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与印度为什么和中国对峙峙的亚洲国家

国破幸有山河在
【黄河毕竟东流去】在战争中,地理条件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若没有黄河天险,抗战可能更加艰难。在晋南,中条山和崤山在黄河两岸默默对峙。从龙门跃出的黄河折向东流,一路呼啸。当年日军费尽周折,却受到中国军队倚靠地利的有效抵抗,始终没能渡过黄河,威胁西安。
这一组从飞机上俯瞰大地的镜头,选自摄影师田捷砚在近6年的时间里乘坐9种机型的飞机,在中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上空所拍摄的反转片。我们为图片所展现的山川面貌所震撼:很少有人能以这样的路线飞越中国的西部地区。图片所呈现的景象因此是绝妙的、超乎常人想象的。
总第538期2005
[读编往来]
[历程——走过55年]
[我们在行动]
[我们在行动]
[山河抗战]
[山河抗战]
[山河抗战]
[山河抗战]
[山河抗战]
[山河抗战]
[名著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两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在第十和第十四航空队的轰炸机轮番轰炸下,被炸开了一个个的缺口。攻城的部队从缺口攻入城中,每一条巷每一条街都是战场,步步与我军抵抗,寸土必争。我军各部与敌展开激烈巷战,逐屋争夺,“尸填街巷,血满城沿”,战况极其惨烈。
玉碎腾冲城
腾冲城位于腾冲盆地的中间,是明正统年间由“三征麓川”将士筑造的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城,城墙外层用横竖丁扣的大石条砌筑,厚约9米,高12余米,异常坚固。日军据城两年,于城墙上和城内修筑有坚固的堡垒及其他工事。光复时的腾冲古城已经被炸得片瓦无存。这座有“琥珀牌坊玉石桥”之称的腾冲城成了一片废墟。
封面故事 2005.8
要了解那场战争,就要去问参加过那场战争的人,记者易水在腾冲国殇墓园里采访当年的抗战老兵
一场战争的集体记忆
这张上海的卫星图将黄浦江和崇明岛以及周围的地形、一切建筑设施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缩放。今天的情报搜集已经发展到这样神奇的阶段,几乎藏不住任何秘密,那么在一百多年以前,日本人开始窃取我国军事情报的时候,借助的是什么样的技术呢?
巨大的石柱高耸入云,陡峭的崖壁如刀削斧砍。壮观、巍峨,绵延不绝。太行山的峰、柱、崖、谷,或嶙峋,或蜿蜒,或层叠,气象万千。正像北方的山,豪放壮阔。图为太行山南麓辉县市的关山。关山是一座数亿年前山崩地裂形成的地质遗迹奇观。摄影师摄下了阳光中的关山,那辉煌不凡的气度,正可谓是太行山“天下之脊”的象征。摄影/王树洲
摄影 / 王树洲
从石牌南侧航拍长江,可以清楚地看到:长江恰在石牌,向右转了一个很硬的弯。若从最新版的中国地图看,这拐弯处在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60年前,湍急的三峡,仍然是进入四川最便捷的通道,而石牌恰恰守候在这条通道的最东端。
摄影 / 黄正平
从青藏高原一泻而下的怒江,穿越中国西南部的横断山脉,穿越缅甸的掸邦高原,注入印度洋。60年前,她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在中国遭遇亡国之灾的关键时刻,守住了这个国家最后的防线;她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1944年5月,16万远征大军渡过怒江,开始了这个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略反攻。
西北交通线的咽喉
星星峡镇隶属哈密市,地处新疆最东部,有新疆东大门之称.抗战时期,星星峡彰显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摄影/宋士敬
西北国际交通线
摄影 / 宋士敬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摄影 / 区扬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摄影 / 罗红
作为历史人物,关羽在正史《三国志》中得到的评价并不高。作为艺术形象,关羽在《三国演义》的1200多个人物里立意是最高的。由于罗贯中集大成的塑造,使得关羽成为忠贯日月、义薄云天的忠义化身,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深入到了人们的心灵深处。人们更喜爱这种创造出来的“真实”,而不去管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事其地。这便是虚构的力量。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后来关羽被神化了,晋升为整个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图为在洛阳关林举行的关公文化节场景。摄影/牧马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牧马
这张犹如火星表面的图片摄于新疆的鄯善,这里东西向横亘着天山东部的一条支脉:火焰山。不论是在地面,还是在高空,火焰山把太阳的热力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大气。热浪滚滚,一切生命的迹象被烧了个干净!谁曾想到,就在不远处,博格达峰奔流而下的雪山融水,浇灌出了7公里长的葡萄沟。
摄影 / 田捷砚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晓月曾留下乾隆的御笔,为老燕京八景之一。因为60年前的那场战争,卢沟桥在中国人的眼中早已不是风景,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摄影/Michael /C
国破幸有山河在
封面故事 2005.8
穿越罗布泊的第一晚,我们在八一泉宿营。清晨,摄影师王彤对沙漠中难得一见的绿色植物发生了浓厚兴趣。
寻找彭加木
中国对地理邻邦的影响
这是日本的卫星照片,岛国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及中国的黑龙江省。当中国即将进入盛唐时期,日本为了提高国际地位,派人带着天皇的国书,谋求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后,日本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体制;鉴真和尚东渡扶桑,将佛教传入日本;日本留学生参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飞狐之口杜太行
位于河北蔚县的飞狐陉,是把守从内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腹地的一条要道。由飞狐口逾太行山,即可迂回至幽、蓟的西南侧。北京作为都城时,由这里入侵造成的威胁极其严峻。飞狐陉长约40里,处处是如被刀斧劈割出来的峰岭。峡谷两旁,奇峰怪崖。古道崎岖蜿蜒。战时是兵家争战之地,而今是处处胜景。摄影/舒志钢
摄影 / 舒志钢
军事第一 石牌第一
1943年5月,日本集结陆海空三军7个师团10万余人,向鄂西宜昌、石牌要塞发动猛攻,企图夺取三峡门户,威胁中国陪都重庆。大敌当前,因为石牌特殊的地理位置,蒋介石提出了应战宗旨:军事第一,石牌第一。图为当年奔赴三峡抗战前线的中国军队。供图/张量
双虹桥建于乾隆年间,坐落在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蜀身毒道”上。怒江战役时,它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三军的重要渡口。大军渡江之后最惨烈的一仗发生在西岸的大塘子。直到今天,当地老乡都会告诉你,那时候,从山上流下来的水都是“旺子”。
西北国际交通线简图
西北国际交通线
阿尔德盖特站附近发生爆炸的地铁列车残骸。 供图/Metropolitan Police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长颈鹿,是非洲草原的象征,在当地,它们的形象被制成各种雕像和画像。在玫瑰红的落日映衬下的长颈鹿,高雅、从容,正是非洲最古老、最婀娜的景象。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摄影 / 罗红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刘关张誓共生死的个人关系,却是真实如此。“桃园结义”之所以越传越广,是因为随着社会演变,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志向或者利益的共同体。后来隐秘社会如青红帮的加盟仪式上,都规定要悬挂关羽坐像,并且特别装饰着桃枝,推行的是义结金兰的帮派之义。图为《三国演义》电视剧在涿州“桃园”剧照。摄影/央视
虚构的真实
云雾打开的一瞬间,灵光乍现,天神把光明赐给了深山里的这个村庄。谁也不知道,这个村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它遗世独立,在喧闹的人类发展竞赛之外,享受着由大山所呵护起来的那份宁静。有人猜想这就是香巴拉,那个藏民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在云南省的中甸、四川省的稻城、乡城一带,在崇山峻岭间飞翔的摄影师经常遭遇这样的景象,每一次,他都认为是神灵的眷顾:散落人间的天国景象被他一一拣拾起来。
摄影 / 田捷砚
黄河毕竟东流去
在战争中,地理条件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若没有黄河天险,抗战可能更加艰难。在晋南,中条山和崤山在黄河两岸默默对峙。从龙门跃出的黄河折向东流,一路呼啸。当年日军费尽周折,却受到中国军队倚靠地利的有效抵抗,始终没能渡过黄河,威胁西安。
国破幸有山河在
摄影 / 惠怀杰
封面故事 2005.8
被轰炸的汉口机场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陈纳德撤到汉口。这时中国空军几乎损失殆尽,只得靠苏联援华的飞机来保卫城市。这张历史照片记录的是日,日本飞机轰炸汉口机场的情景。
顶风傲雪太行山
皑皑白雪,铺天盖地,令太行山这“天下之脊”的美称,更增添了无限的诗意:峡谷气势如虹,峭壁顶风傲雪。竣岭峡谷的原始、野性都隐藏待发,恰似金戈铁马行进无声。那白雪遮掩下的赤壁,是太行山典型的红石峡谷景观的体现。摄影/王树洲
摄影 / 王树洲
小镇石牌 尽显祥和
当年的石牌小村,如今已是长江南岸的祥和小镇。在石牌东望,从距此10公里的南津关进来的船只,一目了然。这里是“三峡画廊”的东端,因为建葛洲坝,风光已打了折扣,只能依稀看出些许险峻。
摄影 / 黄正平
5月雨季已经到来,怒江的激流湍急而汹涌。从5月11日凌晨开始,部队使用橡皮舟、竹筏和木船顺利渡过怒江。期间只有一位军人落水身亡。在先头部队占领了江西岸的桥头阵地后,原先被炸断的古桥迅速修复,以使大炮等辎重得以从桥上通过。
透明的战役
这是日本空军在对兰州持续轰炸期间航拍的中国作战部队阵地。面对一个已经准备几十年的先进工业国陆海空三军的立体攻击,面对指向性非常明确的轰炸,中国军队比较被动。
西北国际交通线
在贝克街狭窄的人行道上,相对巨大的福尔摩斯塑像立在贝克街地铁站的门口。这里是伦敦最繁华的路段,这里的地铁站也是五条地铁线路汇集的大站。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摄影 / 区扬
看上去弱小的小岩羚有非常敏锐的听力,而且反应机敏,行动灵活,耐力很强。不过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动物王国,小岩羚却经常是被捕食的对象,它只有靠百倍的警惕才能躲过猎手。图为生活在纳米比亚埃托沙禁猎区里的小岩羚。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摄影 / 罗红
楼桑庙,庙中那株历代续有栽培的巨大桑树,毁于“文革\"期间。现存庙门和明代石碑。摄影/王树林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王树林
随着青草气息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无边的绿。如果说飞机下面是一面湖水,湖面上漂满了浮萍,我也会相信——直到我看见了在绿野上欢快奔跑的牛羊。这是一处欢乐而丰美的高山牧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境内。雪山融水从更高的山上恣意流淌下来,在习惯的路径上留下了可以追忆的痕迹。牧人逐水草而居,安然享用着自然之神顺应天时而播撒的粮食。
摄影 / 田捷砚
战争增强凝聚力
据传,毛泽东曾这样“感谢”日本军阀:“……如果没有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既不能觉悟,也不会团结起来。”抗战的确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当时的国人,不分大江南北,无论男女老少,同仇敌忾,把救国当作头等大事,即使在婚礼中亦没有片刻遗忘。事实上,只要有这样的中国人,中国就不会灭亡。供图/张量
国破幸有山河在
封面故事 2005.8
缺失的海上国门
有人说近代中国频遭外敌侵略,最大原因是不重视海防,轻视海军。日本占领东北后的南侵,就是从1932年海军陆战队自上海登陆开始的。日本赢得淞沪战役的胜利,是因为日军有海军的配合;日军对中国军队两面夹击,形成北攻南阻之势,也是因为日军从杭州湾登陆。这张照片摄于1938年1月,日本军舰正驶向渤海湾。
六亿年前,太行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约在六千万年前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中,太行山脉逐渐隆起,平均海拔达1500米,遂形成太行东部陡峭挺立的地貌形态,纵贯河北、河南和山西省之间,成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
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太行山如一道天然的长城,阻隔了东西两边的联系。然而长达千余里的太行山深处,却有8个自然形成的形势险要、崎岖难行的峡谷,可以沟通河北平原与山西高原,史称“太行八陉”。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无论是进行商贸活动还是战争,都必须通过这太行八陉,由南至北它们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历尽沧桑主炮台
在长江的岸边,绿色植物都是自己发展壮大的。60多年前“一炮封喉”立下赫赫战功的主炮台,早已掩映在一片浓阴之中。如果没有导游或老乡带路,外地人很难发现那隐蔽的入口。这炮台用当年飞虎队向石牌“空投”的白水泥砌成,至今保存完好。摄影/肖佳法
摄影 / 肖佳法
仰攻高黎贡
仰攻高黎贡山是怒江战役里最艰难的一仗,冷雨、泥泞、寒冷和饥饿成了战争幸存者最难忘的记忆。时值雨季,天雨如注,山峰陡峭,森林密布,空中支援难达效果,炮火亦难命中,整个战役几乎全仰赖步兵。他们顶着每日必至的大雨,踩着比油还滑的路面,冒着密集的炮火,穿着破烂的草鞋,一路厮杀着上去的。
中国空军的反击
在苏联空军的帮助下,迅速组建的中国空军力量强大起来,1939年12月,中国空军主动出击,对日军兰州驻地进行了轰炸。
西北国际交通线
人们从这里可以走向四面八方。这样的地铁站大都是二战时建起来的,战争结束以后在原来的基础上翻新,在房顶上打开了天窗,有了点时尚的气息。这么大的地铁站往往也是火车站。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摄影 / 区扬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三国演义》之关羽征战中原图
虚构的真实
上帝有时爱开玩笑,在一大片柔顺得像织毯一样的草地中间,赫然豁出个大口子,露出地壳本来的土色。等等,这里的土地似乎不同寻常,土壤里积淀的色彩有时像火焰一样刺痛我的眼睛。摄影师的手记里保留着当时的简单记录:“硫磺沟:新疆乌鲁木齐以南40公里处。”那些火一样的颜色,其实是这里地下自燃了129年之久的煤所析出的结晶硫磺造成的。“硫磺沟”因此而得名。
摄影 / 田捷砚
1981年夏编辑部的部分成员在承德合影。其中右二为高泳源主编,中间为张庆祥先生,左二为李志华老师,他们参与了《地理知识》的复刊工作。左一陈建绥、右一吴胜明为后来加盟者。
我们的生命力:环扣地理
北方海防要区
渤海南、北、西三面被陆地环抱,其东侧是辽东半岛,北侧是辽河平原,西侧是华北平原,南侧为山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海防要区。图为我国渤海湾石油钻井平台。摄影/丁剑洲
摄影 / 丁剑洲
别样美景紫团山
这是位于山西壶关东南太行大峡谷中的紫团山,又名抱犊山。它四面危绝,峡身紧束。曾遍游天下名山的道教神学奠基人葛洪,将它与南国福建的武夷山相提并论。如果与武夷山的九曲十八溪相比,紫团山的水似乎逊色许多,但水在太行山那特有的地势、崖壁上流过的景象,却很是别样。水磨石圆,壁润峡奇。摄影/王树洲
摄影 / 王树洲
石牌遥感影像图
在中国著名的、惹人惊叹的大拐弯中,长江在石牌拐的这一个,可能还算不上景色壮观。但是,60多年前,正是这拐弯和被这拐弯劈开的崇山峻岭,宛如铜墙铁壁,帮助国人阻挡了日军西犯的步伐。
过山的骡马
根据美国新闻处当年的记载,反攻开始的第一个月,就在这条古道上,有260多匹驮运弹药的骡马坠入山谷而死。帮人们驮装备的两匹健硕的大青骡子,在许多狭窄陡峭的台阶前,都是卸了驮子,靠马夫的肩膀扛着它们的屁股才上得去的。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37年12月日本战机轰炸兰州机场的情景。连续四年的轰炸,让兰州这个位于中国大陆西部深处的城市体无完肤,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尤其是众多价值难以估量的文化古迹——唐代著名佛教丛林——普昭寺藏经楼保存的《大藏经》6358卷(其中唐藏5048卷、明藏1000多卷)全被烧毁,嘉福寺、东华观被毁坏,柏通路、道升巷的古建筑变为一片废墟。
西北国际交通线
比起地面交通的拥堵和障碍丛生,地下交通的准时性似乎成为了它最可靠的性能。因此,不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大都会选择地铁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路途远的甚至会在车厢里待上一两个小时。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摄影 / 区扬
很多人想象不到,非洲水牛其实是几种非洲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即使是狮子出击,也需要成群袭击落单的或体弱的水牛,但是在肯尼亚纳库鲁湖,摄影师却让我们看到了水牛与小鸟相安无事的温馨画面。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摄影 / 罗红
这道残存的夯土城墙便是“吕布城”遗址,城墙是西汉成皋城的西墙,传说由于吕布率兵驻扎过此城。《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使这里成为一方名胜。历史上有吕布其人,但并无与刘关张交战的故事,这里是典型的附会《三国演义》的产物。但历经千年,已成为民众心理的结晶物。摄影/聂鸣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聂鸣
当大地还在沉睡的时候,云层之上已经闪现了阳光。这抹阳光,带我们闯进了一个冰封雪飘的钢蓝世界。新疆奇台的冬天,大部分时间里,是大雪铺地的萧瑟景象,然而从云端望去,奇峻的雪峰却显出矍铄的神气直插苍穹。再往上去,云彩被雪峰挑唆着,变幻出无可奈何的形象,弥补着天空的单调。而此时,在沉沉的积雪之下,千万颗种子正在孕育萌发的力量,只待春天。
摄影 / 田捷砚
1972年《地理知识》复刊号
我们的生命力:环扣地理
冈村宁次偷走的地图
上图是1926年冈村宁次偷走的那套华中中部地图中的一张。军用五万分之一地形图显示地形详细,通常量读距离误差为30~50米,高程误差为5米,是军队在各种战斗行动中使用的主要地图,炮兵、航空兵都使用这种图。图廓注明,当前支那事变,限军内使用,对外秘密。月间日军第106师团的波田支队就是经炭山湾直扑汉口。另从炭山湾地图左上角的接图表可知,冈村宁次亲自进行要地侦察的中国古代江防重地的“田家镇要塞”,就在该图幅的东南角。撰文/沈克尼
乔沟依然当年貌
乔沟在平型关东北侧,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狭谷山路纵贯南北,两边崖高数丈,陡峭如削,正是展开伏击战的好地势。而这儿就是1937年八路军115师伏击日本侵略军板垣师团,取得平型关大捷之处。这一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供图/刘 统
浴血池畔 跳跃嬉戏
“浴血池”,是在石牌战死的将士们最后一次“沐浴更衣”的地方。那时的三峡没有电,为了让逝者干干净净地走,生者用肩膀把江水挑到山顶上,在这个池子里为他们拭去血污,换上洗净的军衣。而今,并不熟知这段历史的孩子们在池畔嬉戏,让人感慨。摄影/杨浪涛
摄影 / 杨浪涛
云层上的战斗
高黎贡山巨大的山脉紧贴在怒江西侧,南北纵贯数百公里,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道穿越保护区的核心区,这也是60年前中国大军西行远征的路。除非你是亲历,否则没有人能想到,世界上还有如此艰险的战场。这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拔最高的战场,战时美国新闻处编写的《怒江战役》里把它称作“云层上的战斗”。
没有人会否认,贝克街地铁站的美在于它的古旧。如果有人想回到100年前,那么就请到这里来:斑驳的消防柜、百年不变的电灯、砖墙和老式楼梯。伦敦人刻意保留这些,为的是封存一份对历史的回忆与自豪。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摄影 / 区扬
坦桑尼亚北部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坦桑尼亚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一个有着300多万只大型哺乳动物的巨大生态系统。虽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是大象安详地喝水的景象,但是,从中却可以联想到非洲的美丽和狂野。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摄影 / 罗红
《三国演义》之所以虚构“三英战吕布”,推想是为证明“桃园结义”之同仇敌忾,“三人成众”,就能够战胜强敌的道理。右图为工笔彩绘“三英战吕布”。
虚构的真实
这不是孩子顽皮的调色盘,也不是海浪的沙滩杰作,这是中国内陆最深厚的黄土沉积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再站高一些看,这就是上帝手里的一捧黄土。这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里,发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黄河两岸的人民正是依靠开山辟地、种植庄稼而繁衍着子孙和文明。这里是陕西安塞的一个村庄,世代的农垦活动把黄土坡变成了梯田模范。但是,除了按岁时收种的庄稼,再也没有其他植被来覆盖松散的黄土,黄土因而极易被流水冲走,农民也因此不断地丧失着自己的土地。
摄影 / 田捷砚
“地理科技摄影竞赛”一等奖“川南梯田”被选为1989年第6期的封面
我们的生命力:环扣地理
河南兵要地志图
军用的十万分之一地形图属中比例尺地形图,图上量读距离误差为70~100米,高程误差为20米,通常供装甲兵、骑兵作战和高级指挥部组织战役行动使用。日军印制的中国地图由于当时测量精度以及纸张伸缩等因素,精度达不到上述要求。下图是侵华日军北支那方面军参谋部1944年3月根据1942年8月空中摄影测绘的河南柘城地形图制作的,并加简要的红、蓝彩色兵要注记。撰文/沈克尼
时隔60多年,摄影师镜头下的乔沟依然当时模样。摄影/关海彤
摄影 / 关海彤
灯移影动 峡谷奇幻
从正南方向看石牌大拐弯,其后山峰顶上四块嵯峨的奇石成了绝妙的前景。每当夕阳西下或月夜,这四块怪石倒映在蓝色的江面上,好似峡江民间的灯影戏,船动景摇,别有风趣,因此西陵峡中包括石牌的这一段又被称为“灯影峡”。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石牌都有一种宁静而温暖的美丽。不过60多年前,“在哪儿看峡江的风景最美,哪儿就是抗击日军的最佳地点。”
摄影 / 黄正平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作战图(1943年10月上旬-1945年3月下旬)
从1938年9月至1942年4月,在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滇缅公路独自支撑着整个国家的外援运输。为了彻底截断中国的最后一条生命线,1942年1月,日军发动了缅甸战役。2月,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保卫这条关系中国命运的公路。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全境,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中美政府紧急开辟了一条印度-中国的空中走廊(驼峰航线),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
1943年底,史迪威将军组建的中国远征军驻印部队,开始了缅北反攻,目的在于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同时修筑一条从印度通往中国的公路,以及一条输油管道。1944年5月,为策应缅北反攻,滇西中国远征军开始了滇西反攻。5月11日,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9月14日光复腾冲。6月2日,十一集团军渡过怒江,9月,克复松山,11月光复龙陵。日滇西日军被全部消灭。同一天,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接通,缅北滇西战役胜利结束。
一辆敞篷的蒸汽地铁列车轰轰驶过伦敦市的波特兰车站,隧洞的尽头可以看到地面建筑物。这张19世纪的素描画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真实的:类似运煤车似的车厢以及被浓烟熏黑了的兴奋的乘客。供图/C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为了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每年6、7月间,数百万只的角马都要从坦桑尼亚向北进行1200公里的长征,最后渡过肯尼亚的马拉河,才能到达芳草鲜美的彼岸。平静的河面下是嗜血的鳄鱼,冲过去还是回头?角马掀起了气势盖天的悲壮之战,惊心动魄,堪称“天国之渡”。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摄影 / 罗红
关羽从许昌辞曹,曹操追至灞陵桥赠袍,关羽在桥上用刀挑袍披在身上的旧袍之上。图中的灞陵桥,传说是当年这段情意殷殷佳话的遗址。实际上许昌灞陵本来叫做“八里桥”,并非长安城外“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地。因为罗贯中的“张冠李戴”及《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后来许昌的“八里桥”也就改名成为了“灞陵桥”。摄影/周沁宗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周沁宗
我惊讶于湖的平静和它的残忍:陆地像奶酪一样逐渐消融于水中。这些岛屿曾是云南省思茅市南边布满亚热带丛林的山丘,上个世纪50年代兴修水利的时候,一条被截流的河渐渐胀大,吞噬了周围的平原和山峦,那高出湖面的陆地,变成了散落湖中的小岛。亚热带的暴雨和时涨时落的湖水,把小岛原本茂密的植被侵蚀个干净,那些浅色的“裙边”,就是夏季水大时最常被淹没的部分。现在是5月,雨季来临之前。
摄影 / 田捷砚
1979年第7期封三上“探险史上的创举”连环画
我们的生命力:环扣地理
1939年,日本人在飞机上航测我国黄河流域地形。他们不仅将预设战场的地形了解得明明白白,还将我国的每一寸国土、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测绘得一清二楚。
插翅难越娘子关
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的娘子关,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唐高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数万军队驻守于此,故称“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娘子关城筑在绵山山腰,背倚陡崖,下临峻谷,形势险要,一旦娘子关有强兵把守,对方军队便插翅难越。图中砖券城门为娘子关东门,上面布满点点弹坑,那是八路军攻克娘子关时与日军激战的见证。摄影/关海彤
摄影 / 关海彤
尽管纳粹的飞机仍然在城市的上空盘旋,这群躲在奥德维地铁站里的伦敦人却沉浸于音乐家们的表演,几乎忘记了头顶上方恐怖的威胁。这张照片摄于日。供图/Bettmann/C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猎豹是地球上的短跑之王,可谓沙漠中的主宰。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的捕杀和环境恶化,猎豹已成为濒危物种。只有在非洲大地上还有生存的可能性。为了让野生动物能自由地生活,肯尼亚人民慷慨地给野生动物\"让出\"了40%以上的国土。因此肯尼亚有54个国家级或世界级生态保护区,这是生活在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的马萨伊马拉禁猎区里的猎豹。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摄影 / 罗红
许昌春秋楼传说就是当年曹操安置关羽的宅院。曹操对于关羽的极尽笼络:“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还上表汉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但还是没有留住关羽。关羽走之前“封金挂印”。图中的巨印就在今天的许昌春秋楼里,这也是《三国演义》的“副产品”。摄影/李建宗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李建宗
在海拔5200米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里踏水奔跑的藏野驴,在镜头里充满着野性的活力和动感之美,而此时飞翔在100米高空的摄影师却因干燥和缺氧而鼻孔出血。为了拍摄这组镜头,他用沾血的手不停地按动快门,拍完的8个胶卷上全都染着血迹。而此时摄影师想到的是,在这片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生态最为脆弱的自然保护区里,为了那些稀有的生灵能够安全地生存下去,还有更多志愿者们,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摄影 / 田捷砚
伦敦地铁140年的发展也激发了艺术家的灵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幅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的地图,因为“管子”本身也是伦敦人对地铁的正式称谓之一。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摄影 / 区扬
抚顺——“帝国宝库”
煤矿对于抚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从1901年正式开采原煤,抚顺就逐渐转为工业城市。1905年3月,日军击退俄军占领抚顺,开始了长达40年的对抚顺煤矿的霸占。1907年抚顺煤矿年煤产量仅有20多万吨,到了1936年年产量竟达926万吨,占东北当年煤产量的77%,占全国当年煤产量的30%。至1945年光复,日本共掠夺抚顺煤炭两亿多吨,抚顺原煤还被”满铁”运销到朝鲜、印度、菲律宾等地,日本政府称抚顺煤矿为”满铁的心脏”、”帝国的一大宝库”。 此图为1907年日本人在抚顺煤矿开采原煤。
古道车辙深几许
这是井陉上的秦皇古驿道。这条自古代燕赵通向秦晋的交通要隘,经过了多少车碾马踏?两行大约30厘米深的车辙痕,从娘子关的城门洞下穿过,深深地镶嵌在石板路里。路面上每隔20米左右还砌有一道高凸而起、近30厘米厚的石槛,是供重车上坡时停歇和沿坡缓慢下滑而设的。城楼下有一段基岩石面,明显地低于两头。这是由于在长年的车辆碾轧下,车痕深到一定程度阻碍了通行,又因有城关在上不能翻修,只好将其铲平。一条秦皇古驿道,就是太行八陉的缩影。摄影/关海彤
摄影 / 关海彤
数百年来繁华鼎盛的著名商贸城在怒江战役中化为一片废墟,所有昔日的荣耀都随着炮火灰飞烟灭。半个多世纪里,腾冲就像一头受伤的雄师,在高黎贡山的云雾中静静蛰伏,舔伤养痛。然而,血脉里流淌着“戍边御敌”传统的腾冲人,在历经“焦土抗战”的苦难后,顽强地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起一座新的腾冲城。并且要将“万年火山热海、千年古道边关、百年翡翠商城”的资源重新整合,使腾冲变成一个森林花园的生态城市。
各条线路的载客量都被及时地显示在位于地下的中央控制室的屏幕上,调度员会依据这些信息向每条线路输送需要的电量。这里就像是地铁的中枢神经,因此它是防爆的。摄影/H·David Seawell/C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是黑底白纹,还是白底黑纹?是大自然绝妙的设计,才有了如同穿着戏服的非洲斑马。美丽的条纹与有层次的队列组合,让非洲大草原有了诗意的景象。图为在纳米比亚埃托沙禁猎区饮水的斑马。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摄影 / 罗红
《三国演义》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图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田捷砚
满洲移民40年
这是日本人绘制的满洲移民分布图。“满洲”是日本人对东三省的统称。经过近四十年的移民,日本农业移民几乎遍布满洲。日本政府先将大批青壮年男子派往满洲,然后派来大批年轻女性,让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家立业,并将新生的一代婴孩命名为“大地之子”,意寓日本人永远植根满洲。“弥荣村”开拓团、“千振村”开拓团和“静冈村”开拓团都是较为重要的日本移民村。为了满足移民用地,日本“满洲国”政府和“满洲拓植公社”一律以时价的10—20%的低价“强行购买”中国人的土地,连有些占有百余垧土地的大地主一夜之间也会变得一无所有。到1941年初,“满洲国”政府和“满洲拓植公社”掠夺移民用地已达2002.6万公顷,是日本国内耕地面积的3.7倍,是中国东北已耕地和可耕未垦地总和的66.5%。在被掠夺的土地中,已耕地约占40%。为了掩盖侵略事实,日本政府大肆宣扬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是为了“开发”、“建设”“这一落后地区”,并宣称日本移民为中国东北的开发“做出了许多贡献”。供图·撰文/高乐才
太行深处读书朗
这是河北银坊镇的司各庄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有“名将之花”之称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就是被击毙在附近的黄土岭上。当年的地貌丝毫未变,而生活却全然两样了。太行山恢复了自然本来的宁静,山里的孩子在河边树下念课文,眼里充满了欢乐。摄影/关海彤
摄影 / 关海彤
发展了上百年的地铁已经成了伦敦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因此如生活一般有涨有落。伦敦人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养成了查看地铁运营通知的习惯。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摄影 / 区扬
丰美的草原,湛蓝的天空与安详行进着的大象家族,和谐、安宁的世界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守候最美丽的非洲
摄影 / 罗红
这便是湖北监利的华容道,处在古云梦泽内,是一片沼泽地带。今天,这里的沼泽已改造成大片良田。此地还有“救曹田”、“曹鞭港”、“放曹坡”等遗迹,都是《三国演义》的产物,虽然历史上并无关羽在华容道放曹操之事,但如果问起当地的老百姓,他们对此事的“真实”性都坚信不疑。甚至,道路上的“曹鞭港”村庄的人全部都姓曹。摄影/关海彤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关海彤
部署严谨的移民步骤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继承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一切特殊权益,日本势力开始侵入中国东北,日本政府急将移民定为“经营满洲”之要务。从日俄战争结束至“九一八”事变前,满铁调查部和关东州都督府在满铁“附属地”及旅大租借地内实施日本农业移民140户,他们认为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九一八”后,关东军计划在15年内向满州“普通移民”10万户,10年内“屯田兵制移民” 1万户。鉴于满洲“治安紊乱”,为便于配合关东军镇压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关东军将移民形式确定为军队编制的“武装移民”。1932年—1937年,日本政府先后向中国东北推行了五次“武装移民”。1936年初,日本政府批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计划在20年内移住中国东北百万户移民,约500万人。计划中的“百万户移民”5年为一期,分四期完成。“百万户移民”推行不久,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供图·撰文/高乐才
云雾太行展妖娆
云遮雾绕,太行山展开了一幅烟云笼罩水墨般的画面。然而半遮半掩之中,山的峥嵘,峡的幽险,皆隐藏其后,一待云散雾尽,很快便会奔入眼底。不过云雾中的太行险陉,却在此时得到了最为形象、真实的表现。如巨龙,盘绕山间。摄影/王树洲
摄影 / 王树洲
1945年,美国军人瑞蒙德和林曾到中国修建中印公路。2005年,已经80岁和83岁的他们俩相约来到了腾冲国殇墓园,在盟军阵亡将士碑前,曾经作为号兵的瑞蒙德吹响了一曲《息灯号》,以此告慰和缅怀60年前为这块土地的自由而牺牲的战友。摄影/杨凌宇
摄影 / 杨凌宇
“卖报,卖报!”从地铁站一走出来,大都市的喧嚣便扑面而来。伦敦市的地面交通几乎没有了拓展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地下交通的潜力便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与140年前相比,今天的伦敦由于地铁的缘故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了。
零距离接触伦敦地铁
摄影 / 区扬
《三国演义》之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图
虚构的真实
伊敏河大桥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一个宁静的城市,在日,为了阻止苏联红军的进攻,日本关东军将海拉尔河支流上的伊敏河大桥炸断。照片中的大桥是解放后重新修建的。摄影/刘兆明
摄影 / 刘兆明
给自己扫墓的人
陆朝茂是预备二师第六团的重机枪手,战后,他就在高黎贡山下他曾经打过仗的战场上放牛种地一辈子,很少有机会到腾冲城看看,城里的国殇墓园里有一块写着他的名字的墓碑。今年,我们把他接到城里,想去找那块碑,但墓园在文革后重建,墓碑已经找不到了:“那时,西门、南门和北门都打下来了,日本人最后集中在东门,等打下来后到里面一看,打死的日本人码满了三间房子。我们这个排死掉的人也很多了。我们排有个弟兄,保山人,我们两个睡,打来凤山那天,我们同睡一铺,衣裳脱在旁边,衣裳上有符号和名字。那早上起床后,我们把衣裳穿错了。那天早上,往山上攻没多远,他就被打死了。由于他穿着我的衣服,阵亡名单上就写着我的名字,国殇墓园里刻着的也是我的名字,而我只是腿上被打了一个洞。”摄影/孙敏
摄影 / 孙敏
麦城遗址,在今天湖北当阳市东南25公里处的沮、漳二河之间,1000多年来,由于河水泛滥改道,遗址的位置由沮河以东,变到沮河以西了,古城池也早已失去了其城堡、城楼、城垛。野葱绿中还存有一段土垣,残垣断壁似一座小山,横卧在沮水河畔,可以依稀想到当初当阳城的模样。土垣与沮河堤岸成“丁”字形,附近还有住着2000多人的村庄,叫麦城村。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朱正明
欣赏掠夺品的展览馆
这个建筑是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于1907年创办的“地质调查所”。该所将日本人从东北各地收集到的岩矿标本和实物标本展览出来,只供日本少数上层人物观赏研究。经过1928年的扩建,展品增加了历年从我国东北、蒙古、西伯利亚、欧美等地搜集的岩矿标本和实物标本,更名为“满蒙资源馆”。 1932年又增加了东北、蒙古等地的民俗陈列内容,更名为“满洲资源馆”。该馆现为大连自然博物馆。
虚构的真实
日本人绘制的中国资源分布图局部。供图/毕英杰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场经济战。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贫乏的岛国,要进行吞并全中国的侵华战争,进而称霸亚洲,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远非日本所能承受。所以,最大限度地掠取中国沦陷区的战略资源,弥补其供需缺口,成为日本实施“以战养战”政策的主要内容。从1937年至1945年,日本军部和政府在中国各沦陷区内分别制定并实施了两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使日本军部和政府在9年内,分别从东北和华北掠夺资源无数,优质的钢材、铁、铅、钼、原煤、石油、盐等宝藏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撰文/居之芬
关羽信仰的传播,真正的力量主要来自民间。大小店家供奉关羽,图的是招财进宝伏魔镇煞;商家祭祀关羽取其诚信不贪财;军人祭祀关羽取其忠勇无敌;警察祭祀关羽取其义薄云天;士大夫祭祀关羽敬其秉烛读《春秋》;武术界祭祀关羽是叩拜武圣。图为洛阳关林每年一度的大型祭祀活动。摄影/牧马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牧马
解州关帝庙被称之为“武庙之祖”,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关帝庙。雄踞于晋南盆地的山水之间,南有苍翠如屏的中条山,北临盐池如霜的硝湖。传说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但实际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目前这座庙宇是清代康熙四十年(1701年)焚毁后依明代原构增建的。
虚构的真实
摄影 / 朱正明
中国国家地理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读者服务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印对峙中国网友评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