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是五保户,也是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的兜底保障户,由于村上报异地搬迁,现村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6年精准扶贫知识竞赛复习试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6年精准扶贫知识竞赛复习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为加强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发挥社会救助制度救急难、兜底线功能,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精准扶贫,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重要指示,健全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托底安全网,确保到2020年前“两无”贫困人口(无业可扶和无力脱贫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基本生活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相适应,共享全面小康成果。  二、基本原则  (一)应保尽保、托住底线。确保所有“两无”贫困人口、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群众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范围,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  (二)加大力度、提高水平。加大投入、提高标准、健全机制、强化措施,提高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水平,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加强衔接、织密网络。完善制度体系,扫除保障救助盲区,补上保障救助短板;加强制度衔接,形成各项保障救助制度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合力保障的良好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低保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全面小康相适应。  1.提高低保标准,逐步推进两线合一。围绕“确保‘两无’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与扶贫攻坚进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相适应”的目标,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稳步提升托底保障水平,逐步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到2020年农村低保与扶贫两个标准实现统一。2016年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按18.2%年平均增幅提高,平均标准达到3184元/年,以后年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提高标准。  2.坚持应保尽保,精准认定低保对象,确保“两无”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健全以收入核查为核心,以“三环节、十步骤”为基本程序,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为基本保障,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为补充的低保对象认定机制,确保精准认定低保对象,确保“两无”贫困人口、暂时不能脱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返贫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  3.合理确定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办法,确保强农惠农政策有效惠及困难群众。低保申请家庭按国家规定所获得强农惠农的生产性补贴、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和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部分,以及优待抚恤金、教育、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奖励性补助不计入家庭收入。  4.加大分类施保力度,大幅提高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对纳入低保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在校学生、单亲家庭成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在发放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根据困难程度,按照当地低保标准的10%-30%分类别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给予生活保障。对农村低保中的季节性缺粮户实施好粮食救助。  (二)提高特困供养水平,确保特困供养人员共享全面小康成果  1.逐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确保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将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作为民生必保项目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财政“十三五”期间每年继续分别按人均不低于200元、100元、200元的标准,增加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同时将所有农村五保对象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并按低保标准的30%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  2.加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孤儿健康成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调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确保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不低于600元/月,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不低于1000元/月。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3.加强特困人员供养设施建设和管理,打造特困供养人员的幸福家园。完善农村五保供养设施,确保各地供养床位达到当地五保对象总数的60%,切实满足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需求。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2017年实现所有县(市、区)儿童福利机构全覆盖。大力提高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服务水平,为特困供养人员有效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长期护理、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  (三)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提高基本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基本住院救助年度限额达到3万元以上。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80岁以上老年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经医疗保障制度补偿后,个人自付合规费用在年度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内给予全额资助。对医疗救助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的,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将住院救助年度限额提高到基本住院救助年度限额的1.5倍。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80岁以上老年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重大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经医疗救助和相关医疗保障后,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达到100%。健全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确保需紧急救助但无负担能力的贫困患者及时得到应急医疗救助。  (四)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有效防止因突发性困难致贫返贫  完善临时救助政策措施,提高临时救助标准,有效保障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后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的基本生活。临时救助标准要能有效保障临时救助对象1个月以上的基本生活。结合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以县为单位全面建立起以发现、认定、快速响应、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检查等为主要内容的急难救助长效机制,有效保障遭遇急难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面临危机家庭的基本生活。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设施,提升救助服务能力。  (五)完善受灾人员救助制度,有效遏制因灾致贫返贫  健全机制,强化措施,精准认定、分类管理自然灾害救助对象。提高低保受灾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灾户(简称:贫困受灾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水平和因灾倒损房屋灾后重建补助标准,低保受灾户和贫困受灾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标准分别上浮30%和10%,因灾倒损民房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标准分别上浮50%和30%。  (六)加强住房救助,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住房救助长效机制,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落实“两最”原则,把“最危险的房屋、最困难的群众”作为农村危房改造的根本任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一级危房户中的五保户、低保户户均补助2.23万元,困难户户均补助1.23万元;二级危房户中的五保户户均补助0.85万元,低保户、困难户户均补助0.7万元;三级危房户中的五保户户均补助0.7万元,低保户、困难户户均补助0.65万元。  (七)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贫困群众老有所养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参保覆盖面,实现60周岁以上人群应保尽保。建立长期缴费激励补助机制,引导群众早参保、多缴费、不断保。建立以奖补结合的工作经费激励补助机制,对县、乡两级经办机构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质量进行评先选优,以奖补结合的方式进行奖励。  (八)加强社会保障救助制度衔接,形成兜底扶贫合力  切实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与医疗等社会保险保障制度的衔接,进一步强化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与社会力量参与之间的衔接,形成各项社会保障救助制度功能充分发挥、各项社会保障救助资源充分整合、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精准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和贫困人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建立起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建立起纵向联通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横向联通各相关部门(机构)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确保救助申请对象公正高效认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健全完善政府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社会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民生保障考评体系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在兜底扶贫工作中的主体责任,乡级政府在兜底扶贫工作中的具体责任,确保县级政府切实担负起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工作保障和监督管理责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切实履行社会救助申请受理、调查、评议等审核职责。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安排必要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二)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尽快健全政府牵头、涉及社会救助政策实施相关部门参加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个案会商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工作之间、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工作之间的统筹衔接。民政部门要履行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统筹职责,认真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财政部门要合理预算安排各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资金,加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资金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实施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认真落实好住房救助;卫生和计生部门要落实疾病应急救助政策。  (三)强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要加强督促检查,采取纳入政府督查督办、绩效考核、调研督导、领导包保等方式,确保督促检查到位。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各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成效,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充分领会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坚强决心和信心,积极参与、监督和支持社会保障工作,在全社会凝聚起扶贫济困的强大正能量。  
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
联系电话:6
版权所有:赤水市大同镇人民政府
备案证号:黔ICP备号
技术支持:赤水市博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本文将为你提供村精准扶贫调研,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XX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20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6个小组、227户、1021人。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2014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4638元。2014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难。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二是饮水难。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机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仅靠烤烟产业支撑经济。新培育的核桃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二)基础设施扶贫。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村民住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
  (三)教育扶贫。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六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卫生扶贫。提升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加大重点疾病预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五)生态扶贫。抓住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积极实施林果、核桃产业,打造生态新村。
  篇二:
  一、基本情况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
  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
  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
  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
  (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
  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产方面
  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四、扶贫对策
  (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
  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二)实现长久发展
  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
  (三)加强安全宣传
  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
  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
  五、建议
  (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
  (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
  (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
  (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
  篇三:
  结穷亲、帮穷户、拨穷根&精准扮贫已经开始了。那么,我村的贫困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精准扶贫对象如何产生确立?上一轮扶贫情况怎样?现在又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带头这些问题,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送&工作组对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本情况与现状
  村属乡中心村,地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698户,人口2937人,耕地面积1122.77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97亩,林地面积8500亩,我村现有贫困户248户,78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6.76%。
  有史以来,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成本高,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少。农民思想意识,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致贫的较多。这是我村贫困的现状的集中体现,严重制约着发展。
  二、精准扶贫对象的产生,识别和确立
  根据有关政策,实施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发放《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至每家每户,规定九种人员不纳入扶贫对象。召开户主会,逐级申报摸底,明确扶贫方式主要是项目扶贫和产业扶贫,而不是现金扶持和物资帮助。而且扶贫对象是动态的,可每年更换。正是这种宣传氛围中,产生和确立了精准扶贫对象。
  三、精准扶贫的目标
  针对我村贫困现状,村&两委&多次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初步拟定发展规划,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我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和包户扶贫的方式,力争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四、上一轮扶贫开发的成就
  上一轮扶贫开发整合&三送&等各方资源,完善了部分道路、水利、电网改造、新农村、文教卫生等方面的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完善道路硬化4.5公里,修建简易公路和6.3公里。
  2、水利建设:新建和维修水陂5座,水圳9300米。
  (二)低电压改造。积极争取政策,主动沟通协调并配合,新增设变压器5台,新铺设线路4000多米,大大改进了低电压改造问题。
  (三)多方投资,对中、小学进行了校舍、食堂和宿舍楼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环境和卫生质量。完成了&一村一名中(大)专生&各3名的培养。
  (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资争项,实行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共打造新农村建设点5个,有效地提升了村生活质量。
  五、本轮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一)整合项目,建设村综合性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5年投资1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全民办事、健身提供服务。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全村需拓宽、硬化村庄主干道8000米,新修简易公路1200米,并搞好路肩和排水沟建设及绿化带建设,形成和谐景观带。
  2、水利建设。兴修水陂2座,蓄水池1座,新建山塘16口,新修水圳9350米。
  3、改善土地生产条件。针对我村土地特点,进行&标粮&改造360亩,新砌河堤护坎5000米,改挖河道2000米,修建机耕道21条1800米,田间作业道33条4000米。
  (三)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
  分别成立种植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管理,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争资立项,兴建新农村建设点8个,完成建设点内布点规划,尽快改变我村的贫困现状,努力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五)大力兴办文教卫生和养老事业。
  充分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宣传,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提升村民思想意识境界,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做到&病有所医&。积极输送&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人才。大力提倡社会养老,提倡个人服务养老形式,跟进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机构,充分实现&老有所养&。
  六、几点建议
  1、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活动有内容。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力度。
  3、实施精准扶贫,应以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为主要方式,千万不能以现金方式或物资方式进行扶助。
  4、对五保户、纯低保户实行兜底扶贫。
  5、加强思想建设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扶知、扶智的有机统一,为实现农村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6、每个自然村庄搞好一个文化健身小广场。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6827人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兴趣的文章现阶段精准脱贫简报,精准脱贫攻坚作战图,精准脱贫的基本标准是,村精准扶贫脱贫方案,五保户精准脱贫帮扶计划 | 现阶段,精准,脱贫,简报,攻坚,作战,基本,准是,扶贫,方案_女性资讯_滕州生活网
现阶段精准脱贫简报,精准脱贫攻坚作战图,精准脱贫的基本标准是,村精准扶贫脱贫方案,五保户精准脱贫帮扶计划
发布时间: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修这两栋楼,购置旅馆里的设备,没用国家一分钱。”札达县香孜乡热布加林村农牧民施工队负责人索南多吉指着位于县城街边的农民旅馆,自豪地说。  近年来,札达县提出了“旅游强县、开放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及“以项目为支撑,农牧、林果为两翼,旅游开发为突破口”的指导思想。依托旅游业,札达县基建、宾馆、餐饮、农牧业等加速发展。同时,通过大力扶持、延长旅游产业链,以能人带动的方式,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旅游富民 能人带动  索南多吉就是通过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致富的能人。  索南多吉介绍说:“以前,我们都是以农牧业收入为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在县扶贫办的帮助下,我们商量着成立了这个施工队,最初只有20多人。6年来,施工队发展得越来越好,去年为村里171户贫困群众分红40多万元。”  据了解,这个农牧民施工队成立前,札达县所有项目均由外来施工队承担。2010年,施工队注册成立后,在评估施工队施工资质和能力的基础上,札达县政府把一部分项目交由施工队承担。  除了在县城进行民俗街扶贫综合体的建设,施工队同时还在修建热布加林村色嘎组的水渠。现在,热布加林河坝已经竣工,清澈的河水开始滋润青稞地和牧场。 滕州生活网()   有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实力,热布加林村村民说话和干事的底气更足了。看到来札达县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索南多吉又发现了商机。几年前,施工队从利润里先后拿出近500多万元,在县城修建了农民旅馆,并由热布加林村村民经营。  索南多吉告诉记者:“我深知受穷是什么滋味。作为党员,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继续带着乡亲们致富。”  优质服务 收获自信  参与旅游开发,札达县群众在当地能人带动下,快速脱贫;参与旅游服务,札达县群众收获了自信。  札达县托林镇札布让村是一个有36户人家的小村,坐落在美丽的象泉河畔、古格遗址旁边。一排排漂亮的村居错落有致,阳光下白杨树在风中哗哗作响,村民旦增正在家门口等儿子格桑旺堆开门。  旦增告诉记者,在县扶贫办的帮助下,身有残疾的他开起了家庭旅馆。“到旅游旺季,一年至少也有5000元的收入,还不耽误农活。”旦增自豪地说。  几分钟后,一位两脚泥巴、挽着裤腿的年轻人气喘吁吁地把家门钥匙递给旦增。他就是格桑旺堆,县里《梦回古格》情景剧的演员,他正在给家里的青稞地浇水。  进入农家小院,打开客房门,一张张藏式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干净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旦增说:“我身体不好,也没有什么技能。这些年,来古格遗址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年旅游旺季,许多游客就住到我们村。”
  今年4月,旦增的妻子旺姆到拉萨参加了由札达县组织的厨师培训。“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把服务做得更好,有更多的收入!”旦增自信地说。  延长产业 拉动一片  旅游业具有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的广阔空间。记者从自治区扶贫办了解到,目前,自治区旅发委正在制定《“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是产业扶贫的子规划。按照此规划,全区1000个行政村、6.2万群众将通过开办农家乐、乡村游、旅游产品深加工等,实现增收脱贫。  在札达县城以北,象泉河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西瓜已经挂上了藤蔓,青椒也已经收了一茬。这些水果蔬菜,除了供应县城和游客,还有少部分卖到了狮泉河镇。  县城以西的苗圃里,鸟儿在树林里飞来飞去。柳树、白杨,从青海引进的青杨、沙枣等耐旱树木长势正好。苗圃负责人扎西多布杰告诉记者,近年来,要全面改善县城和各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这对树苗的需求量很大。这个苗圃的面积有30亩,有5个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都是贫困群众,一年有4万多元的现金收入。  围绕旅游业发展,札达县还制定了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加工业、基础设施、边贸、电子商务等发展规划,在使景区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使群众能从旅游中受益更多。
现阶段精准脱贫简报,精准脱贫攻坚作战图,精准脱贫的基本标准是,村精准扶贫脱贫方案,五保户精准脱贫帮扶计划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071821',
container: s,
size: '960,6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保兜底精准扶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