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资产配置

面对20位女生的贴心祝福,围观男生无比羡慕嫉妒恨。
女司机:粉丝会说你还是很厉害。我觉得会很掉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文转自「雪球」,作者@有谦。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1.资产配置的意义
  大卫&史文森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和《不落俗套的成功》中阐述的资产配置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资产配置+指数化+被动再平衡。理解这个思想大致包括几个方面:1).理解各个大类资产的长期收益水平和价格波动特点;2).理解择时和证券选择的困难,以及它们对总收益的贡献很低,理解配置决定收益;3).结合自身的资金性质、心理特点等,有一个合理的收益预期;4).设定各个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并用指数化投资的方式构建投资组合来实现收益预期;5).在持有过程中,由于价格波动使得大类资产的比例偏离一定程度时,进行交易使之恢复到既定的比例。资产配置+指数化+被动再平衡的意义在于一旦理解并按此操作,那么你在投资方面不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只需要注意管理好心理情绪,做到知行合一,就能达到比较不错的收益水平。另一个意义在于,这个思想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和处理投资的框架,也是一个实践的起点。我们可以先采取“资产配置+指数化+被动再平衡”的投资策略进入市场,如果不愿意深入研究,那么就这样效果也不错;如果确信在此基础上可以优化,就一步步前进。
  2.择时之难
  在资产配置框架里,择时的意思是主动调整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史文森用股票基金申购赎回的统计数据来衡量投资者整体的择时能力。申购基金相当于投资者整体上增加了股票配置比例;而赎回则表示减少了股票配置比例,以此来衡量投资者整体的择时能力。统计结果显而易见,投资者整体上在做高买低卖,择时对收益的贡献为负的。但是,投资者整体不可能跑赢市场,另一方面,股票投资本来就是少数人赚钱。所以上述统计只能说明择时之难,而不能说择时无效。根据技术指标来择时是很难的。但是如果锚定一些基本面指标,比如某类指数的PB、PE、股息收益率等,据此设定投入股票的比例,则非常可能做到成功的择时。这种择时保证了低估时股票仓位相对较大,高估时股票仓位相对较小,真正做到了大级别上的高抛低吸。
  3.证券选择之难
  在资产配置框架里,证券选择是指偏离指数化而进行主动选择股票来购建组合。史文森主要通过主动型基金与指数基金的业绩对比并没有明显优势,说明了证券选择之难。我对此毫不意外,如果统计的是“格雷厄姆部落”的那些价值投资者的业绩,结果又是另一番景象,他们个个都是证券选择的高手。证券选择确实很难,从收益来源分解来看,在统计主动证券选择的收益时,只有超越指数收益的那部分才算作证券选择贡献的收益。这个定义本身就对证券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为什么说配置决定收益
  为什么说配置决定收益,为什么说统计表明资产配置贡献了90%以上的收益?正如刚才提到如何计算证券选择的收益贡献那样,超过指数收益的那部分才会算作证券选择的贡献。对于择时来讲也类似,以既定的股票比例为基准,择时(调整股票比例)的结果超出基准收益的那部分才算作择时的收益贡献。再考虑到投资七亏二平一赚的残酷现实,那么大量样本的统计结果出现“资产配置贡献了90%以上的收益”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告诉我们,择时和证券选择很难,靠资产配置就能取得投资成功。
  5.择时和证券选择的意义
  尽管如此,择时和证券选择对于积极投资者仍然是有意义的。一般地,从风险和收益来衡量,择时或证券选择可能带来的好处是:1).在风险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提高了收益;2).在收益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降低了风险;3).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了收益。其实不仅这些,只要能带来足够的好处就是值得的,可能还包括:4).在风险和收益差不多的情况下缩短了投资期限,适用于到期后仍能有较好的再投资选择,提高了周转率;5).在风险和收益差不多的情况下换到了期限更长的证券,前提是这个收益率很满意愿意长期持有,避免到期再做决策的麻烦;6).在风险和收益差不多的情况下降低了波动幅度,有利于心态稳定;7).在风险和收益差不多的情况下构建的组合是自己更熟悉和善于把握的。8)......
  6.择时 vs. 证券选择:积极投资者的努力方向
  在我看来,从基本的资产配置框架出发,择时比证券选择更容易掌握和操作。就如前面提到的用指数的PB作为锚进行股票比例的主动调整,涉及的知识不多,主要是理解和实践。但证券选择涉及的知识就太多了,没达到一定的水平前只会适得其反。正如这个系列的其它文章提到过的,从资产配置框架出发,积极投资者的努力方向首推择时,即根据估值水平调整股票比例;另一个可选方向是研究各类风险套利机会,以及类似网格交易等系统化的操作策略;最难的是主动选股。
  投资有道investing_road
  挖掘价值,分享成长。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如何正确理解资产配置?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讲资产配置,但是很多人往往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资产配置。甚至有人认为,资产配置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等同于分散投资。其实,对于资产配置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
  首先,我们要明确资产配置的概念。根据投资学的定义,资产配置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资产配置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要具有非常专业的金融知识,能够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产品以往与未来的发展走势,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需要结合投资者的实际情况,设计量身定制的配置方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资产配置是不存在的。
  其次,分散投资并不等同于资产配置。我们知道投资是为了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最终让金钱成为我们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工具。
  投资是概率事件,投资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提高赚钱概率而降低赔钱概率的过程。分散化投资对不同投资品种赚钱的概率大小不作区分,寄望于某些品种收益的上升来抵消某些品种收益的下降,进而获得平均回报率。而进行资产配置追求的是“提高确定性”,也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分析各类资产赚钱概率的大小,对于赚钱概率大的资产,加大其配置比例;对于赚钱概率小的资产,哪怕后来证明可以带来很高收益,也要降低配置比例甚至不予配置。
  再次,在资产配置中,资产的分类显得尤为重要。真正的资产配置,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自身消费和资产状况的基础上,经过专业的金融风险评估后,将资金分散在不同品类的金融资产中。可以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和股票等具有浮动收益的金融资产的组合。通过这样旱涝保收的资产配置,确保财富的保值增值。
  第四,择时和证券选择能力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学者在对90多项大型退休计划项目投资绩效的研究中发现,长期来看,在投资成本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择时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对投资收益的贡献都只有不到5%,而资产配置的贡献度则超过90%。
  值得注意的是择时和选择证券,虽然很难,但是不代表择时就没有意义。善于择时和选择证券,就能在风险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提高收益;在收益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降低风险;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收益。股票本就是极少数人盈利,所以如果真的拥有良好的择时能力,那财富自由之路定当更加顺利。
  另外,大卫?史文森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和《不落俗套的成功》中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资产配置进行了阐述。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资产配置+指数化+被动再平衡。
  他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理解这种理念:理解各个大类资产的长期收益水平和价格波动特点;理解择时和证券选择的困难,以及它们对总收益的贡献很低,理解配置决定收益;结合自身的资金性质、心理特点等,有一个合理的收益预期;设定各个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并用指数化投资的方式构建投资组合来实现收益预期;在持有过程中,由于价格波动使得大类资产的比例偏离一定程度时,进行交易使之恢复到既定的比例。
  总之,资产配置是从战略的角度对个人财富进行的规划和安排,它包含了对时间、风险、收益、成本和不同投资市场逻辑的综合理解。一旦理解并按此操作,那么你在投资方面不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也不需要进行频繁的调整,只需要注意管理好心理情绪,做到知行合一,就能达到比较不错的收益水平。(文/紫月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马郡 HN02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如何正确理解资产配置?》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代宏坤:理解策略资产配置基金的运作模式_分析评论_基金频道_全景网
&>&&>& > 正文
代宏坤:理解策略资产配置基金的运作模式
发布时间:日 05:07
作者:代宏坤
  过去十年,海外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大,许多机构投资者对回报不满意,对于“买入并长期持有”的策略产生了质疑,并转向进行策略资产配置的基金,致使策略资产配置型基金潮水般涌现。在国内,很多基金进行积极的策略性配置,期望通过择时来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机会。所谓的“策略资产配置基金(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funds),简称TAAs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来动态调整组合的配置比重,把握某类资产波动的机会,从而增加组合的价值。从实践的效果看,这些基金在海外被竞争对手讥笑为“动作麻痹的择时主义者”,而国内进行策略资产配置的基金也表现不一,需要仔细甄别。对于这类基金,投资者需要了解如下三点:  ●策略资产配置基金的回报源于通过择时来降低系统风险,获取超额收益。  ●要关注指导基金进行策略配置的指标是否具有经济意义,以及决策过程的合理性。  ●选择这类基金时应设置合理的期望,检查其历史配置状况及在不同市场下表现的一致性。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首席分析师 代宏坤  策略资产配置基金的回报来源  与指数化和传统的选股策略不同,TAAs策略通过择时来降低系统风险,获取超额收益(Alpha)。指数化策略通过承担系统风险来获取市场平均回报,其回报是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行业利润、利率等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风险的补偿。传统的选股策略通过承担特定公司的风险来获取超额收益(Alpha)。TAAs策略试图通过择时操作降低系统风险、获取超额收益(Alpha)(图1)。  与战略资产配置不同,策略资产配置期望通过择时来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机会,提升组合的价值。战略资产配置基金“(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funds),简称SAAs基金”,依据组合的目标、风险偏好和时间周期,在股票、债券和现金等主要资产类别中构建一个长期的目标配置,该组合仅进行有限的择时。TAAs是基于系统性市场择时的主动策略,通过改变短期资产类别配置的比重,来提升组合的价值。传统的TAAs策略通常由股票、债券和现金组成,目前也包括大宗商品、外汇和其他的另类资产。TAAs策略也可分解到子资产类别的层次,包括成长型和价值型股票,或者公司债和国债。在操作中,可以仅使用国内资产类别来进行配置,也可以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来进行配置。  与传统的选股策略相比,策略性资产配置有两个优势。其优势之一是能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来实施策略资产配置,可以在主要的资产类别间用流动性很好的期指合约或ETF等工具来进行转换,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资产、不同风格的金融工具可供选择。另一个主要的优势是TAAs策略操作更为独立。与个股相比,不同资产类别间的相关性较低。  不过,TAAs策略也存在两个方面的劣势。与选股策略相比,对于TAAs策略来说,可进行配置的机会有限,一般具有3至20种资产类别,而基于选股的主动管理策略,具有数百甚至上千的个股可供选择。此外,在TAAs策略中单一的配置信号预测能力通常较低,策略是否有效很成问题。有限的机会和不理想的预测能力,使得TAAs策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理解策略资产配置模型  对于投资者而言,虽然不需要太过关注基金进行配置的技术细节,但是在挑选管理人或该类基金时,对于基金使用的策略资产配置模型和指标还是应有个初步的了解。  不同基金使用的策略配置模型和指标不同,这些指标涉及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公司基本面估值、市场动量、市场情绪等方面(表1)。有的策略资产配置基金使用某一类指标,有的综合考虑多种指标,以此作为策略性资产配置的依据。  如果基金管理人系统的遵循某些具有经济意义的指标来进行策略性的配置,在长期内有希望获得较为稳定的回报。例如,有的基金以利差这一经济周期指标作为策略性资产配置的依据。利差具有鲜明的经济含义,通常,收益率曲线是正向倾斜的,意味着长期的利率高于短期利率。根据利率的期限结构,正向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是对锁定的长期债券和未来通胀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的补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环境的期望影响着风险补偿的总量,因此形成了收益率曲线的形状。既然市场风险溢价和公司的现金流与未来的经济环境相连,系统化的遵循利差的信号来进行策略性的资产配置,在长期内能获得一致性的回报。相反的,有一些指标并不具有经济意义,不应该使用这类信号。例如,“短裙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该效应中,统计表明夏天女士们的裙子短时,股票就上涨。这一历史的统计数据可能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在着装与股票回报之间并没有合理的预测关系,而是属于某种巧合,对类似没有经济意义的指标要特别的警惕。  基金管理人进行策略性资产配置的过程也值得关注。一般来说,基金管理人提升或者降低某类资产的权重与模型给出的信号的强度成比例。此外,提升或者降低某类资产权重的幅度也应该有个合适的限度。这样的限制可以基于某些特别的决策准则。例如,规定如果股票风险溢价超过10%,那么管理人应该超配15%的股票。或者,如果是使用优化方法来决定资产类别的权重,可以对模型实施限制条件来控制优化的结果。  投资此类基金的关注点  随着国内混合基金仓位的范围更加灵活,策略资产配置基金更加多元化,投资者在选择这类基金时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设置合理的期望。策略资产配置的目的是增加组合的价值,但是,这类基金是否能取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还具有很大的争议。从成熟市场的情况来看,策略资产配置基金的业绩并不显著,因为要持续性的预测系统风险,并且把握住阶段性的机会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基金管理人并没有持续性显示出这方面的技能。不过,也有部分的策略配置基金增加了组合的价值。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基金整体上要持续性的做到择时成功是较为困难的,对其回报的期望不宜过高。  (2)检查基金相对于基准的历史资产配置状况。策略资产配置通过短期提升或降低某类资产的权重来捕捉价格的差异,管理人的历史配置不应该长时期较大幅度地偏离基准配置。了解基金历史资产配置情况,来判断是否组合的超额回报仅仅是因为基金偏向配置历史上高回报资产的结果。例如,组合长期重配股票很可能获得相对于基准的超额回报,但是该回报仅是源于股票的风险溢价。  (3)考察策略资产配置基金在特殊时期的表现。在发生特殊事件时,能够检验策略的有效性,因为这些事件会导致资产类别回报的较大分化,例如在2008年股票市场崩溃期间策略的表现。如果股票和债券的回报关联度很高,改变其中任何一类资产的比重带来的相对回报都是很小的。如果不同资产回报的分歧较大,策略资产配置可能带来的回报较大,当然判断失误后的损失也较大。同时,也可以在不同市场条件下考察策略的效果是否稳定。  (4)考察策略在中期的表现更为合适。不能期望策略资产配置在日内或者短期内非常有效,短期的预测需要非常清晰的信号,但短期内有非常多的噪音,影响投资者确定应重配何种资产。在中期(1-3年)检验一项策略资产配置的效果会比较恰当,在中期更可能使用与经济变量相关的指标,例如周期、动量或者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等信号。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了解资产配置、正确的资产配置,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资产配置,最后一次正确配置,并行配置不正确,应用程序配置不正确,资产配置模型,个人资产配置,程序并行配置不正确,家庭资产配置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了解资产配置、正确的资产配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14万资产打水漂,你对“资产配置”的理解真的对吗?
&&& 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通过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但真的是这样吗?不一定。  今天在一个微信群里聊E租宝的事情,一个朋友14万打水漂了,就有人提出不要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就有人反驳,这14万也是分散防止的,难道14万没有了应该庆幸自己没有放140万吗,如果是乱放分散乱投,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说的挺对的。那我们进行资产配置的初衷是什么?我觉得是把长中短期需要用到的钱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期限越长的,收益相对越高。在我的认知里,长期的可以选择国债、基金、定存等,中期可以选择P2P,短期万能险,银行理财等,短期的可以选择货币基金、银行活期等。  那在配置长中短期的理财产品时,是每个期限选择一种理财产品,还是分散呢?我觉得需要分散。比如在长期的理财产品选择中,我们可以同时选择基金和国债,原因是通过分散配置使收益高风险高的产品与收益低风险低的产品中和,万一收益高风险高的产品出现亏损,可以通过收益低风险低的产品的收益进行弥补, 达到保住本金或者减少亏损的目的。当然这个比例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调整(可以参考使用100法则,即100-你的年龄的结果作为高风险的投资比重)  那同一种理财产品需要继续分散投资吗?我觉得应该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来决定是不是需要分散投资。  比如P2P,我觉得没有必要,很多人都在买P2P,但是很少人真正了解自己买的p2p平台的情况,有没有监管,有没有担保,有没有资金池,平台自身会不会接触到钱.....这些大家估计都不知道,大家选择平台一般都是抱着别人买我也买,觉得别人买的多那一定还是比较靠谱的想法吧。所以,既然都不了解一个平台,买N个平台和买一个平台有区别吗?没有,只不过大家在赌个概率的问题,寻求自我安慰而已。(假如10个P2P平台跑路,我买了5个平台和买2个平台,概率一定是买2个平台比较大吧,但也有可能你运气不好,5个平台都中)。所以,买p2p首先要了解一个平台,手痒想小试高收益的平台的话也找靠谱的人推荐吧。看人家投多少,一般有钱人都会特别注意他们的资金安全。  但如果是基金,我就觉得有必要。当然此处排除在天天基金、数米基金、蚂蚁聚宝等基金超市渠道购买基金的,那里开个账户就可以买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不存在分散的问题。如果像我一样喜欢在基金官网买基金的话,就有必要分散购买,注意基不需要太多,3-5只最佳,多了管不过来,亏损的时候补仓也补不过来。我认为基金需要分散的原因是每个基金公司的拿手的基金各有不同,比如国泰的纳指QDII比较有名,南方的指数基金不错(此处为我的印象,具体的可以去天天基金对比业绩,也可以去百度每年的基金大奖各基金公司获得什么奖项,华安基金去年貌似得的是QDII方面的,当然这个没有业绩来的有说服力)。基金分散的缺点就是管理不方便,需要登录各个官网去查盈亏,这里可以使用基金管理软件比如论坛很火的byby小工具或者手机比较方便的基金豆app来统一管理。  以上是我的观点,如有不同,欢迎来探讨。
(责任编辑:郝运 HN064)
01/20 11:1601/19 16:4301/19 08:4201/18 13:2701/17 22:2401/17 22:2101/15 17:1201/15 13:21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