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历史

少数民族器乐苗族芦笙的吹奏技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少数民族器乐苗族芦笙的吹奏技巧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共找到79个相关产品>
报价:6.32元
品牌/型号:协力民族风饰品
分类:布艺工艺品
[贵州安顺]&
报价:48.00元
品牌/型号:蜡染村
分类:布艺工艺品
报价:198.00元
品牌/型号:骨朵
分类:时尚休闲包
[四川成都]&
报价:198.00元
品牌/型号:骨朵
分类:时尚休闲包
报价:238.00元
分类:时尚休闲包
颜色:花色
报价:75.00元
品牌/型号:贵州印象
分类:金属工艺品
报价:70.00元
品牌/型号:博韵工艺品
分类:木质、竹质工艺品
报价:8.20元
分类:布艺工艺品
材质:布艺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报价:85.00元
品牌/型号:好花红
分类:工艺画、装饰画
报价:27.50元
分类:工艺画、装饰画
工艺:彩绘
报价:235.00元
品牌/型号:广西民族工艺
分类:其他材质工艺品
[广东广州]&
报价:19.90元
品牌/型号:音乐饰界
分类:手机饰品、挂件
报价:85.33元
分类:其他民俗工艺品
材质:蜡染
报价:7.10元
分类:布艺工艺品
工艺:蜡染
报价:14.80元
品牌/型号:雄英
分类:雨衣
报价:27.00元
品牌/型号:畅畅工艺品
分类:布艺工艺品
报价:面议
品牌/型号:印象
分类:其他书画工艺品
报价:28.80元
品牌/型号:特色云南
分类:木质、竹质工艺品
报价:1680.00元
分类:其他民俗工艺品
材质:竹子
报价:480.00元
品牌/型号:綦江农民版画
分类:纸质工艺品
芦笙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马可波罗网为您找到关于芦笙的结果有79条,页面包含的信息数据有:芦笙价格、芦笙批发、芦笙采购、芦笙图片还有产品的详细参数,实时报价,价格行情,优质批发/供应等信息
按排行字母分类:苗族芦笙_百度百科
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是民族节日中必备的乐器。而芦笙更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
苗族芦笙芦笙,苗族节日必备乐器
苗族芦笙少数民族的乐器
中国大地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苗族芦笙苗族乐器渊源
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000多年的历
苗族歌舞-芦笙舞&amp
史。远在唐代,宫廷就有了芦笙的演奏。当时芦笙被称为&&。清人在《》一书中,对芦笙的形制和苗族男女&&时演奏芦笙的情景作了具体的描绘:&(男)执芦笙。笙六管,作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且酣飞扬舞,交驰迅速逐矣。&由此可以看到清代时,苗族的芦笙吹奏技巧和芦笙舞蹈动作极其精彩,以及芦笙在古代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
苗族芦笙笙斗
又称气箱,多用杉木、松木或制作,以杉木最佳,纹理顺直、质地松软、少疤节,外观呈纺槌形,长46厘米~56厘米、宽4厘米~9厘米、高3.5厘米~8厘米,细端再接一根长15厘米左右、外径1.8厘米左右的竹管为吹口。制作时,将整块毛坯料从中破为两半,分别挖掏出内膛,待装入笙管后再用胶粘合,外部用细篾箍五至七圈而成。笙斗呈淡黄色,外部涂饰桐油,木纹清晰,外表美观,故有&金芦笙&誉称。
在笙斗中,呈75°~90角°纵向插入两管,多为六管,也有四管或八管者。每管入斗处装有一个呈、、或三角形的铜制簧片,每管近斗处开有一个圆形按音孔,笙管上端管口通透,下端管口堵塞不通。笙管多用白竹制作,白竹的竹径细、竹节长、粗细匀、竹壁薄,通常在直径1.2厘米左右、每节长40厘米~50厘米,是制作笙管的良材,要选生长三年以上、冬至到立春前砍伐的为佳,这时的竹管竹质坚韧、表面光亮、不易虫蛀。各种音高不同的苗族六管芦笙,笙管的高度也不尽相同,最高音笙(民间称五滴水)高7.2厘米~14.5厘米(不包括笙脚,下同),高音笙(四滴水)高14.5厘米~30厘米,中音笙(三滴水)高30厘米~58厘米,(二滴水)高58厘米~105厘米,倍低音笙(一滴水)高105厘米~210厘米。以c、c1、c2三音为例,笙管高度分别为97厘米、49厘米、25厘米,加上笙脚后为128厘米、60厘米、34厘米,余者类推。
苗族芦笙簧片
多用响铜制作,《尾蕉丛谈》一书载有&长管之上冒以匏,短管之中置以簧,用响铜为之,恒用火炙,亦古制也。&尺寸依音高而定,以c、c1、c2三音为例,长度分别为4厘米、3.5厘米、2.5厘米,宽度分别为0.25厘米、0.2厘米、0.15厘米,余者类推。簧料下好后,划出轮廓线,用小凿子凿透,锉削掉毛刺,放入炉火中加热,待到微红时,用钳子将簧框略微夹拢一些,使舌与框之间缝隙缩小,然后放入水中定型,这种经过&火炙&的簧片,吹奏时省力。簧片也可用黄铜制作,但不及响铜制的发音脆亮。
苗族芦笙共鸣管
是套在笙管上端的一截竹管,可使音量明显增大,多使用毛竹制作,依音高不同而异,以c、c1、c2三音为例,管长分别为60厘米、30厘米、15厘米,余者类推。以上所述为黔东南地区的苗族芦笙;在黔中、黔南和黔西北,则流行着另一种形制的芦笙,笙管用白竹或笋壳竹制作,下端管口不堵塞。上端用两道竹篾箍紧,笙斗制作时中间不剖开,而是从粗端挖起,直通细端吹口部位,然后用圆木塞把粗端开口堵严,再用数道化篙皮箍住。
苗族芦笙演奏方法
演奏时,笙管竖置,双手捧持笙斗下部,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按左右两管音孔,嘴含吹口,吹吸均可发音,站、坐、走、跳均可吹奏,形式活泼多样。
芦笙的笙管上端出音孔处,套有稍大的竹管、笋壳、铜筒或用竹篾片摺成三角形的小喇叭,可起到良好的音响共鸣作用,使音量扩大、音响洪亮、音色优美动听而丰富多变。笙管穿过笙斗,有一截外露笙斗之下。
整套苗族六管芦笙,从倍低音到最高音共有大小五种规格,按排列,发音每种规格为一个八度,A1-a3,共有五个八度。由于流行地域和民族支系的不同,民间有多种芦笙类型:六管六音、六管(第六管装两簧)、八管八音、六管(一管不装簧)、六管四音(两管无簧)、四管三音(一管无簧)和四管二音(两管无簧)等等。每个类型每种音列的芦笙,又都有高、中、低音三种规格,它们的音高分别在三个上。
苗族芦笙类别特色
苗族芦笙因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在大小、、音量和调式上有所差别,黔东南黄平、丹寨和榕江一带的芦笙高亢粗犷;黔西毕节、水城一带的柔和抒情;而黔南的芦笙则雄浑健朗。
苗族芦笙雷山苗族芦笙
贵州省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的排卡村、的平祥村和、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传承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黄铜、斧子、凿子、锯子、钻子、苦竹、桐油和石灰(有的已改用乳胶)就能制作出精美实用的各式芦笙。雷山地区制作的芦笙音质纯正,外表光洁美观,极负盛名。
苗族芦笙大关苗族芦笙
云南省大关主要存在于云南苗族聚居区的昭通市。天星镇芦笙以苦竹、桦槁树皮、杉木、铜片为料,使用刀、锯、刨、凿、钻、锤、剪刀、炼炉等工具制作。芦笙通常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常见的芦笙发音管一般为六根,大关县芦笙制作传人王杰锋在继承祖传秘技的基础上作了创新,将发音管改成八根或十根,又在高温冶炼黄铜笙簧片时加入一定比例的铅,增强了芦笙簧片的弹性及韧性,这样制成的芦笙发音更加响亮悦耳,传承百余年的天星&王芦笙&就此扬声滇黔交界的苗族村寨,为大关天星芦笙增添了光彩。但现在,像王杰锋这样能熟练制作芦笙的艺人已越来越少,精湛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苗族芦笙传承意义
苗族芦笙苗家不可缺之物
自古以来,芦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边吹边舞。不过根据各地区习俗的不同,芦笙的演奏也有所差异。这些不同风俗的芦笙技艺,汇聚成一束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代代相传,永不衰退。
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生活中的重要&媒介&。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家离不开它。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现在能熟练制作芦笙的艺人已越来越少,精湛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苗族芦笙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贵州省的莫厌学和云南省大关县的王杰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企业信用信息当前位置:
形容芦笙的歌声
形容芦笙的歌声
导读: 形容芦笙的歌声(共4篇)芦笙苗族的芦笙文化文山苗族的主要乐器之一,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
苗族芦笙历史,渊源流长,有人说,芦笙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
《芦笙》形容芦笙的歌声 第一篇
苗族的芦笙文化
文山苗族的主要乐器之一,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
苗族芦笙历史,渊源流长,有人说,芦笙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葫芦笙,是我国最早的笙类乐器之
一。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今昔集·钓鱼城访古》一书中断言道:“(笙之类乐器)据我看来起源于苗族,苗民间均备有芦笙”。由此看来,芦笙源于古代苗族先民,由于苗族历史上的不断迁徙而形成了芦笙的文化体系,并在苗文化中占了主导地位。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苗族时,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
芦笙作为一种乐器,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规律和舞蹈形式。文山苗族芦笙分为
轻音芦笙和重音芦笙两种,其调式为
“561235”和“612356”,重音芦笙的曲调深沉而洪亮,轻音芦笙则轻盈而高亢;其音乐曲调的使用是很严格的,大体分为《祭祀》、《抒情》和《叙事》等三大部分,《祭祀》部分主要用于丧葬祭祀,曲调共有三百六十首,《抒情》部分主要用于踩花山等吉庆场面,但文山苗族芦笙婚礼音乐因历史上的不断迁徙而失传;《叙事》部分主要叙说苗族历史、故事传说等。它的舞蹈特点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芦笙舞有单人舞、男性双人舞和男女双人舞,分为“踩”、“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的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跳”是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芦笙舞蹈既有舞蹈之柔,又有武术之刚。因此,在苗族武术演练中,芦笙也可作武术器械与习武者对打。芦笙在苗族民间,大多出现于群体活动,如花山节、丧葬仪式等,总是作为重要角色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但芦笙不是爱情信物,也
很少扮演爱情角色,它只作为凝聚力和号召力将苗族的心连在一起。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文艺工作者在芦笙舞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个既保持芦笙舞原貌而动作简易又富有时代感的集体舞《苗山迪斯科》,在苗族民间得到逐步推广。芦笙集体舞的出现,无疑是苗族芦笙舞由个体化向群体化过渡发展,使芦笙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圈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芦笙在苗族的祖先神告且和告当的古远时代就出现了。相传那时,告且和告当造出日月后,又从天公那里盗来谷种撒到地里,可惜播种的谷子收成很差,为了解忧,一次告且和告当从山上砍了六根白苦竹扎成一束,放在口中一吹发出了奇特的乐声。奇怪的是,地里的稻谷在竹管吹出的乐声中,长得十分茂盛,当年获得了大丰收。从此以后,苗家每逢喜庆的日子就吹芦笙。
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 0 0 0 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宫廷就有了芦笙的演奏。当时芦笙被称为&瓢笙&。清人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一书中,对芦笙的形制和苗族男女&跳月&时演奏芦笙的情景作了具体的描绘:&(男)执芦笙。笙六管,作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且酣飞扬舞,交驰迅速逐矣。由此看出芦笙在古代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远在唐代时期,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就开始制作芦笙,并涌现了不少的优秀芦笙吹奏家。古代进京朝贡者,就曾带着芦笙到宫廷演奏过,得到朝廷官员的高度赞赏。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芦沙之制,状如古萧(按指排萧),编竹为之,纵一横八,以一吹八,伊 其声。”明代沙写作芦笙。明代钱古训《百夷传》:“村甸间击大鼓,吹芦笙,舞干为宴”。明代
倪辂《南诏野史》载云南滇中苗族“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终日不倦”。此外,明代邝露《赤雅》、清田雯蒙斋《黔书》等均有记述。到了清代,文人陆次云在其所撰的《峒溪纤志》一书中写到:“(男)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到清代时,贵州少数民族的芦笙吹奏技巧和芦笙舞蹈动作精彩极了。《吹起芦笙跳起舞》形容芦笙的歌声 第二篇
吹起芦笙跳起舞
在贵州都匀,有这样一个苗寨,让你一到就会忘情,就会流连、就会心醉。
日一大早,我们从县城出发,30分钟的路程沿着碧绿的山,清澈的水,一晃而过。一踏上苗寨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葱郁。稻田被绿色浸染着,一丛丛的翠竹舞动着婀娜的身影,款款走进你的视野,远处的峰峦层林叠翠,近旁的古树摇曳着绿色的衣裙,湛蓝的天空中还弥漫着甜香的空气。这就是位于都匀市东部坝固镇境内,距市区36公里的坡脚苗寨,全寨有200多户人家。因苗族同胞把房屋都建在半山腰下,故称之为“坡脚寨”。
刚到村口,我们就感受到了热情的氛围。寨子里的苗族同胞都聚集在进村的小道上。妇女们身着古朴、大方、庄重的“花衣”(盛装、礼服),头顶的发髻上插银簪和银梳,身上还佩带银链、银花盘等饰物。一张张笑脸上写满淳朴与厚道。土炮声、鞭炮声、芦笙声、芒筒声、歌声此起彼伏,热情地迎接远道客人。经过了三道“拦门酒”,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坡脚寨的晒谷场上,这是一块水泥地,在这儿可以看到坡脚寨的全貌,依山而建的苗族吊脚楼样式的民居呈梯级状排列,层层迭迭,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彰显着坡脚寨的民居建筑特色;一条条石板路从坡脚蜿蜒延伸到坡顶,透露着“黔南芦笙之乡”的灵动飘逸与青春活力。
此时是早上9点多钟,寨子上空吹烟袅袅,村民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一场歌舞盛宴在等待大家。
“有苗族的地方,就有动听的芦笙音乐、优美的芦笙舞蹈、香甜醉人的米酒。”这话一点不假,一走进坡脚苗家山寨,我就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刚刚落座,只听村长一声令下,村民们跳起了芦笙舞。美丽漂亮的苗族少女像翻飞的蝴蝶,在芦笙场里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带动踩踏,一圈又一圈激情地舞蹈,吹芦笙的小伙倾情卖劲地把最美妙的音乐吹奏出来。芦笙吹奏了一曲又一曲,总是舍不得放下,身穿盛装的妇女们也是跳了一圈又一圈不愿意停下舞步。大山、田野就是舞台,青翠欲滴的群山就是幕布,如此生机勃勃、如此鲜活的律动,让场外面观看的人们感受到一份质朴、热烈与和谐。
听村长介绍,在坡脚苗寨 ,人们只要一听到芦笙、铜鼓的声音,就知道村中一定有喜事要庆贺了。比如,重要节日、迎亲嫁女、起房建屋、远方宾客到来等等。在芦笙、铜鼓声的召唤下,村中的百姓们,无论男女老幼,就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聚集在一起,踩着芦笙的节奏,纵情欢歌,尽情舞蹈。
芦笙,是苗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笙管选用当地尚好的竹子制作。其音色浑厚、圆润,鼓声传播得非常远。再配上浑厚的芒筒,产生一种和谐的、扣人心弦的、极为煽情的艺术效果。芦笙曲的种类很多,内容和形式也丰富多样,有专用的,也有标题或词意的,它们多是取材于民间歌谣,苗族人民用它们来表达细腻的内心感情和对于新生活的无限热爱。著名的乐曲有《诺{形容芦笙的歌声}
德仲之歌》、《大悲调》、《和调》、《赛调》等。吹奏芦笙多与舞蹈相结合,芦笙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以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在坡脚寨村民中代代相传。所以苗家人常说:“听到芦笙响,脚板就发痒。”
坡脚寨传统的芦笙舞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叙事性,颇有史诗之味道。古代的苗族没有文字,芦笙舞就成为了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芦笙舞鼓点铿锵,舞姿纯朴,表现了山民耕作、狩猎的生活情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可见很早以前芦笙文化就有了记叙。正是由于有了芦笙舞,今天的人们才能对苗族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找到苗族坚韧性格形成的根源。芦笙舞已成为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它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劳动之余能让人们喜笑颜开保持愉快心境,它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形容芦笙的歌声}
一阵阵悦耳的芦笙吹响,伴随着歌声,在山寨里悠扬地回荡,热闹欢快的舞姿,别样的美丽。没有花俏的动作、没有喧闹的电子音响。这来自乡村山野,带着泥土芳香的原生态舞蹈,韵味独特,让我们这些外地来客也禁不住脚板痒痒参与其中,和村民们手牵手围成一个圈,吹起芦笙跳起舞,宾主都沉浸在自然美妙的意境之中。
舞蹈完毕,大家一起享用了农家饭、糯米粑、米酒。
下午我们就要告别坡脚寨了,村民们站在村口依依不舍,芦笙又响起来了,歌声又响起来了,鞭炮声又响起来了。我觉得时间匆匆而过,
真的舍不得就这样离开,我怕失去这种美:淳朴善良的苗族人民,热情的苗家阿妹,色彩斑斓的服饰,动听的芦笙古韵,记忆深刻的律动,商品社会中人们逐渐消失的纯真的真、善、美。
吹起芦笙跳起舞,吹出了苗族精神风采,舞出了苗族的文化自信。《一年级上册音乐《吹芦笙》教学设计-孙鹏》形容芦笙的歌声 第三篇
《吹芦笙》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主备人:孙鹏
(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浓郁少数民族音调特色的儿童歌曲。歌词中间插入侗族人民歌唱时特有的衬词,具有侗族歌曲特色。芦笙是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每逢节庆集会,人们都要在芦笙所吹奏出的音乐中尽情地歌唱和舞蹈。由于受地域、环境、语言和民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音乐存在较大差异,其音调也各具特色。《吹芦笙》就具有比较鲜明的侗族音乐特点。全曲是小巧的三段式结构,即A-B-C结构,采用了侗族民歌中常用的五声羽调式写成。只有五度的音域却把侗族芦笙吹奏音调表现得栩栩如生。歌曲节奏紧凑、旋律明快热烈而富于变化。最后用衬词“耶”字作吆喝声结束全曲,更增添了歌曲的童趣。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演。
能力目标:通过演唱和律动,引导学生感受侗族儿童歌曲的音调特点。
三维目标:欣赏《吹芦笙》使学生对题材内容与情绪形成生动的形象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形容芦笙的歌声}
(4)教法学法
教师采用“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学生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形式。{形容芦笙的歌声}
(5)教学流程
复习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师出示侗族人民吹奏芦笙图片。
提问:侗族人民非常多才多艺,图片中表现出侗族人民除了会唱歌、跳舞,还会什么?{形容芦笙的歌声}
二、欣赏《吹芦笙》
(一)认识芦笙
1. 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少数民族广泛流行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芦笙是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每逢节庆集会,人们都要在芦笙所吹奏出的音乐中尽情歌唱和舞蹈。
2. 聆听芦笙演奏《赛马》音频。
学生聆听芦笙音色,听后形容出芦笙的音色。
(二)动画欣赏
欣赏《吹芦笙》动画。
(三)歌曲欣赏
完整聆听歌曲《吹芦笙》音频。
(6)当堂达标
(7)拓展训练:
(8)教学反思:
《形容歌声的》形容芦笙的歌声 第四篇
1、每一次,她的歌声和舞蹈总是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快乐和喜悦。细心体验江映蓉的歌声所带给我心灵深处的一丝丝悸动,捕捉到了内心世界音乐的火花,才明白,倾听着映蓉美妙的歌声,伴着乐队的旋律,你会发现那首歌曲里依然残留着映蓉的声音。
2、歌,总是美妙的,能带给人无尽的遐想,歌,让人遨游在梦幻的世界,忘乎所以。
3、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形容歌声的。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4、歌声有时动人,像潺潺流水般浅吟低唱,独具风韵;有时凄美,若露滴竹叶般玲玲作响,耐人寻味。有时浑厚得如雄鹰展翅时的一声长鸣,振聋发聩;有时婉转得似深情交融时的一行热泪,扣人心灵。我日日枕着它入睡,竟在平常中忽略了它的美丽。形容歌声的句子。
5、歌声,如同一泓潺潺的细流,洗涤了你的心灵;歌声,如同一缕灿烂的阳光,照亮你的心扉;歌声,如同一阵微微的春风,拂去了你的悲伤&&
6、这时的歌,就像品一口上佳的清茶,慢慢品着歌,书上的文字鲜活起来。这变化多然而又自失起来,姿的旋律,让我的那颗压抑的心平静了,好像同这旋律融入在墨黑的夜色之中。
7、耳边同时放着自己最喜欢的歌。歌声时而婉转动人,如山涧中的潺潺流水;歌声时而激情澎湃,如大海的滚滚浪花;歌声时而忧郁悲伤,如林黛玉望月伤悲,看花坠泪。
8、&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我坐在电脑桌前,音乐有意无意地自动跳转到了那一首。呵,歌声如此之甜,却没有她的甜;回忆如此之美,却少了她的背影。
9、歌声,是多么的神奇,它不需要叙述故事给我们听,只要听着曲子的旋律,就知道作者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10、无数次,一个人在校园的小径中静静地穿行,听小径深处一支支曲子袅袅婷婷地传出。()走在校园里,是春风习习,柳丝飘飘;是目光盈盈,是歌声清亮;于是我便踏着年轻的节奏,尽情地畅想,尽情地漫游,尽情地享受校园赐予我的绵绵的独思&&
11、歌声给我快乐。听歌的时候,抱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收获的是快乐的心情。抱着一种失落丧气的心情,收获的也是快乐的心情。抱着一种痛苦悲伤的心情,收获的还是快乐的心情。音乐给我快乐,美妙的歌声是传递快乐的使者。
12、歌声给我力量。每当写博文的时候,听上一首歌,敲击着键盘就别有一番铿锵的足音。似乎那音乐给了我莫名其妙的一股力量,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感。
13、竹林,在早晨披着一件轻纱似的&雾衣&,蒙蒙胧胧,若隐若现,云雾将她包裹起来,那不正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在舞弄着她的花衣,在朝你瞥瞥一笑,这是梦的主旋律,当同学们的歌声再次响起时,优美的歌曲伴随着蒙蒙的雨雾,在这竹林,美不单单在外,在视觉,而是震撼。
14、就这样,无数次一个人在校园的小径中穿行,听一支支歌曲从教室内,从一张张小嘴中传入我年轻的耳鼓。我于是相信,这一首首曲子不正伴着我从孩童走向青年,又从青年走向理想的巅峰吗?
15、在任何环境下听歌,都是一种享受。伤心时,听歌可以暂时忘记现在的伤楚,跟着歌的旋律走,来到一个世外桃园。快乐时,听歌可以让心情更加愉悦,看美的是美的,做什么事都有劲儿,就好像浑身上下有用不完的力气。
16、喧嚣的街市少了一份夜的宁静与安谧,闪烁的霓虹灯向行人述说着心中的苦闷与凄凉。流行音乐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夜生活的主角。大街小巷,充斥着嘈杂的歌声,让人心生躁意。
17、歌,是一种时尚,引领着现代的潮流。蔡依林,周杰伦等歌手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在用电脑时,在工作时常常会听着歌,让自己的活动变得有趣,让空洞单调的事变得充实愉快,让快乐变得非凡。
18、歌声是多姿多态的,不同的歌有着不一样的韵味,我们听起来是有着不一样的感觉的,酸甜苦辣咸都有。
19、歌是人类灵魂的翅膀。歌,可以释放情怀,敞开心灵的窗户,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而听歌,对于我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打开酷我音乐盒,欣赏着一首以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优雅的曲调让我平静,那飞快的旋律让我旋转,那流行的歌曲让我激情,那高昂的曲调让我兴奋。
相关热词搜索:
1、“形容芦笙的歌声”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芦笙的歌声" 地址:/zuowen/shicijianshang/37816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的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