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组建合唱团的目的基础和目的是什么

&|&&|&&|&&&&&&&
当前位置:正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由《军事文摘》(ID:mildig)授权转载,发表于2017年第3期(目录附后),作者:贾易飞、梅占日,美国首次公布情报部门针对所谓的俄罗斯指使黑客干扰美国2016年大选的官方评估报告。该报告指称,俄罗斯政府明确倾向特朗普当选总统,俄总统普京更是直接下令对美国2016年大选实施干扰,抹黑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这直接影响了美国大选结局。此事标志美俄两国间的网络交锋达到多年来的顶峰。事实上,俄罗斯网络一直也是各国攻击的焦点。据《俄罗斯报》网站报道,在2011年9月~2012年8月短短1年间,就有74%的俄罗斯电脑遭受过病毒感染,43%用户的社交网站密码被窃取,这两项数据均高居世界第一。根据俄联邦安全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俄罗斯总统网站和议会上下院的网站,每年遭受攻击多达1万余次。近年来,为确保国家与军事领域的网络安全,俄罗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法规体系、构建保障系统、谋求技术支撑,积极打造网络安全有效防护机制。顶层设计规划牵引、政策扶持,将网络安全提升至战略高度。俄罗斯将网络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其网络安全战略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不同之处,体现出了俄罗斯强化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复兴整体战略目标的鲜明特点。俄罗斯信息化指挥中心的航空航天部队2013年1月,普京签署总统令,要求建立国家计算机信息安全机制,用来监测、防范和消除计算机信息隐患,确定从战略层面评估国家信息安全形势、保障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对计算机安全事故进行鉴定、建立电脑攻击资料库等统筹事项和顶层设计。2014年1月,俄罗斯公布了《俄罗斯联邦网络安全战略构想》草案,对网络安全战略的原则、行动方向和优先事项进行了明确,对发展国内网络的扶持政策进行了说明:向国内网络安全设备生产商提供国家支持,减免税费、支持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放宽软件的推行,制定系统措施推广使用国产软硬件,包括网络安全保障设备;更换国家行政信息网、信息通信网、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信息网等。在战略构想的牵引下,一系列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的政策得以出台。2014年,俄罗斯出台《2030年前科技发展前景预测》,对本国网络发展进行战略规划,明确了各阶段建设目标,内容包括:借助信息和通讯技术完善国家管理体系;促进本国信息技术的开发;培养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经济和金融;增加信息技术研发投入等。出台信息网络发展资金扶持政策。2014年6月,普京总统表示,在实施政府采购时,俄罗斯国产软件产品定价可高于外国产品金额的15%;至2020年,俄罗斯计划每年投资100亿卢布发展信息产业;在2018年前,完成50个信息技术领域创新研发中心建设。根据《2030年前科技发展前景预测》文件,在2020年前,俄罗斯政府的信息技术开发费用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5%增长到3%。出台信息网络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俄罗斯规定,从事软件研发的公司所缴纳的退休金、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的费率,由34%降到14%。此外,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对创新科技园区入驻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修改法案,规定入驻创新中心的企业在10年之内免缴增值税,社会统一税缴纳比例降至14%。纲举目张政令明确、制度牵引,构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据2013年1月普京签署的总统令,要求能够有效应对黑客入侵和对信息系统及电信网络的攻击。为此,俄罗斯安全局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系统,主要目的是对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领域的态势进行预测分析,在受到网络极端攻击的情况下,对俄罗斯联邦信息设施的防护程度进行监控,同时负责协调信息资源的拥有者、通信运营商及信息防护领域经授权许可的其他主体之间的工作。日,普京签署《知名博主新规则法》,就规范网络空间秩序采取新措施。事实上,在20世纪,俄罗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工作就已展开。1995年2月,俄罗斯颁布《联邦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将信息资源的独立和具体项目列为国家财产予以保护,并规定“当信息被认为涉及国家机密时,国家有权从自然人和法人处收购该文件信息”,“含有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资源,其所有者仅在取得相应的国家政权机关的许可时,方能行使所有权”。1995年4月,着眼于对密码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进出口进行严格控制,俄罗斯颁布《禁止生产和使用未经批准许可的密码设备》的第334号总统令,规定将国家权力机关专用信息远程通信系统列为总统计划;禁止国家机关和企业使用未经许可的密码设备、加密设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设备;禁止向使用未经许可加密设备的企业和机构进行政府采购。此外,第334号总统令还对法人和自然人从事研制、生产、销售、使用加密设备以及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技术保护设备等活动进行了明确规定。此后,俄罗斯相继出台了《俄罗斯网络立法构想》《俄罗斯联邦信息和信息化领域立法发展构想》《信息安全学说》等一系列文件,修订了《俄罗斯联邦因特网发展和利用国家政策法》《信息权法》等20余部法律,通过政令明确和制度牵引,俄罗斯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条款逐步趋于完善,为确保网络安全提供了法规依据与制度基础。俄罗斯信息化指挥中心的航空航天部队层层设防虚实结合、软硬互补,构建网络安全多重保障体系。在实践领域,为确保网络安全,俄罗斯多管齐下,虚实结合,软硬互补,构建了多重安全保障。在软件及体制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强制认证机制。俄罗斯建立了专门的认证机构和认证测试实验室,将信息安全分为A、B、C、D、E5个等级,只有获得认证的信息安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对于网络上的密码产品,认证条件更趋严格:密码保护设备必须是国内研制的,并且要经相关部门鉴定。二是建立机密信息保护机制。1997年,俄罗斯颁布《机密信息清单》;2005年9月,针对信息安全的新威胁,对《机密信息清单》进行重新修订;2006年,批准通过新的《机密信息技术保护条例》。三是建立网络检查和审核机制。允许相关部门对经由互联网传播的信息进行监查,同时规定政府机构、公民事业单位及商业公司应将信息安全审核列为经常审核的安全项目之一。索契冬奥会30亿美元打造了海陆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号称史上最贵为有效应对网络威胁,俄罗斯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安全防护的有形力量。目前,俄罗斯在各强力部门都设有网络威胁应对机构。例如,在内务部设有专门局,负责调查境内网络犯罪活动;在安全局设有信息安全中心,负责对抗危害俄国家和经济安全的外国情报机构、极端组织和犯罪组织;国防部的网络司令部负责遏制其他国家在网络空间对俄国家利益的侵犯。围绕某一重大任务,各部门之间往往会展开密切协作,以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例如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俄联邦安全局和内务部联合对冬奥会项目的互联网、电话和其他通讯享有充分的、畅通无阻的访问权限,同时部署无人机执行监控任务。俄罗斯高效有力的部门协同网络安全防控,使美国国务院曾建议公众前往索契观看冬奥会时,把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放在家里,以免遭到数据拦截。2012年,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首届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技术支撑自主研发、并行发展,形成网络安全整体技术优势。俄罗斯对于网络安全保障确立了自主研发的发展思路,并将其贯穿于各项技术发展规划。自主研发处理器与操作系统。2014年6月,俄罗斯宣布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将不再采购以Intel或AMD为处理器的计算机,转而采用以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处理器为芯片的计算机;采购的计算机不安装微软的Windows系统或苹果的Mac操作系统,而是安装俄罗斯专门开发的Linux操作系统。多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摆脱使用微软操作系统,通过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减少对Windows的依赖。2010年底,时任俄罗斯政府总理的普京签署命令,开发一款基于Linux的国产操作系统,以减轻对微软Windows系统的依赖,更好地监控计算机安全。2011年,俄罗斯政府批准了俄罗斯版视窗系统的计划。2012年9月,为防止本国敏感机信息外泄,俄罗斯推出了一款特制的平板电脑,配备给国防工作人员使用。这款平板电脑安装了俄罗斯自主研发的“俄罗斯移动操作系统”,不但可以防止黑客攻击,还能有效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泄露个人信息。2014年7月,俄罗斯推出一款名叫“Rupad”的超级平板电脑,配备了自主研发操作系统。Rupad平板电脑分为军用和民用两个版本。军用版本配有抗震外壳,可保护电脑从2米高的地方安全落地,防尘防水,在深度不超过1米的水下可以正常工作1小时;为保证网络安全,设置有一个特殊的保护按键,可帮助使用者及时切断麦克风、摄像头、GPS、蓝牙、WiFi等模块传递的信号;对传出的所有信息都进行了加密,并对收取的信息解密。目前,俄罗斯国防部、内务部和联邦安全局等部门已开始试用这款电脑。2016年12月,俄罗斯自主研发的Sailfish OS作为Android的替代者,已经获得俄罗斯政府和企业的使用认证解密美国“棱镜”计划斯诺登事件对俄罗斯的网络安全造成了很大冲击。2013年2月,俄罗斯媒体报道,为确保本国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摆脱类似美国“棱镜”计划的监控,俄罗斯展开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共电子邮件服务系统。2014年3月,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美国于3月20日宣布对俄部分官员、企业界人士和银行进行经济制裁后,国际上最大的两家信用卡支付平台维萨和万事达对俄罗斯银行和北海航线银行终止服务,造成50多万张信用卡无法使用,俄罗斯多家银行几近瘫痪。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强调尽快建立国家支付系统。目前,俄罗斯正在建立自主的银行支付系统,以求减少对欧美同类金融服务的依赖,应对美欧未来可能的制裁,进一步确保网络安全。关于俄罗斯干涉美国总统大选的声音喧嚣尘上俄罗斯的“信息安全”PK美国的“网络安全”来源:唐僧说事平台公众号,作者:唐僧自1995年以来,俄罗斯一直使用“信息安全”(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безопасность)概念。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当年曾召开专门会议,讨论了《俄联邦信息安全纲要》(草案)。该纲要首次将以往通用的“信息保护”(защита информации)概念变更为更加广泛和更加现代的概念——“信息安全”。普京总统2000年9月签署《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学说》,首次将“信息安全”一词写入官方正式文件中。该学说是对1995年《国家信息安全纲要》草案基本内容的完善,将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到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16年12月,俄总统普京批准了新版《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仍然没有使用“网络安全”一词。然而,除官方正式文件外,最早由美国人正式提出来的“网络安全”(кибербезопасность)的概念已得到更广泛的使用。这一复合词源于英文cybersecurity,并且已经深入人心,见诸于各类大众媒体和文献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国内在使用“信息安全”或“网络安全”概念问题上存在争议和混用现象,甚至将其混为一谈。一、俄罗斯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的概念长期以来,俄罗斯的信息安全专家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定义“信息安全”,使读者产生了概念混淆。对“信息安全”的一般理解就是“信息保护”,更深入的理解就是指对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访问性进行保护的情况。2000年9月,俄罗斯总统正式批准《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学说》。该学说指出,“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是指俄罗斯国家利益在信息领域受保护的状态,是由个人、社会和国家利益平衡后的总和决定的①”。但这一定义并不十分清晰,也不太好理解,并没有得到专家学者的完全认可和广泛引用。2011年11月,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俄联邦武装力量全球信息空间活动构想》,被外界解读为俄军网络空间战略。该构想对武装力量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保护武装力量信息资源免遭信息武器影响的状态②。2012年,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邀请各行业专家讨论制定俄联邦网络安全战略时,来自各个行业包括大众传媒与通信部、联邦安全局、科研院校以及商业公司的专家对网络安全有着自己的解读,最后只好将本来不会混淆的概念拼凑在一起,一起揉进网络安全战略草案中。直到2014年1月,俄罗斯联邦委员会网站正式公布《俄罗斯联邦网络安全战略构想》,才对“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有了明确的定义。但该构想指出:“分析表明,在俄罗斯有关信息安全的正式文件中,‘网络安全’这一术语没有从‘信息安全’概念的范畴中分离出来,没有单独使用。与此同时,大多数国家已经将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定义来使用。必须考虑到,由于网络空间的跨国性,仅在国家层面上对网络空间进行规范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在俄罗斯有关信息安全的文件中对‘网络安全’这一术语予以明确,这样才能确定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标准文件之间的关系,为参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国际法律规范制定工作创造条件”。因此,该战略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信息安全是指国家、组织和个人及其利益免遭信息空间各种破坏和其它不良影响威胁的受保护状态。而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空间所有组成部分免遭极大威胁以及不良后果影响的条件总和。不过,这个草案却因为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概念上的分歧严重而胎死腹中。2016年月12月生效的《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中专门对“信息安全”一词下了定义——俄联邦信息安全是指个人、社会和国家不受国内外信息威胁的防护状况。这与以前的定义差别不大。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官方文件对这一定义的理解仍然是“信息保护”或者是“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保护”,但按照外交部的说法,信息安全涵盖广泛的任务和方向,从信息访问、信息保护到抵制负面信息和数字主权无所不包。一些俄罗斯专家认为,网络安全更侧重于网络的管理,而信息安全则更关注信息的状态,不完全是一回事。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对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的概念还存在模糊认识,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调节和权威部门的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所定义的信息安全不能等同于网络安全,更不能替代网络空间安全。二、俄罗斯外交部坚持使用信息安全术语的原因俄罗斯外交部门之所以坚持使用“信息安全”概念,是与俄美外交斗争的历史分不开的。俄罗斯外交部从八十年末就开始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俄罗斯在信息空间的利益,并且持续不断地坚持使用“信息安全”这一术语。由于当时受到网络认知的局限,外交部将信息安全的内涵限定在信息保护范畴,并不涉及其它相关问题。后来一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后,俄罗斯当局十分担忧颜色革命扩散,不希望美国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络和其它信息来源来控制俄罗斯人的意识,影响普通民众的情绪,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因此,俄罗斯外交部人为地将信息安全所涵盖的领域扩大了,将网络空间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问题纳入到信息安全范围内。日,中、俄、塔、乌四国向第66届联大提交《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时,美国认为,“信息安全”这一术语本身颇具争议。有专家评论,俄罗斯用“信息安全”替代美国等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网络安全”,背后有着深层次考量和意识形态因素。美国认为,“网络安全”仅与硬件(网络和系统)、软件及储存和传输于这些系统中的数据(无论是何内容)技术层面上的安全相关。“准则”使用“信息安全”一词,旨在强调储存于上述系统中的“内容”明确隶属于“准则”规范范畴。因此,该文件从整体上可以理解为“规范言论和通讯内容、服务于政府利益的准则”,这是美国不能支持的。美国强调保障互联网自由,在联合国坚决反对俄罗斯使用“信息安全”概念,坚持使用“网络安全”或“网络空间安全”。正因为这个原因,俄美双方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达成了一项折衷方案:在俄美双边关系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安全”(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при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ИКТ)这一术语④,并将其限制在信息安全领域,集中于技术层面,但这一复合词只出现在俄美关系方面。这是俄罗斯外交部新挑战与威胁司的一项杰作。如今,全世界都在使用“网络安全”一词。尽管俄外交部明确抵制使用“网络”(кибер)这一词头,但这词已深深扎根于俄罗斯的常用词汇,包括俄总统使用的词汇中,因为他在谈到网络空间及其军事化时经常引用。2013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爱尔兰“八国峰会”期间达成协议,两国在俄美总统发展合作委员会设立一个正式的机构,全称叫“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威胁问题和国际安全领域信息通信技术问题工作组”,简称“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组”。俄方工作组主席由安全会议副秘书克利马申担任,而美方工作组主席由总统特别助理兼白宫网络安全协调员丹尼尔负责。双方经过多轮谈判,准备在年底前正式完成《俄罗斯与美国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和预防网络事件协议》。这一名称反映出俄美双方在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上的相互妥协,即小组名称按照俄罗斯的说法,简称依从美国的叫法,而协议的名称用世界通用的网络空间安全。2013年9月,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发布《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际信息安全国家基本政策》,作为应对未来信息安全威胁的主要战略性文件。俄罗斯外交部明白,仅靠信息安全不能涵盖网络空间领域出现的新威胁,包括网络武器、网络恐怖活动、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网络宣传等,因而使用了“信息通信技术”一词,将出现新威胁的原因全部纳入信息通信技术范畴,拒绝使用网络空间一词。由此可以看出,俄外交部坚持使用信息安全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安全是出于对美外交斗争的需要,是与美争夺网络空间主导权的抓手,是冷战思维延续下来的产物。三、俄罗斯国内使用网络安全术语的现状俄罗斯领导人首次使用“网络安全”概念是在2008年4月,俄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主席符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在解释普京总统的《俄罗斯联邦信息发展战略》时多次使用了这个词。2011年4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和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就20个网络空间关键术语达成一致。而同一年,美国相继发布《网络空间可信标识国家战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引起世界各国包括俄罗斯的高度关注,俄罗斯官方和媒体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空间和网络安全术语。日,普京在其发表的《强大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保障》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网络空间”一词。他指出:“各国在太空领域、信息对抗领域,首先是网络空间领域拥有的军事能力,对武装斗争的性质即便没有决定意义,也有重大意义”⑤。日,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为高级将领任职和授衔仪式上发表讲话时称:“必须进一步系统地和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与包括反间谍、保护战略基础设施以及与经济领域和网络空间领域里的犯罪行为作斗争”⑥。这是我们已知的俄总统在公开场合第二次使用“网络空间”一词,而不是过去常用的“信息空间”(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日,普京总统在俄联邦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太空和网络空间正在军事化。俄联邦委员会起草的《俄罗斯联邦网络安全战略》草案文件中也用了“网络安全”一词。在联邦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专家们就“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安全”等名称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作为该战略的主要起草者,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信息社会发展委员会主席、来自统一俄罗斯党的鲁斯兰·加塔罗夫认为,网络安全概念已经得到世界主要国家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如果仍然使用信息安全概念,有可能在国际关系中造成障碍和误解,因而坚决主张借鉴其它国家如欧洲、英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使用“网络安全”一词,这一提议最终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赞同,但遭到俄联邦安全局的强烈反对,因而中途流产。结语从世界范围看,“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概念仍处于不断探索和研究当中,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理解和定义也不尽相同。美国官方文件中的“网络安全”定义在国内也受到质疑,认为定义偏重于网络的物理构成,忽略了网络对人类认知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国内出现概念争议是可以理解的。但笔者认为,尽管俄罗斯外交部和总统签署的文件中仍使用“信息安全”或“信息通信技术安全”一词,但其主要含义是指意识形态监控、网络传播控制和非俄主流价值观的扩散等,已不能完全代替“网络安全”,而与“信息保护”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密不可分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俄罗斯的“信息安全”PK不过美国的“网络安全”,美国及世界多数国家已广泛使用的“网络安全”概念将逐步替代“信息安全”,“网络空间”替代“信息空间”,这如同我们国内对“网络空间”和“赛博空间”的争论一样,最终“网络空间”概念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创新发展:习近平|创新中国|创新创业|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新科技革命|基础研究|产学研|供给侧热点专题:军民融合|民参军|工业4.0|商业航天|智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装备采办|博士|摩尔定律|诺贝尔奖|国家实验室|国防工业|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预见2025 |预见2030 |预见2035 |预见2045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生物|仿生|脑科学|精准医学|基因|基因编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纳米|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4D打印|太赫兹|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石墨烯|能源|电池|量子|超材料|超级计算机|卫星|北斗|智能制造|不依赖GPS导航|通信|MIT技术评论|航空发动机|可穿戴|氮化镓|隐身|半导体 | 脑机接口先进武器:中国武器|无人机|轰炸机|预警机|运输机|战斗机|六代机|网络武器|激光武器|电磁炮|高超声速武器|反无人机|防空反导|潜航器|未来战争:未来战争|抵消战略|水下战|网络空间战|分布式杀伤|无人机蜂群| 太空站 |反卫星领先国家:俄罗斯|英国|日本|以色列|印度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DARPA|Gartner|硅谷|谷歌|华为|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前沿人物:钱学森|马斯克|凯文凯利|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专家专栏:黄志澄|许得君|施一公|王喜文|贺飞|李萍|刘锋|王煜全|易本胜|李德毅|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2015文章全收录|2014文章全收录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左边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Relevant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当前位置: =>
社会主义苏联 社会主义苏联最新信息
【第二教育资源网& ―&初中历史试题】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备战16中考历史考点汇编,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新经济政策: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这很大的弊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时间:1921年。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5、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6、评价:新经济政策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二、苏联成立:
1、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时间:1922年底
3、最初加盟的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发展: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知识拓展】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的逝世: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2、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间:年。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取得的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
(2)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3)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例的形成。
总之,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
3、斯大林模式
(1)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评价:由于苏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因此这一模式深刻地影响着苏联的历史和命运,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评价时注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知识拓展】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 & & 教案精选:高一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以下是第二资源教育网()小编精心搜集整理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俄国全面电气化计划;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内容、作用;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36苏联宪法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新经济政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读书指导法、幻灯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导入 &新课] 由于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严重地破环了俄国经济。旧的政策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使得这一任务的完成碰到重重困难。但以列宁和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一个贫穷落后的苏维埃国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变成了工业化强国。那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开展的呢?
[讲授新课]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板)
1.原因:(板)
(1)战争使经济遭到严重破环(板)
(P66小一)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面临着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最急迫的任务,这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2)旧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板)
1918年,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67注),到1921年,已经不适应新情况,必须加以调整,这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俄罗斯电气化计划的制订(板)
列宁非常重视现化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对苏俄来讲,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因此,它准备用10―15年执行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远景计划,以便全国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板)
1921.3,俄共(布)决定逐步取消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为实施新经济政策。那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不同?
(P67注 大一、二)(学生回答基础上,指简表 讲解)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表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了什么积极作用呢?
(P67大三)
二、苏联的成立(板)
十月革命胜利后,使俄国领土上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他们纷纷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在粉碎国内外的敌人进攻之后,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加强。随着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远景计划实施的开始,各苏维埃共和国为了把力量团结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和加强国防,迫切要求组成一个国家联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成立了。苏联是何时建立的?(1922)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自愿、平等)它的全称是什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加入到苏联的有哪四个国家?(俄、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P67大四回答)
指明:苏联、苏俄、沙俄是指不同时期的俄国,沙俄(1547――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
苏联建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苏联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相继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1.一五、二五计
& & & 教案精选: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以下是第二资源教育网()小编精心搜集整理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俄国全面电气化计划;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内容、作用;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36苏联宪法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新经济政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读书指导法、幻灯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导入 &新课] 由于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严重地破环了俄国经济。旧的政策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使得这一任务的完成碰到重重困难。但以列宁和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一个贫穷落后的苏维埃国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变成了工业化强国。那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开展的呢?
[讲授新课]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板)
1.原因:(板)
(1)战争使经济遭到严重破环(板)
(P66小一)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面临着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最急迫的任务,这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2)旧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板)
1918年,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67注),到1921年,已经不适应新情况,必须加以调整,这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俄罗斯电气化计划的制订(板)
列宁非常重视现化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对苏俄来讲,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因此,它准备用10―15年执行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远景计划,以便全国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板)
1921.3,俄共(布)决定逐步取消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为实施新经济政策。那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不同?
(P67注 大一、二)(学生回答基础上,指简表 讲解)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表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了什么积极作用呢?
(P67大三)
二、苏联的成立(板)
十月革命胜利后,使俄国领土上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他们纷纷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在粉碎国内外的敌人进攻之后,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加强。随着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远景计划实施的开始,各苏维埃共和国为了把力量团结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和加强国防,迫切要求组成一个国家联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成立了。苏联是何时建立的?(1922)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自愿、平等)它的全称是什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加入到苏联的有哪四个国家?(俄、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P67大四回答)
指明:苏联、苏俄、沙俄是指不同时期的俄国,沙俄(1547――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
苏联建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苏联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相继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1.一五、二五计
  高一历史教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此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一历史教案由范舟名师工作室学员作业。
  【知识梳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直接目的:
  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评价:
  原因:
  开始:
  主要内容:
  新经济政策
  实质:
  作用和影响:
  形成基础:
  形成原因:
  表现:
  斯大林模式
  评价:
  背景:
  内容:
  赫鲁晓夫改革
  评价:
  失败原因:
  二战后苏联
  的经济改革
  背景:
  内容: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结果:
  教训:
  【典型题分析】
  1.(09海南历史)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6分)
  2.(10年江苏卷)23.(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
  1.(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分)
  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分)
  (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6分)
=第%二%教2育W资E源n网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在于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军工业D.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答案:A2.1925年,苏联共产党(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总路线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答案:C3.20世纪30年代苏联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A.新经济政策的运用B.苏联人民的辛勤劳动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答案:C4.联共(布)十五大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根据苏联当时的国情,你认为新经济政策A.应该立即取消,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B.应适当调整后继续实施C.应根据情况的发展来决定是否继续实行D.可以取消,也可以继续实行答案:B5.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有①苏联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失误& ③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④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D6.1936年苏联新宪法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建成的标志,是因为A.它宣布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B.它规定苏联实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C.它规定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D.它反映了苏联社会生活和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答案:B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答案:D8.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民主与法制答案:B9.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经济为政治所操纵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要结合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答案:D10.导致苏联20世纪30年代“大清洗”运动的直接原因是A.个人崇拜风盛行B.国际反苏势力猖獗C.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期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脑,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8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资料  编号:1世界现代史导学案&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预习+反馈) 姓名:    & 班级 :      组号:    & 学号:  & 【学习目标】(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学习重点、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新经济政策一、熟悉知识要点& ※二月革命伴随着1917年的到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3月(俄历2月),大规模的人民革命运动推翻了         。二月革命后,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俄国面临着革命向何处去的重大抉择。【补充】苏维埃是俄文COBET的音译,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1905年俄国革命中出现了工人苏维埃,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列宁认为它是革命政权的萌芽。1917年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工农政权。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日夜晚(俄历10月),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                  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工兵苏维埃政府――         & 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补充】7日傍晚,一艘小船划向“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送去发射的空弹,作为进攻冬宫的信号,21时45分,随着一声令下,“轰!”舰艇上的大炮发出了震撼世界的怒吼,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轰鸣的炮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独特的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退一步,进两步”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          & ”政策。这一措施捍卫了苏维埃政权,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3月,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王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自由贸易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切忌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二、构建知识体系& (一)俄国十月革命 1、时间:                 & 2、领导人:    & 3、重要事件:         武装起义    4、政权名称:       & 5、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列强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二)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1、             政策      & 2、         政策三、突破重点难点为什么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提示:应该用什么内容来回答?
四、达标检测& (  )1.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 )2. 俄国十月革命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但这个新生政权面临着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为了巩固政权,苏俄政府被迫实行了下面的什么政策?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政  & D、斯大林经济模式( & )3. 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梳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 背景:
         & 直接目的:
         & 主要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评价:&
      & 原因:
      & 开始:           & 主要内容:     &
新经济政策
      & 实质:
      & 作用和影响:
       形成基础:
形成原因:
       表现:
斯大林模式
              & 背景:
              & 内容:      & 赫鲁晓夫改革              & 评价:              &               & 失败原因: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背景:
               & 内容: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结果:
               & 教训:
【典型题分析】1.(09海南历史)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   &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6分)
2.(10年江苏卷)23.(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
1.(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分)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3、过程与方法: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些带有原则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教学过程】: 导入: 1、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2、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 一、十月革命(本课的重点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意义。) 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历史小沙龙: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 (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故事会: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年国内战争极其艰苦,胜利来之不易。)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议一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 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 思维拓展: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反思】: 第2课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过程与方法: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 难点: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 1.历史剧《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焦点访谈: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一试身手:让学生设计一条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 线索梳理:新经济政策。 (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新经济政策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学案+试题试卷)教案部分课题名称: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本详案)教学目标:概述赫、勃、戈改革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重点难点:重点――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难点――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团队合作,综合分析。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人先后执政时期,苏联对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但积重难返、举步维艰、收效甚微,这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1991年,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解体了。专题七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3)改革的结果:①好的一面:经过初步改革,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1953年起连续四年获得大丰收。②不好的一面:来之不易的转机助长了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他不顾具体气候、土壤条件的乱指挥,加上20世纪60年代初的恶劣气候的影响,苏联农业在1963年再度出现了危机。(口诀:形势好转四年丰收;人祸天灾再现危机)3.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4.政治体制改革的突出表现之一――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1)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最大的政治事件当属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2)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闭幕前夕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3)赫鲁晓夫并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而仅仅将错误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4)赫鲁晓夫在大权在握之后,也搞起了“一言堂”,苏联重新陷入个人崇拜泥淖。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刊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5.评价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3)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混潭之中而不能自拔。”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改革的背景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他在执政前期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2.改革的重点: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3.改革的成效勃列日涅夫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4.改革的局限(1)改革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2)由于过分追求稳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5.改革的停滞(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停滞使整个国家如一潭死水,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了困境。(2)勃列日涅夫之后(1982年以后),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都是暮年上台,在他们短暂的执政期内没能遏制住苏联的衰败趋势。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1)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2)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过高估计了苏联实际发展水平,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3)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恶果(1)政局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打苏联的目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