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什么不同朝代佛像发髻的佛像

当前位置: >
各时期佛像的特征
来源:   
佛像,又为造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的。考古资料表明,铜造像始于北魏,盛行于隋唐,延用于明清及民国。
佛像有若干种,其中最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度母等。不管何处造像,其造型、发式等均有特征。
北朝铜造像的佛身和座为连铸体。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右手前伸作说法状,左手下垂提裙;有的手姿为接引式。有的结跏趺坐,有的盘腿坐,掌心朝上。佛坐或为束腰较矮的须弥座,或为四足方座,四足多呈里空的三角形。有的头后有项光,有的身后有背光。项光、背光或作宝珠形,或作尖楣形,但皆尖,周围作火焰纹,越尖,时代越早.。背光的别棍于身背后。北魏造像还有一显著特征是主佛两旁常为一至二菩萨,多为立姿。
1977在北京延庆县宋家营村发现一躯大代(北魏)鎏金铜造像(图扣3)。此造像为释迦牟尼说法像,顶有发髻,头部微向前倾,眼睑下垂,前额饱满,鼻高且直,大耳垂肩,左手放于膝上,右手上举作说法状。面带微笑,却含肃穆,身披袈裟,袒右肩,结枷跌坐于须弥金刚座上。座为二层,中部两侧各雕一伏狮,下层为四足长方形,两侧龛柱各立一供养人。座前、左右均有线刻花纹。座背面有铭&大代□□□□□日弟子□德□□为口&&'
山东省枣庄市出土8尊铜造像,其中一尊为武平五年铜造像,两层方形四足座,座上为一佛二菩萨。主佛赤足立于趺座上,双目微合,面相端庄,螺髻,敞领袒胸,皱纹流畅下垂。右手前伸,掌心向前,左手五指下垂,攀心亦向前,作&施无畏与愿印&。佛身两侧饰双行格状纹,左右各有一菩萨胁侍而立。主佛背后莲瓣形背光,头大代讓金造嫌(北鶴)上有火焰纹。背光后有题刻23字,武平五年正月十五日,比丘僧道称为居字眷属造像隋唐时期的铜造像,头扎莲花式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髙额髻。身着僧衹支,外披袈裟,宽衣,下著百褶裙,垂于双足。右手前伸左手翻垂,有的为接引式,有的放于膝盖或胸或腹前。赤足立于圆形座上,座下有双层四足高床或单层四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其上头像头部皆有图案,有的饰圆月莲花,有的饰桃形图案。背光的别棍于头后。隋唐时期还有僧造像,秃顶,拱手直立,闭目作默默祈祷状,袈裟紧箍身,袒胸赤足立于圆形座上,座下有单层或双层四足髙床,无背光。铭文一般于方座腿上或背光后。但唐比隋脸稍胖圆。
隋开皇六年观音立像,头着花冠,宝僧下垂至肩,面丰圆,颈饰项圈,缨珞,缨珞垂至膝间,左手持净瓶,跣足立于六边佛座212
上。座下有四足佛床,床边及足刻有&开皇六年九月朔十四日□□□佛弟子刘保绪为亡母敬造观世音像一躯&。
&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鎏金造像(图204)。此造像有三特点:、脸型似方,丰满,两腮胖圆;、穿袈裟,袒胸,衣褶较多,盘坐,双腿、足藏于衣内;(左手持净瓶,右手五指下垂,掌心朝前。此造像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唐长安西明寺遗址出土150余件鎏金铜造像,项光上端多呈葫芦形。
宋代铜佛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鬏,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好似支撑身体,衣裙稍有褶,于掉腿后。有的腿为一盘一掉左手于盘腿上,在手于腹前伸。佩戴缨珞(图205),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上。还有披袈裟的三菩萨&&普贤、文殊、观音,皆为一盘一掉,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象背、狮背、狲背上,有的象、狮、狲左右侧有童男或武士像。
辽代铜佛像,头着冠,大耳下垂近于肩,颈上无肉褶,袒胸,胸前或瘋戴缨珞(图206),或无。双腿有的一盘一拱,有的坐于三层莲花座上。座细腰,八棱须弥座,有的一足露于前,有的手持法卷书,有的手握法棍、法轮;有的手姿与宋代一盘一拱的菩萨相似。辽代男佛像均为刺头,袒胸,一作说法状,一手前伸。
缉腿坐于三层莲花座上,一脚心朝上。
北京文物工作队曾拣选一件辽代铜佛像(图207),刺头,大耳近于肩,袒胸。右手上抬至肩,食指贴于下颏,作思虑状;左手心托一法轮于腹前。盘坐于三层莲花座上,掌心朝上。
元代铜佛像与宋辽极相似。北京文物工作队拣选出一件元代的嵌松石鎏金铜佛像(图208)。此佛像身微向左扭,左肩有番莲花。袒胸,缨珞上嵌绿松石。
明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颏有了道肉褶,脖颈下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身段士粗,胸前有的铸有&田&字,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皆朝上。莲心山形座高,座底无锉痕。铭文或于座后,或于座上腿前。手姿变化多端,或扶膝,或前伸为接引式,或说法式等。坐姿也是多样的,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或双掉等。皇家祖师宗咯巴皆带&&&形帽(图209)。此时期鎏佛像居多,色重显红,金水发黄库。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拣到上千件铜佛,从中选出一件明代鎏金藏教坐佛(图210)和一件明代汉族坐佛藏佛与汉佛之别有六:
①藏佛胸高乳大,汉佛胸平乳小;
②藏怫袈裟、衣裙上皆有细小的花纹,八棱弥座,束腰,腰间每棱面均饰一莲瓣,而汉佛无;
③藏佛身段一侧或两侧以莲花装饰居多,而汉佛无;
④藏、汉佛胸前挂缨络者也有细细微差别:缨络于两乳之间者为藏佛,两乳之外者为汉佛;
⑤嵌松石者多为藏佛;
⑥刺头者皆为汉佛;清代铜佛以鎏金居多,但金水薄,比明代的淡。清佛座底皆有锉痕,造型与明代无大区别。
明佛与清佛明显区别如下:
①佛座底周边微圆,无锉痕者为明佛。座底周边平坦,有锉痕者为清佛。
②鎏金铜佛中金水发红者为明佛,金水发黄者为清佛;
③用打胎法制成的铜佛皆为清佛。拿起掂量,手头特轻。您的位置:&
&各个朝代的佛像都有什么特点?
各个朝代的佛像都有什么特点?
&苏富比推荐处
&&&&志趣认证
&日(距今1355天)
各个朝代的佛像都有什么特点&
难得一见的&清乾隆十八罗汉铜造像&近日现身广州,吸引了国内众多收藏界人士、艺术界人士的关注。据了解,随着圆明园铜质兽首身价暴涨,近年来具有极高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明清铜器亦开始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业内专家表示,明清铜器特别是佛像,因存世量少、铸造工艺好而独具投资升值潜力,&体型大,做工精美者为投资、收藏首选&。
  罕见十八罗汉铜造像现身广州
  据了解,&清乾隆十八罗汉铜造像展&8月20日~31日在广州太和堂画廊举行,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湖南省收藏协会会长熊传薪闻讯特意两度从湖南而来品鉴该组罗汉像。日前,熊传薪在广州激动地向记者表示:&该组罗汉像保存完整,造工精湛,均由优质精铜铸造而成,每件造像形态各异,生动传神,衣服纹饰清晰,而且每尊造像的背部均有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确为清代造像无疑。非常罕见,实为难得!
  &由于汉传金铜佛的造像与藏传金铜佛有很大的区别,有些造型很多人不一定看得懂,这使得汉传金铜佛难以辩认。&明清铜器收藏爱好者、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何俊华告诉记者,此组展品为清代汉传佛像:&汉传佛教造像可以分为诸佛、观音、菩萨、罗汉、护法等,要收藏汉传金铜佛具有一定难度,要对各个时期的金铜佛特征有所掌握
  据了解,展览期间,有房地产商出价近2000万元求购该组罗汉造像,但该组罗汉造像所有者廖四光却不为所动。&此组罗汉像是祖传之宝,曾一度失传,得政府归还祖辈物业得以重见天日。&廖四光介绍,他是广东清远人,其外公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上世纪50年代为了躲避土改运动,全家逃亡香港。&改革开放后,我和家人重回清远,并从政府手中接过了当年的祖辈物业。庆幸的是,当年藏匿于祖屋夹墙中的十八尊清代罗汉像均保存完好。&廖四光表示,举办此次展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他们引以为豪的家传之宝。
佛像专业鉴定出手 专业咨询热线(& 欧阳& 文化说事 明白做人 )
佛像专业鉴定出手 专业咨询热线(& 欧阳& 文化说事 明白做人 )
  明清铜佛像存量小升值潜力大
  雷从云向记者介绍明清铜器的历史地位:&明清时期的精铜器,不同于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相传选用了暹逻国朝贡的风磨铜炼制而成(暹逻国也就是现在的泰国),尤以宣德炉远近闻名,在我国的制铜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现时,在拍卖市场上,之所以难以见到天价成交的铜像艺术品,关键就是没有大的器型出现。&何俊华介绍,国内的佛像收藏是2000年以后启动的,直到2004年才开始体现出它的优势:&当时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以万港币落槌,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一件明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内地拍卖市场佛像成交价。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15世纪初明代早期体形、手工最细致的铜像&&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更是以1.04亿港元的价格落槌,这些拍品的高价成交极大地带动了金铜收藏拍卖市场。&
  据了解,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器型独特、纹饰精美,国内收藏界多数人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奉为瑰宝,而对明清时期的铜器却不甚重视。然而,西方学者却十分看重明清铜器,他们更把这段历史叫做&中国铜器文化的文艺复兴&。除了名扬天下的宣德炉之外,明清时期铸造佛像的技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当今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
  受访专家表示,明清铜器,特别是佛像,存世量少,铸造工艺好,投资升值潜力大。
  如何辨别真伪古佛像
  据专家介绍,古时候佛教造像的制作者,受当时生产工艺的限制,每件佛教造像的表情、服饰、装饰都经过细致的雕塑技法处理。而现代的仿制品,无论怎样,它都要或多或少地吸收一些现代的生产工艺,因而仿制品在手工艺的处理上远不如古代佛教造像,如木雕佛像上齿轮带动凿产生的极有规律的加工痕迹,又如铜铸佛像上有机制打磨的加工痕迹等。
&明代佛像特征:& 1.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2.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3.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资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4.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为明代特点。5.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具典型时代特征。6.细部表现较充分,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晚期造像常用手法。7.仰覆莲座,边缘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8.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9.衣纹流畅,生动曲折,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是明代造像的手法。 10.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点。
&清代雕像特征:1.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眼传神。 2.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3.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宽大。4.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的极为精美细腻,华贵高雅。 5.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莲瓣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具时代特色。6.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是清乾龙造像特点。7.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制作教粗率。
&&&&& 2013十月八日,一尊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在香港以约2.36亿港元(3000万美元)的成交价拍出,刷新中国雕塑世界拍卖纪录。当天,香港苏富比举行&重要中国瓷器
&及工艺品&专场拍卖。编号&3075&的明金铜佛像,引起激烈竞投。这尊释迦牟尼像右手下垂持触地印,维持在禅定冥想的坐姿之中。苏富比提供的资料显示,此佛像是现存形体
&最硕大带年款永乐鎏金铜佛之一,推测佛像为御作坊为宫廷供奉所制。自1960年代开始,佛像一直由意大利私人收藏。起拍价为3000万元(港币,下同)。经多人接连举牌,拍卖师
&很快喊出1亿元的竞价,现场一阵骚动并响起掌声。
&&&& 而价格仍在一路走高,1.1亿、1.15亿、1.5亿&&当显示屏停留在1.8亿时,电话委托席一位买家加入争夺,出价1.85亿,众人
&再次鼓掌。竞投一度处于前排和后排两人轮番竞价的胶着状态。当价格升至2.05亿,竞投陷入沉默。&2.05亿,我的中文还没好到能念出这个数字。&外国拍卖师以一句调侃纾缓
&紧张气氛。安静约1分钟后,前排有人再加价500万&&2.1亿!落槌定音,全场鼓掌。竞得者起身,双手合十,向众人鞠躬。
& 投得的人是广东中山五觉斋郑华星,佛像收藏家。加上佣金,佛像成交价为2.3644亿元。他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天价请佛并非为私人收藏或投资,而是想请回国,不再让其流失海外,未来希望找一个适合的公共场所供奉。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部国际主管及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指出,此前中国佛像拍卖的成交价约为1.2亿港元,由苏富比于2006年在香港创下。 一连五天的香港苏富比秋拍8日落下帷幕。截至记者发稿,苏富比已拍出多件过亿元的拍品,包括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亿成交;一枚118.28克拉椭圆形D色无瑕钻石拍出2.38亿元;此外,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以1.412亿元成交。
┏━━━━━━━━━━━━━━━━━━━━━━━━━━━━━━━━━━━
专业艺术拍卖古董古玩鉴定、展览、销售资深经理人:欧阳先生 
藏品征集部负责人:
古玩古董经纪人:欧阳先生 电话:
&&&&&&&&&&&&&&&&&&&&& QQ:&&&&&&&&&&&&&&
┗━━━━━━━━━━━━━━━━━━━━━━━━━━━━━━━━━━;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关键字:&&
给我留言,我会立即联系您,谢谢!
电话(格式:区号-号码(分机) 如 010-8))
邮箱(强烈建议填写,可跟踪信息!)
留言(1000字内)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Copyright &
志趣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像下面垫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