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男歼10女飞行员员成功逃生还能歼10女飞行员吗

从歼10飞行员余旭牺牲说起 解答六个关键问题
  来源:三剑客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关于余旭牺牲的6个技术性问题解答
1.为什要设立飞行表演队?
  飞行表演的本质是飞行训练。更进一步说,是对飞机性能的追求、对人体和飞行极限的挑战。因此说,飞行表演是一国空军人才素养、装备性能、训练水平等各项指标的直观体现,有助于发掘人与装备的潜能,提高作战实力。
  不是每个国家都有飞行表演队。除了中、美、俄、英、法这五个常任理事国之外,世界上仅有、、等少数几个国家有飞行表演队。
  现今各国空军的特技飞行表演队,考虑到战备需求与操作成本,大多数使用教练机作为表演机种。只有、、等国使用第三代战斗机进行特技飞行表演。
  用战斗机做飞行表演,足以看出这些国家在设计飞行表演时充分接近实战。
  2.特技飞行表演本身,有何意义?
  飞行,是者的事业。人类挑战极限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特技飞行,是人类在不断挑战人、机极限。今天的一些飞行特技动作被称为飞行业界的经典。
  比如:俄罗斯飞行员飞出的&涅斯捷罗夫筋斗&、加力盘旋、跃升半滚倒转;飞行员飞出的终点筋斗、阿波罗横滚、旋转木马,等等。不少表演项目是世界航空表演史上独一无二的内容。
  同时,许多特技飞行动作来源于实战,也具有实战意义。
  1987年,在巴伦支海上空,空军的一架B型反潜巡逻机,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时,遭遇一架Su-27战机,这架Su-27第3次逼近P-3B时,从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过,用垂直尾翼在P-3B的右侧的一号发动机上,像手术刀一般划开了一个大口子,P-3B差点坠毁,而Su-27则因垂尾损坏很快返航。这就是冷战时期著名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
  这次事件实际上就是前苏联飞行员的一次特技飞行表演。从这样的冒险中,人们领略了前苏联飞行员精湛的飞行技术,同时也看到了这样冒险的价值:就是给对手造成了事实上的麻烦和心理上的震撼。
您看完这条新闻的表情是?
责编:刘昆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震惊: 坠毁歼10飞行员身份竟隐藏惊人秘密
发帖人:哼,涐呸
信息来源:凤凰网
    据港媒披露,昨天(11月15日),解放军一架战机突然坠毁于成都郫县青杠树村某处,造成少七人受伤,其中三人严重烧伤。不过,该战机的飞行员成功跳伞逃生。从现场的飞机残骸分析,出事飞机很可能是中国研发长达十年、即将服役的歼10B战斗机,事故原因初步怀疑为引擎故障。  对此,军事专家马鼎盛回应称,全世界空军的坠机事故一般分为飞机故障、人为事故和自然环境造成意外等几方面。如果是新服役的歼10B战斗机坠毁,涉及人机配合不良的可能性较大。不过空军试飞新式战斗机最好在远离居民点设计飞行路线。  解放军在空难发生时,尽力将飞机驶离人群、争取时间放弃跳伞逃生不惜牺牲个人是子弟兵的优良传统。除非战机完全失控。  马鼎盛又指出,在贴近实战的演习和训练中,军机发生事故不可绝对避免。美国军机坠毁事故发生率比中国更高,因美国要不断应付战争,飞行员训练难度更大,而且西方媒体神通广大无孔不入。  据内地官方报道,中国空军成功将AL-31F的寿命从900小时延长至1500小时;而国产军用涡扇发动机技术已超越俄制AL-31F,达到西方80年代水平。随着太行的成熟,歼10、歼11等中国空军现役主力战斗机的“心脏病”已宣告解决。那么新服役的歼10B战机很应该淘汰俄罗斯的旧货,中国进口200台俄军发动机只是为外销战机用。(责任编辑:军盟网)
新闻新看点空军证实:歼10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_网易新闻
空军证实:歼10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空军证实:空军歼-10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
11月12日,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余旭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2005年9月入伍,空军二级飞行员、飞行中队长。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表示,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确保飞行安全,是世界各国空军的共同追求和良好愿望。空军女飞行员余旭同志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我们失去了一名好战友。空军官兵对余旭同志的不幸牺牲,深表痛惜,深表哀悼。空军要继续坚持从难从严训练,忠实履行使命责任,不负祖国和人民对空军的期望。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民和_bjs297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歼10战机女飞行员余旭牺牲 目击者讲述过程 |中国|歼10|飞行员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歼10战机女飞行员余旭牺牲 目击者讲述过程
  11月12日,网上有消息称,当天两架表演飞机在天津武清上空发生事故,坠落到河北省玉田县境内。一位目击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飞机大概是9点45分时由西向东飞行进入玉田县境内,飞机坠毁前并未听见爆炸声,最终的坠毁地点在唐山市玉田县陈家铺镇大杨浦村。在飞机坠毁前有飞行员跳伞,一名男性飞 行员获救,另一名飞行员在空中不幸牺牲。男性飞行员被营救之后送到了当地的县医院进行治疗。坠毁后当地的相关部门赶到了现场进行救援,并封锁了现场,此后部队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处理、调查此事。
  据悉,坠毁前机上有两名飞行员,另一名飞行员为中国第一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
  据北京科技报消息,记者从八一飞行表演队隶属的空军歼击航空兵第24师师部得到的消息显示,网上流传的消息属实。牺牲的女飞行员余旭,1986 年出生于四川崇州,空军上尉,二级飞行员,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她被称为“金孔雀”,是全国四名具有表演机飞行资格的女飞行员之一。
  在事发后,多名航空界人士以及余旭的好友也在微博中证实了余旭牺牲的事情。(来源:北京青年报)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相关信息_中国学网
||||||||||||
收藏 ]有人说“培养一名飞行员所耗费的黄金等于飞行员的体重”。这是海装某军代室监造的弹射座椅进行的第159次弹射实验,是“飞鲨”弹射救生系统进行的一次关键验证试验,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航母舰载机的“生命方舟”走向蓝天的最后关口。飞行员在实际紧急救生弹射过程中只需按下相应机关――飞机座舱盖将自动脱落,飞行员将连同座椅由火箭助推动力在1秒钟内高速射出,接下来,座椅稳定伞和救生伞相继展开。 [
收藏 ]但飞机俯仰角为-60°,滚转角度大于45°时,座椅弹射后一秒左右,弹射高度就会损失到0,意味着弹射后无法进入降落伞拉直和打开阶段,弹射完全失败。但飞机下沉率为50米/秒,滚转角度大于45°时,座椅弹射后弹射高度也会有很大损失,可能导致弹射失败。后座飞行员先弹射,因座椅姿态不利而弹射失败牺牲;反倒是前座飞行员带杆修正姿态,然后再弹射,因为姿态稍好,虽然晚一点弹射,却获得了更高的救生高度而最终获救,就是这个意思。 [
收藏 ]怪不得中国飞行员死活都要把飞机救回来-军情观察-军事天地 写这个话题很沉重,其实作为飞行员保护飞机,保护国家财产,保护珍贵数据,这些道理就不说了,有太多的英雄为了挽救飞机而牺牲。我国对弹射救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主要是生产苏联制式的弹射座椅,直到70年代初期才开始第二代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制,以后自行研制的第三四代弹射座椅已装机服役。 [
收藏 ]及后科学家利用火箭动力,成功研发“1代弹射椅”。在弹射救生方面,它采用了传盖式火箭弹射座椅。2000年11月至2001年6月,歼-10的火箭弹射座椅进行了火箭弹射座椅空中弹射试验。而近年来中国战机坠毁飞行员牺牲的案例多是因为避让村庄、人口密集区,但凡跳伞除去年海航飞豹飞行员夜间盲跳一死一伤外几乎都无大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的先进弹射座椅伤亡比例,已经超越的苏联着名的K-36D弹射座椅系列,性能领先世界。 [
收藏 ]战斗机的弹射座椅能在超音速条件下使用吗,有什么相应的保护装置?一般的弹射程序里会先抛掉座舱盖再弹射,或者不抛盖直接通过弹射座椅上的某些机构穿盖弹射。如果一款飞机的飞行速度非常高的话(比如超过M2),设计者会考虑在弹射时选择不抛舱盖,而是让舱盖和弹射座椅一起弹射出去,并且在弹射出舱以后让舱盖遮挡在飞行员面前,起到缓冲作用。顾名思义,弹射座舱就是把飞机座舱的一部分在弹射时整体弹射出去。 [
收藏 ]二战日本飞行员真的是被绑在座椅上参加战斗吗?惊人发现,日机飞行员不带降落伞。“最先想出办法的,是德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他们在飞行员座椅背后装了个没有弹头的炮弹,里面放上炸药,叫作‘弹射弹’。”江东解释说,当飞行员遇险要离开飞机时,只要一拉座椅上的拉环,弹射弹立即点燃,产生高压燃烧气体,将飞行员和座椅一起弹出舱外,然后飞行员与座椅自动脱离,再张开降落伞,飞行员便可以安全着陆了。 [
收藏 ]再说说降落伞和弹射座椅的问题,兼顾答疑 再说说降落伞和弹射座椅的问题,兼顾答疑。弹射座椅目前主要应用在战斗机上,目前有两种弹射方式,电磁弹射和气动弹射,早期还有过物理弹射(就是在座位底下安装一根强力弹簧)但现在早就被抛弃了。而且,还有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在弹射座椅弹射的那一瞬间,瞬间加速度一般都大于6g,目前各国空军现役战斗机配发的弹射座椅,瞬间重力加速度一般都在7-8g。 [
收藏 ]飞行员逃生瞬间。惊!飞行员逃生瞬间  现代战机和一些小型民用飞机大多装有座椅型救生装置DD弹射座椅。在正常飞行时弹射座椅供乘员乘坐,应急时能利用弹射动力装置将乘员及其装备一起迅速弹离航空器的座椅。来源:中国广播网。 [
收藏 ]飞豹第二个飞行员没有弹射出来的原因注意弹射座椅使用型号HTY-4(后弹要死)一样双座飞机都是后座先弹射,是避免弹射座椅火箭火焰烧着后座人员,(一般考虑是飞机在向前飞)我看视频 ,当时飞机在往下快速垂直俯冲, [
收藏 ]生死一瞬间:中外军机弹射救生盘点生死一瞬间:中外军机弹射救生盘点。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第三代弹射座椅ACESⅡ装机服役之后,便开始了第四代弹射座椅的研制工作,称它为最高性能弹射座椅(MPES)计划。我国对弹射救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主要是生产前苏联的弹射座椅,如米格飞机系列的弹射座椅等,直到70年代初期才开始第二代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制,目前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弹射座椅已装机服役。 [
收藏 ]飞豹弹射缺陷:比F16慢0.4秒 一设计极为不利 [
收藏 ]为何武装直升机不采用弹射救生?目前的弹射座椅分为向上弹射和向下弹射两类,若采用向上弹射,那么直升机旋翼便成为阻碍弹射成功的拦路虎;同样,因直升机普遍飞行高度较低,特别是武装直升机经常在超低空活动,向下弹射也就成为了不可能。目前,俄罗斯的卡-50、卡52武装直升机采用弹射救生,两机通过在弹射前将旋翼炸掉的方式保证乘员安全,但由于从旋翼起爆到桨叶被抛射到安全范围仍需要一定时间,存在延误救生时机的风险。 [
收藏 ]直升机结构复杂,机动部件较多。此技术是在直升机机身的水平中心轴上,分别安装一个纵向和横向的螺旋桨旋转系统,两个螺旋桨旋转系统同时工作,就会大大提高直升机飞行速度。而此次西科斯基飞机公司正在研发的直升机X2最高时速将超过现役所有直升机,达到了463公里/小时,是美&黑鹰&直升机速度的2倍。随着现代战场对抗的日益激烈,直升机的作战环境更加严酷,提高直升机的隐身性能,已成为未来直升机发展的重要方向。 [
收藏 ]歼10飞行员夜间应急离机后个体救生措施及装备 战甲军品资料网Blaun2015.和HTY-6、7一样,飞行员的个体救生包在座椅椅盆中,当飞行员人椅分离后,救生包和折叠式救生船脱离座椅,挂在飞行员身上随飞行员降落后供个体救生使用。4. 《鹰隼大队》里曾出现过一种结合了救生浮领(学名叫:脖式救生器)和摄影马甲的所谓救生背心,但可惜只是装X道具。飞行员随身携带手枪和救生刀,其余救生装备就靠座椅下的救生包即可解决问题。 [
收藏 ]19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的火箭弹射座椅:弹射分为两个过程,首先弹射机构将人-椅弹射出舱,然后由火箭包继续推动人-椅向上运动。1969年,试飞中心首次进行了某型火箭弹射座椅的性能弹射试验,随后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包括零高度-零速度地面弹射试验及空中弹射试验。1973年,空中弹射试验机结合火箭弹射座椅定型,首次成功的进行了空中真人弹射试验,并圆满完成了数十项弹射救生系统的定型和预研课题任务。轰-5弹射座椅试验机。 [
收藏 ]到1964年,航空第601所配套歼-7飞机研制了“CK”型带离式弹射座椅,它是我国第一个可超音速飞行条件实现下弹射逃生的座椅系统(最大平飞弹射速度1100公里/小时,最低平飞弹射高度110米)。第二代弹射座椅的标志是实现“火箭弹射”方式,使得国产弹射座椅第一次实现零高度(水平)弹射,并被命名为“HTY-1”型火箭弹射座椅。4-10 上图为早期歼轰-7“飞豹”飞机使用的HTY-4B型火箭弹射座椅,座椅扶手上的红色把手为“弹射手柄”。 [
收藏 ]现代战机一般使用火箭弹射座椅,其工作原理为在飞机遇险时依靠座椅下的动力装置将飞行员弹射出机舱,然后张开降落伞使飞行员安全降落。弹射模式选择包括单抛和双抛,一般来说双座战机多会采用双抛的方式,如果是单抛则一般只允许弹射后舱飞行员(如果后舱已弹射则没有问题),因为先弹射前舱飞行员所产生的碎片和冲击会给后舱飞行员带来生命危险。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出舱,战机坠毁在沙漠地区,两名飞行员已被送往医院,状况良好。 [
收藏 ]三代弹射座椅,其弹射都是由飞行员发出弹射指令,即拉动弹射手柄启动弹射程序的。当试验机到达预定弹射试验的空域范围和姿态时,飞行员就接通弹射按钮,座椅弹射出舱,同时发出弹射口令。l 首次提出了采用新型信号感受、多参数输入多模态控制、弹射动力可控等技术,有效提高了弹射救生系统智能化程度,实现了对复杂离机环境初步自适应弹射救生,大幅提升了复杂不利姿态条件下的救生能力和我国弹射救生技术的总体水平。 [
收藏 ]喷气时代的飞机已经不可能像螺旋桨时代那样飞行员自己爬出来跳伞,要保障飞行员的安全,只能采用弹射座椅,40年代德国研制成功弹射座椅以后,随着军用飞机的发展,弹射座椅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也不断开枝散叶,进化到与初期产品完全不同的程度。而双座飞机的弹射要复杂一点,为了防止前、后舱飞行员同时弹射造成空中相撞,所以前、后舱飞行员弹舱有一个延迟,一般是先弹射后座飞行员,延迟一定的时间后再弹射前舱飞行员。 [
收藏 ]人/椅弹射救生系统有单座弹射、串列双座弹射和并列双座弹射之分。弹射座椅按弹射方向分为向上弹射座椅和向下弹射座椅,但一般都采用向上弹射方式。火箭弹射座椅应急离机向上弹射的过程是这样的:飞行员拉动弹射手柄,首先抛掉座舱盖,安全带系统和弹射动力系统随即启动。另外,多年弹射试验证实,穿盖弹射比抛盖后弹射的稳定性要好,增加了弹射成功的可靠性。在零一零双座椅弹射时,两座椅弹射可侧向达到30米距离。密闭弹射座椅。 [
收藏 ]由于公开资料未能披露飞行员是否已经启动弹射,兵器迷从严考虑,认为这起事故与弹射座椅有关,即飞行员已经启动弹射但最终失败。是否在最后关头能够弹射获救,还是要看弹射姿态和弹射高度。2006年网报:“双座弹射轨迹横侧向发散技术测试获得初步成功,加装发散火箭的某弹射座椅,在0-1000公里速度内的双座弹射不会发生干扰,而且后、前座的弹射时间间隔完全可以压缩到0.5-0.75秒,验证了轨迹发散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
收藏 ]为有牺牲多壮志:从12.22事故谈我军机事故救生在昨天这个冰冷的冬日里,一架“飞豹”战机在陕西渭南地区坠毁,两名飞行员不幸牺牲。不同于其他坠机情况,由于飞机状态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极易产生巨大过载,导致飞行员无法完成弹射过程(再好的弹射座椅也得人亲手拉动)甚至丧失意识,因此空中解体是各类战机事故中飞行员最难逃生的一类。HTY-6弹射座椅作为国产第三代弹射座椅,实际使用中的表现还是优良的。 [
收藏 ]新浪航空独家解读:可以弹射跳伞的直升机|坠毁|军机|汕头新浪航空独家解读:可以弹射跳伞的直升机日 12:53 新浪航空 微博 评论(55人参与) 广东汕头市护堤路赤窖路段飞机失事坠毁,从飞机垂尾可判读为歼7。当座椅下火箭点燃时,两组旋翼中央的小炸弹都将把所有旋翼炸断弹开,机舱罩也会弹开。卡莫夫设计局花了整整7年时间研制直升机飞行员弹射救生系统终于获得成功,开创了世界上直升机弹射跳伞的先河。 [
收藏 ]谈谈我国战斗机/教练机的弹射座椅。但双座飞机的弹射本身就相当麻烦,后、前座必须拉开弹射时的间隔,否则弹射座椅的火箭喷流互相烧毁座椅伞具烧伤飞行员、前后飞行员相撞、伞具空中纠缠的概率会非常高。HTY-6弹射座椅。这一点最早在试飞鉴定中被确认:“高速弹射试验中人椅系统稳定性较差,三向角速度值较大且变化剧烈,应采取措施,提高座椅在高速状态下弹射时人椅系统的稳定性。”当时的弹射速度还不到1000公里/小时。 [
收藏 ]飞行表演中的战机弹射。这就引发了弹射救生装置――弹射座椅的出现。弹射座椅是利用弹射动力,把飞行员和座椅一起弹离飞机的一种救生装置。第三代战斗机在设计性能要求上都强调了高机动和全空域作战,空战中飞行员弹射救生时所处的姿态比以前更加复杂,为了在弹射救生时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对弹射救生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米格-29坠机飞行员弹射。飞机失控,飞行员紧急弹射。相撞的两名飞行员安全弹射跳伞。苏-35飞行员表演弹射。 [
收藏 ]专家详解弹射:飞行员生死一瞬间。飞行员弹射示意图。弹射救生简称弹射,是飞机救生设备之一。弹射救生包括敞开式弹射、封闭式弹射、穿盖弹射、代离弹射等。目前,战机的座舱罩都有自爆螺栓固定,在飞行员弹射前极短的时间内螺栓自爆弹开座舱罩,接着就是弹射座椅弹出。“飞豹”战机具有良好的座椅弹射功能,飞机发生故障后飞行员可启动弹射装置,通过座椅内的火箭将飞行员弹射到一定高度,然后由飞行员打开降落伞实现安全落地。 [
收藏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曾经在苏军作战飞机上一度十分流行的座舱带离式弹射座椅,其在外观上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向前开启的整体式座舱盖,其作用机理为:[i]当开始弹射时座椅的上端先顶住座舱盖的后缘,接着舱盖便绕其前缘转动,在座椅出舱行程完成后,座舱盖前缘和座椅下端联接在一起,舱盖于是自动地扣在弹射座椅之前,而飞行员则位于座椅与座舱盖之间于是就可以避免高速迎面气流的吹袭。 [
收藏 ]军事专业分析人士认为就是弹射座椅安装有电子式速度传感器,能够根据飞行员离机时速度的不同,自动采取相应的救生模式,救生伞低速开伞的时间缩短的发展阶段,一般是指1970年代之后研发的多态弹射座椅,比如俄罗斯的K-36、英国马丁·贝克的MK14、MK16“海军机组通用弹射座椅”(NACES),这几种弹射座椅性能可靠,一直被世界各国的先进战斗机采用,比如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F/A-18C/D“大黄蜂”战斗机。 [
收藏 ]生死一瞬间:中国弹射救生座椅质量好 但技术仍存在巨大差距生死一瞬间:中国弹射救生座椅质量好 但技术仍存在巨大差距。弹射座椅是利用弹射动力,把飞行员和座椅一起弹离飞机的一种救生装置。在弹射离机方式上既有抛盖弹射也有采用穿盖弹射导致了装备标准化水平不高,不同机型装备不同型号弹射座椅也对后勤保障和维护造成了很大困难,中国目前很有必要发展达到国际第四代水平的通用化弹射座椅来完成弹射救生装置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歼10女飞行员牺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