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申办条件环评机构申办流程

您好, []|
环评机构频频炮制虚假报告 污染项目难阻止
资料图:日,厦门举行PX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座谈会 魏培全摄  由环评造假导致的污染事件近年来接连发生,湖南郴州“血铅超标”、安徽怀宁高河镇儿童“血铅超标”等一系列恶性环境事件,后面都有环评造假的黑手。当公众将环评机构、环保部门告上法庭,作为政府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本该为环境严格把关的环评制度却不断遭遇信任危机。半月谈记者最近在江苏、安徽、北京等地深入调查假环评出笼真相,寻求让环评回归独立与公正的解决之道。(《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4期)  环评产业链利益交织,速成出炉的虚假环评报告岂能挡住污染项目  上建设项目必须有环境评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盯上了“环评”这块肥肉,催生了一条包括项目业主、环评机构、地方政府部门等在内的产业链。在这条利益交织、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下,环评造假禁而不绝。  环境保护部2010年6月发布的《关于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情况的通报》显示,75家被抽查的环评机构,30家出现了质量和管理问题,比例高达4成。  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废水渗漏事故,约9100立方米的含铜酸水外渗引发汀江流域污染,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约达189万公斤。事件发生后,公众声讨企业的同时,也在质疑如此严重污染的企业,其环评报告究竟是怎么出炉的。  “环评不透明是引发公众质疑的关键原因之一。”为环保事业奔走多年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环评是一个纯粹技术的过程,缺乏公众的参与,整个流程都处于不透明的状态,最终形成的环评报告也不对社会公开。多年来,尽管相关专家和环保组织一直在呼吁公布环评报告,但进展并不顺利。  安徽省环境监察局副局长魏继伯向半月谈记者介绍说,环评是政府行为,一般是委托第三方环评机构进行技术报告,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把关。环评的目的是看企业的项目和行为是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以及当地的环保实际情况。  据调查,目前环评行业主要由设计院所、环保系统人员以及民营公司三部分构成。市场上民营环评机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其他的都是环保局的二级机构或者设计院等下属的机构。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项磊介绍说:“安徽省内现有环评机构30多家,事业单位、企业等各种性质的都有,环科院、环评所等跟政府部门有关联的机构归我们行业主管,社会上的机构没有行业主管。在业内民营机构仍处于初级的市场淘汰阶段的情况下,种种恶性竞争屡见不鲜。”  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环评行业却跟不上市场发展,环评单位资质参差不齐,使得环评造假盛行。截至去年9月,全国共有1091家具备环评资质的机构,9000多名获得执业资格的环评工程师。而当年全国需要进行环评审批的项目却有30多万个。  曾任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党委书记的侯宜中表示,目前环评市场作为卖方市场,具备资质的“合法”工程师供应远远跟不上各种新建、扩建的项目数量需求。有的环评机构,一个月可以做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环评报告;有的干脆瞎编,内容弄虚作假,速度快的一两天就能交货,甚至出现了报告封面和内容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在业内,环评报告甚至有了“速成报告”之称。“这样的环评报告怎能挡住污染项目?”侯宜中说。  由于社会上民间环评公司数量激增,外挂环评公司也成了普遍的现象。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是一家环评甲级单位,是安徽省科协的下属二级单位,自负盈亏。对于乱象丛生的环评业,该中心企业管理顾问部副部长贾伟华无奈地表示:“外地借证的情况很普遍,对于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来说是心知肚明的事。”  合肥市某研究所注册环评工程师孟银女士(化名)说,现在只要是动工的项目,包括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都涉及环评,市场需求特别大,来不及消化,项目不等人。现在很多民营评估公司为了开拓市场,直接到外地设一个办公室,雇点人就开始接项目了。  孟银向记者进一步透露环评报告速成的门道:很多时候一个取得资质的环评公司在外地设立办事处,但是真正对外地项目进行环境评估时并没有派出公司内的正规环评师,而是找在校学生或其他有相关经验的人士来做环评报告书,环评公司只是在报告书上附上资质证明和相关环评师的签名,环评公司往往对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并不知情。但是,这样的情况在环保局进行检查时却很难发现,即便事后查出问题,也难以获得证据证明环评公司借出过自身资质制造了虚假环评。  项磊表示,在环评报告上弄虚作假的企业,赚的都是环境成本。一些落后工艺,明知不能上马,不可能通过环评的,就会采取造假行为,被发现就关门大吉,反正成本也赚回来了。  压力和利益的双重胁迫  在不少地区政绩冲动下,环评业已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许多新项目上马前,环评机构往往不得不屈从于地方政府权力,做虚假环评甚至不做环评。  魏继伯对记者表示,在安徽怀宁高河镇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发生之前,安徽省曾将部分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包括涉铅的小项目。这样的“下放”导致的结果是: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冲动和压力,对环评构成压力。  不仅如此,我国不少环评编制单位还往往与环评报告审批单位存在利益关系。魏继伯表示,要是环评由政府自己做,自己审批,可能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环评机构挂靠政府部门。这将会导致这些地方主管部门审批把关不严格,而且很容易受到当地政府影响。  西部一个著名风景区水电项目环评时,专家都被带到当地一家宾馆,美其名曰“封闭评审”。政府工作人员告诫评审专家,这个项目一定要通过,否则就是站在政府的对立面。无奈之下,专家只得“就范”签字。“这是一个老专家含着眼泪给我讲述的真实事情。”马军说,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压下,环评报告丧失了公正性,沦为政府审批项目的“佐证”。  据半月谈记者了解,编制环评报告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接受专家审核和环保部门审批。然而,看似严格的“三重把关”,在一些地方却完全由政府部门“把持”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环评专家表示,表面上看,专家属于第三方,无关乎双方利益,公正可信。但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专家参与评审却是门很大的学问。一旦涉及一些地方政府势在必行的项目,平时“不听话”的专家就不会被邀请参加评审。  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也有很多的尴尬。在采访中,记者也不止一次听到环保部门的抱怨。安徽阜阳某县的一位环保局局长向记者表示,虽然近年来环保部门的声音响亮了许多,但环保部门隶属地方政府,钱和帽子始终捏在相关地方领导的手中,因此审批项目时的独立性肯定要受到影响。  利益驱使也极大地动摇着环评的公正性。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专家朱才玲说:“利益驱使是环评造假的元凶。做就有钱,谁给钱就替谁做。”  朱才玲告诉半月谈记者,环评行业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朝阳产业”,利润相当丰厚。一个大的环评项目,动辄几百万元。相关机构为了接到环评业务,绞尽脑汁迎合出资人。只要付款单位满意了,环评报告怎么写都行。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半月谈记者反映,为了争到项目,有些民营评估机构报价低得“不靠谱”。但是,要做出真正符合规定的环境评估报告书,评估公司是不可能从那么低的报价中拿到利润的,只能偷工减料,降低成本。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评工程师介绍说,从事这个行业,最大的感触是委托单位评价一份环评报告好不好,并不在于报告是否详细和规范,而在于是否将项目描述得能确保拿到批复。特别是一些需要申请国家资金的项目,项目单位更是直接表示,只需要保证单位名称和申请资金不搞错就可以了。  侯宜中举例说,不久前,扬州化工园中出问题的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就是企业、环评单位和环保部门共同放松要求造成的。尤其是扬州环保局下属的扬州环科所本没有能力和资质做化工项目的环评,但其为了利益,拼命争抢业务;由于一些特殊的关系,它还能帮助建设单位过关,双方于是一拍即合,最终导致了污染问题的出现。  让环评回归独立与公正  作为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影响评价一直被很多关心公共环保事业的人士所看好。马军表示,环评属于事前监督,以预防为主进行控制,是一种科学的保护环境办法。虽然对我国环评的诟病很多,但不容否认的是,环评制度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而,我们肯定不能因噎废食,否定这一制度本身,而应以积极的态度让环评真正回归独立与公正。  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环评引入了公众参与和“同行评议”的体制。一个项目的环境评价,既要有相关专家的参与,也要有与该项目相关的公众参与,每个项目都要召开至少一个以上的听证会,以达到利益的平衡。与此同时,项目的环评报告书除商业涉密外全面对社会公开,以方便公众及业内人士进行监督。专家建议,我国可学习西方国家的相关做法,让环评全部过程处于公众的监督范围内。  2008年年底,金沙江中游阿海水电站的环评会议史无前例地邀请了两名非政府组织成员参与,马军为其中之一。这在当时被环保界视为《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公众参与大型工程颇为规范的一个样本。马军表示,其实公开并不难,关键看我们的政府和相关企业有没有这样的勇气。  让环评机构和评审专家真正成为独立的第三方也很重要。侯宜中表示,就目前而言,除了极少数具备环评资质的私营企业,绝大多数环评机构是事业单位,隶属于地方环保系统或科研院所。其中,以地方环保系统下属的环科院所从事环评工作居多。要客观环评,必须推进环评编制机构与审批部门的脱钩,按照法律规定建设真正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环评机构,并切实加强对环评机构违反环评法的责任追究制度。  马军说,最理想的模式是,环保部门作为真正的裁判员,环评企业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双方各司其职,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对上马项目一同客观公正地把关。  “评审专家的选取一定要做到客观。”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副处长成杰表示,要清理规范各级专家库,明确参与环评项目专家的准入门槛和责任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专家库,保证环评审批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责任追究制度必不可少。”朱才玲认为,环评造假屡禁不绝,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一起污染事件、环评造假事件暴露后,应该有溯源机制:环评报告出于哪个机构?哪些专家参与评审?是谁审批了项目……诸如此类的责任人,都要一并追究。如能做到这些,相关人员在作出环评决定时就得认真掂量了。(半月谈记者 蔡玉高 熊润频 蒋芳 葛如江)
推荐微博: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两车发生交通事故,轿车内3名志愿者受伤。
两位老人走了40000公里,正好和地球赤道周长差不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文转载自新财富酷鱼()――投研交流及高端金融定制服务平台
  作者:光大证券 陈俊鹏
  1 、市场变化显著,“ 红顶中介” 取消资质近六成
  1.1 、市场化是环评供给测改革的主要方式
  环评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已延续多年,取得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在环评系列报告一《红顶中介加速脱钩,环评杠杆效应显威力》中,详细的阐述了中国环评制度以及其审批操作流程和出现问题的原因。鉴于中国曾具有特殊的计划经济历史背景,制度上的革新总会经历一定的过程。环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监管绩效,从而减少污染,市场化是目前采取的重要方式。
  在 2010 年,类似“红顶中介”的问题就已经出现,引起了中央及部委高层一定的重视,进而开始了事业单位环评机构的体制改革。但由于力度不够,效果并不明显,最终仅部分事业单位转企业,且多数仍与政府藕断丝连。而当前的环评机构脱钩的关键驱动力是 2015 年初中央巡视组在环保部开展的巡视工作。就在同年 3 月,《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出台,非常严苛的规定了各单位的脱钩时限,加速了环评乃至整个环保市场的变化。
  1.2 、脱钩进程加速,机构及人员数量减少显著
  随着环评脱钩的加速进行,环评机构的数量、注册环评工程师的人数都有了显著的减少,市场正处于流动性加大,机构及人员重新整合的过程。我们选取了当前环保部公布的数据,并结合了历年的环评机构及环评工程师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前环评脱钩给市场带来的变化。
  2012 年到 2015 年初,也就是脱钩工作开始前,环评机构的数量并没有显著变化,数量波动基本维持在 1%以内。随着脱钩方案的落实,2015 年初到 2015 年 10 月,机构减少了约 20 家。从 2015 年 10 月到目前为止,半年左右的时间,机构已减少 110 余家之多。随着各地环评脱钩工作的加码,脱钩进度也呈加速态势,机构整体数量减少已达到约 10%。
  减少的 130 余家环评机构,均是被取消资质或主动退出环评业务。原因在于,一方面,环评工程师流动对环评机构影响很大,脱钩会使环评机构的制度红利消失,引发环评工程师离职,进而环评机构极大可能不满足资质标准,而《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也规定,脱钩后的接手机构,需接收原环评机构划转的 70%及以上专职环评工程师,否则就需重新评定资质或者取消资质;另一方面,本应属于非盈利组织的环评机构(如大学,不再允许教师以接环评项目来取赚外快),需采取主动退出环评业务的方式脱钩。
  乙级环评机构的减少成为主力,带动了整体环评机构数量的减少。国家对环评机构资质门槛要求有增无减,在业务指标及环评工程师数量上均有所提高,所以,在脱钩政策下,小而弱的乙级环评机构,难以为继。机构及人员的分流,可以加快行业的整合速度,大而强的环评机构加快扩张步伐。如中咨华宇,作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营环评咨询机构,目前已经整合了数家小的环评机构,不断的拓展自身实力,订单数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从分省环评机构数量减少的情况看,江苏、陕西、广东、河南及山东减少数量排名前五,与《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的分级脱钩及进度要求即西部省级及中、东部地区各级环保部门所属的环评机构 2016 年6 月底前完成脱钩,趋势大体吻合。
  从注册环评工程师数量来看,2013 年到 2015 年呈增加的趋势,而脱钩后,仅从 2015 年 10 月到 2016 年 5 月,注册环评工程师数量减少了 900 人左右,回到了 2013 年的水平。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清理“挂靠”人员,规范化后取消注册,另一部分则是环评工程师另谋职业。
  长时间以来,这个职业工作比较稳定,人员流动性不大。但经过脱钩改制及市场化过程,有些单位事业性质取消了,有些单位订单红利消失了,有些单位被取消了资质,环评工程师的流动也属正常。
  以原环保部下属 8 家环评机构之一,中环博宏(原名中环国宏,前身是中国环科院环评中心)为例,脱钩前共有 49 名注册环评工程师,而脱钩私有化后,目前申请登记的环评工程师数量仅为 23 名,此次划转比例为不足50%。
  注册环评工程师一共有 16 个登记类别,环评工程师需要根据注册类别执业。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境验收调查减少数量为前两位,分别为 270 人和 176 人。
  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的执业范围一般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项目,如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社会福利、流域开发、海岸带开发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一般是政府行为,政府更易将环评业务交给下属设计院、环科院去做,所以该专业的从业人员也会更多的分布在政府下属的设计院或环科院。所以,在脱钩过程中,这类人员首当其冲,减少的最多。
  竣工验收调查也是同样的情况,项目验收一般由政府统管,所以这类注册环评工程师的分布也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脱钩也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冲击。
  随着环评业务市场化的逐渐推进,注册环评工程师的数量应紧扣社会需求,贴合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注册环评工程师的分布情况也应大体符合行业规模。此外,专业能力细化、门槛提高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环评机构及注册环评工程师都将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1.3 、“红顶中介” 所占的 70% 市场空间六成将完全释放
  在环评专题一研究报告中,我们指出,环评收入约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 0.01%左右,而且近 50%的“红顶”环评机构约占 70%的市场份额。脱钩后,这部分空间将随市场化放开。
  根据环保部 2016 年 2 月 2 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到 2015 年底,环保部直属单位 8 家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按期完成,华南所、对外合作中心下属的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2 家机构注销资质;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参股的中科尚公司通过股权和人员全部撤出完成脱钩。其余的 5 家以职工自然人出资设立公司的形式彻底脱钩。
  地方环保部门脱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其中省级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完成脱钩 11 家,市县级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完成脱钩 129 家。已提前完成脱钩的140 家机构中,以职工自然人出资设立公司或移交国资委及其下属企业等形式脱钩的 53 家,取消、注销资质的 87 家。
  截止到 2015 年底,已脱钩的红顶环评机构中,取消及注销资质的占比约60%,随着脱钩进程的不断加速,取消及注销资质趋势势必持续,我们预计,2016 年底“红顶中介”脱钩完成时,其所占市场空间六成将完全释放。同时,脱钩前 3 个月不能获取新的业务,实际上释放的市场空间可能会更大。人员和客户资源将迎来重新整合,行业竞争也会愈发激烈,民营企业将迎来环评业务,甚至相关环境服务类业务的拓展的良机。
  2 、我国环评机构何往,打造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力
  2.1 、他山之石,美国环评制度介绍
  美国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发源地,其环评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和环境质量委员会制的《国家环境政策实施程序条例》(CEQ)。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各项提案或法律草案、建议报告以及其他重大联邦行为,均应当由负责经办的官员提供一份详细的说明书”。
  美国的环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项目,而将其扩大至一切可能影响环境质量的提案或法律草案、建议报告以及其他重大联邦行为;在操作程序上,并不是所有行为都需要进行环评,需要定性为“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
  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美国环评说明书需要涵盖以下内容:
  拟议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提案行为付诸实施所对环境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不良影响;
  提案行为的各种可供选择方案;
  对人类环境的区域性短期使用与维持长期生命力之间的关系;
  提案行为付诸实施时可能产生的无法恢复和无法补救的资源耗损。
  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上,美国采取一种多极管理体制,以分散管理责任。而且在公众参与方面,美国有了较大的强化,在各个阶段,公众均可提出质疑。
  环境质量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调,制定规章;
  联邦机构:负责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联邦环保局:评议、审查环评报告书;
  地方政府:参与环评过程,执行环评程序;
  公众:重要参与者,提出质疑。
  中美环评的发展到完善都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对于美国,从引入概念到详细确定标准操作步骤约 9 年时间;对于中国,1978 年提出环评工作意向,随后确定了环评制度和执行步骤,到 2003 年以《环评法》立法的方式强化。
  中美环评的具体区别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环评程序、评价对象和公众参与:
  2.2 、国际环评咨询类公司开打“组合拳”
  在环保产业领域,发达国家是市场的主导者,美国、欧洲、日本占据了全球 85%的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和国家的发展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环保产业起步不久,有很多可以向国外经验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在环评咨询类业务的发展上。
  国际环保公司的业务分布主要分为几类:有害废物,主要包括固废和危废等;供水和水处理,核废料处理,环境科研,环境管理,大气治理等。其中,国际环保公司环境管理有约 6.6%的收入占比。由于制度上的差异,国际上的“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非固定边界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泛指咨询、评估、管理等轻资产环境类服务。这也是国际公司相关环评咨询类的业务状态。
  我们列举了排名前 10 的环境管理公司,专项收入总计为 21.88 亿美元,占据了环境管理业务 62.6%的市场空间。从公司类型上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公司,第一类是以环境咨询为主业,如 ERM 和 Golder Associates,这类公司提供环境、健康、安全风险评估,为客户提供咨询方案,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渐拓展至设计及工程。另一类公司是以工程设计为主,如 Tetra Tech和 URS,这类公司以设计及工程项目为主,也涉及环境管理项目,可从事项目全生命周期业务。
  1. ERM
  ERM(Environmental Resources Management)是全球领先的环境、健康、安全以及风险评估和社会影响评估的咨询服务公司,为企业及政府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识别与管理他们业务活动可能对社会产生的风险。ERM 全球有 4000 多名员工,分布在 4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40 个办事处。其环境管理收入占比达到了 36%。
  ERM 可对项目建设期、初期运行及长期运行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产生的费用做出准确的预测,从而更准确的完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估,在最快的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评价任务,以加快项目实施,并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并贯穿于整个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目前公司也是积极的在拓展有害废物和大气的工程,将业务拓展至项目全生命周期。
  1994 年,ERM 集团进入中国开展业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具有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经资质,可从事化工石化医药、冶金机电、采掘、交通运输、社会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业务。
  2. Golder Associates
  Golder Associates 成立于 1960 年,是加拿大的一家全球性咨询和工程公司,业务遍及六大洲。公司从咨询业务做起逐步拓展至污染治理领域。目前,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建设、工业生产、矿业、电力、石化等行业。
  该公司致力于环境咨询及研究业务,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工程前期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为客户提供咨询方案及执行方法。主要的业务形态是环境评估、评价、监测及咨询的综合服务和环境科学的研究工作。非工程类收入占比也达到了 64%。
  2015 年 4 月 29 日,公司宣布任命 Hisham Mahmoud 博士为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其主要工作经历是全球工程和建筑工作,曾经在
  AMEC 和 URS 两家工程设计为主的公司均有任职。可见,公司的未来发展也逐渐倾向于工程项目,利用前端的咨询、研究实力不断拓展业务,向全项目生命周期业务进行扩张。
  3. Tetra Tech
  Tetra Tech 是一家提供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和技术服务,并专注于自然资源管理、基础设施、能源和环境的供应商。该公司的运营分为在三个领域:咨询与技术服务、设计与工程、项目管理。
  该公司是一个项目全生命周期公司,从前端的咨询到中端的设计在后端的治理,均可开展业务,包括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施工、运营和维护以及信息技术。主要为公共和私人客户解决水、自然资源、环境服务、基础设施和能源的基本需求。目前公司在供水及水处理领域的咨询、设计及施工上有着较全面的能力。
  结合以上国际顶尖环保公司的案例,传统从事环境评价、咨询类轻资产业务的公司在不断深化其原有业务的同时,也在积极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力,将业务拓展至有害废物、大气、水工程项目设计和工程领域。“组合拳”形式使公司具有完备的实力,有利于公司快速发展,形成更为稳定的盈利模式。
  此外,以并购为主要业务整合方式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如 2014年 7 月 14 日,全球第一工程设计公司 AECOM 以约 40 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国际知名工程咨询、设计和项目管理公司 URS 公司。北欧最大环境服务公司 Ramboll,于 2014 年 12 月 17 日收购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咨询公司 ENVIRON,也使 Ramboll 成为环境服务领域重量级企业。
  2.3 、“多线并联、有限串联”我国环评机构的经营模式
  我国的环评机构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研究院性质、设计院性质、大学、咨询公司、工程公司及环保治理类公司。每类机构都有特定的开展业务模式。
  对于研究院、设计院、大学,从事的基本是环保研究、设计类工作,在环保的细分领域(固、气、水)实现业务多线并联。对于环保咨询公司,也可实现环境咨询业务多线并联,如环境评估、环境调查、水土保持等。
  对于工程公司,实现的是单一专业领域的有限串联,比如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可在石化领域,实现前期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中期项目设计和治理类项目设计及后期的 EPC。对于具备环评咨询能力的环保治理类公司,具备一定的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力,可以将环保项目进行串联,但目前这类公司实力普遍不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就咨询公司、研究院及设计院等机构而言,在开展环评业务的同时,一般都可以打包多个类似咨询项目,实现多方面营收,创造更多利润。类似的轻资产咨询业务,毛利一般都可以实现 60%以上。
  就工程公司,环保治理类公司而言,其重心更倾向于一些重资产的业务上。同时,轻资产业务与之齐头并进,也可以为重资产业务提供资源和智力支持,可相得益彰。如永清环保,其业务以工程总承包和土壤修复为主,环评咨询业务等“短平快”的项目可以有助于积累客户资源和提供前端专业的工程咨询评估,从而节约项目实施成本。
  2.4 、双向拓展加速整合,行业机遇逐渐显现
  中国环保行业从宏观上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政府和环保企业的需求、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增无减。从中观上,行业内的公司目前要么以咨询为主、要么以治理为主,业务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也不高,根据国外的经验,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行业内环保综合服务类的公司数量必将逐渐提升。从微观上看,此次环评脱钩极大的促进环评机构改革和人员的流动,这也正是市场整合资源的机遇,可以通过整合,使一些公司由单一的环保咨询方、设备供应商、工程承包商向具有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力的综合环境服务类公司迈进。
  环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客户资源和人员的专业能力,在业务协同和拓展方面上具有较强的优势。 横向拓展方面:很多环评机构不局限于只做环评业务,和环评相关,如监测、安评、节能评价等,甚至和工程相关的咨询类工作均可承接,形成一套组合式的咨询体系。 纵向拓展方面:可以通过打通整个项目的执行链,一方面在项目全周期的设计、实施及运营过程中植入专业化的环保理念,提供智力支持,有助于项目的具体落实,另一方面,在客户资源上的协同,使重资产业务订单数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最终通过双向拓展和不断的整合,“咨询+治理”的环保类公司将具备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能力,可为客户提供从概念到完成所经过的各个阶段的综合环境服务,“环保需求分析-设计方案-项目实施-项目收尾”,所涉及的业务和订单空间也是非常广阔。
  如中金环境和中咨华宇强强联合,深化咨询业务的同时,拓展项目治理业务,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博世科整体接受广西环科院环评业务,形成全产业链执行能力,这都将提高企业的拿单能力和项目的执行能力。
  3 、“杠杆+ 协同”,市场需求依然迫切
  采取整合环评机构,接纳专业人员甚至并购、重组等的一系列措施,使公司具备项目全生命周期,即“咨询+治理”能力,这类公司将会更契合环保行业的需求,并获得更多的附加收益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1 、杠杆作用:“三同时”污染防治项目
  环评的杠杆作用体现在我国环境保护的顶层制度上, 是和《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一条一脉相承的观点。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在我们的环评系列一的报告中,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从事具体建设项目环评的企业可凭借先发优势,更为容易的介入后续方案设计和具体的治理设施,从而获得更多收益。
  3.2 、协同作用:贯穿整个环保投资项目
  更大的市场空间体现在环评的协同作用。我们之前提到,环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客户资源和人员的专业能力。因此,环评可从客户资源、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贯穿环保投资项目,产生协同效应。同时,切入点很多,可联动 PPP,从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前中后期,均可切入。
  从目前各个公司开展的环保类项目来看,往往存在区域性集中、项目延续性的特点。其基本原理在于,从政府角度,环保项目一般由政府主导,而政府在挑选项目实施者时,通常对有过合作的、有实力的、具有良好口碑的实施方亲睐有加。而从公司的角度,深耕某一地区的政府客户、打造全项目生命周期能力往往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政府方面的订单,可获得更多的附加收益。
  环评咨询类项目,有利于积累较多的政府及项目资源,而且对于较大的项目而言,可以从项目的不同阶段、或同一阶段项目的不同标段入手,都会有较强的先发优势。此外,环评咨询类公司通常具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评价与咨询能力,所以在专业能力上,对项目的实施也有着较大的智力支持,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项目执行成本。所以,从客户资源及专业能力上,环评的协同作用也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
  4 、投资建议
  随着环评脱钩市场化进程加速,人员和客户资源将迎来重新整合,民营企业将迎来环评咨询业务,甚至相关环境服务类业务的拓展的良机。形成“咨询+治理”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力的企业,将会极大的发挥其前端和后端的双向优势,深入环保产业链,把握住更多的市场机会,获得更多的附加收益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点击“阅读原文”,登陆新财富酷鱼(),阅读更多精彩研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疗机构申办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