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操控性不应计入当期利润表利润吗

应计操纵、真实交易与公司未来业绩
  摘要:文章对微利公司的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微利公司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的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样本,表明上市公司不仅使用应计操纵,同时也会使用真实交易来实现避免亏损动机的盈余管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微利公司盈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微利样本中进行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越多的公司,第二年的业绩越差,其中真实交易导致的业绩下滑比应计操纵更加严重,表明管理层为扭亏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避免亏损;应计操纵;真实交易;未来业绩
  一、引言
  已有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存在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强烈的以扭亏为动机的盈余管理。涉及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包括对应计操纵进行检验,用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以及通过真实交易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或是达到盈利目标(Roychowdhury、Gunny、Graham et al.)。
  国内的相关文献只是检验了是否存在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较少进一步研究盈余管理行为背后的隐性动机。我们进一步检验了盈余管理与公司未来业绩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微利样本中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越多的公司,公司未来业绩表现(包括ROA和CFO)则越差,其中真实交易导致的业绩下滑比应计操纵更加严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国内上市公司不仅利用应计操纵、同样也会使用真实交易来扭亏。陈晓、戴翠玉的研究表明关联交易和重组活动是我国上市公司扭亏的重要手段,为真实交易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基于此,本文参照Roychowdhury、Gunny的研究设计,将微利公司作为扭亏嫌疑组,研究微利公司同时进行应急操纵和真实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下述假设:
  假设1: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微利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存在更多的应计操纵盈余管理。
  假设2: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微利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存在更多的真实交易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与未来业绩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盈余管理与未来业绩的关系还并不明确:Gunny通过研究真实交易与未来业绩的关系分析了盈余管理背后的隐性动机,发现了真实交易以后,公司未来业绩表现更好,认为管理层为了达到盈利目标而进行的真实交易并不是机会主义行为。国内学者李增福等研究发现应计操纵会引起公司SEO后短期业绩的下滑,而真实交易则对SEO后的长期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不同的盈余管理方法对未来业绩所产生的作用以及所释放的信号可能也有差别。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不带方向的假设:
  假设3:在控制了相关因素后,有盈余管理嫌疑的微利公司其未来业绩会显著异于没有盈余管理嫌疑的微利公司。
  三、样本及研究设计
  (一)样本及变量定义
  由于本文的研究设计需要样本公司随后两年的业绩数据和盈余管理数据,因此本文选取了2001年至2008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中,我们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剔除了文中主要变量涉及缺失数据的样本,最后共得到9067个样本。参照Gunny的做法,我们将ROA大于0且小于0.01的样本公司作为微利样本,通过对微利样本盈余管理程度的研究,来分析上市公司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盈余管理与未来业绩的关系。文章中所涉及的主要变量及解释见表1。
  (二)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使用基本的琼斯模型以及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分行业分年度的截面回归对应计操纵程度进行度量。对于真实交易,参照Roychowdhury的做法来检验四种常见手法:销售操纵、过量生产、费用操纵以及营业外收入操控。分别用残差εCFO,εPROD,εDISEXP和εNOR来衡量,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文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 假设1、假设2的检验:避免亏损动机的实证分析
  假设1、假设2的回归结果见表2。可见,控制了规模、账面市值比以及ROA后,微利公司存在显著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与描述性统计一致,亏损公司既通过应计操纵调增利润,同时也会使用真实交易实现扭亏。
  其中,回归(1)和回归(2)中分别用εjones1和εjones2作为因变量,β1均在0.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微利样本的应计操纵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样本,支持了假设1。回归(3)至回归(8)是对微利公司的真实交易进行检验,β1显著为正,说明微利公司的真实交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样本公司,结果支持了假设2。
  (二) 假设3的检验:盈余管理与未来业绩的实证分析
  表3显示假设3的回归结果。从回归结果来看,应计操纵(DAC)系数均显著为负,支持了假设3。真实交易(RM)系数在回归(1)和回归(3)中显著为负,在回归(5)中不显著,但符号为负,说明真实交易越多的微利样本第二年的AdjROA和TrueROA也越低,支持了假设3。交乘项(DAC*RM)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微利样本盈余管理越多,未来业绩越差,支持了假设3。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2001年至2008年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的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微利公司的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水平都要显著高于其他样本,表明微利公司很可能是实际上亏损但通过盈余管理而实现盈利,除了应计操纵手法,真实交易也是亏损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检验了盈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潜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真实交易对于未来业绩的不利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应计操纵。微利公司中具有盈余管理嫌疑的样本其未来业绩(包括ROA和CFO)显著低于没有盈余管理嫌疑的公司,说明管理层以扭亏为目的的盈余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参考文献:
  [1]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42).
  [2]Gunny K A.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futur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meeting earnings benchmark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0(03).
  [3]Graham J R, Harvey C R, Rajgopal S.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40).
  [4]陈晓,戴翠玉. A股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手段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 2004(02).
  (作者单位:保监局)盈余管理&琼斯模型&非操纵性利润&转载
琼斯模型 (非)操纵性利润 转载
请教高人,求解琼斯(Jones)模型的方法。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 日 15时56分
Jones 模型
Jones (1991) 在估量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时,成功地控制了公司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Jones
模型估量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公式如下:
NDAt =α1 (1/ At - 1) +α2 (ΔREVt/ At - 1) +α 3 (PPEt/ At - 1)
式中,NDAt 是经过第t - 1 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 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ΔREVt 是第t 期收入和第t - 1
期收入的差额;PPEt 是第t 期期末总的厂场、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At - 1是第t - 1 期期末总资产;α1 ,α2 ,α3
是公司特征参数。α1 ,α2 ,α3 的估计值根据以下模型,并运用估计期各项数值进行回归取得:
TAt/ At - 1 = a1 (1/ At - 1) + a2 (ΔREVt/ At - 1) + a3 (PPEt / At -
1) +εt (2)
式中,a1 ,a2 ,a3 是α1 ,α2 ,α3 的OLS 估计值,TAt 是第t 期的总应计利润。εt
为剩余项,代表各公司总应计利润中的操纵性应计利润部分。其他变量含义和方程(1) 相同。
=================================================================================
盈余管理的概念
美国会计学者(Scott)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进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便其或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美国著名会计学者Schiper在1989年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而并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而被普遍认可的是Hedy和Wahlen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对公司根本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
  上述对盈余管理的三种不同界定或解释。在下列三个方面是一致的。
  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会、还是,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而信息的不对称和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
  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Healy和Wahlen对盈余管理的界定更为具体、更为广泛,不仅指出了盈余管理的主体和目的,而且指出了盈余管理的对象、方式和方法。
---------------------------------------------------------------------------------------------------------------------------
《基于修正Jones盈余管理模型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总的来说,现有财务预
警模型对预测指标的选用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类:常规财务指标、调整后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详见表1
表1 各财务预警模型预警指标分类表
指标类别 指标小类 主要指标名称
常规财务变量考虑盈余管理后的财务变量非财务变量
盈利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管理能力指标
成长能力指标
现金流量指标
对常规财务指标的调整
内部治理变量
外部治理变量
股权集中度
股票市场变量
宏观经济变量
公司多角化程度
管理者受教育程度
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等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
主营业务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等
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调整后的应收账款/流动资产等
董事会规模,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等
审计意见类型,公司诚信度,年度股东大会出席率等
法人股持股比例,国家股持股比例等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终控股股东类别,股权制衡度,董事持
相对市值规模,股票换手率,年度超额收益率,Beta系数值等
GDP变化率,法定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等
主营业务收入中包括的行业个数等
总经理的教育程度,董事长教育程度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chenxuanhanhao/pic/item/19f6f611fc405.jpg" WIDTH="916" BORDER="0" SMALL="0"
ALT="盈余管理&琼斯模型&非操纵性利润&转载"
TITLE="盈余管理&琼斯模型&非操纵性利润&转载" />
大部分模型采用了常规财务指标作为预测变量[1-5],这可能导致下列问题:
(1)忽略大量的表外信息。
(2)经过审计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布常常会延迟到年中,故以财务变量所建立的危机预警模型容易
失去时效性。(3)财务报表相关指标可能包括管理层操纵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掩盖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
为了解决财务指标的第一、二类缺陷,学者们在预测模型中引入了各种非财务指标如公司治理指标等
结合常规的财务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建立模型[6-9]。这些非财务指标的引入可以更全面地考察企业的情
况,提高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的效果。以非财务指标构建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不会随时间的向前
推移而降低,可以加强预警模型的时效性,且非财务指标可以更本质地反映困境公司的特征,在一定程度
上解释财务困境发生的原因[10]。
而对于财务指标的失真,从而影响模型的预测效果问题,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这类研
究主要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这些手段可能对哪些财务指标造成影响,然后对这些可
能由于盈余管理而发生变化的财务指标进行调整,用调整后的财务指标预测变量建立预警模型。但是这类
模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对指标进行调整的方法上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宋力和李晶[11],蒲春燕[12]等采用
的均值±标准差对指标进行调整的方式过于笼统,调整后的指标是否能代表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值得怀
疑。吕峻[13]采用对净利润等指标减去一些特殊的与盈余管理密切相关的项目后得到调整后的指标的方法
也有些片面,因为减去的这些特殊项目只能反映部分盈余管理手段的影响。在当前上市公司普遍进行盈余
管理,导致财务数据普遍失真条件下,非常有必要深入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来选择预测变量建立财务预警
本文首先将盈余管理理论引入财务危机预警领域,以便使预警指标的选择更符合理论分析———选择
指标建立模型———实证分析的研究逻辑;然后依据修正的Jones模型所建立的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模型
提炼预警指标,再通过对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单变量分析,初步证实修正Jones模型用于预警的可行性后,
本文根据调整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应收账款变动额、固定资产价值四个盈余管理的因素驱动
变量所构成的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多元判别和逻辑回归分析法基于2006年至2008年中国A股市场新增
*ST公司样本及配对样本的前三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目前对于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包括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手段、程度等方面的研究。仅仅研究盈余管
理的动机和手段,无法揭示投资者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损害,无法回答会计准则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应
的修订[19]。因此,估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即有多少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盈余管理频率)以及将盈余提高了
多少(盈余管理幅度)显得更为重要。其中,估计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主要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模型,
即将总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TAC)区分为操控性的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accruds,DA)和非操控性的
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total
accruals,NDA)。非操控性的应计利润是企业正常的应计利润,而操控性
应计利润则是企业出于某种动机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当然,不同文献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所采用的模型也
不尽相同,其中最为主要的模型为修正Jones模型[20]。Kothari等[21]认为,在修正琼斯模型中加入常数项可
以更好地控制异方差,能减轻因遗漏其他变量所引起的估计偏误问题,并且可以使得估计出来的可操纵性
应计项目更具有对称性
首先按公式(1)计算总应计利润总额(1)第t期总应计利润
TAC(t)= 第t期净利润 E(t) - 第t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CFO(t)
公式中省略了公司下标 j ;
其次计算非操控性总应计利润分年度地对方程(2)进行回归,并将方程(2)的回归系数代入方程(3)得到非操控性总应计利润NDTAC。
TACj, t/TAj, t-1=a0+a1(1/TAj, t-1) +a2(ΔREVj, t/TAj, t-1) +a3(PPEj,
t/TAj, t-1) +εj, t(2)
NDAj, t/TAj, t-1=α0+α1(1/TAj, t-1) +α2[(ΔREVj, t-ΔRECj, t) /TAj,
t-1] +α3(PPEj, t/TAj, t-1) (3)
其中:NDAj, t是第j个公司第t期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9651;REVj,
t是第j公司第t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
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9651;RECj, t是公司i当期期末应收账款和上期期末应收账款的差额,PPEj,
t是第j公司
第t期期末厂场、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TAj, t是第j公司第t-1期期末总资产。
最后按公式(4)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
(4)DA(t) / TA(t) = TAC(t) / TA(t-1) - NDA(t) / TA(t-1)
其中 DA(t) / TA(t) 是经过总资产调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它成为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
既然盈余管理能够影响财务信息的质量,误导信息使用者对公司业绩的判断,这也就意味着以财务信
息作为主要预测指标所建立的财务预警模型的可靠性必然要受影响。而在当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较
普遍,导致财务数据失真严重的条件下,如果仅仅用调整几个可能受影响的财务指标来消除盈余管理对预
测模型的影响,也显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此若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中引入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修
正的Jones模型的相关指标,是否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效果?另外,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大小是否和公司财
务危机有密切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无论对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还是监管者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本文正试图通过中国A股市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这些问题做出正面回答。
===============================================================================================
cnki 全部论文:琼斯模型 盈余 全文 共有记录727条&
来源数据库
商业经济与管理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系统管理学报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当代经济科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财经问题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财经理论与实践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硕博士论文:琼斯模型 盈余 全文 共有记录403条&
来源数据库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总体应计利润模型计量分析 总结得很全面
财会通讯(学术版)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总体应计利润模型计量偏差分析》归纳得不错
此外,如:&《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归纳得不错
  (四)Jones截面模型
  Jones刚提出模型时,运用的是时序数据,由于时序数据会导致生存偏差问题,为了最小化生存偏差,DeFond and
Jiambalvo(1994)提出Jones截面模型,截面模型假设企业的非操纵性应计水平在同一产业各企业之间变化是一样的。首先针对每一个样本企业,根据它所处的行业,收集同期同一产业其他企业的数据,运用方程(3)去估计对应产业/年度的系数估计值;然后把这些系数估计值带入方程(4)去计算该企业的操纵性应计预期。
  (五)Jones修正模型
  Jones和Jones截面模型中假设所有的收入变化是非操纵性的,但实际上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用销售来操纵应计,为了反映收入操纵,Dechow
al.(1995)修正了琼斯模型,该模型假设信用销售的任何变化反映了盈余管理活动,即要从&#9651;REV中扣除应收账款的变化(&#9651;REC)。运用来自于方程(3)或它的截面形式的系数估计,Jones修正模型的操纵性应计被计算如下:
  EDAit=TAit/Ait-1-〔ai/Ait-1-b1i(&#9651;REVit/Ait-1-&#9651;RECit/Ait-1)
  +b2i(PPTit/Ait-1)〕 (5)
此外,Google:总体应计利润模型计量 ext:doc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
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
总应计利润由操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s,DA)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NDA)组成,即TDA=DA+ 。。
基于10个网页-
总应计利润由操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s,DA)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NDA)组成,即TDA=DA NDA.
基于2个网页-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当前位置:
操控性应计利润审计质量的实证比较
浏览(104)
收藏 (0)
【来&&&&&&源】
【引用文档】
【正&&&&&&文】
      应计利润(Accruals)一向是研究盈余管理问题的重点对象,而其中的操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l Accruals)是公司管理者违规构造交易事项和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所形成的利润部分,通常被视作盈余管理的核心内容。我国多数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配股前、增股前和扭亏前,往往存在比较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审计应该有效检测并限制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披露,以在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财务信息的同时,赢得市场参与者的信任。但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客户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审计质量,却为投资者存疑,并被认为不及在我国执业的国际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那么,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合作所(简称“四大”)是否比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更有效地限制了客户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为资本市场所识别呢?本文将通过分类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及其同股票回报率、未来收益的关系,予以比较。  一、文献综述  1996年Subramanyam比较研究了国际原“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非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定价。他将利润分解为经营现金流、非操控性
相关词典:应计利润总额法
Aggregate Accruals
应计利润总额法(Aggregate Accruals)是将应计利润分离为操控性应计利润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6页(Discretionary Accruals)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on—...
基于6个网页-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收款计入净利润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