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的中国现役军用卡车车体系

踢馆 讲真,中国军用发动机现在还真比日本强一些
今天的太平洋两岸的新闻头条毫无疑问地都被大洋彼岸那场总统大选霸占了,各种川普梗快要被玩坏掉了。比如这样:堂主好歹也是干新闻的(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个意思),关注了一上午选情进展外加各种大V信誓旦旦发的赌咒许愿贴,接下来几天各种兑现诺言的直播怕是要扎堆了……咳咳,跑题了,以下内容就当是堂主的胡言乱语吧:入行这些年,一个感想就是我们看到的美国大选和美国人经历的大选完全是两码子事,比如前两天FBI一宣布中止对希阿姨的调查,皿煮党把持的《扭腰时报》、《花生炖邮报》blablabla一票媒体立马跳出来说阿姨民意如何如何回升,给我们这些严重依赖外媒的受众制造出一种川普真的药丸假象。其实吧,这些年这些个代表政治精英的媒体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说了太多假话,结果就是透支完了自己的信用,把自家牌子都搞臭了,跟我国的《XXX报》、XX台(你懂的,禁止联想!)差不多,其实广大灯塔国群众早就不care他们这些评论。堂主自己也写了张小纸条贴在工位上:信用是个好东西,一定要维护好。关于川普king之后中美战略走势如何,堂主推荐看下今天观察栏目这篇《特朗普问鼎总统宝座,中国的战略缓冲期又来了?》,讲武堂难得写一下时政话题(原因你也懂的),谨供大家参考。闲扯完毕,我们进入今天的答问环节。FBI WARNING: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讲武堂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踢馆#&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无所不知,欢迎踢馆!追求学♂问的分割线问:堂主求翻牌,就想问问中国的军舰用燃气轮机根日本的差距以及军舰用的柴油机和坦克用柴油机跟日本的差距,还有重卡的发动机技术跟日本对比?&日本虽然工业燃气轮机还不错,但是没有自己的军用燃气轮机啊。他的军舰用燃气轮机,主要是石川岛播磨许可证生产的美国通用电气LM2500和川崎重工许可证生产的英国斯贝SM1。&斯贝是很老的机种了,而LM2500家族来说是比我国的GT-25000要好的,但日本引进的是老版本,水平跟GT-25000也差不多。整体来说中日的船用燃气轮机半斤八两,水平都不太高,也都只是凑合能用而已。&军舰用的柴油机的话,日本柴油机用得不多,主要是三菱的中速机,我国主要是许可证生产的法国皮尔斯蒂克柴油机。我国的性能要好点,不过日本是自己研制的应该鼓励,水平也差不多,都属于有能用的机型,但是缺乏先进机型开发能力。图:通过从乌克兰引进技术,我国现在能自产GT-25000燃气轮机用于052C/D、055系列驱逐舰,这方面已不落后于日本。图:采用法系柴油机的054A护卫舰多次执行紧急远洋护航、撤侨任务,动力表现极其出色。&坦克的柴油机的话,这个不得不说,可能我们要强一些了,日本90坦克的二冲程柴油机,比豹2的四冲程柴油机体积还大,算是一朵奇葩了,本来二冲程发动机都应该是以体积小著称的,只有日本的体积这么巨大。日本10式坦克的柴油机有了一定进步,不过也就跟96B的发动机差不多水平,还是不如99A的发动机的。&至于卡车用柴油机,两国水平都不高,比起欧洲国家来说差异太大,比起美国康明斯和卡特皮勒也远不如。两个弱鸡里面评先后的话,那我国的卡车柴油机性能比较好,但是工厂差点、品质管控不稳定;日本的卡车柴油机性能很弱鸡,只是品管好些。图:今年珠海航展,兵器工业集团干脆将VT-4坦克的国产动力包单独摘出来展示,过去动力是短板,现在是卖点。&问:堂主,很久没有留言了,最近看到关于我兔研制轰20的消息,请问我兔研制飞翼布局的隐身轰炸机难点在哪?我个人觉得飞控可能是较大难点,发动机的难度反而没那么大了?&飞控技术是进步很快的,B-2研制的时候连实用化的鸭翼飞机都没有,还处于模拟电传到数字电传过渡的状态,放宽静安定度也放的很低,所以飞翼飞机的飞控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现在放宽静安定度的大权限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已经普及了,要满足飞翼机的控制要求是不太难的,这方面来说不算有多大的问题。本质上来说,飞翼机就是静安定度比较低,前后轴长度太短,所以俯仰控制要求比较灵敏,但是这个灵敏跟高机动鸭翼机比起来完全是小CASE,不成问题。图:飞翼布局,就跟人们的认识一样,很容易俯仰失控,需要电传飞控系统才能实现可靠操纵。&至于发动机也不是太难,哪怕达不到F118的水平,有D30都可以凑合先用用,反正轰炸机主要追求油耗低,也不需要高速性能什么的,大不了傻大黑粗一点嘛,D30的油耗其实比F118还要低一截,凑合用也行了。&真正难的是结构,B-2的机翼是采用大量复合材料制造的,而且是大跨度大展弦比设计,这个需要很好的复合材料设计-制造功底才行,这是国内目前很薄弱的一个领域。图:波音787的复合材料机翼,全复材机翼的好处显而易见,重量轻、力学性能好,但制造难度非常大。B-2这个级别的重型轰炸机就更不用说了。&问:堂主大人,前苏联在军力最鼎盛时期的海军、空军能和美帝一拼么?苏式战机在战场上各种被美帝吊打的原因是不是苏联对外出口了猴版战机?还有是不是因为每次被吊打都是美帝直接动手,等于宗师直接打学徒!要是苏联空军直接VS美帝空军,还会是被吊打么?&在二战之后,如果不算双方海空军互丢核弹的话,越往后苏联只能越来越被吊打。这和猴版不猴版无关,纯粹是国家科研工业能力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不少人一直认为苏联的科技和基础工业水平仅次于美国。实际上苏联能和美国相比的无非是军事体系规模和核弹规模,真正的科技工业水平除了非常少数领域以外,不要说和美国,普遍是不如欧洲的。图: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美苏总体战斗力还大致相当。&尤其是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以后,电子工业同时涉及到精密机械、精密光学、精密化学等多个领域;而其成品又反过来大大提高这些领域的自动化水平和控制精度,形成了相互支持的发展循环。今天,欧洲诸国仍然有大量世界首屈一指的电子电气器件生产商,苏联解体的年代有么?今天的俄罗斯有么?有个卵子。&武器装备的高度电子化,使得苏联武器装备落后美国、欧洲的性能差距已经无法继续用传统手法(比如舍弃部分性能强化另一部分)进行弥补,而只能从互有优劣向全面落后演变了。而这方面的影响,很快就体现在了海空军这样的技术军兵种上。图:放在今天,除了军购这样很多是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谁会放着美欧日韩中的电子产品不买,去买俄罗斯本土设计制造的电子产品?&苏联R-77导弹直到快2000年才真的靠谱,就算扣掉苏联解体、俄罗斯乌克兰扯皮的几年,苏联不解体也得再过几年才能完成R-77的定型。&那个时候苏联空军拿什么和挂了AIM-120导弹的美军三代机(能同时搜索、跟踪、攻击多个目标、发射后不管)打空战?R-27那个在只能保持平飞状态看一个打一个、而且实战命中率还不如越战时期的麻雀导弹的著名笑话型号么?&苏联空军如果与美国空军打常规战,结局必然是被吊打。图:到三代机出来以后,苏联空中力量就一直处于代差性的被压制状态。实际上苏27就算打半主动弹,都要到解体前夕才真正算形成可用水平。&问:塘主,每期必看,已经多次踢馆,可惜从来没选上。现在问题来了,F-35到底怎么样啊,黑的人说它造价飞涨,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又不能超巡,机动性差,绰号肥电,但有人说它是跨时代的战斗机,它的势态感知,智能飞控,电子战,通信互联,短距垂直起降等技术上有飞跃式的进步,是一款能改变未来战争的战斗机,塘主你怎么看?&那毕竟是美国啊……战后美国哪怕是失败的作战飞机,技术上都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说F-104被广泛认为失败,但其实性能并不比同期的米格-21差,技术层面上还要先进很多。之所以被认为失败那首先是不适应美军的作战环境,其次是没有跟米格-21拉开差距。图:F-104是一款很有特点的战斗机,高空高速性能比米格21还要好一些。&F-35也是这个问题,它使用的是当代最先进的材料、设备、发动机和设计手段,而性能上又没有表现出来超凡脱俗的地方,甚至飞行性能还不如典型的三代战斗机,所以可以被认为是失败的产物。至于态势感知、电子战、通信互联都是设备上的优势,是他比F-22晚10多年带来的,F-22要是砸钱升级一样能升到这个层次,就像F-16很多设备比F-15A好,但是比更晚的F-15E又不如了一样。&至于短距垂直起降,这主要是对美国海军陆战队有用,对于海军和空军来说没什么意义,为了这个能力拖累了海军和空军,付出的是非常高的。图:F-35是一款非常肥硕的战斗机,技术再先进也无法挽救它那可怜的飞行性能。&问:#踢馆#请问堂主,我们的歼轰7A豹子在国际上是不是和欧洲“狂风”的水平差不多?它还有继续魔改的余地么?&歼轰7A豹子比起狂风,还是要差一点的,毕竟狂风是基于欧洲70年代最先进技术的结晶,而豹子是基于我国80年代和欧洲60年代末技术混合的产物……&作为攻击机来说,狂风采用了复杂的可变后掠翼布局,可以兼顾高速和低速端的需求,同时满足亚音速下远航程和超音速下低阻力的需求,而且可以采用小面积机翼,因此在低空高速飞行状态更为稳定。图:得益于可变后掠翼,狂风的载荷能力、超低空突防飞行的稳定性要优于飞豹。&而歼轰-7为了在贫弱的动力条件下满足高速性能需求,采用了大后掠角的后掠翼,后掠翼的气流分离问题之前堂主也说过多次,这毛病也是治不好的,所以歼轰-7低空失速的事情不少,飞行性能比狂风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至于魔改?狂风大部分都已经准备退役了,各个用户都要换装EF2000和F-35了,基本上都不打算继续升级昂贵而复杂的台风了。至于歼轰-7,平台本身性能落后了,估计也就是小打小闹地升级,不会进行魔改了。图:从2005年至今,飞豹一直作为我国海空军的主力战斗轰炸机,出勤率非常高,再坚持多几年,也算功德圆满了。&问:#踢馆#塘主翻牌,第二次提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直20不采用NH-90那样的构型,虽然是前三点起落架,但既有后尾门也有大侧门,适用性不会更好吗?如果后三点式起落架这么好,为什么欧洲人不用呢?&因为欧洲人是逗逼……真的。&美国人对于直升机的划分,就是10吨级别的通用直升机执行突击运输任务,而超过20吨的运输直升机执行大规模运输任务。所以CH-47不光有尾门,还是很大的尾门,尾门后面还没有尾桨妨碍装卸,而UH-60黑鹰就努力加强机动性,提高在前沿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图:能进出吉普车的才叫真正的尾门。&欧洲人,就硬是要在10吨级的NH-90上,实现CH-47和UH-60两者的任务,又要机动性好适合突击,又要能快速士兵和物资快速装卸,结果就是两者都做不好。NH-90虽然有尾门,但是他的货舱太矮,比UH-60只是略高,人员在舱门根本没法站立,所以运输效率很低,而尾门又太小太窄,用起来跟CH-47的尾门完全是两个概念,甚至比直8和米-17的尾门都差得远。为了这个尾门又大幅度增重,哪怕用了海量复合材料减重,机动性也不如30年前面世的黑鹰。&对于我国来说,需要的也是类似美国的多机种结构,各种直升机术业有专攻,各自忙各自的活,用尾门运输的事情自然有重型运输直升机来做,直-20这么点体形根本做不好,那干脆就不要做了。图:NH-90这个尾门,士兵只能趴着出来。图:13吨级米-17的尾门都比NH-90强得多。&&问:堂主,我是你们鹅厂战争雷霆的玩家,在游戏中我选择的是美系M系列坦克,但是遇到同级别苏系特别是T-34-85,还有KV-2,简直就是被吊打。排除我渣渣的技术,就是面对面谁也不走位就是开炮互怼,M系列坦克总是一炮就GG,所以请求堂主简要分析下二战时期的苏系德系美系坦克的优劣?&游戏和现实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KV-2在真实的坦克战里面虽然皮糙肉厚,管子也粗,但是目标大、射速慢、精度差、炮塔旋转慢,真打起来也是个坑货,1941年主要是因为德国人只有短管75炮,有点啃不动,但是到42年底、43年,大家都有长管炮了,那KV2那七八十毫米的垂直装甲也不够看了。像M4的76毫米炮版,还有M10坦克歼击车,都可以轻松的怼了KV-2。&至于一炮就GG,主要还是汽油机易燃的问题吧,这个倒是比较无解的,不过反过来说,苏系坦克的弹药容易殉爆也是大问题,苏联坦克兵自己用M4的经验就是不容易殉爆,比T-34安全。而且美国人的海军陆战队,还有援助苏联的M4,基本都是柴油机的,也一样不容易着火。图:历史现实里的KV-2只是小威武大半年,很快就有长身管坦克炮收拾它了。另外《战争雷霆》这游戏是俄罗斯厂商的,同级别,美系车必然被苏系车吊打啊……&二战来说,苏联人的坦克设计理念是最先进的,但是技术实现是最矬的……毕竟是个半工业国,就像T-34最早应用了倾斜装甲,但是却还得在脸上留一个驾驶员进出的大舱门,白白浪费了倾斜装甲的防护。T-34也是最早装长身管大口径加农炮的,但弹药太老穿透力太弱。&美国人的技术运用上,因为战前和平时期的断档,所以早期坦克比较老套,像M4虽然使用的技术很好,非常均衡可靠,但是理念就比较弱,到M26才是跟T-34和黑豹类似的设计,不过M26配备了液力变矩器、大威力的90毫米炮,本质上跟50年代的主力坦克M48之类是差不多的,基本算是二战最好的战斗坦克了。&德国来说,理念不如苏联,技术不如美帝,当然也可以说理念比美帝先进,技术比苏联强。虎式坦克虽然设计老套了点,但可靠性却还不错,火力强劲,在43年到44年还是很厉害的。图:从上至下,T-34-85、M26、虎王,这是二战末期,苏美德三国性能最好的坦克了。&迷你踢馆&&问:堂主,今天看了电视剧《鹰隼大队》,和《歼十出击》,当中都有鸟撞飞机的情况,还有飞行员因此而牺牲的,鸟撞飞机据说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那么问题来了,家里用来防蚊子的纱窗难道就不能套用在发动机进气口上吗?把发动机进气道上加装上特殊材料制作的,网装结构的类似纱窗的装置,不就能有效的防止鸟撞飞机后被吸进进气道而损伤发动机叶片导致坠机的事故了吗?求堂主大人解惑一下。&苏-27和米格-29就有这个罩子,不过纱窗肯定顶不住鸟的冲撞的,必须有厚重的金属结构,这玩意增重非常明显,很坑爹。&而且苏联人搞这玩意主要也不是为了防鸟的,而是战机在野战跑道起飞时,避免发动机吸入大块异物用的。问:#踢馆# 最闷骚的塘主,有个问题能否解答下。美帝军队经常性的到处海外驻扎,他们的士兵会不会搞点违禁品走私、代购什么的呢?美帝又是如何防范的呢?&美国国内海洛因大爆发就是因为越战期间美军士兵大量从东南亚偷运海洛因回国……甚至藏在死去同袍的棺材里面偷运回去的。&至于代购的话,美军转卖防弹衣、军用手表之类是很不小的生意了。&&问:#踢馆#堂主请了,目前我兔海军已经拥有054A,052C/D,未来还会拥有055型等一系列剧本区域防空作战能力的战舰,请问如果上述几种战舰一同组成作战编队时,她们将分别承担什么作战任务呢?&054A主要负责近距离点防御和反潜,052C/D是负责区域防空和反潜,而055则是远洋编队的区域防空、点防御和反潜全部负责。054A和052C/D吨位太小,装弹不足,我国未来航母战斗群最好还是全部由055组成,这样体系抗打击能力会强很多。图:网友自行脑补的055驱逐舰方案,055防空、反潜、反舰、攻陆全包,航妈出门还是带它比较好。&问:#踢馆#堂主,如果韩国总统朴槿惠下台后,萨德反导系统还会部署吗?&其实朴大妈已经是近些年最亲华的一个韩国总统了,但很多事情不是她说了算的。韩国不是正常国家,他的军队指挥权是完全属于美军的,前几年美军想交还指挥权,都搞得几十万人抗议,求美国爸爸继续保护。所以无论换哪个总统,都是不可能拒绝美军要求的。&&问:#踢馆#堂主辛苦了,我直观的感觉是枪支口径越大,质量越大,就容易保持弹道稳定性,也就越准!为什么在民间进行的超远距离射击比赛中,一般不用大口径枪械,而是用中口径的??口径越大,后坐力也越大……像14.5毫米枪,你就很难保持稳定了。远距离设计需要的是弹丸细长,弹道系数高的弹药,像很多民用怪物远距离存速性能就很好,比大口径的军用枪好很多了。&当然,因为子弹的重量与口径的3次方成正比,而风偏力与口径的2次方成正比;口径越大、子弹越重,飞行肯定会更稳定,这需要有一个取舍。现在远射程上,打得最准的狙击步枪不是12.7毫米的,也不是7.62毫米的,而是.338(8.6毫米)口径的。图:现在西方特种部队已经普遍将.338口径的栓动步枪作为远距离狙击的首选。&问:求教躺主,轻机枪以及通用机枪对于重机枪的进步关键在于风(气)冷枪管的发明 我想知道这个风(气)冷枪管到底为何物 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较之前的枪管更耐高温 不会只是加了散热套这么简单吧 那为何M1917不加水冷套的枪管没有散热套?&主要就是扩大散热面积,就像我们电脑的散热片一样,让热量在更大范围内扩散出去。美国人M1917改气冷是M1919,管子就加粗了,上面还增加很多小坑来提高散热面积,像鬼子的92机枪更不用说了,就是典型的电脑散热器。图:M1919加了个散热罩,长得贼难看。图:92式重机枪的散热片就帅多了,不过重量太大,可怜鬼子兵那小身板。&问:堂主!我看相控阵雷达,比如 中华神盾和宙斯盾雷达都一个雷达罩子,舰上其它雷达没有罩子,飞机雷达也有罩子。那么这个罩子不会阻挡雷达波吗?&其他雷达有罩子的也很多,像730炮的火控雷达不也一样有么。这个罩子是透波材料做的,基本不会阻碍雷达波。实际上像宙斯盾的雷达也是外面有罩子的,美国人也不会让相控阵阵元暴露在外面风吹雨打。图:730近防炮,注意它右边的火控雷达,本身是个小锅,但加了个锅盖。图:宙斯盾雷达的外观。图:宙斯盾雷达拆掉罩子后是这样的。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军事微信公众号《讲武堂》独家稿件,禁止商业转载,欢迎朋友圈分享。&欢迎搜索ID:qqmiljwt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腾讯军事讲武堂
& 上一篇:
&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杨邱老师网校 , 专注免费的网站!您现在的位置:
& 我军军用越野汽车的发展历程
军用汽车的地位和作用
我军军用越野汽车的发展历程
&&& 我军越野汽车自日南京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台NJ230型1.5t越野汽车和同年9月20日由第一汽车厂试制出CA30型2.5t越野汽车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轻到重,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基本上靠的是步行(坐&11&号汽车),靠的是人背马驮小车推。解放战争后期,我军以缴获国民党军的美制杂牌车用作军车。当时的主要车型有福特吉普车、道奇T214中卡、威力斯、吉姆西和斯蒂贝克10轮卡车、大蒙天重型卡车等。截至1949年底,全军共有两万多辆军车。
&&& 上世纪50年代,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从苏联进口了一批越野汽车,其主要车型有嘎斯ГАЗ67和嘎斯ГАЗ69 0.5t指挥车,嘎斯ГАЗ63 1.5t轻型越野车,吉斯ЗИС151型和吉尔ЗИЛ151型2.5t中型越野车,亚斯УАЗ210型、乌拉尔УРАЛ375 5t和克拉斯
КРАЗ375重型越野车。全军总共也只有3万余辆军车。
&&& 1959年以后,由于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变化,军事装备都要立足于国内生产,故于1960年成立了由国防科委领导的、各军兵种参加的轮式车辆专业组即12专业组,负责拟定军用汽车的发展规划。组织研制、定型和生产。
&&& 从此,我军越野汽车的发展步入了正轨。我军军用汽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引进仿制阶段(年)
&&& 1957年,我军越野汽车基本还是个空白。补充装备,更换杂牌和解决有无问题尚属当务之急。当时自行设计,大量投资建厂,不仅技术上有困难,而且财政和时间也不允许。因此,国家采取了投资少、上马快、需要急、用量大的轻中车型先上,反之则缓。并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改造扩建,在民品生产能力中混流交叉生产。
&&& 产品开发主要采取引进技术、仿制和自行设计相结合的办法。
&&& 1957年5月,购买了苏联ЗИЛ157型车的图样,经试制、改进并定型生产了CA30A型2.5t越野车。同时参考美制CJ5型和苏联ГАЗ63型指挥车设计试制了长江46型0.5t和NJ230型1.5t越野车。此外,还摸索设计了BJ212型指挥车。
&&& 通过对一汽,南汽和北汽的改造和扩建,到1965年末分别形成了3000辆、2000辆和4500辆的生产能力。长安机器厂投资建成了年产500台长江46的生产能力,但后于1963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下马。
&&& 本阶段为迈步阶段,故品种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需要,但它为后来的发展取得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奠定了基础。
二、开发一代军用越野汽车阶段(年)
&&& 军用汽车12专业组成立后,其第一项任务就是委托车辆研究所制定了我军第一代的军车型谱,其越野汽车的主要车型参见表1-10.
&&& 这个型谱适用于我军一代越野汽车的开发研制与选型订购、并保证其发展、编配的计划性、完整性及其经济合理性。
&&& 1962年5月该型谱以国防科委的名义上报中央军委批准后,并转发国务院各工业部门及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并报请国家计委解决生产条件。国家计委和一机部对发展军用越野汽车都很重视,多次研究布置其研制和工厂建设问题。六十年代中期,我国中重型武器有了相应的发展,重炮和各型导弹的问世,对军用越野车有了新的需要。当时越野车的品种、型号和产量都不适当需要,&两炮一车&&三炮一车&&有炮无车&的状态,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国家投资20多亿发展军用越野汽车,开发新产品的建设生产基地。一机部和八机部,继CA30,NJ230和BJ212之后,又开发了NJ220型1t,EQ240型2.5t,EQ245型3.5t,JN252型,LT665型和SX250型5t和CQ261型6t越野汽车。
&&& 开发这些车型的厂家是一汽,二汽,南汽,北汽,川汽,济汽,陕汽和一拖等。
&&& 主要车型的具体安排如下:
&&& 0.4t 4&4 的BJ212型指挥车安排到北京汽车厂,纲领按年产500台建厂。
&&& 1.5t 4&4的NJ230型越野车安排到南京汽车厂。
&&& 2.5t 6&6的CA30A型越野车安排到第一汽车厂,同时组建一个年产300台的越野汽车分厂。
&&& 以上三厂抓紧研制,并改建扩建工厂。1965年三厂样车经总后车辆研究所和炮兵研究所全面试验后定型投入了批量生产,并于年期间装备了抗美援越的参战部队。
&&& 北汽经&三五&和&四五&改造,BJ212型车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1971年突破万辆,1976年达到14559辆。
&&& 南汽经年的扩建,完成投资4549万元。4&4的NJ220型1t越野车于1980年初投产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是还建了7条NJ220型车的生产线,为开发1t级车打下了基础。
&&& 一汽到1970年达到6000辆的生产纲领,1971年曾生产了9303辆CA30A型越野汽车。
&&& 为解决2.5t、3.5t、5t和8t越野汽车的问题,提高越野车的生产能力并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提出了&建设西南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南中型汽车生产基地和西北轻型越野汽车生产基地&的设想,并列入&三五&规划。此时,适逢国家提出&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方针和&平战结合&的原则,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一机部确定在巴岳山旁、武当山下和秦岭北麓同时建设三个大型汽车生产基地,即川汽、二汽和陕汽。1975年三基地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出车。
&&& 四川大足汽车厂,曾于1965年引进法国贝利埃GCH越野车技术,生产了红岩CQ261型越野汽车。
&&& 陕西岐山陕西汽车厂,于1969年建设,1975年小批量投产6&6的SX250 5t越野车。
&&& 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厂,于1969年建设,研制车型为东风EQ240型6&6 2.5t越野车和东风EQ245型6&6 3.5t越野车。2.5t于1975年投产,年产量为2.5万辆,3.5t于1982年投产,年产量为2万辆。
因战备需要,1965年国家计委还对洛阳拖拉机厂和济南汽车制造厂进行了扩建改造,建立了越野汽车分厂。1966年给洛拖安排并于1970年生产了少量的6&6东方红LT665型5t级越野汽车。因特殊需要,还在型谱之外,1967年给济南厂安排了8&8 5t越野车的试制任务,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了黄河JN252型8&8 5t越野汽车。
&&& 在本阶段,在开发国产军用越野汽车期间,曾在青黄不接之际,还小批购买罗马尼亚卡尔巴阡SR132M型4&4 2t越野车,法国GBC 8MT型6&6 4t和GCH型6&6 6t越野车。此外,还于1980年购买2000台德国BENZ 2026A型6&6 7t越野车。
&&& 至此,我军所需的越野汽车基本按一代型谱的要求,实现了国产化。在上述这一时期,是投入最多,布点最广,建设规模最大,品种发展最快,产量大幅上升的时期。
&&& 在年期间,我军共装备国产一代军车441701辆,不同车型的数量列于表1&11中。
三、开发二代军用越野汽车阶段(年)
&&&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防建设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与此相适应,军用越野汽车的产品品种和产量均有相应调整。第一代越野汽车技术已显落后,某些新式武器的发展需要新的车型与其配套,以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从1980年开始,总参、总后就安排二代军用越野汽车的研制。1986年,总参正式下达了二代军用越野汽车的研制计划,分别是:
&&&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负责轻型指挥车;
&&& 南京汽车厂负责1t越野车;
&&& 第二汽车厂负责3.5t越野车;
&&& 陕西汽车厂负责7t越野车。
&&&& 此外,还安排四川汽车厂和重庆汽车研究所研制6&6的12t和8&8的16t超重型越野车,以适应2000年前后军队武器装备的配套需要。
&&& 上述单位经调研论证和设计试制,研制了CAQ052型指挥车、CAZ352、CEt和SX2190、CSX2527型7t越野车,同时研制定型了NJ2040D型军用越野汽车。
&&& 12t和16t越野车,虽做了大量的研制工作,但由于经费和技术问题,故调整了研制计划。
&&& 本时期研制的越野车,性能指标较好,具有上世纪80年代水平。
&&& EQ240型6&6 2.5t和SX250型6&6 5t越野车虽未作安排,但厂方依然做了大量的改进,军方依然大批订货,以满足军队的实际需要。
&&& 此外,在上世纪80年代,还根据部队的实际需要,由湖南长丰厂生产了CJY6421D型4&4轻型越野车,由汉阳特种车辆厂生产了HY472型6&6和HY480型8&8牵引车,066基地生产了WS 15t越野车,具体参见表1-12。
&&& 二代越野汽车的开发过程,贯穿了整个80年代,但总有一种无所遵循的感觉,因此到了90年代初期,总参装备部下达了制订二代军车系列型谱的任务。应该说,这是一个晚到的任务!
&&& 1991年,总后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以科研计划的形式向总后车船研究所下达了编制二代军车系列型谱的任务,其项目代号91241。研究所在接到任务后对我军各兵种和部队的需要,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规划以及外军军车体制发展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制订了我军二代军车系列型谱,并写了约两万字的编制说明,1996年9月在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的主持下通过了评审。
&&& 本系列型谱包括军用越野汽车,军用载货汽车和军用半挂汽车列车三大整车系列,以及相应的军用汽车发动机和车轴、车轮两大总成部件系列。
&&& 军用越野汽车是我军的基本车型系列。该系列车辆共有4&4,6&6和8&8三种驱动形式。按越野行驶工况下的最大总质量区分,有轻、中、重和超重四个型别。按最大装载质量区分有0.50、0.75、1.50、2.50、3.50、5.00、8.00、12.00、20.00t九个级别,十五个型号。
&&& 在二代军车的发展和型谱制订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同的意见。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德军越野装载质量为5t、7t、10t编制的影响。也就是,以6&6的7t为基础,减一个轴为4&4的5t,加一个轴即为8&8的10t。然而,这个体制是与我军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的体制不相适应的,我们需要的是6&6的5t,6&6的8t和8&8的12t。由于思想混乱,故使二代车的开发走了一定的弯路。例如曾有人主张取消6&6的5t,只开发6&6的7t,取消型谱设想的8&8的16t等。
&&& 二代军用越野车的主要车型照片列于图1-2~图1-22中。
四、开发三代军用越野汽车阶段(1995年以后)
&&& 我军三代军用越野汽车的开发,是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它是以我军战略战术使命的需要和军事需要为前提的。随着我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各种装备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大型化和重型化,对各型军车的机动性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它又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汽车工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基地和生产手段大大加强了,试验研究手段大大充实和提高了,这就保证了三代军用越野汽车的水平和优良的战技指标。
&&& 我军三代军车除通用越野汽车以外,还有高机动汽车、牵引车和半挂列车以及货车、客车和小客车等。
&&& 三代通用越野汽车系列和二代越野车相比,仍包括轻型、中型、重型和超重型四个等级,其最大不同之处是:随着我军武器装备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车型数量增多了,重型和超重型车的车型增加的更多,特别是基本性能指标大大提高了。
&&& 本书对三代军车系列的构成虽不做具体介绍,但对可供军方选型订购的主要越野汽车将作如下的具体说明。
&&& 我国高速发达的经济和汽车工业,给三代军车的选型订购创造了一个&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充裕的供应条件!
&&& 我国生产越野汽车的厂家就有数十个。例如北汽、南汽、陕汽、二汽、重汽、北奔、汉阳、铁马、川汽、洛拖等,特别还有泰特和万山等超重型越野汽车公司。
&&& 表1-13列出了可供三代军车选型参考的主要越野汽车,包括通用越野车、高机动车和牵引车。其中9个车型的照片列于图1-23至图1-31之中。
&&& 表1-14列出了国产主要越野汽车的性能参数。
&&& 上述车型,不仅可以作为通用越野车,满足陆军、二炮等兵种的需要,而且还可作为专用特种车满足二炮和航天等部门的需求。
五、军用越野汽车的科研试验
&&& 1. 军用越野汽车的试验
&&& 试验是设计研制进程中的主要步骤之一,是鉴定考核越野汽车产品可靠性、战术技术性能指标和制造质量的主要手段。军用越野汽车的试验大致分为工厂自检性试验、部队使用试验、检查考核试验和设计定型试验等。不管何种试验都是为了考核越野汽车产品的可靠性、技术性能和地区、气候适应性及其质量水平是否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暴露问题,为改进设计或设计定型提供依据。
&&& 试验要按规定的大纲进行,内容、方法都有详尽、具体的规定。试验的组织工作,除工厂试验由工厂自行进行外,其他试验均由部队指定的单位或由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所属车辆定型委员会指定的单位组织进行,制造厂派人参加。通过试验,作出鉴定,写出报告,供各方面参考。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军用越野汽车的试验因为当时汽车试验场没有建成,条件不完善,只有少数车型曾在已有试验场或军队坦克试验场做某些专项试验,而多数试验还是选择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进行。
&&& 各车型都曾作过湿热带、寒带和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或称&两高一低&(高温、高原、低温)试验及有关专项试验,经过全面试验合格者方可定型。例如:CA30型越野汽车的试验。1961年5月至1962年10月,总参&914&办公室组织总后车船研究所、炮兵研究院车辆处与第一汽车厂共同组成试车队,用2辆CA30型和1辆吉尔157型越野汽车在珠江三角洲、海南岛、海拉尔、青藏高原作适应性试验、历时一年半,行程50000公里,对CA30型越野汽车进行了一次全面考核。EQ240型越野汽车长途可靠性试验,1974年3月第二汽车厂用3辆样车,从十堰出发,途经西南和&三北&地区到海拉尔地区,跨越18个省、市、自治区,历时一年又1个月,于1975年4月结束,行程40000公里,全面进行了不同地区、不同地形、不同路面、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试验和工况测定。CQ261型、LT665型、SX250型3种重型越野汽车使用试验。1984年4月,总后司令部和车船部委托青藏公路运输76团用CQ261型、LT665型、SX250型3种重型越野汽车各2辆和美制M813型、M813型10轮、M925型越野汽车各1辆,在西宁至拉萨青藏公路上作使用对比试验,各厂派人参加。试验于1985年1月结束。行驶30000余公里。这是各车型试验中几次较大的试验。
&&& 2. 越野汽车试验规程和试验方法
&&& 越野汽车试验规程和试验方法是指导汽车试验的技术性、规范性文件,也是必须遵循的法规性文件。1963年,总后车船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和炮兵科学研究院联合草拟了《军用越野汽车试验规程》(下称规程)和《军用越野汽车设计定型试验方法暂行规定》(下称方法)。总后车船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组织11个单位在军用越野汽车科学技术工作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有关越野汽车试验方法、总结中国军用越野汽车试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规程》和16个《方法》。这16个方法是操纵稳定性、地面通过性、自救互救能力、可靠性、寒区适应性、湿热地区适应性、沙漠地区适应性、高原地区适应性、人体工程、维修评价、战术行驶、装载适应性、牵引适应性、铁路运输适应性、防侦破性能、防干扰通讯设备效能等。这些试验方法中各有几项专项试验,内容详尽,规定具体,易于执行。
&&& 1984年,总后车船部和中汽公司将《规程》和16个《方法》合编成册印发执行,简称《越野汽车蓝皮书》,影响颇广。
&&& 3. 汽车试验场的建设
&&& 试验场地是实施试验的重要条件。上世纪60~70年代、军用越野汽车的试验基本上都是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的。当时国家仅有的海南湿热汽车试验站(后改为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试验设施不全、水平不高,虽有CA30型、CQ261型、LT665型越野汽车在此进行过某些专项试验,但大部分军用越野汽车和曾在此做过专项试验的越野汽车的大部分试验项目,还是选择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试验,行迹遍及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于80年代扩建了海南汽车试验站,新建了襄樊汽车试验场,军队扩建了总后定远汽车试验场,形成了中国三大汽车试验基地。前两个汽车试验场,不仅承担了民用汽车的各项试验,也可做军用越野汽车的试验。总后定远汽车试验场是为了加强军用越野汽车的试验考核而建设的,也可做民用汽车的试验。
&&& 这些试验场建有高速环道、越野试验路和搓板、扭曲、卵石等各种典型强化路面20种左右及相应设施,条件完善,是进行汽车试验、考核鉴定汽车产品的重要基础设施。
&&& 海南湿热汽车试验站(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为中苏合作开展湿热带汽车试验而建立的。经过几次扩建,已建成具有现代化测试手段,可承担各种汽车常规试验的综合试验基地。
&&& 第二汽车厂襄樊汽车试验场。70年代初,国家筹划建设另一个综合性大型汽车试验场,一直没有定论。进入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实验任务倍加繁重,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需要,1984年2月,国家计委批准第二汽车厂在襄樊市建设大型综合性汽车试验场。实验跑道和设施按照英国MIRA提供的技术建造,符合国际试验方法和法规,于1990年8月建成。
&&& 总后汽车试验场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是军队系统为加强越野汽车的试验,在总后车船研究所汽车试验场基础上建设的综合性汽车试验基地。其任务是承担新型军用汽车的选型与定型试验,为发展新型车辆的专项研究试验和质量抽检试验等。该场于1998年交由总后装备部管理。目前已具备相当的实力,除高速跑道外,还有泥泞地、沙地、沼泽地、水网稻田地等多种地面通过性考核设施;结合战场环境,建设了弹坑、路井、凸岭、水池等多种地形;此外还建设了沙石路、碎石路、坑洼路、起伏路、连续转弯和纵坡、侧坡等各种道路。
&&& 4. 汽车科研机构的建设
&&& 汽车行业的科研机构有部属的长春汽车研究所、重庆汽车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第九汽车设计研究院,还有汽车电器、汽车车身附件等23个厂属专业所。此外,第二汽车厂技术中心、重型公司技术中心和清华大学汽车系、吉林工业大学汽车系、武汉工学院等均有相当实力。军队有总后车船研究所负责军用越野汽车研究及检验任务。
&&& 长春汽车研究所是建立最早(其前身是1950年建于北京的汽车拖拉机实验室,1957年汽车部分迁长春成立汽车研究所),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该所曾一度设有军用车辆研究室,做过军用越野汽车的调研和样车的试验分析,1965年成立第六研究室(特种车辆研究室,代号703室),该室参加过20Y型越野汽车的设计,1966年内迁贵阳后不久解体。
&&& 该所还派出人员参加了BJ210型越野汽车的设计,参加了一些型号越野汽车的试验,和总后车船所一起组织制订了越野汽车试验规程及16个试验方法。
&&& 重庆汽车研究所1965年建立后,参加了几种重型越野汽车的设计,其中承担了CQ261型越野汽车的改进设计、试制试验,WS2400型越野汽车的调研分析和修改设计以及完成了第二代超重型越野汽车设计的前期工作。
&&& 总后车船研究所建立于1960年,建有多轴汽车试验台和高低温试验室等较为完善的军用越野汽车试验设施。该所制订了我军第一代和第二代(1994年)军用汽车系列型谱,制订了各型军用越野汽车战术技术性能参数,组织军用越野汽车的试验、鉴定和现役军用车辆的质量抽检等,此外,还组织翻译出版了约500万字的美国军用汽车标准,具体组织编写了约98万字的越野汽车&蓝皮书&等。
&&& 其他各专业研究所也承担了军用越野汽车所需项目中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研制任务。
&&& 5. 军用越野汽车学组及其学术活动
&&& 1978年,中国军用越野汽车的产品品种,技术性能和生产能力都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为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总后车船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第一汽车厂、第二汽车厂、吉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了越野汽车学组,并于当年9月在天津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推举了学组负责人,进行了学术交流。学组办事机构设在总后车船研究所。越野汽车学组于1982年第三届年会时改称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技术分会越野汽车委员会。
&&& 越野汽车学组每两年召开一次年会,发表学术论文,总结经验教训,探讨有关学术问题和中外越野汽车发展的方向,研究一个时期要重点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到1987年,共召开5次年会,发表和交流学术论文百余篇。越野汽车技术分会也召开了几次年会,开展了学术活动。
作者:彭莫等编著类别:先进制造技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定价:¥69.80京东价:¥58.20
实际售价以e-works战略合作伙伴京东商城当日售价为准
同类图书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新军用越野卡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