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证明:提供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可以吗

中国劳动部:工作证工资条等凭证可认定劳动关系
中国劳动部:工作证工资条等凭证可认定劳动关系
华夏经纬网
【& &&】【 】
【 相关报道 】当前位置:---正文
外国人未办就业证 所签劳动合同无效
未建劳动关系仍可获劳动报酬来源: 分享到:  二十多年前,刘先生随父母出国,在国外定居后入了外国籍。去年刘先生回国后本想大干一番,没想到却因为自己的疏忽没办就业证,而丢了工作。在求助工会律师后,他才明白,外国人在没办就业证的情况下与中国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受中国劳动法律的保护,但可以按相关标准享受劳动报酬。
  争议原因
  个人原因未办就业证
  试用期间被解除合同
  去年12月,做出口生意的某商贸公司聘请刘先生为部门经理,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聘用期限为日至日,其中试用期为六个月,即日至日。
  合同中注明,在试用期间,任何一方都可随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合同还约定,刘先生未完成每年公司交给部门的任务,或不能胜任部门经理的工作,商贸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6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刘先生或额外向其支付6个月的工资。
  入职后,刘先生因在国外养成的习惯,总是上班到点才来,到下班时间就走人,下班后公司开会他也从不参加。刘先生不仅自己不加班,还要求部门里的职员不加班,为此,公司总经理找刘先生谈了两次但都不起作用,今年6月10日,公司书面通知刘先生,说他在试用期间的表现不符合录用条件,决定与他解除合同。由于刘先生正在外地出差,公司将通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了刘先生。
  6月13日,刘先生拿着自己的《外国人就业证》来找公司领导,指出自己符合录用条件。公司领导介绍,公司报表显示,在刘先生担任部门经理的6个多月里,该部门外贸订单比同期数量都少很多,部门任务均未完成。外贸企业需经常与国外公司打交道,因为时差,所以员工加班很正常。作为部门经理的刘先生,在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不但自己不加班还要求员工也不加班,影响了公司的效益,所以他在工作能力上存在缺陷,无法胜任职位要求。
  同时,公司领导还强调,刘先生作为部门经理,因自身原因未及时办理《外国人就业证》,致使双方的劳动关系不符合法律规定,所以公司才决定与刘先生解除劳动关系。
  专家点评
  外国人未取得就业证 签订劳动合同属无效
  刘先生认为,现在自己已经办好了《外国人就业证》,且办理就业证是用人单位的义务,自己以前没有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完全是商贸公司的错,所以公司不能以此为理由与自己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则表示,人事部门曾多次请刘先生出具自己的学历证明、简历及照片,但刘先生一直未交,所以公司在为其他三个外籍员工办理就业证时却无法为刘先生也一起办理。
  刘先生后悔没及时交这些东西,但他仍然不甘心:难道就因为我没有《外国人就业证》,商贸公司就能随便与我解除劳动合同吗?带着刘先生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丰台区工会调解中心的调解律师徐严严。
  徐律师介绍,为维护我国劳动用工市场的安全和秩序,涉外劳动者在中国的就业被定位为补充性、暂时性,其岗位设置是在用人单位有特殊需求,而国内暂缺适当人选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方可申请涉外劳动者用工。
  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入境后须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所以,外国人只有在取得就业证后,才能从事特定的活动,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
  徐律师说,如果外国人未取得就业证而在中国实际从事就业行为的,属于非法就业,无论其个人还是用人单位都应受到处罚。本案中,作为外国人的刘先生,没有取得就业证因而不具备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所以他与商贸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受劳动法律保护,其签订的于日开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律师分析
  未许可不算劳动关系 付出劳动仍可得报酬
  刘先生在6月13日获得了《外国人就业证》,满足了涉外人员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该同时具备实际用工、就业证有效的两个条件,所以这时刘先生提供劳动的行为才获得了行政许可,因而从6月13日起,他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才受法律保护。
  既然刘先生与商贸公司的劳动关系是从日开始成立,那么刘先生应与商贸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重新约定试用期。如果没有,则商贸公司能以在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刘先生的劳动关系。同理,因为刘先生与商贸公司的实际用工关系已于日由商贸公司单方解除,则刘先生与商贸公司的劳动关系一直没有建立。
  另外,由于刘先生与商贸公司双方对劳动合同的效力存在争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双方可要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对劳动关系进行确认。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而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所以,尽管刘先生与商贸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但其在商贸公司所付出的劳动仍然可以得到报酬。
  (午报记者王香阑)
·相关文章
&&&&&&&&&&[
]&&&&&&&&&&&&&&&&&&&&&&&&&您当前的位置 :
员工离职用人单位应开具证明 少开一份多赔一万元
来源:胶东在线   09:38:45
胶东在线10月20日讯(通讯员 宋继宝 王白石)合同解除了,工资支付了,补偿也给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两清了吗?用人单位注意了,还有一项义务需要履行。
近期,牟平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动者起诉用人单位要求支付未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未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而索要赔偿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2011年6月,丛某在某有限公司工作,并签订了劳动合同。日双方解除了劳动合同。随后该公司向丛某支付了生活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各项数额共计13834.20元,但没有为丛某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也未为丛某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2017年3月,丛某向莱山区某公司求职,并被该公司录取,但因丛某始终无法提供原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且无法办理档案转移手续,造成丛某无法被录用。
丛某为此倍感无奈,表示曾数次向原公司要求为自己开具离职证明,但均遭到了无视和拒绝。为此,丛某诉至法院,要求该有限公司支付自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至起诉之日期间的经济损失17038元。
日前,牟平法院已审结此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遂判决被告为原告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并按法律规定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相应的经济损失。
用人单位未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未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会导致劳动者在进行下一次就业时出现障碍,会造成劳动者无法就业,无法获得收益的经济损失。
用人单位已与劳动者解除了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就应该按法律规定为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依法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关系转移手续,无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纠纷,用人单位均应该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双方权利义务的两清,只有完全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才是双方关系的终结。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仅仅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材料,进行配合办理手续,切莫大意忘记,或者为了省事、赌气,拒绝办理,而招致经济赔偿,得不偿失。
[ 责任编辑: 赵竹建 ]
下载胶东头条
谢娜孕后首晒素颜近照 花样遮孕肚四肢纤细
谢楠忙健身吴京带娃 谢楠:京哥贤惠死你了!
管虎梁静10岁女儿近照曝光 和爸爸妈妈神似
梁家辉一家四口同框 双胞胎女儿身材抢镜
胡歌13年前旧照被网友认成林更新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没有工作证明怎么申请信用卡
  的透支功能使发卡面临一定的风险,为了降低恶意透支的风险,发卡银行会根据申请人的个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来决定是否发卡以及发卡的额度。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是长期经营的结果,还款能力则要从收入情况和财产状况两方面来综合考量。工作证明和工资流水是很好的收入证明材料,工资流水在工资卡的发卡银行任一网点就能直接打印,工作证明则需要自己根据发卡行要求的格式打印或填写,再由单位加盖公章。那么没有工作证明怎么申请信用卡,能成功申请信用卡吗?
  年龄在18至65周岁之间、无不良信用记录、有稳定的还款能力是申请信用卡的3个条件,工作证明只是证明还款能力的材料之一,而不是唯一的证明材料,所以就算无法提供工作证明,别的可以证明还款能力的材料也能够用于申请信用卡。小融带大家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材料可以证明还款能力吧。
  工资流水:相比于工作证明,这是更加直接有效的收入证明;小融偷偷告诉你:在自己工资卡发卡银行申请信用卡的成功率更高哦!比如在(,)办理工资卡,直接就可以同时申请信用卡。
  财产证明:房本、车本、存款证明(存款超过5万才可以)都是申请金卡、白金卡的有效材料,这些财产证明无疑是还款能力的有效证明材料。
  其他材料:已经拥有的信用卡――适合支持以卡办卡的银行;社保缴纳凭证;个税缴纳凭证;带照片的工牌;劳动合同复印件;特殊工种证件等。
(责任编辑: HN666)
11/09 11:4812/15 11:4512/15 11:4312/15 11:2912/15 11:2912/15 11:1212/15 10:4112/15 10:23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证明跟劳动合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