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的国家事件后,有哪些国家归还了哪些东西。

共10772个阅读者,12条回复 |
发表时间: 08:05
火烧圆明园被遮蔽的背景 &&
华南大牛哥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76-1.html
    草 云
  孤立地考察第二次鸦片战争,也就是包括火烧圆明园这个至今牵动我们神经的庚申事件在内的那段国家经历,许多情节令人费解:
  1、1856年5月,美英法三国使节,先后对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修约照会,不得要领。日发生亚罗号事件,叶名琛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此举令英国极为不M,后英国要求修改《南京条约》亦遭拒绝。10月23日起3天内,英军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27日英舰炮击督署。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退出省河。看这过程,清朝封疆大吏怎么像是无脑儿?
  法国掺和进来是因为西林教案,广西知县在]有告知法I事馆的情r下处死法国神父马,直到F在人们也无法确定吗赖犯了哪些罪。英法虽然联合了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t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英法联军很混蛋,但沙俄则是王八蛋!进关时生气勃勃的满洲贵胄怎么退化成了十足的软蛋?
  2、英军攻进广州后又转道海上,北上攻陷大沽炮台,攻取天津,长驱直入北京城。这些洋鬼子真的是以一当十、当千、当万?坚船利炮威力再大,也不至于双方力量悬殊到如此地步。清军难道是稻草人?
  3、英法要求“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也就是要和清朝建立外交关系,互设使领馆,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旅游以及和中国通商。这很符合现在的国际通行规则。但是,满清皇帝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满清的传统外交主题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朝贡体系”。麻烦在于,人家拒绝磕头,要长驻北京。为什么不能变通一下呢?这个王朝怎么这么不懂事的呢?
  4、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和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打着停战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在伏击中被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有20人死去,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自古就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则,彼时大清怎么会这么乱来的呢?
  5、额尔金决意报复――可以理解。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额尔金要传递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虐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事前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公告:“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虽然是强盗,额尔金还是没有突破原则底线。据说,当时的牛人龚自珍的儿子龚孝拱为报杀父(被内务府一名贝勒指使人毒死)之仇,自告奋勇带领联军进入圆明园,很专业地进行抢掠。当地居民随之入园哄抢,破坏的严重性更甚于外来强盗。
  圆明园是皇帝私家园林,连额尔金都知道它的属性,为什么后世一代代中国人为它的烧毁痛心疾首?不爱朝廷难道有什么不对?皇帝的私产被搞掉值得全体人民痛惜吗?平心而论,后来的中国人的价值观还不如一个19世纪的英国强盗来得健康!仇视资本主义,也就仇视英美,因而历史的本质被抽去,只剩下一堆空洞孤立的素材,再加以割裂和扭曲,就制成了爱国主义的构建,砌就了流氓最后的庇护所。
  如果把发生在1851年-1864年期间的太平天国运动考虑在内,一切就豁然开朗了。那时满清正处在万分危险的形势下,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都是个问题。请看看在上述事件发生的同时,另外发生的更惨烈、更可怕,在广大范围内发生的事件吧:
  1、1853年太平军攻陷并占领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也就是说,此刻的清朝已经对大片领土失控,一个不共戴天的政权正在发誓消灭它。
  2、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3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3、日,浦口江边营垒、隘卡尽被江南大营攻陷,第二天,保卫天京北岸及水上交通的九洲要塞又失陷,天京再被合围。
  4、1860年2月,太平天国定计先以轻兵袭破江南大营的饷源杭州,迫使江南大营调动精兵去救,后迅速回师,在安徽建平集中大军,3月26日,一战而粉碎了江南大营,天京解围。天京既解围,太平天国又制定了先东进、后西上的战略。于是乘胜东进,4月16日克常州。23日克苏州。5月初六克浙江嘉兴。于是以苏州为省会建立苏福省,建成天京的东南屏障和物资供应基地,同月破江北大营。6月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局”,美国人华尔建“洋枪队”。李秀成帅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这是太平天国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年。
  请注意,火烧圆明园事件就在这年的10月发生的。
  只有维基百科比较准确地概述了这段史实:第二次f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起义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f片战争的延续,所以称“第二次f片薄U秸猩扯沓霰笠浴暗魍S泄Α弊跃樱财惹逭钊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aq条约》等。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全力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了统治,史称同治中兴。
  对满清王朝来说,那是一个艰难时世,自入关以来从来没有过的,能在大规模内乱及外部强力干扰的双重打击下挺下来延续下去实属不易。几千武装洋人来讨还公道的外交冲突只能说是不急之务。在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压力下,就这个王朝可能拥有的智商,做得不算好,也不能说不及格。把平息太平天国的颠覆政府的超级群体性事件当做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无卡奈何的唯一选择。
  于是,与英法联军战争算不上标准意义上的战争,因而以泱泱大国竟然搞不过一支外来的5000多人的军队,以太平军的军事装备可以击败由美国人拉起来的洋枪队,就不奇怪了。这样看来,圆明园被火烧事件在王朝的存亡继绝上不过是一场比较严重的外交冲突而已,而太平军才是致命的敌人,那可是要命的一把刀子。后人只因为圆明园的美轮美奂被一把火烧掉而感到万分痛惜,却不理会那不过是皇帝的私产,全是民脂民膏,再精美、再珍贵,老百姓也享受不到一分一毫。我们是因为后来皇帝必然被打倒,他的一切必然会被没收来倒推历史过程,好像那些都应该是公有的,可是你要生在当时,你就没有丝毫公有的概念,谁抢到手就是谁的。按当下对金钱迷恋到入骨入随的世风来假设,你要是在现场,也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哄抢行动。
  奇怪的是,1860年发生的火烧圆明园事件被有意放大了,同时有意忽略掉那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超级群体性事件这个背景。事实上,后者的破坏力要超过前者千百倍。一座圆明园哪怕充满了天下奇珍异宝,一把火烧了,能比大半个中国陷于战火的损失大吗?这个不用脑子,用脚趾头想一想,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样,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走向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火烧圆明园,为什么我们老盯着圆明园的废墟,而不提那场超级群体性事件对中国造成的浩劫呢?
  由此可见,只接受当下主流历史解读,我们的头脑里就会是一盆浆糊。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可奈何演进的。关键在于,作为一个民族你必须赶上世界文明,你不能满足强盗和侠客那样简单有限的思维:以为拥有绝世武功或超级致命武器就可以称霸江湖。就是在江湖,最终也是PK境界,PK文明水准,一旦落伍了,就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被消灭。清王朝整体上的不合时宜,无法更新的意识已经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仿佛封闭的原始部落面对现代文明人,除了消亡没有别的选择。
[本帖最后由 审核员 于
08:17 编辑]
----------------------------------------------我的本事就是:我承认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我不知道、不理解、不懂得的事情和东西;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在某些方面比我强、甚至在所有方面都比我强的能人高手。
回复时间: 21:11
揭露的好,总结的好。精彩好文。顶
回复时间: 21:57
回复时间: 08:29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小虫在线论坛www.xiaochong.net
回复时间: 20:11
好!!!!
回复时间: 14:00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
回复时间: 16:56
  LZ,你想表达的意思也许只有你自已明白!火烧圆明园与太平天国运动完全是两码事,怎能混为一谈?1840年以后,满清并没被打醒,以为赔款割地后就没事了;对内更加严苛,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在天京事变以前对清王朝的促进作用是大于破坏力的,它促使社会变革,给处在黑暗中的国人带来了星火般的希望!只可惜定都天京后就可悲地坠落到校仿其当初所要推翻的制度上:沦为沧海一笑接一哭!其间:湘军、淮军粉墨登场,让满清又残喘了三十余年。区区五千人的英法联军竞能长驱直入,不管他打着什么旗号,行的是豺狼强盗的勾当!落后就要挨打,而内乱更是火上浇油!
回复时间: 21:18
  比起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与满清盛世之后的时局不相上下,在美佩里舰队的坚甲重炮之摧动下被迫打开国门,也签了不少屈辱的条约;但人家知耻而后勇,坚决抛弃了现在还被天朝奉为圣典的国学,明治维新如破茧脱壳般迅速质变!虽然人家危机感一直很强,但人家善于学习,敢于放弃,以致徒弟打倒师付。而满清固步自封,食古不化,仕族沉迷金石考据,鄙视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一切,不痛定思痛:真真的不可思议!!当英法联军打上门时,清帝具然调不来围困在江南、江北大营的湘、淮、绿营兵中的任何一支来勤王护驾!!?若想期望太平军以“国事为上”更是做梦!这一把火啊:能不能将那一团散沙的民族劣根性烧干净啊??!!!
回复时间: 23:19
回复时间: 00:45
太平天国运动在天京事变以前对清王朝的促进作用是大于破坏力的,它促使社会变革,给处在黑暗中的国人带来了星火般的希望!只可惜定都天京后就可悲地坠落到校仿其当初所要推翻的制度上:沦为沧海一笑接一哭!------------------------是偶然还是必然?
回复时间: 01:16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回复时间: 13:45
原来是傲慢的辫子国得罪了洋大爷,所以被烧了,教训呀!现如今我们也是要汲取教训,别惹洋大爷们,不然把我在米国的资产冻结了可咋办?!简介/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城下,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连忙派人议和。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领一支舰队进京换约,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从天津北塘登陆进京,英法公使却依仗武力,率舰队蛮横闯入大沽口。驻守大沽口的清军开炮阻击,英法狼狈逃出大沽口。
在通州谈判时,双方使节因枝节问题发生剧烈争议,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清政府将其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当做人质。英法联军得知后立即进军北京。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两国以换约受阻为借口,攻入北京,当清政府归还人质后,39人只活下18人,其余人全部被杀,包括7名泰晤士报记者。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为了报复,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烧毁圆明园
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报复,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并派遣戈登执行火烧圆明园命令,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并杀害21名使节,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简介/火烧圆明园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规模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和海宁安澜园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当时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名称由来“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
(C)&2014&Baidu&-&Data&(C)&NavInfo&&&CenNavi&&&道道通
北京西郊海淀区的皇室园林遗址—圆明园
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园林建筑特色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1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艺术特色&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事件背景/火烧圆明园
十二年修约要求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埠,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借口日上午,停泊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的1艘“亚罗”号划艇正作启航准备。这时,有1艘清军的巡逻船急驶而来,广东水师官兵登上划艇,把全船14名水手挨个盘问身份,并把其中12人加以扣留,押到巡逻船上,带回广州。“亚罗”号原是中国人苏亚成的一艘载重100吨的划艇,后来被海盗抢走,辗转属于中国方亚明所有,成了走私船。
为了走私的便利,曾在香港当局领过执照,但已过期失效。中国水师搜查走私船,捕走中国水手,纯属中国内政。但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他还无中生有的捏造说,中国水师上船后曾扯下船上的英国旗,侮辱了英国。因此,他向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强硬照会,无理要求立即送回被扣的全部人犯,还要向英国道歉和赔偿。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0月23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里率领英国军舰突入省河,向广州进攻,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敌当前,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味妥协,下令不许还击。&10月29日,英军攻入广州城,叶名琛慌忙逃命。
1857年春,“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大资产阶级掀起战争叫嚣,英国议会通过了扩大侵华战争的提案。3月,英国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专使,率领一支陆海军来中国;同时向法、美、俄等国发出照会,提议联合出兵,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0月,法国拿破仑第三(即路易·波拿巴)也借口“马神甫事件”(即“西林教案”)任命葛罗为全权公使,率领一支侵略军,打着为“保卫圣教而战”的幌子,继英军之后开到中国。美国和俄国也同意英国的提议,积极支持英、法发动新的侵华战争。
这样,四个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基于共同的利益,暂时结成了联合侵华阵线,进一步扩大由英国首先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0月,额尔金和葛罗先后率领舰队到达香港。美国全权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纷纷赶到香港,与英、法合谋,研究侵华策略。
12月,英、法组成联军,共5600多人。12月12日,英、法代表分别向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照会,要求进入广州城谈判“修约”、“赔偿损失”,并限10天内答复,不然,则向广州进攻。叶名琛既不理睬英、法照会,也不作任何战守准备。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城,叶名琛逃跑,广州将军穆克德纳和广东巡抚柏贵无耻投降。30日,广州又一次被英法联军占领。占领广州并不是侵略者的最终目的。
1858年4月,英、法、美、俄等国军舰陆续北上来到大沽。5月20日上午8时,英法联军照会清政府,限令清军在两小时内交出大沽炮台。清政府不予理会。两小时后,英法联军悍然以数十只小汽轮和舢板闯进大沽口,向大沽炮台发动猛烈攻击。守炮台的爱国官兵奋起反抗,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但终因防御薄弱,力量相差悬殊,大沽当天被占。26日,英法联军到达天津城外,清政府急忙于29日派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花纱纳到天津,与英、法等国代表谈判,并于6月26日和27日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皇帝虐待英法使节英、法等国又以到北京换约为名,准备扩大战争。1860年春,英、法军舰陆续开到中国,并于7月底再次集结大沽口外。8月1日,英法联军攻占北塘,14日攻占塘沽,21日又攻占大沽,24日进入天津。清政府急忙派桂良和恒福到天津求和。但侵略者存心要攻占北京,在谈判中漫天要价,不断节外生枝,使谈判失败,英法联军逼近北京。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张家湾和通州,21日攻下八里桥。&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22日清晨,咸丰皇帝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僧格林沁让巴夏礼跪着,摁着他的头往地上磕,让他同意撤兵,巴夏礼说自己是个谈判代表,做不了主,僧格林沁就继续让巴夏礼的头一次次地磕到了地上,最后把参加谈判的39名代表全部扣留,,这些人里,巴夏礼和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秘书被关押在刑部大牢,其余人的关押地点就是圆明园。
那么接下来在圆明园又发生了什么呢?
这些人被押解的时候都是被用水泡过的皮绳捆住了双手,后来就再也没有解开过。这样的皮绳是越勒越紧的,用不了几天捆绑处开始腐烂生蛆。这些人刚来的时候咸丰皇帝还来审过他们,后来八里桥战役中方失败,咸丰皇帝仓皇出逃,剩下这些人就没有人管了。于是这些外国公使们就被反捆着双手,跪在地上,三天水米未进,据后来的幸存者回忆说:《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第四天死去,尸体在牢房里放置三天,后被扔到野地里,让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脚被勒得生出了蛆虫,他看着手上的蛆虫满身蔓延,精神错乱,大叫三天,死去;一位法国犯人,蛆虫进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疯了……一个幸存者居然还在狱中数蛆来着,说,一天可繁殖1000只蛆虫!
后来在英法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释放的幸存的俘虏。联军一看这些俘虏就火了,去的时候是39人,回来的只有18人了,而且都被折磨得没有了人样,于是就决定报复。根据他们制定的万国公法规定,凡使臣被杀,他日破城,鸡犬不留。而且额尔金还特意提出了一点,那就是进了北京,不杀人不扰民,但一定要烧了圆明园,因为他的使节就是被关押在那里的。
在10月18日放火烧圆明园之前,额尔金还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这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但北京的老百姓觉得这跟自己好像没什么关系,那个园子本来就是皇帝住的,与我何干,谁打进来归谁,爱怎么样怎么样,虐待个把囚徒你们有什么受不了的,中国多少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而且还挑出了告示中的若干语法错误。以额尔金的思维所及,中国人的心理是他理解不了的,皇帝失信,百姓麻木,为了报复,他终于下达了烧毁圆明园的命令。虽然他此举是为了报复咸丰的,但慈禧政变之后,把这个屎盆子都扣到了八大顾命大臣身上,说失信和疏于防范的责任在于他们身上,看看《垂帘听政》,慈禧的宣诏说的很清楚
起因/火烧圆明园
侵占圆明园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经过/火烧圆明园
掠夺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满目狼疮-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衣物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结果/火烧圆明园
“议和”条件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火劫/火烧圆明园
联军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
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
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所幸的是这时还未伤及建筑。
木劫/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变成木炭厂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石劫/火烧圆明园
卖石头也能发财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
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
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
土劫/火烧圆明园
筑屋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还要经过最后的、更为彻底的“土劫”。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
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遂面目全非。
劫难过后/火烧圆明园
修复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
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巧取豪夺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园内运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诸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巡阅使(后贿选为民国总统)曹锟、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亨等都有此般劣迹,仅京兆伊(相当于后来的北平市市长)刘梦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内,就强行运走长春园太湖石623大车、绮春园云片石104大车。
当时先后驻防西苑一带的陆军十三师、十六师、国民军十一师、东北军五十三军、宋哲元二十九军等。都曾强行拆除圆明园围墙,私行出售砖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场。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处,也相继运走大批石件。沦为废墟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时,经北平市特别政府批准,将圆明园南边(4800米)和东边的虎皮石围墙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铺路。于此前,还多次公开变价批卖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和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这样终至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历史原由/火烧圆明园
帝国主义野蛮行径一方面,人们认为是: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
另一方面,人们认为是“磕头外交”引起的。当时英法要求和满清谈判,“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也就是说,人家要来和你建立外交关系,互设使领馆。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旅游,以及和中国通商。
当时,英法要求就以上三点和中国谈判,按照现在的认识,中英双方出现的种种争端,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是十分正常的,应该通过双边协商谈判来加以解决。朝贡体系但是,中国皇帝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满清的传统外交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费正清称为“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烦在于,夷狄拒绝磕头,而且他们还要长驻北京。
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有悖于己于“天下一统”的观念,英法联军当时要求和满清谈判,要谈判就要见皇帝;见皇帝,按照传统外国使节就要在见皇帝时下跪,也就是为了磕头或不磕头。
评论及各种观点/火烧圆明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做出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火烧圆明园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有评论说: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影片《圆明园》/火烧圆明园
大型史诗电影《圆明园》,第一次全景式的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和真实的皇家生活。它独特的文化诉说和史诗题材,精致大气的创作手法,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道文化盛宴。由薛继军总导演、金铁木导演、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
西方解读/火烧圆明园
日上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欧洲人更愿意称之为中国皇帝的“夏宫”。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这座园林是中国统治者的世外桃源,聚集了大片精美的宫殿、宝塔、亭台、庙宇、湖泊、花园及树林,包括一座由意大利建筑师在18世纪修建的欧洲风格宫殿——西洋楼。此外,圆明园还存放着外邦进贡的礼品,这使它成为当时世上最著名的工艺品收藏地之一。东方情调概而言之,中国皇帝的这座夏宫是“东方情调”最典型的,是曾在18世纪横扫欧洲园林设计的“中国风”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法国传教士王致诚(Jean&Denis&Attiret)于1749年出版过一本关于圆明园的著名著述;1753年,瑞典国王就在斯德哥尔摩以外的夏宫建造了“中国宫”;1761年,英国人为威尔士公主奥古斯塔修建了一座中国宝塔,后来那里成为英国皇家植物园。正如王致诚所说,要让欧洲人明白圆明园到底像什么,这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作为整体,它无法类比于我们的建筑方式和建筑学规则”。它太庞大,太多元,太优雅,太昙花一现而又根本无法抗拒。法国作家雨果形容它,是“幻想的原型”、“月宫般的仙境”、“大理石建造的梦”。
日闯入这座世外桃源的欧洲士兵,被它的壮丽景象彻底征服。法军总司令孟斗班(Montauban)写道:“在欧洲,没什么东西能令我们感到如此奢华。”圆明园让这些人眼花缭乱得无以言表。一名法国士兵阿尔曼得·鲁西写道:“看到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头晕眼眩……突然之间,一千零一夜对我来说完全真实可信。”有组织劫掠紧接着,破坏开始了。48小时里,圆明园成了一场“有组织劫掠”的目标。士兵们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鲁西记载道:“两天内,我拿到了价值3000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这是一场令人错愕而迷幻的狂欢,“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觉”。
最后,在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James&Bruce,他是恶名昭著的古希腊石雕收集者七世额尔金伯爵之子)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指文源阁——译者注),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由于不少楼阁由易燃的松木,卷着松香的浓烟一连数日弥漫于北京北郊的天空。“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Robert&McGhee)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文化毁灭行动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之一,直可与焚烧亚历山大大帝图书馆及哥特部落践踏罗马相比肩。法国人当时就已指出,这就如同卢浮宫和法国国立图书馆同时被毁。而且,这一暴行是两个国家所谓“教化”非欧洲世界的代表性行为。火烧圆明园充分说明了这一行动的伪善及其种族主义根基。在欧洲文明国家间,此类文化毁灭行为甚至在战争期间都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国显然未被包括在这一道义原则之内。中国人没有忘记这个教训,它在今天仍记忆犹新。
历史真相/火烧圆明园
耻辱圆明园被说成是人民的“耻辱”,每到危机时刻就要往事。但问过许多人,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却没有多少人答得上来,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不过,难以想像的是,当英国及法国的道德水准只是停留在烧杀抢掠层次之上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创造出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如果他们真的只是像那些当年烧毁罗马的野蛮人一样随便在北京放火,很难想像在他们中间竟会产生出几乎是不可尽数的思想大师,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注意到,对于英法联军当年用于焚烧圆明园的理由,被小心翼翼的掩盖起来,似乎其中真有什么难言之隐。十多年前有一场火爆的电影,片名就叫《火烧圆明园》,里面的英国人莫名其妙就把圆明园给烧了。其实,对于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借口,完全可以公开予以揭露,他们用以掩饰其罪行的所谓理由,应该予以坚决驳斥。但在中国的历史著作当中,对此居然讳莫如深,最多也就只用几个字提及,一掠而过,好像是害怕泄露什么国家机密。 当人们对事情经过知之甚少时,怎么就可以发表那么多的感概。
言归正传,再回到圆明园的问题上去。显然,有了前面的一段铺垫,我将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段历史并提出新的解释。文明的冲突被人们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那场战争,借用塞缪尔·亨廷顿的话来说,本质上是一场文明的冲突。当时满清政府与英法两国激烈交涉的主要焦点是“公使驻京”一项,被清方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至于在今天被人们所看重的“利益”,如开放外贸口岸、允许外国人内地旅游、协定关税、保护传教士、赔款、领事裁判权等等,对于手操生死予夺大权的皇帝来说,都是可以随意处置的小事一桩,双方很快就在这些小事上达成了协议。
后来,皇帝还提出以向西方商人全免关税等更多优惠来换取英法两国取消。
在解释这些史实时,需要从的“天下一统”观念谈起,按照这一观念,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表示臣服。但这一观念必须得到夷狄们的认同,所以,中国传统外交主题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费正清称为“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也可以更形象的称之为“磕头外交”。麻烦在于,夷狄拒绝磕头,而且他们还要长驻北京。
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在事实上促使“天下一统”观念的破产,而这种“天下一统”观念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接受,与儒家“礼治”思想的结合,就汇成了古代中国独裁专制制度合法性的主要源泉。这一改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使合法性的来源逐步枯竭。如果有人---尽管是一些犬羊之性的夷狄,可以公然拒绝向皇帝本人磕头,其他人是否可以同样效法?如此推导下去皇帝天下共主地位就会摇摇欲坠,那他还能在金銮殿上稳坐多久?除此之外,公使长驻北京,又被看作是类同古代的“监国”,按照满清政府当时的理解,驻京外国公使可以在京城里任意收税,干涉政令,折迁民居衙署,建立高楼,布署各类武器,总之是如同太上皇似的为所欲为。中国沦为外夷监守,自然万不可行……历史的悲剧在对圆明园被焚毁经过有了一个大致上的了解之后,我们的义愤填膺就不只是指向英法两国了。皇帝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即使这一准则在中国几乎没有多少人遵守。额尔金勋爵在中国,最痛恨那些&“把这一古老文明践踏在脚下的人”,由他来下令焚毁圆明园,不啻是历史的悲剧。但无论怎样,比起中国在那场战争中所丧失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皇帝的圆明园实在算不了什么。 对圆明园的大肆渲染和对国土沦丧的只字不提或是轻描淡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英法联军放火报复的愤怒谴责与对专制制度野蛮暴行的有意隐瞒同样构成鲜明的对比,正是通过如此处理,圆明园才能在政治动员中发挥出巨大作用,除一般的激起狂热情绪之外,还能把社会舆论导向现实政治所需要的。
圆明园旅游/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门票成人票:10元
儿童票:5元
其他优惠:大、中、小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60岁以上—70岁以下的老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残疾人(凭残疾证);&免票:1.2&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伤残军人、烈士家属(凭有效证件);&70岁以上老人及离人员(凭老年证、离休证或身份证)。
7:00至17:30旅游禁忌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位观众均应对其给予保护;
2、遵守停车场的管理规定,按指定车位停车,并主动交纳停车费;
3、依次序购票、验票、参观;
4、现金及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
5、请勿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入内,请勿吸烟及野外用火;
6、遗址区内请勿乱刻乱画、爱护花草树木,请勿攀折树木和景观雕塑;
10、文明礼让,文明参观;
11、在博物馆参观时,请勿按压展柜,触摸、损毁;
12、为满足观众需求,遗址区内有旅游纪念品商店;
13、参观票当日有效。圆明园辖内景点圆明园大水法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圆明园海岳开襟三一八烈士墓接秀山房九州清宴大宫门正觉寺淳化轩蓬岛瑶台舍卫城西洋楼观水法九州景区西洋楼景区福海景区绮春园景区长春园
显示方式: |
共有70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北京社会科学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1次
参与编辑人数:1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47:23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烧圆明园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