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井坊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特点

从公元10世纪到十三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纵观整个历史,其发展的总体趋势?
饭团米粒V420
中央由分权到集权的过程社会世俗文化逐渐兴起(伴随商品经济的萌芽)多元文化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从分裂到少数民族和汉族政权分庭抗礼,再到蒙古人统一中国。从分裂到统一。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世界博览会是对人类社会科技与文明进步的真实记录,更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展望和幢憬。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
(2)请你设想一下,这届世界博览会能展出哪几类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试各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材料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有何认识?你对经济全球化有何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是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次实质性措施,也是继北京奥运会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4)试从科技方面举两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果。并分析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对中国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
(1)①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②经济:生产力发展。③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与加强。④教育和科举的发展。⑤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⑥中华民族勤劳、刻苦钻研、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2)①电气产品:电动机、电报、电话、电影放映机、电车等;②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③化工产品:塑料、化肥、炸药等。(3)认识: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看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我们要顺应这一潮流,另一方面要规避其中的风险,趋利避害。(4)科技:“神舟”五号飞船;“银河——Ⅰ号”或“银河——Ⅱ号”计算机的成功研制。影响:①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科技、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②宣传中国在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③振奋国民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主要考查你对&&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爱迪生,贝尔,汽车,飞机),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爱迪生,贝尔,汽车,飞机)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除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众多世界之最,例如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本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再如,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 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领域、标志性成就和一度领先的原因: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集中在技术层面的四大发明和四大农书,科学层面的《九章算术》与珠算、《石氏星表》《授时历》与浑仪,以及《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要素。这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因素有关: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文化传播的推动;教育的进步;强调真知、重视实践经验的科学思想的推动;科技工作者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及其对科技的探究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①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②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③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④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了。从9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工业。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000万吨。 化学工业的建立: 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使这两种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有机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钢铁时代” :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开始;&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规模殖民扩张,东方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③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出现:1、原因:(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联系世界更加紧密,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2)跨国公司和各国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评价: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也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面对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订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进程中的问题:& 1、趋势: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2、问题(影响):& (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③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1、背景和目的: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⑤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历程: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②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 ③1964年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④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⑤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⑥1975年,中国又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3、成功原因: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②自主创新,艰苦奋斗;③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④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4、作用: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进入到世界前列,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两弹一星”决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4、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中国原子弹、氢弹及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我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1、日,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随后,在周恩来、聂荣臻同志亲自领导制定了我国两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2、日,我国在本土的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是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部队辛勤努力,大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 3、我国第一颗氢弹于日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祝贺的同时,重申我国的一贯立场:“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卫星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遥测仪器不断发回各种数据。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此后,又进行了三次无人飞船的飞行。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4618126792117164133197111712133031从公元十世纪到十三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特点
轮番被暴民,辽,金,蒙古人蹂躏践踏,社会生产水平跌入极低水品,人口锐减90%。但是因为蒙古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这段期间有很多中亚人来中国经商,伊斯兰教也在此间传入扎根。回族在此间形成。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人文与社会::是人文与社科综合讨论网站。栏目设置鼓励跨学科交流,倡导阅读不止于网络。我们的学术支持机构包括: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等。
后可向本站提交文章(因通信管理局对电子公告管理方式屡有变更,为确保网站其余部分正常运行,在完成各项备案手续前,论坛暂时休眠),如含注释图表可以doc附件电邮:
从中国到亚洲:历史·区域·民族
柄谷行人:当亚洲经济成为一种威胁,并且明白了没有与亚洲经济的联系将无法生存时,他们才第一次不情愿地承认亚洲也是“人类”。
王赓武: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人们希望学习他们西边的宗教、政治和艺术,尤其是向印度以及后来的伊斯兰世界学习。这些人知道中国的财富和壮美,但是他们没有去学习它的文明中包含的价值体系。
阿玛蒂亚·森:加尔各答算得上是印度甚至是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城市之一,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这里的犯罪率却出奇的低,事实上它算得上是印度犯罪率最低的城市。
米尔斯海默:全球支配是个麻烦不断的处方,特别是其新保守主义变体奥巴马政府从上到下充满了自由帝国主义者,尽管很少突出大棒外交,并更强调与国际组织合作,但仍试图主宰世界。
白永瑞:东亚内外的“二重性周边视角”即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史展开过程中被迫走上非主体化之路的东亚代表的周边视角,以及被东亚内部等级秩序所压抑的东亚代表的另一个周边视角。
人文学者分析区域问题
汪晖:尊严政治和平等政治的逻辑应该被贯彻到中国社会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民族关系之中。如果不能通过具体的社会力量改变发展主义的逻辑,在二十世纪的地基之上重新形成以人民主体为基础的公民政治,这个危机就不可能真正化解。
汪晖:在有关东北亚地区的战争与和平的讨论中,琉球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但常常为人忽视的地位。它既是冷战的构造,又是全球化的军事结构的体现。琉球问题甚至不仅是东亚的问题,它是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帝国主义发展在这个区域的集中的一个展现。
在探讨亚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自主性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一概念的生成历史中所包含的衍生性、暧昧性、矛盾性-它们是具体的历史关系的产物,从而只有在具体的历史关系之中才能得到超越或克服。
亚洲问题不仅是亚洲的问题,而且是"世界历史"的问题。对"亚洲历史"的再思考既是对19世纪欧洲"世界历史"的重构,也是突破21世纪"新帝国"秩序及其逻辑的尝试。
--汪晖 "亚洲想象的政治"
注册后可以提交展览演出、讲座与会议、期刊封面与目录等相关分类信息,审阅后发布。
敦煌流失文物: 1900年敦煌藏经洞重见天日,年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先后闻讯赴敦煌骗得大批敦煌遗书及其它文物。1910年罗振玉等学者呼吁下,清学部咨甘肃学台,令将残卷悉数运京,藏京师图书馆。惟经办官员塞责,遗书留在当地也不在少数,年日本大谷探险队、年俄国奥登堡考察队、1914年英国斯坦因各有所获。
Marc Riboud 中国摄影作品:马克·吕布1956年访问中国5个月,57年和65年再度访华。大概因为他和中国的关系,越战爆发后,他是唯一获许进入越南拍摄的摄影师,从越南和美国两个方向记录战争的残暴。1979年他退出MAGNUM,90年代以后几乎年年访问中国。
来源:《文津讲演录》之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7月
摘要:6至13世纪具体来说,就是公元581年—1279年。581年是隋朝的建立,1279年是元朝灭了南宋。这么一段时间为什么要把它提出来讲?
&6至13世纪具体来说,就是公元581年&1279年。581年是隋朝的建立,1279年是元朝灭了南宋。这么一段时间为什么要把它提出来讲?我看这里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这段时间长一点,段大一点,讲起来可能好讲一点,碰到的问题也多一点。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到辛亥革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中间经过了两千二百多年。这两千二百多年历史可以划成三大段:秦、汉这是一段,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后的2世纪后期,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后的189年黄巾起义这段,大概有四百多年;黄巾起义到隋的建立,公元189年到公元581年,这是一段;然后一段是隋唐和宋,这段从公元581年到1279年。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这三大段。这三大段里面,各占了大概七、八百年的样子。历史时间比较长,遇到的问题比较多,我们可能好讲一点。&&&& 第二个原因:唐宋这段时期,现在公认的在中国社会是一个变革时期,变革时期很多方面变化了,所以回头来看秦汉时候的历史,有点像小儿科,比较幼稚,不成熟;要看明清这段,变化又太多了,好像恍如隔世。觉得这段还有些问题可讲。&&& 第三个原因:从近代鸦片战争以后,即1840年以后,中国是处在一个外国侵略的阶段。欧洲比较先进,中国相对之下比较落后,所以中国挨打,吃了很多亏。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外的一些人们看中国,总觉得中国没什么出息,不怎么样。但是最近以来有一些变化,有些国外的研究者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种看法,认为中国历史在宋朝达到了一个高峰,像科学技术、思想、哲学、政治制度等等,达到了一个高峰。相对之下,当时的欧洲是比较落后的。可是在这以后,中国历史好像停滞不前了,而欧洲慢慢地赶上来了,欧洲有了文艺复兴,有了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还有产业革命,欧洲就上来了,中国就落后了,就挨打了。为什么中国在近代以前从先进转为落后?这是一个问题。英国有位学者叫李约瑟,他写了一部书,叫做《中国科学技术史》。他就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大家都来想法解答。但这个问题经过多少年的研究讨论,到现在还没有法子取得共识,看法都不一样。这是一个问题,现在还没解决。但是近些年以来又有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多半来自国外的学者。有些人认为,原来中国不是那么落后的,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最好的,跟欧洲比起来是最好的,生产的发展水平一点也不低。当时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国,人口最多,国力也最强,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过了欧洲,特别是超过了英国。在对外贸易上是顺差,英国是逆差,因为英国有大量的逆差,所以要搞鸦片,走私鸦片,酿成了战争。这是一种意见。还有第二种意见,认为当时中国的发展水平跟欧洲是差不多的,比如跟英国是差不多的,可是不久以后就分道扬镳了,这个原因是殖民主义和英国煤矿、铁矿的开发,跟产业革命很有关系。这是一种意见。跟这种意见对立的意见认为,中国确实从明朝以后经济是停滞了,发展不起来了,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和欧洲比起来最后落后了。这是现在人们一般承认的观点,国内学者很多对这个观点是认同的。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上,在国外的学者中间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总而言之,涉及到了中国近来的几百年,在社会发展程度水平和欧洲的比较这方面有些不同的看法,这是我们提出这个时间考虑的问题。因为大家讲的是明朝和清朝,但追本溯源往前一推就到了唐宋了,所以唐朝宋朝历史知道一点,对这段时间历史的了解是会有帮助的。&唐和宋这段时间很长,七、八百年。另外有变化,变化也很大,那么长时间段的大变化,我们把它分成几个方面来看,可以分成七个方面,概略地来说一说。这七个方面我们不可能讲的很多,也不可能讲的很深,我们只是提出些问题,这些问题最好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来研究。一& 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这个问题我们稍微多讲一点。因为其它几个方面的事情跟我们讲的这个都有关系。我们国家历史是很悠久的,文明的发展也很早,但是比较发达的地区最早是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在发展,它不像黄河流域那么引人注意,以至现在人们还在认为,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起源地。这个说法有相当的道理。有些人不服气,认为长江一点不比它差,哪些哪些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程度也不低,但是不管怎么说,黄河流域的发展还是比长江流域要快一些,这是相当古老的时候了。随后长江流域也在发展,我们看到从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长江流域逐渐地赶上来。等到了宋朝的时候,我们发现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不在黄河流域了,而转到了长江流域。这个现象非常多,讲的人也很多,不用我们多讲了。现在就是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转移,有这么一个变化?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探讨,现在看起来有一些困难,困难在于我们这些数字的材料收集得不够,也很难把它量化,我们用数字说明也不大容易,只能概括地讲一下。&&&& 长江流域赶上黄河流域这种变化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从宋朝开始就形成了全国的经济重心。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个是气候。气候对历史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中国古代,在五、六千年以前,在新石器时期,中国的气候整个比现在热。像黄河流域,整个比较温暖,也比较湿润,有很多属于亚热带的动物植物在华北地区在黄河流域都在蓬勃地生长。可随后慢慢就变冷了。在五、六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气候一月份的平均温度比现在一月份的平均温度要高3至5度,可慢慢这个地方变冷了,经过五千多年以来,经过很多小的反复,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冷一点,慢慢地变冷了,变干燥了。现在一谈黄河流域就是旱灾,以前没有那么多旱灾,现在搞得比较干了,水也少了,也比较冷了。当年的长江流域在五、六千年以前,气候比较温暖,比较湿润,比较闷热,这种气候对农业的发展是不利的。水太多了,对于人们的居住也是不利的,对人们的交往也是不利的。所以相对之下,长江流域的经济生产比较稳定,没有灾年,也没有丰收年,物产也不多,大概维持一种马马虎虎过得去的生活。随后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冷了,变干了;长江流域的气候比过去好了,比过去要凉快一点,也比过去要干一点,水少了。水少了很重要,气候干一点很重要,这就变得比较适合农业,比较适合开发。比较适宜居住,也比较适宜交往。长江流域的农业就因此有条件发展了。&&&&& 第二个是农业。我们国家最早是一个农业国,农业是主要产业,文明就是农业文明。农业中间最重要的是粮食作物。从唐到宋,这中间中国的粮食结构有一个变化。在唐朝以前,中国的主要粮食是麦子和黍(小米),这是黄河流域的最主要的粮食。长江流域种稻子,但是当时稻子的种植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产量也不多。主要粮食是麦和黍。先秦、秦汉时候是这样的。可是隋唐以后粮食的结构变了,变成了麦、黍、稻三分天下了。稻子是一种高产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麦子和小米都要高。后来慢慢形成这种情况:今天稻子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约30%左右;但单产比较高,稻子的产量占到全国粮食产量的40%。粮食的品种一变化,养活的人就更多了,人们生活改善就比较好办了,所以粮食的结构在这里是很重要的。一直到现在,我们稻谷的总产量还是全世界第一。&&&& 这里不光是单位产量高,还有耕作制度也有变化。中国人很勤劳,农业讲究复种,就是每年种一季粮食以后,春夏秋种一季粮食收获以后,到秋冬还再播一季粮食,辅助性的。慢慢地从宋朝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稻麦两熟制。就是种一季稻子,到秋天收了以后,赶紧再种一季麦子,种小麦、种大麦,叫&稻麦两熟制&,形成了制度。两熟制一形成,一年可以收两季粮食,一亩地可以打到两亩地的粮食,复种指数比较高了。现在我们国家的复种指数大概在160%左右。一亩地可以打一亩半的粮食,这比只是春天种秋天收要高多了。&&&& 再一个是农作物的品种:稻子。稻子有两种,一种是粳稻,一种籼稻。籼稻好的品种也是很好的,像我们进口的泰国米、越南米都是籼稻里面的好品种,价钱比较贵。粳稻就是北方产的米,像辽宁的米,河北的米,这都是粳稻。籼稻一般口感比较差,营养也比较差,中国过去种籼稻是大量的。但从唐朝以后,也发生一个变化,粳稻的耕种面积慢慢扩大了,播种得比较多了,过去在太湖一带种的是籼稻,现在也种上粳稻了。籼稻慢慢退了,退到现在北纬29度以南去了。米比较差,很多人不爱吃,拿去喂猪,要吃好米。这个改善粮食品种,对于改善中国人的营养,也有关系。&&&& 农业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到衣料。中国的衣料首先很长时间用的是麻布,然后是皮毛,再往后就是蚕丝,很贵重的。孟子讲过,理想社会,房子旁边种上一些桑树,养蚕,这样五十岁以上的老头就可以穿上绸缎衣服了,这是很贵的。但这以后,丝慢慢发展起来,最早丝的发展是在北方,在河南、山东这一带,唐朝以后丝发展到长江流域了,大量的丝织品都在长江流域,以至于以后江苏和浙江成了最主要的丝绸产地。更重要的是棉花,中国原来没有棉花,棉花是后来传人的,大概是从印度和中亚西亚传过来的。现在看起来,棉花大概在宋朝元朝时就进到了中原地区了,进到现在黄河流域了,明朝时候就普遍栽种起来了,以后棉花和棉布成了最主要的衣料。我们看衣食住行,吃的问题有变化,衣料也有变化,这变化都相当大,都在唐宋这个阶段里头。&&&& 还有一个东西也许不大注意,就是油料,吃的油。中国以前吃油比较差,植物油,吃芝麻,好的,大豆,豆油,唐宋时候油菜代替了芝麻和大豆,成了中国主要的油料。油菜过去中国人叫&芸薹&。&&&& 第三个是人口。黄河流域原来人口比较多,也比较密集,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但黄河流域有一个问题,第一个是打仗,战乱非常多。黄河流域的战争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农民起义,阶级的起义。第二种,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什么五胡乱华等等打进来。第三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互相争斗。西晋时候的八王之乱就是这么来的。这种战争的破坏是很厉害的。再一个是灾荒,天灾。黄河流域天灾很严重,旱灾、水灾都很严重。只要一打仗,一闹灾,生产受到很大的破坏,人口大面积死亡,还有很多人口大面积流散,跑了。这跑有几十万上百万人的跑。跑,我们现在叫流散、逃亡,说得好听点叫&移民&。中国历史上有若干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规模的移民。移民的去向很多的往南方跑,往长江流域跑。长江流域这个地方原来人口比较稀少,荒地比较多,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在那里,大量人口过来以后,就跟当地的少数民族融合了,开始开发了。而中原地区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就传过来了,扩散了,所以南方人口就增加起来了,在全国总人口中间它的比重就上升了。比如说汉朝,在西汉公元2年的时候,有一次人口统计,全国人口是六千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人口的比重是9:1,长江以南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黄河流域占了90%,比重很大。可是南方逐渐开发了,人口增加了,到隋朝的时候,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南方人口占40%,已经变成是6:4了,南方人口的比重大大地提高了。到明朝早期一场大乱,元末的大乱,南方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85%。到明朝晚期,还有到清朝,大概北方人口又上升了一些,大约南方人口占到70%。所以现在实际上是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第四个是工商业和城镇的发展。唐朝以后,我们看到一些重要的产业,主要是纺织业、矿冶业,还有日用品的生产,这些在全国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有些是占了绝对统治的地位。随着产业的增加,商业也发展了,市场也发展了,有些城市和市镇也增加了。现在据一个很不完全的统计,唐朝的城镇在1千个以上。我们现在全国的县城大约占到2千多,有些恐怕还谈不到是商业、产业很发达的地方。但唐朝时候有1千个以上的城镇。城镇的人口不好统计,大概占到全国人口的10%左右,比现在小,因为那时是农业国,以农业经济为主,城镇人口比重也不能太大,10%这也不算小了。一些最大的城市唐宋时都是在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另外从它的经济收入来看,产值我们没法估算,我们看收商税,在北宋中期宋神宗时,每年商税收到三万贯以上的城市有44座,占到全国商税总数的1/4,这比重也不小了。&第五个是人文状况。看它的人才状况,文化程度、文化水平。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后,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浙江和江苏这两个省,它的文化发展水平在全国是最高的,这是大家公认的。我们举几个例子:从明朝的初年到万历的末年,也就是1371年至1616年共245年,这时候科举考试的发榜的情况。明朝最高的考试分两级,第一级是会考、会试,会试第一名称作&会元&。然后把这些人送去再考,号称由皇帝亲自主考,这叫&殿试&。殿试再考,头三名,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在这二百四十多年里,经过会试和殿试考中的第一、二、三名加上会元,共244人,这中间南方的占了215人,占到88%,北方29人,只占12%,比例是差得很远的。明朝有宰相129个,南方人占了2/3。清乾隆元年(1736年)举行&博学鸿词&,在全国范围内取的都是重要的人,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就讲到&博学鸿词科&考试作弊的故事。先后选举的有267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这四个省取的共201人,占到75%。可见长江以南,特别是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一带,文化程度之高,文化发展之甚。&&&二& 历史的轴心由东西方向转成了南北方向&&&&&& 中国历史的运转有一个轴,轴的方向原来是东西方向的,可慢慢就变成南北方向了,这个变化也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中国历史上,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南方和北方一直是存在差异。在宋朝以前,中国的重心是在黄河流域。相对来说,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要发达,所以历史运动的方向多半都是东西方向,好像是一根轴。在中国地理形势上面,有一个太行山,太行山的西边就是黄土高原和山地,山的另一边则是平原。所以现在中国还称为山东,山西,就这么来的。当时人们就以太行山和它南边的山口&&函谷关为界,把中国的黄河流域划成了东西两部分,东边是山东,西边是山西;函谷关的东边是关东,函谷关的西边是关西;这么来划分。这两部分,关东和关西,山东和山西,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都有很大差别。中国的北方有一个大草原,蒙古高原和内蒙古大草原,这是游牧民族所在的地方,不是农业民族,农业民族是在现在的河北、陕西、山西靠南的一带地方。它的北边是游牧区,少数民族。山西关西这里正好既有农业区又有游牧区,游牧民族的影响是很大的,经济上力量不是很强,但是政治军事力量是很强的。至于山东,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也比较发达,我们说的春秋战国时的齐国、鲁国都是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关西的秦国、赵国这些国家文化比较差。所以在历史上从春秋战国、秦汉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关东在经济上支援关西粮食比较多,关西穷,但关西在军事政治上强于关东,它能控制关东,能够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入。这个情况随历史发展而发生变化了,那就是南方起来了,关东关西的差别就慢慢地淡化了,消失了。东边和西边差别不大了,都成了北方人,而长江流域成了南方人,经济上比较发达,文化上比较发达,心理状态上也不大一样了。北方人对南方人有看法,南方人对北方人也有看法,心理障碍上都是有的。这就是经济重心转移所带来的历史轴心的变化。&&&& 这种变化从唐朝后期慢慢地就变了,原来中国中原王朝的国都主要是在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当然光是长安不够,需要有关东经济的支援。所以另外在太行山边上的一些城市也成了国都,比方像洛阳、开封。到了唐朝末年、五代的时候,国都在洛阳和开封之间来回转移,一会在洛阳,一会在开封,长安已经不要了,没人要了。那地方破坏得太厉害,再七弄八弄,国都又往北搬了,搬到了北京,以后就一直在北京了。北京建立为中国的国都,时间是在1153年,这是金朝的时候,定都为国都(中都)。以后到了元朝的时候,又建了国都,叫做大都。明清时候建北京叫京师。这样一路顺下来到今天,我们北京的建都已经庆祝它的850年了。在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国都建这么长,800多年很少有。历史上有过的,长安700多年,洛阳700年,都过去了,现在是北京。历史运动的轴心从东西方向渐渐偏偏偏,就到南北方向了,就到了北京。而它的线延伸到南方,运动是向南方。&随之而来的一条主要交通线。轴心有交通线,秦汉时候主要交通线是东西方向,从山东到河南到陕西这段地方。到隋朝时候,交通线的方向变化了。这个变化是隋炀帝时候搞起来的,隋炀帝开通了运河,他把历史上的运河修整一下,有些河流整治了一下,就开通了。这运河就不是东西方向了:洛阳是个中心,往东南方向到了余杭(杭州);往东北方向到了涿郡(北京)。运河一开通,就把2300公里的运河交通线打通了。五个流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全打通了。这个运河是很重要的,从此以后,中国就是一条命脉,一条大血管,一条大交通线。随后几经变化,到了元朝时候,定都到了北京,运河也改了,改成正南正北方向了,从北京到了杭州,这就成了中国交通的命脉。运河一直延续到太平天国,近代破坏很厉害,失修了,有的地方就彻底断了。以后出现了海运,用轮船从海上运输。又修了铁路,京广线、京沪线都修通了,铁路更方便了,运河渐渐就落后了。到现在运河也还有它的作用,比方说粮食的运输,最早运河是南粮北运,南方的产粮区粮食往北方运。现在倒过来了,北方的粮食比较有富裕,往南方运,运河起这个作用。更重要一条是煤,南方的煤缺,工业很多,缺煤。北方的煤,像内蒙、山西、陕西的煤大量地都往南方运,有条运煤路线就是运河,北煤南运。还有一条,北方缺水。南水北调,靠长江水倒过来,直到北方,到天津这些地方。南水北调东线方案,东中西三线,东线主要靠长江水,一直达到天津。南水北调还是起了作用的。中国历史上运转重心发生变化,从东西方向逐渐变成南北方向,这个变化也是在唐宋时候。三& 民族关系中国的民族关系是这样子:北方蒙古高原、内蒙古草原,这里居住了很多游牧民族,起起落落,时盛时衰。南方居住着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北方的游牧民族跟南方的农业民族经常发生交往和冲突,以至于有时候北方民族进入到了黄河流域,甚至进入到了全国。汉族的王朝有时候也打出去。民族关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中原王朝要去经营他的版图的话,那么很重要他的眼光是要看着北方的。南北民族关系大体上在早期,在唐宋以前,方向是北边偏西一点。北方民族有两个起源地:一个在蒙古高原阿尔泰山,一个在东北大兴安岭。早期,像中国汉朝的匈奴,南北朝时期的柔然、突厥、回纥,这都是面向北边而偏西一点。到了宋朝以后,慢慢的民族的关系也靠北,但是偏东了。最早出现的是乌桓,其后是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清朝)。转向往南下,南方人对付他们,方向是北偏东。北方民族和汉族的民族关系像一个大的钟摆一样,开始向西摆,后来往东摆了。最早中国中原王朝的国都就靠在西安(长安),面向这些北方民族;后来七弄八弄转过来了,到了北京,面向的这些民族不一样了。当然后来建立的王朝,有些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比如金朝、蒙古,还有满洲的清朝,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也把国都定在了北京,原因一个是背靠它起源的地方,他的后方他的老家。再一个它建在北京可以坐北朝南,可以控制全国。正因为这样交通南北之间的运河也东移了,从洛阳为中心的东南东北方向的运河,转到了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方向的运河。四& 统一国家的最终形成三国演义里有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好像是个现象,也可能是规律,但更多的是现象。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有分分合合的趋势,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它是一种合的趋势,统一的趋势。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王朝有分裂的时候,有统一的时候。在统一的时候,它的内部还蕴藏着一种分裂的因素,都不是彻底真正的统一。大的割据的时间,大约占到两千多年历史的1/3。早一些说,就是春秋战国时候,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建立了秦汉大帝国;四百年又分裂了,出现了魏晋南北朝;又过了四百年统一了,出现了隋唐;到五代时候又分裂了,以后宋朝表面上统一了,实际上分裂成几个政权,这时候又有少数民族参加进来了,在北宋时期同时有北方的辽国和西北的西夏两个政权,与北宋对立着。宋辽夏三个政权,不能算真正的统一。然后金又来了,金灭了辽,又灭了北宋,结果是南宋、金、西夏对立着,也是一种分裂的局面,不能算真正的统一。然后出现了蒙古,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最后又是金、夏、蒙古、南宋对立的形势。蒙古把西夏、金都灭掉了,最后灭了南宋,全国真正地统一了。从元朝以后,到明朝、清朝,这中间真正的统一了,这里面没有分裂的情况出现了,没有割据的情况出现了,全国真正的统一了。统一国家到了元明清算是最后形成了,再没有分裂过。这个局面还是有分裂割据的因素在内,王朝更替的时候,短时期群雄割据互相争斗的局面有几年的有几十年的,但是很快就过去了,又恢复了统一。这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清朝末年义和团、八国联军起来了,各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跟中国当地政权的官僚勾结,各自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到了八国联军时候,南方一些地方官主张东南互保,他们联合起来保持中立,不去打仗,不参加义和团,镇压义和团,维持一个和平的局面,也就带来了一种分裂的因素。到了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专政了,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的局面,二十多年。大概从1911年开始,到1928年,国民党的国民政府北伐成功,也算统一了。这个统一还有很多地方军阀的割据,争到最后。但中国不管怎么样,统一的趋势总的是看得出来的。人们的心理状态、愿望也是看得出来的:中国是一个,绝不能分裂,应该统一。五& 这时期出现了两个世界帝国&&& 我们说这个时候出现了两个世界帝国,一个是唐朝,一个是蒙古。历史上能够称之为世界帝国的国家不多,罗马也许能算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没有问题,蒙古也没有问题。所以把它们称为世界帝国,有这么几层意思:&&&& 第一,这个国家它的疆域是最大的,它的人口也是最多的。比如像唐朝,疆域大约涉及到1,30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中国大得多。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疆域就更大了,比1,300万平方公里还要大。人口也非常多的,唐朝的人口大约在七、八千万;元朝的人口大约在八、九千万到超过一个亿。这个内部是统一的,国力是很强大的。这是做为世界帝国的第一个特征。&第二,它的经济文化第一,很发达,影响很大,和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交往非常多,也很方便。唐朝、蒙古对周边的国家有一种吸引力。比如唐朝的长安,是一个国际型的大都市,人口超过100万,在唐朝商业很发达,在长安城,商人、各国的使节,学者、学生多得不得了。有些人非常羡慕中国的文化,就成中国人了。在唐朝做官的、打仗的、带兵的都有很多人,还有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像元朝的北京,大都,也是著名的大城市,《马可&波罗游记》里把它称为&汗八里&,那是很大的城市。文化的影响也很大,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发明,有世界性的影响。第一个是造纸,造纸是汉朝发明唐朝传到西方去的。下面三个都是唐宋发明,宋元时传到西方去的,一个是印刷术;再一个是指南针,航海用的;再一个是火药,打仗的,在世界上影响非常大。比较起来,蒙古更重视打仗,打仗打得很厉害,差不多是百战百胜。蒙古打仗是骑兵,它一个兵可以带好几匹马,装上粮食装备,装上帐篷,还有空马,一路跑,沿途换着骑,不休息的,一天一晚可以跑好几百多里路。当敌人还只知道他们在边境时,他们不知不觉已经打进来了,猝不及防。进来以后,一场非常残酷的屠杀,打了很多胜仗,当然也相当地残暴。更多的是征服,另外时间也短一点。唐朝就不一样了,更多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的交往,经济的、文化的交往,国内比较稳定,影响更大一些。所以到现在国外还有很多唐人街,称之为&唐人&,中国人在海外,把故乡叫做&唐山&。说明唐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比蒙古可能更大一些。另外蒙古有一个问题,它的民族关系处理得不太好,它有民族的歧视和民族的压迫。它是少数民族,把人分成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蒙古人是最高的;其次是色目人,色目人就是被蒙古征服过的中亚的、波斯的、中东的、还有欧洲人,统称为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汉人就是黄河流域的人,过去被金打下的汉人、契丹人等。第四等南人,就是南宋人,南人的地位最低了。这种民族歧视对民族发展也是不利的。唐朝没这个问题,唐朝比较开放,民族关系相对的平等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像吃饭啦什么的也很流行,所以民族的隔阂少一些,这个对于唐朝影响的扩大、汉文化的传播都是有好处的。作为世界帝国,蒙古的交通是非常发达的,海上交通、陆上交通都非常发达,商业也非常繁荣。进到明朝,还继续了元朝的活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郑和下西洋,海上的远征。最大的船队,最多的人出发,前后进行了七次远征,那个是很伟大的。它的规模比地理大发现,比哥伦布发现美洲要大多了。但是郑和下西洋也有一个问题,他去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吸引人们来进贡,不是做买卖,也不是为了殖民,不是为了移民。他在明朝的政策的支持下进行着,可明成祖(他的支持人、赞助人)一旦死掉了,航海事业就消失了,就结束了。以后明朝又开始了海禁,禁止海上的活动,明朝的航运就大大地衰落了。本来明朝的贸易有很大的顺差,主要出口的一个是丝织品,一个是瓷器,再一个是茶叶,大大的顺差。可是这时候结束了,商业衰落了,海外贸易衰落了,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抑制,不能顺利地发展起来我们讲过,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历史,农业经济。中国是一个阶级社会,统治者是地主阶级,农业经济和地主阶级就少不了商业,少不了商品经济。但是农业经济和地主经济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色彩很浓厚的经济,它可以自己自动地运转,商业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很好的润滑剂、催化剂,但是他们完全可以自我运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农业经营规模就很小,它的资本出路也就很成问题。大体上大部分收入、利润都用于消费了,对国家社会财富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再加上中国人讲究做官,做官下台退休以后也是当个老地主,当个老财主,自己享享福就算了。他不从事经营,他没有哥伦布那种冒险的精神,探求的精神,像《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那样不断出去航海的精神都没有,甚至是阿拉伯辛巴德航海的精神也没有。年轻的时候拼搏一番,做买卖或者是做官,地位高了,发财了,告老还乡了,搞一些地,儿孙满堂就行了,他享福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都沉淀、浪费掉了。这样中国的资本就很难积累,而且资本也很难有一个质的变化,只有量的变化。所以我们现在讲国外的有些讲法,说当时中国的GDP多高多高,超过外国,可问题是量的积累啊。我们所谓的康雍乾盛世、经济繁荣,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变化。不像西方,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开始资本主义猛烈地发展,开始了疯狂的殖民,还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产业革命。中国没有这些,搞不起来这个。所以有国外学者说中国明清经济是内卷式的。不能够自己发展起来,这说法有道理。现在正在展开一场争论,而且是激烈的辩论,双方争得很凶,中国学者开始也有兴趣,开始参加。七&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强化的,而且是僵化的中国的政治制度从秦汉以来就是一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所谓专制主义就是政治上个人意志决定,主要是皇帝决定,他怎么说就怎么样。中央集权呢,是权力集中,不是分散的,地方上没有很多权力。这个制度几经演变以后,到了北宋就大大地加强了,一切都要听命于中央。所以北宋以后,地方的割据就都没有了,都消失了,它搞不起来。北宋很多的办法限制地方的军阀割据,所以搞不起来了。明清时候这个制度更严密了。比方说宰相过去有的,到了明朝时把宰相废了,不许有宰相了。但还得有人帮忙办事,设立个大学士,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可是他没有权,他不是政府的部门,不是政府的一级,他是一个办事的,秉承皇帝的意图,草拟皇帝的命令,革拟圣旨。我们看电视剧,圣旨来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就是大学士们起草的,让太监来宣布,就是皇帝有命令了,你们来办吧,他没有权。后来到了清朝军机大臣也是这样子。有个事情来了,大家商量,几个人商量,商量以后向皇帝汇报,拟一个命令,拟一个诏书,皇帝批准,通知下去,照皇帝的命令发下来。宰相就是这样,没有政府一级的机关。再有就是各级的机关设置很多,互相牵扯,权力分散。比如明朝清朝,一个省有他的长官,可是后来在一个省的长官之上,还要设一个巡抚,跟着又设一个总督,等于是我们的省长。总督、巡抚是重叠的。机构重叠,互相牵扯,办事效率很低,公文来回转,不解决问题。牵扯非常多,而且人越来越多,官越来越多,贪官也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乱,整顿几次也整顿不好,还是贪官很多。所以这个制度一方面强化,强化到制度非常严密,到你很难办事的程度,因为僵化,常常到哪都碰壁,碰钉子,干不成事。这样的制度走到最后就走到了反面,自己不能解决问题了,就要靠革命来解决了。&&&& 在这七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方面:经济重心的转移,它引起其他一系列社会的变化。这七个变化大体上都在六到十三世纪中间,可以拉前一点,也可以拉后一点,大体在这七、八百年中间。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探讨是很有意义的。但在这里我们只能很粗略地提出一些问题,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假如能对中国历史一系列问题有一些见解,有一些回答,写成论文,写成书,这是很大的好事,很值得庆幸的事情。&&&& 提问回答:&&&& 问1:中央集权专制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抑制是不是就是因为中国统一的大趋势决定的?如果中国当时形不成统一的国家,是个分裂的国家,或者像春秋战国那样,是不是就没有后面的东西了?&答: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有种意见认为,中国就是要统一,应该统一,不统一不行。还有一种意见,分裂也不见得坏,分裂割据发展也有它的好处。比如说欧洲,现在不是也分散成几十个国家吗?发展得很快,也很好嘛。中国春秋战国时候,大发展时期,那时也是分裂呀?关于这个问题恐怕还要看一看历史的趋势,历史的趋势一个是经济的趋势,一个是政治的,还一个是心理的。历史已经是这样子了,分分合合已经过来了,我们就这个先做一个分析吧。到底为什么这样子?&问2: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和僵化,是不是因为没有议会制度所造成的?因为议会制度在先秦时候有一个人提出来,这个人就叫做扶苏,也就是秦始皇赢政的大儿子,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他提出了大学士的状况,&大学士&相当于议会制,但又不同于议会制,相当于一个雏形,历史上一直争论这个事情,希望您解答一下。&&&& 答:大学士这个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幕僚的形式,秘书式的,秘书集体办公。包括中国的宰相,中国宰相有时也是集体活动,集体办公的。比如唐朝,宰相不是一个,有好几个,也是一块商量。但是决断权应该是在皇帝,不在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手里。关于中央集权是不是体制上有问题?我想这个体制,中国历史就是这个样子,历史就这么过来了。如果有传统的话,古代有些国家,有些民族,是有些民族的传统,这些传统来源于氏族制度,氏族的会议讨论。真实的究竟是怎么样,我们现在也很难说。但它至少逐渐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外部的激励机制,这种外部的激励机制有时候效率还是可以的,有时效率就很差,议而不决,乱七八糟。到底有什么得失,怎么评论,我也很难说。中国就是这么个状况。像波兰的议会,波兰过去是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后来被德国、奥地利、俄国瓜分了?灭亡了?与议会很有关系。它的议会有500个议员,凡事要做决定,必须500个议员一致讨论通过,投票表决,赞成才行,结果吵个没完,吵了半天,什么都办不成,一塌糊涂,最后它就完蛋了。西方的民主制度有它优越性的一面,但是它有它的传统,它的好处是从外部、从下面起一种激励作用,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问3: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中国历史的轴心和经济中心经常不是一致的。而在别的地方,历史的中心和经济的中心几乎都一致。&&&& 答:作为一个大的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区跟它的政治中心可以是不一致的,古代的罗马,现在我们说意大利半岛,原来相当发达,可后来罗马帝国形成以后,更主要是在东方,经济的重点在东方,所以后来就分成两块,东罗马和西罗马,东方是巴尔干和土耳其这块地方,还有像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这些地方,西罗马后来被日尔曼入侵破坏得一塌糊涂,东罗马还好,保存下来。它的重心也会变的,要看历史的情况具体分析。&&&& 问4:西欧那些封建制国家,比如说英国,他的国王和贵族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贵族带着剑,还有分封,还有庄园什么的。看咱们国家的中央集权,贵族在国家官员中地位高的不多。分封制也不明显,西汉的时候有,后来这方面也不明显,封建制的概念在中国是不是太独特?我不理解。请您说说英国的封建和中国的封建制不同是与国家的地域有关,还是与什么有关?&&&& 答:中国跟西方跟欧洲的社会制度是有些不一样,它不同的地方就在你说的这个地方。有人说,中国只有专制,没有封建,封建是西方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封建是一种误解,把西周时候的&封诸侯,建同姓&当作了封建,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已不是封建而是专制。我们讲一个社会的性质、社会制度,还是要从它的基本结构,从它的经济结构上来讲。如果假如说在一个制度下,有部分人占有大部分土地,而且运用收取地租的方法来控制劳动者&&农民,这种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封建制度。在中国来说,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个时代,有这么一种制度:有些人控制了土地和最主要的生产资料,然后用收取地租的方法来奴役劳动者,这恐怕也可以叫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从社会体制上讲,从社会结构上讲,从经济结构上讲;专制从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结构上讲。西方的封建制,西方的中世纪,全是分散的,没有集中的,所以无所谓专制。它是国王下面分封了一些公爵,公爵下面封了一些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一路封下来;还有骑士,骑着马,带着剑到处跑的,打仗的,都有。他们就是在一块小土地上有一个庄园,有一个领地,可以掌握着大权,包括土地所有权、财产权、继承权、司法权、军权,什么都有,打仗他吆喝一些人就去打了,他不需要有一支固定的军队,欧洲的领主们自己起来打,这是一种制度,跟中国制度是有些不一样,但也不完全都不一样,还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我们比较它共同的地方,也可以把它叫做封建制度,把中国的制度叫做封建制度,把西方的制度叫做封建领主制,庄园制都可以。&&&& 问5:您除了讲到在唐宋时期七个方面发生变化之外,我在学习过程中还发现:在唐宋之际,人的气质、社会风气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个从文学作品当中有明显的表现。尤其是唐诗,气势非常的磅礴恢弘,而宋以后文学作品比较婉约。我想请问您,在这些现象背后,它的变化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变化?&答:这个问题比较大了,是个很有趣的题目,有兴趣的可以研究它。可以写出很多的书和很多的文章来。这里我想简单说一点,唐宋之间的社会风气是有变化,这个变化的背后有它的原因。这个原因有经济的、政治的和心理方面的。比方说,唐朝这个国家气势宏博,很开放的。宋朝就显得比较拘束,条条框框很多,禁忌也很多,这和宋朝国势有关系。宋朝一上来就是一个吃了亏的民族,从北方的契丹起来以后,南方汉族政权一直吃亏的,打败仗,割让土地,还要赔款。宋朝人的风气民族情绪是很大的。唐朝时谁是敌人,不太看得出来。而宋朝不是。宋朝总是把契丹、辽国看成大敌,非常拘谨、拘束。而且很注意正统的观念。三国魏蜀吴,蜀国刘备这一支,在很长时间也没有被当作正统,三个同时存在的政权嘛。可到了南宋时候,因为有金的压迫,打了败仗吃了亏,定了不平等条约,人们特别强调民族大义,而且特别强调正统。像当时认为曹操父子篡位,就是非正统,刘备是从汉朝中山靖王继承下来的,就是正统。有很多的变化,这是一个变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理学的兴起,宋朝初期还比较自由、活泼,后来条条框框很多了,很多封建的伦理规范,慢慢都束缚下来了。这个变化一个是来自宋朝国力的变化,国家形势的变化;另外跟经济也有关系,唐朝人很讲究享乐。宋朝也很注意享乐,这跟国家商品经济相对有所发达,国家还是有相当的财力有关系。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1650
/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650
全部展开树状显示嵌套显示 旧的在前新的在前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近期热门文章
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井坊公元十三停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