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6年下半年制造业原材料涨价的疯狂涨价

请输入用户名或密码
第三方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或密码
2016年亿吨级别塑料:涨价是“意外”,规模再次扩大
我国塑料工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石油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尽管进入十二五以来增速放缓,但截至2016年我国塑料行业规模已达亿吨级别。2016年塑料市场不仅规模继续扩大,市场活跃度也不断攀升,在即将收尾的2016年我国塑料行业主要特点盘点如下: 产能维持稳定增长下游制品持续发力
图1 2016年我国合成树脂消费量超过1亿吨,其中五大通用塑料消费量占比超过60%。通过对比五大通用塑料年的国内产能变化情况可以发现,PE、PP、PVC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尤以PP的产能增速最大,达到了13.50%,其次是PE,增速在5.69%,而PVC在2016年的增速是1.48%。ABS和PS的产能变化幅度不大。五大通用塑料的国内总产能相比于去年增加了353万吨。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我国五大通用塑料的产能也将会继续增加。 我国在月份塑料制品总产量为6989.5万吨,卓创预计2016年全年制品量将达到7742.2万吨,相比去年增加211万吨左右,伴随着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广泛性应用,中国塑料行业产业规模仍将不断扩大。 一言不合就上涨年内涨出新高度 表12016年代表产品价格波动统计 单位:元/吨
回顾2016年塑料行业,虽然一波三折,但整体维持强势上涨的趋势,并一举扭转了往年下跌的走势,强势上涨的行情在下半年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表可以看出,PVC、胶带母卷和PP是塑料行业中涨幅最大的产品,涨幅分别在75%、72.4%和61.2%,而PE和农膜涨幅相对较小,分别在21.5%和14.3%。 PVC方面,由于原料电石供应紧张,且史上最严超限规定,使PVC运输成本上升,从而导致PVC价格大幅上涨,年内PVC价格高低价差在3570元/吨。胶带母卷因上游原料市场突发事件频繁,导致原料稀缺,价格暴涨,而面对接连上涨的原料,胶带母卷只能被动跟涨,年内胶带母卷高地价差在5500元/吨。而PP和PE主要受期货频繁走强、石化不断拉涨,市场货紧,以及下游对原料需求的配合,诸多因素纷纷推动价格走高,年内PP和PE价格高低价差分别在3700元/吨和1850元/吨。农膜主要受聚乙烯价格上涨影响,导致厂家成本增加,从而推动农膜价格上涨,年内农膜价格高低价差在1450元/吨。总的来看,2016年塑料市场价格涨出近几年新高。 生产企业盈利增强开工负荷维持高位 表22016年主要产品盈利状况统计 单位:元/吨
2016年塑料原料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其中增幅最大的是PVC,其次是PE,PP增幅相对较小。盈利能力增强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成本的下滑,这主要在聚烯烃产品方面表现较为明显。今年布伦特原油价格较去年下跌15%左右,使得石脑油制烯烃企业生产成本有所下滑。另一方面是塑料产品价格的反弹,其中PVC涨幅较大,均价较去年上涨500元/吨左右。在盈利水平相对乐观的情况下,生产厂家开工基本维持在较高的负荷,其中聚烯烃厂家平均负荷在90%,PVC也有较大的提升。 去库存完美呈现指引年内价格走向 价格变化与库存周期的变动往往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常规来讲,在库存重建阶段商品价格上涨,去库存阶段商品价格下跌。对于塑料市场这一特点2016年也更加突出,比如今年较为疯狂的PVC,首先有供给侧改革、出口较好等带动,但价格的快速上涨也离不开市场较低库存的支撑。聚烯烃市场表现更是如此,我们发现供应端库存往往和价格维持负相关关系,若库存在供应端累积,价格往往易跌难涨,反之我们发现,往往供应端库存下降而中间流通环节库存累积,市场价格易涨难跌。对塑料制品环节库存了解来看,企业拿货谨慎,工厂原料库存多以订单周期来判断,表现较为被动。因此在原料生产企业依然掌握较强话语权的时代,目前塑料原料市场价格走势呈现与原料供应端库存关联性较强,而制品企业库存量的变化为辅的特点。 金融属性愈发明显塑料期货迎来“牛”年
图2 2016年,由于金融资本的推动,塑料期货市场迎来了大幅反弹。其中,LL期货上涨约25%,PP期货上涨约50%,PVC期货上涨约60%。在此期货大幅上行的影响下,塑料现货市场也屡创年内新高。期货引领现货,打破了以往“现货引领期货”的局面。尤其是下半年,投资资本开始明显增加,产业资金主动拉涨期货,带动现货市场上涨,期现共振,塑料期货迎来了小“牛”年。 上游价格波动频繁下游工厂有苦难言 2016年,原料市场呈现出价格快速波动的新特点,短时间价格涨跌500-1000元/吨,在此背景之下,今年下游工厂的整体情况可用“难”来概括。在经历了2014年和2015年的旺季大跌之后,厂家的心态变得谨慎,采购多按照订单周期,投机性备货积极性极低。今年原料行情与前两年相异,企业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原料变化,采购的周期与频率依然坚持前几年策略,时间差使得厂家的利润短时间内不断被压缩,企业曾经一度出现过亏损。此外,不同的企业对于今年的行情变化也表现不同,大型企业资金充足,备货周期较长,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强,企业的整体利润尚可,中小型企业资金量少,订单数量不稳定,备货周期较短,在原料的快速变化中反应较慢,企业的利润不甚理想,部分小厂出现亏损情况。 人民币贬值或持续合成树脂出口迎新高 2016年美联储加息预期下,美元指数保持强势,推动人民币向7元关口逼近,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破7”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人民币汇率贬值会刺激本国的出口,对于合成树脂来说,今年的出口情况又是怎么? 卓创跟踪发现,截止到今年11月份,合成树脂的出口量超过530万吨,同比增长18.1%;出口总值超过87.5亿美元,同比增长0.4%。
图3 PVC今年出口量大增,由于今年前期价格较低,出口竞争力将强。“一带一路”战略使得沿岸国家踊跃建设基础设施,需求增加。4月份之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弱,PVC出口量大幅增长,截至2011年11月份,PVC前11个月出口总量在101.3万吨,同比增长43.1%。
图4 2016年国内聚丙烯出口市场扬眉吐气,预计全年初级形状聚丙烯出口增幅在50%-55%。通过上图看出,今年几乎每个月份的出口量都比去年增加,其中在5月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加150%,卓创预计聚丙烯12月出口量在2.2万吨。出口增加一方面是东南亚地区石化装置检修,造成货源供应紧张,恰逢下游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国内原料价格低,与主要出口地区形成价差套利,国内出口商积极操作。第三,今年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一定意义上支撑出口增加,同时也在年末抑制了买气,虽然进口料价格低,但并没有刺激买家积极采购。
图5 2016年国内聚乙烯出口关注度虽不及聚丙烯,但从上图看出,2、9、11月这三个月的同比增长比较明显,卓创预计,今年12月聚乙烯出口增幅依旧较高。据海关数据统计,聚乙烯出口市场与聚丙烯产品基本一致,主要是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其次是朝鲜、韩国等,主要战场在亚洲,依靠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减免的政策,而出口品种最多的是低压。 针对2017年出口市场,人民币将有较大概率持续贬值,进一步刺激出口。一方面美联储加息直接导致人民币贬值,另一个方面,资金回归美国市场,美国制造业回流也将导致,欧美等地区对合成树脂需求增加。此外,明年国内通胀预期浓厚,炒作氛围随时集聚,大宗商品价格有望继续冲高。其次国外石化检修计划暂无明确消息,预计仍将在3-4月出现较大规模检修。综上所述,2017年国内合成树脂出口量有望保持增加趋势,价格有较大概率继续走高。 政策层出不穷市场几家欢喜几家忧 每一个行业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多是从政策方面进行遥控:从多年前的以旧换新、家电下乡,到后来购车购置税减半,从限塑令到禁止超薄薄膜使用,还有谈“环”色变的环保整顿,每一项政策的公布与执行,都是行业几家欢喜几家忧的真实写照。2016年即将收尾,在过去的一年里,塑料行业又有哪些政策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TOP1环保:雾霾与污染齐飞环保与严查并进TOP2G20峰会世界首脑齐聚放假是喜还是优?TOP3购置税:购置税减半到期新能源汽车再掀新噱头TOP4垃圾分类:习大大发话带队垃圾分类处理TOP5限制超载:史上最严超载令铁老大成新网红 Top6二胎时代: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商机存在无限可能
来源:废旧头条网址:www.feijiu.net/toutiao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LCHtzzc初次见游客,大熊猫幼仔抱着饲养员的腿不放。
一辆小轿车和路过的火车发生碰撞,事故致2死1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2016年规模最大的B2B项目投融资对接会
(温馨提示:往下拉,页面下方附有参会报名方式)
  一、2016年钢材价格走势分析
  2016年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整体呈现过山车行情。12月及4月分别为近两年高点及次高点,小牛市形态表现明显。监测的螺纹钢标杆价格年内最大波动幅度为80%,也是2016年螺纹钢最大涨幅。2016年钢铁市场一改去年下跌走势转为上涨,以螺纹钢为代表的黑色产业链表现活跃。
图1 卓创资讯螺纹钢标杆价走势图
  表1是卓创资讯监测的主要钢材及原料品种重点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从价格变动的情况来看,上涨幅度最的产品是焦炭,上涨幅度为208%,铁矿石港口价格上涨98%其他产品涨幅低于90%。上涨幅度最低产品是上海地区轴承钢价格上涨幅度不足30%。从分产品价格走势来看,原料产品涨幅普遍高于钢材产品,反映出的问题是尽管钢铁企业利润有所好转但盈利能力改善相对有限。从波动幅度来看铁矿石及焦炭三个代表是藏波动幅度超过100%。
  表1 国内主要钢材及原料品种代表市场价格变化
  单位:元/吨
  产品名称
  年内低点
  年内高点
  208.76%
  211.76%
  港口矿
  京唐港PB粉
  98.45%
  103.13%
  镀锌板
  上海/本钢
  88.37%
  88.37%
  碳结钢
  上海/淮钢
  86.76%
  92.42%
  84.50%
  87.50%
  84.21%
  84.21%
  铁矿石指数
  普氏指数(美元)
  83.28%
  108.03%
  热轧板卷
  上海/沙钢
  83.17%
  89.74%
  热轧带钢
  81.03%
  81.03%
  山东/潍钢
  80.21%
  80.21%
  拉丝材
  上海/九江
  80.00%
  81.01%
  79.01%
  79.01%
  螺纹钢
  上海/萍钢
  78.89%
  81.92%
  合结钢
  上海/淮钢
  78.64%
  78.64%
  无缝管
  78.26%
  78.26%
  国内矿
  唐山66%
  77.42%
  79.03%
  张家港
  74.29%
  81.90%
  中厚板
  上海/营口
  72.50%
  75.57%
  冷轧板卷
  上海/鞍钢
  72.22%
  72.22%
  上海/中天
  65.00%
  65.83%
  齿轮钢
  上海-杭钢
  59.62%
  59.62%
  55.05%
  55.05%
  彩涂板
  天津/民营
  54.18%
  54.18%
  不锈钢
  无锡/太钢
  43.81%
  45.54%
  轴承钢
  杭州/兴澄
  24.39%
  24.39%
  二、钢材价格变动原因分析
  2016年钢材价格打破五年下跌趋势出现上涨主要受资产配置荒下风险偏好转移、宏观经济好转、资金面宽裕等宏观面因素及基本面供需紧平衡、成本推动等因素影响。
  1、宏观经济环境明显好转,供给侧改革与环保因素贯穿全年。在经历了2014-15年经济的快速回落之后,今年国内经济还是迎来了一定的喘息之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都在6.7%,2016年稳增长表现明显。
  国内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二季度开始便出现回暖的迹象,三季度出现了较为强劲的上涨;PPI指数结束连续54个月在负值区域,在9月份转正。供给侧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工业企业去杠杆,使得国内工业摆脱通缩格局,国内通胀也温和上升。经济企稳回升是商品价格表现强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资产配置荒背景下资金轮动效应明显。2016年国内钢材产品金融属性表现明显,以螺纹钢为例,期现货两者关联系数高达98%,联动效应明显。钢材期货价格上涨是影响现货市场走势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大量资金的进入加速期货产品的波动,涨停跌停次数明显增加,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螺纹钢张跌停16次,而2015年仅有4次,资金炒作现象明显。
  3、人民币持续贬值效应下,原料成本明显抬高。2016年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对大宗原料形成较为明显的成本支撑。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溢价效应明显,这也是国内商品特别是工业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币贬值导致购进原料成本上升,进而抬高工业品制造成本。
  除去人民币贬值造成的原料价格上涨之外,部分国产原料如焦炭价格上涨也是推高钢材成本的重要因素。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焦炭价格从600元/吨价格上涨至最高2120元/吨上涨幅度超过200%,焦炭在钢铁原料中的成本占比在10月初超过铁矿石。10月份之后的钢价上涨主要受焦炭价格的推动,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上涨。
图2 山东市场焦炭产品价格走势图
  4、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及环保因素助力钢价上涨。2016年国内超额完成国家制定的4500万吨的去产能任务,并在下半年展开对中频炉炼钢的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钢铁市场的供给预期,在关键阶段对钢价形成较为明显的支撑;另外环保因素在2016年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山世园会、杭州G20会议及11月之后的雾霾治理等也助力
  三、2017钢材价格预测分析
  卓创资讯预计2017年国内钢铁价格将呈现先高后低走势,3-4月份有望创近三年新高。随后展开年度级别调整,下半年将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影响2017年走势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第一,环保及去产能将继续影响市场。未来环保将更加趋于严格,对市场的影响也将持续,16年四季度展开的中频炉去产能的因素对年初行情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螺纹钢供给或因中小品牌的退出而出现紧张情况。
  第二,基建因素支撑钢价走强。目前国内仍在大量批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几个月工程机械销量增加明显也预示未来一段时间基建会继续呈现增量趋势;另外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也有加强基建的措施,若中美基建形成共振对2017年工业品市场将形成较大支撑。
  第三,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衰退期,尽管在货币刺激之下资产类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但同样资产类泡沫也在快速变大,风险也在积累。强刺激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不排除17年下半年重新回归寻底之路的可能。
  年度最大的B2B项目投融资对接会北京场即将于12月25日举行。参与路演的投资机构包括:达晨创投、华创资本、险峰华兴、尚心资本、启赋资本、星河互联、盛景网联、晨晖资本、旭鼎资本、禾信资本、九轩资本、春晓资本、胖猫创投、梧桐树资本、微光创投、朗玛峰创投、真顺基金、易一天使、36氪投资、WJ capital、维度资本、好未来、钟鼎创投、普华资本、嵩山资本、九弦资本、民生加银资产、国新基金、和君资本、蓝源资本和置上资本等。
  目前参加路演的项目涵盖了化工、农业、生鲜、冷链、酒水、皮革、医药、办工文具、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服装、汽车后市场、海运物流、快消品、SaaS等领域。
  活动时间:日(13:00--18:00)
  活动地点: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昊海楼5F
  参会门票:350元/人
  咨询方式:
  古小姐 (电话/微信)
  李小姐 (电话/微信)
  报名方式:
  投资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填表报名
  项目方
  长按识别二维码,填表报名
  项目方,亦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报名↓↓↓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综合观察:2016年7月全球制造业低位扩张 中国制造业略降
  进入8月份,随着各大经济体相继公布经济数据,三季度全球经济表现令市场人士关注。8月2日,摩根大通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显示7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创八个月以来的新高,指数为51.0,具体到各大经济体:  欧美方面,7月ISM制造业指数52.6,不及预期。美国7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从6月的51.3升至52.9,创2015年10月来最高水平,制造业在三季度对美国经济的拖累有所减轻。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终值为52,较6月有所回落,其中7月制造业PMI终值53.8较6月有所回落,7月制造业PMI终值48.6,产出、新增订单和就业进一步萎缩。7月制造业PMI大跌至48.2,行业萎缩速度创逾3年最快。制造业PMI回落至51,创下31个月低点;制造业PMI回落至48.7,新订单连续23个月下降。  亚洲方面,日本7月制造业PMI终值升至49.3,连续第五个月萎缩,出口订单下降,7月制造业PMI升至51.8 四个月高位,7月制造业PMI 50.1,中国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在7月份出现分歧,中国7月财新制造业PMI50.6,远好于预期终结16个月以来的萎缩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7月份制造业PMI为49.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总体上看7月全球制造业PMI表现好于上月,有望打破过去两个季度的低迷态势走向稳健的增长。  1摩根大通:7月份全球制造业PMI指数51.0 创八个月以来的新高  摩根大通最新制造业报告显示,全球制造业增速在7月有所抬头。产出和新订单双双有所好转,由此带来就业人数出现六个月以来的首次上扬。  7月摩根大通的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为51.0,和5月份创下的低点值50.0相比增速明显,同时也创下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值。全球制造业改善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和新订单量的增长。  生产:生产增速为八个月以来的峰值,而新订单流入的速度达到了自三月份以来的最高值。继连续五个月的下滑之后,出口也有所增加。  价格:7月,全球制造业的价格上行压力加快。平均投入成本和产出费用分别达到过去23个月和 24个月以来的顶点。  就业:7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出现了过去六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由于工作进一步积压,制造商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积压订单连续两个月增长并达到了自2015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从区域上看,北美、亚洲和欧元区的PMI指数表明该区域制造业增长。在北美,美国PMI指数由于生产、新订单和就业增速增加而达到了九个月以来的峰值。新出口订单的快速增长让美国制造商从中获益。墨西哥的制造业扩张仍在持续,尽管速度和六月份相比有所减缓。  欧元区PMI指数保持连续第37个月的增长,增速基本和此期间的均值相当。然而,和六月份相比,当月的生产指数持平,新订单和就业则有所放缓。  亚洲PMI指数稍高于关口50.0。中国由降转升(这里指的是财新PMI指数),与此同时印度、台湾、韩国和亦在增长,这一切抵消了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收缩带来的影响。  英国PMI指数降至2013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状况稍有恶化。尽管经济低迷持续,当月的降幅却是过去18个月以来的最低值。具体到各大经济体:  美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数据显示,美国7月ISM制造业指数52.6,不及预期。其中物价支付指数55,不及预期的61,新订单指数56.9同样不及预期的57。  其中,物价支付指数由6月的60.5降低至55,新订单指数由6月的54.7上升至56.9。客户库存指数由6月的48.5提高至49.5。  美国7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52.9,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预期52.9,初值52.9;6月终值51.3。Markit评论称:“7月强劲的制造业PMI让市场希望,制造业在三季度对经济的拖累有所减轻。在二季度,制造业创下了6年多来最糟的表现,拖累了经济增长,这在二季度的GDP数据中得以显现。7月制造业数据的改善意味着制造商和出口商都在三季度初帮助提振了经济增长。”  欧元区: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终值略有回落,仍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已连续37个月处于扩张水平。Markit的数据显示,7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为52,略低于6月时所达到的半年以来最高值52.8,但略好于预期的51.9。此次制造业PMI较6月有所回落,主要与新订单增速的降低有关。此外,由于欧元汇率略有走低,推高了进口成本,加之油价上涨,平均采购价格出现一年来的首次上涨。  在欧元区国家中,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的7月制造业PMI终值位列前三位,位居其后的分别是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法国。  德国: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7月制造业PMI终值为53.8,为27个月来最高值,这一数值高于预期的53.7。数据还显示,尽管该数据比6月的54.5略有放缓,但新订单已连续20个月增加,产出也录得2014年4月以来最高增速。7月德国制造业厂商也连续第四个月增聘人手。调查结果表明德国制造业在第三季度初期继续稳定增长。总体PMI较6月份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生产前库存降低,投入成本上升,但增长基本面依然强劲。  法国: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继续对欧元区整体制造业形成牵制,7月制造业PMI终值为48.6,和预期持平,依旧低于荣枯线,制造业持续萎缩。法国制造业PMI的萎靡与产出、新增订单和就业进一步萎缩密切相关,此外,生产前和生产后的库存持续减少。不过,7月数据是近四个月来高点。  英国:英国7月制造业PMI大幅降至48.2,前值为49.1,预估也为49.1,表明其7月制造业萎缩速度达到3年多以来最快。Markit表示,“订单趋势疲弱及成本上升暗示,制造业者近期将面临更多困难。从这一点来说,疲弱的数据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当局迅速采取行动,以避免低迷变得根深蒂固。”  意大利:意大利7月制造业PMI创2015年1月来最低水平,且低于预期,给意大利的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具体数据显示,意大利7月制造业PMI为51.2,低于预期值的52.5,低于此前6月的53.5。  其他欧元区国家中,W地利制造业PMI由61个月高位54.5回落至53.4,产出、新订单和雇佣情况均报增长;荷兰制造业PMI回升至53.2,达到四个月高点,产出获得3月份以来的最快增速,雇员增长达到七个月来最高,而购买力增长更是达到一年来最高。主要由于新订单减少,西班牙制造业PMI回落至51,5月时为52.2,创下31个月低点,为2013年底以来最弱的表现;  希腊制造业PMI也回落至48.7,新订单连续23个月下降。  日本:日本7月制造业PMI连续第五个月萎缩,出口订单下降,7月制造业PMI终值升至49.3,初值为49,已连续5个月低于50分水岭。其中,7月制造业活动萎缩幅度较6月小;新出口订单萎缩幅度则创逾3年半来最大,意味近期日圆升值已明显拖累出口表现。至于在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数终值为44.5,略高于初值44。  印度:印度7月制造业PMI升至51.8 四个月高,期内,新订单及产出增速加快至四个月高;受惠汇价贬值的新出口订单增速更创半年高;投入成本通胀放缓至五个月低。  韩国7月制造业PMI 为50.1  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步伐更加稳健  摩根大通表示:“下半年伊始全球制造业步伐更加稳健。产出和新订单增幅加大,表明制造业有打破过去两个季度的低迷态势。就业和新出口订单在下滑之后恢复微幅增长。”  2中物联: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6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供应商配送时间四个指数小幅下降,采购量指数与上月持平,其余6个指数均有所上升。在上升的6个指数中,除购进价格、生产活动预期指数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外,其余指数升幅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  从行业来看,21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PMI指数下降。中物联认为,数据回落,一方面显示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市场淡季特征的显现,高温多雨天气和南方部分省市洪涝灾害对近期数据表现有一定影响。但总体来看市场供需保持增长,价格上涨,企业预期良好,采购和库存维持正常水平,就业也较为稳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未变。  受淡季因素影响供需增长有所回落。7月份,因为高温多雨,是市场的淡季,企业检修活动增多,供需增长有所回落。往年同期PMI数据也多有回落,从2005年以来的十多年数据来看,只有2009年、2013年和2014年略有上升,其余年份均有所下降,总的来看今年降幅不大。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6.9%,比上月下降0.2和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均低于临界点。  先行指数:  新订单指数为50.4%,虽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仍保持在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速略有放慢。;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积压订单指数为45.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3%,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  同步指数:  生产指数为52.1%,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6.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采购量指数为50.5%,与上月持平。从企业规模来看,  进口指数为49.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购进价格指数6月份有所回落,7月份又转为上升,上升3个百分点以上,达到54.6%,连续6个月保持在50%以上。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3%,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有所收窄。  滞后指数:  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降幅小幅收窄。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5%,虽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加快。  张立群: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  特约分析师认为:“7月份PMI指数继续小幅下降,已低于荣枯分界线水平,表明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同时也应注意到,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采购量等指数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购进价格指数有较大幅度提高,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明显提高。这表明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趋向增强。综合研判,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企稳过程,应坚持稳需求、稳信心、稳预期,继续巩固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  2财新:7 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6 制造业运行恢复增长  作为一个以单一数值概括制造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7 月份数值(经季节性调整)录得 50.6, 超过 6 月份(48.6),显示制造业运行恢复增长,虽然增速尚微,但这是 2015 年 2 月以来首次录得增长。  新业务量:7 月份,PMI 指数上升的动力是新业务总量恢复增长,虽然增速温和,但这在 3 月份以来尚是首见。据受访厂商反映,新产品问世, 营销策略改善,促进了新业务增长。数据显示,新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内需的转强,而出口销售在第三季初甚至出现轻微下降。  产出:由于新接业务总量增加,厂商在 4 个月来首次增加产出,虽然增速尚小,但已创下两年来最高纪录。  用工:虽然新订单回升,但月内制造商继续压缩用工。据受访厂商反映,减少用工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本月用工收缩率虽然已放缓至 6 个月来最小,但仍然可观。用工收缩而新业务增加,共同导致积压工作量连续第五个月上升,并且创下 2011 年 3 月以 来最显著增幅。  采购:产出扩张还带动采购活动恢复增长,虽然增速尚小,但已是 3 月份以来首见。月内采购库存也因此出现温和增速。  成品库存:另一方面,成品库存也在 1 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回升,但增速轻微,部分厂商表示原因是增加了产出。  投入品需求:7 月份,制造商对投入品需求上升,给供应链造成压力,供应商平均交货速度连续 5 个月出现放缓,但放缓程度仅算轻微。  平均投入成本:经历 6 月份轻微下降后,中国制造业的平均投入成本在 7 月份出现回升,而且创下 2013 年 9 月以来第二大涨幅(仅次于 2016 年 4 月)。据受访厂商反映,原料涨价,尤其是金属,加剧了成本负担。因此,月内厂商相应上调产品出厂价格,加价幅度明显。  财新:经济下行压力仍存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不能松懈  财新智库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钟正生博士评论称:“7 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6,较上月大幅上行2.0,为 2015年2月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分项中,产出、新订单和库存指数均大幅跳升,位于枯荣线以上。进入下半年,中国经济企稳迹象初现端倪,这源于积极的财政政策陆续落地。但经济下行压力仍存,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不能松懈。”  点评:全球制造业低位扩张 地区分化继续  总体上看,全球制造业低位扩张,地区分化继续。进入2016年,全球制造业扩张态势放缓,5月PMI值更是刚好位于荣枯线上,本月产出和新增订单的增加带动PMI上升,但仍处于低位扩张区间。美国和德国制造业表现良好,日本7月制造业虽然回升明显但已经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表明日本央行年初推出的负利率政策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中国受国内洪灾、英国脱欧的影响,内、外需不足,官方PMI略低于荣枯线以下。  中国两个制造业PMI指数出现背离:7月份官方制造业PMI,49.9与财新制造业PMI数据50.6出现了背离,国家统计局的PMI指标,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调查的3000家样本涉及大、中、小企业,也综合考虑了所处地区等因素。财新PMI的样本主要集中在出口型企业及小微企业。简单的来说,国家统计局PMI监测关注的是全局,力争通过监测全面描述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后者的监测结果更多反映的是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强降雨阻碍生产 市场需求增速放缓  九州证券点评称,官方PMI下滑不能印证经济下滑,有强降雨阻碍生产,和唐山限产影响高耗能的钢铁行业原因。此外,7月发电耗煤量大幅回升至7.1%,较上月增速抬高了5.1%,同比增速创2014年3月以来最高值。  宏观分析称,PMI指数回落尤其是生产指数回落,与7月粗钢产量、电力耗煤增速均较六月回升不符。原因可能在于,粗钢产量回升或跟企业补库存需求有关,这也跟库存指数回升吻合;而电力耗煤增速回升主要发生在下旬,或跟气温过高导致居民用电量增大有关。内外需求继续回落,未来需求或将继续走弱,经济增长压力依旧较大。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近期走势波动较小,总体平稳。  本月回落主要原因:一是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强降雨席卷我国大部分省市,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对相关地区的生产、运输等造成较大影响。本月生产指数为52.1%,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江苏、安徽、湖北、河北等地的生产指数回落幅度较大。  二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扩张动力仍显不足。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0%,比1-5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落,由1-5月份的3.9%回落到1-6月份的2.8%。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0.4%,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落。  三是一些传统行业继续化解产能,压缩生产。高耗能行业PMI为47.7%,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行。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持续处于收缩区间。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综合观察:2016年7月全球制造业低位扩张 中国制造业略降》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占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