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imf秋季年会年imfmc中国总部将在中国上海自贸区落户。

2016年上海对外开放环境、趋势预测与对策建议
  ?编者按?
  本期,《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刊发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报告的最后一篇,有关2016年上海对外开放环境、趋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报告认为,2016年,上海要加快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和可辐射,加快研究自贸试验区金融管理负面清单模式。把风险最大的、必须要管的列出来,其他的让市场先做。加强科技创新中心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以“金改40条”和人民币“入篮”为契机,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打造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形势分析课题组
  2016年上海对外开放环境、趋势预测和总体思路
&&& (一)2016年上海对外开放面临的环境条件
  1.全球经济增长总体企稳与分化并存,上海有望形成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
  2016年世界经济总体企稳复苏,维持小幅温和增长,据IMF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分化仍将持续。一方面,发达国家内部将呈现“双速增长”。经济明年将延续小幅增长态势,据IMF预测,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2.8%。欧盟、日本经济逐步走出低迷。其中欧洲经济逐渐走出欧债危机阴影,将保持温和增长势头。在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5秋季预测中,2016年欧盟的GDP增速预计为2.0%;其中,GDP增速为1.9%,为1.4%,为2.4%,欧盟对其内部这几个大的经济体均有良好预期(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日本经济正逐步转暖,IMF预计2016年其整体经济增速可提至1.0%。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内部将出现“双向分化”,经济增势将继续强劲,成为全球经济“领头羊”;而和由于对能源和出口严重依赖,经济可能延续负增长。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主要经济体2016年的增长预期普遍高于2015年,上海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整体将有所好转,因此,2016年对上海而言是能够在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下着力解决内部经济问题的重要时期,上海有望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赢得主动,获得新的增长点。
  2.全球投资贸易规则与治理结构重构,上海需加快提升全球影响力
  2016年,世界区域化、多极化趋势更为明显,区域主义贸易制度框架将进一步巩固并升级。美国等发达国家继续积极推进由其主导的TPP、TTIP、TISA等,推行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战略措施的启动,增大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更主动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2016年,TPP协议或将生效,倒逼中国加快投资贸易规则谈判。为此,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可能取得突破,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有望启动,加入TPP谈判或将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参与全球规则与治理结构重构要求上海提升全球影响力。上海作为我国开放度最高和口岸功能最强的城市之一,有地理位置和制度软环境等诸多优势,依托自贸试验区、金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PEC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等平台,有望获得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规则谈判的机会,率先与国际接轨。
  3.世界新技术革命孕育突破,上海面临以“开放共享”打造科创中心的新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技术发明及应用可能实现突破。2016年,发达国家中,美国实施再工业化、德国实施.0;而中国将落实“+”行动计划、《中国制造二二五》政策、工业强基工程战略等,以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这为上海经济转型升级,抢占经济科技发展先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一是信息产业带动经济转型机遇,、材料技术、航空航天以及新型能源等诸多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进一步融合,有利于上海经济“重型化”转变为“轻型化”;二是“上海智造”品牌铸造机遇,上海市产业发展特色将得以进一步挖掘,加工制造业模式得以转型,有利于“上海制造”转变为“上海智造”;三是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机遇,科技带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进一步凸显,生活环境将更加舒适化、网络交通更加便捷化,有利于上海建成“智慧城市”。
  4.人民币国际化步入新阶段,上海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有望进入快车道
  2016年,人民币将在全球加速配置,国际化迈向新台阶。一方面,人民币国际使用继续深化。具体表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使用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扩宽、双边货币合作将继续稳步开展、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规模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的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将于2016年生效,这首先会引发外汇储备流向人民币。人民被纳入SDR,获得了“国际储备货币”资格,IMF188个成员将增加其在央行储备中的份额。其次会引起人民币汇率变动。由于2016年美联储政策或将落地,人民币对美元可能会适度走弱,但长期升值趋势不会改变,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广阔。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助推国内金融改革,包括债券市场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回流机制和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建立,我国央行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国际化为上海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提供重大契机,从而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使其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
  5.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海应继续担当开放型经济排头兵
  2016年正值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将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主要体现在:一是自贸试验区战略加快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拓展,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方案将深化实施,自贸试验区模式有望向更多地方复制推广。二是“一带一路”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逐步完善,与沿线国家多层次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科技人文交流更为密切,从而带动我国沿边、内陆地区发展。三是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长三角地区协同效应增强,重点领域合作加深,区域港口进一步整合,大上海都市经济圈影响力和竞争力得以提升,沿海、沿江、沿边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有望形成。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应抓住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先发优势,加强与国际合作,积极有为、主动担当开放型经济排头兵。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1.全球外部需求低迷将对上海对外贸易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2016年,经济的缓慢增长与结构性调整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主旋律。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传递,新兴经济体动荡的加剧,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的乏力,2016年上海对外贸易外部环境持续低迷。专家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为3%~4%。在全球贸易低速增长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特别是TPP已完成实质性谈判,一旦建成将会对会员国与区外国家合作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主要经济体宏观调控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反差,将加大和引发一系列经济风险。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大宗商品价格低迷、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持续升值,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恶化等都可能导致全球复苏停滞。不确定性和复杂的因素正在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上海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2.对外开放“三期叠加”使得上海对外开放面临新局面
  2016年,上海对外开放面临金融危机以后的全球经济调整修复期、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构造期、比较优势转换期三期叠加。一是和2007年以前的繁荣期相比,外部需求减速,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加剧,竞争越来越激烈,局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也在增加。二是一些新的贸易规则可能率先在区域贸易平台上通过谈判形成。比如TPP,它不仅形成新的区域贸易安排,更在于推动形成一大批新的国际经贸规则。三是对外贸易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降低,对外经济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上海对外开放面临形势复杂的新局面。
  3.全球政治经济交织局面增大上海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
  2016年,国际经贸投资规则重构和地区性政治军事冲突交织在一起,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不利影响。近期由美国和日本主导的TPP谈判已经完成,由美国和欧洲主导的TTIP谈判也正在进行中,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双边和多边谈判也如火如荼。全球经贸格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局面仍未根本性改变。发达国家为维护既得利益,在多边或区域贸易安排中,将劳动标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新议题纳入谈判,对成员国的约束从“边境措施”转向“边境后措施”。此外,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来说,恐怖袭击阴影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负面冲击也会逐渐显现。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充分,上海需要提前研究及准备,试验更高的标准,因应国际经贸投资规则革新的潮流。
  4.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上海需要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一是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仍然不够深,层次也明显不足,难以参与到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的制定中去。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用一些政府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的层次,而是要快速实现与国际贸易新规则接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贸易新规则和经济治理新秩序的制定中去。二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尚未完善,这对上海整个金融体系创新流程的负面影响较大。三是上海服务业开放的领先优势已不明显。从服务业开放领域和开放模式看,天津、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及北京市在部分服务业领域已经提出率先开放的方案。从服务业开放的模式来看,广东和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多项开放措施涉及自然人流动和资质互认等形式,较上海自贸试验区有明显突破。四是上海在进一步对外开放实施过程中一些探索性的政策制度需要加快落地,从而能够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快速高效的运作机制。
  5.自贸试验区需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加大开放力度
  相较于新设立的粤津闽三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目标定位是“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下一步要做好复制推广、深化制度创新,加大开放力度。一是自贸试验区“宽进”需要进一步扩大,“严管”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形式、内容、准入、透明度等方面与国际规则尚不接轨的地方,如服务业领域 “大门已开、小门不开”问题仍然突出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二是自贸试验区扩区后“一线拉长、二线复杂”,贸易便利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此外,张江、金桥、等自贸试验区四个区域发展重点不同,在贸易相关政策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三是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改革需要与浦东综改、“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四是制度创新的系统设计和整合还需进一步推进。不同政策措施相互关联和“嵌套”,单项改革措施难以取得实效。
  (三)2016年上海对外开放发展的趋势预测
  根据上述分析,2016年上海对外开放总体有望呈现“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格局:
  ――对外贸易。2016年上海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总体略有改善,但仍面临着外需不足、贸易规则重构、贸易摩擦频发等挑战,从国内看,国务院出台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等政策措施深入落实,有利于上海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外贸发展潜力。上海外贸预计将继续保持稳中求进态势,服务贸易将继续成为亮点。
  ――利用外资。上海对外资的吸引力仍将维持较高水准,但国内自贸试验区的拓展将对上海吸引外资形成较大挑战。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加大引资力度也将对上海引资造成一定影响。总部经济、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等将继续成为上海吸引外资的主要增长点。
  ――对外投资。上海对外投资预计将维持较快增长,成为新亮点。随着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上海企业“走出去”的意愿更加强烈,民营企业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个人跨境直接投资有望实现新突破。
  ――金融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随着自贸试验区“金融40条”的落实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紧紧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试先行这个重大机遇,加快提升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功能,特别在资本项目开放,金融市场体系开放、包括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开放等方面,都会极大地配合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强化上海金融扩大开放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服务业扩大开放。社会服务、文化服务、专业服务、航运贸易服务等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服务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主战场之一。扩大服务业开放,尤其对促进长三角协同发展,优化上海“四个中心”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上海将进一步扩大自贸试验区经验的复制与推广,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和新一轮发展。
  (四)2016年上海对外开放发展的总体思路
  1.着眼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6年,上海应把握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机遇,全方位开拓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是加快形成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借助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的建设,积极参与规则制定,主动推动国际合作,打造“上海制造”、“上海投资”的城市品牌,进一步增强中国和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在全球体系中的话语权。二是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发展服务业贸易平台和外包平台,结合“走出去”的全球资本配置战略,鼓励服务业企业跨国经营,参与全球竞争。三是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监管规则,在贸易、投资等对外开放领域全面推进管理体制便利化。四是进一步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方式,健全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制度。
  2.着眼全球视野,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6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对接国际最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当好“扩大开放的破冰船、深化改革的掘进机”,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将上海自贸区打造成为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一是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自贸试验区要选准对标体系,既要对标类似美国、英国这样的全面型发达经济体,也要参考类似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型经济体。要从研究国际标杆入手,在关键领域试验探索,寻求新的试验空间,迎接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挑战。二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套,高度重视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与配套,以更宽广的改革视野和管理格局推进下一步的改革、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快启动相关法规修订,以便创造更好的法制环境和法律保障,避免试验探索与现行法律相悖的尴尬或不利局面。四是跟踪全国兄弟省市自贸区改革进展,将成熟的新监管模式和管理经验向全国其他区域的复制推广,同时博采众长,服务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
  3.着眼联动发展,推动“四个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
  按照国家总体战略目标要求,“十三五”将是“四个中心”基本建成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节点,应着力推动“四个中心”与科创中心建设联动发展。一是以“金改40条”和人民币“入篮”为契机,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围绕贯彻落实“金改40条”,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并通过贸易、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三者并重,最终推动人民币和资本“走出去”,同时树立金砖银行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入驻上海。二是借鉴新加坡自由港、迪拜自由贸易区以及TPP、TTIP、BIT、TISA等系列贸易投资协定理念,加快贸易转型升级。通过“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外贸发展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由传统优势向新优势、由创汇向创利转变,努力打造完整贸易产业服务链,积极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深化国际贸易集成功能,鼓励贸易与航运、制造、物流、金融等产业进行相关系列发展与融合。三是加强与“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功能,为“四个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双自联动”将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主体需求紧密结合,实现开放经济与创有效融合,助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4.着眼资源整合,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重大开放战略。上海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应加强要素整合与功能辐射,不断培育开放新支点、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一是积极参与、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拓展全球贸易投资网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重点聚焦能源、建筑、环保等优势互补领域,实现需求对接。同时,线上线下结合,提升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能级。充分利用已有和待建的众多友好城市伙伴关系,与沿线国家的经贸节点城市建立伙伴关系机制。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机构的合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服务兄弟省市和沿线国家,为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各项支持。二是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结合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增强上海对内开放的影响力,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动,带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走出去”、“引进来”,增强上海开放型经济影响力。三是加大协同推进的力度。包括高端研发与人才高地建设的协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增加供给的协同推进、重大难关技术需求形成倒逼机制的协同推进。
  2016年上海对外开放的重点举措和对策建议
&& (一)打造开放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构筑开放新高地
  1.加快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和可辐射
  一是加强自贸试验区与“四个中心”功能创新联动。自贸试验区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自贸试验区“既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又要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任务联动”的总体要求,利用区内制度创新的开放性、渗透性、外溢性等特性,释放自贸区制度改革与开放红利,加快突破制约“四个中心”功能发挥的体制、管制、税制和法制等根本性制度瓶颈,助推“四个中心”制度创新和功能拓展。二是加强区内与区外联动。要按照先试先行、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对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的自贸试验区政府管理制度与改革创新成果,加快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三是加强自贸试验区与全国各地自贸区网络的联动。应进一步将具有一定特殊性,不适用全国推广的创新成果,向天津、福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先行复制推广,以更好地观察政策效果,积累经验。四是加强自贸试验区与长三角和“一带一路”联动辐射。自贸试验区应进一步呼应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总体要求,梳理服务于国家整体开放战略与经济结构转型调整需要的改革创新举措,通过接轨国际投资贸易高标准,率先形成有利于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制度环境,促进制度创新尽快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普适性推广复制。
  2.进一步开放完善自贸试验区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进一步扩大贸易服务业开放。加快商业保理业发展,并进一步深化贸易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专业贸易平台,继续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适时推出第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二是进一步扩大航运服务业开放。切实推进对外资开放船舶管理业务,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促进上海航运金融、航运、船舶维修与检测等衍生业务的发展,延伸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链,进一步集聚高端航运资源,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三是进一步扩大文化服务业开放。在自贸试验区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文物拍卖企业,并将电影后期制作纳入电影技术公司范畴,同意设立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合作电影后期制作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业务。专业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积极推进软件信息、数据服务等特色业务的研发与服务外包发展。四是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自贸试验区应当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协商,在保险、汽车制造、电信、广播电视投资、电影制作发行等行业,力争实现外资股比限制等各项准入限制的突破。
  3.加快研究国际贸易投资制度新变化,为下一步扩大开放做好各项准备
  一是对竞争中立原则的准备。建立健全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机制。包括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政府信息公开机制、透明化的外资审查机制等;建立自贸试验区竞争政策影响评估机制。通过参与并公开政策决策过程、设计多元化政策方案以及方案比较分析等,为政府制定、评估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撑和法理依据,以符合国际经贸投资规则革新的潮流。二是对环境标准原则的准备。推动自贸区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评价与创建,鼓励企业自愿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具备相应能力的咨询机构提供环境标准培训、指导和咨询等服务。与相关行业协会合作,共同为环境标准创设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对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GPA)的准备。与全国情况不同,自贸试验区内政府采购量不大,更可以提前研究,做好准备,先行试点,从经济管理体制、采购管理体制、企业招投标积极性等方面主动对接,推动自贸试验区与国际规则的高度衔接。
  (二)全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激发开放新动力
  4.构建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合作运行机制
  一是要丰富上海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努力降低企业间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成本,鼓励上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关键零部件、、高端设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方式参与对沿线国家重要领域的投资,全面提升上海企业跨国经营的水平。二是要推动上海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大型企业间的产业链合作。鼓励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区域产业重组的机遇,加强与自身主营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合作,完善产业链,提升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区域内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要完善中小企业投资促进机制。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有效使用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贸易促进和调控的资源,如进出口专营权,进出口配额、许可证,外贸促进资金、外贸中小型企业市场开拓资金等,重点对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小贸易投资企业进行支持。四是要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关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贸易投资运行形势,管理好重点商品的进出口,加强对到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企业的业务指导,分享经验,规避风险,稳健经营。五是要鼓励企业搭建多种境外投融资平台。鼓励企业通过境内出资、内保外贷、海外发债,在境外设立专门投资公司,通过境外平台实现境外融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六是要为企业提供借船出海的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为上海企业参与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铁、核电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进入的渠道和方式。
  5.创新机制,建立“一带一路”跨区域投融资平台
  一是把上海建成“一带一路”筹资中心。设立亚洲债券市场及“一带一路”其他投资基金,同时加强国际银团市场建设。二是加速推进金融领域市场开放。充分利用上海金融中心和金砖银行总部等优势,支持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沿线重点国家、国内兄弟省市和上海本地的机构和企业在上海金融市场发行融资债券,推动建立大宗债券发行、股权投资、交易和流通的核心市场,形成“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中心。三是尽快推进沿线国家企业股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逐步把上海证券市场建成“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四是加强金融合作建设。与沿线国家签订金融合作协议,开展投融资、清算、信用担保、风险分担等合作,同时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等交流与培训合作。
&&&& 6.实施将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建设与“一带一路”电子口岸对接,推动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一是推动进出口货物的申报、运输、船舶运输工具的申报和舱单申报系统、多式联运系统建设。加快开发地方跨部门综合性大通关服务应用项目,推动通关环节和物流、商务、支付环节的信息交流、流程衔接。二是积极争取《电子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央层面重点应用项目”在上海电子口岸应用。重点推动贸易许可、外汇、退税、支付等手续办理以及原产地证书联网共享。三是争取中央层面跨部门综合信息共享数据库在上海电子口岸落地应用。配合APMEN运营中心推进计划,研究国际间试点项目,推动上海与沿线国家原产地证书编号联网核查、海关数据交换及互认对方监管结果。四是加强区域口岸通关合作。促进长三角、中部六省和川渝三大通关平台开展跨区域通关合作,实现新亚欧大陆桥、渝新欧等海陆的衔接和服务,对接“一带一路”的战略。五是围绕区域通关改革、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和水水中转、铁海联运、公共联运等多式联运,推动长三角的通关一体化改革。包括电子口岸的互联互通、监管制度的创新和口岸信用管理合作。六是打造上海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信息互联互通的平台。推动上海与沿线国家“互联网+”行动,推动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7.搭建区域合作的多机制、多层次平台
  一是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如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一带一路”众多机制;二是积极参与次区域合作机制的活动。如中俄哈蒙四国六方机制、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自由贸易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合作机制等;三是积极参加我国其他省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间的重要机制与活动。如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东北亚经济论坛、东南亚区域论坛等。通过这些重要机制和活动将我国发达的长三角区域与欠发达的西北、西南和东北三边连为一体,将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连接起来,通过承办会议、智力支持、争取区域机制分支机构落户上海、企业投资等提升“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能力和水平,形成良性频繁互动的格局,促进地区繁荣。
  (三)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培育开放新优势
  8.加强科技创新中心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一是利用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制度,加快推进跨境研发便利化。一方面要促进研发要素通关便利化。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研发活动,提升企业研发外包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推动企业保税研发。利用自贸试验区保税研发政策,对区内研发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货物予以免税,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二是利用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制度,推动创新资本跨境流动便利化。一方面,把握自贸区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机遇,简化跨境并购审批流程,推动上海企业开展对国外优质科技企业并购,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另一方面,利用自贸区允许境外人民币借款等政策,鼓励科技企业境外融资,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破除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瓶颈。三是依托“双自联动”促进技术溢出和制度溢出。自贸试验区一系列扩大开放措施有利于引进高新技术领域的外资,促进外资的技术溢出和技术扩散。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要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有序选择高新技术行业对外资开放。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培育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9.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一是鼓励参与国际大型基础研究计划。积极鼓励上海的高校、科研院所甚至龙头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国家战略需求,有序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研究计划,如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等。二是切实推进各类科技创新计划和项目对外开放。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专家和团队联合承担或参与实施项目,打破归国科技人才申请重大科技项目的国籍限制。进一步鼓励外国科技人员来沪访问研究,深化外国科技基金会与上海相关单位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和民营研发机构参与上海科技创新项目的新机制和新途径。三是积极鼓励建立全球布局的创新网络。加强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使各种类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系列化、网络化,提升上海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鼓励、支持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在硅谷等全球研发基地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研发基地和分支机构,加快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全球创新网络。结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争取在上海推进中亚科技合作中心、中欧创新中心以及“金砖国家”科技合作中心等重大跨国平台建设。
  10.积极引进国内中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一是进一步加强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引进。进一步落实国家“千人计划”、上海“浦江人才”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灵活采用以重大项目、产业联盟和创业基地等为载体的多种人才引进模式,吸引一批国际一流的战略科学家、科技企业家和高层次科研团队。二是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人才引进新模式。进一步重视团队引进模式。加快制定“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对海外科技人才团队实施整建制引进,或者由领军人才自主引领、海内外团队整体引进,相关补贴和待遇也由聚焦个人向聚焦团队转变,营造高度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微环境。
  (四)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创新金融开放新内涵
  11.创新金融管理理念和模式
  一是加快研究自贸试验区金融管理负面清单模式。把风险最大的、必须要管的列出来,其他的让市场先做。二是金融监管进一步从事前管理转向事中事后审查。银行可按照展业三原则(即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调查)先开展业务,之后再对银行进行审查。三是按照“先交易、后汇兑”原则,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第一,鼓励在沪企业做大跨境人民币投融资规模。重点推动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引进外资(FDI)、人民币境外项目贷款、境内企业向境外企业股权转让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等业务。第二,继续扩大外资企业人民币投融资业务规模。鼓励开展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业务,探索开展中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简化业务流程试点,完善中外资跨国公司资金运作便利化试点,鼓励跨国公司人民币境外资金结算中心落户上海。第三,推进资本项目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探索A股减持人民币汇出、向境外公司股权投资、境外子公司盈利人民币回流等创新业务。第四,适时放宽居民配置境外资产的限制。探索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可先以外汇为主要币种,移民投资、投资和企业投资等为主要投向。第五,加强人民币跨境投融资风险监管,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国际收支监测体系。
  12.加快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实现与在岸中心联动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打造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放宽国内外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准入资格,争取更多离岸金融机构入驻。二是在做大做强离岸务和保税交割等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离岸保险、离岸证券、离岸基金、离岸、离岸货币、离岸同业拆借等离岸金融业务。三是抓紧制定以离岸银行业务管理、离岸账户管理、离岸业务税收、离岸公司登记注册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离岸金融法律体系。四是以维护金融稳定安全为目标,加强离岸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控,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便利业务开展的审慎监管模式,确保离岸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3.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一是在完善制度设计和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国际板,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二是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证券市场规模,限制境外机构高杠杆工具的使用,加强对境外投资者债务风险审查,防止风险导入。三是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放宽投资主体范围、准入资格和额度限制,逐步扩大“熊猫债”发行范围,加快上海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发展。四是稳妥推动衍生品市场开放,有序引导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业务。五是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加强沪港在金融市场、机构、产品、业务、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沪港产品互挂,拓展“沪港通”等双向投资渠道。
  (五)加快国际贸易中心转型升级,进一步探索开放新路径
  14.积极推动贸易方式创新,增强贸易创新能力
  一是积极培育贸易新兴业态。积极推进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提高研发、检测等设施设备、原材料、动植物标本等的通关便利化水平,突破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全球检测维修业务、融资租货业务等产业发展瓶颈,助力内外资研发中心设备既配套配件和备件融资租赁保税进口等新型贸易业态发展。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拓展专用账户的服务贸易跨境收付和融资功能,支持发展离岸业务。二是推动贸易平台创新。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各类进出口商品贸易展示交易平台,依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推动文化进出口贸易展示交易平台建设,推动进出口贸易平台内容从货物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三是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支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扩大跨境第三方支付企业试点范围,加快建立健全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服务体系,提高通关、结汇、退税等环节的便利性,提高物流配送能力。
  15.提升大宗商品交易定价能力,增强贸易集散能力
  一是推进大宗商品与期货联动。增加保税仓储空间,完善保税仓储功能,提高大宗商品在不同保税仓库之间流通的便利性,提高进口的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对期货市场的支摊力。二是推动大宗商品交易线上和线下联动。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石油天然气、铁矿石、棉花、液体化工品、白银、大宗商品、等国际交易市场线上平台建设,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大宗商品国际现货交易市场,推出指数和金融衍生品,提高话语权和定价权。三是推动进口大宗商品与腹地市场联动。加强与长三角各港口合作,积极对接义乌、柯桥、叠石桥等国内批发市场和生产制造基地,提高大宗商品的集散能力。
  16.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贸易服务能力
  一是深化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单一窗口运维机制,实现信息横向互通和部门间共享,进一步形成集约高效、协调统一的“大通关”监管格局。完善和拓展“单一窗口”六大功能模块的应用。加强地方电子口岸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区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立。二是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完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优化保税货物流转管理系统,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保税货物流转便利化。三是创新新型贸易监管方式。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研发、检测维修、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出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为探索路径,实施符合新型进口贸易特点的监管模式。四是逐步推进国际检验标准互认。扩大采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推动检测认证结果及其标准的国际互认,缩短检验检疫时间。
  (六)完善对外投资促进服务体系,进一步抓牢开放新机遇
  17.转变投资促进服务资源分配策略
  一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直接掌控资源分配改为委托政策性机构以商业模式运作,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督,促使后者密切联系企业和项目并积极提供更加微观和具体的情报服务。二是拟定资源分配的商务优先次序,支持重点从国有大型企业转向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地位的产业和企业。三是制定小企业专门支持计划,在财政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公平份额等。
  18.完善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的税收体系建设支持
  一是允许企业可以选择按国(地区)别分别计算,或者不按国(地区)别汇总计算其来源于境外经营活动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规定分别计算其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和抵免限额;二是对企业取得的来源于境外所得,在计算境内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时,将其境外所得已在境外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额,视作按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计算的抵免限额,不再补征税款;三是对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企业,按不超过对境外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境外投资者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期货交易所得免征所得税。
  (七)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实现开放新突破
  19.加强与内陆省份合作,促进海陆联运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给上海航运公司的物流网络建设带来契机。上海应加强与重庆、成都、郑州和西安等多个内陆城市的合作,促进海陆联运;充分发挥上海在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枢纽和节点作用,将海上运输线路与铁路相连,支持海铁联运,并考虑铁路进港方案,争取在硬件、软件方面有所突破,并在业务操作等方面进行措施对接,借“一带一路”之势使上海在货运环节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加强无水港建设,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
  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实施多层次、复合式发展战略。以市场化和系统化为基础,做好无水港建设的总体规划;发挥多式联运优势,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拓展无水港的服务功能,开展保税运输业务,实现无水港和沿海港口“双港”联动;共建无水港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并与上海口岸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接。二是进一步扩大航运服务业开放建议切实推进对外资开放船舶管理业务。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促进上海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船舶维修与检测等衍生业务的发展,延伸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链,进一步集聚高端航运资源,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21.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与“四个中心”功能联动
  通过航运资源配置功能延伸,形成相应的产业链和临港产业集聚区,促进港-城经济一体化、港-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使国际航运中心资源配置功能融合到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调整中,促进上海“四个中心”功能提升。
  (八)加快完善制度环境建设,进一步构建开放新体制
  22.建立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是建立以企业信誉评级制度为核心的差别化监管制度。根据评级结果,在抽查等环节实施差别化监管,即信用等级越高的企业抽查次数较少,信用等级较低的抽查次数越多,使监管效率与企业诚信相结合。二是参照国际惯例,推动第三方评估、检验和结果采信制度建设。将准入前(企业的设立、取得和扩大)的效率提升进一步延伸到准入后阶段(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三是以互联网“注重客户体验”理念推进行政服务模式变革。打造电子政府,进一步完善“网上政务大厅+单一窗口+集中审批”的管理服务新机制,并探索为进入上海营商的企业和个人配置专属网页,主动提供“一网揽尽”全方位的服务,力争实现行政成本最低、行政效率最高。四是建立国际性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法律查明机制,探索为商事审判活动提供境外法律查明服务。加强境内外法律服务业合作,研究制定支持法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专项政策,吸引境内外知名法律服务机构进驻。五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纠纷仲裁和调解机制。依托商业仲裁中心,积极探索资本市场专业调解、商事仲裁、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四位一体”纠纷解决新模式。针对金融和高科技产业的需要,筹建上海市金融仲裁、高科技和知识产权仲裁等专业化平台。
  23.进一步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坚持“政府部门牵头推进、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共同参与、私营信用服务机构形成合力”的建设模式,采取“地方政府+央行+私营的信用服务机构”主导的机制,着力构建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二是着力扶持培育信用市场发展。第一,加强对信用评级业务的扶持力度,促进本市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国际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评估理念、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第二,推动第三方评估、检验和结果采信制度建设。政府相关部门与信用相关的社会组织要加强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规范和行业自律。
  (课题组组长:肖林,副组长:周国平,执笔:郭爱军、樊星、陆丽萍、邱鸣华、陈畅、袁旭睿、陈曦明、桑朝阳。报告刊发时删节了“2015年上海对外开放基本情况、影响因素与基本特征”部分。田春玲编辑,工作邮箱:)
(责任编辑:罗浩 HN066)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mf 2016世界经济预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