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骗局可以运用到彩票吗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运用缠论三买,只炒爆发点!
运用缠论三买
只炒爆发点
炒股的人,大部分骨子里都有“铲底的冲动”,于是,主力利用了散户喜欢铲底的习惯,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陷阱。
打个比喻,股票市场的2400只股票就好比一个草原上的2400匹骏马,我们要用最简单、最正确的方法,捕捉这里面的千里马。只有在万马奔腾中跑出来的龙头,你就要毫不犹豫地锁定目标。
接着,用《缠中说禅》这个炒股天书阐述的“第三类买点技术”,去判断跑出来的龙头是否是真的黑马,只有在某个级别(大部分是5分钟,或30分钟)“第三类买点启动”的龙头,才是真正的黑马。
利用我的方法,挥舞缠论工具,你就会轻易捕捉像:、、、000156、等等,还有很多。
因此,正确的方法才是决胜的关键,希望你读懂,不要转载,特别不能让主力明白散户看透了他们的把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如何使用缠论指导操作
从长远来看,投资者在股市始终改变不了一赚一平八亏的比率,而在散户中,亏损的比例超过90%。许多人由此认为股市是没有规律的,就如赌博和彩票,赚钱的人是一时运气好罢了,哪天他们运气背的时候,仍然不免亏损的命运。
&&&&以这种认识去玩股票,必然无法摆脱亏损的命运。没错,购买彩票或参与赌博,运气的影响极大,几乎无人能通过购买彩票或参与赌博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但赌场与经营彩票的机构能够存活下来,并实现不错的收益,却绝对不是单单凭借运气。如果赌场和彩票经营机构不预先设计一套在概率与赔率上占据优势的规则,是无法保证长期盈利的。而从赌徒的角度而言,如果不了解赌博的规则,并设计一套概率与赔率胜于赌场的策略,也无法摆脱久赌必输的命运(具体可看电影《决胜21点》)。
&&&&现行股市中主要存在两种投资理论:价值流派和技术流派,两者归根结底都是关于如何设计高赔率与高概率的策略的科学。然而,现实生活中,概率与赔率是互损的,盈亏同源,接受了高概率就必然得接受相对较低的赔率,追求高赔率就不可避免较低的概率。
&&&&如果我们把概率与赔率的乘积定义为胜算,那么衡量交易系统优劣的指标就是胜算的大小。胜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概念在管理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WOT矩阵分析即是寻找高胜算管理方案的方法。
&&&&胜算在许多时候是无法去定量计算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经验去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以此寻找胜算相对较高的投资机会。
&&&&散户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如庄家,因此对散户而言,技术方法的胜算要远高于价值方法。但是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比单一的方法胜算更高。因此杰出的投资者往往不是单纯的价值流派或技术流派,只是对不同方法的倚重不同。
&&&&技术方法自道氏理论出现以来,涌现出了波浪理论、江恩法则等经典理论,以及许多技术指标和不知名的方法。这些理论的构建都是使用归纳逻辑推导,根据价格波动的历史统计资料归纳出其结论。
使用以上理论指导操作的人往往无法避免亏损,并对理论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根据过去的价格资料去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是无法战胜市场的。
&&&&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意识到无论是道氏理论、波浪理论还是江恩法则,或者其他的技术指标,都是建立在概率的基础之上,是归纳逻辑体系。也就是说,这些理论结果没有普适性和必然性,只能提供一种较高概率的判断,而判断的概率大小则取决于所研究的资料本身和条件的差异。
&&&&譬如,江恩认为回调的幅度50%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30%和60%;波浪理论认为驱动浪是5浪,调整浪是3浪的可能性最大。但这些数据是对美国股市进行研究的结果,并不表示A股市场也是这个规律;又如,有人发现在美国股市中使用4天、9天、18天均线判断趋势最合适,但对于其他市场可能其他的参数更为准确。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不同的市场,价格波动模式的正态分布是不同的。就如中国人体重的正态分布与美国人不同,我们就不能依据美国人的体重资料来预测中国人的体重分布情况。
&&&&因此,要成功使用道氏理论或其他归纳逻辑推导的理论指导操作,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市场环境的不同对理论的结果进行修正,使其结论更为符合特定的市场。因此,大量的历史价格数据研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2、任何归纳逻辑都是建立在概率之上,判断失误的可能性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投资必须做好止损。
&&&&第1点的作用是提高判断正确的概率,第2点的作用是提高平均每次投资的赔率。两点都能做到最好,则胜算自然会提高,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概率与赔率是互损的,因此完美的交易系统并不存在,合适的往往是最佳的。
&&&&缠论是目前唯一使用演绎逻辑推导的理论,这是其与其他理论最大的不同。
&&&&演绎逻辑的特点是必然性推导,只要前提成立,结论则必然成立,无任何概率的因素,因此其结论具有普适性和必然性。就如以下的例子:
1、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第一个论断是基于现实的观察归纳得出的,这在中世纪的欧洲被认为是普遍的真理。但当殖民者到了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后,该论断就不是真理了。但这一事实大体上并不影响该论断的价值,因为从概率上而言,判断一个关在笼子里的天鹅为白色的,正确比率比猜硬币的正反面要高得多。
&&&&第二个论断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在我国早期数学家商高所著的《九章算术》中有所论述,但历史地位并未得到数学界的认可,原因就在于其发现是基于归纳逻辑得出,没有必然性与普适性,而同时期的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使用公理化体系的方法进行演绎推理,得出了必然性和普适性的结论,才因此而名留青史。
&&&&演绎推理是得出必然性知识的唯一途径,其唯一的缺陷在于不能使用演绎推理本身对公理进行证明,而公理是其理论大厦的基础。但公理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只要我们明确其成立的界限,在其界限之内理论的结果就是必然和普适的,就如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一样。
&&&&缠师第一次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对股市运行的规律进行分析,其公理化体系适用于世界上所有具有流动性的市场。因此,缠论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理论。
&&&&但是缠论的成立是前提的:价格充分有效和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是缠论成立的两个必要条件。而且,缠论的定义抽离了直观,而在现实中,理论与直观毕竟还是有误差的。
&&&&譬如:1、缠论的级别按照严格的定义应该是从每笔交易递归上去的,但这在现实当中无法做到也没有意义,因此代之以各个级别的图。级别越大的图,误差越大,但反过来提高了判断的效率。2、缠论提出背驰是走势结束的充分必要条件,但理论中的标准背驰在现实中出现的比率很低,盘整背驰占了绝大多数,而后者只是对前者的推广使用,也造成了误差的产生。3、缠论成立的前提是价格充分有效与非完全绝对趋同性交易,也就是流动性,而个股与大盘、个股之间的流动性是有差别的,因此其走势与理论的契合程度也是不一的。
&&&&以上只是随手所举的三个例子,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虽然缠论是完美的理论,在理论中完全没有或然性的因素,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判断失误的可能性。但是,使用缠论判断正确的概率是优于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的,而且它省去为了找出A股市场价格波动模式正态分布而必须要做的研究大量历史资料的工作,这也是其显著的优势。
&&&&论坛上许多缠徒、缠迷仍纠结于缠师的技术细节(如分型、笔、线段、划线、走势分解等等),其实缠师的技术越纠结于其细节,离缠的本意就越远。缠论的精华在于公理化体系中的2个公理、10个定义、18个定理和5个推论,108课是围绕这些而展开的,不明白其公理化体系中的公理、定义、定理与推论中的逻辑关系,缠论是白学了。
&&&&使用缠论,必须做到不怀疑、不迷信,如此,才能入门。
附:缠论的公理化系统
公理1: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为趋势与盘整。
公理2: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走势终完美)
定义1: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走势中枢。
定义2: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盘整。
定义3: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定义4: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定理1: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走势中枢。
定理2: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定义5:某级别下跌/上涨中向下/上离开最后一个走势中枢的次级别走势的背驰点,称为某级别第一类买/卖点。第一类买点多由趋势背驰构成,大级别(周线以上)盘整背驰构成的买点称为亚第一类买卖点。
定义6:某级别第一类买/卖点后次级别回调/回抽制造的低/高点,称为某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第二类买卖点多由盘整背驰构成。大级别(周线以上)出现的不创新低构成的买点称为亚第二类买卖点。
定理3:任何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都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
定理4:任何级别的趋势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构成。
定理5: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定理6:在盘整中,离开与返回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走势类型。
定理7:某级别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走势中枢内。(最有力度的破坏为趋势+盘整)。
定理8:在更大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
定理9:更大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定理10与定理11:
设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按中枢中的时间顺序,分别记为Zn等,而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特别地,再定义ZG=
min(g1、g2),ZD=max(d1、d2),[ZD,ZG]为走势中枢的区间。
定理10: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或gn
定理11:前后同级别的两个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定义7: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下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调/回抽,其低/高点不破ZG/ZD,则构成第三类买/卖点。
第三类买卖点多由盘整背驰构成。
定理12:市场走势完全由这样的线段构成,线段的端点是某级别三类买卖点中的某一类。
定理13: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
定义8:A、B、C为一个趋势中依次连接的次级别以下的走势类型,A、C为同向同级别趋势,B为盘整或反向趋势,B的走势中枢级别大于A、C的走势中枢,且A前存在一个与B同级别的走势中枢。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比A段对应的面积小,构成标准的趋势背弛。
定义9:A、B、C为一个盘整中依次连接的次级别以下的走势类型,A、C段为同向同级别趋势,B为盘整或反向趋势,C段上(下)破中枢,但MACD柱子的面积小于A段的,构成标准的盘整背驰,其后回调(抽)不破中枢,则构成该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否则该盘整延续。(A、C段不是趋势时,为非标准的盘整背驰)。
定义10:某级别的某类型走势,如果构成背驰或盘整背驰,就把这段走势类型称为某级别的背驰段。
定理14: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通过不同级别背驰段的逐级收缩范围而确定。
定理15: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趋势终完美)
定理16:某级别盘整的背驰将导致以下三种情况:次级别离开走势不破中枢极限点,继续震荡;次级别离开走势破中枢极限点但出现盘整背驰,然后以次级别回抽回到中枢,继续震荡;次级别离开走势破中枢极限点但出现盘整背驰,并形成第三类买卖点,之后中枢新生或扩张。(盘整终完美)
定理17:背驰级别等于走势级别,则该背驰至少把走势拉向该走势最后一个走势中枢,并跌破或升破相应的高点或低点。但背驰段并不一定演化为背驰,背驰段的次级别走势延伸足以使背驰段摆脱背驰。
定理18:背驰级别小于走势级别,小级别顶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下的必要条件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小级别底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上的必要条件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买点。趋势背驰出现小级别转大级别时,第二类买卖点为最佳买卖点。
推论1:走势类型分解原则一:一个某级别的走势类型中,不可能出现比该级别更大的中枢,一旦出现,就证明这不是一个某级别的走势类型,而是更大级别走势类型的一部分或几个该级别走势类型的连接。
推论2:走势类型分解原则二:在某级别中,不定义中枢延伸,允许该级别上的盘整+盘整连接;同时,规定该级别以下的所有级别,都允许中枢延伸,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不考虑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分解组合。
推论3:围绕线段操作程序:设a+A为某级别向上的走势类型, A=A1+A2+..+Am,{a,Am}为同级别分解下的次级别的走势类型。Ai当i为奇数时是向下的,为偶数时是向上的,A1不能跌破a的低点,如A2升破a的高点而A3不跌回a的高点,则a+
A1+A2+A3仍为次级别的走势类型。如A3跌破a的高点,A1、A2、A3必然构成本级别中枢。此时,
a+A都必然归结为a是次级别走势类型,A包含一个本级别中枢的情况。把a定义为A0,Ai与Ai+2之间盘整背驰,就在i+2为偶数时卖出,为奇数时买入。Ai与Ai+2无盘整背驰,当i为偶数,若Ai+3不跌破Ai高点,则继续持有到Ai+k+3跌破Ai+k高点后在不创新高或盘整顶背驰的Ai+k+4卖出,其中k为偶数;当i为奇数,若Ai+3不升破Ai低点,则继续保持不回补直到Ai+k+3升破Ai+k低点后在不创新低或盘整底背驰的Ai+k+4回补。
推论4:围绕中枢操作程序一:对于任何固定交易品种,在确定的操作级别下,以下围绕中枢的操作模式的利润率最大:
1 当下在该中枢之中(中枢延续中)
1.1&&&&&&&&不操作
1.2&&&&&&&&次级别第二类买点买入,第二类卖点卖出
2 当下在该中枢之下
2.1&&&&&&&&当下之前未出现该中枢第三类卖点:按照中枢震荡操作,先找出该中枢前面震荡的某段,与之用类似背驰比较力度的方法,用MACD辅助判断,找出向下离开中枢的当下该段走势,看成背驰判断里的背驰段,然后再根据该段走势的次级别走势逐步按区间套的办法去确定尽量精确的买点。
2.2&&&&&&&&当下之前已出现(正出现)该中枢第三类卖点
2.21&&&&&&不操作
2.22&&&&&&由于该中枢已经结束,分析包含该第三类卖点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完成用背驰的方法确定买点。
3 当下在该中枢之上
3.1&&&&&&&&当下之前未出现该中枢第三类买点:不操作
3.2&&&&&&&&当下之前已出现(正出现)该中枢第三类买点
3.21&&&&&&刚形成第三类买点或该买点的形成位置与中枢距离不远,可介入
3.22&&&&&&从该买点开始已出现次级别走势的完成并形成盘整顶背驰,不操作
该模式的关键只参与确定操作级别的盘整与上涨,对盘整用中枢震荡方法处理,保证成本降低以及筹码不丢失(成本为0后是筹码增加,当然,对于小级别的操作,不会出现成本为0的情况),在中枢第三类买点后持股直到新中枢出现继续中枢震荡操作,中途不参与短差。最后,在中枢完成的向上移动出现背驰后抛出所有筹码,完成一次该级别的买卖操作,等待下一个该级别买点出现。
推论5:围绕中枢操作模式二:对于不同交易品种交易中,在确定的操作级别下,以下激进的围绕中枢操作模式的利润率最大:通过频繁更换交易品种,不参与中枢震荡,只在第三类买点买入,一旦形成新中枢就退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缠论解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