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对于解放军来说是缴获坦克好还是缴获重炮好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是怎么打毁国军的坦克,飞机,装甲车,大炮的,而且是成千上万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是怎么打毁国军的坦克,飞机,装甲车,大炮的,而且是成千上万甚至还有美国的榴弹电子炮
额,这个是榴弹炮吧,榴弹电子炮啥啥玩意?首先,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装备上比抗日时期有了很大提高,主要是收缴了大量日军武器,基本上主力部队轻兵器上日式化了,个人认为很多人一提就说苏军给的,其实苏军就给了东北解放军一些日军仓库的钥匙,装备的也就是东北军,谁让国军去的晚呢.而东北之外的其他解放军要拿到日军武器就得靠实力了.但是就算解放军主力全日式化装备(轻武器,重武器只有少量)但是和美式化装备的最先投入到解放区的国军部队相比还是差很多.尤其是坦克,飞机,装甲车,大炮不是没有就是很少.其次,解放局战斗力和士气比国军强,这点是主要的,共产党军队战斗力一直都高于任何时候的国军,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国军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具体愿意,可能跟国军内部帮派林立,腐化严重有关系.国军军队里,吃空饷的是每只军队都有的,克扣军饷克扣口粮也是常事,造成士兵严重营养不良,战斗力低下.当然,解放军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有一定关系,加上内部军队领导也大多清廉肯干,和士兵同吃同住,士兵和军官关系确实好的多,打仗是比较团结.最后,回答你那个飞机大炮啥的咋弄的,这个就要说到指挥和战略问题了,解放军的指挥,从中央老毛哪里,到个解放军首长再到底层,都是比国军要强的多,而且灵活多变.大战略上,老毛先占东北,稳定华北,保住山西和山东的大战略绝对正确.而战法上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术有很灵活多变,开始退出大部分解放区,主要解放区也大踏步撤退,并留下相应的游击队,让国民党穷追不舍,还要分兵把守新占领的地方和交通要到,还要围剿游击队,本来优势的兵力都投入进去了.然后解放军留小股部队吸引敌人,大部队突然集结到一起打击敌人比较分散的一只部队.灭掉后马上自己在分散.然国军频于奔命,但是抓不到解放军,还被一点点吃掉.知道为啥飞机大炮不起作用了吧,战场上国军坦克,飞机,装甲车,榴弹炮都很强,但是数量有限,不能哪里都用,所以解放军分散吸引敌人,再偷偷集中,伏击或围歼一支部队,等国军调动坦克飞机过来,解放军战场都打扫干净了.还有就是把国军弄到山区等不适合坦克大炮作战的地方歼灭,比较著名的就是孟良崮,那个地方重山恶水,坦克上不去,大炮没法用,最后都被解放军用牛车拉走了.当然解放军真的在战场上遇到坦克大炮,装甲车,也是用人硬上的,炸药包,爆破筒之类的,损失却是相当的大,遇到飞机就更没法了,能躲避就躲避是唯一方法.平时运动战和游击战可以避开这些,后期的大决战时,就没法避开了,三大战役国军都投入了所有主力,全美式化装备.飞机,坦克啥的给解放军造成的杀伤比国军步兵造成的不少,但是也没有起到任何扭转战局的作用.三大战役每次战役国军投入的空军都几百架(含运输机),给解放军造成的损失却是很大,影响更大,尤其是心理上的.不过解放军当时已经总结出一整套对付空中威胁的办法,也减少了大量的伤亡.最后,不得不说一点,当时解放军很得人心,国军在解放战争中,投降或起义的部队比被歼灭打死的要多得多,而这些武器也是,除了飞机,上了战场的大部分坦克,装甲车和大炮,没经过战火被缴获的很多很多.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心向背来,当时给国军再多好武器也没法扭转战局,这一点,1947年美国的军事顾问团给美国政府的报告里就提出了.老毛曾经说过一句,在战场上,决定胜负的第一要素是人,而不是武器.看来是对的.解放后一年多的抗美援朝再次证明了这点.最先入朝的志愿军手里拿的武器还是半日式装备,没有空军的保护,对手是比国民党军队强大的多的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联军.一次触动一千多架飞机轰炸,那规模前所未有.志愿军一个连守卫山头,美军飞机+大炮轰炸过后就剩下几个人,然后美军在几十门多管速射高炮和几十辆坦克的掩护下发起冲锋.志愿军全部负伤的几个人击退敌人几次进攻,最后用石头还能击退一次进攻,最后美军话费一天时间才攻打下来,俘虏一个被炸晕过去的志愿军战士,这个志愿军战士被直接空运回美国本土审讯,这确实不是一般得战斗力.美军西点军校,有不少经典战役供学生学习,抗美援朝时期的很多案例都是美军的必修课程.
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是怎么打毁国军的坦克,飞机,装甲车,大炮的,而且是成千上万》相关的作业问题
一野——部队实力58万人,歼敌51.36万人,歼灭土匪7.2万人,牺牲1.8万人;二野——部队实力120万人,歼敌2,218,134人,歼灭土匪114万人,牺牲215,209人;叁野——部队实力82万人,歼敌240万人,歼灭土匪100万人,牺牲115,959人;四野—— 部队实力150万人,歼敌180余万人,歼灭土匪1
1、红军时期,红军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包括装备、供给都欠佳,最重要的一点是还没有广泛的发动起人民战争,就是以人民的广大力量为依托,实现全民对我军的供给帮助,争取最基础最广大的群众力量;2、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政策不得民心,他们的腐败也表现的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军队这一块,升官发财是大部分国军士兵的目的,所以战斗的意念
“在四平保卫战中,我军伤亡总数在8000人以上,而且都是一些老骨干,等到敌人得到新的力量,集中新六军向四平增援时,我军不得不被迫撤退.在四平撤退后,敌人用机械化部队追击,我军在防守中经一月余之苦战,部队已极度疲惫,加以撤退后之急行军,当时我军失去抵抗的力量.四平保卫战,我军受到相当大的元气损失,许多主力部队失去战斗力,
楼上所说的意思是所谓的最厉害只是奠基在人最多的基础上,但从效费比上不能说是最厉害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解放军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因此,我精选了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功显赫的英雄纵队(军),由于这些部队都是身经百战,我不可能把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每一个作战都说到,只能简
  蟠龙,青化砭,羊马河.三大战役  蟠龙战役简介  1947年4月羊马河战役后,西北野战部队秘密转移至瓦窑堡附近休整.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中共中央机关及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主力在绥德地区并正在东渡黄河,遂令第一战区部队急速北上,并令驻守榆林的第22军等部南下,企图南北夹击,将其消灭于葭县(今佳县)、吴堡地区,或逼过黄
有台儿庄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铁道游击队 活动在敌人后方,破坏敌人交通,侦察敌情,配合八路军作战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御林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唯一的师建制部队解放军后勤基地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所使用的炮弹基本都是从山东转运的,通过百万的独轮车送
五四运动:李大钊;陈独秀.鸦片战争:林则徐;关天培;邓廷祯;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陈连生;裕谦;陈化成;海龄.人民解放战争:董存瑞;刘胡兰;彭德怀;贺龙;粟裕;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震林;陈毅;刘伯承;几乎所有共产党解放军人物实际都可算上.
1)辽沈2)淮海3)平津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从日开始至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同蒋介石集团进行了空前的战略大决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从日开始,东北解放军集中主力70万人,发动了辽沈战役,解放了
这个题材因不符合网络管理规定,是要被和谐的.就算你写了,也没有什么文学正规网站敢于发表!当然如果服务器在国外的不在其列.打日本、打德国甚至打苏联、美国都无所谓,但是改变国共战争局势不行.另外,参考一下曾经写《江山XXXX》的尼人,从四川跑到上海,结果于上海被擒的事实,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官法如炉.还有前两天,被和谐的《官
中国那么大,各个地方的人吃的都不同.有吃米饭的,有吃馒头的,有吃野菜的也有吃窝头的.其实,我猜测,你们老师是想讲解放军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飞机大炮的国民党军队的故事吧?你就回答他,解放军是吃小米的就可以了. 小米是炒熟了的,装在干粮袋里.你可以看到八路军、解放军身上都有左右斜挎的两根带子,一根是子弹带,另一
辽沈战役: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
B正确,因为南京在长江以南,只有渡江成功才能解放,而要想渡江成功,只有先解决东北,华北中原,故三大战役在前,而跃进大别山是战略反功的开端,才有以后的淮海战役成功.希望能帮你
C“国共会战其实只有三大战役,而三大战役其实只有一大战役"说的就是淮海战役战胜后,中国共产党控制了长江以北之华东和中原地区,使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及经济中心上海处于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
这要看具体分工了.解放军这个名称出现于1946年,1947年3月,蒋军即开始对延安进行重点进攻,放弃延安后,中共中央一分为三,真正起到指挥全局的是留在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以此分析,彭大将军在1946年10月到1947年3月之间,有可能参与过全局性的指挥(有可能具体担负某些工作).在此之后,他就是负责一野的工作
【D】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英文称为Battle of Triangle Hill.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属于“联合国军”金化攻势(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后历时43天,在3.7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解放战争东北解放军的炮兵优势
解放战争东北解放军的炮兵优势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Wed Sep 21 11:05:57 2011)(吾从某大虾帖子里总结的)&&& 46年2月,新6军一个团在沙岭与解放军遭遇。解放军17门山野炮向沙岭村的国军射出2074发炮弹。国民党堂堂五大王牌&全美式&新6军一个师就12门山炮。&&& 四平战役,解放军炮火比新1军强(苏联用火车运送炮弹)。5月29日林彪给吉林军区的电报说,在撤退途中,东野被国民党军俘虏一个炮团直属队,里面多是韩国人、日本人。&&& 新开岭战役,解放军重创号称国军第6大主力的52军的基本部队25师。解放军投入240毫米重炮、另外还有山野榴炮30门。&&&&&&&&&&& 德惠战役,新一军面对的解放军投入4个步兵师,却有3个炮兵团支援,动用90门山野榴炮。整个民国,国军没有一次战斗投入3个炮兵团的纪录。此战解放军仅仅在外围战斗,就发射了近七千发炮弹,完全压制住了新1军,但也没拿下德惠,此时东野的步炮配合还不熟练。&&& 彰武战役,东野配属8个炮营(66门榴弹炮),比国军5大主力所有榴弹炮还多。直接把据守1公里宽度阵地的国军79师给打光了。&&&&&& 47年秋天,东野已经有12个炮兵团,国军全国才13个炮团(东北4个,其中155重榴团美国没给炮弹、另一个是解放军不屑组建的迫击炮团)。老说是缴获国民党的,47年求东野就缴获了超过全国国军的大炮啊?&&& 辽阳战斗,保安队升级的国军54师只有4门野炮,而东野攻城的2个纵队、与独立炮兵有60多门大炮。&&&&&& 锦州战役,解放军投入山野榴加炮300多门,10万国军守军只有炮兵13团的7门榴弹炮、炮14团的12门野炮,弹药严重不足。总攻击那天,国军炮兵没弹药了。&&&&&&&&&&& 辽西战役,东野靠绝对优势火炮一举击溃国军第9兵团。&&& 1983年陈云说东北的最后胜利,第一条就是苏联出兵东北,为84迅速进入东北,改善装备,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8年开战前东北独立炮兵改编为炮兵1,2,3师。早在48年4月哈尔滨第2次炮兵会议就公布东野独立炮兵拥有:5个重炮团(2个机械化重炮团]、1个高射炮团、1个机械化高射炮团、1个重迫击炮团)、一个战车团,12个野战纵队都有队属炮兵团、营。&&& 尤其是日式92式105野战加农炮,射程比国军射程最远的155榴弹炮足足远了7300米。而国军唯一的美国重榴弹炮团还没有弹药,到了后来84的炮30团接收了这个团,也从来没有在战场上露过面,因为没有炮弹&&& 华野47年2月就有了特纵,拥有了5个炮兵团。&&& 48年有了国民党没有的2个炮兵师,大炮兵主义啊!有人说那是缴获国军的,但是济南战役解放军射程13000米的重炮国军可没有。&&& 淮海战役回忆史料记载,刚开战军委就命令部队、兵团携带4个重弹药基数。一,二兵站再储备20万发炮弹。攻击杨庄的战斗中解放军在一个小时就打出10000发炮弹、2500公斤迫击炮抛射炸药.彻底轰平了2、3个营的国军防御。&&& 华野3、中野6纵攻击双堆积使用了100多门大炮。&&& 淮海战役解放军公布消耗679943发炮弹。&&& 打天津解放军投入538门大炮,太原号称1300门炮(含迫击炮)。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不给糖糖就捣乱~???
Believeloveagain
好想升个级?
差得不多的任务
播一会等会回老家.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概述/解放战争
解放南京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是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46年7月有430万人,人民解放军45年9月时只有127万人(但是还有268万民兵)。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依靠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的支持,贯彻、制订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通过前8个月机动防御作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1947年3月,国民党军将其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重兵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解放区,虽曾占领,喧嚣一时,但并未达到目的,其自身又遭惨重损失。&从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向南强渡黄河,8月挺进大别山;随后,、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于8月挺进豫西;、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于9月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战火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总数达到400万人,国民党军总数则下降到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大大超过国民党军,居于压倒优势。国民党统治已成风烛残局。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继1949年4月发起、占领之后,6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追击。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人民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
历史背景/解放战争
1946年10月周恩来与第三方面和国民党代表在吴铁城公馆,此时国共谈判已濒临全面破裂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轰炸,日本败局已经注定。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所以苏军未经大规模抵抗,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日本北方四岛和朝鲜半岛北部。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中共中央指挥河北、山东所属小股部队于8月下旬向关内进发,9月下旬才分别开始从晋冀鲁豫等地或陆路,或水路,或武装,或徒手,陆续动身赶往热、察和东北。先后抵达10几万人。倚靠苏联势力抢夺战利品与抢占东北地区地盘。中共在东北的空军学校,由日本飞行员做教练(参见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总体方针,向南防御就是把江南的孤立部队撤走以免被江南优势国军全歼,向北发展就是大力发展东北和华北根据地,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基于此方针,中共主动向国府提出了撤退江南各地区小股部队到江北,并由运输舰将东江纵队北运烟台;同时大力发展东北。&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国军日夜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当前形势后决定,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中正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的下,中共所属各武装力量纷纷向附近据守的日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投降,并对拒不投降者展开攻击。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指挥河北、山东所属部队积极向关外进发,配合苏军占领东北地区。为争夺日本投降的遗留资源,国共间爆发上党战役等战斗。 国共谈判重庆谈判国共谈判史&&&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重庆谈判&马歇尔调停&一月停战令&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宪草&整军方案&东北停战协定&第三方面调停&制宪国民大会&和平攻势&北平和谈&1946年应中共要求,广东东江纵队乘美国运输舰前往烟台整编,后参与山东内战。 1945年8月-10月,毛泽东,周恩来等飞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谈判。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和中国政府代表、、、邵力子之间进行。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决定在年底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国共两党并民盟,青年党等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个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同实现民主宪政。2月底,虽有等因素,国共双方仍达成整军协定,统一将国共军队整编为国军。协定划定全国驻军服务区,各军队集结在此统一整编;整编以12个月为一期,分期缩编部队,直到完成全国60个师的目标。3月底,国共达成迄今最后一个正式协议东北停战协定,但该协定已对激烈进行的东北内战无实际约束力。 局部冲突1945年下半年国共主要冲突列表战斗名称&大& 致& 时 &间&爆&&& 发&&& 原&&& 因&实&&&& 况&上党战役&9.10-10.12&阎锡山部队与中共军队在中共辖区上党为争夺日本投降军军备发生的战役&阎锡山部队10个师被全歼,长治被中共攻占&10.24-11.2&国军沿平汉路北上接受日军投降,中共阻止其北进&中共军合围国军7个师,将其全歼平绥战役&10.18-12.4&傅作义部队在绥远接受日军投降,中共为打通华北东北交通&中共军围攻归绥,包头两城一个半月,未能攻克最后撤退&10.15-12.14&阻止国军沿津浦路北上受降&中共军队攻占山东大片地区,山东华中两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年5月,四平激战1945年9月中,中共军队围攻长治。1946年1月初,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下达了1月停战令,以迎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月,国共达成整军方案,决定整编中共军队为国军,但因政治最终未能进行。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草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中正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引起中共报纸攻击。3月,随着苏联军队在东北撤退,国共重新开始在东北爆发军事冲突。日,中共在苏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
战争经过/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年间,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为了推翻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官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次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争取和平民主﹑准备应付集团发动全面内战(1945年9月~1946年6月)&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和卖国政策,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一切民主力量,取消解放区,独占抗战胜利果实,继续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然而,蒋介石实行独裁和发动内战的方针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同时他要发动全面内战还需一定的时间准备。因此,他不得不摆出和平的姿态,采取假和平真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去谈判,妄图压迫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让出解放区;一面加速部署全面内战,并以接受日伪军投降为名,调动大批军队到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抢占战略要点,向解放区进行武装进攻。&中国共产党考虑到国内外的和平呼声,同时也考虑到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可能经过和平谈判,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因此,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日,中共中央发表,提出以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建设新中国的主张。28日、、等自延安赴重庆,就国内和平问题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会谈纪要》(即);达成停止军事冲突协议并颁发停战令;同日;由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组成的政治协商会议开幕,经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纲领等5项决议案。&解放南京中国共产党在力争实现国内和平民主的同时,对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的阴谋也保持了高度警惕,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了充分的应战准备。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和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决定撤出分布在﹑﹑﹑﹑﹑﹑湖北﹑豫西等省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部队;同时,从山海关内各解放区抽调11万余人的部队和2万名干部进军东北,会同东北人民自卫军(由东北抗日联军改编)开辟东北解放区。各大战略区的部队进行整编,编组野战兵团;东北部队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新四军和山东的八路军组成山东军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野战军﹑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和晋察冀野战军;中原军区﹑晋绥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分别组成若干个野战纵队或野战旅。至1946年6月,全军共组成27个野战纵队(含相当于纵队的师)另6个野战旅﹑14个炮兵团,全部野战军共约60余万人。另有地方军60余万人,民兵220万人,从组织上实现了由以游击战为主到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关内解放区部队进军东北各野战军﹑地方军和广大民兵,普遍进行了军事技术和战术训练,并改进和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大大提高了全军的政治素质和作战能力。同时,各解放区大力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运动,特别是在中共中央日(即《五四指示》)发布后,逐步开始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以增强解放区支持战争的力量。&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谈判前后,蒋介石集团在美国协助下,借口接受日伪军投降,陆续调集80万人以上的兵力,以打通﹑﹑同蒲﹑平绥等四条铁路线为重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停战令发布后,国民党军在蚕食关内各解放区的同时,又大举进攻刚建立的东北解放区。各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军的进攻进行了坚决的自卫还击。晋冀鲁豫军区部队进行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共毙伤俘国民党军6万余人,并争取其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近万人在邯郸地区起义。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四平战。其它解放区的部队也给进犯之敌以有力回击。这些战役战斗迟滞了国民党军的进攻,配合了和平谈判,取得了以运动战歼灭拥有现代化装备国民党军的初步经验。&人民解放军实行内线作战,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1946年7月~1947年6月)&蒋介石集团在战争准备就绪后,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于日首先向中原解放区发动,接着将战火扩大到其它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解放战争全面展开。&1948年,朱德与陈毅部署豫东战役战争之初,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为430万人(内正规军200万人);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全面展开后,各解放区部队陆续改称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为120余万人,双方兵力对比为3.5:1。国民党军接收了100多万侵华日军的装备,有的大量财政、军事援助;人民解放军除步兵武器外,只有少量刚组建的炮兵。国民党统治区有3亿以上人口,并控制着全国所有大城市﹑主要交通线和绝大部分工业,解放区人口只有1.3亿,极少现代工业。蒋介石凭借其优势,决心使用全部正规军248个旅中的193个旅约160万人的兵力,在大量特种兵及地方保安团队的配合下,采取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在3~6个月内首先消灭关内人民解放军,尔后消灭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于日发出关于《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指出,蒋介石在军事上虽然占有很大优势,并有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的以歼灭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在战争的头8个月(1946年7月~1947年2月),依托解放区的有利条件,实行内线作战,主动放弃一些和地方,创造战机,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集中兵力,分批歼敌,先后作战160余次,歼灭国民党军71万余人,其中主要的有,中原部队的突围,华东部队的苏中、宿北、鲁南、等战役、晋冀鲁豫部队的出击陇海路、、同蒲路等战役、晋察冀和晋绥的晋北战役,大同﹑和东北部队的新开岭战役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等。国民党军由于大批成建制地被歼,机动兵力更加不足,从1947年3月起,被迫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调集94个旅约70万人的兵力进攻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在其它战场转为守势,企图首先解决这两个地区战事,尔后再转用主力于其它战场,各个击破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为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确定在陕北和山东两区继续实施防御作战,在东北﹑﹑豫北﹑晋南等地区举行反攻。3月19日,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撤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各地解放战争,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和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进至,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中共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叶剑英,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进至晋西北,统筹后方工作。3月25日~5月4日,驻陕甘宁边区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的指挥下,以仅2万余人的兵力,在粮食,弹药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战役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1.4万余人,初步稳定了西北战局。5月,华东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于1947年1月合并改称)在山东中部孟良崮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精锐部队整编第74师,打乱了国民党军的进攻计画。与此同时,其它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举行战略性反攻,先后进行了﹑﹑晋南攻势及正太战役等,收复和解放了大片土地和一些城市。在一年的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毙俘其旅(将)级以上军官202名。&渡江部队冲上长江南岸人民解放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和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7月~1948年7月)&经过一年作战,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虽经不断补充,其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到373万人,其中正规军150万人,用于进攻解放区的兵力虽增至227个旅,但由于战线延长,守备兵力增多,用于作战略机动的仅40个旅﹔国民党统治区大后方只有正规军21个旅。随着军事上的失败,国民党蒋介石在上,上也陷入了困境,各民主党派,各阶层人民纷纷起来反对内战政策,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人民革命运动遍及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许多乡村,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余人发展到195万人,其中野战军100万人以上﹔解放区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后方更加巩固。但由于战争的破坏,解放区人力物力财力已十分困难。中共中央根据对战局的全面分析,确定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是,抓住时机,举行全国性的战略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以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钳制和歼灭敌人,收复失地。&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是以挺进中原,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为重点,于1947年下半年逐步展开的。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率所部&4个纵队从山东阳谷以东之张秋镇至菏泽以北之临濮集间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地区,经过近1个月作战,歼灭国民党军9个半旅约6万人,迫使蒋介石从山东和陕北战场抽调9个整编师共22个旅的兵力回援鲁西南,从而有力地配合了这两个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作战。8~10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率2个纵队,1个军另1个旅,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率6个纵队(即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1个纵队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展开于中原地区,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移到长江北岸,对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南京,武汉构成严重威胁。蒋介石被迫调集33个旅的兵力围攻已经进入大别山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以巩固大别山根据地为中心,密切配合,互相策应,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广大地区机动作战,至1948年春,粉碎了军的围攻,歼灭了大量敌人,建立和巩固了中原解放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转到外线作战,调动和吸引国民党军南线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的周围,对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作用。&为配合三路大军经略中原,西北野战军(陕甘宁﹑晋绥两区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于1947年&7月正式定名为)和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分别在东西的两翼--陕北和山东战场,以积极行动钳制当面的国民党军。西北野战军进行了沙家店﹑延清﹑黄龙等战役,为尔后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进行了胶东保卫战,收复了大片失地,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战局。此外,晋察冀野战军进行了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将国民党军压缩于中长铁路和北宁铁路的几个孤立城市。人民解放军内线各战场的攻势作战与外线的大举出击相结合,构成了向国民党军发动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使战争达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口号。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总结人民解放军长期的作战经验,提出著名的十大原则,进一步统一了全军的作战思想,提高了战略战术水平,增强了战斗力。&月,人民解放军继续执行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作战,展开新的攻势。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与中原野战军(1948年5月由执行外线作战任务的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改称)协同进行了洛阳﹑宛西﹑宛东﹑豫东﹑襄樊等战役,特别是豫东战役,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局。山东﹑西北﹑华北﹑东北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展开以拔除国民党军在解放区内的重要据点为主的声势浩大的攻势作战,先后举行了胶济铁路西段﹑中段,津浦铁路中段战役﹔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战役﹔临汾﹑晋中战役﹔东北冬季攻势作战。攻克周村﹑潍县﹑﹑宜川﹑﹑四平等城市。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5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由陕甘宁边区移至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县西柏坡。&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余人,毙俘其旅(将)级以上军官174名,收复和新解放了拥有3700万人口的15.5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城市164座,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进行决战﹑各个歼灭国民党军重兵集团(1948,年7月~1949年1月)&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时,形势更加有利于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装备进一步改善﹔建立了较为强大的炮兵﹔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和群众性练兵,军政素质更加提高﹔长江以南各省的游击队迅速壮大,威胁着国民党军的大后方﹔老解放区经过一年的土地改革和休养生息,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仍保持365万人左右,其中正规军198万人,在数量上虽仍稍占优势,但机动兵力已少于人民解放军。其中,与人民解放军接触的正规军249个旅,被隔离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5个战场上,互相难于应援﹔且由于连战连败,高级将领大批被俘,士气低落,战斗力愈益下降。&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重500万人民解放军,在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任务。并决定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主力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歼灭更多的国民党军。&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开始进攻孤悬在山东解放区内的国民党军战略据点济南,激战至24日攻克该城,全歼守军10.4万人(内2万人起义)(见彩图&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山东省会济南&)。这一胜利,增强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信心。&中共中央军委鉴于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部55万人(其中正规军48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处境孤立﹔东北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108万人,总兵力超过国民党军将近一倍﹔东北有97%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人力物力充足,已具备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客观条件,因而决定首先歼灭卫立煌集团。,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毛泽东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和以主力南下北宁线首先攻克锦州的多次指示,以70余万人的兵力发起战役。于10月15日攻克战略要点锦州,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19日解放长春,守军10万人一部起义,大部投降﹔20~28日,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全歼自沈阳西援﹑企图重占的国民党军西进兵团10万人﹔11月2日,攻占沈阳,全歼守军(见彩图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渖战役。图为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国民党军发起总攻&)。此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11月9日,驻锦西﹑葫芦岛的国民党军撤向关内,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连同其它战场在此期间的胜利,使敌人总兵力降到290万人以下,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达300万人以上,使全国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占有了优势。&济南战役后,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华东野战军的建议,在淮阴﹑淮安﹑海州地区进行淮海战役,求歼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集团一部。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主力解放郑州﹑开封。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人民解放军将在徐州地区发动攻势,即命令徐州”剿总”收缩兵力。11月7日和9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扩大淮海战役规模,集中华东﹑中原两个野战军及中原﹑华东﹑华北军区地方武装各一部共60余万人的兵力,求歼刘峙集团(共80万人)主力于徐州地区。随后,于11月16日又决定由﹑﹑邓小平﹑﹑谭震林组成党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领导淮海前线一切事宜。11月6~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圩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7兵团,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率两个军起义。中原野战军攻克战略枢纽宿县,并将自确山地区东援的第解放战争12兵团阻止在宿县西南赵集地区。11月23日~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军第12兵团于双堆集地区﹔主力在永城东北青龙集﹑地区包围由徐州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并歼灭其中的第16兵团约4万人。这时,平津战役已经发起,为稳住北平﹑天津地区国民党军,延缓其决策南逃,从12月16日开始,中原﹑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暂停对当面国民党军的围攻,转为战场休整,开展政治攻势。在20天的休整期间,争取约万余名国民党军官兵投诚。在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力完成对平津地区国民党军的包围后,华东野战军于日对被围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经5天激战,全歼敌徐州“剿总”及第2﹑第13兵团。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直接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见彩图1948年月11月6日至日,人民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图为人民解放军某部向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部驻地碾庄圩突击&)。&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的震撼下,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所部约60万人或守或逃举棋不定。为了稳住北平(今北京)﹑天津地区的敌人,达到就地歼灭的目的,中共中央军委令东北野战军不要休整,提前入关,会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共100万人,在﹑﹑地区发起平津战役。在战役过程中,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华北军区司令员)组成党的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夺取平﹑津和管理平津唐地区的一切工作。日~12月20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对傅作义部”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指示,华北军区2个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平绥铁路中段发起攻势,分别包围张家口﹑新保安,切断了傅作义部主力自北平西逃的通路﹔东北野战军主力直插和之间,切断了部海运南逃的通路,并隔断了平﹑津﹑塘(沽)的联系。12月21日~,华北军区主力和东北野战军分别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和天津等地的国民党军,使守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随后经过谈判,傅作义将军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条件,率部25万人集结城外,接受改编。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华北地区基本解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为配合主要方向作战,在辽渖﹑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前后,西北野战军进行了澄合﹑荔北和冬季战役,歼灭国民党军近6万人。华北军区第1兵团(后改称第18兵团)于发起太原战役,12月上旬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稳住平津地区的傅作义集团,部队转入围城休整。平津战役结束后,第19﹑第20兵团(即原华北第2﹑第3兵团)奉令参加会攻太原,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太原前线党的总前委,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太原前线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任书记。对太原城发起总攻,至24日结束战斗。此役,前后共歼灭国民党军12.4万人,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38年的反动统治。1948年7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近230万人。集团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或军事上,都已面临绝境。&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军残存部队(1949年2月~1950年5月)&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尚有220万人,其中正规军146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已无力在战略上组成有效防御。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400万人,其中野战军218万人,已占绝对优势。&1949年元旦,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并向中外宣告﹕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解放全中国。蒋介石为挽救败局,一面于日宣布“引退”,不再担任总统﹔一面以国民党总裁身份&在幕后指挥部队部署江防,并积极扩充军队,经营后方,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取得喘息时间。蒋介石下野后,副总统出而代理总统,于22日发表了要求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声明,并指定了“和谈代表团”名单。&中共中央于3月5~13日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解决国民党军残存作战的“三种方式”,赋予人民解放军参加新区工作的战略任务。为适应战争发展,人民解放军统一进行整编,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野战军下辖2~4个兵团,兵团下辖3~4个军。全军共编成16个兵团﹑58个军及一个铁道兵团。其中华北军区的&3个兵团和铁道兵团直属军委总部。保留了原有的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和华北&5个一级军区。这次整编,使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决定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等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同南京国民党政府派出的代表团进行谈判。同时要求人民解放军作好向全国进军的一切准备,以便在谈判破裂时继续用战斗的方式解决残存的国民党军,解放全中国。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开始在北平谈判,至15日,双方拟就国内和平协议最后修正案。但截至20日南京国民党仍拒绝在该修正案上签字,致使谈判破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遂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全国进军。&4月20日午夜,人民解放军发起。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张黄港西至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击溃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于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各渡江部队展开猛烈追击,在郎溪﹑广德地区歼灭国民党军5个军,并前出到浙赣线,占领苏南﹑浙东﹑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及杭州﹑南昌。5月27日,解放全国经济中心上海。5月14日,第四野战军执行南下先遣任务的第12兵团在团风至武穴间横渡长江,17日解放武汉三镇,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兼第19兵团率部2万余人起义。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渡江战役结束后,各野战军即按中共中央军委预定部署,分别向东南﹑中南﹑西南﹑西北地区进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于7月上旬由苏州地区向福建进军,至10月下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歼灭国民党军约10万人。在10月24~25日进攻金门岛的作战中将守敌大部歼灭。由于敌军增援,船只为敌机炸沉和烧毁,后续部队不能增援,致登陆的4个团的部队孤军作战3天,最后壮烈牺牲。&解放战争第四野战军附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于6月底自武汉﹑南昌等地南进,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赣西北﹑赣西南广大地区。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程潜﹑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在长沙率部起义。9月中旬,南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采取大迂回大包围方针的指示,分三路对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部和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部实行迂回追击,分别在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和﹑阳春地区进行围歼,歼灭白﹑余各一部共约11万人。然后分路挺进广西,至12月中旬在粤桂边的容县﹑博白和钦州地区全歼白崇禧集团。向中南进军的部队在历时半年的追击作战中,克服重重困难,共歼灭国民党军近40万人。~5月1日,第15兵团在琼崖纵队配合下解放海南岛,歼灭国民党军3.3万人。至此,中南大陆及沿海主要岛屿均获解放。&第一野战军(辖第1﹑第2﹑第18﹑第19兵团)于1949年&5月乘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实施战略退却之机,开始向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追击。5月20日解放西安,7月中旬在扶风﹑眉县地区歼灭国民党军4个军。随后以第18兵团监视秦岭地区胡宗南部主力,并尔后入川作战﹔主力向甘肃﹑宁夏﹑青海挺进,先后解放兰州﹑西宁,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所部。9月下旬解放银川﹑张掖﹑酒泉,歼灭西北军政副长官马鸿逵所部及马步芳残部。9月25﹑26日,国民党军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新疆省主席鲍尔汉率部起义。10月中旬,第一野战军主力一部进军新疆,在新疆民族军配合下,于1950年3月进驻全疆。该野战军在半年多的时间中,以长距离奔袭结合城市攻坚,以军事攻势结合政治攻势,战胜艰难险阻,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解放了西北全境。&第二野战军附第四野战军一部于1949年11月&1日开始由湘西﹑鄂西地区以大迂回动作分路向贵州﹑川南进军,至11月底先后占领贵阳﹑重庆,歼灭国民党川湘鄂边“”主任宋希濂等部,并前出到宜宾﹑泸州。11月中旬,位于秦岭山脉担任向北防御的胡宗南部在其侧后受到威胁时,即向成都收缩。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附第&7军等部在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率领下,由陕入川。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驻防成都外围的西康省主席及西南军政副长官﹑潘文华等率部起义。人民解放军各路入川部队向成都急进,至20日完成对该地区的包围。国民党军第16﹑第15﹑第20﹑第7﹑第18等兵团纷纷宣布起义,其余部队迅速被歼。30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日,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进驻昆明。3月中旬~4月上旬,一部歼灭西昌地区守军。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南的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军90&余万人,解放了四川﹑贵州﹑云南﹑西康(今划归四川省﹑)等省,彻底粉碎了军依托西南一隅待机反攻的企图。&华北大部地区解放后,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董其武接受人民解放军提出的和平解决主张,达成双方暂时划界驻守协议。日,董其武等率所属党政军人员6万余人起义,至此,华北全境解放。&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于1949年夏解放浙东后,即进行渡海解放舟山群岛的准备工作。,驻守舟山的国民党军12万余人向台湾撤退。人民解放军发起追击,至19日解放舟山全岛。至此,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即告结束。&
主要战役/解放战争
淮海战役总述,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在以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过程中,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不敢北上与华野交战。粟裕认为,这说明敌人是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我军打大规模的仗,也说明我军对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渐。因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但已胜券在握的时候,就于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粟裕军事文集》第393页———394页)。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19页)过程及战况淮海战役自日开始,至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对杜集团围而不歼,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第三阶段: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济南战役后,敌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开始收缩兵力,至十月底,其四个兵团、四个绥靖区、二十五个军,约六十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止我军南下,以屏障南京。其部署是:第7兵团(黄百韬)在新安镇地区;第&13&兵团(李弥)在徐州以东地区;第2兵团(邱清泉)在黄口、砀山地区第16兵团(孙元良)由郑州撤往蒙城;第9绥靖区(李延年)在海州;第3绥靖区(冯治安)在韩庄、台儿庄地区;第4绥靖区(刘汝明)在商丘;第1绥靖区(周岩)在淮阴。这一部署的特点是,重兵密集,便于机动,增援。九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十月十一日,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地区之敌;第三步在两淮地区作呀。并要求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攻击陇海路郑徐段,牵制第16兵团不使其东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为了全歼第7后团,并迷惑,使其不能迅速判明我军的主攻目标,毛泽东根据敌军部署特点,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要用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任务,并从南北两面及西面威逼徐州。这样就能达到争取较多时间,全歼第7兵团。十月中旬,中原野战军派第2纵队向江汉、第6纵队向宛西行动,吸引白崇禧主力第3兵团(张淦)向南,第12兵团(黄维)向西,以配合郑州战役。 十月二十日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这时,敌主力第16兵团已东撤,残敌万余人被歼,郑州、开封很快解放。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已能够机动使用于东线。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的敌情变化,十一月一日,中央军委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这样,我军能够参战的部队,计有华东野战军十五个步兵纵队、一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上地方部队,共有六十多万人。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害怕徐州之敌重蹈卫立煌集团全军被歼之覆辙,为确保徐州,巩固江淮,以屏障南京,于十一月四日,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徐蚌段两侧守备,企图以徐蚌段为轴心,各机动兵团分布在该段两侧地区,以阻击我军南下,必要时撤到淮南,确保南京,并于六日按此计划调整部署。同时,调华中"剿总"所属之第12兵团至太和、阜阳地区,相机东援。根据中央军委首先歼灭第7兵团,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孤立徐州的计划,华东野战军决以七个纵队分割围歼第7兵团于新安镇、阿湖地区;以八个纵队担任阻缓任务,其&中以三个纵队南北对进,牵制、阻击第13兵团东援,割裂第7、第13两兵团之联系以山东兵团指挥三个纵队歼灭第3绥靖区之敌或促其起义,尔后;渡过运河,直插徐州以东,以牵制敌第13兵团,阻击徐州之敌东援,以两个纵队(战役初期归中原野战军指挥)从西北面威胁徐州。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由睢县、柘城地区东进,求歼商丘地区之敌第4绥靖区,尔后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并调第2、第6纵队至淮海战场阻击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六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正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敌第7兵团因等海州第44军西撤,推迟至七日西开,而第13兵团已按计划离开徐东,准备调往灵璧。十一月八日,敌第3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三个半师起义,我山东兵团顺利地南渡运河,越过该部防区,直插徐州以东地区。刘峙发现我军多路向徐州逼近,判断我将东西夹击徐州,十分恐慌,当即改变原来撤至徐蚌两侧的计划,决定调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坚守徐州。同时,蒋介石决定调杜聿明回徐州“剿总”任副总司令,并以李延年率第9绥靖区机关在蚌埠组建第6兵团,第4绥靖区改为第8兵团,与第6兵团协同动作,沿津浦路两侧向宿县推进,并担任固镇、宿县之间的守备。中央军委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于九日夜间,要求华东、中原野战军“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定下了全歼敌刘峙集团于徐州地区的决心。十一月十日,山东兵团主力歼灭了第7兵团西撤的先头师,切断了该敌的退路,十一日华东野战军将敌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为全歼第7兵团,我军调整了部署,华东野战军以山东兵团挨近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及特纵炮兵大部攻歼敌第7兵团,以第7、第10、第11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由东南面逼近徐州,侧击东援之敌,以第1纵队为预备队;陈毅、邓小平当即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第3和两广纵队转入徐蚌段作战,其中以第4纵队、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和两广纵队由西南面、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由西北面威胁徐州,以第3纵队及第9纵队一部攻击宿县,第9纵队主力南下阻击敌第6、第8兵团北援,第1纵队为预备队。 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党中央考虑到此役是南线空前的大战役,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因此十六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华东、中原及冀鲁豫地区前后方的一切事宜。十一月十二日,我军对敌第7兵团展开猛攻,二十日攻占碾庄,二十二日全歼第7兵团,击毙黄百韬。徐州东援之敌遭我阻击,每日只能前进一至二公里,由确山赶来增援的敌第12兵团十一个师,遭到中原野战军阻击,也只进到浍河以南的赵集附近。&敌第7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决定以徐州的第2、第16兵团,蚌埠的第6、第8兵团及第12兵团三路会攻宿县,企图打通徐蚌间的联系,把徐州之敌撤走,因此,敌第12兵团继续向徐州方向推进。总前委决房集中中原野战军全部围歼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组成北、南两个作战集团分别阻击徐州、蚌埠之敌,并以一部作为中原战军围歼敌第12兵团的预备队。十一月二十五日,敌第12兵团十二万人被我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之双堆集地区。&敌第12兵团被围后,蒋介石见其突围不成,徐州、蚌埠增援无望,遂一面令刘峙到蚌埠督令第6、第8兵团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企图侧击我中原野战军。解第12兵团之围后共同南逃。毛泽东对徐州敌军柯能突围早有预见,并指示华东野战军预作。十一月三十日,徐州杜聿明集团约三十万人,向永城方向逃窜。我华东野战军即以十一个纵队全力追击,十二月四日,将该敌全部包围在永城东北之陈官庄地区。?16兵团自行突围,被我消灭。第2、第13两兵团即就地转入防御。&我军同时包围了敌两个集团,蚌埠之敌仍企图北上救援。总前委采取了"吃一个(黄维),挟一个(杜聿明),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的方针,以中原野战军六个纵队及华东野战军各一个纵队阻击由蚌埠再次北援之敌第6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为总预备队。十二日我军对敌第12兵团发起总攻,至十五日将敌全歼,生俘黄维。敌第6兵团北援被阻,当获悉第12兵团被歼后,连夜逃回蚌埠。&此时,平津战役已经胜利展开,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中央军委,对杜聿明集团暂缓攻击。着淮海前线全军进行战场休整,并对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做好攻击准备。十二月十七日,毛泽东写了“敦促杜聿明等书”。但杜聿明等拒绝投降。十二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平津、平张线上。华东我军遂于一月六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十日将敌全歼,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歼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人,使敌人的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京、沪地区,&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淮海战役结束后,淮河以南的敌人仓惶南逃。华东野战军第6、第7、第8、第13纵队分路南下,解放了江淮间广大地区,前出到长江北岸,为尔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 战果统计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自日至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十万人。战役中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五个兵团部,二十二个军部,五十六个师、一个绥靖区,军连同其他部队共555099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被击毙6人,投诚22人,起义8人。以上战果还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人数。主要缴获有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 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敌我损失比为4.06:1。武器装备损失计有坦克1辆,山炮、野炮、榴弹炮共34门,迫击炮、步兵炮共219门,掷弹筒26具,轻重机枪1884挺,长短枪14588支,各种炮弹679943发,各种枪弹2014.9万发,炸药(缺统计数字)97025斤。在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占大决战总伤亡的53.8%,各种武器的损耗和弹药的消耗也最大,其中火炮损耗占总损耗的48.6%;长短枪损耗占总损耗的69.4%,轻重机枪的损耗占总损耗的61.8%,炮弹的占总消耗的68.7%,子弹的消耗占总消耗的62.7%,炸药的消耗占总消耗的57.4%。歼敌总数则最多,占总歼敌数的35.8%,缴获则最少,淮海战役的激烈可见非同一般。 其中华野歼敌约44万,约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华野伤亡约9.1万,约占淮海战役解放军总伤亡人数的67%。政治军事意义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队分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歼的整编第74师、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的新1军和新6军)从而也就失去了蒋介石赖以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国军控制下,解放军已直逼长江,下一步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就全国战局而言,辽沈、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徐州集团和东北集团已不复存在,华北集团也危在旦夕,尚存的华中、西安两集团,在解放军不断打击下,也受到很大削弱,而新组建的京沪杭汤恩伯集团,实力很弱,这三个集团已构不成主力集团。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是解放区,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区,国民党只得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半壁,但随着精锐主力的,也已缺乏足够的兵力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国民党政治上的危机随着军事上的失败,进一步加剧,派系间的权利争斗,趋于白热化。白崇禧利用国民党政权极为不利的形势,于日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随即得到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参议会的。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表新年文告,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然而此时,要和要战的主动权已不在国民党手中了。行政院院长孙科未经蒋介石批准,就率行政院迁往广州,宣布迁政府于广州,并表示反对与中共谈判,号召继续与中共进行战争,企图在外国势力支持下,经营华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上海,已是人心浮动,惶惑不安。各轮船公司奉命在南京、上海集中船只,以供国民党政府紧急征用。各级政府官员,争相逃往香港、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物也开始撤离南京迁往台湾。在此之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北平收复,国民党政府再度接收故宫博物院,三处南迁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淮海战役的失利,迫使国民政府加紧从南京撤走文物。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至今还有2,176箱仍封存于南京库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管。国民党中央党部仅剩十余人,立法院80%的立法委员逃离了南京。就连也忙于撤退人员及家属。李宗仁回忆到:徐蚌会战已近尾声时,中共全盘胜利已成定局,京沪震动,人心惶惶,国内外许多民意机关,甚至统兵作战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前途无望。 四面楚歌的蒋介石,在这样局面下,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经过精心策划和部署,于日,宣布下野引退,将总统之职交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自己回到家乡浙江奉化溪口,在幕后遥控指挥。 对于淮海战役,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战后检讨中,不得不承认:国军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徐蚌决战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国民党的完全失败,已是不可避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认为: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崩溃了。桂系一时间倍感扬眉吐气,甚至想大干一场。 淮海战役的意义就如毛泽东在战役后的第四天,即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辽沈战役1948年11月中共东北野战军进攻沈阳日至11月2日,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东北战场,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五十五万人,人民解放军已达一百零三万人,东北地区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土地和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人力物力充足。蒋介石和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对东北战局深感,处于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故将主力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继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五十三个师,七十余万人,日发起。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战前局势东北人民解放军(1947年更名,原名东北民主联军)自1945年被派往东北后,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自全面内战爆发 辽沈战役态势地图前,兵力已有30万。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后,不断扩充,发展力量,在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而国民党于此地部队仅有55万人,卫立煌正规军仅48万人,而且兵力已经收缩到沈阳、长春、锦州等孤立据点,正处于或守或撤的境地。主力决战时机已经成熟,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先摧毁东北国民党反动军队。好处是,第一,我军兵力大大优于敌人,打歼灭战比较容易成功。第二,我军若拿下东北,可以以东北工业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第三,辽沈战役一旦,东北野战军即可挥师入关,协助华北人民解放军一同对抗华北国民党部队,组织平津战役。于是,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国民党军解放军攻克锦州东北野战军南下,向北宁路沿线发起进攻。至10月1日,先后占领了昌黎、绥中、义县及塔山等地,切断北宁线,将范汉杰兵团分割包围在、、三个地区。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抽调十一个师组成由侯镜如指挥的东进兵团,以十一个师又三个骑兵旅组成由廖耀湘指挥的西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10日,东进兵团向猛攻,遭到解放军顽强阻击;西进兵团也进展缓慢。14日,东北野战军五个纵队和一个师分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锦州发起总攻,31小时内于次日晚占领锦州,全歼守敌十万余人,封闭了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通道,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被称为。 蒋介石于15日再飞沈阳,督促东西兵团继续进攻,企图重新打通北宁线,并命令长春守军立即突围。17日,国民党六十军在曾泽生军长率领下起义,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也于19日率部投降,长春解放。 第二阶段&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根据毛泽东关于全力抓住沈敌、暂不打锦葫的指示,除以两个纵队继续阻击锦西、葫芦岛之外,主力从锦州挥师东进,前阻后断,在运动战中歼灭廖耀湘兵团。 10月26日夜,解放军出动数倍兵力对被包围在大虎山以东地区的廖耀湘兵团实施分割围歼,至28日全歼十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廖耀湘等高级将领,史称“辽西会战”。 第三阶段&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在围歼团的同时,为防止沈阳守军从海上撤走,解放军以三个纵队与五个独立师构成对沈阳的四面包围,又以三个纵队直插营口,断其海上退路。11月1日,解放军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次日攻克,万余人。2日解放营口,歼一万四千人。敌第五十二军一部从海上撤往葫芦岛。辽沈战役至此结束。锦西、葫芦岛地区国民党十二个师于9日经海上撤向关内。 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这一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参见第449页及渡江战役图)。[编辑本段]战役详细进程 毛泽东专顾锦州蒋介石欲弃沈阳1946年6月,国民党军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战争进入第三年,即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比1,变为1.3比1。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境的97%,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86%。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已拥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4个独立师和3个骑兵师共约70余万人,加上地方部队,东北解放军总兵力达105万人。 东北国军由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上将指挥,辖有4个兵团,共计14个军44个师55万人,但已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内,长春、沈阳的补给已全靠空运。其中,卫立煌率周福成第8兵团、廖耀湘第9兵团,共8个军24个师30万人,驻守沈阳及外围的本溪、抚顺、铁岭、新民地区,作为防御中枢,准备随时增援长春、锦州;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中将率第1兵团,共2个军6个师10万人,驻守长春孤城,以牵制东野主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上将率卢浚泉第6兵团,共4个军14个师15万人,驻守义县至秦皇岛一线,重点在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与关内的。 1948年3月,蒋介石计划把沈阳国军主力撤至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而卫立煌则力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三大战略要点,保全东北,待变而起。廖耀湘等东北将领也大都支持卫的方案,而反对蒋的。至5月初,蒋介石又令卫立煌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卫当然不同意,并派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和参谋长赵家骧等人代表他赴南京见蒋,申述利害。但蒋介石的意见仍然是急于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只留第53军与第6军之207师守沈阳。其余各军及特种兵团(战车、炮兵、装甲车、骑兵等)统编为机动兵团,归廖耀湘统率,随时准备行动。卫立煌怕廖耀湘将沈阳主力拉走,坚决反对,于是这个机动兵团始终未能成立。直到9月辽沈战役打响,国军统帅部对东北战略尚无决策,蒋、卫仍然在为打不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的而争执不休。 为实现歼灭卫立煌集团的战略目的,毛泽东早在日,就致电东北野战军(后第四野战军),提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设想。并东北野战军下一步考虑南下北宁线作战,截断敌军由陆上撤向关内的通路。毛泽东的主张,显然是先打锦州。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考虑到部队只带了从后方南下的单程汽油,后方运输线又过长,并担心华北傅作义集团由关内北上。于是,他决定先打离解放军后勤基地最近的长春,并得到毛泽东的。5月下旬,林彪以2个纵队试攻长春,却发现攻占长春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遂改用长困久围的方针。7月,林彪与东北局其他要员磋商后,最终下定南下作战的决心,并电告中共中央。毛泽东复电同意,并明确指出:“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9月7日又电示:“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主力南下,兵锋指向锦州。具体部署为:以6个纵队、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和炮兵纵队的主力,夜行晓宿,长途奔袭,包围锦州及北宁线上各点,以4个纵队及1个骑兵师位于锦州以北的新民县西北,监视沈阳之敌;以1个纵队在开原地区准备阻击长春之敌突围;以1个纵队、6个独立师和炮纵一部继续围困长春。另以少数部队向向佯动,公开提出“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以迷惑敌人。此间,卫立煌不曾察觉林彪大军的行动,尚在固守“三点”,以拖待变,各部均没有新的部署迹象。 战役评价辽沈战役我军胜利和敌军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国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 蒋介石后来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那就是不顾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终使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东北大地上灰飞烟灭。我军兵力包括地方部队几乎在其2倍,而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在和华北军区算是最强的。国民党军队如果迅速撤到关内,或许还能推迟被我军全歼的命运。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于是同意先打锦州。锦州破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陆上无法逃脱。 攻打长春时,东北野战军指挥员又加强了政治攻势,使国民党军队主动起义和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长春,避免了伤亡。 在黑山,我军第10纵队又成功阻击了敌第9兵团,在敌军败退后,又迅速出动数倍于敌兵力包围敌人,展开辽西大会战。具体作战时,我军又采用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术,大胆渗透穿插,将敌军10万人马全歼,国民党反动派“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亦在此战中被全歼。后来东北野战军虽打乱建制向沈阳进军,但是由于我军有明确攻击目标,最终解放了沈阳,东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有47万人于辽沈战役被我军全歼或主动起义、被迫投降,我军伤亡仅有不到7万人。 辽沈战役的胜利,空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契机。 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从根本上打倒了。” 平津战役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1月至1949年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主力同国民党军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进行的,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并称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 &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47.2万人,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由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其他战场的胜利,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余万人上升到300万人,从劣势转为优势;国民党军总兵力则由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从优势变为劣势。11月14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出:再有1年左右的,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11月初,在华东、中原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了第二个战略决战性的战役,即求歼国民党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所部的淮海战役。在西北战场上,西北野战军已将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所部压缩于关中地区。在华北战场上,华北军区徐向前第1兵团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所部围困在以太原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参见太原战役);第2兵团位于河北省阜平休整;第3兵团位于绥远(今属内蒙古)东部,准备围攻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所部的后方基地绥远省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即第2兵团)已进至河北省蓟县(今属天津)地区待机;东北野战军主力位于沈阳、营口、锦州地区休整,1个月后向山海关内开进,同华北军区部队协力歼灭傅作义集团。此时,孤悬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地区的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集团60多万人,面临着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打击的严重局面。& 在这种形势下,傅作义和蒋介石从各自的利害出发,对华北作战有不同打算。蒋介石早在东北作战接近失败时,认为东北不保,华北孤危,同时淮海大战亦有一触即发之势,曾考虑放弃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地,要傅作义率部南撤,以确保长江防线,或加强淮海战场;但又怕南撤后,产生不利的政治影响,故徘徊不定。傅作义是长期活动于绥远地区的地方派,深怕南撤后,其主力为蒋介石嫡系吞并,故不愿南撤;另一条路是西逃绥远,但又怕西逃后势孤力单难以生存,难下决心。11月初,蒋介石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华北作战方针。经过磋商,认为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东北野战军需经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才能入关,因此"华北不致遭受威胁",而控制平津,支撑华北,牵制人民解放军东北、华北两支部队,使其不能南下,对整个战局亦属有利。基于上述,蒋介石决定暂守北平、天津、张家口,并确保塘沽海口。傅作义依据上述方针,于11月中下旬调整兵力部署,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除归绥、大同两个孤立地区外,以4个兵团12个军共42个师(旅),连同非正规军共60余万人,部署于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长达500公里的铁路沿线。其中,以的3个兵团8个军共25个师,防守北平及其以东廊坊、天津、塘沽、唐山一线;以傅系的1个兵团4个军共17个师(旅),防守北平及其以西怀来、宣化、张家口、柴沟堡、张北一线。这种部署,反映了蒋介石和傅作义虽然在方针上已统一于暂守平津,但仍各有打算,即战局不利时,蒋、傅两系部队分别向南和向西撤退。& 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发展,中共中央军委判断位于平津地区的蒋系部队向南撤退的可能性增大,一旦蒋系部队南撤,傅系部队亦必将西逃。如果蒋介石采取撤退方针,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等大城市,但国民党军加强了长江防线,对于尔后渡江作战不利。为此,准备提前调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包围天津、唐山、塘沽,在包围态势下休整,以防止国民党军南撤。11月17日,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作战方针。鉴于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鸟",随时有南撤或西逃的可能。为抓住傅作义集团,将其就地歼灭,实现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方针,加速全国解放战争进程,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审时度势,采取了以下措施:华北军区第1兵团停攻太原,华北军区第3兵团撤围归绥,以稳定傅作义集团,不使其感到孤立而早日撤逃;利用蒋介石、傅作义对东北野战军入关时间的错误判断,指示新华社、广播电台多发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祝捷庆功、练兵开会及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在沈阳活动的,迷惑、麻痹敌人;命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首先包围张家口,切断傅作义集团西逃绥远的道路,吸引傅作义派兵西援。然后,华北军区第2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出击北平至张家口一线,隔断北平与张家口的联系,以便抓住傅系部队,拖住蒋系部队,为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争取时间;命令东北野战军主力12个纵队及特种兵部队80余万人立即结束休整,夜行晓宿,隐蔽入关,在华北军区主力协同下发起平津战役。迅速隔断北平、天津、塘沽、唐山间的联系,切断傅作义集团南逃的道路,以便尔后逐次加以围歼。& 人民解放军遂行平津战役的部队有:东北野战军12个军、1个铁道纵队和特种兵共80余万人,华北军区7个纵队、1个炮兵旅共13万余人,连同驻察哈尔(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省)、绥远边界地区的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和东北军区所属冀热察、内蒙古、冀东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北岳、冀中、冀南军区等地方部队,总计100万余人。中共中央决定战役由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统一指挥东北,华北参战部队。日,又以林彪、罗荣桓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组成中共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地区的作战和接管城市等一切工作事宜。& 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发,隐蔽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地区开进。25日,华北军区第3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井泉率第1、第2、第6纵队由集宁地区东进。29日,,遵照毛泽东提出的对平、津、实行“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原则,华北军区第3兵团突然首先向张家口外围国民党军发起攻击,至12月2日,先后占领柴沟堡、万全、沙岭子等地,对张家口形成包围态势。傅作义判断,华北军区部队对张家口的进攻是一次局部行动,决心乘东北野战军尚未入关之际,集中主力首先击破华北军区部队的进攻,然后以逸待劳,迎击东北野战军的攻势。遂令其主力第35军(欠1个师)及第104军第258师分由丰台、怀来乘汽车连夜向张家口驰援;令驻昌平的第104军(欠1个师)移至怀来,驻涿县(今涿州)的第16军移至南口、昌平,以确保北平与张家口的交通。& 中共中央军委鉴于吸引傅系主力西援的目的已经达成,于12月2日命令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率第3、第4、第8纵队由易县、紫荆关向涿鹿、下急进,切断怀来、宣化间的联系;命令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率第41军、第48军等部组成的先遣兵团,由蓟县向怀来、南口急进,切断北平、怀来间的联系。该两兵团到达后,协同华北军区第3兵团抓住平张线上的守军与援军,使其既不能西逃,亦不能东撤。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行进途中攻克密云,歼灭国民党军第13军1个师,尔后主力继续南进;华北军区第2兵团进至涿鹿以南待机。傅作义得知密云失守后,感到北平受到威胁,急令第35军由张家口星夜东返;令第104军主力及第16军由怀来、南口向西接应;令第94军(欠1个师)及第92、第62军由杨村、崔黄口、芦台地区开往北平,加强防御。12月6日,国民党军第35军乘汽车东撤,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12旅在冀热察军区部队配合下节节阻击,将其滞留于新保安。接着,第2兵团主力赶到新保安以东,并于8、9两日打退了第35军及第104军主力的东西夹击,将第35军包围于新保安。9日晚,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前出到怀来、康庄、南口间。进至康庄的国民党军第16军指挥所及2个师,惧怕被歼,掉头向北平撤逃,10日被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所属第41军歼灭于康庄东南地区。国民党军第104军主力发现腹背受到威胁,又得知第16军已经东逃,即放弃接应第35军的计划,由新保安以东地区经怀来向北平撤逃。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各部队立即展开追击和堵击,于11日在怀来县城以南的横岭、白羊城一带将其全部歼灭。与此同时,华北军区第3兵团解放宣化,并于7日在沙岭子追歼由宣化向张家口撤逃的傅系第101军第271师,8日完成对张家口的。随后,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指挥的北岳军区部队、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骑兵旅和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1师等部攻克张北,歼灭守军一部,孤立了张家口。在此期间,东北野战军主力第1梯队6个军,由喜峰口、冷口越过长城,到达河北省蓟县、玉田、丰润地区。& 此时,人民解放军虽已切断傅作义集团西逃的道路,但尚未切断其南逃的道路。同时,在淮海战场,人民解放军继歼灭黄百韬兵团(参见)之后,正在围歼黄维兵团(参见双堆集战役),又在徐州西南包围了由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的3个兵团,并歼灭了企图突围逃跑的孙元良兵团(参见),胜利已成定局。毛泽东于12月11日指示平津前线领导人:目前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傅作义率部从海上逃跑。为了不使蒋介石、傅作义定下迅速放弃平津向南逃跑的决心,在两星期内的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如对新保安、张家口;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不作战役包围,如对北平、天津等地,以待整个部署完成后,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次序,从容歼灭各点之敌。毛泽东还指示,尤其不可将南口以西诸点都打掉,以免南口以东诸点之敌狂逃。同时,毛泽东又命令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在歼灭黄维兵团后,留下杜聿明集团在两星期内不作歼灭的部署,命令山东军区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济南附近一段黄河,并在胶济铁路线上预作准备,防止傅作义集团沿津浦铁路经济南向青岛逃跑。随后又指示华北军区抽调部队,控制保定、石家庄、沧州一线,准备搜捕由平津溃散南逃之敌。根据上述指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以防止新保安、张家口之敌向东、向西突围为重点,构筑多道阻击阵地,待命攻击;东北野战军主力克服疲劳、寒冷等困难,乘机插入北平、天津和天津、塘沽之间。傅作义发现人民解放军骤然逼近平、津,已陷入欲逃不能、欲守亦难的困境,于是匆忙南口、涿县、卢沟桥、通县及唐山、芦台、廊坊等地,向北平、天津、塘沽收缩兵力。将第62军(欠1个师)、第86军由丰台、芦台开往天津,将第87军由唐山开往塘沽,并将北平和天津、塘沽划为两个防区,实行分区防御。至12月1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指挥第41军、第42军、第48军占领南口、丰台、卢沟桥,从北面和西南面包围了北平;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治委员肖华指挥第40军、第43军、第47军军及华北军区第7纵队占领通县、采育镇、廊坊及黄村(今大兴),从东北面和东南面包围了北平,17日又攻占南苑飞机场。至20日,东北野战军第46军、第45军、第44军占领唐山、军粮城、咸水沽、杨柳青、杨村等地,切断了天津、塘沽间的联系;东北野战军第38、第39、第49军及特种兵部队正由宝坻、汉沽、山海关向平津疾进。& 至此,人民解放军已将傅作义集团全部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封闭了其西逃和南逃的一切道路,使傅作义集团的“长蛇阵”被切为数段,完成了对其战略包围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战争时间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