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要求违纪人员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违纪款的,如果违纪人员款项未交足,有什么影响

纪委违纪案例读后感,河南省纪委违纪通报,甘肃省纪委违纪通报,山东纪委查处违纪日照_教师联盟网
您现在的位置: >> 纪委干部违纪违法案例 >> 纪委违纪案例读后感,河南省纪委违纪通报,甘肃省纪委违纪通报,山东纪委查处违纪日照
纪委违纪案例读后感,河南省纪委违纪通报,甘肃省纪委违纪通报,山东纪委查处违纪日照
第一篇:纪委违纪案例读后感纪检监察机关案 件检查
调查取证和案例分析
中共临泉县纪委 李留学 2012年7月
序言(1):
案件检查就是查办案件,通常称办案。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分为党纪案件检查和政纪 案件检查两种。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 续完备、程序合法。查办案件这6个方面24字之 间的关系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前提、是基 础;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是关键、是目的;手续 完备、程序合法是要求、是保障,总的原则一个 是依纪依法,一个是按照组织原则。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一、案件调查
案件调查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的中心环节, 它是进行初核、立案后的一道关键工序,事关整 个案件调查成败,在这期间需要对初查认定的问 题充实完善证据,同时要对涉及的其他问题以及 有关责任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取证。调查过 程中,要查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被调查对象 的基本情况;违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条件;违纪行为的发展过程及情节;违纪手段; 涉及的人和事以及有关问题的状况;造成的后果。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五个方面:拟定调查方案 、 宣布立案决定 、实施调查取证、撰写调查报告 、 调查时限规定。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案件查办工作流程图
二、调查措施(1)
? ? ? ? ? ? ?
《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 不得拒绝和阻挠。纪检机关的8种措施主要是: ①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②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③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简称“两规”); ④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⑤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做出鉴定结论; ⑥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 件、资料、帐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⑦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它金融机 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暂停支付; ⑧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其中第⑥、⑦种两种“暂予扣留、封存 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 其它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暂停支付”,这两种措施 在初核阶段不允许采取。也就是说在初核阶段,只使用6种措施。
一、调查措施(2)
《行政监察法》第四章第十九条规定监察机关履行职责, 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有权使用的4种措施 是: ①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反行政纪律的文件、资 料、财务帐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 ②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调查期间不得变卖、 转移与案件有关的财物; ③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 点就调查事项作出解释和说明,但不得对其实行拘禁或者 变相拘禁(简称“两指”); ④建议有关机关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 执行职务。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二、调查核实(1)
实施调查,全面取证。按照上面讲到的, 纪检监察共12条调查措施,进行系统取证。? 下面就如何搞好调查取证工作我重点介绍 以下几种办法:
二、调查核实(2)
1、如何收集证据。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都是证 据。(1)证据的种类主要有9种:①物证;②书证; ③证人证言;④受侵害人的陈述;⑤被调查人的 陈述;⑥视听材料(原始声响、录像带等);⑦ 现场笔录(调查人对案件有关场所进行检查时所 作的笔录);⑧鉴定结论;⑨勘验、检查笔录 (主要是公安、司法人员对案件的有关场所、物 品及其证据材料进行勘验、检查时所作的笔录)。
三、调查核实(6)
(2)证据分类有5类:即 ? ①有错证据,无错证据; ? ②原始证据,传来证据; ? ③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 ④言词证据,实物证据; ? ⑤有效证据,无效证据。
三、调查核实(7)
(3)收集证据的要求。一是要客观全面,要尊重客 观事实,不能带观点、定调子、有框子,该收集 的证据都要收集; 二是深入细致; 三是主动及时; 四是符合规定程序:收集证据的主体必须合法, 证据的表现形式合法,收集证据的手段和方法必 须合法; 五是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要认真履行举证责任。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8)
办案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收集证据(与证 人谈话、现场勘验、检查)、扣留和封存物品,参加的调 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扣留封存、暂停金融机构支付的期 限不得超过办案期限。(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 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人。(3)能够证明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的有错证据和无错证 据都要注意收集。(4)党员拒绝作证或故意作假证,情 况严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是党外人员的, 应建议其主管机关予以追究。(5)谈话收集证人证言时, 应个别进行,不得采取开座谈会的形式。谈话时应制作清 晰、详尽的《谈话笔录》,取证后要对证人的谈话内容进 行保密。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9)
2、如何鉴别和使用证据,防止伪证和错证。发现证据存在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应重新 取证或补证。证据只有经过鉴别属实,才 能成为定案的根据。所谓伪证,是指违反 事实真相的证据,如假证明、鉴定、记录 等,出伪证的主要目的是故意包庇或陷害 他人而捏造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所谓错 证,属非故意行为,由于条件所限而形成 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证据。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10)
关于证据的使用,一般情况下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1)没 有物证、书证的情况下,仅凭言词证据认定错误时,必须 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直接证据。(2)在没有其它直接证据 或只有一个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要做到:一是所有间接证 据必须查证属实;二是每个证据与案件事实都有客观联系; 三是所有证据都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而且每个体 系足以排除其它可能性。如果没有排他性或者说还有其它 可能就不能定案。(3)认定错误事实之间的证据之间有矛盾, 且矛盾不能排除或得不到合理解释不能定案。(4)证据只能 证明一种可能但不能排除其它可能,不能定案。(5)当认定 数额上出现矛盾时,通常就低认定。
三、调查核实(11)
3、如何做调查笔录。做笔录时要做到 认真细致、客观公正,不随意删改,不断 章取义,正确表达被调查人、证人的意思、 书写格式要按规范化的要求,用钢笔或毛 笔书写,字迹要工整,不得乱写错别字, 更不能乱用代号。? 笔录要尽量做到一人一证、一事一证。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12)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与证人或被调查人调查谈话时,记 录人在调查记录开头一定要注意记录以下内容“XX同志, 我们是XX的工作人员(出示证件),根据《中国共产党
纪律检查条例》和《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等 有关规定,今天,我们以组织的名义找你谈话,对有关 XX的问题进行调查,希望你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如 实回答我们的提问,实事求是地向组织讲清有关问题,作 假证或有意隐瞒事实真相,将会受到纪律的追究,以上告 之事项,你听清楚了吗?”。同时,将涉嫌违纪的被调查
人的电话联系方式记录在卷,以便案件调查结束移送审理 室审理时,审理人员进一步找被审查人核对事实提供条件。
三、调查核实(13)
最好能够把被调查人的语言特征、语言神态都反 映出来,有的谈话出现僵局,无法回答所提出的 问题,长时间沉默也要记录当时情况(注:长时 间沉默不语),以供将来定案参考。谈话要求被 调查人审阅后在每一页上签字、盖章或押印,在 最后一页明确写上:“以上笔录我已看过,和我 讲的一致”及日期等;对无读写能力的,要向其本 人宣读,并由调查人在最后一页明确写上:“以 上笔录已向本人宣读,和我讲的一致”。所有改动 部分,都要押印。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14)
坚持文明办案
杜绝“逼供信”
三、调查核实(15)
谈话中要把握被调查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一是摸底试探阶段。谈话一开始,涉案 人员一般急于了解办案人员到底掌握了他 多少问题,作为谈话人,决不能漏底,一 开始就向调查人摊牌这是案件检查工作中 一大忌,必须让涉案人员探不到底,摸不 到头。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16)
二是相持阶段。这时的涉案者心存侥幸,抗拒心 理到了顶峰,两位谈话人要作到刚柔并济,软化 其顽固的抗拒心理,击破其脆弱的侥幸防线。三是动摇犹豫阶段。这时他已想到不交待是过不 了关,交待了又怕受党政纪处分,受牢狱之苦, 这时我们必须用政策来动摇其心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可以逐步出示部分证据,逼其就犯。这个阶段的谈话是谈话技巧的全部使用,一定要 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撕开缺口,一谈到底。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17)
四是交待问题阶段。这时被调查对象心理防线全 面崩溃,问题已经摊开,但他有一种畏惧心理,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有可能少谈,谈不全,也 可以避重谈轻,我们一定要设法使其彻底投降, 全部交待问题。谈话始终要围绕违纪错误的四个 构成要件来问[违纪行为构成要件有四个:主体, 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记录也要围绕这个 中心,有些违纪错误的主观故意就在于笔录上的 一句话,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在笔录上没有反 映出来,使一些应当成功的案件流产。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18)
与被调查人正面谈话。? 与违纪违法人员的正面谈话,是案件检查 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取言词证据的关键 环节,需要精心准备,如果没有做好准备 工作,谈话时就抓不住要害,击不中要害, 难以制服被调查人。因此,在与被调查人 谈话时要充分的做好与被调查人正面谈话 取证的准备工作:
三、调查核实(19)
与被调查人正面谈话的几种方法:
一是全面兜底,找出破绽,从正面进行突破。也就是说一般不要先暴 露谈话主题和掌握的证据,向被调查人提出纪律要求后,按工作、生 活、人际交往等层面与其开展交谈,从谈话中发现关键问题和关键人 物抓住不放,深问细抠,取得突破; 二是政策攻心,恩威并用,从政策法律的角度突破。即对其深入进行 政策法律宣传教育,晓以厉害,促其心理防线动摇,在此过程中适时 出示证据,交代从宽政策,使其认识到不说不行,说了能得到从宽处 理,从而取得谈话突破。三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情理角度进行突破。要研究被调查人在 心理上怕什么,担心什么。找准其感情上的薄弱点作为突破口。如以 父母、妻儿朋友之情动人,击垮其心理防线。四是顺藤摸瓜,投石问路,从逻辑合理的角度不断进行突破。即要 用漫谈的方式与被谈话人反复谈同一个问题,当他们在谈话中流露出 来一些线索和问题后抓住不放,按事物逻辑关系步步紧逼进行问话, 取得谈话突破。
三、调查核实(20)
一是要正确认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通常情况下,办案人员已经掌握一定 的证据,处于主动地位。被调查人出于被审查地位,政治上孤立、道义上失 助,精神上处于劣势。因不知道检查机关掌握多少证据,思想处于被动、猜 疑、动摇状态,办案人员有一定的违纪证据支撑这些都是我们的有利条件。被调查人为了逃避处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对法律、政策产生误解, 总是会千方百计的抵赖,不会主动交代,甚至会和办案人员产生对立情绪。加之办案人员掌握的证据不够充分这些都是不利因素,无疑会给办案工作带 来一定困难,这些是我们的不利因素。正确掌握这些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 于我们制定正确的谈话方案,取得谈话的突破。二是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组建谈话班子。指派能够胜任的办案人员进行谈 话,要实行专人负责,指定主谈话人,不能在谈话过程中随意更换人员,以 确保谈话成功。三是办案人员要全面熟悉和掌握案件情况及案件涉及的有关专门技术知识。四是要研究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基本个人经历、先后担任的职务、 社会关系和被调查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心里状态等,针对这些情况, 选择恰当的谈话方式和策略,进行谈话。五是要制定谈话计划,拟定谈话提纲。包括简要案情、目的要求、方法步骤 等,要提出需要查清的问题,分析可能的几种回答,预计什么情况下使用证 据,明确哪些问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等。
三、调查核实(21)
谈话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主谈话人在谈话前,一定要了解掌握被谈话人的经历、 性格、家庭成员等情况,以便在谈话中有针对性的对其晓 之以理、动之以情,打开突破口。二是问话要选主题,不能让对方摸底从而知道我们不掌握 的违纪事实。就是说不能让对方知道我们掌握多少证据。三是适时使用证据,我们掌握的证据是真实的有分量的, 不能随便出示,要用在关键时候。如对方正在动摇,在考 虑说与不说的时候及时出示部分证据,就能击垮其心理防 线,起到突破作用。四是谈话时副谈话人不能随便插话,提问,以免影响主谈 话人的谈话主题和思路,更不能就有关问题和主谈话人讨 论,从而给对方认为我们什么都不掌握,影响谈话效果。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22)
调查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威、恩、计、帮的策略突 破案件。在谈话前我们要了解清楚:1、谈话对象 涉及的案件我们要了如指掌。如涉案人员、情节 等。2、对谈话对象的家庭情况要了如指掌。如父 母是否健在、夫妇是否恩爱等。3、对谈话对象的 个人经历要了如指掌。如任过什么职务,受到过 什么挫折。达到用党纪国法的武器让其交代问题 的目的,我们必须了解清楚这些情况。4、对谈话 对象个性特点要了如指掌。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三、调查核实(23)
所谓“威”就是要运用我们掌握的事实证据和其他策略 手段向谈话对象施加强大的心理压力。所谓“恩”就是当犯罪嫌疑人谈话对象的心理压力达到 一定程度的时候,给予一定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如送上 一杯水、递上一支烟等,促其就范。所谓“计”就是利用计谋给谈话对象造成心理上的错觉, 产生错误的分析、错误的判断,促使其如实交待问题。所谓“帮”就是帮助谈话对象,促使其如实交待问题, 有时候,谈话对象存在客观的心理障碍。要帮助谈话对象 克服心理障碍,促使其谈出问题。帮助谈话对象克服记忆 上的障碍,如实交待问题。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四、 “二十四字”方针(1)
案件检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 实为依据,以党政纪为准绳,做到事实清 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 续完备,程序合法“二十四字”方针的要 求。
四、 “二十四字”方针(2)
“二十四字”方针概括起来讲,主要有四点。一 是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后果和 有关人员的责任等应清楚明确;二是认定的每一 案件事实都应有经过鉴别属实的充分证据;三是 确定的错误性质和提出的处理建议,均应以事实 为依据,以党章、党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绳;四是案件检查的各个环节都应符合规定的程 序,并履行相应的手续;收集的证据所形成的案 件材料也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一、错误行为种类
? ? ? ? ? ?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六章 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第七章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第八章 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第九章 贪污贿赂行为 第十章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十一章 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十二章 失职、渎职行为 第十三章 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 第十四章 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第十五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违纪行为构成要件(1)
根据党纪处分条例规定,任何一种违纪错误 的成立都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一)违纪错误主体
这是用以说明实施违纪行为的党员和党的组织的 基本特征的要件。它不仅包括党员的责任能力, 而且包括党员的特殊身份。比如,有的违纪错误 如盗窃错误的主体,必须是具有责任能力的党员, 而有的违纪错误如失职错误的主体,不仅必须具 有责任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身 份的党员。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违纪行为构成要件(2)
(二)违纪错误客体
这是用以说明违纪行为侵犯了什么样的党内关系 和社会关系的要件。任何违纪错误都侵犯一定的 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即一定的客体。比如,在 党内组织秘密集团错误侵犯的客体是党的团结和 统一;贪污错误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干涉他人婚姻自由错误侵犯的客体是他人婚姻自 由权利和人身自由权利。违纪错误的危害性就表 现为对一定的客体造成或可能造成某种危害。不 侵犯任何客体的行为,是不构成违纪错误的。
违纪行为构成要件(3)
(三)违纪错误的主观方面
这是用以说明违纪的党员和党的组织在怎样的心 理支配下实施违纪行为的要件。它包括过错(故意 和过失)以及违纪动机、违纪目的等。每种违纪错 误的成立都必须具备故意或者过失。比如,贪污 错误在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故意。党纪处分条例规定的违纪错误,大多数是故意违 纪错误,只有少数是过失违纪错误。比如,党纪 处分条例第九章规定的失职类错误,多数是由过 失构成的违纪错误。行为人如果在客观方面造成 了危害结果,但在主观方面既无故意,又无过失, 则不构成违纪错误。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违纪行为构成要件(4)
(四)违纪错误的客观方面
这是用以说明违纪错误客体是通过行为人怎样的行为,在 怎样的情况下受到侵害,以及受到何种程度侵害的要件。它包括危害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以及特定的时间、 地点、方法。比如,贪污错误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 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其结果是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 有权关系。干涉他人婚姻自由错误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 力或者包办等方式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其结果是侵 犯了他人婚姻自由权利和人身权利。
案例分析一:贪污贿赂行为
基本案情 案例1.某镇副镇长兼村党支部书记,利用管理村 集体资产的职务便利,侵吞村集体资产100万元。案例2.某街道办事处主任兼某居委会党委书记, 利用管理集体资产的职务便利,收受他人所送的财 物计5万元。案例3.某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累计收受他人 所送的财物计15万元。其中,在协助镇政府从事行 政管理工作过程中收受10万元;在从事村集体事务 管理过程中收受5万元。案例4.某村会计在受县民政部门委托经手发放救 济款的过程中,截留克扣4000元。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第九十五条 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 会等基层组织中的党员从事下列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 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变相非法收受他 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分别依照本条例第八十三条(贪污错误)、 第九十四条(挪用公款错误)、第八十五条(受贿错误)规定处理: (一)党费、社保基金和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 救济、防疫款物的管理; (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 (三)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四)土地征用补偿费的管理; (五)代征、代缴税款; (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 (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八)依照党内法规从事党的纪检、组织(人事)、宣传等工作。
在现阶段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实践中,常常会遇到 国家工作人员认定标准适用的困惑,同样一个行 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贪污、受贿,还是职务侵 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往往引起案件定性过 程中的争议。纪检监察机关在讨论案件定性的过 程中,上述四个案件均有激烈的争议。其焦点集 中在对国家工作人员认定标准的适用上,或者说 是对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把握上。
案例1中行为人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其利用 的却是村党支部书记管理村集体事务的权力,侵 吞的是村集体资产,应当以职务侵占定性(本案经 二审法院审理,撤销一审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无期 徒刑的判决,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同理,案例2中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非国家工作人 员受贿定性。案例3中行为人在协助镇政府从事行 政管理工作过程中收受10万元,应当以受贿定性; 在从事村集体事务管理过程中收受5万元,应当以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定性。案例4中的村会计虽然 是农民身份,但其符合受县民政部门委托经手管 理国有财产的人员,从这一点上看是从事公务, 救济款在没有发放到救济户手里之前仍然是公款, 其行为应定性为贪污。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徐某,党员,某村民委员会主任、党支部 副书记。? 2004年2月,徐某所在的村承包了在本村 征地建设居民住宅示范小区的部分工程。在进行工程分包的过程中,徐某利用其负 责村里全面工作的便利,将该工程部分分 包给李某承建,并收受了李某送给的人民 币1万元。2004年5月,在组织调查时,徐 某承认了该事实,并将该款上交。? 徐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量纪?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85条和第101条之规定,受 贿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主要区别在于违纪行为的主体不同。根据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95条之规定,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 织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中的党员,只有在特定条件 下行使管理职能,依照规定从事公务,包括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 作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人员才能认定为 “其他依照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本案中,徐某虽为村委会主任,但认定的是村务而非协助政府从 事的公务,因此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也不能认定为“其他依照规定 从事公务的人员”。从徐某的行为特征来看,符合第101条规定的非 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的三个条件:首先,徐某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 其次,徐某利用负责村全面工作的便利,在从事工程分包这一集体事 务时,将该工程分包给李某承建,为其谋取利益;第三,徐某收受了 李某送给的人民币1万元。因此,徐某的行为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行为。应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01条和第34条之 规定予以定性量纪。
案例分析二:违反廉洁自律行为
何某,中共党员,某村会计。 日上午,何某受单位委托,到信用社某营 业所提取现金2万元。何某没有当场点数, 回单位后何某发现银行多给4千元。何某未 将此事汇报给村领导,将4千元占为己有。分析案例该如何定性,简述理由。
【非法占有错误】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 处分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一款“利用职务 上的便利,非法占有非本人经管的国家、 集体、个人财物,或者以购买物品时象征 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非法占有国家、集体、 跟人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 接受服务、使用劳务”
按照违纪案件案件构成四要件分析
按照案件必备的四个要件进行分析。? 何某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廉洁自律制度和公 私财物的所有权; ? 何某行为在客观方面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 ? 何某是共产党员,具备主体资格; ? 何某在主观上是直接故意。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何某的行为属于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类中的 非法占有的错误行为。? 非法占有行为,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 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 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 为。
案例分析三: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
于某,男,中共党员,原任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副处级),1994 年离休。1990年年初,于某雇安徽人王某(女,时年20岁)为其家庭服 务员。同年7月,在于家于某与王发生了性关系,9月王某提出要回安 徽老家,于家同意。数月后王某在老家自感怀孕并于1991年6月生下 一女,取名于芳。两年后,王某回到北京,于1994年年初找到于某, 告诉于孩子是他的,当时于某不相信,因其以前从事有害作业,身体 受到过辐射,曾丧失了生育能力,但见孩子的长相有些像自己,就默 认了。于某与前妻季女士长期分居二室,感情淡漠,自王某带孩子找 上门后,于某与季某感情完全破裂,1995年8月二人协议离婚。于某 与季某婚姻存续期间,共生育子女三人。1996年9月于某与王某办理 了结婚登记手续。1997年7月于某申请将其妻王某、女儿于芳的户口 迁入北京,因办理户口需要,需做亲子鉴定。1998年1月,经北京市 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亲子鉴定认定,被鉴定人于某、王某夫妇与 于芳之间有亲子关系。于某与王某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并非婚生育一 事从未主动向党组织交代过,直到1999年年初组织找于某谈话时才被 迫交代。
【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错误】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六十六条 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超计划生育的, 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 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通奸错误】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五十条 与 他人通奸,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 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 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于某婚姻存续期间与王某所发生性关系的并生育 子女的行为,定性为违反划生育政策错误显得牵 强,于某的婚外性行为就其主观目的而言,是为 满足其生理与不正当情感之需求,填补其精神空 虚,而非为生育子女。于某以前曾丧失了生育能 力,且与发妻育有三个子女,因此,于某不具有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错误的主观故意,但于身为有 妇之夫,与保姆发生两性关系,违反社会主义道 德规范,完全符合通奸错误的要件构成,应定性 为通奸错误。综上所述,于某的行为构成通奸错误,应根据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五十二条的 规定处理。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案例四、农村基层干部的贪污和挪用公款区分
基本案情: 案例一:某村党支部书记王某,其个人家庭又相对富 裕,王某明知村民李某、张某两家村民长期在外省打工, 不了解补助款发放的情况,王某在平时没有积极联系二位 村民,也没有联系其亲属尽到告知义务,在二位村民回家 期间王某也没有告知其真相。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行为构 成贪污罪。利用代为发放村民粮补款、五保户补助款之机, 四年内私自多次从银行支取村民李某、张某粮补款、五保 户补助款共计16000元,占为己有。案例二:某村党支部书记戴某,戴某所在的村土地补偿 款发放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部分村民不同意补偿方案, 拒绝领取补偿款,二是该村村民对如何发放补偿款存在异 议,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土地补偿款实际处于一种悬置状 态。利用其帮助发放村民征地补偿款之机,三年期间私自 从银行支取23户村民占地补偿款共计108万元,用于个人 经商办企业。法院审理后认为戴某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如何区分贪污和挪用公款犯罪,在刑法上有着很明确的界 限。一般来说,判断当事人行为是贪污还是挪用,主要是 判断当事人存在哪个方面的主观故意心理,其非法占有公 款的目的是永久性占有还是暂时的挪用。通常主要从以下 方面判断当事人的主观故意心理: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 潜逃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行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 票平账、销毁有关账目等手段,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 贪污罪定罪;行为人截取单位收入不入账,非法占有且没 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 力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 应当以贪污罪定罪。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案例一中,王某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多次私自支取国家给 予村民的补助款,且每次支取数额均不大,其个人家庭又 相对富裕,不能证明其有暂时借用的主观故意。在这种情 况下,将二人补助款占为己有,其行为应被认定为贪污行 为。案例二中,戴某同样是利用职务之便支取了村民的土地 补偿款,用于个人经营牟利。貌似同样的行为却被认定为 挪用公款。原因就在于两个当事人在主观方面存在不同的 故意,这种故意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象,而是综合分析的结 果。戴某就是利用这样一种机会挪用了这些款项,虽然其 挪用时间较长,本人也没有准备归还的举措。但是综合分 析来看,我们无法从戴某的主观上判断他是想永久性占有 该款还是暂时借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 无罪推定原则,应该认定其主观上是存在挪用的故意。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案件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一项经常性的重 要工作,是严肃党纪政纪的中心环节,在 纪检监察工作中始终处于关键位置。只有 不断加强执纪办案工作,才能维护党纪政 纪的严肃性,保证党的纪律、方针、政策 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第一篇:纪委违纪案例读后感山西纪委公布 13 起顶风违纪典型案例
山西省纪委监察厅就全省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 公布近期查实的顶 风违纪党政机关干部典型案例。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 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推动大发展的制胜砝码进行了专门部署。落实好省十次党代会确定的转型 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宏伟战略,抓好加快全面小康、走出转型新路两件大事,必须有全省 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来保证。为此,山西省纪委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 定把 12 月确定为全省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和 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一次纪律作风大教育、大整顿,弘扬新风正气,狠刹歪风邪气, 凝聚发展合力。在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前夕, 山西省纪委监察厅安排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统一行动, 开展 了继 2010 年刹风整纪专项行动之后的整肃工作纪律“回头看”,重点对上班时间仍在休闲 娱乐场所活动的国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共查实顶风违纪的党政机关干部 46 人,其中 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13 人(县处级干部 2 人,乡科级干部 11 人)。截止目前,所有违规违纪 人员全部处理处分到位, 对违规违纪人员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也全部到 位。13 名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处理处分情况任如下。一、大同市新荣区原副区长田某 田某,男,1963 年 7 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同市新荣区原副区长。9 月 28 日下午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茶馆打麻将。经大同市纪委常委会 9 月 30 日研究决定,给予其党内严重 警告处分;经 10 月 23 日大同市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其免职处理,按法定程序办理。二、太原市万柏林区商务局原党委书记刘某 刘某, 男, 1969 年 10 月出生, 中共党员, 太原市万柏林区商务局原党委书记(副处级)。11 月 22 日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洗浴场所洗浴。经 11 月 25 日万柏林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 万柏林区委常委会批准,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三、太原市尖草坪区工商局党组原副书记、原副局长李某 李某,男,1966 年 8 月出生,中共党员,太原市尖草坪区工商局党组原副书记、原副 局长。11 月 22 日 16 时工作时间,在某洗浴部打麻将。经 11 月 25 日太原市工商局党组会 议研究决定,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四、太原市娄烦县科技局原党支部书记刘某 刘某,男,1958 年 1 月出生,中共党员,太原市娄烦县科技局原党支部书记(正科级)。11 月 23 日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健身娱乐馆看打麻将。经 11 月 28 日娄烦县纪委常委会研 究决定,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经 11 月 24 日娄烦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其免职处 理。五、大同市广灵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原局长(主任)马某 马某,男,1969 年 11 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同市广灵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原局长(主 任)。11 月 22 日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大酒店洗浴中心洗浴。经广灵县纪委常委会 11 月 23 日研究决定,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经 11 月 25 日大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会议研 究决定,给予其免职处理。六、大同市广灵县烟草专卖局原副局长葛某 葛某,男,1974 年 11 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同市广灵县烟草专卖局原副局长。11 月 22 日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酒店洗浴中心洗浴。经广灵县纪委常委会 11 月 23 日研究决定, 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经 11 月 25 日大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会议研究决定,给予 其免职处理。七、大同市灵丘县工商联合会原副主席刘某 刘某,男,1966 年 12 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同市灵丘县工商联合会原副主席。11 月 22 日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足疗中心足疗。经 11 月 28 日灵丘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 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建议免去其工商联副主席职务。八、国家统计局阳高调查队原党支部书记冯某 冯某, 1964 年 6 月出生, 男, 中共党员, 国家统计局阳高调查队原党支部书记(正科级)。
11 月 22 日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棋牌室打麻将。经 11 月 24 日阳高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建议免去其国家统计局阳高县调查队支部书记职务。九、晋中市左权县教育科技局原副局长郝某 郝某,男,1966 年 4 月出生,中共党员,晋中市左权县教育科技局原副局长。11 月 22 日 16 时工作时间,在某酒店打麻将。经 11 月 25 日左权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其党 内严重警告处分;经 12 月 1 日左权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其免职处理。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原党委书记、乡长张某 张某,男,1971 年 11 月出生,中共党员,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原党委书记、乡长,平 顺县十三届人大代表。2011 年 11 月 23 日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酒店桑拿部洗浴。经 11 月 29 日平顺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报请平顺县委常委会批准,决定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 行政撤职处分,依法罢免其人大代表资格。十一、晋城市城区法院执行局原副局长闫某 闫某,男,1966 年 6 月出生,中共党员,晋城市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副局长。2011 年 11 月 22 日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足疗店足疗。经 11 月 28 日晋城市城区纪委常委会研究 决定,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经 11 月 28 日晋城市城区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其免 职处理。十二、晋城高平市交警大队宣教科原科长贾某 贾某,男,1957 年 6 月出生,中共党员,晋城高平市交警大队宣教科原科长。2011 年 11 月 22 日 15 时工作时间,在某足疗店足疗。经 11 月 28 日高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党支部 会议研究决定并报高平市公安局党委批准,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经 11 月 29 日高平市 公安局党委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其行政撤职处分。十三、运城市新绛县水利局原副局长光某 光某,男,1971 年 6 月出生,中共党员,运城市新绛县水利局原副局长。2011 年 11 月 23 日 16 时工作时间,在某 KTV 歌厅唱歌。经 11 月 28 日新绛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 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经 11 月 29 日新绛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其免职处理。
据介绍,大同市原副区长田某等 13 名党员领导干部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既反映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纪律观念松驰、宗旨意识淡漠、放松自我约束、生活情趣低俗的 问题, 也暴露出一些地方、 一些单位对干部缺乏有效的教育、 监督和管理的严重问题。为此, 山西省纪委监察厅要求, 在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的同时, 要按照中央和我省关于实 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以致职责范围内明令禁止 的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违规违纪人员所在单位领导班 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目前,已责令大同市新荣区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政府作出 书面检查,对万柏林区副区长李福贵诫勉谈话;责令太原市工商局党组作出书面检查,责令 尖草坪区工商分局党组作出书面检查, 责令省工商局副巡视员、 太原市工商局局长王拴成作 出书面检查, 责令尖草坪区工商分局党组书记、 局长赵殿侠作出书面检查, 并进行诫勉谈话; 责令太原市娄烦县副县长武卫东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大同市烟草专卖局领导班子作出书面检 查;责令灵丘县工商联领导班子作出书面检查, 对灵丘县工商联主席张永俊诫勉谈话;责令国 家统计局阳高调查队领导班子作出书面检查, 对国家统计局阳高调查队队长冶智异诫勉谈话; 责令左权县教育科技局局长胡德荣作出书面检查,对其诫勉谈话;责令平顺县委作出书面检 查;对晋城市城区法院院长郭旭鸿通报批评、 诫勉谈话;责令晋城高平市交警大队作出书面检 查,对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沈宽心诫勉谈话;责令运城市新绛县水利局领导班子和局长刘金明 作出书面检查。山西省纪委强调, 这次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 重点致力于解决三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对去年以来开展的整肃工作纪律进行“回头看”,对仍然违反“五不准”规定,在上班 时间到休闲娱乐场所活动的干部从严处理;二是狠刹闲话生非的不良风气,拉拉扯扯的庸俗 风气,吃拿卡要的恶劣风气;三是坚决查处效能低下、懒政怠政、不负责任、执行不力、弄 虚作假、奢侈浪费的人和事。山西省纪委介绍, 为确保教育整顿月活动取得实效, 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是深化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廉政准则》等党内法规,认真学习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开展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 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 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举办建言献策活动, 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变“五不准”为“五自觉”。二是抓好案例。畅 通信访举报渠道,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肃查处典型案件,及时纠正突出问题。今天,是我 们的第一次新闻发布, 之后还将会就有关典型案例的查处情况进行新闻发布。三是健全制度。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到工作制度、业务制度、管理制度 之中,形成教育、监督、惩处有机衔接、相互配套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 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构建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 山西全省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各地和省直各单位普 遍进行了动员部署,普遍开展了学习宣传,普遍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和明查暗访资料片, 普遍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正在深入开展督导检查,查处典型案例,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举办“正风肃纪、创优环境”建言献策活动,加强纪律作风制度建设等工作。山西的纪律作 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将为达到“思想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工作效能明显提 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目标,加强工作,以期取得实在成效。山西省纪委副书记、省教育整顿活动办公室主任李正印,省监察厅副厅长、省教育整顿活 动办公室副主任刘蓉华,省纪委常委、省教育整顿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张秀萍,省监察厅副厅 长、省教育整顿活动办公室副主任李吉山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通报了上述情况。第一篇:纪委违纪案例读后感纪检监察案例分析 如何适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标准 基本案情 案例 1.某镇副镇长兼村党支部书记,利用管理村集体资产的职务便利,侵吞村集体资产 100 万元。案例 2.某街道办事处主任兼某居委会党委书记,利用管理集体资产的职务便利,收受他人所送的财物计 5 万元。案例 3.某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累计收受他人所送的财物计 15 万元。其中,在协助镇政府从事行政 管理工作过程中收受 10 万元;在从事村集体事务管理过程中收受 5 万元。案例 4.某村会计在受县民政部门委托经手发放救济款的过程中,截留克扣 4000 元。分析意见 在现阶段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国家工作人员认定标准适用的困惑,同样一个行为人所 实施的行为,是贪污、受贿,还是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往往引起案件定性过程中的争议。纪检 监察机关在讨论案件定性的过程中,上述四个案件均有激烈的争议。其焦点集中在对国家工作人员认定标准 的适用上,或者说是对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把握上。概括起来,基本有三种情况: 一是唯身份论者,简单地将具体违纪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模板式比对,通常容易发生认识上偏差。他们 依赖于惯性思维,机械地从行为人简历或任职文件中找到行为人是否构成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据后,就断然认 定其行为的性质。比如将案例 1 定性为贪污;将案例 2 定性为受贿;将案例 3 的 15 万元都定性为非国家工作 人员受贿;将案例 4 定性为非法占有。持有这种主张的是以身份来论证公务,认为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 人所从事的就是公务,反之则不是从事公务。同样的行为要看谁来实施才能判定是不是从事公务。二是广义公务论者,持有这种主张者,把刑法意义上的“从事公务”的外延作扩大的理解,将管理国家 公共事务和管理村委会、居委会集体事务的情形混为一谈,不加区分,认为即便是管理集体事务也应当视为 从事公务,判断案件性质的眼光只盯在行为人是否从事公务上。于是,就将案例 3 中行为人协助镇政府从事 行政管理的情形放大,将管理村集体事务等同于“公务”,主张通统以受贿定性,忽视了行为人在从事村集 体事务管理过程中收受 5 万元,应定性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情况。三是双重标准论者,持有这种主张者提出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采用“看身份,不唯身份, 重在考量是否从事公务”的双重标准。因此,案例 1 中行为人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其利用的却是村党 支部书记管理村集体事务的权力,侵吞的是村集体资产,应当以职务侵占定性(本案经二审法院审理,撤销一 审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无期徒刑的判决,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同理,案例 2 中行为人的行为应 当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定性。案例 3 中行为人在协助镇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收受 10 万元,应当以 受贿定性;在从事村集体事务管理过程中收受 5 万元,应当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定性。案例 4 中的村会计 虽然是农民身份,但其符合受县民政部门委托经手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从这一点上看是从事公务,救济款 在没有发放到救济户手里之前仍然是公款,其行为应定性为贪污。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即以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认定的标准,在认定案件性质 的具体实务中,适用“看身份,不唯身份,重在考量是否从事公务”的双重标准。首先,行为人的身份是案件定性的基础因素。无论是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还是党纪政纪规定, 无一例外地将某一具体行为对应的主体条件作出规定。而其设计者都将特定身份的人利用特定的手段侵害特 定的社会关系作为统一体加以规范。以贪污为例,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害公共财产的所有权。行为人的身份应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因此,一个案件的定性,要先确认行为人 的身份是否符合某一具体行为对应的主体条件。其次,身份不是案件定性的唯一标准。上述四个案例足以说明这一点。标准的国家工作人员侵吞财产构 成的不是贪污而是职务侵占;地道的农民截留救济款构成的不是非法占有而是贪污;同一个人同样的收受财 物却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因此,在认定案件性质的具体实务中,把行为人的身份作为定性的唯一标准,机械 简单地用构成要件生搬硬套,顾其一点,不及其余,是容易走入误区的。第三,是否依法从事公务才是认定国家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按照刑法总则第 93 条、有关立法解释及 2003 年 11 月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国家工作人员认定标准的规 定精神,都是以是否“从事公务”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判断标准,不论行为人之前身份如何,即便是案例 4 中的农民,只要受委托依照法律从事公务也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即使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也必须是“从 事公务”的才能满足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综观现行刑法,其总则性规定层面是以“唯公务论” 为要领的,即国家工作人员或者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都以要求其从事公务,要以是否从事公务来论证 是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是,从刑法分则一些具体条文规定来看,实际采取的是“身份”、“公务”双重标 准认定国家工作人员的。如刑法第 163 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 271 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其主 体限定为非国有性质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非从事公务的人员。事实上,刑事立法已经将上述组织中 工作人员从事的经营管理活动排除在“公务”之外。如何看待上述不一致,笔者认为,鉴于总则与分则是一 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所规定的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在认定具体行为 性质时,适用“看身份,不唯身份,重在考量是否从事公务”的双重标准,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备刑法意义 上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准确定性、恰当处理。(作者为江苏省徐州市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
如何认识受贿行为的主观故意 基本案情: 钱某,中共党员,系某镇镇长,2006 年春节前,其擅自以赊账的方式购买了价值 30 余万元的物品和礼 券用于向县政府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送礼打招呼。事后,钱某找到镇里一家企业的老板马某说,春节 前有一笔费用在镇里不好走账,能不能在你们企业走一下。数日后马某帮钱某结清了账款,共计 30 余万元, 并让企业财务科以招待费的名义将这笔费用列支,随后马某将上述情况告知了钱某。纪检监察机关在调查时, 钱某辩解称,这 30 余万元的费用是用于代表镇里向有关领导和部门送礼,而非给自己,不应当构成违纪,更 不构成受贿罪。如何认识受贿行为的主观故意 分歧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钱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违纪行为。另一种意见认为,钱某的行为不仅违纪,并且 已构成受贿罪,还具有索贿的法定从重情节,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分析意见 受贿行为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 益的行为。受贿行为的主观要件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取得贿赂的主观心理态度,是追究行为人责任的基础, 正确把握受贿的主观要件,就可以正确区分是否违纪,是否构成犯罪,做到定性准确,量纪量刑适当。本案 关键是钱某是否具有受贿的主观故意。根据违纪构成理论和犯罪构成理论,受贿主体在主观上都是出于故意, 其故意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接受贿赂,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思。二是行为人认识到 自己索取、收受的不正当报酬是通过职务行为取得,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侵害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三是行为 人对上述结果持积极追求和希望的态度。依据上述标准,本案中钱某具有受贿的主观故意。钱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受贿行为人的特定目的是非法占有。本案中钱某没有个人所有或占有 的意思,但无论这 30 余万元的用途如何,都包含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之中,因为受贿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 的,既包括行为人本人非法占有的目的,也包括以第三者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所谓第三者,并不限于自然人, 还包括了单位或其他组织。因此,本案中,钱某无论如何辩解,也不论其是否实际占有这 30 余万元,都改变 不了非法占有马某帮助其报支的这 30 余万元的事实。钱某主观上具有受贿的认识因素。在受贿构成的主观要件中,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不但要认识到自己索 取或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而且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出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或者说, 认识到收受他人财物是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对价。本案中钱某当然认识到这样做会侵害其职务行为的 不可收买性,内心也非常清楚,如果自己不是镇长,不可能也不会主动去向马某提出要求帮助报支这笔费用。钱某对权钱交易的实现持有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受贿行为主观方面还包括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因素, 就是行为人必须对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持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明知受贿行为侵犯国家工作 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出卖性而逆行。本案中钱某对这种以权谋利非法交易的实现,主观上积极追求的心理态 度十分明显。综上,我们认为本案中钱某的行为符合受贿的违纪构成要件,已构成受贿违纪,并且应当以受贿罪依法 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实际办案过程中,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受贿的主观故意,一方面可以通过与行为人的谈话,让其主动 交待受贿的动机、目的和原因,查清行为人行为发生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另一方面办案人员应当通过 行为人客观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分析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定行为人是否 具有受贿的主观故意,使查办案件顺利进行。(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纪委)
加强案件审理报告的证据分析论证 案件审理报告,是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部门就移送审理或呈报审批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处理及 办案程序等提出审理意见时制作并使用的文书。作为审理部门意见的综合反映,就形式而言,审理报告是审 理过程的客观记载;就功能而言,审理报告是纪委常委会议和监察机关领导办公会议审定案件的主要依据; 就价值而言,审理报告是审理部门履行审核把关、监督制约职责的重要载体。不管是形式层面还是功能、价
值层面,在审理报告中对证据审核分析进而提出认定意见都十分必要且重要,应予重视和加强。当前审理报告证据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只写事实,不写证据。一些审理报告在违纪事实部分只写调查报告及审理部门认定的事实,而不写 证据状况。这样的事实叙述再清楚、再具体,也难免让人对于是否客观产生疑虑。二是对证据情况一笔带过, 未作必要介绍和说明。这与中央纪委近年来一直强调的加强对办案程序特别是取证方式和途径是否合法进行 监督的要求不符。三是重视有错证据和错重证据,忽视无错证据和错轻证据。这反映出保障党员和监察对象 合法权利认识不到位和证据审查不全面的问题,不符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办案原则。四是只写证据认定 结果,不写清证据认定过程。主要表现是:对证据事实的关联性缺乏判断,对证据间的矛盾分析不够,没有 对主要证据的采信与否进行分析说理,对分歧较大证据的认定未置可否并说明,没有对瑕疵证据和非法证据 提出明确意见。这种缺乏证据分析认定过程的审理报告既不利于纪委常委会议和监察机关领导办公会议审定 案件,也不利于克服审理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加强审理报告证据分析论证的路径选择 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对审理报告证据分析论证重要性的认识。要破除“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树立 “实体程序并重”的观念;破除“重办案,轻文书”的思想,树立“审理报告是案件质量的重要保障和体现” 的观念;破除“审理报告写得越简单越好, 写多了怕出错”的思想, 树立“审理报告应充分论证说理”的观念。通过转变观念,使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和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审理报告证据分析论证对于开展内部执纪监 督、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的重要意义,逐渐形成审理报告证据分析论证的良好氛围和风气。真正把审理报告证据分析论证作为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进而将之内化为自觉的审案理念。解决审理报告证据分析论证“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相当一些审理人员在审理报告中对证据分 析论证不充分的原因是不知道“说什么”和“怎么说”。证据分析论证说什么?首先,应在审理报告中将证 据的形式、来源、内容等情况予以客观、全面体现。证据内容的摘录和概括要围绕以下事实进行:被调查人 的身份;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原因、经过、结果等违纪事实的要素;共同违纪案件中各被调查人的作用 和应负的责任;被调查人违纪时的主观状态;从轻、从重或者减轻、加重以及免于处分的情节;与违纪有关的财 物的来源、数量以及去向。其后,便是对证据的分析论证,应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一是证据能力问题, 二是证据证明力问题。证据能力解决的是证据材料有没有资格作为证据使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证据 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问题。证据证明力解决的是证据材料对于案件事实是否有证明作用和证明程度的 问题。通过分析论证,应明确以下问题的结论:证据是否合法取得?可能影响证据真实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 的?证据之间、证据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如何?违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达到“确凿”的标准?定案 的证据体系是否足以得出唯一的排他性结论? 明确审理报告证据分析论证的要求。审理报告证据分析论证,应体现以下两项要求。一是要客观全面, 既要如实反映案卷中有错、无错、错重、错轻的全部证据的情况,达到“一报告在手如同案卷在手”的效果; 也要全面反映对证据审核采信的过程和理由, 达到“审理报告作出的结论和意见均有根据和说服力”的目标。二是要突出重点,审理报告证据分析论证应抓住可能影响案件质量的关键点来进行,比如:被调查人(或助 辩人)的辩解;证据取得是否合法;存在矛盾或疑点的主要证据;存在较大争议的证据;审理部门内部抗辩 的焦点及分歧解决方法,等等。为明确要求,增强实效,有必要对审理报告制作格式和要求予以完善和细化, 比如:增加专门部分针对被调查人(或助辩人)的辩解进行分析论证;明确对存在矛盾或疑点证据的分析论
证要求,等等。加强审理人员证据审查认定能力培养。强化审理报告对证据的分析论证对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 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审理人员证据审查认定能力的培养。培养可以通过专项培训、抽查、 评比以及汇编优秀审理报告集等多种方式。注重效率,繁简分流。加强审理报告的证据分析论证要讲求实效,注重效率。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 内容和效率,应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该繁则繁,该简则简,繁简得当。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 大的,审理报告将据以认定事实的证据及其证明情况概括说明即可。(作者单位:河北省纪委案件审理室) 正确区分农村基层干部的贪污和挪用公款 基本案情: 案例一:某村党支部书记王某,利用代为发放村民粮补款、五保户补助款之机,四年内私自多次从银行 支取村民李某、张某粮补款、五保户补助款共计 16000 元,占为己有。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行为构成贪污罪。案例二:某村党支部书记戴某,利用其帮助发放村民征地补偿款之机,三年期间私自从银行支取 23 户村 民占地补偿款共计 108 万元,用于个人经商办企业。法院审理后认为戴某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分析意见 如何区分贪污和挪用公款犯罪,在刑法上有着很明确的界限。一般来说,判断当事人行为是贪污还是挪 用,主要是判断当事人存在哪个方面的主观故意心理,其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是永久性占有还是暂时的挪用。通常主要从以下方面判断当事人的主观故意心理: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行为人 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账、销毁有关账目等手段,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行为人截取单 位收入不入账,非法占有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还所挪用的公款而 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这些区分标准对于财务制度健全的单位来说相对是容易做到的, 通过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在财务上的反映, 可以相对明确地推断其主观心理。但是对于许多农村基层组织来说,因其往往存在账务不健全的问题,在司 法实践中区分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往往存在很多困难。现阶段基层农村组织财务制度不健全现象普遍存在。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村级财务工作涉及千家 万户,数额小,头绪多,收支往往无从查证。二是村级会计业务不熟,有些账务看上去是很明显的贪污挪用 的行为,事实上却大相径庭,往往仅仅是会计做账的失误。三是缺乏常态化的有效监督。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农村基层组织的账务会出现几种具体问题:一是应入账的收支没有入账,不应入 账的收支如代收款反而入账;二是因为村债务多,村集体账户无法存款,公款私存普遍,甚至将该公款存在 个人家庭存折上也时有发生;三是村干部任职辞职没有严格程序,干部随意卸任外出打工,账务几年之内也 未结清;四是个别部门利用村干部财务知识缺乏问题,在与村发生财务关系时采用欺骗等手段贪污窃取财产, 但从账面上看责任却在村干部。由于村集体地位决定了其工作的特殊性和村级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如果单纯的通过刑法上列举的方法认 定村干部的贪污、挪用、侵占等经济问题难以遵循刑法上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归罪原则。例如公款私存个人家 庭存折上算不算挪用?村干部未结清账外出打工算不算携款潜逃?在这种情况下,注意结合个案情况,根据
具体环境综合考虑当事人的客观行为对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性质十分重要。案例一中,王某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多次私自支取国家给予村民的补助款,且每次支取数额均不大,其 个人家庭又相对富裕,不能证明其有暂时借用的主观故意。同时,王某明知村民李某、张某两家村民长期在 外省打工,不了解补助款发放的情况,王某在平时没有积极联系二位村民,也没有联系其亲属尽到告知义务, 在二位村民回家期间王某也没有告知其真相。在这种情况下,将二人补助款占为己有,其行为应被认定为贪 污行为。案例二中,戴某同样是利用职务之便支取了村民的土地补偿款,用于个人经营牟利。貌似同样的行为却 被认定为挪用公款。原因就在于两个当事人在主观方面存在不同的故意,这种故意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象,而 是综合分析的结果。戴某所在的村土地补偿款发放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部分村民不同意补偿方案,拒绝领 取补偿款,二是该村村民对如何发放补偿款存在异议,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土地补偿款实际处于一种悬置状 态,最终权属并不确定。戴某就是利用这样一种机会挪用了这些款项,虽然其挪用时间较长,本人也没有准 备归还的举措。但是综合分析来看,我们无法从戴某的主观上判断他是想永久性占有该款还是暂时借用。在 这种情况下,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应该认定其主观上是存在挪用的故意。(作者为安徽省阜 南县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 特定关系人受贿的认定 基本案情 某公司经理张某因急需大笔资金引进一套新型生产设备,找到了某市原市委书记王某的妻子李某,许诺 如果项目搞上去,就请李某做总代理,并保证每年有 500 万至 1000 万元的好处。为了帮张某弄到贷款,李某 一边多方奔走,一边在王某面前多次推荐这家公司。几年间,在王某和李某的帮助下,该公司先后获得贷款 和借款数亿元,李某则收取张某好处费 400 多万元。可最终,该公司因经营不善,全部亏空。案发后王某在 法庭上供述,他为该公司办事,但不知道李某收了其巨额财物;其妻李某也供述,确实收了该公司巨额财物, 但没有告诉王某。上述证词有相关证据予以证明并被法院采信。另法院经审理查明,王某因徇私情多次滥用 职权,致使某单位资产损失和经营亏损总额达人民币 11 亿多元。对于该案如何定性出现了分歧意见。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构成受贿罪,李某构成受贿罪的帮助犯;第二种意见认为王某构成滥用职权罪,李 某构成斡旋受贿罪;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构成滥用职权罪,李某构成特定关系人受贿罪。评析意见 本文赞同第三种意见。上述案例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办事,特定关系人收钱”的一种典型情形,对于此类行为的定性应分为如 下两种情况:国家工作人员在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利之前或之后,如果对特定关系人收受请托人财物的 行为知情,此时国家工作人员和特定关系人存在共同的受贿故意和较为明显的分工,则构成共同受贿罪;国 家工作人员在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利之前或之后,如果有证据证明对特定关系人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 并不知情,则国家工作人员不构成受贿罪(但有可能构成其他犯罪或违纪行为)。而特定关系人如果对该国 家工作人员就请托人的请托事项施加了某种影响,致使该国家工作人员通过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了
不正当利益,作为对价,特定关系人收受了请托人财物的,则构成了由《刑法修正案(七)》新增设的罪名 ―――特定关系人受贿罪。《刑法修正案(七)》出台之前,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国家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近亲属、秘书、司 机以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打着国家工作人员的各种旗号,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 物的案件不断涌现,但对此类行为如何定性并追究其刑事责任,却成了我国刑事法领域惩治腐败的“盲区”。正基于此,《刑法修正案(七)》在借鉴国际反腐败立法例的基础上,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十八条第 (二)项“公职人员或者其他任何人员为其本人或者他人直接或间接索取或者收受任何不正当好处,以作为 该公职人员或者其他人员滥用本人的实际影响力或者被认为具有的影响力,从缔约国的行政部门或者公共机 关获得任何不正当好处的条件”进行改造后,以“特定关系人受贿罪”增设在我国刑法典中第 388 条之中。特定关系人受贿罪的主体是特定关系人,根据 2007 年 7 月 8 日“两高”《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解释,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 的人。在司法实践中多表现为基于血缘、地缘以及学习、工作等产生的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主观方面是 故意;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公正性;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特定关系人基于同国家工作人员的共同利益关 系,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特定关系人受贿罪类似于刑法理论中的间接正犯。所谓间接正犯是指本人并不直接实行犯罪的全部构成 要件, 而是利用他人作为工具以实现其犯罪。就一般受贿犯罪而言, 其由“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利益” 和“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两个行为复合而成。由于特定关系人并不具备“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 利益”的条件,只能假借国家工作人员来实现“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这一行为,而自己则单独 完成“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这一行为,两行为复合后形成受贿罪的完整构成要件。回溯本案,可以看出:由于王某在为请托人谋利之前或之后,并没有和李某进行共谋,对李某收受请托 人财物的事实也并不知情,因而缺乏共同受贿的故意,造成王某受贿罪构成要件的瑕疵,阻却了其受贿罪的 构成。同样,由于李某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利,因而致使其斡旋受贿构成要件的瑕疵。但王某的 妻子李某作为其特定关系人,为了帮助请托人能够迅速贷得大笔资金,“李某一边多方奔走,一边在王某面 前多次推荐这家公司”,最终使得这家公司贷得数亿元资金,而李某就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的巨额财物,完 全符合特定关系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作者:江西省纪委监察厅 尹明灿)责任编辑:游以民
孳息孳息的原意是指:繁殖生息,出自晋江统《徙戎论》 。法律词条“孳息”的意义是:孳息与原物是彼此分离的,孳息是相对 孳息的原意是指:繁殖生息,出自晋江统《徙戎论》 。法律词条“孳息” 孳息的原意是指:繁殖生息,出自晋江 于原物而言的,孳息是原物派生的。应注意法定孳息的种类。于原物而言的,孳息是原物派生的。应注意法定孳息的种类。《物权法》有明确解释。法律意义 孳息的法律意义体现在物权法和债权法两个方面:在物权法方面,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法律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 孳息的法律意义体现在物权法和债权法两个方面:在物权法方面,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法律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 物权法
下,我国采母物主义;在债权法方面,应特别注意买卖合同中,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孳息与交付相联系,而非与所有权 下,我国采母物主义;在债权法方面,应特别注意买卖合同中,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孳息与交付相联系,而非与所有权 相联系。孳息指由原物所产生的收益。在民法上,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收益,如果树结的果实、母畜生的幼畜, 母鸡与其所下的蛋。法定孳息指因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据租赁合同收取的租金、贷款人根据贷款合同取得的利 息等。《物权法》第 116 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
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而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编辑本段主要作用 编辑本段主要作用 物权法第 116 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 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这是物权法对孳息的归属的规定。在物权法中,产生孳息的物或权利称原物,而孳息分为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天然孳息 是指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法定孳息是指因法律关系而得到的利息、租金及其他收益。该法 律关系,既可因法律行为而产生,如根据租赁合同而产生的租金,也可因法律规定而产生,如迟延履行的情况下,根据违约责 任产生的对迟延利息的请求权。区分原物与孳息意义在于确定孳息归属于何人所有。依据物权法的上述规定, 对于天然孳息的收取权原则归原物的所有人。但是,如果存在用益物权人,那么因用益物权本身就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自然,该天然孳息应当归用益物权人取得。此外,当事人还可以特别约定天然孳息的归属。至于法定孳息的收取人,在当事人 有约定时,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按照交易习惯取得。编辑本段种类区别 编辑本段种类区别 孳息分为法定孳息与天然孳息。法定孳息与天然孳息都有孳息之名,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现有的立法例看, 多将其并列规定, 但它们本质并不相同,而且分属不同领域。两者区分的基础,在于法定孳息是交易之物。天然孳息是派生之物。孳息率 (一)物质形式不同 法定孳息因为是用益(用益物权和用益债权)对价,因此原则上用一般等价物来衡量。即法定孳息的物质形式原则上是货 币、是种类物。天然孳息可以是种类物,也可以是特定物。前者如收获的小麦,后者如产下的一只熊猫。但天然孳息进入交易 状态后,才有区分种类物和特定物的法律意义。天然孳息都是动产,法定孳息因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故在逻辑上也可以是不 动产,但笔者并未发现实务中有这样的例子。因为,不动产的价值一般较高,作为用益的对价,一般是得不偿失的。(二)“收取” (二)“收取”的性质不同 “就一般言,天然孳息之收取,应依物权法之规定,法定孳息之收取,应依债法之规定。”法定孳息在取得前,是债权请求 权;取得后(货币或其他动产占有后)是物权。对天然孳息的收取是(直接)取得物权。天然孳息,是原始取得;法定孳息,是传来取得。或者进一步说,天然孳息作为产出,是原始取得;法定孳息,作为对价 是传来取得。天然孳息的法律规范,主要是静态归属规则;法定孳息的法律规范,都是动态的交易规则。买卖合同买受人对交易物所有权的取得,一般认为是传来取得。交易物为动产时,通过交付占有而传来取得。即便从占有 的角度看,买受人的占有亦为传来取得。流行的“采摘” (买受人到出卖人的果园里自行采摘水果,过秤交费) ,是就未来物的 交易。果实尚挂在枝头,只为物的成分,并非独立之物。出卖人对他们并无独立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买受人摘下选择的果实, 其占有为原始取得,并非传来取得,但应解释为所有权保留买卖。在买受人付款后,才能取得所有权,就所有权而言,买受人 是传来取得。也就是说,果实采摘后,虽由买受人就占有原始取得,但由出卖人取得所有权。法定孳息从来都不是物之成分, 因而就占有和所有权,都只能是传来取得,不可能是原始取得。有权收取天然孳息的主体,包括自物权人(所有权人) 、他物权人以及债权人。将物供他人用益自物权人,其作为现实的法 定孳息的收取人时,必同时兼有债权人的主体资格。所有权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其中的“收益” ,包括对天然 孳息的收益和法定孳息的收益。法定孳息是用益的对价,所有权人须将标的物交付给相对人用益,才能向相对人请求交付法定 孳息。这种请求权,实为债权请求权。实际上,并不可能出现仅以物权人身份收取法定孳息的情况。8
(三)是否转移占有不同 用益权人对天然孳息的取得,以占有为条件。例如:某甲产子,但缺奶,从某乙处租一奶牛,每天挤奶喂养孩子。牛奶为 天然孳息,此为典型的用益租赁。承租人的用益权是用益债权。物之所有人对法定孳息的收取权的成立,须交付占有,将自己 改为间接占有。间接占有的最基本效力,是间接占有人有返还原物的物权请求权。法定孳息的传来取得,也说明取得人对用益 财产不是直接占有。(四)与原物、原本的关系不同 天然孳息,被原物所孕育,因此天然孳息的原物,又称为母物。孳息与原物,是产出关系,不是用益法律关系。法定孳息, 是指以有体物或无形财产供他人用益而获得的收入,产生于用益法律关系。法定孳息,是商品交易的表现,实际上是拟制的孳 息。法定孳息与原本,是对价关系。对法定孳息的对应概念,现在学界有的称为“原物” ,有的称为“原本” ,显得有些混乱,有梳理的必要。笔者以为,法定 孳息既然是有体物和无形财产用益的对价,它的对应概念还是称为原本较好。这样原物与原本就有了各自特定的意义,代表了 不同的内涵。原物反映与天然孳息的关系;原本反映与法定孳息的关系。称原本的理由有这样几个: 第一,在用益物是货币的情况下,由于货币具有“占有与所有同一”的特性,因此,货币的所有权随占有的转移而转移, 例如借款合同是转移所有权的合同。把借款合同利息(法定孳息)的对应概念称为原物,就有些不妥,因为原物早就不存在了。原物与新物是对应的“一对” 。此时把货币称为原本,则恰如其分。当使用期届满时,货币的原所有人享有要求返还货币的权利 依据,不是所有物(原物)返还请求权,而是债权请求权。如借款合同之类的用益法律关系,货币作为用益物在交付后虽然转移了所有权,但收受货币的人在经济本质上仍属对他人 财产的利用,借用人未脱离对他人财产用益的本质。因此仍认他是用益权人,利息等仍认为是法定孳息。即用益财产只是变换 了财产形式的,对价还称为法定孳息。第二,货币消费后,是相对消灭;其他消费物消费后,是绝对消灭。其他消费物交付后,所有权也发生转移。因此称其他 消费物为法定孳息的原物也是不妥的,称原本倒是恰如其分。第三,在用益物是非消费物的情况下,交付后使用后,除了有正常消耗外,到期是原壁归赵的。例如租赁物就是如此。但 用益物相对于法定孳息,本质上是原本。此处,用益物与原本是对同一非消费物不同角度的表述。在学界,一般是把租赁物称 为原物的,但这忽视了原物的对应意义(原物对应新物) 。第四,笔者还主张对有体物用益的对价和无形财产用益的对价,皆列入法定孳息。原本可以把无形财产包括进去。对无形 财产的用益,是用益权能的让渡,把供他人用益的无形财产称为原本,在理论上是通畅的。如稿费、专利使用费、商标使用费 等作为法定孳息均对应原本。如把无形财产作为原物,就会引起逻辑上的混乱。孳息收取权的归属 第一,孳息的收取权属于债权人,理由是债务人应以其财产清偿债务;另,孳息的收取权归属我国法律没有规定,但我国 《担保法》第 47 条规定:抵押物于人民法院依法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由抵押物分离的孳息。依据该立法精神,债 权人有权自债务人财产被法院查封之日起收取查封物的孳息。笔者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首先,普通债权人之债权实现是由债 务人的全部或一般财产担保的,而非特定财产-查封物及孳息进行担保。抵押权人就抵押物有担保物权,享有优先受偿效力,对 抵押物所产生的孳息当然有优先收取权。此两种权利(普通债权和抵押担保债权)在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须区别对待。其次,如果由债权人收取查封物的孳息并受偿,那么在执行债务人的财产不足清偿其全部债务,次后其他债务人又申请参与分 配时,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害,有违民法关于债权平等的原则。孳息的收取权不能由债权人(申请执行人)享有,而 应由法院代人收取。执行法院在执行终结前,根据法律规定按照具体情况对执行债务人财产公平分配便能弥补上述缺陷。9
第二,有关孳息收取权的范围,抑或说,孳息收取权人得收取何种孳息。法院查封后,孳息收取权人仅能收取天然孳息, 法定孳息因涉及到第三人的清偿,因被执行财产由债务人所有,法院查封效力仅限于执行债务人的财产而不能拘束第三人。(参 阅《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概论》 ,孙加瑞著,中国法制出版社,99 年版,P459,实际上强制执行法草案(第三稿)也采此种观点) 此乃主张查封物所有权归属执行债务人的人持有的看法。正如前述,查封物的所有权在查封期间由法院暂时持有。既然查封物 的所有权并非归属于执行债务人而法院作为收取权人当然能够收取查封物产生的一切孳息,包括法定孳息和天然孳息。第三,法院作为孳息收取权人既可以自行收取,如通知法定孳息支付义务人直接向法院履行,也可以委托执行债务人或其 他人收取。法院在收取孳息时,如果不是唯一的孳息收取权人,也即在查封物上存在众多孳息收取权人,那么便发生收取权的 顺序问题。从理论上讲,孳息收取权人既可以是享有一定物权之人,如典权人、承包经营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也可能是 基于债权享有收取权之人,如承租人。在法院与其他人发生行使孳息收取权冲突时,应如何解决,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 解释上,应以先占有原物的孳息收取权人优先。串案,就是一系列不同的案件,但是通过对作案手段、痕迹、物证等分析,存在联系,而将这些案件放在一起侦破。并案就是 串案,就是一系列不同的案件,但是通过对作案手段、痕迹、物证等分析,存在联系,而将这些案件放在一起侦破。并案就是 ,就是一系列不同的案件,但是通过对作案手段、痕迹、物证等分析,存在联系,而将这些案件放在一起侦破。两个不同的案件, 两个不同的案件,但是通过作案手段、痕迹、物证,存在联系,而将两个案件放在一起侦破。窝串案职务犯罪的特点 1、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大,涉及面广,影响恶劣,社会危害严重。窝串案多为 3 人以上作案,涉案金额少则几十万元, 多则上百万元,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一般是有收费项目的单位部门。2、涉案人员的职务较高,一般是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他们手中掌握着一定的实权和财经大权,具备作案的条件,在 共同犯罪中,犯罪人员之间分工明确,主犯一般多为职务相对较高的人员,这类人员在案件中起着组织、指控作用,由其他职 务较低的人员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3、单位财务人员参与作案是犯罪得逞的关键。由于财务人员掌管财务,又精通财经知识,所侵犯的对象――公款,必然 要经过财务人员之手,因此,各涉案人员便拉拢财务人员,一方面利用财务管理漏洞,另一方面由财务人员在做帐时搅乱帐目, 使犯罪得逞,从而掩盖犯罪事实。4、发案单位一般具有行政执法权,存在“三多”现象,即收费多,开支多,帐号多。一些单位领导往往就是以单位开支 多又无其它经济来源为由,违规套取使用资金,从中谋取私利,实施违法犯罪行为。5、案发前各涉案人员均要订立功守同盟,以对抗司法机关的查处,给刚开始的侦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突破一 人,全案将告破。窝串案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 1、缺乏有效的领导监督机制,无制约权力滥用的体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体现,民主监督形同虚设。单位领导集行政、 财政大权于一身,如果一旦将人民赋予的职权,当成自己手中谋取私利的私权,在工作中就会出现作风霸道,大小事情一个人 说了算,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腐败行为。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经制度不落实,严重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私设帐号,视规定和制度为摆设,既使被查出有 违规行为,也没有追究领导或者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就造成“你查你的,我干我的”现象,处罚力度不够。3、受利益的驱动,追求物质精神享受,私欲膨胀,把手中的权利当作捞取钱财的砝码。耿某利用手中的权利,用公款成 立了一个自己的私人苗圃公司,为今后的出路和经济来源创造条件。4、缺乏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体制。由于行政收费标准和处罚标准有一定幅度,收取多少由执法人员决定,可多可少, 甚至不收,加之没有监督体制,就存在着随意性。预防串案职务犯罪发生的对策 10
为有效预防此类串案职务犯罪的发生,做到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针对此类犯罪案件的特点,应有以 下措施。1、加强对领导干部 、加强对领导干部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党内监督与党 》 外监督相结合,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由于纪委所监督的 对象包含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工作十分繁重,不可能做到每天到各单位部门了解情况,因此,应由纪委选派人员到各单 位纪检组任职,派驻纪检人员的人事调动,工资、补助等经费保障由纪委实行统一管理。派驻纪检人员只对纪委负责并汇报工 作,对驻在部门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 和党内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党内监督,每月或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纪委汇报监督情况,不参与驻在部门的具体行政管理事务,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监督的专门性和有效性。同时,鼓励、支持、保护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检 举、控告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并为其保密。2、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教育 、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教育 一方面,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增强“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做一个勤政为民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主动与有关部 门联系,组织司法机关有丰富经验和法律知识的人员,以案说法,宣传法律,提供法律咨询,使之权衡利弊,也能震慑犯罪分 子。3、建立单位财务公开制度 、建立单位财务公开制度 建立单位财务公开制度,每季度将单位的资金收入、支出,特别是对接待开支情况在单位内部实行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 监督,并将公开的收支情况交由财政部门备查,继续完善开支费用统一由财政部门审核报销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由纪委、审计、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有关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资金收入、使用等情况进行抽查,严格遵照票据管理规定, 对发放的票据如实登记,查验已开出的发票金额与上缴财政的金额是否相符,及时收回未使用完的票据,从源头上铲除滋生犯 罪的土壤。4、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将执法人员纳入民主评议范围,公布评议结果,对不合格的执法人 员,及时调换。公开收费标准和处罚标准,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处罚审批制度,不定期将同类性质的收费和处罚行为进行 互相对照检查,对差额大的要说明其理由,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以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5、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执行力,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财经管理制度私设帐目等违法违纪行为,依照《纪律 处分条例》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给予相关人员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串案的调解方法 串案指的是一方当事人相同,案由相同,案情相似,为节约司法资源,审判员会将所有的一批案件都统一审理的系列案件。不同于一般案件,串案的当事人有其特别之处――观望、跟风的当事人所占比例不小,这些当事人的调解条件非常容易受到其 他案件当事人的影响。因此串案的调解方法与一般案件也不尽相同。串案有一方是所有案件的共同诉讼主体,要做好串案的调解工作,必须先落实这一方当事人的调解条件。审判员应尽量做 好这一方当事人的工作,使得这方当事人敲定一个易为诉讼双方接受的调解方案。为了提高调解条件对诉讼双方的吸引力,审 判员可以建议串案共同的诉讼主体敲定这样一个调解的框架:一、有给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能立即履行给付义务,最好能当庭 11
履行。二、接受给付的一方当事人在对方给付的数额上作出让步。这样一个调解框架总的来说是双赢的。给付义务方能在给付 的数额上得到一定的实惠,接受给付方能节省很多的时间,避免执行难。然后在此框架下,针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做 好调判工作。一方当事人敲定调解方案以后,审判员或书记员要根据和另一方当事人的沟通情况,按照达成调解协议的难度将 另一方当事人分为不同的组别,对不同的组别分配相应的精力做调解工作。随后,依做调解工作的情况,分拨分批通知当事人 到庭调解。最后,依据达成调解协议难度的大小,先后向串案各个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首先是根据沟通情况做好当事人的分 组,按照组别分配精力和时间来做调解工作。在和当事人进行沟通时,要记录下具体各个当事人之间的情绪对立情况。将双方 矛盾不大,纯属跟风的当事人分为一组;将双方虽有矛盾,但有调解余地的当事人分为一组;将双方矛盾尖锐,很难达成调解 协议的当事人分为一组。对于矛盾尖锐组,因为调解难度太大,可以少费或不费精力。对于双方矛盾不大,纯属跟风的当事人, 在做好双方的劝解工作前提下,调解难度相对较小,花费适当精力即可。重点将精力花费在双方虽有矛盾,但有调解余地的当 事人这一组上。这个过程需要法官和当事人沟通多个回合,不断向双方当事人传达彼此的意见,引导双方在保障自身利益的情 况下作出合理让步,进而达成调解协议。其次,对于双方对抗态度激烈的尽快审理,尽快判决。当事人的激烈对抗情绪源于对 方对自身合法权利的严重侵害。这些当事人拿到判决书后,势必会立即找对方当事人索要判决款,因为双方情绪对抗激烈,对 方当事人一般宁愿走上执行程序也不愿意当时就将款项结清。由于串案的当事人之间一般来说都有串联,这部分拿到判决书的 当事人就会将自己胜诉却拿不到钱的困境向其他案件的当事人说明,这样会对其他当事人产生示范效应,使得他们更加慎重的 考虑对方的调解条件。一般来说,串案的当事人之间存在跟风情况,看到胜诉当事人的困境,重新考虑一下对方的调解条件, 衡量一下自身的利益之后,达成调解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第三,通知有达成调解协议希望的当事人都到庭参加调解工作,但 要根据和各个当事人的沟通情况,通知当事人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调解,避免出现串案当事人一窝蜂一起调解的现象。对于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纪检委各室人员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