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在乳山交的农村合作医疗,在烟台乳山姜氏祠堂住院应在哪里报销。需要什么手续。

国内媒体关于乳山的报道
国内媒体关于乳山的报道发布日期:浏览次数:字号:[
【“配角”经济的魅力——山东省乳山市采访记(2006年5月9日 《经济日报》 作者:康守永 万建民 单保江)】
  5月8日,“五一”黄金周后的第一天上午,胶东半岛阳光灿烂,晴空万里。记者走进乳山双连有限公司厂区,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生产场面,机床快速转动,休完长假的工人们正精力充沛地工作着。在公司工作了20年的老职工倪楠在马达轰鸣中大声地对记者说:“我们虽说是个被外地品牌控股的锁具生产企业,但这让大伙得到了实惠,这样的‘配角’我们愿意当!”
乳山是个有着58万人口的县级市。2004年乳山首次进入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排名96位;2005年,这一排名上升至74位。在山东省县市发展30强中,乳山算得上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究其原因,正是得益于“配角”经济的战略定位。
一个区域在发展中总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从地图上看,乳山似乎不具地域优势:南有青岛,西有烟台,东有威海,胶东半岛的发展光环被这三颗明珠般的地级市“夺”走,除临海之外,似乎只有“边缘化”的份了。这恰恰是当年乳山寻找发展战略走向时的难题,其潜台词则是:“怎样做鸡头而不是当凤尾”。
把“凤尾”意识引入乳山的是威海市委常委、乳山市委书记赵熙殿。1997年,从荣成调任乳山市市长的赵熙殿分析与周边城市的“比较优势”时提出:换个角度看,乳山处于威海、烟台、青岛中间,是他们的腹地。“我们有那三个城市的三个机场,三个港口,这么好的条件哪里去找?”这种观念开启了乳山发展思路朝着对接补充的“配角”方向转变。
在乳山双连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涛看来,“配角”当是发端于市政府对他们企业改革的支持。
在双连公司干净整洁的老办公楼里,姜涛和记者说起了1998年的事:之前,作为双连公司主打产品的锁具使用的是烟台三环集团的“三环”商标,三环集团商标确权后,双连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放弃“三环”商标,打造自己的商标;要么和三环集团合作,但对方要求控股。
消息传出,一些老职工感情上接受不了:乳山的集体企业怎么能够卖给烟台呢?姜涛分析了利弊得失:放弃“三环”商标,自己必须拿出资金来创牌,当时的双连没有这个实力;与三环合作,还能迅速引进一笔发展资金。但面对这么大的压力,姜涛难以抉择,便找到了当时刚来乳山的赵熙殿。
“没想到市长不但表示大力支持,还在公司挂牌那天出席讲话,并让全市所有科级单位负责人到现场。”姜涛对记者说,现在回想起来,赵熙殿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推动各级干部发展思路上的转变。
不做“鸡头”做“凤尾”,让处于窘境的双连公司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随着锁具市场的逐渐萎缩,当初和双连同时成立的两家更具实力的锁具公司破产或濒临破产,而双连却在2005年实现3.2亿元的销售收入,其中非锁产品销售占到30%,成功实现了转型。
姜涛乐滋滋地说:“现在公司凭借自主生产的刹车片已取代一家日本公司成为美国天合公司一级供应商,这是国内的第一家。”公司老职工翟秀菊对记者说,当时他们也不理解企业被人控制、地位由主体改从属的变化,“现在回头看,当‘配角’这一步真是走对了。”
此后,乳山“配角经济”的定位越发清晰起来。
这里的干部群众耳熟能详这样一句话:“乳山是威海的乳山,也是烟台的乳山,更是青岛的乳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青岛、烟台、威海中,乳山不能因为行政区划而割断经济链条,相反应该利用这些城市的经济、文化、交通辐射作用,带动自身发展。所谓配角,实际上是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协作意识。
记者在乳山4A级国家旅游度假区银滩海岸,见到一个个风格别致、属于市内外不同开发业主的建筑,彰显着乳山的“配角效应”。急匆匆从工地赶来的青岛泰林涌集团副总经理陶维雄告诉我们,他们集团在乳山银滩旅游度假区投资11.7亿元开发旅游项目——东方如意国际城。这位36岁的老总笑眯眯地说,他们生产的游艇在2008年奥运会帆船项目的招标会上中了标,订单源源不断,便决定在乳山建分厂。在他看来,从青岛到乳山投资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外接”思路中,青岛的分量无疑更重一些。 乳山近年提出要打造青岛的后花园,建设青岛旅游延伸地和产业辐射区,主动承接青岛的产业辐射。目前,乳山吸引了青岛工业、农业、房地产、旅游等领域包括海尔、海信、青钢在内的150多家企业,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据统计,每年有10多万人次的观光客游完青岛游乳山。
“小配角,大舞台”,尝到甜头的乳山人开始琢磨“配角经济”的门道来,许多企业或是以配角求规模上档次,或是以配角求市场求技术。中鲁集团是乳山本地的果汁加工企业,几年前资产只有千余万元、利税几十万元,他们在合作中主动放弃控股权,却抓住了发展良机,发展成世界三大浓缩果汁生产企业之一,并成为同行业国内第一家上市企业,总资产达到6亿多元,年纳税4000多万元。如今,乳山纺织染整、食品加工、机械配件和金属冶炼四大支柱产业的4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130多家直接或间接为青岛六大产业做配套、当配角。
在庄上村的集体企业乳山内燃机配件厂车间,我们看到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在熟练地操作数控机床。副厂长柳耀松对记者说:“美国科勒公司通过商业调查主动找到我们,要求给做配套。这是我们的第一单国际生意。这样我们就不仅仅是给国内的潍柴、重柴、中国重汽等知名企业配套啦。”柳耀松接着又自豪地说:“别看斯太尔、沃尔沃是世界著名品牌,每辆斯太尔奥王重型汽车中有5个配件是我们乳山生产的,每辆沃尔沃车上有28个部件来自乳山!”
舞台上的主角永远离不开配角,配角也能演成强角和名角。乳山以自己甘当“配角"谋发展的成功实践诠释着其中蕴涵的经济发展意义。
【乳山加大对农村重点事业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向农倾斜(2006年2月28日 《人民日报》 &作者:刘国贤)】
2月24日,山东乳山市通过媒体公布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作出承诺:从2006年新学年开始,政府将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收课本费、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同时将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从每人40元和60元提高到90元。
  乳山市今年将投资2.5亿元为群众办好12件事关农民利益的实事。为让公共财政资金更多地惠及农村,将特别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等的征缴工作;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少地农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抓好农村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建设,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确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等。
  在加大对农村重点事业的支持力度方面,乳山市将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贴标准由10元提高到40元,相应调整报销比例,增加大病报销额度,增强农民抗大病风险能力;完成镇级卫生院配套改造,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网,确保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问责问醒太平官& 办事办到心坎上——山东乳山“问责制”让群众得实惠(2006年6月14日 《人民日报》 作者:刘国贤 李学兵 宗卫东)】
  近年来,山东乳山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六项问责”制度,推动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发展的最终目的落脚到“让群众得实惠”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六项问责”制度,即发展问责、服务问责、稳定问责、作风问责、安全问责、廉政问责。它成为党员干部不作为的“紧箍咒”和“加压阀”。同时,乳山市每半年开展一次“最不满意的单位”“最不满意的工作人员”评议活动,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实行“专案督办”,一经查证属实,问责程序立即启动。
  “六问责”问醒了“太平官”,问出了党员干部“让群众得实惠”的新行动。了解到部分家庭有因病致贫的情况,乳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请政府建立起大病救助机制,定期对年度医药费支出过万元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家庭,采取公开透明、申报审批、媒体监督等形式,每户给予2000~5000元的救助。以帮扶企业下岗职工为重点,在全市企业建立空岗报告制度,实行下岗职工48小时就业承诺,只要就业者条件符合,48小时内确保能找到工作岗位。认真解决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城市拆迁安置、企业工资拖欠等影响群众生活的热点问题,5年偿还铁路集资款、企业欠款和市政工程款历史欠账6亿元,基本还清了历史欠账,赢得了群众支持和信任。
  乳山还理顺了区域财政体制,推动财政调控、支持的方向和重点,从以支持城市为主向支持城乡统筹转变。为解决税费改革后部分以农业为主的村干部工资发放困难的问题,乳山每年拿出近200万元资金对农村干部进行工资补贴。今年,乳山还将提前一年全面取消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贴标准由每人补贴10元提高到40元。
【互守诚信& 有约必履——乳山企业携手农民闯市场(2006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作者:刘国贤 董辉 宗卫东)】
连日来,山东乳山市育黎镇大洋酱菜有限公司院内,前来同公司签订明年出口蔬菜种植收购合同的近百名农民排起长队。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乳山市已有2万余名农民提前同临近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明年的农产品种植收购合同。 种了3年合同菜的农民宋旭洋说:“跟当地这种守信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打交道,俺放心。”
  近几年,乳山市按照农民愿意种什么、政府扶持发展什么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蔬菜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乳山市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了“农”字号企业的引进和建设上。该市先后引进了华隆食品、通宝葡萄酿酒、大洋酱菜、祥诚果蔬食品、华润食品等50余家蔬菜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政府通过第一年为农民全部担风险、第二年政府协调,让农民在感受到企业诚信后,慢慢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与这些企业签订种植收购合同,让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吃上“定心丸”。
  “农”字号企业在与农民打交道中,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在农民中树立起了信誉。育黎镇的农民在种植出口萝卜期间,连续遭到两次大暴雨的袭击,近千亩刚出土的萝卜苗被毁。与菜农签订协议的大洋酱菜公司立即派人前去日本求购新种子,以保在最短时间内让农民补种,并在秋后对受灾农民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农”字号企业对农民有约必履的做法,赢得了一大批讲诚信的农民合作队伍。很多外地蔬菜加工企业瞄上了育黎镇农民种植的日本萝卜,曾出两倍的价格收购,但没有一户农民向外出售一斤。
乳山市“农”字号企业和农民之间的互守诚信,实现了双赢。不少“农”字号企业在履行合同价格之后,根据市场价格不断提高收购价格,对农民予以补贴。今年,种植高效农业的农民亩收入比往年提高了200~500元。
【采用“保护地栽培技术”时严控湿度——“葡萄不喷药& 亩赚两万多”(2006年6月13日 《农民日报》 作者:刘国贤 于均禄)】
5月底,正是葡萄管理时节,在山东乳山市下初镇巫山村,年近60的宋修金在给乡亲们传授葡萄“保护地栽培技术”。“这几年,老宋种的葡萄不喷药,葡萄卖到了新加坡,每亩能净赚2万多元钱呢!”一位农民告诉笔者,神情中透着羡慕。
宋修金17岁就开始在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的葡萄园里学种葡萄,之后又到莱阳农学院进修,到莱西给人当葡萄技术员。1981年回到老家,一边种葡萄,一边给四村五邻的葡萄种植户当技术员。两年之后,老宋发现了新问题。露天种植葡萄,每年都要打13遍左右的农药,仅施肥、喷药就得多投工投钱,平均每亩一年也就只能赚个千把元钱。
老宋琢磨,种地要发财,就要种出高质量的农产品,目前就是要种出无公害的农产品。多年的葡萄种植,他逐渐葡萄生长期内的各种病害主要由真菌传播造成,而这种真菌的传播途径主要靠雨露,只要没有雨露,葡萄就不易得病,那就不需要喷洒农药,这样才能种出无公害的葡萄。怎样才能控制住大自然中的雨露呢?老宋把目光投到了国内刚刚起步的葡萄“保护地栽培技术”上。从电视和杂志中,他了解到,在北京丰台区的某葡萄园里,种葡萄采取“保护地栽培技术”。这种技术是从国外引进来,就是在葡萄地里建冬暖大棚或者春暖大棚,以此遮挡雨露。但是由于无法控制住棚内的湿度,每年还是要适当地喷洒2~3遍农药。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葡萄价格虽高出了许多,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葡萄。
国外和国内搞了多年都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老宋却叫上了板,他一心研究不喷药的无公害葡萄。可是一连几次的失败,村里人都笑话他,说你这个老头还想当中科院院士啊,不喷药种葡萄真是异想天开。老宋没有灰心,一有时间就到外地参观,翻阅书籍学习。经过调研思考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保护地栽培技术”是可取的,只要湿度控制好了,就一次农药也不需要喷了。
2003年,老宋与邻村南东庄村的3个农户联合搞起了“保护地栽培技术”无公害葡萄生产试验,农户建大棚搞投入,他出苗木和技术,双方签订了合同,如果不喷农药种植出无公害葡萄,而且每亩大棚的葡萄卖到2.5万元,他提成5%~10%,如果达不到这个效果,所有投资他全包。
当年3月10日农户们建好大棚,老宋开始了自己的试验。他在棚内的地表上铺盖了一层塑料薄膜,只在四周用土压盖,并在大棚入口处留一个小口。在浇水灌溉的时候,让水缓缓地从薄膜下渗到葡萄根,灌溉完之后,再将小口用土封住。这样一来,在葡萄的一个生长期间,只需要灌溉2~3遍,而且地里的水分还被薄膜挡住,既挡住了蒸发的水分,又保住了地表的湿度。根据不同的天气,他控制着不同的通风次数,使棚内的温度始终控制在真菌传播条件以下。采取“保护地栽培技术”的葡萄早上市2个多月,加上没有喷洒农药,葡萄每公斤卖出了10元钱的高价,每亩葡萄产量也都在2500公斤左右。
第一年成功,老宋算了一笔账:采取“保护地栽培技术”种植葡萄,每亩的毛收入在2.5万~3万元,剔去建葡萄大棚的4000多元投资、200元的地膜和300多元的农家肥,一年下来,1亩葡萄至少可净收入2万元。而且大棚建好后,可连续多年使用,每年只需再投入500元左右更换塑料膜即可。这个收入是露天种植的近20倍、套袋种植的近5倍。
有了信心的宋修金又接着试种了两年,今年的无公害葡萄不仅未摘先销,而且都被烟台、威海、青岛的葡萄经销商送进了各大超市。在超市,每公斤零售价高达14元。烟台外贸的一位张经理在前年销售老宋的葡萄后,去年还带来新加坡的客商考察,结果外商当即预购了500公斤。近日,新加坡客商再次来到巫山村,找到老宋,告诉他种的葡萄在新加坡大受欢迎,想再跟老宋签订1份长期收购合同,不过要求种植面积至少在1万亩以上。
这一消息,很快在村里炸了锅,而老宋却在盘算着进一步提高“保护地栽培技术”种植葡萄的产量,让周边的农民能靠种葡萄吃上小康饭。&
【乳山:自主创新重塑半岛制造业(2006年5月9日 《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国贤 赵虹光)】
&&& 近年来,乳山市抢抓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唱响喊硬“工业立市”主旋律,引导企业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一批传统优势企业在升级换代中加速扩张,成为延伸产业链条、牵动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了工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金属冶炼、染纺服装、食品加工、机械配件、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产业。
近日,在山东省乳山市双连制动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刹车片产品正有条不紊地走下生产线。来自美国、德国等20多名客商在手动刹车片生产线前久久驻足,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想不到世界领先的刹车片产品竟然产自中国一个县级城市。”从2005年1月开始,该公司以其国际领先的刹车片产品成为美国天合公司的一级供应商,在国内率先跻身世界汽车主机配套市场。自此之后,订单便源源不断,去年一年出口刹车片468万片,今年预计可达700万片。
“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就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制高点,也就没有企业的今天。”公司董事长姜涛的一番话道出了乳山众多企业掌门人的心声,也正是企业的不断自主创新为区域经济跨越发展蓄足了后劲。
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乳山市企业不拘一格,因企制宜,根据自身情况应用不同方式,大力实施“四借”工程,采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吸收创新等形式,引人才、引技术、引项目,各彰特色,各显风流,有力地加速了企业自主创新进程。
借船出海:去所进院
乳山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了“百户企业联百所(院、校)”活动,鼓励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外地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与全国6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00多项,企业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创新成果明显增多。
力久公司与山东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沈阳工业大学等院校的科研机构成立了产学研联合体,把全国知名的科研院所变成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寻找项目和技术支持,为企业找到了技术依托。他们在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引进自平衡截止阀项目、拓宽企业经营领域的基础上,又与山东大学联手开发了TYG系列高起动转矩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2005年5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该项目有效解决了国内普遍存在的“大马拉小车”问题,并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中原油田大规模推广使用,仅去年一年就为公司创收达1000万元以上。
借梯上楼:引进吸收
乳山市鼓励引导优势骨干企业采取购买专利、技术入股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通过引人才、带项目,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山东金洲矿业集团公司在稳定黄金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依托资金优势,积极向非金领域拓展,通过吸引外方技术入股的方式新上了粉末注射产品制造公司,形成了高密度、高性能的各种材质粉末零件的系列产品研制、开发能力。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成功研发出了钨合金、铁基等粉末注射系列新产品,走出了一条由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
借脑生财:广聘人才
自主创新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高质量人才,针对部分弱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研发能力不足的实际,在与科研院所挂靠联合的基础上,积极聘请国内外技术专家进厂指导,走内联外聘的路子。
威海农药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针对自身研发能力不足的实际,主动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相继与天津大学、上海农药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保持科技“联姻”不断线。通过借“外脑”,先后研发了50多种化学农药和15种生物农药,承担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等2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30项省级科研计划,获得威海市以上成果30余项,不仅使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62%,而且带动壮大了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目前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已达30%,拥有全省最大的农药实验室。
借鸡下蛋:联手攻关
引导企业在引进技术、项目的同时,采取“星期天工程师”等形式,聘请项目经理,引进专业人才,解决企业生产中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加速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双连制动材料公司以技术开发中心为平台,聘请沈阳航天工业研究所专家联手攻关,把开发生产无石棉刹车片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引进高级人才、购置先进设备和科技研发,迅速抢占了产品竞争的制高点。去年企业研发机构被认定为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研制的陶瓷配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乳山市企业手握自主研发利剑,走出了一条“大胆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再创新,最终为我所变、为我所用”的创新之路,自主创新型产品也不断涌现,涉及生物技术、海洋高新技术、制造技术等领域。“十五”期间,共取得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28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2010年,乳山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25%。乳山已初步聚起了自主创新的“精气神”,自主创新这支强力引擎正为乳山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乳山经济谋得更大跨越式发展。
【乳山:配角“唱”成名角——涌现出200多个专为大企业配套的“配角明星”(2006年7月5日 《大众日报》作者:任松高 李学兵 赵春晖)】
7月3日,乳山力久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600台大功率电机首次出口韩国,成为世界500强——浦项制铁生产链条上的重要组件。据了解,找准接点,当好配角,已成为乳山工业发展的鲜明特色。像力久这样,专给国内外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的“配角明星”,全市有200多家。
考虑到受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乳山市引导企业走专而精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大企业生产加工配套产品。玉龙公司最初生产农用车整车。由于产品定位不准,造车整体技术跟不上,在市场上很快就败下阵来。在配角理念引领下,他们收缩阵线,扬长避短,专攻汽车发动机连杆等配件产品,成为山东重汽、斯太尔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常年供应商,企业迅速摆脱困境。
为了让企业把配角“唱”成名角,该市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他们围绕打造日韩加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的工业基础,确立了重点发展金属冶炼、机械配件、染纺服装、食品加工和建材化工等五大产业。市里出台有关规定,修订了金融奖励政策,对市场前景好、配套能力强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双连公司在传统主导产品——挂锁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把开发生产无石棉刹车片作为主攻方向。金融部门联合放贷6000多万元,支持他们购进先进设备和科技研发,刹车片产品很快打开美国OEM市场,成为国内摩擦材料行业惟一为美国主机厂家配套的原始设备供应商,企业销售收入连续三年翻番。市内燃机配件厂原是一家村办企业,他们立足“小”字做文章,生产气门座和气门导管这样的“小玩意”,专门为大连、潍坊柴油机厂等大企业搞配套,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最大的生产厂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件巨人”。目前,全市已涌现出40多家这样的“小件巨人”,有100多项产品成为全国行业“单打冠军”。
发展配角经济,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乳山市32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八成以上专为别人打工做配套,企业产品的销售率达100%。今年头5个月,全市配角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48亿元,完成利税1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5%和26.48%。
【富民强军固国防——山东省乳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双拥工作纪实(2006年8月18日 《解放军报》 作者:黄超 管水锁 林乐成)】
  山东省乳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中坚持“富民强军固国防”的思路,认真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给拥军工作提出的新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双拥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促进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算经济账也算国防账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乳山人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富民强军固国防”的发展思路。“经济发展越快,越不能忘记那些保家卫国牺牲奉献的人。”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脑子里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国防账。
  郊区马石山革命烈士公墓,由于地处偏远,山路陡峭,给前来凭吊先烈的群众带来不便。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投资修整扩建马石山革命烈士陵园,铺一条从市里直通马石山的道路。不到一年,盘山公路就修到了马石山顶,烈士纪念碑进行了重建,抗战时期“马石山惨案”有关史料、遗物也一一陈列,墓区新植了数百棵苍松翠柏。
  “富民强军固国防”的发展思路,夯实了这个城市爱国拥军的社会基础。一次,市委班子成员去海军某部过军事日,他们不约而同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乳山”命名一艘舰艇?市里在与海军协商并报上级批准后,某新型导弹护卫艇被命名为“乳山”号,艇上官兵则成为乳山“荣誉市民”。从此,60万乳山人民的拥军热情更高了。
不找市长找市场
  在乳山市海滨工地,数百名建筑工人正干得热火朝天,一个占地近7公顷,集人武部办公楼、民兵训练基地、预备役部队营部、国防教育中心和公安干警训练基地于一体的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很多人不会相信,这项工程政府没投一分钱。
  按理说,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的乳山市帮人武部盖个办公楼,将设施简陋的民兵训练基地和武器装备仓库翻新一下,不是什么难事。但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沿着这个思路,采取“挤牙膏”式的支持办法,对部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杯水车薪。他们6次深入现场探讨,决定将零散分布的训练基地、军需仓库和办公楼全部集中到一起,用整合资源的办法把这项国防工程建好。他们靠优惠政策吸引了社会部分投资,一个具备办公、训练、教育等功能的国防教育基地在银滩岸边拔地而起。
  不找市长找市场,让国防建设与市场握手,乳山用开拓性的思路给大家上了一堂课。通过市场破解难题,乳山市找到了一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驻军某部营区面积小,“菜篮子工程”卡了壳,乳山市采取无偿永久性租借的方式,划出1公顷多的土地支持部队,在保证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前提下,解决了官兵吃菜难题。乳山市还将驻军家庭经济困难的官兵纳入救助范围,两年来先后为33名战士发放了救助金。某海防团新战士卢干父亲病故后,市里专门送去了慰问金,小卢在给市委领导的信中袒露心声:“我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没有失去父爱,乳山人民给了我博大的父爱。”
科技拥军带来高效益
  着力提高民兵的文化科技素质,是提升民兵战斗力的关键。为何不利用地方经济和科技建设的成果提高民兵的科技文化素质?乳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市里找来技术人员,增设服务器,按照人武部的要求拓展原有系统的功能,建起了内容丰富、辐射力极强的“国防教育网站”,把触角直接延伸到全市616个“青年民兵之家”,全市92%的民兵能通过网络平台参加教育,农村基干民兵教育落实面达到98%。
  某海防团特务连开展科技练兵,尝试进行一项革新试验,但技术力量不足,“硬骨头”啃了半年没有攻克。乳山市科技局的技术人员先后7次到军营进行技术指导,提供相应支持,不出两个月,革新任务顺利完成,这一项目获得了当年济南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技拥军进军营,乳山市用一系列实际举措帮助官兵学习信息化知识,带来了官兵素质的明显提高。他们组织专家为驻军举办现代科技知识讲座、举办科普展览,帮助驻军每个营区建立一个图书室,采取设立“流动图书库”、办理免费借阅卡的方式,让高科技知识走入了军营。他们还根据官兵兴趣特点,组织IT专业人员传授多媒体制作、动漫设计等实用知识,先后培训官兵3000余人次。
【从全国百强县的第96位跃居第54位——乳山强县战略实现新跨越(2006年12月1日 《中国企业报》作者:张广传 李学兵 刘国贤)】
山东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战略的实施,让地处胶东半岛腹地的乳山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承接辐射、甘当配角的发展理念,使乳山从全国百强县的门外走进门里,连续两年前移20个位次;比位次进步更重要的是,乳山的百姓在赶超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从“百外”到“百内”三年实现大跨越
一组数字,诠释乳山的跨越发展,这组数字展现着乳山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从2004年全省惟一新进全国百强,到2005年百强位次由第96位升至第74位,再到今年跃居第54位,短短3年,从“百外”到“百内”,从“第三方阵”到“第二方阵”。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均3年翻了一番,3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22∶52∶26优化为11.2∶54.7∶34.1,财政收入占GDP、税收占财政收入、“两税”占财政收入“三个比重”比“九五”末提高了2.1、4.5和7.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标准煤、电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4、71.7个百分点。
&&& 就是这样,乳山人冷静地看待连续两年42个百强位次前移的大跨越成绩,理性地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进入“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同时也迎来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新一轮竞争热潮。他们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抢抓机遇,通过解放思想,强化配角理念,确定了“3年进入全国50强、跻身全省前10强”的目标。由此,乳山找到了承接辐射、甘当配角的发展定位,与外对接、借外兴内,连台好戏开始上演。
“三借战略”催生区域发展新动力
&  乳山市市委书记赵殿熙说,工业立市,服务业同样能兴市,乳山的甘当配角,有“借韩、借青岛、借旅游”的“三借”之说。
&&& ——“借韩”借出了特色。投资上亿元建设山东半岛惟一的纺织染整工业园后,乳山通过抬高门槛、招商选项,两年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的韩资项目13个,建成北方最大的纺织染整基地,带动当地服装加工企业200多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链。
&&& ——与青岛这座大城市比邻,乳山人的配角意识也很明确:当好“后花园”,成为青岛的产业辐射区和旅游延伸地。迄今,乳山已引进80多家青岛企业,总投资过百亿元,有130多家企业直接或间接为青岛六大产业做配套、当配角。
&&& ——向旅游借力,催生了区域发展新的活力。他们抢抓山东省打造黄金海岸的机遇,去年以来先后开工总投资60亿元的大乳山、岠嵎山、黄金文化公园等6个旅游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久久发国际商贸城、台资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久业物流公司三大物流项目。
  面对百强位次连年大幅前移的赶超态势,乳山人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为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同步跨越、城市与农村的协调推进、经济与社会的统一发展,他们正酝酿谋求新的赶超。
【盛世安泰 康乐长在——乳山市百岁老人长寿秘诀调查(2006年10月30日《威海日报》 作者:宋礼夫)】
  近年来,乳山市百岁老人数量不断增多,2005年和2006年,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连续两年达到国际上通行的“长寿之乡”标准。
  笔者从1990年起关注百岁老人,累计走访百岁老人90多位、数百人次,并记录下45位百岁老人的详细情况,整理成了一份较为翔实的百岁老人调查报告。
乳山市百岁老人数量及地域分布情况
  1997年及以前,乳山市虽有百岁老人出现,但因历史的原因,没有正式统计数据。因此,本文将探讨范围界定为1998年及以后年份的百岁老人。
  一、1998年以来历年百岁老人数量:
  1998年:5人(女5人)
  1999年:9人(女9人)
  2000年:13人(男1人,女12人)
  2001年:16人(男1人,女15人)
  2002年:16人(男2人,女14人)
  2003年:36人(男7人,女29人)
  2004年:37人(男7人,女30人)
  2005年:44人(男10人,女34人)
  2006年:44人(男9人,女35人)
  二、百岁老人地域分布情况:
  1998年以来乳山市百岁老人的分布,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密集地带:一是环乳山口湾地域及乳山河中下游流域(49人),包括海阳所镇(12)、乳山口镇(5)、乳山寨镇(8)、育黎镇(6)、诸往镇(5)、夏村镇(6)及城区街道(7);二是黄垒河流域(27人),包括下初镇(11)、冯家镇(10)和南黄镇(6);三是沿海地带(44人),东西两端与上述两个地带重合,包括:乳山寨镇(8)、乳山口镇(5)、海阳所镇(12)、白沙滩镇(4)、徐家镇(9)和南黄镇(6)。这三个地带的面积合计为1260平方公里,占乳山全市总面积的75%,1998年以来共出现89位百岁老人,占全市总数(95人)的94%。
百岁老人长寿原因分析
  百岁老人长寿的原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优良的遗传基因,是长寿的内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等,则属于外因的范畴。
  一、遗传因素
  在笔者详细调查的45位百岁老人中,有34人的家族里有长寿纪录。比较典型的有:乳山市最年长的百岁老人单贞春(女,生于1899年1月26日),有两个兄弟,分别活到94岁、92岁;有一个妹妹,现在已经99岁了。城区街道某村百岁老人王钦秀(本名王锦绣,女,生于1906年2月),父亲活到89岁,母亲活了87岁;其姐姐即本市育黎镇城阴村已故百岁老人王锦纹(生于1903年,2004年去世)。其四妹在城区街道某村,现年已94岁。乳山口镇某村百岁老人姜玉英(女,生于1904年9月),母亲活到90多岁,还有一个兄弟、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活了90多岁。诸往镇某村百岁老人岳翠玉(女,生于1905年1月),有一兄一弟一妹,兄长活了96岁,弟弟活了90岁,健在的妹妹已86岁。
  据统计,在这些百岁老人中,有长寿基因的,至少占75%以上。
二、自然环境因素
  乳山市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空气洁净,山清水秀。乳山市涌现大量的百岁老人,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乳山市不仅濒临浩瀚的大海,还有乳山河、黄垒河两大河流,水网密集,水系发达。空气保持适合人类生存的相对湿度。科学家一般认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相对湿度在30%至75%范围内。据气象史料记载,乳山市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是70%,最高年份75%(1964年和1995年),最低年份66%(1988年)。
  海产品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有利。而乳山地处沿海,居民饮食结构中海产品比例相对较大,这也是地理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有利影响之一。
  乳山市不靠海的北部地区,大多是山岭起伏、植被茂密的地方,各种植物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而负氧离子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预防高血压、气喘、流感、失眠、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以乳山市最南端的海阳所镇为例,这是一个向西南方向伸入黄海的小半岛,三面环海、一面连陆,总面积只有91平方公里,海岸线却有87公里长。就是这么一个居住了3万人的小半岛,1998年以来出过12位百岁老人,是乳山市出百岁老人最多的镇。该镇西泓辛家、西泓赵家、西泓于家村,最近3年就出了3位百岁老人。其中西泓辛家村190户、470人,有百岁老人1位,90岁以上老人9位,80岁以上老人20多位。杜家与西泓,都是两面靠海的村落,各出了3位百岁老人,在全市也是最多的。这种现象充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的寿命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三、社会环境因素
  人的长寿基因,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异的自然环境,过去也存在。但为什么过去的百岁老人很少,而现在集中地大批涌现呢?这跟社会环境有关。只有在国家经济繁荣富强,政治稳定团结,社会长治久安,人民丰衣足食之后,人的寿命才会有显著提高,百岁老人才能大量涌现。乳山市近年来百岁老人的迅速增多,就体现了这一点。
  四、家庭环境因素
  乳山的百岁老人,家里往往有孝顺的儿孙悉心照料。比如,南黄镇上庄村百岁老人宋桂芝(女,生于1902年),六个子女中的五个分别居住在长春、沈阳、大连和西安,这五人中,除了年事已高的长子(84岁,1941年参军)外,另外一个儿子、三个女儿轮流回来伺候老人,有时候两三个人同时在家伺候。他们给母亲制定了有规律的食谱,一天三顿饭吃什么,都科学搭配。上午和下午,还各吃一次水果。下初镇百岁老人刘洪凤(女,生于1906年),有一子一女,女儿已于8年前去世,老人与72岁的儿子和70岁的儿媳共同生活。去年5月,老人病危,不会吃饭,不会说话,后事都准备好了,但只要老人还有一口气,儿、媳就全力救治,扳开她的嘴巴喂药、喂饭。因为老人已经不会吞咽,药和饭实际上是流进她的食道里的。就这样他们一直坚持了两个多月,硬是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那之后好几个月,老人仍然不能吃饭,只靠吃葡萄维持生命。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但儿孙们还是整箱地买回葡萄给老人吃。直到现在,老人还是不能走路,并常年吃药,生活全靠儿媳照料。老人喜欢吃什么,儿媳就毫不犹豫地买,并在家里常备。老人自己说:“儿媳妇照顾得好,爱吃的东西从来不断顿,没有了就买。”虽然老人以前的脾气并不好,但儿媳妇嫁过来到现在已经51年了,从来没跟婆婆吵过嘴。
  五、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乳山的百岁老人,全部出生于农村,仅有少数人晚年随子女进城居住。他们平生的基本饮食结构,与所在地农民饮食无异。绝大多数百岁老人,到晚年仍然跟家人一样吃家常饭菜,不挑食,不过量。
  多年来有个观点,认为糖对健康不利。然而,乳山的百岁老人里,却有多位喜欢吃糖的,甚至嗜糖如命。最典型的是乳山寨镇的百岁老人高书翠,她吃什么饭都要加糖,甚至吃饽饽、馒头也要蘸糖。老人吃糖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她4岁开始由祖父母照料。祖父是开糕点铺的,做糕点用的糖,随便她吃。老人吃了一百年糖,到现在还是身体硬朗,平时争着干活,能擀饺子皮、烧火,还能使用手压机井提水。最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记忆力,从4岁时母亲去世到现在100多岁,所有的经历都记得,大小事情都能娓娓道来。一家四代人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年轻时听过的“书段子”,至今还能复述,说起来有板有眼。午极镇百岁老人张秀芝(女,生于1904年10月),每天以稀饭为主食,但稀饭里必须加糖。下初镇百岁老人刘洪凤(女,生于1906年),即使吃馒头、大米,也要用糖水泡着吃。乳山口镇百岁老人姜玉英,自小爱吃甜食。乳山口镇百岁老人于绍芹(男,生于1906年10月),爱吃甜食,常吃蜂蜜、白糖。这些例子说明,即使糖对某些人的身体可能不利,但对另外的某些人可能是有益的,不可一概而论。
  大部分百岁老人都没有喝酒、抽烟的习惯。只有少数几位例外,但都不酗酒。夏村镇百岁老人于心丕(男,生于1902年2月),过去一天三顿喝酒,每顿喝不到一两,2003年以后不喝了。乳山寨镇于寿年(男,生于1904年2月),以前喝酒,一天三顿饭,每顿喝一小杯(约一两半)白酒。100岁那年把酒戒了。乳山寨镇百岁老人董在水(男,生于1905年10月),中午、晚上每顿喝二两白酒。乳山口镇百岁老人于绍芹很少喝酒,喝就喝一小盅,大约半两。有的以前吸过烟,后来戒掉了。至今仍吸烟的,只有两人。居住在市区的百岁老人张春贤(男,生于1906年2月),以前抽烟,1974年因患阑尾炎住院手术,就把烟戒掉了。乳山寨镇百岁老人董在水,至今吸烟,但吸得不多。徐家镇百岁老人姜振芳(女,生于1906年2月),从年轻时就吸烟,现在一天一盒香烟还不够。
  运动方面。百岁老人基本上没有为了锻炼身体而特意去进行体育锻炼的,对于他们来说,运动就等于劳动。这些老人,几乎都是劳作一生,勤劳是他们的本性,即使过了百岁也闲不住。没有活干,也要找点事情做。乳山市最年长的百岁老人单贞春,笔者去看过十几次,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与儿子、儿媳一起坐在院子里剥玉米、摘花生的情景。老人的儿子说,这都是老人主动干的。乳山寨镇百岁老人董在水,在九十七八岁时还能挑近百斤的担子,2003年还下地割麦子,2004年仍上山干活,现在还经常擦地板、打扫院子和门前街道,农忙季节干些剥玉米、摘花生之类的农活。
  作息方面。这些百岁老人无一例外都过着非常有规律的生活,按时进餐、睡觉、起床,特别是有非常充足的睡眠。最典型的是乳山口镇百岁老人姜玉英,她儿子杜林说,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睡觉,困了就睡,从晚上6点睡到第二天早晨6点,而且不起夜,整夜仰卧,不翻身;上午睡一觉,下午睡一觉。杜林说,从他记事起,母亲就是这么个睡眠习惯。
  六、精神心理因素
  大多数百岁老人都有积极向上的生存欲望,他们不觉得自己老了,而是觉得应该继续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乳山口镇百岁老人姜玉英的儿子杜林说,老人从来不提“死”字,不琢磨和讨论“死”的问题,而是认真仔细地活着,饮食、睡眠、卫生一点也不马虎。城区街道百岁老人王钦秀眼睛患有白内障。她98岁那年,听到村里广播说政府有关部门出资给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就马上让儿子带她去报名。儿子和村干部都劝她说,这么大年龄了,不能做手术,但她不信,坚决要去参加体检。直到给她检查的医生说这么大年龄不能做手术了,她才信了。
  好奇心。百岁老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饭睡觉,他们往往很关心周围的事情。海阳所镇西泓辛家村百岁老人赵允梅(女,生于1903年9月),平时不让儿子给她关街门,以便她坐在家中炕头上能观察外面的情况。
  精神寄托或心理负担。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没有心事才能长寿。而实际上,大多数百岁老人心里都有常常牵挂的事情,甚至是心理负担。在45位百岁老人中,有30人有子女生活在外地,有的甚至有多名子女在外地。例如,南黄镇上庄村百岁老人宋桂芝,六个子女中的五个在外地。还有3位老人,各有一个儿子是革命烈士。对远在他乡的子女的时刻牵挂,对牺牲儿子的日夜思念,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这种精神寄托,也是支撑生命的精神力量。
性格与脾气。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好脾气的人才能长寿。但在笔者调查的45位百岁老人中,其子孙说老人脾气好的有11人;说老人脾气不好甚至是非常暴躁,让人一提起来就摇头的,有13人;其余的21人,脾气一般。笔者认为,那些常发脾气的百岁老人,实际上正是在释放自己的压抑或紧张情绪,自己却得到了放松。这对他们自身的健康来说,不是坏事。
【乳山农企从里“绿”到外(2006年11月14日《农民日报》 作者:刘国贤 吕素坡 杜青)】
  11月6日,来自韩国、日本和东欧数位客商通过山东乳山市政府搭桥,与华隆食品有限公司、大洋酱菜等企业签订了近万吨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采购合同。乳山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走俏9月举办的烟台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后,再次受到了青睐。
  乳山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兴起始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当时,出于对健康的渴求和环保的重视,绿色、无公害食品逐渐流行。同时,国外对农产品进口的标准越来越严格,促使许多食品企业选择质量安全的发展道路。在此形势下,乳山市高度重视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开发建设,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议程,摆上重要位置。有关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工作人员到企业宣传发动,使不少企业负责人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认识,逐步树立起了“绿色”观念。乳山市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经常深入企业和乡村讲解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有关知识,使得企业和农户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的能力迅速提高。
  今年,乳山市还对申请成功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奖励,使得企业、农户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自2000年以来,乳山市共有14家企业取得绿色、无公害认证,其中达到绿色AA级的有两家。
  基地建设是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重中之重,乳山市通过政府引导与企业自发两种方式,促使基地面积迅速扩展,目前达到15.2万亩。下初葡萄、崖子苹果、乳山寨芋头等区域性绿色、无公害产品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育黎镇南西屋村村民勇月兰说,南西屋村及周边村的葡萄注册了“新育”牌商标并被评定为绿色食品,村民在管理葡萄时依据规程操作,使用的农药都是低毒的,而且用量很少,她打药时都不用戴口罩。
  企业对基地的管理也非常严格,华隆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该公司留有完整的基地档案,凡属该公司的原料基地,所有农户均统计在册,每个农户有几块地,哪块地有多少亩,具体分布在哪座山上,每年都种什么,用什么肥料、农药,公司都记录在册,并绘有地块分布图。公司农业科技人员常年巡回在基地的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的一切农事活动,发现问题当场解决,一旦有个别农户使用了超标农药或其产品受到污染,就要撤销收购合同。在徐家镇车门口村,该公司基地的每个地块都做了标号,正好来此巡查的基地负责人宫本善告诉笔者,像这样的标签每个地块都有,可以保证每袋原料从收购到出成品都能逆向追溯,确保原料不受污染。目前,该公司所属的绿色、无公害基地发展到11.6万余亩,其中有机食品基地达到1.6万亩,并将基地延伸到了辽宁的阜新、营口两市。
  生产过程中,乳山农字号企业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华隆公司对每个产品的工艺流程都进行危害分析,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对每个关键控制点都配备了监控设备,每班次对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情况进行记录。威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彬介绍说,该公司基地的茶农不施用任何农药、化肥,同时在采摘、贮运、加工、包装等全过程均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
  近年来,乳山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许多农字号企业借此机会,打造自己的绿色、无公害品牌,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今年烟台果蔬会上,沃尔玛超市看上了中诚公司的果汁产品,选定了葡萄、芦荟、白蜜桃等饮料在沃尔玛超市销售。华隆公司的花生制品在日本今年设立“肯定列表制度”、提高农产品进口门槛之后,对日出口基本未受影响,今年3月还一举通过了标准非常严格的日本GAS认证,目前符合这一标准的生产基地已发展到4400亩。
在乳山农字号企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的同时,该市许多生产农药、化肥的厂家也搭上了“绿色快车”。育黎镇的双绿肥料厂生产的中微元素复合肥,以海洋生物残骸为主要原料,添加了天然矿物,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加工而成,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自今年初面世以来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势头。&
【山东乳山搭台做配角——建设北方最大的纺织染整基地(2006年5月9日《中国特产报》 作者:刘国贤 赵晓燕)】
近日,韩国独资企业佑成纤维有限公司完成了一期工程的车间设备调试,开始了试生产。据了解,在威海纺织染整工业园里,像佑成这样的10家纺织染整企业今年都将投入生产,全力在乳山建设北方最大的纺织染整工业基地。
据了解,韩国纺织染整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目前,韩国纺织染整工业项目对外转移的步伐正在加快。但由于染整工业项目污染大,在招商引资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许多地方也是避之不及。以碧海蓝天、绿树银滩而著称的乳山市,为何把这么多的“污染”企业引进门,着实让人费解。“‘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为了引进染整项目,我们投巨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场。强大的污水处理能力,完全可以保证这些项目达到污水‘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乳山决策者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染整项目虽有污染,却是纺织行业的核心,聚集效应大。引进一个印染项目,与之匹配的助剂等相关项目也会不引自来,不仅会带动形成染整工业项目群,而且还会拉动纺织、机械加工、服装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群。为吃下染整项目这块“烫手山芋”,自2003年初开始,乳山市就多次组织国家及省有关专家,对引进染整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论证。经过充分考察论证,专家认为:如果能够建设一个处理能力足够大的污水处理厂,即可兴利除弊,放心引进染整项目。2004年3月,乳山在建设威海纺织染整工业园的同时,投资40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当年11月底,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的一期工程即在染整项目开工以前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
为了进一步打造成韩国产业转移、韩资涌入的“洼地”,乳山市抢抓韩国制造业向外转移的难得机遇,甘当“配角”,主动承接,大做“借韩兴乳”文章,提出了重“借”更重“接”的发展理念,突出建设韩国仿真式环境,打造对接平台。2002年,实施了对接韩国“八个一工程”,即兴建一座融办公、娱乐等于一体的韩人商工会馆,建设一处韩国工业园,建设一处具有韩国风格的韩国村,在韩国设立乳山驻韩国办事处,开办一个韩语培训班,开办一个融新闻、娱乐、专题等为一体的韩语电视节目,建立一个交通“绿色通道”,实行韩商就医、子女入学“一卡通”,并于2004年初,对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韩资企业发放服务“绿卡”,将工商、公安、教育、卫生、交通、电业等16个单位作为“绿卡”服务承办单位,在医疗、子女入学、治安管理等19个方面,做出了59项具体服务承诺。
好的投资环境,同样要求高质量的投资。乳山市要求进纺织染整园区的项目规模必须在1000万美元以上,否则将拒绝入园建厂。目前,已有300多名韩商在乳山安了家,依托韩国企业建设的规模6平方公里的威海纺织染整工业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已经全部完成。该工业园将全面承接韩国染整企业的产业转移,力争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纺织染整基地。目前,已有10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过亿美元。
(市委宣传部新闻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山到烟台机场大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