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之前,投资银行资金来源业的收入来源发生了什么变化

投资银行业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投资银行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业是指以、、等提供综合性与的行业。
投资银行业投资银行业概述
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在领域内,业这一术语的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包括了;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包括的业务范围则较为传统。
狭义的:投资银行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着重指上的、和业务的。
广义的:投资银行的广义含义包括众多的活动,即包括、顾问、的和交易、、投资研究和业务。
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社会经济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和个人)、(即投资银行)和,其中,投资银行是这一行业的核心。作为中介机构活跃于各之间,为与投资者、与者搭起不可缺少的桥梁。
业是完善的现代组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与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对的合理流动与高效利用、对的优化配置与组合引导、对的调整与的购并重组、对的适度分散与、以及对整个社会经济与的高效发展和有序运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专家罗伯特·索贝尔指出,“业是的心脏,确实也是华尔街之所以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没有投资银行,就不会有我们所理解的”。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当前,在全球、金融领域的不断、以及的潮流下,业自身也呈现出发展混合化、业务多样化、化、分工专业化和活动的发展趋势。
投资银行业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是当时投资银行业仅仅作为的一个业务部门被包含在的范畴之中,银行业的含义比今天要宽泛得多。当然,在19世纪,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只是给提供。而且由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风险太大,不是银行投放的适宜场所,因此对从事证券市场业务有所限制。1864年的《国民银行法》就严厉禁止国民银行从事证券市场活动,只有那些可以通过吸收储户存款,然后在证券市场上开展或活动。可以认为,这些私人银行就是的雏形。尽管国民银行和私人银行都被称为银行,但在业务上,私人银行一开始就兼营和。
(一)业的初期繁荣
结束前,一些大银行就已开始着手为战争的结束做准备。战后,大量也开始扩充,业从此开启了其真正意义上的、连贯发展的序幕。虽然有1864年《国民银行法》禁止商业银行从事与等业务,但商业银行想方设法绕过相关的法律规定,仍然可以通过控股的将投放到证券市场上。的J.P.摩根、第一国民银行、洛布都是私人银行与证券公司的混合体,1927年的《麦克法顿法》则干脆取消了禁止商业银行的规定。这样,在20世纪20年代,银行业的两个领域终于重合了,同时,进入了期,新行业的出现与的崛起成为保持经济繁荣的支撑力量。由于通过筹集低、期限长,导致的途径发生了变化,新兴在扩充资本时减少了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这使的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证券市场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的结合,以及的繁荣,业的繁荣也真正开始了。这一时期业的主要特点是:以与为主要业务,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债券市场取得了重大发展,成为投资热点,同时市场引人注目。银行业的强势人物影响巨大,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混业的发展。
(二)20世纪30年代确立框架
1929年10月,股市发生大,引发,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在大萧条期间,11000家银行倒闭,占银行总数的1/3,严重损害了存款者的利益,也由于借不到而大量。对大萧条的成因,事后调查研究认为,商业银行、、保险业在机构、操作上的混合是大萧条产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商业银行将大量贷放到市场导致了,混业经营模式成为罪魁祸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为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必须从银行业中出来。在此背景下,以《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格规定了和的义务,以及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并要求在与存贷业务之间做出选择,从法律上规定了;1934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不仅对一级市场进行了规范,而且对也产生了影响;同时,取代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成为。
(三)分业经营下业的业务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及其面临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商业以、等方式从筹集的规模明显增长,资本市场迅速发展,资本商品也日新月异,交易商、、咨询机构等不断增加,保险业与相继进入这个,资本市场在美国金融业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由于银行利率长期低于,而证券市场则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了巨额回报,的兴起吸收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储蓄资金,甚至证券也开办了为客户管理存款,这使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萎缩,出现了所谓的现象;提高了的,降低了,更加复杂的可以使用电脑程序安排;欧洲市场兼容型的金融业务使其更强。
(四)20世纪末期以来业的混业经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等国相继经历了大爆炸,银行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开展,这也是放松的外在原因。在内外因素的冲击下,到了20世纪末期,1933年《证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等制约自由化的法律体系已经名存实亡。作为持续了20余年的现代化争论的结论,1999年11月《现代化法案》先后经通过和总统批准,成为美国和的一项基本性法律。《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意味着20世纪影响全球各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的终结,并标志着乃至全球金融业真正进入了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的新时代。
(五)对模式的影响
2008年由于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罕见的风暴,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美国著名和崩溃,其原因主要在于失误和的弊端。
监管机构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原模式过于依靠货币市场为投资银行提供,尤其是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对于投资银行的借贷就变得日益困难。如果为,原机构就将获准开展储户,这可能是一种更为稳定的来源。为了防范危机波及和,批准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从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银行控股可以接受零售客户的,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将有助于两家公司重构自己的资产和。
投资银行业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1、发行监管制度的演变
发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内容:决定权的归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主导型,即。另一种是市场主导型,即。核准制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证券,不仅要公开披露与发行证券有关的、符合《公司法》和《证券法》中规定的(实质性)条件,而且要求发行人将发行申请报请证券监管部门决定的审核制度。我国目前实行核准制。在1998年之前,我国发行采取发行规模和发行数量双重控制的办法。
日,颁布了《》,于日开始实施。
日实施的经修订的《》(简称《证券法》)在发行监管方面明确了和的界限;规定了前的公开披露信息制度,强化社会公众监督;肯定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进一度发挥中介机构的市场;将核准权赋予了,强化了交易所的监管职能。
2、发行方式的变化
我国在发行方式方面的历史变动是非常多的,按时间和方式种类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自办发行。从1984年试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发行的特点是:第一,面值不统一,有100元的,有200元的,一般按照;第二,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第三,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商,很少有中介机构参加。
(2)有限量发售。年,发行采取有限量发售。该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极易发生抢购风潮,造成社会动荡,出现私自截留申请表等徇私舞弊现象。因“8·10事件”,这种方式不再采用。
(3)无限量发售认购证。1992年,率先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证摇号中签方式。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对此予以了确认。这种方式基本避免了有限量发行方式的主要弊端,体现了“三公”原则。但是,认购量的不确定性会造成社会不必要的浪费,认购成本过高。
(4)无限量发售申请表方式以及与银行挂钩方式。日,颁布的《1993年发售与认购办法》规定,发行方式可以采用无限量发售申请表和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方式。此方式与无限量发行认购证相比,不仅大大减少了社会的浪费,降低了一级市场成本,而且可以吸收社会闲资,吸引新股民入市,但由此出现高价转售中签表现象。
(5)上网竞价方式。上网竞价只在1994年哈岁宝等几只进行过试点,之后没有被采用。
(6)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是储蓄存款挂钩方式的延伸,但它更方便,节省时间。它又包括两种方式:“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和“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转存”。前者比后者占用时间大为缩短,资金效率提高,并且能培育发行地的原始投资者,吸引大量资金进入。
(7)发行。发行类似于网下的“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发行方式,只是一切工作均利用网络自动进行,与其他曾使用过的发行方式相比,是最为完善的一种。它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快捷等优点,避免了体外流动,完全消除了,1996年以来被普遍采用。
(8)及配售。 日,中国证监会规定:公开发行量在5 000万股(含5 000万股)以上的新股,均可向;公开发行量在5 000万股以下的,不向基金配售。日,中国证监会又规定:总额在4亿元以下的,仍采用、全额预缴款或与储蓄存款挂钩的方式发行。总额在4亿元以上的公司,可采用对一般投资者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的方式发行。
2000年4月,取消4亿元的额度限制,公司发行都可以向法人配售。
(9)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在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该方式是指在新股发行时,将一定比例的新股由上网公开发行改为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投资者根据其持有上市的和折算的限量,自愿申购新股。
(10)申购。日,深、沪证券交易所分别颁布了申购实施办法,通过证券交易所采用上网资金申购方式。2008年3月,在首发中首次尝试采用网下发行电子化方式,标志着我国证券发行中网下发行电子化的启动。
上述方式中,有限量发行、无限量认购申请表摇号中签方式、全额预缴款方式和与储蓄存款挂钩方式属于网下发行,这些方式都存在发行环节多、认购成本高、社会工作量大、效率低的缺点。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类方式逐步被淘汰。上网竞价方式和方式属于,对投资者来说,更加简便快捷。
3、发行定价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完全没有发行定价权,基本上由证监会确定,采用相对固定的。
1994年后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竞价发行(只有试点,后未推行),但大部分采用方式,即在发行前,由和发行人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根据来确定新股发行价格。
日,试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标志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初步建立。
日,证监会审议通过《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细化了、、证券发售等环节的有关操作规定。
4、管理制度的发展历史
①。有关国债的管理制度主要集中在二级市场方面。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
②。1994年我国成立后,发行主体从商业银行转向政策性银行,首次发行人为。经批准,面向发行。
日,发布《》,发行主体增加了商业银行、及其他。。1998年的《证券法》规定债券的发行仍采用审批制,但上市交易则采用核准制。
2006年实施的经修订的《法》规定,发行公司债的申请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并应当符合2006年实施的《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
③。是指证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不包括证券发行的和。
④。是指依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发行和交易,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最长期限不超过365天的有价证券。
新增内容: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适用该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终止执行。
短期融资券的也由中国人民银行变更为。
⑤新增内容:。具有法人资格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按照计划分期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工具。
投资银行业构建投资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国外经历看,是股份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促进产业集中和形成、优化等重要作用。
由于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的界定也有些困难。投资银行是和欧洲大陆的称谓,称之为,在日本则指证券。国际上对的定义主要有四种。第一种:任何经营务的都可以称为。第二种: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的才是。第三种:把从事和的称为。第四种:仅把在上证券和二级市场交易证券的称为。可以看出,人们定义的主要针对的是投行的业务划分。
在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公司。我国开始筹建以来,由出资组建证券,证券公司内部设置部,从事业务。主要是为的发展提供一整套风险与收益匹配的方案、工具和优质的媒介服务。(,2001年)从业务上而言,指的是从事证券发行、、交易、、与等业务的机构。的中介作用图示如下。
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我国正经历着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的调整及的建立,为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市场。
1、改革给带来的新机会。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深化国有体制改革的新方向,即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体制。这就为地方政府转让一批的股权创造了条件,审批的速度也会加快。自日方向光电转让获批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发布了国有股股权转让或获批公告。如此占市场47%的国家股转让市场可能会形成,国家股转让提速后,出于专业、公平和监管的考虑,受让方和转让方都会考虑请担任,这将给业带来并购重组业务的机会。
2、《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出台。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意味着国有产权的转让将进入新阶段,的转让也是为了调整和优化布局,这同样为投行提供了业务创新机会——担任政府。
在日召开的负责人会议上,政策法规局局长透露,《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暂行办法》已经讨论通过,争取在8月份出台。《上市国有股权转让暂行办法》也已经列入国务院和国资委2003年立法计划。应积极注意政策动向,主动为出谋划策,利用专业优势担当好角色,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3、市场给带来的机会。向发展,已经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投资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1、的准入障碍降低。传统的投行业务竞争激烈,进入、银证混业经营和证券进入门槛的敞开等使证券业已经完全告别过去的垄断时代,如果券商不能适应这种突变,势必被市场所淘汰。投行业在经历了几次大的制度性变革后,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许多原来的投行老大已不见踪影。一些原来的业内龙头由于不能适应制度变革的大环境,因违法违规而频频栽倒以及大多数证券的创业者被迫退出市场。
2、经营品种单一,业务结构高度趋同。目前国内101家证券中,有主资格的约40家,实际上,除了重大的承销项目基本为所承揽之外,几乎没有哪家投资银行拥有与众不同之处,排名靠前的大券商主要还是依靠规模优势、政府支持等方面的优势。说到底,展开的竞争是无差别竞争,而无差别竞争直接导致、,而降价的同时也不能回避风险,不合适的活动只会给投行带来巨大损失,包括声誉上的和金钱上的。如何塑造在某一方面的特色、实现在某一领域的独树一帜,将是未来工作中需要更多考虑的问题。 而且在加入WTO之后,国外都盯住了,他们的加入也将使国内面临更恶劣的竞争环境。
3、资产规模偏小,竞争实力较弱。我国的发展历史仅有十几年,尽管数量较多,但其规模较小,极差。据表明,我国证券的平均资产仅为20多亿元,这与世界著名差距甚远。过小的资本规模使证券赖以进行扩张的基础极为薄弱。我国 11家最大的其资本加在一起不到25亿美元,而一家就703亿美元。规模越大,实力越强,在拓展业务领域、占领方面越有优势。可以说,资本规模壮大是拓展、开辟新领域、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基础。
和风险控制双管齐下构建业的
(一)系统创新塑造
创新一直是发展的主题,更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离开了创新,不可能有今天高度发达的。没有和的券商在时代毫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能力。大师认为,本身是风险化解行业,创新是克服风险的最佳手段。投行本身是一个系统,系统的成功取决于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这就表明在单项创新上有优势,如果缺乏系统创新,则不一定有竞争力。核心能力只有经历系统创新后才可能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对证券而言,系统创新中产品()创新是核心,是保障,是基础。证券的系统创新至少应包括上述三项创新,否则只能是单项的创新,并不能保证有核心竞争力。
1、通过业务创新打造自己的业务品牌。一个要,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拥有,即品牌优势,而且要不断对其赋予新的内容。证券的发展壮大,亦要走品牌之路。世界著名的券商,尽管经营广泛,但都有一项或几项独具特色的业务,在业内有非常大的,他们靠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获得了良好的。应完善业务结构,发展投资顾问、、、等业务,跳出一级、二级市场的局限。目前,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的陆续入市,以及将来的入市,我国证券市场对、等的日渐强烈。应以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中枢,努力开拓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业务空间,通过结构性调整应对外来竞争的同时,正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进行,利用好时机抢先起步,抢占市场份额,走特色化经营之路。
2、通过组织创新提高营运效率。建立&统一领导、专业分工、&的投资银行体制,注重塑造专业、合理的,提高运作效率和。的业务需要广泛的、深入且专业化的分析、高度发散的创意和精细严谨的策划,需要的操作能力以及处理法律问题、财务问题与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组建良好的团队来实现。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团队规范在鼓励其员工工作的同时,还创造了一种增加工作的氛围。(2)决策更合理化。有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个人组成的,看问题的广度比单一性质的群体更大。同样,由风格各异的个体组成的团队所作出的,要比个体作出的决策更有创意。(3)提高。方式可减少浪费,减少官僚主义作风,积极提出工作建议并提高,故科学合理的团队建设对至为重要。
3、。主商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发行的质量,包括高低、发行效率、、优化投资者结构、发行人的市场认同度等等。营销能力是投行竞争力在市场上的重要表现,包括以发行质量竞争项目、专业化的利润增长点,投资者群体认同的等。(1)建立良好的投资者网络。的主力对象是,主商能够运作的投资者网络的强大程度,直接关系到销售股票的能力。(2) 定价能力。发行的难点是合理确定,既要体现,又要参考,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投资者对价格的认同度;既要满足发行人的筹资需求,又要照顾投资者的涨价收益。(3)推介能力。的价值最终需要投资者的认同,推介工作十分必要。推介的方式很多,包括一对一推介、小型推介会、公开路演推介会、网上推介、媒体宣传推介等。推介的关键是要准确定位的“”,挖掘发行人的,以及找到合适的投资群体。路演推介是激发的关键措施。
4、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就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1世纪是一个智能化社会,将成为主角,作为知识载体和源泉的人,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中小能够迅速崛起,在某个业务领域与大投资银行分一杯羹,与其拥有某方面的专业人才有关。应立足于长远,确立以自身培养为主、引进人才为辅的,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同建立绩效考核和流动机制,形成人才。
(二)风险控制保障持续竞争力
近年以来,风险凸现,一些券商已尝到了风险控制不严所带来的教训:如中出现的巨额包销风险,比较典型的有浙江广厦、哈医药等;如中的虚假包装上市所导致的风险:如高科、事件等,一些过去拥有显赫的投行业绩的券商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另一些券商虽然到目前还未真正受到投行风险的惩罚,但更多的是因为项目少或运气好等原因,发行业务多年以来几乎无风险的状况使得大多数券商在风险防范面前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国外中一直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合理的、科学的控制投资银行风险,不仅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与浪费而直接产生,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体现公司综合竞争能力的高低。
1、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未来几年将是中国证券市场消除泡沫的阶段,无论是以还是方式来挤出泡沫,一定会有大量的参与者(上市、、投资者)付出惨重代价。监管部门有其尴尬的处境,但其政策趋向上只能朝着、的方向发展。可以,在未来3-5年内,大批对缺乏理解、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证券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的检验,退出资本市场舞台势在必然。的变化也必将导致的转变,“谁能活得久”将成为比“谁能活得好”更重要的问题。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控制、防范与化解能力已是事关券商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并成为体现券商综合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2、上的风险控制。现在纷纷成立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制定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负责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1)在立项中,以有关立项标准指引为基础对项目进行筛选,力求提高业务的质量和把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2)项目跟踪阶段。随时把握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项目承做人员协商解决。(3)内核阶段。完善内核程序,项目内核先经质量控制部门审核,再提交内核会议讨论,并聘请外部的律师、参与讨论,提高内核的质量与效果。
3、加强的风险控制意识。从国外证券的风险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致命的风险事件中,人的因素总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人们可以制定出各种和运作程序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引进工具来降低,实施严格的审查程序来减少风险,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来规避营运风险,但这一切都是人为设定的。既然人可以创造它们,也就可以反向地利用它们。因此,在大力倡导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同时,强化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员工的执业素质是风险管理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实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有效发挥或约束人为的因素同样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查看: 4474|回复: 2
中国金融转型指南:详解国际投行盈利模式、业务模式变迁
积分1401 点
主题帖子精华
白银长老, 积分 14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9 积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金融圈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博瑞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从全球投行的业务发展变迁看,投行收入从以传统的承销和经纪业务收入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交易类等其他业务收入为主。目前,欧美投资银行仍占据全球投行业务领域主导地位,但没有一家投资银行在全部业务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一些投行在某类业务上较强,有些则在几类业务上较强。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及业务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美国为首的独立投行模式遭受重创,或破产、或被并购、或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各家投行的盈利模式也出现分化,业务结构呈现多样化之势。国内商业银行正积极推进业务结构转型,而其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则是实现转型的重要之举。为此,本文将详细剖析近年来国际投行盈利模式的变迁趋势,并分析影响国际投行业务发展的外部因素及在此背景下国际投行的典型案例,最后对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提出几点建议。
一、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及业务模式
投资银行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短短一个多世纪,投资银行就成了全球金融领域最耀眼的星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全球金融管制的放松,欧美投资银行在竞争中持续创新,业务结构及盈利模式不断变化,一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高速发展态势。然而,受本轮金融危机影响,投行的组织架构及业务模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国际投行的主要组织架构
从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和组织架构考察,我们将全球投行大致分成德意志银行模式、花旗集团模式及高盛模式三种模式。
德意志银行模式:这类投行以德意志银行、巴克莱、法国巴黎银行等为代表,是欧洲本土投资银行的典型模式。投资银行部门依附于全能银行,投行业务与商行业务没有截然分开而保持紧密联系,为此一般称为全能银行模式。这种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是投行的主流模式,只是经济大萧条后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强行将投行与商行分拆,全能银行模式才在美国销声匿迹。这类投资银行在本国资本市场大多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如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德国商业银行等三大银行基本上垄断了德国的资本市场;在法国资本市场,法国巴黎银行几乎一统天下。
花旗模式:这类投行以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及汇丰控股等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投资银行部门相对独立,投行业务与其它业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防火墙”,母公司对投资银行实行较松散的控制,通常称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花旗模式的投资银行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一是投行业务与其它业务之间有明显的隔离措施,风险难以在实体内传染;二是投行相对独立,投资银行部门责、权、利明晰,约束和激励均衡;三是可以广泛地利用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络交叉销售投资银行产品,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较为显著。
高盛模式:这类投行以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为代表,是一种独立投行模式。在此种模式下,投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大多专营或主营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化程度高、信誉卓著。这些投行历史悠久,多为美国华尔街一大批金融巨摩中的佼佼者,是美国证券市场的主要做市商,与共同基金、保险公司一起,构成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但这类投行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存款来源,缺乏有效的流动性支持,杠杆率过高,易于放大经营风险,金融产品(如结构化产品)的定价机制过于复杂,交易缺乏透明度。2008年9月,高盛及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美国五大独立投行中,一家破产(雷曼),两家被商业银行并购(贝尔斯登及美林),两家转为银行控股集团。
(二)国际投行的主要业务类型
投行业务分类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我们这里将投资银行业务大致分为三块:传统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类业务及经纪交易类业务。传统投资银行主要包括股权或债权融资及承销(公开发行或私募)、财务顾问及投行融资(自营)等;投资管理类业务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自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及资产管理(代客)等;交易类业务主要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外汇、商品及其他衍生品交易(经纪和自营)。
从全球投行的业务发展变迁看,投行收入从以传统的承销和经纪业务收入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交易类等其他业务收入为主。1975年,全球投资银行业承销收入和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3%和49.9%;到1996年,承销收入和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和15.4%;到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承销收入和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和11.5%,衍生品交易等收入上升到63.6%。金融危机爆发,与衍生品相关的交易收入大幅度下滑,之后相关监管法规趋严及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相关交易进一步萎缩,众多国际投行纷纷出售或关闭相关业务。
(三)当前国际投行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欧美投资银行仍占据全球投行业务领域主导地位,但没有一家投资银行在全部业务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一些投行在某类业务上较强,有些则在几类业务上较强。这里的“强”主要是指在该业务上有很强的全球服务能力,有一批稳定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全球客户,该业务的贡献度在投行整体利润中份额较大,在全球占据一定市场地位,能引领创新方向并影响市场走向。
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看,如股权承销市场,2012年手续费收入排名前10的都是欧美机构,10家机构的手续费收入占整个行业的一半以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高盛、摩根斯坦利和花旗;收购兼并市场全球排名前10的欧美机构手续费收入占整个行业约56%,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高盛、摩根斯坦利和巴克莱。从投资管理类业务看,如资产管理业务,2012年末瑞银集团、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摩根斯坦利四家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不含托管资产)分别为17050、16735、14000和13080亿美元,位列全球前四。从交易类业务看,如在全球外汇交易市场,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及花旗银行三家机构的市场份额分别在10%左右。其中,德意志银行连续七年稳居全球最大外汇交易行地位。在利率衍生产品市场,巴克莱在抗通胀型产品、德意志银行在掉期交易、摩根大通银行在期权交易上各具优势,位列全球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前三名,市场份额均超过10%。2012年,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宗商品期货经纪公司也均为欧美投行。
二、影响国际投行业务模式变化的外部因素
(一)世界经济形势
投资银行业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陷入困境,发达经济体遭受重创,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相对平稳,国际地位提升明显。伴随着欧美经济的疲弱,国际投行在发达市场的业务深受打击,新兴市场则成为其重要的利润来源地。未来一段时期,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力量仍趋增强。近期美国经济有所回升,但QE退出后的走势仍存不确定性;欧洲市场信心出现恢复,但欧债危机彻底改变了欧元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危机对核心国家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新兴经济体短期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但长期来看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增强之势恐难根改。世界银行[微博]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17年后全球存量资本的一半将来自新兴经济体,而该比例在目前仅不到三分之一。报告还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投资将由新兴经济体国家主导,其中中国和印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者。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国际投行布局新兴市场的这一趋势不会逆转。
(二)全球金融监管
本次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了自“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监管改革。如2011年通过的《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要求金融机构把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转入交易所,以加强此类产品的监管及透明度。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也把利率、信贷、商品及其他衍生工具纳入规管范围,要求资产总值1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必须向交易所提供交易抵押品,这将直接增加银行交易成本,减少其贷款资金。掌控美国市场逾九成半现金及衍生工具交易的高盛、摩根斯坦利、美银美林、摩根大通、花旗等5家银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限制自营交易的“沃克尔法则”(Volcker Rule)则对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行业务带来较大影响。欧洲也在2010年9月推出监管改革法案,包括把所有标准化场外衍生品纳入交易所或者电子交易平台,通过中央清算所清算;全面禁止CDS(信用违约互换)类型产品的“裸卖空”;规范对冲基金经理、私募基金及其他替代投资行为,以降低风险和避免业内薪酬过高;计划建立自己的评级公司,并从2011年起把穆迪和惠誉等评级机构集中由欧盟监管。这些监管的变化都将深刻影响国际投行业务模式的发展。
(三)全球金融市场
首先,全球股权融资市场尚没有恢复至危机前水平。2012年全球股权融资规模6304亿美元,较2011年上升1.5%,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其中IPO融资规模较2011年下降29%至1174亿美元,增发配股融资规模较2011年上升15%至4488亿美元,可转债融资规模较2011年下降4.9%至642亿元。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内股权类融资仍难有明显上升。
其次,全球债券融资市场发展快速。2012年全球债券融资5.6万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10%,是2009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高息公司债融资3890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38%,是1980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分地区看,新兴市场国家公司债市场发展迅猛,2012年公司债融资达3059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32%,也是自1980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这一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第三,全球并购(M&A)市场相对平稳。2012年全球并购市场交易规模约2.58万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1.7%,其中拆分和剥离市场交易规模(Spinoff&Divestiture)贡献了47%的占比,创下了198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按区域分类,新兴市场的并购交易规模2012年为7230亿美元,不到全球市场的30%,美洲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接近全球市场的一半。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并购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中国家的并购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第四,全球财富市场潜力巨大。根据波士顿咨询《全球财富管理报告2013》,2012年全球私人财富达136万亿美元,增长7.8%,其中亚太新兴市场规模达28万亿美元,增速最快达11.4%,预计未来5年新兴市场高净值财富增速将超过15%。近年来,中国财富市场规模亦不断上升,2012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70万,2015年将达200万。随着财富的积累,高净值人群的投资需求将不断增长。为此,这一领域将是国际投行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
三、国际投行典型案例
摩根大通的商投联动模式。摩根大通业务包括公司及投资银行、零售金融、信用卡、商业银行、现金及证券管理、资产管理等多个板块。2012年底,公司总资产23591.41亿美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970.31亿美元,净利润212.84亿美元。从近三年的业务经营来看,摩根大通投行业务高回报和商业银行业务的稳健分散了经营风险,有助于业绩平滑。整体而言,混业经营提升了公司整体业绩的稳健性。摩根大通商投联动模式的意义在于:首先,混业经营有利于提高客户黏性,发挥协同效应。银证一体化经营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延伸服务外延;商投联动降低了客户的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提高了客户黏性,有利于深入挖掘客户价值。其次,均衡的业务结构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平滑经营波动,能较好地兼顾增长与稳健的发展目标。
UBS(瑞银)财富管理模式。UBS业务分为财富管理、财富管理(美洲)、全球资产管理、投资银行、零售及公司银行五个板块。2012年底,UBS总资产约12592亿瑞郎(约13780亿美元),当年营业收入约254亿瑞郎(约278亿美元)。金融危机以来,财富管理业务为UBS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UBS的财富管理业务体现为几大优势:首先是较强的产品销售能力。一些面向机构的产品同样面向高净值客户销售,客户因此可以借UBS的投资平台进行全方位的投资。其次是较低的销售和服务成本。部门间产品划转和内部销售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销售成本,提高了业务的盈利能力。再次是低资本消耗。财富管理业务的成本收入比虽高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但能提供更高的股东回报率。最后是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较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危机之后,UBS更加专注资产管理类相关业务,资源及资本尽可能向这类业务倾斜,由此产生了较高的收益。UBS模式的借鉴意义在于公司资源应该尽量集中于低资本消耗及低风险领域的业务,在经营上要注重收入来源的稳健性。
拉扎德(Lazard)专业化投行模式。拉扎德是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在过去165年中聚焦于以并购重组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2012年,拉扎德财务顾问收入合计10.5亿美元,其中并购和重组顾问收入占比分别为75.6%和17.4%。截至2012年底,拉扎德管理资产总额1670亿美元,当年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8.8亿美元,占当年收入比重为44.8%。拉扎德的专业化投行模式借鉴意义在于:一是业务聚焦所产生的独立性优势;其二是公司业务模式的轻资本、低风险优势;其三是并购与债务重组的互补关系平滑了经济周期对公司业绩的冲击。2009年,拉扎德并购业务收入从上年的8.15亿美元下降到5.26亿美元,但重组业务收入却从上年的1.19亿美元增加到3.77亿美元,从而使总收入的降幅不到20%。
野村证券主营经纪业务模式。野村证券一直奉行“一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向客户提供财务顾问和融资服务而获得佣金”的经营宗旨,业务主要分为零售、资产管理及机构(包括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三大业务板块,基本不从事自营交易或者大规模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其中零售板块一直以来都为野村证券带来稳定可观的收益。2012年及2013年野村证券的零售业务盈利分别是631.3亿日元(约7.7亿美元)和1006.28亿日元(10.7亿美元),分别占公司当年税前利润的比重分别为77.8%和50.3%。从区域分布看,野村证券的经纪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本国;2009年购入雷曼在亚洲、欧洲及中东地区的业务后,国际性做市和交易收入有所提升。野村模式的借鉴意义在于其投行业务集中于国内经纪业务,在经营上保证了收入来源的相对稳定。
四、国际投行业务模式变迁的未来展望
首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投行类业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的利润空间可能逐步收窄,其中股权承销业务短期内难有较大的空间,债券市场及并购市场可能是投行业务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区域看,新兴市场仍将是投行竞争的重点。
其次,依赖自营交易贡献主要利润来源的投行业务模式将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其潜在的巨大风险也为投资银行管理层所顾忌,2012年摩根大通的“伦敦鲸”事件让其损失了58亿美元。经纪类交易业务将是各大投行竞争的重点,而这主要依赖于交易平台及研究能力等后台支持。尤其是研究能力是影响经纪类交易业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国际投行未来将进一步重视其研究团队的建设。
第三,专业化的投资管理业务其中尤其是资产管理业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银行发展的重点。随着全球高净值人群财富的积累,其投资需求将不断增长。如此巨大的市场势必成为各大投行竞争的重点。当然,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以及一流的人才队伍将是保障投行在这一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四,未来独立投行模式的竞争优势可能逐步消失,而相应崛起的将是一批类似于摩根大通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这类公司的投行业务将依赖于集团优势,与商行业务互为补充、互相联动,充分满足客户的一揽子金融服务需求。
五、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几点建议
首先,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要立足大陆及香港市场。目前,在大陆市场,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一般都有专门的团队从事非牌照类投行业务,有部分银行系投行如中银国际、国开证券从事牌照类业务;在香港市场,工行、中行、建行和农行等都设有子公司专营全球投资银行业务。这两个市场仍是中国银行业投行业务发展的主要市场。
第一,随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境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良好。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批的低效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将会被收购兼并。同时,中资企业“走出去”加速,海外并购规模也逐年上升。此外,境内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将逐步推出。截至2013年6月末,境内股票市场市值约21万亿元,上市公司2491家,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亦不断提升。据高盛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境内股票发行规模和交易额年复合增长将达11%和15%。近期,国内监管机构对投行的产品创新、业务范围和资本金要求等方面的监管逐步放松,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进一步推开。这些都为国内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香港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香港连续多年位列全球IPO市场融资金额第一。截至2013年6月末,港股的市值约20.7万亿港元(7.2, 0.00%),上市公司1567家,内地企业市值占港股达42.5%。随着人民币(6.5, 0.12%)国际化的推进,香港作为主要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断深化。人民币存款从2010年底的3000亿元增至2012年末的7200亿元;2012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在港发行1122亿元,离岸人民币结算金额较2010年增长达50倍。2013年以来,QFII及RQFII规模进一步扩大,QDII2的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扩大后的RQFII参与范围将覆盖所有香港持牌类资产管理公司。上述因素将为国内商业银行在港投行业务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其次,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需要有所侧重,非牌照类业务可重点发展并购贷款、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特定债权投资等投行项目;牌照类业务可重点发展股权及债权承销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以及“财务顾问+结构性融资”综合性服务业务、经纪交易类业务以及投资管理类业务。
最后,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要依托集团优势,强化队伍建设,完善集团联动和资源保障机制,加强投行与商行客户资源共享和联合营销管理,逐步实施集团法人客户资源共享、客户统一视图和联合营销管理机制。
(注:原载于《银行家》杂志2014年第二期 作者:邹新&&张红军)
延伸阅读:利率市场化时代,商业银行应该如何转型?——以投行理念改造商业银行
作者:王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早在2013年2月,法兴银行中国宣布启动第二轮架构调整,以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提升运营效率。从2013年9月开始,法兴银行业务开始在三大业务板块进行梳理,分别是国内零售业务、国际零售和金融服务业务以及环球银行和投资服务部门,之后的主要业务也都围绕这三部分展开。
其中,环球银行和投资服务部门包括公司金融、投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和证券业务。伴随整体业务转型而来的是,法兴中国于去年推出了一项投资增长计划,即在未来三年增加对重点企业业务的投资,其投资的重点涵盖法兴中国投资银行下属的优势业务。
在法兴银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永光看来,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核心业务之一。
商行+投行全面金融方案
“中国企业的需求日益国际化和多元化,单纯的商业银行模式或者是纯粹的投行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张永光显然已经注意到服务对象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法兴中国也在顺应这一趋势,调整公司银行的业务,目的是结合商行和投行等不同领域的产品,依靠银行的海内外优势,如国际网络、业务经验等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全面金融方案。
对于法兴银行而言,张永光认为投行优势业务包括出口融资、大宗商品、海外并购、海外发债、结构融资、能源业务等,再配合一般企业所需的基本银行服务、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业务。
其中,出口融资业务是法兴银行最具优势的业务之一,资助企业出口技术和设备。法兴银行是第一家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的外资银行,将重点放在发展出口融资业务上,张永光预计此业务在未来几年将有快速发展。
“在十二五计划中,发改委和国资委均大力倡导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此环境下,我们正积极协助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产能升级,包括相关的设备进口融资,如从国外进口新设备,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设备。”张永光说。
在债务资本市场业务方面,张永光表示非常看好中短期中国企业在海外债务市场的融资。过去2-3年海外融资已经成为内地企业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可以提供便宜和长期的资本。2013年10月,中石化成为第二家在欧元债券市场融资的中国国有企业。法兴银行是此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此交易也是截至当时最大的中国企业多币种企业债券发行项目。
“中国政府支持本土能源和采矿企业在海外积极寻求收购,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过去,中国都是发行美元债券,对美元依赖很强。对中国企业来说,欧洲债券市场融资可降低对美元依赖,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资金来源。”张永光判断,欧元债券在欧洲以外的借款人中受欢迎程度将持续上升,原因是欧洲投资人对中国优质资产的巨大需求。中国发行的欧元债券将形成一个特有的资产类别,这将使某些目前没有参与的欧洲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个市场领域。
近年来,中资公司的全球并购呈现增长。一些后起的中资公司寻求突破中国本土市场,而并购成为快速实现全球化的最优战略。2013年3月18日,法兴银行获委任担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60亿美元收购定期贷款的牵头安排行之一。对此,张永光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善和行业升级将促进海外并购交易增长。法兴银行也因此将该业务作为2014年的重要业务。
大力发展非息差业务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利率上行”的现象困扰着银行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银行普遍面临着资产重新定价的难题。
“目前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经济下滑和息差收窄的双重压力。”张永光指出,互联网金融正助推存贷两端的传统业务脱媒,这令传统的商业银行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但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传统的银行转型。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张永光透露,法兴银行去年推出的投资增长计划,明确提出了“增加对重点业务的投资、通过市场细分来开拓新客户和收入来源”的应对策略。其中,明确了以个人财富管理和企业金融服务两方面的发展与投资为未来银行发展重点。
具体而言,个人财富管理战略重点将在专注于为高净值个人客户,利用法兴财富管理的经验、全球金融市场的网络和专业,为客户增加、管理财富,以及协助客户进行财富传承。另一方面,企业金融战略重点将进一步发展与企业的牢固关系,通过投资银行等系列产品和业务协助本地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并协助欧洲企业在中国拓展业务。
有观点认为,商业银行在面对当前复杂的金融形势下要从“存款立行”转变为“资产立行”,对此张永光强调,目前银行业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净息差收窄迹象明显。
“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在2014年加速推进。我认为这必将引发金融加速脱媒和银行业的加速转型。随着金融脱媒的演进,商业银行未来的竞争必将在金融需求国际化、市场化和综合化三个领域展开。”张永光说。
法兴银行通过去年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以及投资增长计划,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进一步利用法兴全球的网络,全能银行的业务模式和金融创新优势服务中国客户,尤其是配合这些企业跨境业务的需要。
张永光亦表示,法兴中国将大力发展非息差业务,利用法兴银行现有的海外网络和金融创新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海外融资和投资、现金管理、风险规避等方案。主要涉及业务包括,大宗商品和能源行业的融资与风险管理、收购合并、出口信贷、发债、利率和外汇风险管理、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
积分7767 点
主题帖子精华
白金长老, 积分 77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33 积分
真不错啊,感谢楼主,学习了。
主题帖子精华
初级会员, 积分 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居住地北京市
职业证券|期货|基金业
高大上 好牛逼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