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策带来的主要社会危害有哪些

无所不能 健康点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财新网“坐而论道”专栏作家。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
林采宜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林采宜 特约作者 刘郁)
  【研究结论】
  1. 的整体性下滑和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如果说生育率的整体性下滑从增量角度导致人口增速下降;那么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则从存量的角度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失衡。
  2. 我国总和生育率从1996年起开始低于1.6,至今已10年,根据日韩经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的提升作用有限。
  3. 此次政策影响到的目标育龄妇女人群在8000万人左右,政策实施第1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大致为500万。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未来5年逐渐释放,共计万。
  4. 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短期来看,加剧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长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低年龄段人口比重,但不会逆转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到2030年我国的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比2014年增加7%。我们仍需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一. 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是全球大趋势
  二战后,全球进入长时间的整体和平与经济繁荣,人口总数随之从30亿左右缓慢增长至超过70亿,但增速趋于下滑,从前半程(1970年前)的2%左右逐步下降至后半程(1970年后)的1%左右。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成为全球大趋势。
  1.经济发展会带来生育率下降(与人均GDP、教育负相关)
  联合国的数据表明,整体上而言,各国人均GDP、女性受教育水平都与总和生育率负相关(见图1、图2)。即随着人均GDP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总和生育率会不断下降。 
  从年中取四个不同时间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及主要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国、印度、越南、韩国下滑最为明显,年的总和生育率不及最高峰时期的40%(见图3)。  
  2. 世界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
  如果说生育率的整体性下滑从增量角度导致人口增速下降;那么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则从存量的角度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失衡。
  战后,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均寿命也逐步提高。随着年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人逐步进入高龄,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年,全球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8%增长一倍,至16%,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将随之从29.6岁上升至36.1岁。全球及主要代表性的10个国家中,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0%的国家数量也将从目前的2个国家(日本、德国)增至9个国家,只有印度例外(见图4、图5)。  
  二. 全面二胎政策对提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作用有限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快速下降。究其根源,生育水平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的生育政策,二是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行为。
  1. 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情况
  从国家生育政策角度看,整体上是一个计划生育制度逐渐趋严到近期逐步放松的演变过程。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70年代基本形成并逐步推行,80-90年代走向严格执行且无重大调整,进入21世纪之后,才逐渐在局部有所松动。
  由于多民族大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生育政策是多元化的,城镇汉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农村和少数民族相对宽松,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是失衡日益严峻,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区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了一些微调,比如“双独二胎”、“单独二胎”政策(表1)。
  表1 主要生育政策及其微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期间,我们人口出生率从1987年的2.33%最低下降至2010年的1.19%,降幅接近一半。新出生人口从1990年的2621万骤减至1999年最低的1150万(见图6)。近年来,在计划生育政策微调及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建国后第三次婴儿潮逐步进入育龄期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及新出生人口都有小幅回升,但依旧低于2%,在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作为两者差值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应呈现长期下滑的趋势,从1987年的1.66%骤减至2010年的0.48%,不及原来的1/3。
  持续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使得作为生育基数的育龄妇女数量,在保持长期增长趋势后,自2010年开始出现下降,2015年育龄妇女比2010年骤减1461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下降1.78个百分点(见图7)。 
  2.总和生育率下滑
  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人口发展规律相似,在中国,作为生育乘数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自然下降趋势,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严重加剧了其下降幅度。 
  尽管近年来国家逐步放松了生育政策,但并未扭转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趋势(见图8)。根据学者周长洪的测算,基于我国2010年生育政策规定下的预期终身生育率估计值为1.452人,但实际上除了广西、海南、贵州、新疆四省,其余省份的生育率均低于该估计值(见图9)。并且,尽管各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松紧程度有差别,但是各省的生育率差异到2010年显著变小。这说明居民的实际生育意愿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规律性走低,政策的刺激并未使其出现大幅变动。  
  类似情形也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韩国。1995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3,为了刺激人口增长,1996年,韩国政府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然而之后韩国总和生育率仍然持续下降,2000年为1.47,2002年为1.17,2005年甚至下降到1.08(见图10),直到2006年以后,韩国政府采取财政补贴生育,人口出生率才逐步企稳。日本从1952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并在1974年开始进一步变严,经过近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总和生育率从3下降到1.66左右。日本政府从1991年开始鼓励生育,2004年进一步实施财政补贴生育政策,但总和生育率长期低迷(见图11)。
  韩国和日本的经历告诉我们,等到总和生育率已经进入1.6以下的低生育水平时再调整生育政策,其政策效果是不明显的。而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996年开始跌破1.6,至今已经有10年时间,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提高总和生育率的作用有限。
  三. 中国全面放开二胎后的人口变化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这两个人口生育基数和乘数关键指标,进而影响新增人口数量;二生育率及新增人口数量的变化最终会对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1.预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带来300-500万年新增人口
  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根据育龄妇女的不同情况,可以划分为:城镇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政策,北京、天津、上海等6个省份的农村农业人口独生子女政策,其余农村农业人口采用一孩半或两孩政策,部分少数民族采用两孩及以上政策,双独两孩政策,以及单独二孩政策等6种主要现行生育政策(具体见表1)。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夫妻双方都为非独生子女的一孩儿家庭。以上海市为例,从1979年开始执行严格的“一孩政策”,“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90%以上的家庭都已经符合生育二胎条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影响面只有10%的家庭。
  因此,我们在测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目标人群时,必须先剔除现有符合“单独二胎”的人群。即将现阶段已经有一孩的育龄妇女数量减去可以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数量,得出本次政策放松所能覆盖的育龄妇女人数。据此测算,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到的目标人群在8018万人。  
  2013年的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从申请二胎的比例来看,不同地区的比率从6-11.5%不等,全国平均水平为8.25%(申请数量除以对应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数量)。从申请数量的变化来看,呈现逐渐衰减的特征。统计数据显示,申请后实际生育比例,约5 %。
  根据以上实证数据,我们估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行的第1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大致为500万。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未来5年释放,共计万。 
  2.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不能逆转人口老龄化趋势
  年之前的中国,一直在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诸多实惠。整体而言,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从1950年开始就始终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之中,从1950年最低的3.33亿人增长至最高2014年的10.8亿人,增长224%,而同一时期的少年人口(0-1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虽然也有所增加,从2.11亿人上升至3.61亿人,但71%的增幅远不及劳动力人口。
  然而,随着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一方面,人口生育率持续下滑,少年人口持续下降,从1976年最高的3.65亿人下降至最低2011年的2.32亿,下降36.44%;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从最低1960年的2352万一路上升至2014年的1.26亿人,剧增435%。因而少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下滑,从1965年的74.6%下降至最低2010年的23.4%;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从1965年的6.1%增长至2015年的13%。
  全面放开二胎意味着未来 5 年间,我们假设我国可能增加出生 万人左右。这部分人群作为净消费者,会提高未来5-20年的儿童抚养比,从而进一步提高总抚养比。  
  从长期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增加了我国低年龄段的人口占比,2030年时,与初始政策相比,0-14岁的人口占比提升2%,但总体上对我国人口结构影响不大(见图16)。因此并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问题, 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的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比2014年增加7%。我们仍需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附件1: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各省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数 
  数据来源:国家卫计委,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林采宜为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第十七章我国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多项选择题每日一练()
时间:来源:考试资料网
A.关于关怀救助
B.关于教育救助
C.关于生产与工作救助
D.关于心理辅导
E.关于生活救助
A.双方的户口簿
B.双方的身份证
D.陈某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证明
E.乙乡人民政府出具的李某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A.他们可在现居住地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登记
B.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小李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
C.小李夫妇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核实要求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
D.若核查无误,小李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接到情况反馈后即时办理生育服务登记
E.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小李夫妇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办理结果
A.某县的人民医院与某乡(镇)卫生服务站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探索县域人才柔性流动方式,促进县乡人才联动
B.某医科大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开展免费医学生定向培养,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充实基层人才队伍
C.孙某是某市一所三甲医院的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时要求其至少累计有2年的农村服务经历
D.杨某从某市一所大医院退休后要求其到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以支持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
E.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医务人员,落实津补贴政策或给予必要补助
A.树立科学健康观
B.提高基本医疗素养
C.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
D.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
E.大力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推广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2015关于我国普遍二孩政策将全面开放的解读
2015关于我国普遍二孩政策将全面开放的解读
  允许普遍二孩政策将全面开放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9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议公报》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至此,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
  中国目前的人口已超过13亿。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
  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率不断上升、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次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背景是,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历史性转变。这些变化包括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以及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等。其中,生育率过低成为谈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之前,国务院组织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已降至1.18的低水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邻国。
  老龄化加速影响经济
  老龄化也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下降,仅2012年当年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就减少了345万。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年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中国GDP增幅均为6.9%。这是2009年6月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跌破7%。
  &我国生育率已有20多年低于实现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至少两个孩子),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
  顾宝昌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和缓解老年扶养负担;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和经济平稳增长,焕发社会活力和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央党校经济学者周天勇分析,人口和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目前出现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中国1974年到1994年人口增长变动数据与1994年到2014年经济增长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周天勇发现二者高度相关。&人口结构中婴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进而使经济下行。&他指出。
  人口出生率与股市、房地产市场、经济繁荣度紧密相连。专家们认为,老龄化加速、少子化严重的当下中国,正需要这样一次婴儿潮,为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带来持久动力。
  再生育意愿有所下降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将单独二孩政策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依法实施。2014年1月,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率先启动,3月-6月,多数省份集中实施,9月份政策全面落地。单独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也就是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已生育一孩的以80后为主,目标人群约1100万。
  监测显示,2014年七、八月份,全国每月申请量达到15万对左右,2015年前7月稳定在每月8万-9万对,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有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139万多对办理了手续。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等七省市占到申请总量的55.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生率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单独二孩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但2014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目标人群中43%有再生育的打算,2015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39.6%有再生育打算,与2013年的调查相比有所下降。
  经过单独二孩放开到如今普遍允许二孩的过渡,&到现在这个时点发布调整,很重要的原因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五中全会恰逢其时讨论十三五规划,两个节点交汇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利好的政策出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
  相关反应
  引发热议反应不一
  放开二孩的消息公布后,引发了许多市民的关注热议。昨天,微博发起&全面二孩&调查,截至昨晚9点,近3万人参与了投票,其中39%的人选择不会,32.8%表示会,还有28.2%的投票者选择了看情况。
  今年29岁的李女士正是选择&看情况&的近三成人中的一员。目前,李女士正在北京市一家事业单位就职,儿子刚刚满两岁。&我和丈夫是很想要一个女儿的,也觉得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最好不要太大,但是仍然不能立马决定要二孩。&李女士介绍,抚养孩子所需的费用、还要同时兼顾工作,是她最大的顾虑。
  与李女士情况不同,此次放开二孩的政策让一些70末、80初的妇女既动心又迟疑。&之前一直想要,但是政策不允许,现在政策放开了,我年纪却已经上去了&,已经34岁的一位独生子女母亲表示,由于自己即将步入&高龄产妇&阶段,所以再要二孩不仅是自己&想不想&,更多是要问医生自己还&能不能&,&我知道年龄大了,产妇和孩子都容易出问题,所以一定会做好各项检查,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也有不少市民对这一政策出台表示支持。&终于等到二孩全面放开了!&今年37岁的杨先生有个3岁的女儿,从小生活在大家庭的他觉得有兄弟姐妹很幸福,成长有陪伴,遇到事情有人商量。由于夫妻俩都不是独生子女,不能生育二孩,一想到女儿从此孤单长大,总觉得很遗憾。得知二孩全面放开后,杨先生说,为了孩子的成长更完整,会考虑再生一个。
下页更精彩:1
2015关于我国普遍二孩政策将全面开放的解读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划生育的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