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鸦片战争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74|
上传日期: 18:16: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官方公共微信鸦片战争时间
鸦片战争时间
范文一:作者:陈晓东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8年05期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首场侵华战争。经过这场战争,英国占领了中国的香港岛。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史学界一般定于1840年6月下旬,因6月21、22日,英国侵华远征军的大批舰船,侵入中国领海,并从28日始,封锁广州口岸和珠江口。有少数学者(如牟安世、来新夏等),则认为鸦片战争爆发于日,因是日英国军舰攻击清军水师,挑起九龙海战。笔者以为,欲准确地判定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首先得明确鸦片战争的性质及当时英军兵力的部署情况。鸦片战争不是中英两国间一般的军事摩擦,而是一场两国间的正式战争,英国内阁会议作出了侵华决定,并制订了作战方案。侵华英军的主力虽来自英国本土、南非和印度,但在其主力抵华以前,英国在中国海域已有一支分遣舰队,军舰最多时达4艘,可以对华采取一定规模的军事行动。以此量之,上述两说均有可商榷之处。“1840年6月下旬”说, 失之于推迟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因在此之前,英国政府早已作出侵华决定,且在华的英国海军,按英国政府的侵华步骤,对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日”说,则失之于提前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因九龙海战爆发时,英国政府尚未作出侵华决定,且九龙海战仅属两国间一般的军事摩擦,是先期抵华的一艘英舰及武装鸦片走私船,为对抗中国禁烟而进行的一次军事挑衅。鉴此,笔者对这两说皆不敢苟同,愚意以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似以定于日为妥。日,英商记里布(Gilibbe)违禁闯入中国内洋, 为清军水师所捕。日,林则徐奉旨断绝中英贸易,禁止一切英船进口,以抗击英方的军事挑衅。为迫使中国放人,恢复贸易,英舰“窝拉疑”(Volage)号舰长士密(Smith,英舰队主力来华前, 任分遣舰队司令),按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的要求,自日始,率舰(除“窝拉疑”号外, 还有“海阿斯”号)封锁广州口岸和珠江口。这一事件当视为鸦片战争之始,理由如下:其一,日,英国内阁会议作出侵华决定, 要“对三分之一的人类的主人(按:指清政府)作战”,“派遣一支舰队(按:指主力舰队)到中国海去,并训令印度总督对于我们兵船司令所采取的任何必要行动予以合作”〔1〕。义律、 士密率舰公然封锁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海口,且事在英国政府决定侵华之后,带有与中国断绝一切来往、进入战争状态的性质,而不同于英国政府决定侵华前,英军对华的一般军事挑衅。虽然,由于通讯及交通的不便,义律迟至 日,方接到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Palmerston)发来的传达英政府侵华决定的第15号训令,但英政府的决定,是应义律、英国鸦片商、英国内与鸦片走私有关的资本家们的要求而作出的,义律急于在接到训令前就使英军与中国处于战争状态,表明其坚信英国政府必定会同意其以侵华战争维护鸦片走私、打开中国大门的要求,亦表明当时义律在中国黔驴技穷,除军事冒险外已别无他路。其二,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是英国政府制订的侵华方案的第一步。早在日,义律就已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要求政府作出侵华决定。并提出4条侵华建议, 其中第一条即为“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2〕。日,巴麦尊向义律发出第15号训令, 把英国政府要发动侵华战争的决定通知义律,并部署了作战计划“纲要”。“纲要”采纳了义律去函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英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按:即海河)或北京诸河,封锁广州与白河之间认为适当的若干处所”〔3〕。日,巴麦尊又向英国侵华正、副全权代表懿律(George.Elliot)和义律发出秘密训令,重申了以上军事计划,把封锁珠江口视为侵华的第一步〔4〕。由此可见,义律、 士密指挥英舰封锁中国广州口岸和珠江口,把英国政府根据义律建议制订的侵华方案第一步,提前付诸实施了。至于到了1840年6月下旬, 英国主力舰队来华,只是加强了英军对广州口岸和珠江口的封锁,促使鸦片战争升级。在英国政府作出侵华决定后,1839年11月上、中旬,中英间还爆发了第一次穿鼻之战和官涌之战。但是在这两次战斗中,英军未封锁广州口岸和珠江口,仅一般地进行军事挑衅,而未提前实施英政府制订的侵华方案中的第一步,故不应视为鸦片战争之始。注释:〔1〕《日内阁会议讨论中国而起情况》,见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近代史资料》1958 年第4 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页30。〔2〕同上书,页17。〔3〕《巴麦尊致义律》,同上书,页38。〔4〕[美]学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卷一, 附录(一)、(二)件,张江文等译,三联书店1957年版。原文地址:作者:陈晓东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8年05期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首场侵华战争。经过这场战争,英国占领了中国的香港岛。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史学界一般定于1840年6月下旬,因6月21、22日,英国侵华远征军的大批舰船,侵入中国领海,并从28日始,封锁广州口岸和珠江口。有少数学者(如牟安世、来新夏等),则认为鸦片战争爆发于日,因是日英国军舰攻击清军水师,挑起九龙海战。笔者以为,欲准确地判定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首先得明确鸦片战争的性质及当时英军兵力的部署情况。鸦片战争不是中英两国间一般的军事摩擦,而是一场两国间的正式战争,英国内阁会议作出了侵华决定,并制订了作战方案。侵华英军的主力虽来自英国本土、南非和印度,但在其主力抵华以前,英国在中国海域已有一支分遣舰队,军舰最多时达4艘,可以对华采取一定规模的军事行动。以此量之,上述两说均有可商榷之处。“1840年6月下旬”说, 失之于推迟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因在此之前,英国政府早已作出侵华决定,且在华的英国海军,按英国政府的侵华步骤,对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日”说,则失之于提前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因九龙海战爆发时,英国政府尚未作出侵华决定,且九龙海战仅属两国间一般的军事摩擦,是先期抵华的一艘英舰及武装鸦片走私船,为对抗中国禁烟而进行的一次军事挑衅。鉴此,笔者对这两说皆不敢苟同,愚意以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似以定于日为妥。日,英商记里布(Gilibbe)违禁闯入中国内洋, 为清军水师所捕。日,林则徐奉旨断绝中英贸易,禁止一切英船进口,以抗击英方的军事挑衅。为迫使中国放人,恢复贸易,英舰“窝拉疑”(Volage)号舰长士密(Smith,英舰队主力来华前, 任分遣舰队司令),按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的要求,自日始,率舰(除“窝拉疑”号外, 还有“海阿斯”号)封锁广州口岸和珠江口。这一事件当视为鸦片战争之始,理由如下:其一,日,英国内阁会议作出侵华决定, 要“对三分之一的人类的主人(按:指清政府)作战”,“派遣一支舰队(按:指主力舰队)到中国海去,并训令印度总督对于我们兵船司令所采取的任何必要行动予以合作”〔1〕。义律、 士密率舰公然封锁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海口,且事在英国政府决定侵华之后,带有与中国断绝一切来往、进入战争状态的性质,而不同于英国政府决定侵华前,英军对华的一般军事挑衅。虽然,由于通讯及交通的不便,义律迟至 日,方接到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Palmerston)发来的传达英政府侵华决定的第15号训令,但英政府的决定,是应义律、英国鸦片商、英国内与鸦片走私有关的资本家们的要求而作出的,义律急于在接到训令前就使英军与中国处于战争状态,表明其坚信英国政府必定会同意其以侵华战争维护鸦片走私、打开中国大门的要求,亦表明当时义律在中国黔驴技穷,除军事冒险外已别无他路。其二,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是英国政府制订的侵华方案的第一步。早在日,义律就已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要求政府作出侵华决定。并提出4条侵华建议, 其中第一条即为“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2〕。日,巴麦尊向义律发出第15号训令, 把英国政府要发动侵华战争的决定通知义律,并部署了作战计划“纲要”。“纲要”采纳了义律去函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英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按:即海河)或北京诸河,封锁广州与白河之间认为适当的若干处所”〔3〕。日,巴麦尊又向英国侵华正、副全权代表懿律(George.Elliot)和义律发出秘密训令,重申了以上军事计划,把封锁珠江口视为侵华的第一步〔4〕。由此可见,义律、 士密指挥英舰封锁中国广州口岸和珠江口,把英国政府根据义律建议制订的侵华方案第一步,提前付诸实施了。至于到了1840年6月下旬, 英国主力舰队来华,只是加强了英军对广州口岸和珠江口的封锁,促使鸦片战争升级。在英国政府作出侵华决定后,1839年11月上、中旬,中英间还爆发了第一次穿鼻之战和官涌之战。但是在这两次战斗中,英军未封锁广州口岸和珠江口,仅一般地进行军事挑衅,而未提前实施英政府制订的侵华方案中的第一步,故不应视为鸦片战争之始。注释:〔1〕《日内阁会议讨论中国而起情况》,见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近代史资料》1958 年第4 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页30。〔2〕同上书,页17。〔3〕《巴麦尊致义律》,同上书,页38。〔4〕[美]学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卷一, 附录(一)、(二)件,张江文等译,三联书店1957年版。
范文二:1、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1840)年——1842年2、 (1839)年( 6 )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3、 、( 1840 )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4、 (1842)年(8)月(29)日签订的《南京条约》5、 (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6、 日,日军袭击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5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黄海大战)7、 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8、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9、 (1895)年日本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10、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11、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2、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成功。这一年是(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4、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5、 (1919)年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16、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8号举行17、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18、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19、 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井冈山会师)20、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21、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行程(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22、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中国东北,炮轰沈阳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绝不抵抗),东北三省沦亡,被称为(九一八事变)。23、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24、 (1945)年(8)月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5、 (1946)年(6)月发动内战。26、 从(1948)年(9)月到(1919)年(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进行了三次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改编国民党军队主力(150)多万人。27、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28、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蒋家王朝覆灭。29、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代表共(600)多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中央人民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北平)改名(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30、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31、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2、 香港回归的时间(日),澳门回归的时间(日)33、 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34、 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35、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P5) 答:(1)割香港岛给英国。(2)五口通商。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员。(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36、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P14)37、 答:(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38、 7、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39、 答: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40、 6、党旗上镰刀和斧头的象征意义是什么?(P31)41、 答: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2、 8、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希望?)(P28) 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的革命掀开了新篇章。43、 2、在我国,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权),享有(人身权)权和(人格尊严),享有受(抚育)权、受(监护)的权利,享有(继承)的权利。44、 3、公民到了入学年龄,便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5、 4、公民成年以后,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劳动)权。46、 5、公民临终前还有(处置财产)的权利。47、 (“一国两制”)打开了回归之门48、 。香港回归的时间(日),澳门回归的时间(日)49、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服务)的群众性组织50、 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51、 3、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52、 4、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53、 1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54、 2、从鸦片战争开始,(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55、 和(大连)先后被侵略者抢走,诗人(闻一多)写下《七子之歌》。56、 (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57、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
范文三:[摘 要]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基于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对外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不屑于对夷情、夷事的了解,情报观念淡漠,致使情报搜集粗简,分析、预判失措,严重影响了战争进程。而英国深知情报对于战争的意义,多方搜集,严密分析,合理预判,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关键词]鸦片战争;清政府;英国;情报正如魏源所讲:“不悉敌情,不可以行军;不悉夷情,不可以筹远。”情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进程。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之间应不同的情报观念,对情报搜集的精密及对情报分析、预判的迥异,严重影响了鸦片战争的走向。笔者试从情报观念之淡漠与热衷,情报渠道之粗简与精密,情报预判之错失与果断,情报影响之失利与收获四个方面,浅析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的“情报战”。一、情报观念之淡漠与热切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因经济体制、政治架构、对外政策及相应“华夷观念”、民族心态的迥异,导致了双方对彼此探寻、贸易、掠夺欲望的霄壤,进而促成了双方对情报工作的不同观念。(一)清政府情报观念之淡漠中国自古以来便注重农业立国,重农抑商。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不需依赖外国商品的进口,对外通商也主要是天朝施之于他国的恩惠,正如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所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在此经济基础之上,为防御西方殖民者浮海东来的殖民扩张,防范汉人与殖民者勾结联合反清,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严格限制中外交往的“闭关政策”。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天朝上国”意识及华夷观念,把周边邻国皆视为夷狄,把西方进步文明斥之为奇技淫巧,不齿于与他们交往,更不屑于去探寻、熟悉他们生活的世界。因此,鸦片战争前,甚至鸦片战争中,一直没有注重对情报的搜集和有效利用。正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所说:“苟有议翻夷书、刺夷事者,则必曰多事”,“以通市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向,莫悉其离合,尚可谓留心边事者乎?”(二)英国情报观念之热切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较早的英国,更加注重商品贸易,热衷于殖民扩展、殖民掠夺。通过早期的殖民战争,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后期最终确立了海上殖民霸主地位。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日益腐朽没落的大清帝国。经过多年殖民战争历练的英国,深知情报对于远洋作战、陌生环境下作战的重要性,便早早着手情报的搜集工作。马嘎尔尼使团在访华期间便收集了大量的中国情报。斯当东写了《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安德逊写了《英使访华录》,马嘎尔尼出版了他的日记,巴罗撰写了《中国旅行记》,亚历山大绘了大量画图,还有许多使团成员写过中国见闻方面的文章和书。这些书和文章以亲见亲闻形式介绍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情况。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澳门月报》对中国的论论述进行了记述,月报对中国土地之广阔,历史传承之久远,法度延续至不断,兵民数目之统计,枪炮武器之分析,文化汉字之解读,清政府对外人外事之态度等进行了客观详细的记录。不难看出,英国在战争爆发前,已搜集了中国沿海的地形、气候及清军作战能力等情报。因此,战争一开始,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作战,早已成竹在胸。二、情报渠道之粗简与精密基于对情报重视程度的不同,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对情报的搜集工作花费悬殊的心力、物力、人力,使得中英双方在情报搜集渠道上呈现出粗简与精密的特点。(一)清政府情报渠道之粗简清政府的情报渠道大致有三,一是外商的传闻及通风报信。比如1840年2月,林则徐听到澳门葡萄牙人在传闻,英国将从本土及印度各调军舰12艘来华;1840年4月,美国领事禀林则徐,告以本国及英国报纸载,6月份英国将封锁广州港,要求尽早让美国船入口开舱。二是行商的信息传递中转。行商除包揽进出口贸易外,还要充当外国商人与中国政府之间的中介,如外人在广州居留与活动,要由洋商负责照管监督;遇有外事交涉,也要由他们经办。因此,他们间接起到了情报搜集的作用。林则徐广州禁烟期间,行商对鸦片趸船、鸦片走私及鸦片商人活动等信息的传递起到一定作用。在律劳卑来华事件中,两广总督卢坤第一时间派行商去打听他的来华目的,并命令通事和行商详明开导,也充分体现了行商的中转及信息情报的传递工作。三是林则徐等探寻与学习。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他组织人翻译英文《广州日报》,以了解敌情;为通晓外国情况,组织人员翻译《世界地理大全》,还选译了《各国律例》、《对华贸易罪过论》及《华事夷言》等;搜集外国战船图式、大炮瞄准法等资料。(二)英国情报渠道之精密与清政府的情报来源相比,英国对情报的搜集更加主动、更用心,情报渠道更广泛,情报更精密。一是收买汉奸搜集情报。在浙江,汉奸陈秉均常在各处茶馆探问军情,报告给郭士立;汉奸方锡洪供称:“每日都有汉奸许多起,在夷人处报官兵信息,得受洋钱”;汉奸虞得倡也供称,“夷人所用汉奸,各处打听信息,日日有报,或数十起,或一二十起”。情报内容包括清兵“虚实”、兵员数额、兵丁号衣式样,何处有埋伏,何处兵勇强健、官员姓名年貌以及某处某人是富户等。二是传教士借传教搜集情报。英船阿美士德号上德籍传教士郭士立(Charles Gutzlaff)化名甲利(教名Charles的译音),充当翻译兼医生,在沿海口岸以替人治病为名,进行调查和传教活动。还有马礼逊、马儒翰等。三是军事侦察。英船阿美士德号侦察中国沿海,从日直到9月5日,从澳门出发沿中国海岸对南澳岛、厦门、福州、舟山、宁波、上海、山东、朝鲜、琉球等地进行侦查,搜集了大量机密情报。对于沿途河道和海湾进行测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绘制成详细的航海图;对各地的军事情况作了认真侦查。如胡夏米对南澳进行侦查后,这样向公司报告:“南澳是广东第二个海军根据地,一半位在广东,一半位于福建,它是总兵官或提督的住所。在他的指挥下,共有军队5237人,其中4078名属广东,1159名属福建。但是这些军队的实际存在,除了在花名册中以外,是很可疑的。这个根据地的防御,据我们所见,共有七八只战船。从外形看来,它们类似小型的福建商船;从各方面看来,比我们在广州看到的战船要差得多。海湾入口处有炮台两座,较高的一处有炮八尊,较低的一处有炮六尊。海湾内部另有小炮台一座,上面并未架炮。”此外,英军每次作战前都会进行实地勘察。
  四是通过洋行的信息传递中转等。三、情报预判之错失与果断基于上述中英双方对情报观念的淡漠与热切,情报搜集及情报渠道的粗简与精密,致使双方对情报的分析、预判及基于情报的决策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一)清政府情报预判之错失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由于对情报的重视不够,对获得的有限情报并没有进行精确求证,认真推敲,因此在情报的利用上要么以讹传讹,要么出现错误判断。一是对“边衅”错误之估计。在广州前线的林则徐也认为:“该国以七万里之遥,其主若臣未必周知情状,今他国通商如旧,而英国独停,若该国查察情由,系因图卖鸦片,抗违天朝新例,则内而自知理曲,外而颜面何存?彼亦不肯容义律等之诡计奸谋,以自坏其二百年来之生计也。”当英国国内正紧锣密鼓地制造战争舆论,进行着战争的准备时,林则徐却一无所知,直到鸦片战争前,林则徐仍然不相信英国敢于大举侵华。二是对英军进军路线的误判。牛鉴断言:“由吴淞而入扬子江,逆夷虽有内犯之言,然相距数百里水程,亦不过虚词恫吓,臣是以反复体察,逆夷不犯内河,竟属却有把握。”由于对英军战略意图的误判,而忽略了长江下游分防务,致使英舰如入无人之境,沿着长江上驶。三是对英军不善陆战的误认。江苏省总督豫?遥?在其给皇帝的一份令人鼓舞的报告中宣称,“(英国人)身体僵硬,双腿笔直。腿上穿着衣服,几乎无法自由伸曲。一旦跌倒,无法站起。对于陆地作战来讲,这是致命的”。四是对“汉奸”参战的夸张。清朝统治者大肆渲染汉奸参战,在奏报和谕旨中反复宣传:战争失利,都是因为汉奸充斥,“助逆肆凶”造成的,“所有各处失陷之由,皆系汉奸作为内应”,逆夷“无一处不勾结汉奸,无一汉奸不得其重贿,为之致死,此其所以逞凶肆逆,各省不能取胜之实情也”。过分夸张汉奸对抗战的破坏作用,以推脱战败的责任。(二)英国情报判断之精准与清政府不同,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各方搜集情报,在统筹分析预判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战略方针,精心设计战术。一是战略方面。英国派遣中国远征军之前,巴麦尊外相就整个的作战方针做出了明确指示,“在珠江建立封锁”、“占领舟山群岛,并封锁该岛对面的海口,以及扬子江口和黄河口”。后来英军的进攻路线,基本按照这一方针进行。英军避开广州北犯是在执行预定的战略部署,并不是因为林则徐坐镇广州及其防务的严密,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以有精深论述。二是在战术方面。英军利用搜集的情报,借助汉奸引路,创造性地进行了战术设计。茅海建认为:“英军的这种战舰攻击正面、陆军抄袭背后的战术,体现出来的是近代的军事学术。特别是其登陆部队,抢占制高点,辅以野战炮兵,次第攻击山上小炮台而山谷军营而主炮台,连续作战,各个击破,其攻击路线流畅有序,在军事史上属上乘之作。”此外,英军“扬子江战役”计划的核心,攻打漕运枢纽镇江、截断大运河,与英法七年战争中封锁法国所有的沿海城市,几乎使法国的商业贸易濒临崩溃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情报影响之失利与收获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学者更多注重了中国武器装备的落后,政治制度的落伍及吏治的腐败等,其实情报对近代战争影响至关重要。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痛切地指出:“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他认为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了解外请。姚莹也于战后指出:“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偾败至此耳”。不可否认,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对情报的搜集、分析、利用不够,严重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而英国多方搜集情报,合理分析预判,统筹制定合理的战略方针,创造性地设计战术,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参考文献:[1]魏源:《海国图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9页。[2]《乾隆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东华续录》(王先谦著)乾隆朝一一八。[3]萧致治、杨卫东编:《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360―368页。[4]南木:《鸦片战争以前英船“阿美士德”号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见《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第106―107页。[5]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4月版,第112―116页。[7]《两江总督年鉴奏为江苏洋面静谧现仍遵旨严防折》,《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4册,第355页。[8]转引自: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弗兰克?萨奈罗著,周辉荣译:《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三联书店2005年8月版,第110页。[9]转引自郑剑顺:《晚清史研究》,岳麓书社2004年1月版,第99页。[10]《筹办义务始末》(道光朝)三,卷四十三,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300页。[11]萧致治、杨卫东编:《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251页。
范文四:第1课
鸦片战争【预习目标】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预习导学】 读一读,了解课文内容(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
皇帝,请求严禁鸦片。2、经过年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
当众销毁。3、影响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
,显示了中国人民
的勇气和决心。(二)鸦片战争(时间
月)1、原因直接原因是英国政府为保护罪恶的
活动,借口
发动侵华战争。根本原因是为了
。2、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始(
月)内容:①割
给英国;②赔款
万元;③开放
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
,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
,中国开始丧失
的地位,鸦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端。【问题探究】: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5、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6
战争的结局如何?1 / 219世纪上半叶,英国经过
革命,发展成为
国家,英国为了7、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8、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自我检测】1、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白银外流B维护人民群众利益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D断绝与外国的一切联系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B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C 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D 清政府顽固坚持“闭关锁国”的反动政策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C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我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4、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之所以选材“虎门销烟”主要是因为
A纪念林则徐的丰功伟绩
B“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C“虎门销烟”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虎门销烟”表明中国人民禁毒决心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是
)①广州 ②厦门 ③南京 ④福州 ⑤天津 ⑥宁波 ⑦上海 ⑧杭州A ①②③⑤⑥
B ②④⑥⑦⑧
C ②④⑤⑥⑧
D①②④⑥⑦6、下列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A ①②
D ②④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是因为
)A 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B 中国资源被掠夺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主要矛盾发生变化8、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选项见上题)
)10、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朝的军备落后
B 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C 清政府军事组织不力 D 没有发动群众【课后反思】2 / 2)(
范文五:芜湖县五项电教作品大赛鸦片争(教学设计) ——两个世界的碰撞战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两个世界的碰撞【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学习对后面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很重要。而学生对此知识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本课我主要是侧重于问题的探究,提前设计好预习案、探究案,以供学生课前准备。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历史已呈现巨大的反差。认识这种差异能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也更能理解鸦片战争的结果。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一系列的主权,这些主权的丧失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知和愚昧。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气象。【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本课内容,但高一阶段的学生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理性思维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把握学生的此项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性与生动性的特点,让学生现有直观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战争爆发前,东西方文明的各自发展与碰撞;战争过程中,工业文明带给农业文明的强烈震撼;以及战争结束后,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变迁的巨大推动作用。(2)通过分析战争爆发前,东西方文明的各自发展与碰撞,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工业文明的撞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1)以“两位君主”、“两个国家的礼物”、“两个国家的认识”、“两份国书“为“抓手”,从历史的细节入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中国战败做准备;也让学生理解两种文明的遭遇不可避免;(2)通过两种植物鸦片与茶叶的较量,让学生认识到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也让他们认识到要“远离毒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感悟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没有细节,学生不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离开历史的细节,单纯的说教起不到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所以我通过一系列的历史细节的再现,让学生感受到东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并认识固步自封、自大、排外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战争爆发前,东西方文明的各自发展与碰撞;战争过程中,两种文明之间的较量以及农业文明失败的必然性;难点:战争结束后,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变迁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案指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播放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以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热情,
同时也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导入:在第一单元,我们探寻了中华民族的DNA——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探寻的步伐,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中国。一提到中国近代史,就像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张鸣教授所说的那样,绝大多数人有着“三妇”心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呢?(反思)中国这个昔日农业时代的“优等生”怎么到了近代又会沦为工业时代的“落后生”呢? 来拨开历史之谜。首先让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前设计的知识结构图,并由学生自己介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环节一 :两个渐行渐远的国家 ——谈背景1、巅峰对决——一样的君主,不一样的权力(多媒体展示中西方的两位君主,乾隆和维多利亚女皇,让学生对两国的政治体制先有简单的认识,然后再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略)进行深度分析,这也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思考: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 问题:同学们怎么看这巅峰对决?这背后反映出中英两个国家的政治有什么不同?2、礼尚往来——来自两个国度的礼物多媒体展示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的图片,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图片中实物的不同,就能轻松的看出东西方的不同经济形态。问题:“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在经济上有怎样的不同?3、中西对视——两个国家的认识(1)中国看英国——雾里看花多媒体展示材料(略),以及图片:马戛尔尼来华─高高在上的清政府、 虎视眈眈的东印度公司 ,并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这样既利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培养学生的阅读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2)英国看中国——真真切切问题:同学们怎么看这“两种认识”?这“两种认识”说明了什么?4、飞信传书——两份“国书”多媒体展示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和乾隆皇帝的国书(略),并提出问题:对这两份“国书”,同学们怎么看?这有利于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过渡:1840年前的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日趋衰弱,而英国在工业文明的近代化中日益强大。东西方文明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那么这两个世界又是如何走向了冲突与碰撞的呢?环节二:两种植物的较量——探真因多媒体展示图片:茶叶和罂粟。这样首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并引起他们的兴趣。1、最终的胜利者——鸦片【意图: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初步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2、战争烽火(过程略)探究二: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众说纷纭,评说下列各种观点,并说说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多媒体展示马克思、马士、费正清等人的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甄别是非的能力。)【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环节三:奇怪的战争——析败因1、五花八门的战略战术【设计意图:透过这些具体的、形象的历史细节的讲述与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为探究三的打下基础。】探究三:有人说如果清政府继续重用林则徐,战争就不会战败,结合上述材料,你同意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总结展示,并展示陈旭麓的书影《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及其中一段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论断: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2、战败的代价——近代中国第一组不平等条约从另一面解读我们所“熟知”的条约内容,并得出结论: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源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是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 环节四:毁灭与新生——论影响、谈感悟探究四:从这场战争中,除了屈辱之外,你还能得到哪些认识?试运用多种史观来分析鸦片
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课堂总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称边远地区为蛮夷,而在19世纪上半期,正是我们眼中所谓的“蛮夷”,他们带着一种全新新的文明,乘着蒸汽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能傲视它、无视它了。其实文明衰败的根源,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因此我们要救民族于危亡,要挽文明于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民主科学的曙光.让中华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在碰撞中彼此交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多媒体展示三本推荐书目的书影,以供学生课下阅读。推荐书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板书设计】鸦片战争
——两个世界的碰撞环节一 :两个渐行渐远的国家——谈背景环节二:
两种植物的较量——探真因环节三:奇怪的战争——析败因环节四:毁灭与新生——论影响、谈感悟
范文六:历史学科电子教案 1课题:1鸦片战争课节: 3 4 课时: 1 主备人:时间: 学习 目标1、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知道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能掌握《南京条约》内容 1、 《南京条约》内容 2、 《南京条约》内容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关系教学 重难点易错点 易混点《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内容的区别教导入:中国近代史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一百余年中国饱 受帝国主义侵略,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人民面对侵略也 开始了积极的反抗与探索。鸦片战争是列强侵略的开始,同时虎门销烟也是中国人民反 抗的开端。 新授: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国获利,白银流入中国 2、英国在 1840 年前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制度上优于中国清王朝的封建制度) 3、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 开辟海外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倾销商品,扭转贸易逆差。 4、林则徐虎门销烟 (1)鸦片输入的危害 (2)道光帝下令禁烟 (3)1839 年 广东 虎门 林则徐销烟 二、战争过程 1、1840 年 英军封锁广东海面 2、1842 年 清朝投降 签订《南京条约》 三、 《南京条约》 割地:损害领土主权 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关税:海关主权 香港岛 九龙 新界——1997 年香港全部回归(反思清政府与新中国的) 四、讨论鸦片战争英胜 清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 2、工业制造 3、闭关自守 4、盲目自大学流程原文地址:电子教案 21、 虎门销烟 板书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林则徐禁烟活动 (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2、 《南京条约》割地:香港岛(区别整个香港) 赔款:2100 万元(区别两) 口岸:广州 厦门 宁波 上海 (厦门;经济特区) 关税:中英商定 (主权损害)3、 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英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民族英雄?(事迹) 3、中国近代史开始的事件 、时间 练习 4、 《南京条约》 ;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 损害中国关税主权的内容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的内容 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些反思 小结历史学科电子教案 1课题:1鸦片战争课节: 3 4 课时: 1 主备人:时间: 学习 目标1、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知道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能掌握《南京条约》内容 1、 《南京条约》内容 2、 《南京条约》内容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关系教学 重难点易错点 易混点《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内容的区别教导入:中国近代史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一百余年中国饱 受帝国主义侵略,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人民面对侵略也 开始了积极的反抗与探索。鸦片战争是列强侵略的开始,同时虎门销烟也是中国人民反 抗的开端。 新授: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国获利,白银流入中国 2、英国在 1840 年前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制度上优于中国清王朝的封建制度) 3、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 开辟海外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倾销商品,扭转贸易逆差。 4、林则徐虎门销烟 (1)鸦片输入的危害 (2)道光帝下令禁烟 (3)1839 年 广东 虎门 林则徐销烟 二、战争过程 1、1840 年 英军封锁广东海面 2、1842 年 清朝投降 签订《南京条约》 三、 《南京条约》 割地:损害领土主权 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关税:海关主权 香港岛 九龙 新界——1997 年香港全部回归(反思清政府与新中国的) 四、讨论鸦片战争英胜 清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 2、工业制造 3、闭关自守 4、盲目自大学流程阅读详情:电子教案 21、 虎门销烟 板书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林则徐禁烟活动 (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2、 《南京条约》割地:香港岛(区别整个香港) 赔款:2100 万元(区别两) 口岸:广州 厦门 宁波 上海 (厦门;经济特区) 关税:中英商定 (主权损害)3、 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英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民族英雄?(事迹) 3、中国近代史开始的事件 、时间 练习 4、 《南京条约》 ;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 损害中国关税主权的内容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的内容 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些反思 小结
范文七:1、鸦片战争教材分析:“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2、继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2、出示销烟池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设计意图】:从学生耳濡目染的林则徐入手,了解虎门销烟的壮举树立伟人形象。然后,从疑问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便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二)了解鸦片战争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设计意图】: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时,应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话说,想说话。(三)了解鸦片危害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学生懂得的知识为诱因,激趣导行,懂得吸实鸦片的危害,为学生创设心灵自省的情境。(四)穿越时空,透视社会现实1、引言: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人民重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2 、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座巨型浮雕,再现“六﹒三”销烟壮观场面。3、学生交流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例三元里抗英斗争、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等。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正(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反(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两方面事例,使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认识。(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假如你是清朝官员,你会怎样?假如你是清朝皇帝,你会怎样?2、回到现实,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对话,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的行为,强调小学生该怎样做,又让学生把抽象的想法落实到生活实际中,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强调的对现实生活回归的理念。
范文八:万柏林三中 导学案学科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审核人【学习目标】1、认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难点:《南京条约》的危害,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主学习】英国走私鸦片原因:19世纪上半期,______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牟取暴利,向中国走私鸦片。
经鸦片带来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销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过:______年__月__日,被_________帝派到广州的_______下令将二百
多万千斤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________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第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1 课原因: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鸦片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战争原料。时间:_____年6月~_____年8月鸦片战争经过:1840年6月,____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及年初,英军占领______。广东水师提督______在战争中牺牲 《南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条约》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 1 -【导学问题】1、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2、材料一:军事上,明末清初已引进并使用西方大炮。但后来,为了使八旗兵弓马的“技术特长”不致失传,清政府废用大炮等武器,恢复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水兵仍是帆船,以致西方的火枪大炮到这时被看成了妖术,军舰则被视为怪物。在鸦片战争中,广州守将对付英国人用的是“驱邪”的马桶、秽物等。阅读上面材料,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质疑与展示】 【当堂检测】1、一名英国人 1841年底来到中国,他可能 (
) A、在上海开办一家银行
B、在香港岛建造一幢别墅 C、跟随英国军舰到武汉采购货D、与清政府协商从中国进口一批货物的关税 2材料阅读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的主要危害。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3)以上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品质?(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正逐渐上升,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怎么做?
范文九:课题:鸦片战争1、识记基础知识(1) 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2) 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2、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1) 情景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2) 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3) 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3)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的一课,本课是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学好本课对于学生学好以后的内容会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就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是讲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第二目《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战后的中国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开始了一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因此,就教材地位而言,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近代经济史、文化史专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就事件本身而言,也是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题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期就已经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概况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会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方面的表述也不是很全面。高中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如果在授课中一味地照搬课本,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大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知识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材料等方式创设历史情景,使其置身其中,进而让他们了解历史,感受历史,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读、讲、议、练”四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问题→师生活动→分析问题→总结应用一、 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鸦片战争!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资料,请同学们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的局势有何不同?一、 虎门销烟通过对比分析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在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外政策、对外贸易、综合国力差别,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学生回答]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清王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教师引导]中国在各个方面明显落后于英国。落后必然挨打!课件展示一段材料,请同学们分析归纳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材料一、19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和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学生回答]根本原因是世界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要发展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转承]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教师设疑]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构建虎门销烟的逻辑关系图)[教师活动]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等商品,这些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却很难销售,相反,英国却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商品。在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贸易过程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出超地位;而英国却处于贸易逆差——入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改变贸易格局,开始卑劣地向中国走私贩卖鸦片,从中谋取暴利,改变原先的贸易格局。请同学们思考:鸦片大量流入中国,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学生回答]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带来的危害:鸦片泛滥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逐渐丧失了外贸优势;吏治更加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对人民生活造成极大伤害,摧残社会生产力。[过渡]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主持禁烟活动。[教师活动]屏幕显示资料,设疑:英国方面会有何反应?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们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学生回答]英国要发动战争,而虎门销烟正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探究活动]“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无论有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都会挑起战争。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1、战争过程[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战争的过程。请同学们回答战争的结果如何?[学生回答]结果:中国战败求和,签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2、《南京条约》签订及其影响[教师设问]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哪些影响?从而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生回答]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使中国沿海的门户大开;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岛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允许英商进出口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大大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3、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师活动]用课件来展示中国战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但之后不久,英法为何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教师活动]展示英国在中国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表,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北部的共和国)[教师设疑](1)从上图这组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回答)(2)假如老师就是上面所说的英国商人,你们就是我雇佣的市场调查人员,你们能结合当时的实际帮我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你认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呢?(学生转变角色,分组讨论) 你们帮我找到了原因,那能不能再帮我想想办法呢?(学生动脑筋,出主意)[教师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顽强抵制英国的商品。而英国却认为是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和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了。于是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达到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于是,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示意图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教师设问]有人说: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开始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损失,谈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评估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损失。各组选派代表,形式不限(可以小品、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参与评说。[教师总结]政治上,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也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合作探究]献计献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清政府的官员,你对中国当时的危局有何良策?(分组讨论,每组可找一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借助动态图示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进行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课堂小结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四、课堂练习1、《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 D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2、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正确评价的是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3、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B )A.虎门销烟
B.中英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C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C
)A.《天津条约》
B.《望厦条约》C.《南京条约》
D.《黄埔条约》五、板书设计一、虎门销烟(战端因何而起)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二、《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1.战争进程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3.中国战败的原因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端因何而起)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目的、时间、参与国、过程)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鸦片战争》是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情景材料,设疑、学生作答,环环相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要把握好难易程度,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否则就会出现太容易的问题,学生不屑于回答,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这样就无助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范文十:一、 概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2、评价林则徐。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二、
教学目标 说明确定教学目标 的依据: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体现“三位一体” 、“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识点要求牢固掌握。②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正确把握,外延要明确界定。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2、
情意目标:①认识资本主义开放性、扩张性的特点和侵略性、掠夺性的本质。②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对富国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③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评价林则徐,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以上目标与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 中逐步实现。三、
教学过程 说明: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同时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过程是;1、情景导入
、新课呈现: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这样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诱导学生思考的深入;观点论证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通过给学生时间来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2、师生共同探讨,深化思维、得出结论。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师生围绕重点难点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问题分三个回合展开。使学生拓展了联系的纬度,涉及了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分析,学会了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一下,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对比:3、自主学习、独立讲解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由于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由同学利用教师所做的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而且通过鸦片战争过程中林则徐等爱国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讲解,进而完成本节课的德育层次目标。4、巩固练习掌握方法教师设立一道思考题,应如何评价林则徐?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评价方法,即把评价的历史对象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辨证地进行评价,强调史论结合。通过评价林则徐,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方法。5、概括总结主要让学生根据课件及板书提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揭示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和方法。6、板书展示主要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和讨论的同步操作,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件呈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评价林则徐四、
评价说明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评价仍然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生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判断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评价历史的方法(一)、形成性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 相结合,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学习中,学生态度端正,主动学习,讨论合作,拓展思维。(二)、阶段性评价;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跟踪档案袋,跟踪记录,包括每次成绩,课堂发言情况,自我活动情况等,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三)、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自我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三位一体” 、“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方法形成模式,体系完整,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五、
说课总结本科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对学生评价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鸦片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