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去忠利永建材城上班了,好纠结!自己没有工作经验?听说压力会很大?听说要打仗了是真的吗吗?感觉好严

您现在的位置:>>
给高一家长的建议
给高一家长的建议
各位家长: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这个专题家长会。也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和大家探讨交流。
心理出现问题,就如同我们的身体会感冒一样,并不可怕;但我们也不能轻视它。如果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出现学习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我们的人生发展和幸福指数。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在这里我想提醒各位,当我们自身或者我们的孩子心理郁闷有困惑,以致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时,如果这样的问题持续了两个星期以上,我们就应该寻求外援,找朋友,找亲人交流、沟通,当然最好是找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士来帮助我们。
我们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身心健康的孩子。我们知道不少竞争除了受实力影响,还受心态和人格的影响,或者说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一个拥有良好心态和人格的人更容易获得最后的胜利。08高考,通中再创辉煌,黄奕磊同学全省第三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能考出这样成绩的通中绝对不止我一个。只是我的心态调整得比较好。&而黄奕磊,平时考试并非稳居第一,他的二模考试极不理想,因为二模考试他失眠了,后来我们正好做了&为高考加油&的心理辅导讲座。讲座中针对失眠的一部分对他特别有帮助,于是他在高考中进行了调整,最后考出如此骄人的成绩!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优秀的人格;你想让他拥有一个好前程,可他自己却十分的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何在,目标何在,你也可以提议他向上面故事中提到的年轻人学习,找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和方向。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进入通中,怎样让孩子勤奋而又快乐的学习生活。二、如何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三、如何帮助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男女生交往的问题。)
我在阐述观念中提到的现象都来自于我的心理咨询中,大多数发生在通中校园。
进入通中,怎样让孩子勤奋而又快乐的学习生活。
孩子进入通中,有两种情况经常发生,一是没有能很好的适应通中环境,暂时没有找准自己认可的位置。二是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自己也认可的位置。
03届高一(8)班有个姓王的女生,她原来是普通中学的,初中时是个活泼开朗、勤奋能干的班长,成绩在班上一直数一数二,考入通中后,她总认为自己是普通初中来的,与重点中学的学生肯定有一大段距离,自己只有夹着尾巴做人、加倍努力读书才能赶上其他人。每次考试时,她总是唯恐自己考不好让人笑话,但事与愿违,她越是这样想就越是考不好,一次次遭遇滑铁卢。家人再也看不到她活泼开朗的笑容,怎么开导也不能打开她的心结,没办法只好偷看了她的日记。她在日记中说自己到了南通中学一下子由当初的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原有的热情、雄心、自信正一点点地消蚀,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初中时对自己寄予厚望的老师,更辜负了视己为掌上明珠的辛勤的父母,也许死能解脱这一切&&
去年我们也有一位男生,他是高分考进通中的。进校三个星期,经历了四次考试,第一次还排到中等,但他不甘心这个名次,每次考试前他都和爸爸妈妈说,这一次我一定考个好成绩,让他们看看高手是什么样的。可是我们知道,动机和结果之间是一个倒U型的关系,适当的动机有利于我们发挥,但过于强烈的动机,反而会影响我们的发挥。越是强烈地渴望好,越是不能好,第四次的数学考试竟然考了个班上的倒数。这下孩子急了,情绪很不稳定,天天哭着和父母亲说:&通中环境不适合我,这儿老师教课的方式也不适合我,我在这儿学习很压抑,我要转学&&&爸爸妈妈在他的辩解下,没有办法,找人去了县中,可是才两个星期,他又觉得县中更不适合他,又想着回来&&
如果是我们的孩子这样了,我们该怎么办?(他们后来怎么样了,我们等会儿再说)
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认清所处的的群体,让孩子学会自己和自己比。我们从南通中学历届的校友中不难发现:科技英才、艺术大师、党政领导、两院院士,还有许多许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一般贡献的人,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中将来也不乏这样优秀的人;目光就近了看,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几乎年年总有通中学子名列全省前茅,01届的陈天一全省文科第一,06届的黄苏,全省第二,今年的黄奕磊全省第三等等,换句话说,两年以后,我们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全省前列。我们的孩子所处的群体是一个优秀的群体。
再来看看我们孩子的过去,他们在小学里,在初中时,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不少是班上的班长、学习委员,勤奋能干、学习成绩更是在班上数一数二,是老师高度关注的对象,同龄人学习的榜样。每年南通市参加中考的学生人数达一万名之多,可是通中只录取800人,我们的孩子考取了通中,那可是百里挑一啊,真正的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是到了通中,这么多的优秀的孩子在一起了,因为高考,我们还得按照分数给他们排出个一二三,都很优秀了,怎么办?要按分数排名次,总有人得排在后头。
可是我们的孩子都是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自尊心的。他们怎么能承受从原来班上的前几名,一下子跑到了班上的中游甚至偏后?作为家长,我们肯定是要鼓励孩子积极向上,迎接挑战,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很好的位置,但如果当我们过分强烈的上进心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影响了我们的快乐生活时,我们要告诉孩子所处的群体与初中是完全不一样了,要让自己有一个适应新环境、适应新群体的心理准备,给自己留一个适应的时间、空间。我们要教会孩子调整目标,调整方法:可以是小步子,快节奏。高中阶段,学习方法的调整很重要:我们很有必要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最佳的学习方法。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孩子送到老师那儿补课,用时间换效率,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效果甚微。
如果和别人比没有能比出动力,比出信心,却比出了沮丧、烦躁时,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和自己比,比出学习的信心,比出向上的动力。
其次,作为父母亲,要相信孩子,在孩子真实表现的基础上不断的鼓励、支持孩子。这个鼓励绝对不能是苍白,没有依据的。我们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非常敏感,如果他认为你是在同情他,怜悯他,而给他一些廉价的表扬、鼓励,将会给他带来更大的伤害。我们可以是就某一场考试中,他哪一道做得不错的题目,某一次与同学老师交往中,他处理得从容得体的细节,真诚的表扬他,并适时地传达自己对他充满了信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很难过。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商有问题,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在儿子报考时,她跟儿子说:&我相信你能考取清华。&
我们不少家长也许和我一样,听着这样的故事起初觉得很假,怎么可能啊,就这么鼓励一下孩子就会很优秀?&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在我学了心理咨询后,在我接触了不少的优秀家长后,我相信了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后面,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永远对儿子充满了信心,不管在怎样糟糕的情况下,她都相信她的儿子是优秀的,她儿子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而且她每一次的谎言都让儿子觉得可信,努力了,能够达到。我们在座的各位,也需要这样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你的孩子,他是优秀的!他是好样的!也得做这样的有心人,用心了解你的孩子!在孩子真实表现的基础上表扬鼓励。
&&& 第三,家长自身要调整心态,适当调整与孩子的互动模式。
教育孩子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家长不断试错的过程,孩子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家长成长的过程。
有这么一句话:&先有家长,后有孩子,这不光光是生理上的。&什么叫不光光是生理上?孩子的优点与我们有关,孩子的不足,可能我们也难辞其咎。往往是我们家长的心态调整了,与孩子的互动模式改变了,孩子的问题也就消失了。
大前年的初三年级,有一位尹姓女同学,她平时考试在年级中排50到70名,一模的时候排到了130多名,二模已经是270名之后了。学生的家长电话联系了我,电话里他非常急切的告诉我孩子的现状,说:&我反复和女儿说,不要紧张,大不了出三万块钱。&
于是我和这位同学交流了50分钟。彼此都感觉比较的轻松、愉悦。最后,她和来的时候一样笑眯眯的下楼了。
静下来做案例记录的时候,我发现问题没有解决,孩子是轻松的来还是轻松的走的。我没有能帮助她让她发现自己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只是象接受过一般心理辅导的人一样,教给她答题目的技巧、放松的方法。我想起了&先有父母,后有孩子,不光光是生理上的&这句话,于是,我主动约请了这位孩子的父亲。她父亲一进我办公室,自然是很客气的谢谢我,说我帮了他大忙,帮了他家大忙。接着又是大声的急切的告诉我:&我总是和她说不要紧张,大不了出三万块钱。可她不知道怎么的。&渐渐地我从他谈话中知道了,他还有一个小孩,最近生意比较的难做。他的真实状况是,他很紧张,他渴望不出这三万块。我们的语言可以撒谎,但我们的表情、我们的身体语言是不会撒谎的。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正是他这样的状况影响了小孩,导致了小孩的紧张。
但我不能直接告诉家长这些。不然,他会产生阻抗(因为他是一个好面子的人,表面看来不在乎金钱),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说心理学里有一个小试验,我们来做一做,(如果在座的家长感兴趣也可以一起来做)假如我对你说:&千万不要想国宝熊猫!&&千万不要想那黑眼圈的国宝熊猫!&&千万千万不要想国宝熊猫!&结果是什么?我们脑子里都在想国宝熊猫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脑子常常听不进&不&,你在和女儿说&不要紧张,大不了出三万块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强化她要紧张,不能出三万元。这位家长,沉思了一会,点点头,说:&我明白了,我知道了。&于是,我对他进行了一番认知、行为层面的消除焦虑、紧张的辅导。我又一次约见了这位同学。她基础本来就不错,后来,她如愿的以市区一百多名的成绩考入了通中。
我们家长要知道:考试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学习的全部。学习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多元选择的社会里。考上大学找不到工作的太多了,没有考上大学,以后有出息的也不在少数。
第四,寻求外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帮助孩子,我们要寻求外援&&找孩子班主任、任课老师,找心理辅导老师甚至是亲戚朋友中对孩子有影响力的人。(如何和老师沟通?即使孩子没有什么不足,我们也要定期和老师沟通。我也是做家长的,和大家有着一样的心理,孩子表现很好了,觉得没有沟通的必要;孩子表现不够好,又觉得脸面过不去,不好意思和老师沟通。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与老师朝夕相处的时间甚至比我们还要长,我们怎么能不与老师沟通?再说了,我是老师,我知道大多数老师其实也渴望你和他沟通,多多了解孩子的情况,有利于他开展工作。怎么沟通呢?家长和老师之间良好的沟通,总是表达三点意思:一感激,同样的,感激不能是苍白的空洞的,得是真诚的;二是拜托,拜托老师能一如既往的关心自己的孩子;三是交流孩子的情况。)
03届的姓王的那位学生,当年她父亲找了班主任,陈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就从表扬她的作文同时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入手,一点点的帮她找回自信。后来她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英语专业,现在正读研,准备留在上海。
去年的那位调换学校的同学,后来找到了我,我们在一次次的沟通后,找到了症结所在:他来到了强手如林的通中,没有能给自己一个适应的心理空间,以致丢掉了自信,慢慢的他拾回了自信,现在仍然在县中,排年级250名前后。
小结:对于没有能很好的适应通中环境,暂时没有找准自己认可的位置的孩子,我们要帮助孩子认清所处的的群体,让孩子学会自己和自己比。我们要相信孩子,在孩子真实表现的基础上不断的鼓励、支持孩子。第三,我们家长自身要调整心态,适当调整与孩子的互动模式。第四,我们可以主动寻求外援。
&&& 对于找到了自己位置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用一些心理学上的训练方法,让他们象08届黄奕磊一样,不光学习好,还能力强:担任班长、学校广播台台长,培养并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还在高考中考出全省第三的好成绩;象07届的朱天睿一样,不光学习好,还能够写一手好文章,还能够成立一个乐队,定期给同龄人演出。象01届的朱莉一样(现在就职于香港的摩根投资)有着坚定地信念,当年还是先填志愿,再考试,填志愿的时候,她才发现,她一心想报考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理科班招生,只招男生,而此时离高考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毅然决然决定不降低标准,改报北京大学的光华学院,最终她如愿以偿。象03届的姚震一样(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当年高三(9)班是个文科班有74人,他担任班长,班长的责任感,让他牺牲了不少时间帮助班上的同学学习政治,以致后来选举人大代表时,班上同学要求选他,当然他的学习成绩同样优秀。03届的徐媛媛(现在就职于香港亚洲电视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仍然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奥运会期间有一项文化活动&&奥运&冠军论坛,它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前,由悉尼大学艾伦&斯奈得教授发起并举办的,目的在揭示成功秘诀,促进青少年自我塑造与成长。&2008奥运冠军论坛&&什么造就了冠军&邀请了斯奈得、布莱尔、柳传志、谭盾等人。他们认为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往往也比较容易在另外的领域取得成功。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被定义为冠军心态、冠军素质的品质。
冠军往往能通过各种方式认清自己,从而确立自己的奋斗理想,并一步步地实现理想。
冠军往往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必胜的信念。
冠军往往有顽强的意志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而这些心理品质都是可以培养的。我以为目前阶段,我们家长可以做这样两个工作。
(一)给孩子确立自我范例(偶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自我塑造的产物。一个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年轻时对自己的期望。少年时的理想虽然未必都能实现,但是没有理想则是注定不会实现。在心理学中,将这一问题称为&自我同一性&。初中时,孩子们成为追星族的主体,那些看起来个性完美、能力超群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孩子们渴望成为象明星一样聪明、时尚、充满魅力、受人喜爱的人。渐渐地他们开始在内心更平静地欣赏那些也许不那么光鲜但却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自己的领域内执着而坚定地奋斗的成功人士。而哪些人能成为他们的&偶像&,推动他们的内心发展,我们作为家长是可以发挥一些影响力的,我们可以有意识但又显得很无意地给孩子推荐一些优秀人物,力求找到这些人身上和孩子接近的地方:比如都是江苏人,都是通中人,都是完美主义者,都是坚定执着的人&&这样这些人物就容易被孩子所认同,并渴望成为象他们一样的人。在青春年少时,人有意识或者潜意识地思考:&我要做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人生&。而这个时候感动了他激发了他或者影响了他的那些人,将烙印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的自我范例,从而成就自己的未来。
(二)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树立必胜的信心。心理学原理中有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一个人坚信某件事情会发生,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努力去实现这一预言,心想事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就担心那个倒霉的事情会发生,果不其然,它发生了。&原因就是因为他担心,其实就是他一直在心里想着,想着事情就成了。这是消极的心想事成,我们需要积极的心想事成。这就需要我们把负性的语言转换成正性的期望:&孩子不用心读书&转变为&我希望他用心读书&&考试成绩不理想,很糟糕&转变为&孩子的成绩还有不少的上升空间&。
积极的心想事成,更需要我们不时地给自己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古时候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他们看到一个送葬的队伍,其中一个说,真晦气,才出门,就碰到这样的倒霉事,今年我肯定靠不上。另一个说,不错!不错!棺材,棺材,升官发财!结果当然是后一个秀才考中了。
这就是心理暗示。我们通过心理暗示的练习能够把自己说服了,逗乐了,享受了。从而帮助我们增强身心健康,把握情绪状态,做一个心想事成的人。
我们学校2001届高三(10)班的袁旳同学,当年很想考取东南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那时高考是先填志愿后考试,如果第一志愿填了东南大学却考不上,就有可能落到本二,而他模拟考试的成绩离东南大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可他实在是渴望去东大计算机专业读书。最后在他的坚持下,家人决定和他一起冒险。自从填了东南大学的志愿后,袁旳每天早晨刷牙洗脸的时候,都会握紧拳头,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袁旳,你一定要多考点分,你一定能考上东大!&一开始,他爸爸妈妈听了忍不住要笑,但他们渐渐发现自从有了这样一个仪式之后,儿子的脚步变得坚定了,动作变得麻利了。最后果然考取了东大的计算机专业。
袁旳用的是心理暗示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语言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暗示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
我们注意到他激励自己的语言是:&我能&&!&&我一定能&&&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发现,我们的传统教育要求孩子要谦虚要内敛,于是不知不觉中的孩子养成的说话习惯是&我不能&&&&我不会&&&&我不行&&&大不了是&也许吧&。当孩子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能!&&我行!&他就慢慢地成了一个自信的人!
小结:对于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自己也认可的位置的孩子,我们家长可以做这样两个工作:一、有意的但又显得很无意的给孩子确立自我范例(偶像),确立人生理想。二、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树立必胜的信心。
二、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独立,如何和他们沟通?
(一)用快乐的心态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
快乐的爸爸妈妈更有可能带出快乐的孩子。我们在座的这个年龄段正是工作生活情感家庭压力都比较大的时候,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有不安定感,就会阴沉着脸,把自己工作中的不满、愤怒带回家,使得家庭氛围压抑。有这种表现的人自己可能没有感觉,如果你们家饭桌上没有声音,没有孩子的说笑声,你可能得注意一下,不要把不满愤怒带回家。
其次不把自己的愤怒不满情绪传染给家里人。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某天,经理因为生活中的事情不尽如人意,正在气头上,恰好主管来请示工作,于是他满面怒容将主管斥责了一番。主管莫名其妙,又怒气冲冲地将向他汇报工作的秘书训了一顿。秘书无缘无故被训,把这股强烈的负面情绪带回了家,训斥了扑在她怀里调皮捣蛋的儿子。儿子受了委屈,向趴在一旁睡懒觉的猫狠狠地踹了一脚。情绪就是这样&传染&的。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把愤怒不满带回家?避免传染给别人?
我们成年人也涉及一个如何调整心态宣泄情绪的问题:不如意事十八九,常想一二;工作中、情感里有不如意时,首先得是积极想办法解决,实在不成该知道: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情感也不是生命的全部;我们还要掌握一两个适合自己排解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找朋友聊天喝茶,打球游泳,听音乐等。如果我们要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孩子,一定记住了,得是开心快乐的情绪。
我们不少家长既要忙工作,又要料理家庭,为孩子的吃饭穿衣犯愁,还要担心他的成绩,担心他的男女生交往担心孩子的不听话、叛逆&&于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快了,再苦三年,考上了大学,出去读书了,我就解放了。&这样的心态,其实是很难和孩子相处好的。我们的孩子都是希望幸福不仅是未来的,也是当下的。其实他们很渴望爸爸妈妈能够和自己成为很好的朋友,和爸爸妈妈一同享受如今的每一天。和孩子的关系处理好了,与孩子在一起真的是件开心快乐的事情。一位名人说过:&你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是你的儿女!&是的,工作关系永远代替不了亲子关系,亲子之间的情谊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二)肯花时间,花心力,用耳朵与孩子沟通,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了,变得越来越像象刺猬,不好沟通,&别惹我,烦着呢!&是他们经常挂在脸上的标志和嘴上的口头禅。这和孩子处于青春期有关系。身体变化的不适、功课的压力、人际关系等等,甚至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让他们感到无尽的烦恼。他们渴望独立,喜欢表现自己的独立。
在这儿我要说的是,孩子不听话有他们自己的秘密不是坏事,如果什么都听我们的,都向我们公开,他就长不大了。再说了,孩子和我们之间是平等的独立的关系,他不从属于我们。
不好沟通的原因之二,是我们家长自身的原因,我们习惯于只用嘴巴和孩子沟通,比较喜欢倚老卖老,以大欺小,拿出家长的权威来说教,这样只能沟而不通。我们确实很多时候是对的,是为孩子好的,于是不断地反复地灌输我们的观点,他越是不听,我越是说。我越是说,他越是不听。怎么会这样呢?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被称为&超限效应&。当孩子表现不够好时,爸爸妈妈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教育,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教育,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教育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教育指责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我们千万不能学牧师只用嘴巴,只知道一味地说,不知道用耳朵,结果适得其反。如果非要再次说教,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沟通之前要营造好的沟通氛围,找到孩子的兴趣:一般,男生喜欢活动,打球中沟通,女生喜欢逛超市,看电影,吃美食;最好能每天一刻钟,实在不行,一个星期一个小时。认真地用&同理心&、用耳朵倾听,用眼睛观察,用心灵体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际沟通仅有1/10通过语言进行,3/10取决于语调和声音,6/10则靠肢体语言。不是为了回应他、控制他、操纵他而听,只是为了理解孩子、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听。这样的倾听让孩子觉得被理解,被认可,有利于沟通。
我们是比他们有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孩子如果听我们的,会少走许多弯路,但我们得知道有些弯路是非走不可的。如果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去说教,本来还想离他们近点,可事实是我们把孩子推得离我们更远了。只有我们听他们说了,尊重他们了,理解他们了,和他们有良好的关系了,我们才能影响他们。
(三)沟通过程中,要考虑到孩子的情绪。(个案)
我是高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家长。近来,我女儿天天闷闷不乐的。她和班主任之间有了一点矛盾。她说,运动会期间学校要求搞入场式,班主任一开始说,交给他们几个班干负责,于是大家在一起出谋划策,天天弄到很晚,总算搞出点名堂了,可班主任突然就不采用他们的方案了,也没有任何解释说明,搞得他们一个个很受打击。最近她因为感冒发热没有出操,班主任说,能到学校上课,就能够去做操,又被老师罚了在阳台上做,还要写检查,那天她委屈得一回家就大哭。在我看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压根儿不值得难过,也不足以构成矛盾。但我还是劝她&&每个老师都有他管理的特点,只有我们去适应他。可她却对我大发雷霆,又是哭又是吵,说我向着老师,不想和我说了。我该怎样办,才能让她平静下来,并帮助她缓和与班主任之间的矛盾。
&&& 遇到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了。作为家长,一不小心可能就会采用这样两种处理方法:听孩子诉苦,然后站在孩子一边,指责老师,认为老师应该负全责,更有甚者去和老师争执,往往是越争执矛盾越激化,显得比较感情用事;第二种处理方式,是听孩子诉说,但常常不能听全,就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断定孩子毕竟是孩子,应该听老师的管教,于是便向着老师说话,处理事情过于理智。
&&& 第一种方式,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近了,却可能会给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带来新的危机,孩子就认为老师完全不对,因为爸爸妈妈都这样认为,自己所有的都是对的。以后一有事情就回家诉苦,寻找外援。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容易&概括化&&&老师的一点不对,在他们眼里就成了老师什么都不对。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孩子的学习成绩很有可能会收到影响。更有甚者,孩子从此形成&外归因&的思维方式,遇到不如意的,都认为是别人的原因造成,与自身没有关系,对其成长很不利。
&&& 第二种方式,表面看来,比较可行,但事实上我以为没有能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孩子在外边受到了委屈,总渴望能够在家里被父母理解,甚至被保护,那样才有安全感。如果我们让他感觉爸爸妈妈都不向着自己,总是一味地指责自己做得不对,他会更加委屈,慢慢的,他就不和我们交流。我们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事情,自己怎么考虑的,打算怎么解决,从而感觉有力气用不上。
&&& 我在工作中发现这样处理比较好。
&&& 首先,认真地用&同理心&听孩子倾诉。这样的倾听让孩子觉得被理解,可以给他(她)提供&心理氧气&,具有极强的治愈作用。还有助于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发挥父母的影响力。
&&& 其次,挖掘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得好的地方。比如:你女儿没有直接和老师发生冲突,也没有在外边发泄消极情绪,表扬她在外边的自控能力。
然后,帮助孩子总结过程中的收获。比如:策划入场式这件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反思并总结在策划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一起参与策划的同学,有哪些值得自身学习。这种总结自身,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优点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
&&& 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了,告诉他(她),人和人之间难免会有矛盾,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彼此不了解对方的动机和目标,教会孩子换位思考。比如:你女儿遇到的出操事情,我们可以先和她&共情&&&本来身体就不舒服,带病坚持去上学,应该得到表扬才对。接着再询问:老师可能不了解其中的情况,会不会那天没有出操的人比较多?学校有没有规定每天滞留在教室里的人不得超过几个?这样她也许能理解,班主任管理班级也有他的难度。由此学来的换位思考她终身受用。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不小心会犯好为人师的毛病:&我是成年人,知道学校有它的规章制度,班主任管理班级也得有规矩,你不能太随意,再说,老师又不是孙悟空,怎么可能什么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你还是忍着点吧,明天去和老师认个错。&这样的内容和口气往往还是让孩子觉得你站在老师一边,不利于以后的沟通。
(四)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要一致,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缺。
对待孩子的方式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男性和女性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自然就会不尽相同。这一点我们要能理解:孩子既需要爸爸给予的理智的爱,也需要来自母亲的感性的爱。可是我们常常因为不理解性别间的心理差异,不能理解对方,而指责对方的处理方式,并且有意无意地将另一方排除在外,另一方被剥夺了发言权,形成了对孩子教育的缺位,确实我们有不少妈妈心甘情愿或并不心甘情愿地承担了家庭的全部,包括孩子的教育,为的是让先生全力以赴的干事业。确实,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这本身也在给孩子树立榜样。但如果我们仅仅认为给孩子准备了吃的喝的;仅仅认为我们家长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好,人脉关系处理好,也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铺路&&于是我们不少父亲整日地忙着自己的工作,这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经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孩子智商高,意志坚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不可缺少父亲的引导和关怀,即使父亲外出工作,也一定要通过E-mail、电话等方式对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
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时,容易让孩子钻空子:错不在他,而在大人中的一方。有位家长说,我总不能看着他打孩子!我们要在彼此冷静的时候好好沟通,并且找到对方要打孩子的症结,帮助他改变这一不理智还会有严重后果的行为(实在不行,找心理医生,因为经常打孩子很有可能是我们大人心理有个&情结&没有解开,是心理问题,需要解决。健康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健康的孩子,要渡人得先渡己啊),但如果对方已经在气头上了,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我的建议是,站在旁边的人,递给他一个枕头或者软的物件,让孩子尽可能少的承受痛苦,另一方要懂得从中斡旋,给双方台阶下。
(《来吧,孩子》单亲家庭尤其要注意。)单亲家庭更要注意一点:我们成年人之间有很多的恩恩怨怨,但不能让这个影响了孩子(蔡利永班上的个案),我们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本来成人世界应该是好聚好散,夫妻不成,也不能反目成仇,那样对我们自己很不利,我们要把自己调整好。但如果我们不能调整好自己,也不能把孩子当成和对方斗争的筹码&&不少反目成仇的,就是不想让对方幸福,于是怎么办,在孩子心中埋下对对方仇恨的种子,恨一个人,对方不会因为你的恨而少一丝一毫,倒是恨人的人内心象永远埋着一把刀。我们如果爱孩子不要给孩子埋下仇恨的种子,对方和自己再绝情,但他是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对孩子而言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永远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比如说指责父亲,你让男孩如何认同自己(男孩往往需要父亲作为榜样来认同自己的,女孩将来找对象,心中也会很迷失,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处理不好,往往容易早恋。)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乐观开朗向上的心态太重要了。最后提醒各位,我们要教会孩子说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帮你。&
&太好了&就是培养孩子带着微笑看世界的品质。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面前的一切。即使面对挫折困难也能换个角度看出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我能行!&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信。
心理学上有一个研究成果,就是相信你自己能行,哪怕你事实上并不太能行,永远比,也许你很行可你认为自己不行,要强百倍。因为成功者有两点至关重要,其中之一就是自信,相信自己。
&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帮你。&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的品质。
当然这三句话不是这样说说就能拥有相应的人格品质的,它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处处做有心人,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以影响。
心理学中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还应该是观念的调整,行为的改变。我也希望今天我们的交流能让各位家长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有所调整。
作为语文老师兼心理咨询师,我还想给各位开一个书目,你可以每学期选择其中的一两本和孩子一起阅读。
《老人与海》《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你的误区》《与成功有约》《人性的弱点》《一生的忠告&&一个外交家父亲给儿子的建议》《富兰克林自传》《松下幸之助》《拿破仑转》《李嘉诚传》《居里夫人传》《菜根潭》孩子的第一册语文书
谢谢大家!
上一篇:[ 01-06 ]
下一篇:[ 01-06 ]
&copy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南通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中学堂街9号&&电话:6
传真:4&&邮编:226001&&
网站运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说要打仗了是真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