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本关于安全动漫的鹿晗杂志采访关于恋爱 然后采访了学院领导想个鹿晗杂志采访关于恋爱名称。你想

我国本土动漫杂志路在何方
日10:39  
  目前在全国已有各类动漫杂志十多种,但是,至今为止;还未出现很成功的动漫杂志。近年来创办的这类杂志发行量多在二三万间徘徊,与日本、韩国的动漫杂志发行量高达50~80万份的数量相差很远,因此影响很小,也很难进行进一步的产业运作。   无米之炊 本土原创难获青睐  多数作者太年轻,不职业,不商业;单幅作品技法成熟,长篇故事和叙事节奏比日本差很多。动漫杂志如何巧为无米之炊?  动漫杂志难做吗?  盗版的不难做,原创的难做。冬日漫画社负责人欧阳兆泉笑言。该漫画社成立于19四年,现在旗下已经有黄国荣、悟空、小雷等20位小有名气的主笔,并以《漫画家》和《糖果子》为基地向出版领域尝试。  金城是漫友刊系下《漫友100》、《新蕾》、《科幻画报》、《漫画世界》四本动漫杂志的总编辑,曾是职业连环画画家,经历过80年代中期中国连环画的大崩盘,也遭遇过两度创办连环画公司的失败,直至1997年再次成立北京金城连环画工作室从头开始,并于五年后投资创立《漫友》杂志,其漫画情结可谓执著。他直言:本土读者是被盗版漫画喂饱的!  原创作品和本土作者为什么难获读者和市场青睐?  中国原创漫画和日本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单幅的技法很成熟,最主要是剧情和叙事节奏的差距。一次连载完了,应该有悬念,让读者有期待。但国内的作者基本没有这个意识。他们画的是自己想说的,却不一定是读者想看的,单纯追求艺术,只要一少部分喜欢就行,缺乏商业意识。日本漫画刚起步时,也有这样的作者,但慢慢就被淘汰了。欧阳兆泉说,而且,中国的漫画作者们新动作出来太慢了。日本漫画家一般是以一周为一个创作周期,而中国的则要一个月。  《GOGO漫动作》今年5月创刊,原为周刊,但从10月开始,缩刊为双周刊。我们缩刊不是像外界猜测的那样,稿源太少。确切地说,稿源太多了,但符合我们要求、可以上的太少。《COGO漫动作》常务副总编辑赵为群说,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漫画作者多是业余的,职业度不够,年纪轻,团队不稳固。而且他们多数只对画面感兴趣。实际上,一个好的漫画连载,故事才是第一位的。另外,漫画人物形象上抄袭的成分太多,仿照太多,没有考虑后面的发展。  2004年7月创刊的《星漫》与日本小学馆合作,作品中引进版比例颇高,是动漫杂志中不折不扣的新军。虽然只有几期,却已觉出本土新人的差距,其负责人石磊介绍:中国漫画作者技法上不差,但故事上欠缺。长篇巨制少。这跟漫画作者太年轻有关系。本土一线漫画家作品的力度不比日本差多少,差的是统一的包装。  无源之水 读者市场少女为主  少女漫画读者是主流,少男漫画读者不好掌握,成人漫画读者少之又少,本土动漫杂志停留在少女漫画的初级阶段。  读者是杂志的根本。日本是全民看漫画,而中国20多岁还在看漫画的有多少?相比日本而言,中国的漫画市场分类比较简单。成人市场还没形成,读者还是以青少年为主体。《漫友》的读者就多数是青少年。金城说。  看看中国内地的动漫杂志,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瞄准了少女读者。《COGO漫动作》原本一月两期《少年志》,一本《少女志》,如今《少年志》也缩为一月一期。金城认为:这是规律性的东西。少女漫画比较好操作,容易立足。这仍然是一个初级市场,只有少年漫画成熟了,中国漫画市场才算成熟了。  《漫时代》号称是国内第一本成人动漫杂志。刚刚推出时,曾经引来不少的鲜花和板砖。时间刚刚过去半年,记者就获知消息:《漫时代》要改版了!  为什么要改版?《漫时代》主编李宇平的语气里透着无奈:搞成人这块,选题的度不好把握,作者也很难找.太难了。李宇平认为,中国人往往谈成人色变,似乎一谈成人,就心照不宣地指代那些少儿不宜的东西。这真是悲哀。也因此,中国的漫画读者长期被锁定在低幼儿童。到了一定年龄还看杂志的人不多,成人杂志市场太小。接下来《漫时代》怎么改?中国动漫市场乱,要找别人没有的定位不容易。李宇平透露,可能会改成绘本形式的,增加文字部分。究竟如何,可能也也迷茫着呢!  当听说《漫时代》要改刊,金城表云:改是必然的。细分是未来的需要,大众化是现实的需要,要理清这对矛盾。细分是机会,也是陷阱。  没有好的作品,就吸引不住稳固的读者群;没有成熟的读者和市场需求,也就无法催生优秀的作者和作品。中国本土的动漫杂志,正陷在这样一个无米之炊与无源之水恶性循环的怪圈。  孤掌难鸣 动漫产业链何时成熟?  动漫杂志只是整个产业链最前端的一小部分。市场运作缺乏,产业链不成熟,中国动漫产业还没有张艺谋。  动漫产业链上,平面出版品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电波媒体,第三步是周边产品的开发及商业服务。做得好的杂志总是很快推出图书及其他衍生产品,这种国外很常规的模式,国内的从业者们尚未能掌握得得心应手。动漫杂志的功能仍然十分单一,多数动漫杂志的经营思路不够商业化。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单做动漫杂志是无法成功的,但国内动漫产业链还没有形成。  究其原因,《GOGO漫动作》常务副总编辑赵为群认为:漫画连载是动漫产业金字塔的底层,往上依次是单行本、卡通片、衍生产品、游戏等等,只有很少的特例。而中国却倒过来,大家都在投资做卡通片,却少有人关注最根本的漫画内容。如果最基础的漫画连载做不好,上面怎么做?  他还认为,动漫杂志和动漫产业缺少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漫画必须有团队,包括主笔、助理编剧和商业策划,进行工业化的运作。就像中国电影有张艺谋、冯小刚,动漫产业缺少这样的人,更少有动漫杂志这样运作。  冬日漫画社负责人欧阳兆泉表示肯定:商业运作是需要的。漫画家也是明星,有FANS,如果有必要,我会对他们进行疯狂的推广和宣传,像推影视明星那样推我们的漫画家。  《星漫》负责人石磊也以和《星漫》有版权合作的日本小学馆为例:新手从出道到后来,都进行很成功的商业化包装。另外,国内真正喜欢漫画的没有很大的购买方也是产业链没有活力的原因之一。  动漫产业链如何形成?第一要国家的扶持,第二是企业的参与,第三是作者要创作出全民皆能看的作品。石磊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内忧外患 动漫杂志生机何在?  政策扶持、培养人才、打击盗版,本土动漫杂志必须联手抢在外敌进来之前立住脚琅,否则满盘皆输。  拿中国任何一本动漫杂志和日本畅销动漫杂志《少年JUMP》相比,其每期300万册的销售量只能让我们望尘莫及。用金城的话是:和它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动漫杂志的出路,他以为首要的是培养人才,也就是原创漫画作者,这是最紧迫的。其次是动漫杂、志人视野要开阔,要联起手来,看到外面的媒介很强大,不能沾沾自喜,自娱自乐。不光要看其它动漫杂志怎么办,更要看其它类杂志,向一流杂志看齐。只有当某一种动漫杂志的发行突破百万,才能引起全社会对这个市场的关注。他认为《漫友》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产业链的基础上发展,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我很急,急得不得了!赵为群对杂志的出路忧心忡忡,如果政府不采取大的扶持措施,杂志自己找出路蛮难,思路、资金、心态都成问题。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读者对日本漫画和本土漫画的认知差距太大;二是盗版,这对我来说,是最头疼的难题。盗版可以让国人开开眼界,但更会扼杀掉整个产业链。日本所有好的漫画作品,在那边上市不到一个月,中国的盗版就有了。我们杂志版权引进,只能引进一、两个作品。你想,一个作品怎么与十个作品抗衡?所以,中国的动漫杂志非常难做,始终低迷。我做过许多杂志,只有动漫杂志让我觉得最难做。  他还有一层担心:假设三年以后,日本漫画公司进来,签掉中国好的漫画家,画日本的东西,那我们自己的原创何时才能出头?  这种担心并不是惟一的。拥有自己的签约作者和产品制造基地,欧阳兆泉对冬日的前景还是乐观的,但前提是日本漫画不一下子涌进来,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较高。如果他们马上进来,那我们就完蛋了。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他们拼!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日本动漫的冲击未必不是好事,这种紧迫感客观上刺激了本土动漫杂志的进步。另外,国内一些本土动漫杂志也能从中取经,找到好的发展模式。  姚非拉:动漫作者需要杂志来培育  姚非拉:我定位于青年漫画  我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漫画是1994年,那时我还在华中理工大学念计算机软件。说起来,搞漫画也有十年的历史了。  当时我最喜欢的漫画家是日本的桥田真美和柳山明,不过他们对我的影响不是很大,我模仿的时间很短,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现在我的漫画风格和日式的已经相差很远,偏写实,贴近中国本土的生活环境和中国人现在的生活状况。我喜欢简单,直截了当地刻画生活,表达生活。最近,我在《80℃》单行本上明确提出青年漫画的定位。国内做青年漫画,尤其是长篇连载;成系列酌很少。我想做青年漫画,一是自己已;经长大了,离孩子远了,想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漫画;二是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定位,也算是一种尝试。一些人认为成人漫画就是色情漫画,这简直荒唐,观念太落后了。应该说,除了儿童漫画,都是成人漫画。  本土漫画和日本的差距仍然很大  中国本土漫画和旧本相比,画面上的差距不是太大,我们最好的作者,可以和他们的中游打个平手,但和他们最好的还是差很多。从整体上说,人家是在大量搞创作,每个漫画家的产量都很高,没法比。  和画面相比,本土漫画在故事题材上的把握差距更大。这和中国漫画界对故事不重视的态度传统有关。1997年,我到北京开会,提出故事大于画面的理念,业内很是吃惊。现在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中国的漫画是在自发无序的状态中崛起的,就像最初没有麻醉剂时,外科医生的选拔是以动作麻利为标准,最初搞漫画门槛很低,大部分人跟美术有关,对画面特感兴趣,读者也只注重看画面。另外,画漫画受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限制,国内的漫画家年龄偏低,故事编辑上一般模仿日本,有了一些意识,但章法还不是特别具备。  我认为,重画面轻故事,这正是中国原创漫画迟迟打不开局面的原因。  杂志社更应该是市场运作者  我从1994年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和国内知名的漫画杂志基本上都打过交道。我认为国内的动漫杂志有几个问题:  一是扮演的角色需要更加丰富、充实。以前的漫画杂志,都是作者来稿,然后审稿,充其量只是作者发表漫画作品的一个平台和途径。现在,我们需要有运作能力、有眼光,能推动漫画市场的杂志社。杂志社不单是帮漫画作者挑错别字,更要给作者指导、支持,以专业的手段推广策划,甚至运作周边产品,架起从作者到市场之间的桥梁。杂志的内容越精彩,越丰富,市场也就越活跃。  近来一些文化公司介入了市场,他们对市场的嗅觉灵敏,市场操作能力强,带动了原创漫画的发展。  二是要引导本土原创形成自己的风格。一些本土原创过于模仿日本,而且还是日本漫画中的一小群:少女漫画,不是日本、主流。国内的少年类漫画杂志难做,中国的少男漫画作者应该反省。我见过许多颇有才气的少男漫画作者,太浮躁,太挑剔,最后都无声无息地过去。目前,国内漫画作者尤其是连载作者,男性只占20~30%,许多漫画杂志都只有一个男作者。走少女路线,短期之内,国内的读者群认这个;但长线来看,国内原创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各种类型的风格都要有。不能永远是一根藤,要做一棵树,要有独立行走的能力。  中国缺乏有远见的、专业的漫画机构引导市场。我们早一点出道的漫画作者,可以相对自由地去创造。但总体来说,作者是弱势的,不能决定市场的方向。杂志是强势的,可以引导市场。否则,就会误导读者和作者。我合作过许多杂志社,现在最看好漫友文化,既专业,又有市场运作的思路和经验。  姚非拉国内顶尖青年漫画家。大学期间开始创作漫画,1998年正式开始职业漫画生涯。长篇代表作《梦里人》被CCTV改编成系列动画片,这是央视首次尝试制作青春题材动画片,也是大陆首次改编漫画为动画片。系列中短篇都市爱情故事《80℃》已经正式发行单行本,并已正式授权马来西亚专业漫画出版机构出版马来文版。这很可能是中国内地原创漫画首次授权海外单行本成功的例子。  黄玉郎 我绝对看好内地动漫市场  黄玉郎 香港著名漫画家,被誉为香港漫画教父。40年来,先后创作了数十种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尤以《龙虎门》更风行30多年。他不但在漫画创作上成就空前,对推动香港漫画事业迈向专业化、企业化亦贡献极大。他原为玉皇朝漫画集团创办人,现为漫画部之创作总监,于1999年被推选为香港漫画联会会长至今,2004年4月被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  有人说,香港漫画的题材相对单一,但却自成一派,动漫产业也发展得很好。可否简介一下香港漫画的专业化、企业化之路?并为内地的漫画业者总结其中的经验。  1970年《小流氓》创刊,数年间风靡香港、新、马、越南及各国唐人街。当年的漫画主笔,大多包办所有工作。能够请一个助理已经很厉害,助理除了要懂得做实景、头发、服装、气氛之外,更要练得二手好的毛笔和钢笔字,皆因当年的漫画书内的所有文字都是手写的。  随着我对质量的追求,画面日趋精细,格数越见频密;脑海中遂产生专业分工的念头,因应助理的天份,才能和兴趣分配工作岗位,结果各人尽展所长,同时亦减轻子主笔的工作量,可以有更充裕时间,专注创作和演绎。  发展至今,香港漫画出版社均延用我所创立的专业分工模式,制作组由20人左右组成,有漫画主笔、编剧、面相绘画、肢体绘画、背景、气氛、兵器、实物、彩稿、计算机分色、文字处理等岗位。  香港漫画企业化,严格来说,只有从前的五郎集团和今日的玉皇朝集团。时至今日,玉皇朝集团亦有一个完善的企业化管理架构,各司其职,提供庞大的人力物力协助漫画人,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创作有灵魂的漫画作品。  总结多年推动漫画专业化、企业化的经验,要开创革新,必须有勇气面对阻力。此外,要看长线,事关付出的心力和投资,未必在短期内有回报的。  香港的动漫杂志现状如何?  近几年来,香港漫画题材没大转变,因为我们用武侠题材,范围可以包罗万有,不要以为武侠一定说打斗,但其实内里有很多爱情亲情正邪对决等,譬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内容丰富得很。基本上香港漫画亦是这路向,画功则愈来愈精致,尤其彩色运用愈来愈缤纷,构成香港漫画独特精美的风格。相信因为增加了内地市场,题材会多元化。  另外香港漫画出现新潮流,就是将漫画改编成动画,发展动画市场。香港漫画已有很好的创作,将之转变为动画是很顺理成章、很方便的事,改编后会产生很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带动漫画及衍生商品的产业。  玉皇朝和内地的一些动漫杂志曾有过合作,也接触过很多内地的漫画家。您认为内地的漫画家整体水准如何?内地原创漫画如何才能尽快成熟?  国内新进漫画人的画面技术进步得很快,效果很有水准;但故事演绎及创意方面似乎未能掌握得很好,我相信再过2~3年,发展便会愈来愈成熟,建议漫画人多看电影吸收导演手法,进步会更快。  玉皇朝在香港和内地漫画的互动上做了很多工作。您认为香港和内地漫画产业上有哪些优势可以互补?中国内地原创漫画如何才能走向国际?  内地优势:人力资源、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市场发展机会。香港优势:市场潮流的掌握、丰富的制作经验、推广宣传策划、企业管理手法、灵活创意心思。正好相辅相成,互补不足,擦出火花。借着香港的投资,合作开拓商机,并肩作战互利共荣,这就是最好的互动。  一方面要突破传统意识框框的束缚,同时须保留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做到不落俗套,别树一帜,自能排众而出,吸引不同国籍的观众,打进国际市场。  可否介绍一下玉皇朝在内地的发展情况?您认为中国内地动漫市场的前景如何?  漫画方面,玉皇朝在国内设有子公司,培训专才,支持香港漫画制作。  动画方面,玉皇朝正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合作,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蓝本,用现代崭新演绎手法突破传统观念,炮制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圣王》动画电影。  此外,玉皇朝会投资2000万人民币制作52集《神兵小英雄》动画电视连续剧,在全国播放,预算为中国市场带来2亿元人民币的产值。  我对中国内地动漫市场前景是绝对看好的。庞大的市场、激增的需求,可见中国内地动漫工业有做大做强的潜力,只要配合良好的题材及不断的创意,必能获得观众和读者的认同。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柔和好天气、轻轻抛起一颗苹果...)
在写一篇、因为它影响我如此之深(So Love)...
Okay、回归正题,这本杂志叫《动漫游戏》、图片是2000年出版的一册...
编者里有日本人名、所以我想大概是中日合著,或单纯是台湾人笔名,从笔风可以看出编辑基本都是台湾人...
毕竟华语圈最早的Otaku及ACG文化都是从那边传开(当时版权意识并不强)...
这本杂志不是我的、所以保存的并不好——
自己买的第一本动漫杂志是2006年一期《动画基地》、现在立于书架上依旧崭新如初...
我初一时偷偷从老姐的那本书上撕下一些页数,之后证明这是个正确抉择,因为当她大学时——那些一堆《男生女生》、郭敬明的书等都被她扔了(后者大概有留着?并不清楚也不在乎)...
我还记得她当时买这本书时很开心、20RMB,对那时的孩子来说并不便宜、但对喜欢动漫而言这是值得的;
当时电视台上常播的是《游戏王》、《数码宝贝》、《魔卡少女樱》、《灌篮高手》等...
所以我对封面上、衣着溜冰装备的小樱印象很深,我从没亲吻过书本图像或手机屏幕(喜欢收集),自己是个理性过度的人,同时在心底也比任何人都相信二次元(美好事物)是真实存在的。
很快、在小学末时,我姐不再喜欢动漫,无论小时候看的《美少女战士》OR之后的《魔卡少女樱》,动漫大概只是她用来和朋友交流的娱乐文化谈资...
Hey!当年喜欢鲁鲁修的少女,那时身边朋友现在还有多少喜欢动漫、喜欢鲁鲁?只有男性Otaku、才会一直喜爱ACG文化,这比例高居不下(先坚持个10年、再来谈自己是真爱)。
说了这么多,大概对某些连自己喜欢动漫与否都不确定的年轻人而言的废话、让我们放图吧!
那年11月、即将7岁,已踏入平凡一年级的上半学期,Let's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00s!!——
※杂志很多页,介绍了许多动漫、我只撕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转小尺寸、手机拍的,也没多清晰就是了...
小樱和知世、Fruits Candy、Blue Sky~
封面就是右上角充满跃动感那张。
据说日本御宅当时很喜欢这部动画?()
里面除了魔卡樱一个都没看过...
无人不知的凌波、这样才是我的丽w...
这个目录在书本中间好像有四页、我只撕下一页...
我的女神系列、也一直没看...TAT
樱大战、也没碰过...
OP、海贼王,那时还没播几话...
这个叫什么来着、前阵子还看到过,这两位似乎是百合。( Get Daze!!)
这张图好像是个跨页来着(虽然歌词翻译的不太好、还有错字)...
小时候一直以为右边那位是男的...=& && &=lll(话说这才是冷门动画啊、听都没听过)
说《FLCL》是冷门、小众的真的请闭嘴吧,你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就不要评价;《FLCL》在欧美很受欢迎、同时也令The Pillows的名气在全球动漫界一蹴而就。
最早在这里接触了《FLCL》、虽然那时的自己还不清楚什么是DVD或PS2,看着图片模样只想到《三眼童子》...
但我根本不知自己会在六年、十年后疯狂喜爱上这部动画;时间种子已经落下、命运齿轮开始转动,期待再度相遇——
不知你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我2000年在杂志上看到《FLCL》、2006年在VCD中看到MAD、2011年才观看BD本篇...
漫漫长途、最终还是相遇了...(●'?'●) /
85-95出生这条就已经把我淘汰了,我毕竟 too young.
小时候在老哥柜子里翻出了一本桂正和的is,翻了几页觉得好丑什么玩意,根本看不进去,随手一扔结果老哥好像还被骂了。过了大概十多年又回了一次老家,在柜子里翻到了那本is,翻了几页,当场就泪流满面:时间过的真快。
同样,小时候我的表姐们喜欢看ff圣子和鲁鲁修,经常会向我安利。碰巧很不幸当时我是个口袋妖怪痴,每天24小时中的12小时在打口袋妖怪光明之魂和星之卡比,其中6个小时要躲老爹老妈。所以当时我觉得好烦她们天天看这玩意还向我安利,到止现在为止我还没看这两部,同样我后来成了dq痴而不是ff痴也一定程度上和这个回忆有关。
当然家族里还在关注动漫的也就只剩我了。
至于第一本动漫杂志那已经是我初二那年的事情了,当时莫名其妙手里有闲钱,莫名其妙买了一本《东西》的杂志,当时对日漫毫无兴趣,翻来翻去里面的东西都觉得无聊。然后就不幸邂逅了花名,那个时候还是一个预告,说几年后会出,现在在企划。图中的白衣女子也许也没有吸引到我,但是内容触动到了我,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所以当时我的心里有小小的期待。不过后来很快忘了这事。到了高中的时候,这片子上映了。我听到同学讨论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于是去看了一下。结果就看了两集,也不知道哭没哭。不过确实是爱上了面码这个角色。差不多这就是我与第一本动漫杂志的故事了。
我是'93、你有那么小么,96-00?
我一直以为你比我大来着...
haha、泪流满面什么的,我记得桂正和画风好像比较写实、电影少女、IS之类,不过我并没看过他的作品...TAT
记得自己第一次玩口袋就是《黑白》(高中时)、不过之后一部作品都没碰过,大概从小开始玩的感情会比较深...
从2000年算起、我大概算是喜欢动漫15年了(黄金期:)、简直老油条,haha...= w =
《东西动漫社》倒是没怎么买过,11年起基本就没怎么买动漫杂志了,之前主流的基本都买过...
比如《动画基地》、《动感新势力》、《看动漫》、《最动漫》、《动画萌王》等...
我第一本杂志应该是《口袋迷》
因为小时候最早是看神奇宝贝长大的
后来才逐渐看其他动画,不过神奇宝贝对我的影响最大了吧
动心之类其他的杂志多少买过几本
现在杂志都严查了,是个好现象我觉得
其实我想问的只是“你们有没最初看到一部作品的介绍,但直到几年后才真的看/玩/读过、并且最终还非常喜欢这部作品”...=& &&&=+
《口袋迷》听过,小时候也看《神奇宝贝/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但电视台总是循环播第一部的前半部分...
并且情节略微模式化、单调,所以没怎么追...
↑重点是小时候没玩过《口袋妖怪》的掌机游戏,如果身边有朋友玩、互动,记忆肯定不同。
w2jmoe 说: 其实我想问的只是“你们有没最初看到一部作品的介绍,但直到几年后才真的看/玩/读过、并且最终还非常喜欢这部作品”...=& &&&=+
《口袋迷》听过,小时候也看...那样的话果然还是神奇宝贝了
小时候身边环境不错,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电视就有放过几集,小学同学家里有富二代那时候买的GBSP,他玩口袋妖怪我们一群人都坐在他身边看他玩,后来也接触了卡片游戏、神奇宝贝的各种漫画(吉美正版,吉美万岁),基本上小学的时候几乎全班男生都有接触神奇宝贝。上了初中掌机比较普及后虽然没自己买不过也通过各种方式玩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仍然没自己的掌机,不过还是一直在看动画连载,也觉得非常有趣
里中hako 说: 那样的话果然还是神奇宝贝了
小时候身边环境不错,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电视就有放过几集,小学同学家里有富二代那时候买的GBSP,他玩口袋妖怪我们一群人都坐在他身边看他玩,后来也接触了卡片游戏、神奇宝贝的各...haha、我小时候身边连富二代都没有(或者说没带到学校来玩、不会一堆人去某个同学家,那真的富二)...=& && & =lll
卡片必须游戏王呐,在那之前应该是龙珠(每张卡片都有几星球标志稀有度、万恶的商人)和神奇宝贝的卡、当时卡片都挺精良、激起收集欲...
不过自己最多的还是游戏王卡片、虽然中学后就没玩过,但一直保存的不错。
吉林美术、印象较深的是《哆啦A梦》,好像也有代理《名侦探柯南》,中学时我也是蹭一个同学看了好多本《哆啦A梦》(苦笑、我妈可不让我买漫画,买全套简直找死、也不敢摆出来)...
↑我不会说自己偷偷买过大长篇的合集修订本和哆啦小子等、不过那是后话,现在都找不到了...TAT
《神奇宝贝》的漫画总感觉画风怪怪的(或者说独特)、没怎么看过,可能我记错、里面主角和动画版小智不太像,现在想想简直官方同人漫...TAT
嗯、以后有机会买台掌机把整个系列重温下吧(不过现在全新的NDS早买不到了吧,果然还是模拟器)...
我觉得无论用什么方式接触、能真心体会到那份游戏乐趣——
是非常非常、无比宝贵的快乐体验与回忆,珍惜它吧...d (= w = d)
我当年用压岁钱攒的GBASP现在还在前岳母手里,里面应该是塞着牧场物语,另外当时小学同学携带物还是gb(非c)果然我已经是老年人了……
Pokemon漫画官方应该是特别篇吧,画师换过好多人了,现在还在连载中,我在半追状态…另外作为pm党从小就没看过数码宝贝,直到现在每次看到数码相关直接跳过,看到刷无限大的也觉得神烦想起来宅方有一话说她的特技是能说出所有pm的名字当时觉得深有同感,现在自己也只记得151了,游戏最后玩的一作是火红,动画在硬盘躺了好多年都没补
樱战是我唯一向前女友安利成功的宅向物,我自己都只玩过123她已经全通了…
哆啦从3岁就开始看了别的就不多说了…
话说正式入宅是初中的妹纸带入的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怪怪的,虽然很久和她没有联系了不过前几天看到她的状态是在日本看来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脱宅而且越陷越深了吧……
无意中翻到老物讨论串来纪念一下,小学开始就看幽白之类的,初中被安利hxh和op,大学才开始追番,果然还是只有游戏从小到大一直陪着我
其实岳母已深陷《牧场物语》系列无法自拔!...XD
顺带一提、我个人喜欢玩分支作的《符文工坊》系列w...
《Digimon》和《Pokémon》应该没什么冲突才对吧(我小时候两个都喜欢,好像没和人争执过)...=& &&&=?
话说除了买过两部作品的卡片外(我还记得数码卡片背后是蓝框、中间绿色,像3代动画里那样),我还买过一个Digimon三代的暴龙机...                                  ↙Hazikaxi
进化没忘了、但孩时每天都超兴奋地期待着,希望能像启人的那样、变成真的数码宝贝(虽然没和别人这么说过)...
班里上课时、宠物饿了,暴龙机发出哔哔哔的声响(大概是)、慌忙将手伸到桌内随便按个键停止骚动(上学路上买的、还不熟悉操作)——然后被老师及全班同学行注目礼、没收...
※话说我第一个电子宠物机好像是01年冬天买的,一只皮卡丘、腹部下方有几个红点(很小按钮、容易坏→陷下去会按不动),很快就被玩坏、里面宠物也不像动画里的神奇宝贝那般酷帅或可爱...=& && &=lll
我正式入宅其实也是一个比自己大的女生带入(我六年级末、她高二末),当时她和另一位寄住在我家...
受她的影响开始买动漫杂志,知晓了一大堆CLMAP作品(xxxHolic、翼年代记等,当时她们人设作《反叛的鲁鲁修》大热崛起、记得那时还译作“叛逆的鲁鲁修”)...
她后来在外地大学学医、是否喜欢动漫便不知晓了...
嘛、女性如经过一定时间没有脱宅,也会陷得很深、甚至比男性更...=& && &=+
《幽游白书》也是孩时接触、当时电视上觉得超帅,幽助、飞影、藏马,组队暗黑武斗会...
HxH一直没碰、OP看过一些;被ACGN填充的回忆与生活真棒!...= w =
我的天,这书好棒的样子,推荐的都是佳作
嘛,EVA、少女革命掀起New动画狂潮后,那段时期遍地好作品——充满想象力、创意和新颖表现方式...
反观现在一味讨好阿宅、腐女的单调题材,有点寂寞...(??ω?`)
comic station。
但实际上更早接触的是堂哥留下来的上古旧碟。真正的追番是从seed和钢炼起的。
另,别撸eva了,伤身,来撸攻壳吧(???)
《comic station》没听过的杂志、自己果然未够班...
我要晚一点,是从《Code Geass》S1那年开始,也算不上追番、从来都是完结补,追番伤身。
很小时看过一点EVA、地方电视台霸气地播放日语版全集(就一次、删节没记不清、没认真追)...
没怎么解读过EVA、喜欢角色大过剧情,偶尔看看他人解析、设定资料背景等,但还是更喜欢角色和音乐w...
13年冬季把《攻壳》系列补了,新剧场版和TV版并没看;觉得里面最震撼的是科技进化人类、不过想想也理所当然...
电影《黑客帝国》、《创》系列也很喜欢,总觉得谈到《攻壳》不得不提这两作。
Ps.攻壳04年的剧场版质量太赞、是我看过质量最高的日本动画之一。
最早接触的动漫杂志是《漫友》和《动漫时代》,然后是《梦幻总动员》,最后是《动漫贩》《动画基地》《24格》。接触网络前基本上每月都要买上三四本杂志,填写调查表寄给自己喜欢的编辑是一大乐趣w
第一次买的《动漫时代》印象很深,里面一篇《EVA》的解析文,虽然当时还没看过这片,但却被彻底吸引住了,那应该是自己正式对动画产生强烈兴趣的契机(之前只是看电视上播的那些),翻开杂志全是自己从没见过的动画,磁带里收录的也全是从没听过的动画歌曲,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漫友》好像是购买历最长的一本,以前很喜欢面堂兄和落落写的文章。《梦总》对自己的影响也很深,那是当时最“OTAKU”的一本动漫杂志,买了没几期就成了自己的最爱。去看桂正和的《I&S》也是因为jedi写的那篇“天使的午后”,《翼神传说》的特辑至今仍记忆犹新。《梦总》的那批编辑离开后,在《动漫贩》和《动画基地》上偶然发现了他们的名字,那种不期而遇真的让人很欣喜。
《FLCL》最早是买VCD看的,当时的译名是《特别的她》。说起来以前5块一张的VCD、8块一张的DVD买过一大堆,现在想想全是泪满满的回忆……
我买杂志时《动漫时代》已经停刊了,《24格》看到一次、记不起没买的原因(明明对封面还蛮感兴趣)...
※那期封面好像是EVA里几个女孩穿着休闲衣、围在一张桌子旁喝咖啡(真希波、明日香、丽),大概09年末-10年间一本...
haha、我刚好相反,因调查表上角色不同、所以兴趣是收集调查表(无意间),基本没寄出去过...
《梦幻总动员》停刊时、我小学还没毕业,封面设计得很传统(估计是一群认真、考究的人)...OTZ
在买过所有动漫杂志中、喜欢时间最长的是《动画基地》,8.12、阅读着度过了整个初中——
之后没买是因买不到,在外地上学时虽然能买到、但却失去了连续购买和阅读的习惯(加上不中意《动基》那时的改版);生活费的错误使用方式——买了不少杂志、漫画和轻小说,甚至Get手办、但杂志小说基本没看过...OTZ
认为最有趣的也是《动画基地》(之后《最动漫》和《动感新势力》)、每季开头的MAD很棒(遇到喜爱歌曲&建立审美观,记得视频编辑叫雪风);还有就是收录各个动画公司历史的映像特典特辑,有趣丰富、了解大量旧作。
文章笔者只记得两位、彩铅秀秀和基督山伯爵,前者因文章量印象、后者则是名字有趣(现在想想、《看动漫》的小册子《宅动漫》也挺有趣的)...
我买时P-DVD(Pirated)处在全盛时代、10-20再贵(诈)都有,高中毕业时想想都是泪(两大碟包、还没怎么看过),有自己PC后变为下载党...
那么早就看到《FLCL》好棒...(??ω?`)
找了下、原来是09年9月第24期(明明不在一张桌子、也不是咖啡)...= A =
这杂志封面选图还不错:
w2jmoe 说: 找了下、原来是09年9月第24期(明明不在一张桌子、也不是咖啡)...= A =
这杂志封面选图还不错:
/b1fd07.jpg
ht...《24格》我只买到2007年12月,之后好像没再买过国内的杂志。
如你猜测的那样,《梦总》的编辑确实是群认真考究的人w
出于怀念,翻出了第一次买的《梦总》和《动基》。翻开《梦总》的契机是因为被这期的封面吸引了,当时很喜欢贞本义行,对《.hack》系列也非常期待,看到这本杂志时眼前一亮,立刻拿下来翻阅了一下,觉得内容很丰富就买了,然后就成了死忠(说到《.hack》,那时超喜欢梶浦为《.hack//SIGN》配的音乐,可以用沉迷来形容)。《动基》是从第2期开始买的,翻开后意外地在这本新杂志上发现了jedi(梦总→动新→动基)和blue(梦总)的名字,卷首特集是《君望》,印象很深。
羽音 说: 《24格》我只买到2007年12月,之后好像没再买过国内的杂志。
如你猜测的那样,《梦总》的编辑确实是群认真考究的人w
出于怀念,翻出了第一次买的《梦总》和《动基》。翻开《梦总》的契机是因为被这期的...贞本先生的画确实很棒,很喜欢他人设的《FLCL》、《EVA》还有《Summer Wars》...
↑贞本义行、村田莲儿、CLAMP、ヤスダスズヒト、なかむらたけし、植田亮等,都是大爱w...
《.hack》系列虽然只看过一部近年的《.hack//Quantum(2011)》,不过翻原声听过、喜欢梶浦氏作曲弹奏的“”(by TVA《.hack/Liminality》)...
泡好热茶、配上茶太唱的《水平線まで何マイル?》听,Perfect... :)
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一张Digimon Card!!...XD
这大概是自己仅存的一张,游戏王卡片保存的还不错、数码买的不多所以...=& && &=lll
噫这张卡回忆无限哪……是小学1年级2年级还是3年级来着呢~刷卡暴龙机,2333.偷偷用每天1块钱慢慢攒一个~
llxl2 说: 噫这张卡回忆无限哪……是小学1年级2年级还是3年级来着呢~刷卡暴龙机,2333.偷偷用每天1块钱慢慢攒一个~哦、对对对!还可以刷那个三代的暴龙机!
弄伤了多少张卡片的边框...= ﹏ =
w2jmoe 说: 哦、对对对!还可以刷那个三代的暴龙机!
弄伤了多少张卡片的边框...= ﹏ =
我的女神系列入宅神作。。虽然是12年才看过的但是当时一直在幻想着要是有贝露丹迪一样的女朋友该多好啊 小时候在周围环境(尤其是父亲)的影响下对日本动漫有着偏见,认为都是小日本的阴谋。。高中后半入宅,然后就赶上了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智能手机时代,所以也没接触过什么动漫杂志。。 不知道小学时候看过的漫画Party和之后的飒漫画算不算
排的貌似不错…
哎,那个时候觉得什么都好看,不过的确2000年初那几年算是动画最繁荣的时期了,随便便就半年一年番,就算原作不够也要用原创塞。
说起来我虽然很小就在电视台看日本动画了但真的让我接触到这个领域的入宅作是舞-HiME,当时在动漫贩上看到一篇文章顿时有了兴趣用所有的零花钱加上借钱买了VCD看(当时家里没网商场里有十五一盒每盒六集的VCD),到现在每年还会看几遍。想想看第一部动画就是日升制药的片子真是影响了我今后爱看日升药片的审美
小时候几百集的动画都会很兴奋地去坐在电视机前等...
然后退化成25话的半年番(觉得数码50多话都啃不动了)...
再接着变成12话季番党,现在除非特别好看的、一般不会去补超过20话的...
因为即使12话的都可能看完前几集就抛,不是拖沓、就是没吸引力...TAT
88年出生的我,仔细一想我第一部看的动画应该是三目童子,真正入宅是因为小学看了电视台播的宇宙骑士d-boy(现在想想我这么小居然喜欢这么血腥的片子)
杂志倒是很少买,有钱的话应该都买盗版碟,漫画和各种小说还有古文书
能算动漫杂志买的应该是动感新势力
同是买动新的(说实话价格还是挺贵的),后来还改版了
没时我很沉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访董力的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