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终身重大疾病保险险是定期的好?还是终身的好

买重疾险 保至70岁好还是保至终身好?
来源:小白读财
  中午的时候,敏敏找我聊天说,最近一直雾霾天,灰沉沉的,本来预备再等等买的,但是想到现在的情况,觉得还是早点买好,产品也挑得差不多了,但是,是选保到70岁还是保到终身好呢?
  买重疾险,到底是定期好(例如保至60岁或70岁),还是终身好?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事实,那就是保险时间越长风险越高成本越大。
  这是个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的问题。
  大多数人只是纠结是现在少花点钱买定期保障,还是多花点钱买个终身保障?
  因为定期保费相对便宜,终身保费相对比较贵。
  以“弘康健康一生”为例:
  25岁男士,保额50万,20年交,保至70岁,年交保费4295元。
  25岁男士,保额50万,20年交,保至85岁,年交保费6290元。
  25岁男士,保额50万,20年交,保终身,年交保费6605元。
  保至70岁和保终身,保费相差两千多,对于一个需要月月还,还要担负高额生活成本的人来说,两千有时候就是个坎。
  再从保障的杠杆比来说,保至70岁杠杆比为116:1,保终身杠杆比为75:1。很明显定期的杠杆比高于终身的杠杆比。
  这样看上去问题很好回答啊,定期的比终身的好,它保费更加便宜,杠杆比也更加高。
  但是,只要扯上十年、几十年,那就还有一个逃不开的要素――通货膨胀率。
  从通货膨胀的影响来看,假设3%的通货膨胀率,那么40年后的50万,相当于今天的15万。事实上现在的100万元,在10年之后的真实购买力可能相当于今天的32万元到62万元之间。
  也就是说,保至70岁的时候,50万保额也许就10万多的购买力,如果保至终身,80岁、90岁的时候,50万的保额还能剩多少?
  有人就会说,你看把通货膨胀这个因素也考虑进去,结果还是定期的比终身的好!
  所以,分析下来,定期的比终身的好!
  可以很负责的说,并不!
  因为就重疾险而言,保费还和年龄相关,年龄越大保费越贵,年龄超过65岁,基本已经不能买重疾险了。
  事实上,大多数保险都是年龄越大保费越贵,到一定年龄就不能或者买了保险也起不到保障的作用,还不如直接存。
  而且一般来讲,同一个保险产品不会一个保险期间的会很便宜另一个则会很贵。
  而以现在的社会发展和医疗发展来看,等老了生大病的概率是大大的有,更关键的是你也许可以活的更长久,也许未来70岁都不算老的,你看现在退休都要65岁。
  如果现在就买了终身的,可能面临一个窘境,人还活着保障却不够了!
  而如果买了定期的,那就可能面临另一个窘境,人还活着保障没了,还有可能买不到!
  另外,消费型定期型重疾险还有一个坑点,那就是万一保障期间结束你没有得病,而在之后的时间里得病或自然死亡,保费就打水漂了。而现在有的终身型重疾险包含有自然死亡的赔付,虽然这样的重疾险保费很贵很贵。
  所以,买重疾险,到底是定期好(例如保至60岁或70岁),还是终身好?
  关键还得看你有没有钱!
  你要是财务允许,那就买终身的,每隔一个大发展时期比如十年再买一份,来充分保障自己。
  你要是现在财务有点紧,那就买定期的,等到你财务允许的时候,再买一份保障足足的。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李丽梦&RF13188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重疾险怎么买更合适?投保谨防三大误区
来源:搜狐理财
  文前提要: 忙碌而紧张的现代人可能随时都会面临疾病的挑战,而重疾对一个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提前做好对抗重大疾病的财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本刊记者 张瑾
  最近,著名电影艺术家田华因家人罹患重疾,超负荷工作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为新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田华因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一角而被广大观众熟知,并曾荣获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到了晚年却因为家中接连出现4位重疾患者而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让人不由心酸。
  在现实生活中,田老的遭遇并非个案。忙碌而紧张的现代人可能随时都可能面临疾病的挑战,而重疾对一个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提前做好对抗重大疾病的财务保险保障越来越有其必要。
  投保重疾险谨防三大误区
  作为个人、家庭抵御重疾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重大疾病险是以重大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疾病保险。即只要被保险人罹患保险条款中列出的某种疾病,无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或发生多少费用,都可立即获得保险公司的定额补偿。可以说,重疾险是转嫁大病风险的理想选择,在决定是否投保时,消费者首先应避免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有社保无需额外购买重疾险
  在现有社保体系下,许多重大疾病治疗由于需要进口药物、非医保内材料等原因,诊疗费用往往不在社保的报销范围内,整体医疗费用中需患者自行承担的比例较高。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重大疾病医疗支出已超过10万元,恶性肿瘤平均治疗费用达到15万?50万元。在肿瘤专科医院,自费药的比例甚至高达90%。因此,尽管不少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但是补充一份重疾险依旧尤其必要:一方面,与社保“生病―治疗―凭票报销”不同,重疾险具有“确诊即可获赔”的保障功能,因此不需要被保险人在病后四处筹钱垫付医疗费用即可获赔;另一方面,由于无需“凭票报销”,因此也不存在患者最为担心的自费药费用高、报销不了的问题。
  误区二:重疾保障年纪大了才需考虑
  不少消费者都认为重大疾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而且重疾险价格通常并不便宜,因此等到中老年才适合购买。但事实上,随着重大疾病发病的日趋年轻化,重疾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才需顾虑的问题。其次,由于重疾险的保费“随着年龄增长”,投保越晚就意味着为同样的保障支出更高的保费。最重要的是,由于重疾险通常还设有投保年龄限制,达到一定年龄,比如55岁或60岁以上就很可能无法投保自己心仪的产品。
  误区三:买了重疾险“什么大病都能保”
  投了“重疾险”,所有重病大病就都能保了?事实上,每个消费者对于“大病”、“重病”的认知范围可能都不一样,而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界定的。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所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可涵盖《规范》包括的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等25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保障。而除此之外,各家公司还会根据目标客户及市场需要自行增加部分疾病,可以说不同保险公司的重疾保险产品可能各有侧重,消费者在投保时可以详细了解。
  有的放矢度身巧选
  重疾险的种类很多,与选购其他险种一样,购买重疾险也要注意技巧,同时根据自身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特点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重疾产品。
  技巧一:有的放矢按需投保
  市场上的重疾险产品种类不少,有消费型、保费返还型、保额递增返还型、多重保障返还型等,主要可分为消费型及返还型。其中,消费型重疾险多为定期,如1年期或者保障至一定年龄,保费相对较低,性价比高,但如果没有出险则不返还保费;返还型重疾险保费相对较高,保障期限较长,既可以保定期,也可以保终身,合同期满时返还本金或本金加一定利息,有的还具备一定功能。在重疾险类型的选择上,消费者可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的产品组合,在经济有余力的情况下再逐次增加保障。
  另一方面,重疾险产品所保病种的选择也同样可以有的放矢,按需选择。简单来说,目前市面在售的重疾险产品疾病种类大致可分为女性疾病、男性疾病、老年人疾病、未成年人疾病等四大类。由于在不同年龄段易发的重大疾病不同,因此重疾险年龄段划分越细,其产品中包含的疾病种类越有代表性,保障功能也越有针对性。一般而言,重疾险所保病种越多,产品的价格越贵。消费者在投保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重点保障疾病病种,比如儿童购买重点关注是否保有白血病、女性可考虑购买涵盖了乳房癌等女性多发病种的重疾险,没必要一味求多求全。
  技巧二:分期缴费减轻负担
  重疾险的保费缴纳方式可分一次性缴足(趸缴)以及分期缴纳。尽管一次缴足会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重疾保险的保费还是分期缴纳更为实惠。一是因为缴费时间长,虽然所支付的总额可能略多,但每次缴费较少,一般不会为经济带来太大负担。加之利息等因素的考虑,分期缴费的实际成本不一定高于趸缴。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保险公司都规定,若被保险人在缴费期间发生重大疾病,不论保费是否缴清,都不影响保险公司的赔付,且从赔付之日起,免缴本应支付的以后各期保费,保险合同继续有效。这就是说,若保单分为20年分缴,如果被保险人缴费第二年身染重疾,则实际只需支付十分之一的保费。
  技巧三:巧选渠道量力而行
  在重疾险的选购渠道方面,除了通过传统的保险公司柜面以及保险销售人员购买之外,目前有不少险企还在自己的官网上推出了重疾险产品,不仅投保便利,省去中间环节后的保费价格也较为优惠。另外,随着团险新政的下发,不少保险公司还推出了团体型的重疾险,3人以上的家庭或“团购”就能享受更优惠的费率。
  至于每年的重疾险保费支出具体该占总体收入的多少比较合适呢?我们建议可参照国际上的“保险分割线”。一般而言,整体保费支出的黄金分割线为占年收入的15%,最多不应超过35%,而15%至25%之间的支出标准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行业动态
  首登2015胡润品牌百强榜
  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胡润品牌榜》显示,新华保险以120亿元的品牌价值占据榜单第68名,首次进入榜单前百强,同比强劲上升51位。品牌价值涨幅高达287%,涨幅居金融业之首,成为唯一一家进入增值品牌十强的金融企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新华保险2015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26.61亿元,同比增长8.7%。市场份额稳居寿险行业三甲地位。得益于201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加及业务稳健发展,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67.52亿元,同比增长80.1%。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45.75%,比上年末增加近20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陈大伟)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
>> 定期和终身重疾险 哪个更好
定期和终身重疾险 哪个更好
终身重疾险可为保户提供终身的保障,通常是在去世后将保险金给予受益人;定期重疾险对保户的保障则到一定年龄时即告终止,比如到100周岁或者88周岁或者65周岁等,一般而言,在保险期满以后,如果被保险人未发生过重大疾病,就可领取到一定的满期金。但在一定年龄后,终身型重大疾病保险实际上能够提供的保障相当有限。据了解,定期重疾保险和终身重疾保险在保费上有一定的差别,虽然两者的保险利益相差无几,但因为终身重疾保险可提供的保障时间长至一生,保费比定期重疾保险略高。那么,既然多支付一定的保费,购买终身重疾保险能够多获取10年或数十年的保障,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得了重大疾病,保险所能提供的保障意义到底有多大呢?以某家保险公司的一款终身重疾保险为例,25周岁的林先生,想获得10万元的大病赔付,选择10年缴费,每年需缴5725元,10年共缴57250元。在65周岁后,若林先生患病,便可以拿到10万元的赔付金额。而如果选择一款保障至65周岁的定期重疾保险,基本保额为10万元,则不仅林先生所缴保费比终身重疾保险要少,到65周岁期满时,林先生照样可以领取到10万元满期金,这既可作为大病治疗基金储存起来,达到保障的作用,也可作为养老金改善生活,在灵活性方面要优于终身重疾保险。  定期重疾险保单到期时保户可以拿回一笔满期给付,自由支配。这也是定期重疾保险比终身重疾保险灵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来自于 未知 ,如有内容有异议,请联系 OK保险网。
您可能还喜欢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微信扫一扫,马上关注“ OK保险视界”,学习如何用保险保障你一生,不容错过。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推荐到广播
6361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生命的裂变)
(你可以叫我丝丝)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团体终身重大疾病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