五祖便以杖三击其碓而去。慧能就在三更来到五祖屋中,五祖再一次为他说《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慧能彻悟自性本不生灭,本无动摇,本来清净能生万法。于是,五祖就为慧能付衣法,并念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复无种;无性亦无生。传法结束后,五祖劝他最好深藏不露,等到了适当时机再公开出来宣扬佛法,并教他:从此以后,“衣”止不传,因为那个时候,禅宗已经完全为外界普遍承认,不必再靠衣钵相传来表示信脉。如此,慧能成为中国禅宗道统继承人的第六代祖师。慧能于是得法而去,携带着象征禅宗正统传人的衣钵。慧能离去的第三天,整个寺庙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为之愤愤不平!以原来为武将的陈惠顺为首,立即动身追赶带走衣钵的慧能。他最先追上了慧能,慧能把衣钵放在一块大石头上对他说:这衣钵表示信仰,不可力争,如果你想要它,那你就把它拿走吧。惠顺想拿衣钵,但是他没有拿动,于是不再拿了,敬畏之感充满了他的全身,他说:我只是远来求法,而不是为了衣钵。慧能于是便传法给他:如果你是为求法而来,就请首先摒除一切外缘,断绝一切思念。不要想到善,也不要想到恶,只看看你这个时候的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甚至在你出生以前就有了;如果你能反求诸己而认识你的本来面目,秘密就在你自己的心中。惠顺言下大悟,于是拜六祖为师,更名惠明。
&&慧能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不知道心,纵使学了佛法,也是没有用的。能看清楚本心,即可说是稳健的佛心。这种意旨对当时的佛教界来说,无疑是惊天动地的一种宣言,即他在印度传统的佛教之外,做出了一个多么新的发展!在慧能未出世以前,禅宗虽也讲求顿悟成佛,然而在大体上仍然是“依教禅”,因为那是依戒、定、慧而修行的。到了慧能这里,禅宗才真正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所以,在他的身上,我们没有看到他用任何语言来阐释佛教教义,而是以自己最为原始的和创造性的体验来表现一个人的悟境。这个悟境,就是他在佛教方面所达到的造诣——铃木大拙指出,在慧能之前,人们说“你就是佛”或者“你与佛是一体的”等等,同慧能的方法比起来,都太陈旧了了,太概念化和太抽象化,不够具体,当然也就不生动、不深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圣诞快乐倓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好,欢迎访问博宝艺术网!
客服热线:01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王兆龙 作品
共计次阅读
&<em id="num_num_
:厦门:,字森石,祖籍江苏淮安,一九六零年出生于淮安中医世家,我国著名中医王绍和之幼子。少时受其父熏陶,学习书法、国画、篆刻、围棋、扬琴。八十年代初,受当代书法大家尉天池面授指导,并给予鼓励,一九八五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在校期间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一九八七年定居福建厦门,商场生涯未影响其对围棋书法之钟爱。一九九六年由中国棋院授予业余围棋四段;九七年以迎祖国为主题的地方商界书法活动中,其书法作品《荣归》获展赛一等奖;九八年作品《围道》获海外华人联谊大赛优秀奖;二零零六年应宗教团体邀请出访新加坡,现场作品《道缘》被当地宗教团体收藏,作为两国宗教交流的重要历程纪念。二零一零年书画作品《追梦武夷》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蓝山市友好交流组织收藏;王兆龙先生不仅钻研书画艺术与,业余时间更不忘对祖国传统文华的继承与传播以及对社会慈善活动的支持,且作品曾多次在海峡两岸及两岸三地文化交流中作为贵重礼品馈赠首席贵宾。三十余年书法功底,以淡泊养性、以书画会友,进入创作期后不参加任何协派,专注于字画、篆刻研究及教学。其书法作品气势奔放有度,笔势雄健洒脱,为众多东南亚华裔书画爱好者喜爱和收藏。 (图片来源:)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色宣,未裱。拍摄光线原因,与实物有色彩偏差。
博明:文中出现的数据均来自博宝艺术网数据中心,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转载请标明出处。
延伸阅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鸿阁主人”冯少华先生及其诗书印艺术...
中国国家画院成立七个研究所...
12月4日晚,北京保利2016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共50件精品上拍,其中,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
【博宝艺术网讯】博宝艺术网评论员 陌上草 撰文 沈秀华:女,字龙珠,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会会会员,张大千在...
山水画的介绍中国画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题材有风景佳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等...
推荐艺术家
刘国恩,号九头山人,1960年生于辽宁本溪,毕业于辽宁大学艺术系,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师承刘大为、卢禹舜等著名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品画院副院长,北京刘国恩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北京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张红燕,字馨方,心方画馆主人。山东临沂市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解放军美术创作院李翔工作室画家,山东工笔画学会理事,临沂市女画家协会副主席,临沂东夷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出版有《吉祥百子图》《百子呈祥》《张红燕人物画·童子卷》等专著,作品曾在《美术》《美术报》《羲之书画报》《鉴宝》《时代收藏》等以及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国学频道等多家报刊杂志媒体专题报道介绍。...
冯永强,1975年生于山东省平原县,现居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会员,德州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画家,北京大泽堂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省民族书画院院士,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
田希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当代水墨艺术研究师从于陈辉、邓维东教授等作品《吐峪沟圣境》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
赵雷 又名如觉,斋号虚无斋张志民先生入室弟子曾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山水画方向硕士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首届高研
王子江的作品雨夜的巴黎、雨中情旅与雨中曲的图片有所不同的是,他从城市的一个视角中来进行描绘的,而不是像雨中曲一样的直接去
何三宝,1960年生,现居北京,河南焦作市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从事绘画四十余年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水
只说艺术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佛家俚语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
试题““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近年来,广东省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也硕果累累。下列选项属于我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是
A.茂名石化2000万吨炼油改扩建工程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建设B.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C.广东举行2009年“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D.省政府先后在江门、肇庆、佛山、惠州四市召开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现场办公会
请为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社会、和谐家庭提三条建议。(任选一个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以“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舆论导向,制作播出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央电视台为观众提供优秀的文化节目,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结合实践进行创新④电视媒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唯一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