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1949年参加革命军人中南军区中南五省是哪五省兼第四野战军的家属,可以联系的,

军史汇编(31)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
我的图书馆
军史汇编(31)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
&&&&&&&&&&&&&&&&&&&&&&&&&&&&&
三、第 三 野 战 军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辖4个兵团和1个特种兵纵队。
司& 令& 员&
政治委员& 陈& 毅(兼)
副司令员& 粟& 裕
第一副政委& 谭震林
第二副政委& 粟& 裕(兼)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唐& 亮&
继任舒& 同
后勤部部长& 邝任农&
&& (一)、第七
司令员& 王建安
政治委员& 谭启龙
副政委& 姬鹏飞
参谋长& 李迎希
第二十一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在徐州以北韩庄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
军& 长& 滕海清
政& 委& 康志祥
副军长& 高志荣
参谋长& 吴永湘
政治部主任& 邓逸凡& 继任 王静敏
第61师(原第4师改称)师长& 胡&
炜& 政委& 王静敏
第62师(第5师改称)& 师长&
周纯鳞& 政委& 周世忠
第63师(第6师改称)& 师长&
吴华夺& 继任 叶泰清& 政委&
谢锡玉& 继任王绍渊& 副师长&
1949年4月,21军参加渡江战役,5月,解放杭州,进军温州、宁波、奉化、象山等。8月,赴临海剿匪;10月,发起温州湾战役,攻占洞头、鹿栖、大嵛山等岛屿。11月,攻击六横、桃花等岛屿。
1950年3月~5月,参加舟山战役,担负浙东、浙南和闽北地区的海防任务。
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第二十二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全军3.2万余人。
军& 长& 孙继先
政& 委& 丁秋生
副军长& 彭德清& 继任张秀龙
参谋长& 来光祖
后勤部长& 董鸣春
第64师(第8师第24团和胶东军区南海独立团合编)&师长&
马冠三& 政委& 李荆山&
副师长& 胡贤才
第65师(第8师第22、第23团改称)师长& 陈士法&
政委& 王六生& 副政委&
第66师(第9师改称第66师)师长& 谢&
斌& 政委& 刘&
伟& 副师长& 石一宸
1949年4月,在安徽地区渡江,进军浙东,解放余姚、宁波,肃清穿山半岛残余国民党军。7月,攻占象山,歼国民党军第87军残部。8月,攻占大谢岛、梅山岛。10月初,攻占金塘岛,全歼国民党军第102师。
1950年5月,攻占定海本岛和岱山、长涂等岛屿,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舟山群岛。
12月中旬,第22军一部在华东海军舰艇部队支援下,进攻浙东南韭山、檀头山岛,全歼守敌,解放两岛,粉碎国民党军对长江口的封锁。
1951年,第66师撤销,组建空10、12师。
1958年,第64师改编为舟嵊要塞区部队,第65师改编为舟嵊要塞区部队。1958年,第22军番号撤销。
第二十三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于山东省峄县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
军& 长& 陶& 勇
政& 委& 卢& 胜
副军长& 梅嘉生
副政委& 刘文学
参谋长& 梅嘉生(兼)
政治部主任& 谢云辉
后勤部部长& 王秩然
第67师(第10师改称)师长& 杜&
屏& 政委& 李彬山
第68师(第11师改称)师长& 张云龙&
政委& 陈茂辉
第69师(第12师改称)师长& 谭知耕&
政委& 伍洪祥
日,第23军参加渡江战役,突破镇江、江阴之间防线。5月初,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杭州。随后进军上海,强渡苏州河,攻占国民党政府造币厂和敌淞沪警备司令部,俘敌1万余人,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上海市。6月,第23军由上海返回杭州驻防。
1950年1月,调归第9兵团建制。5月,第23军进军浙东,参加舟山群岛战役和浙东剿匪,解放定海本岛。&
1952年7月,第68师调出改为空军部队,第25军第73师调归第23军建制,第68师撤销。
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第三十五军
1949年2月,鲁中南纵队与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整编第96军一部合编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全军共2.2万余人。
军& 长& 吴化文(济南起义军军长)
政& 委& 何希克
副军长& 杨友柏& 胡大荣
副政委& 张& 雄
参谋长& 刘国柱
政治部主任& 孔繁彬
第103师& 师长& 于怀安&
政委& 彭胜标
第104师& 师长& 方明胜&
政委& 严& 政
第105师& 师长& 何志彬&
政委 &宋献章
1949年4月,第&5军调归第8兵团指挥,参加渡江战役,攻占浦口、浦镇。23日渡江解放南京。8月,赴浙江金华地区执行剿匪任务。9月,第103、104、105师分别兼&衢州、绍兴军分区和杭州警备区。
1950年1月,第35军番号撤销,军部及军属炮兵团调归华东海军;所辖3个师调归浙江军区。&
(二)、第 八 兵 团
司令员& 陈士榘
政治委员& 袁仲贤
副政委& 江渭清
参谋长& 何以祥
政治部主任& 江渭清(兼)
第二十四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属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建制。全军共3.6万余人。
军& 长& 王必成&
继任皮定钧
政& 委& 廖海光
副军长& 皮定钧
参谋长& 赵& 俊
政治部主任& 蓝荣玉
第70师(第16师改称)师长& 陈仁洪&
政委& 谢立全&
第71师(第17师改称)师长& 梁金华&
继任& 黄玉庭& 政委&
陈伟达& 继 任崔文斌
第72师(第18师改称)师长& 康&
林& 政委& 张闯初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在安徽境内姚沟至北埂段渡过长江,占领顺安、铜陵、大通等地,并在郎(溪)广(德)地区和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5个军。6月,第24军主力北调山东,第70师配合兄弟部队解放青岛,第72师配合兄弟部队攻占长山列岛。第71师南下淮北,归鄂豫皖边区联合剿匪指挥部指挥,进剿大别山地区土匪。
1950年3月,第71师归建。5月,第24军南进浙西、闽北地区,担任修建上饶至福州公路和剿匪任务。
日,第71师撤销,师部组建空15师。第25军第74师归第24军建制。9月,第24军改归第9兵团指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第二十五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
军& 长& 成& 均
政& 委& 黄火星&
继任詹化雨
副军长& 詹化雨& 继任熊应棠
副政委& 邓少东
参谋长& 熊应棠& 继任张怀忠
政治部主任&
邓少东(兼)继任萧学林&&
后勤部部长& 方中林
第73师(第19师改称)师长& 王培臣&
政委& 萧学林
第74师(第20师改称)师长& 张怀忠& 继任
政委& 邓清和
第75师(第21师改称)师长& 谢&
锐& 政委& 何志远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突破江防后,急插至郎溪、广德地区,截歼南京等地南逃之敌,取得歼灭国民党军1个军的胜利。5月,参加上海战役,攻克吴淞,切断国民党军海上逃路,俘敌8000余人。6月2日,攻占崇明。9~12月,进至皖南剿匪,歼国民党游杂武装4000余人。
1952年7月,第25军军部及第75师师部调归空军,第73师调归第23军,第74师调归第24军,第75师各团分别调归第31军和江苏军区,第25军番号撤销。&
第二十六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全军共3.2万余人。
军& 长& 张仁初&
继任钟国楚
政& 委& 王一平
副军长& 钟国楚
参谋长& 陈& 宏
政治部主任& 李耀文
第76师(第22师改称)& 师长&
高文然& 政委& 曹普南
第77师(第23师改称)& 师长&
王建青& 政委& 董&
第78师(由第24师71团、72团一部与第69团、军部特务团组成)&师长&
陈忠梅 &政委& 张&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5月,参加上海战役,解放昆山、嘉定,攻占江湾机场,从苏州河北侧攻入市区,歼敌4.2万人。6月,担任上海警备任务。
1950年1月,第30军第88师归第26军建制,担任上海浦东、崇明岛海防任务。
1950年11月,第26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第三十四军
1949年2月,江淮军区第34旅、独立旅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77军第13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全军共1.6万余人。
军& 长& 何基沣(中共地下党员、淮海战役起义部队领导)
政& 委& 赵启民
第一副军长& 饶子键
第二副军长& 过家芳
副政委& 吴& 宪
参谋长& 张秀龙
政治部主任& 王德贵
第100师(由起义的第132师改编)&师长&
孙明泉& 政委&
王学武&&副政委&
第101师(由江淮军区独立旅组成)师长& 叶道友&
政委& 杨汉林
第102师(由江淮军区第34旅组成)师长& 李木生
&政委& 廖成美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4月23日,占领镇江。6月,第34军担任南京警备任务。7月,军部兼南京警备司令部;第100师调归第33军建制。11月,第101师调归第10兵团。12月,第102师调归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后改为炮兵第3师。
1950年1月,第三野战军教导师6个团调归第34军军部直属部队,军部仍兼南京警备司令部。11月,军机关及直属部队改编为华东公安第13师。第34军番号撤销。
(三)、第 九 兵 团
司令员& 宋时轮
政治委员& 郭化若
参谋长& 覃& 键
副参谋长& 王& 彬
政治部主任& 谢友法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属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建制。全军共3.2万余人。
军& 长& 刘& 飞
政& 委& 陈时夫
副军长& 张翼翔
副政委& 汤光辉
&参谋长& 廖政国
政治部主任& 汤光辉(兼)
8师(第1师改称)师长& 曾如清&
政委& 曾如清(兼)
9师(第2师改称)师长& 程叶棠&
继任& 戴克林& 政委&
张文碧& 副政委& 杨家保
0师(第3师改称)师长& 陈& 挺
&政委& 邱相田
1949年4月,第20军渡江南下,5月,参加上海战役,攻占平湖、金山卫,从龙华进入上海市区,担任上海警卫任务。
1950年2月,第&30军第89师调归20军建制。
1950年10月,第20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第二十七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全军共3.5万余人。
军& 长& 聂凤志&
政& 委& 刘浩天&
副军长& 贺敏学
参谋长& 贺敏学(兼) 继任 李& 发
政治部主任& 仲曦东
第79师(第25师改称)& 师长&
萧静海& 政委&
第80师(第26师改称)& 师长&
张& 秀& 政委&
第81师(第27师改称)& 师长& 孙端夫
&政委& 罗维道
日,参加渡江战役。4月28日凌晨,与兄弟部队会师吴兴,将国民党军5个军围歼于郎溪、广德山区。5月,参加解放上海作战,攻占高家湾机场、梵王渡车站、虹桥、徐家汇车站、龙华机场,控制苏州河以南。6月,担任上海市警备任务。
1950年10月,第27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隶属第三野战军。全军2.4万余人。
军& 长& 谢振华&
继任饶守坤
政& 委& 李子辉&
继任谢立全
&副军长& 饶守坤
参谋长& 夏& 光
政治部主任& 刘仲华
后勤部部长& 翟& 盛
第88师(第34旅改称)师长& 吴大林&
政委& 罗龙生
第89师(第35旅改称)师长& 余光茂&
政委& 王& 直
第90师(第36旅改称)师长& 朱困华 &政委
&郑友生 &参谋长&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在安徽当&涂、芜湖登陆后,参加对国民党军南逃的5个军的追歼战。5月,参加上海战役,解放浦东之奉贤、南汇、川沙,于白龙港歼国民党军第51军8000余人;协同&兄弟部队攻克高桥,切断国民党军向东逃路。上海解放后,担任淞沪警备任务。
日,第30军军部调归海军,所属第88、第90师分别调归第26、第27军建制,第89师改编为伞兵第1旅,后为空降兵第&1师。
第三十三军
1949年2月,渤海纵队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5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属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建制。全军2万&余人。
张克侠(中共地下党员、淮海战役起义部队领导)&
政& 委& 韩念龙
第一副军长& 张震球
第二副军长& 孟绍濂
政治部主任& 欧阳平&
第97师(第7师改称)&师长&
杨干三& 继任朱鹤云& 政委&
第98师(第11师改称)师长& 崔振伦&
继任曾旭清& 政委& 曾旭清&
副政委& 曾传芳
第99师(由原国民党军起义的第59军改编)师长& 傅继泽
&政委& 秦化龙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于安徽无为登陆后,在郎溪、广德地区参加对国民党军南逃的5个多军的追歼战。
5月,参加上海战役,攻占杨行,又协同兄弟部队攻占&吴淞、月浦、宝山等城镇;担负吴淞、宝山、嘉定地区的警备任务。
1949年7月,第34军第100师(1950年后改编为高炮第3师)归第33军建制。
1950年11月,第33军改编为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司令部,第97、98、99、100师依次改编为公安第14、15、16、17师。第33军番号撤销。
(四)、第十兵 团
司令员& 叶& 飞
政治委员& 韦国清& 继任 张鼎丞
副司令& 成& 钧
参谋长& 陈庚先& 继任 周建平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继任 刘培善
第二十八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全军共3.4万余人。
军& 长& 朱绍清
政& 委& 陈美藻
副军长& 肖& 锋
参谋长& 吴& 肃
政治部主任& 吴嘉民& 继任 李曼村
第82师(第28师改称)师长& 钟贤文&
政委& 王若杰 &副政委&
第83师(第29师改称)师长& 朱耀华
&政委& 李曼村
第84师(第30师改称)师长& 冯鼎三&
继任& 毛会义& 政委&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于江阴以西登陆后,解放戚墅堰,切断京(南京)沪路,连克宜兴、长兴、吴兴,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5月,参加上海战役,攻克太仓、嘉定、罗店等城镇,协同兄弟部队解放吴淞,歼国民党军8700余人。7月,进军福建。10月,参加福州等战役,解放闽清、福州和平潭、大小峪岛等岛屿。该军一部参加金门岛战斗失利。同年底,驻防福建前线,执行剿匪任务。
1952年5月,划归福建军区领导。
第二十九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全军共3.3万人。
军& 长& 胡炳云
政& 委& 张&
藩& 继任 黄火青
副军长& 段焕竞
参谋长& 梁灵光
政治部主任& 惠玉宇& 继任 刘毓标
第85师(第31旅改称)师长& 朱云谦&
政委& 朱云谦(兼)
第86师(第32旅改称)师长& 张宜友&
政委(先空缺)后刘毓标& 副政委& 徐光友
第87师(第33旅改称)师长& 张强生&
政委& 吴嘉民& 继任 许家屯&
副师长& 林乃清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在江阴以东登陆后,抢占江阴,解放无锡、苏州,切断京(南京)沪铁路,阻击国民党军东逃。5月,参加上海战役,攻占浏河、月浦、宝山等城镇,配合兄弟部队解放吴淞。7月,进军福建。8月,参加福州战役。9~10月,参加漳厦等战役,攻占马巷、集美、澳头,配合兄弟部队解放厦门。10月,一部参加金门战&斗失利。
日,第29军军部改编为军委铁道公安司令部,第85师后改为福建军区水兵第1师。
第三十一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全军共3.2万余人。
军& 长& 周志坚
政& 委& 陈华堂
副军长& 姚运良
参谋长& 黎有章
政治部主任方中铎& 继任 王若杰
第91师(由第37师改称)& 师长&
高& 鋭& 政委&
第92师(由第38师改称)& 师长&
徐体山& 政委& 张&
第93师(由第39师改称)& 师长&
傅绍甫& 政委& 余&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5月,参加上海战役,会同兄弟部队攻占浦东地区,断敌海上退路;在周浦、高桥等作战中,毙俘国民党军1.7万余人。7月,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漳厦战役,歼&国民党军3.7万余人。日,第91师在第94师的配合下,解放东山岛。
1952年5月,归福建军区领导。&
第三十二军
1949年2月,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和所属新编第5、6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隶属山东军区。1950年2月划入第10兵团。
军& 长& 谭希林&
政& 委& 彭& 林
副军长& 刘& 涌&
后周长胜(兼)
参谋长& 赵一萍& 后周长胜
政治部主任& 彭& 林(兼)后仲曦东
供给部部长& 李柱东
第94师(由新编第6师改称)师长& 雄&
飞& 政委&&
副师长& 邬兰亭
第95师(由新编第5师改称)师长& 陈
&奇& 政委& 阙中一
第96师(以山东警备第4、5团及第2、3团各一部为基础组建)&师长&&&&&&&
1949年4月下旬,在胶东军区第100旅的配合下,进攻青岛、即&墨地区的国民党军,歼守军2200人;担任青岛市警备任务。
1950年1月,以山东警备第4、5团及第2、3团各一部为基础组建第96师。全军共3.2万&余人。
1950年2月,调归第10兵团指挥并由青岛南下福建,执行以剿匪为主的海防、警备和作战任务。同时,在第31军的指挥下,第94师与第91师一起,解放东山岛。
1950年11月,第32军番号撤销,军机关充实重建的第8兵团兵团部;第94师调归第27军建制&(1951年撤销);第95师调归军委空军,组建空14师;第96师调归福建军区建制,1952年2月与第86师合编为铁道兵第7师。&
(五)、特种兵纵队
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时,决定成立特种兵纵队。3月,以华中军区骑兵团、炮兵团和滨海军区第3团、山东军区特务第2团、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为基础,以宿北、鲁南战役中缴获的榴弹炮、野炮、坦克等为主要装备,在山东省沂南县苍子坡正式组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下辖骑兵团、野炮团、榴炮团、特科学校、修理厂、皮革厂等,共3500人。
&&& 司 令员,陈锐霆
政治委员,张& 藩
&&& 参 谋长,钟国楚
政治部主任,刘述周
1947年4月,特纵一部参加泰蒙战役。6月,组建工兵团、警卫团。7月参加南麻临朐战役。8月,一部随华东野战军主力出击鲁西南和进军豫皖苏,主力在渤海地区休整。9~10月,榴炮团改称炮兵第1团,野炮团改称炮兵第2团,同时组建榴弹炮、野炮混合团和炮兵第3团。11月参加陇海路破击战。
1948年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
&&& 司 令员,陈锐霆
政治委员,陈锐霆(兼)
副政治委员,刘述周
&&& 参 谋长,韩联生
政治部主任,喻新华
1948年6月,一部参加豫东战役。9月,在济南战役中,特纵配合攻城部队作战,起了很大作用。11月~1949年1月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改称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下辖6个炮兵团及战车团、工兵团、教导团、特科学校等,共2.2万人。
1949年2月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
司令员& 陈瑞霆
政治委员& 张& 凯&
继任何克希
副政委& 刘述周& 继任刘&
参谋长& 叶& 超&
继任钟国楚
政治部主任& 刘述周(兼)后 喻新华
副参谋长& 董尧卿
1949年3月,原准备渡江南下的第三野战军先遣纵队一部调归特纵。
月,在渡江战役中,特纵配合各军摧毁国民党军江防主要工事,击沉击伤国民党军军舰6艘,并接收其江阴要塞区部队起义。在解放上海的作战中,接管吴淞要塞,并兼吴淞警备区司令部(后江阴、吴淞要塞分别归苏南军区和淞沪警备区司令部建制)。
6月,新扩编炮兵第13团、战车团、工兵团、高炮团。
7月,炮兵第1团参加金塘岛战役。
8月,后备第4师归特纵建制,并组建高炮第12团,特纵机关从上海迁至南京汤山。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编排特种兵部队番号的决定,炮兵第1、第6、第13、第2、第3、第4、第5团依次改编为炮兵第11至第17团,工兵团改编为工兵第3团,高炮团改编为高炮第8团,战车团改编为战车第1团。
9月,炮兵第13团参加长山列岛战役。
10月,战车团扩编为战车师。
11月,以第34军第102师师部及所属山炮团为基础组成榴炮师,下辖3个团。
1950年1月,榴炮师改编为炮兵第3师,战车师改编为战车第2师。同时成立炮兵第19、第20团。5月,特纵一部参加舟山群岛战役。7月,以山东军区所属沧南、沂蒙两军分区机关为基础,成立炮兵第7师,下辖炮兵第19、第20、第21团。
1949年10月以后,以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为基础,分别成立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和炮兵学校、工程兵学校。特种兵纵队番号撤销。
教导师(1949年2月组建)
长& 冯文华,
政治委员& 卢富贵,
副政治委员汪大漠,
政治部主任汪大漠(兼)。
(六)、华东海军
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阴原国民党要塞司令部礼堂正式成立。张爱萍宣布了华东军区党委的决定:成立华东军区海军临时党委会,组建华东海军领导班子,并以原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师部644人为基础组成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3个办公厅。
华东军区海军临时党委会
&&& 党委书记,张爱萍
党委委员,孙克骥、冯文华、张元培、汪大漠
华东海军司令部
司令员& 张爱萍
政治委员& 张爱萍(兼)
副司令& 林&
遵(原国民党海军2舰队司令起义)& 继任 赵启明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袁也烈
副政治委员& 赵启民
政治部主任& 康志强
司令部办公厅,主任& 冯文华& 副主任,张元培
政治部办公厅,主任& 孙克骥、副主任,汪大莫,
后勤办公厅主任,张元培(兼)
华东海军警卫团,由原三野教导师第三团、步兵营和三野直属侦察营合编组成。
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由原苏北军区海防纵队改编组成。司令员,张元培
华东海军第一纵队成立后,又先后接管了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的46艘军舰,成为华东海军主要作战力量。上海战役时,在解放长江口、清匪、扫雷中起了很大作用。
、后勤司令部
司令员& 刘瑞龙
政治委员& 刘瑞龙(兼)
副司令& 喻缦云& 继任 李厚坤
副政委& 谢胜坤(兼政治部主任)
&&&&&&&&&&&&&&&&&&&&&&&&&&&&&&&
四、第 四 野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第一政治委员& 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
副& 司 令 员& 肖劲光、黄克诚
副政治委员& 谭& 政
刘亚楼& 继任 聂鹤亭、陈光、肖克
第二参谋长& 赵尔陆
政治部主任& 谭& 政
政治部副主任& 陶& 铸
后勤部部长& 周纯全
后勤部副部长& 李聚奎
此时,东北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12个军及两广纵队;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
1949年3月下旬,第四野战军组成先遣兵团开始自华北地区南下,4月20日,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5月中旬,在湖北团风至蕲春之线强渡,解放。野战军主力于4月中旬南移。
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
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
司令员,林& 彪
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
副政治委员谭& 政
第一参谋长,萧& 克
第二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谭& 政 后 聂鹤亭陈& 光
政治部副主任陶& 铸
作战处处长苏& 静
&&& 侦察局局长彭富九政治委员
通信处处长张& 瑞 政治委员 朱虚之
&&& 行政处处长何敬之第二处长
队列处处长苏& 静(兼)
&&& 机要处处长莫春和第二处长
&&& 秘书处秘书长
王阑西处长刘汉
&&& 组织部部长 杜平
&&& 保卫部部长钱益民
&&& 联络部部长 何伟
&&& 民运部部长 何伟
&&& 总务处处长杨学礼
宣传部部长萧向荣陶铸
周纯全第二部长李聚奎 政治委员 陈沂 副部长 何敬之
&&& 军需部部长
杨至成副部长魏庭槐
&&& 供给部部长苏焕清政治委员
&&& 卫生部部长
孙仪之齐仲桓政治委员 胡登高
&&& 军械部部长张明远政治委员
联强 陈文彪 曹广化(兼)
运输部部长谷广善何敬之
1949年6月上旬,第四野战军主力渡过长江,分三路对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部和华南军政长官部进行迂回包抄,10月中旬和下旬,分别在、宝庆(今邵阳)地区和阳江、阳春地区歼灭白崇禧部主力4个师和余汉谋部4万余人。接着又向广西挺进,至12月中旬,将白崇禧集团17余万人歼灭于粤桂边之容县、博白和钦州地区。另一部配合第二野战军向西南进军。
第四野战军在向中南进军过程中,先后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在豫、鄂、赣、湘、粤、桂等省进行发动群众,建党建政,清剿残匪,建立民主新秩序的工作。广西战役后,野战军又以80%的兵力在湘、桂、粤境内清剿土匪,先后歼灭土匪115万余人。
同时,在组织上继续作了若干调整:
1949年7月,以国民党军第19兵团起义的4个师改编为第51军。
1949年8月,第12兵团部兼湖南省军区。第14兵团部奉命改为中央军委空军的领导机关。装甲兵师调东北成立装甲兵学校。
1949年10月,以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改编为第21兵团(辖第52、第53军)。
1949年11月,第15兵团部兼广东省军区。
1949年12月,第13兵团部兼广西省军区。
日,中央军委批复华中局并四野:“同意华中军区即正式改名中南军区”。12月30日,中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知,自日起,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组织机构仍旧。下辖6个省军区、3个兵团部,16个军,1个炮兵司令部(辖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1个工兵司令部(辖5个团),1个铁道司令部(辖5个铁道团)和16个独立师,92个独立团,8个警卫团及军政大学6个分校,全军区共150万人。
&&&&1949年12月中南军区
司令员& 林& 彪
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
副司令员& 叶剑英
副政治委员& 谭& 政
第一参谋长,萧& 克、
第二参谋长,赵尔陆
政治部主任& 谭& 政 后陶&
政治部副主任,陶& 铸
副参谋长,聂鹤亭、李聚奎
&&& 后勤部部长杨至成
后勤部政治委员& 周纯全
日-5月1日,第四野战军以第15兵团指挥两个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运工具实施渡海作战,5月1日解放岛。至此,除、等岛屿外,华南全境获得解放。
&&& (一)、第
十 二 兵 团
1948年12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改编而成,隶属于第四野战军建制。其前身是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前方指挥所。
司令员& 肖劲光
政治委员& 肖劲光(兼)
第一副司令& 陈伯钧
第二副司令& 韩先楚
副政委& 唐天际
参谋长& 解& 方&
继任何振亚
政治部主任& 唐天际(兼)
后勤部部长& 黄曹龙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在辽宁省锦州,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
军& 长& 韩先楚&
继任罗舜初
政& 委& 罗舜初&
继任卓& 雄、袁升平
副军长& 沙& 克&
继任蔡& 正
副政委& 刘西元
参谋长& 何振亚&&
政治部主任& 卓& 雄&
继任李伯秋
第118师& 师长& 邓& 岳
&政委& 李伯秋
第119师& 师长& 宁贤文&
继任& 徐国夫& 政委&
第120师& 师长& 郑大林&
政委& 李& 改&
继任& 张海棠
第153师& 师长& 管松涛&
政委& 马毅之& 继任&
1949年5月,与第43军一起参加汉浔间渡江作战,解放华中重镇武汉等10余个市县。6月,第153师调归武汉警备司令部建制。7月,参加。9月至10月,参加衡宝战役,担任中路军正面突击任务,与兄弟部队共同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主力第7军军部及4个精锐师。
11至12月,在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下参加广西战役,连续追击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21昼夜,全歼其第125军。尔后,集结于钦州、防城、合浦地区。12月底,转隶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领导。&
月初,参加海南岛登陆战役。日,第40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作战,参加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阵地反击作战,以及西海岸反登陆作战。
第四十五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在辽宁辽阳、海城等地区,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
军& 长& 陈伯钧&
继任黄永胜、张天云
政& 委& 邱会作
副军长& 张天云& 继任 丁&
副政委& 王逸群
参谋长& 黄鹄显& 继任 雷&
政治部主任& 段德彰& 继任李政
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孔瑞云
第133师& 师长& 吴&
烈& 继任& 张万春&
政委& 谢& 明
&副政委& 汪& 易
第134师& 师长& 钟明彪&
继任& 黄鹄显& 政委& 谢家祥
&副师长& 张晓冰
第135师& 师长& 丁&
盛& 政委& 韦祖珍
第158师& 师长& 李道之
&政委& 王晓生
&副师长& 徐其海
1949年4月,由天津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进入江西省参加围歼赣西的国民党军。9、10月,在衡宝战役中,担负中路军正面进攻任务;
11月、12月,参加广西战役,追歼国民党军1.6万余人,俘其第3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王景宋、湘桂黔护路军中将司令莫德洪等将级军官15名。12月下旬,进至桂西南十万大山、桂南和大容山等地区剿匪。
1950年2月,以第134师在平而关地区,全歼逃出国境后回窜于中越边境的国民党军第17兵团兵团部、第100军军部、第19、第197师,共6700余人,俘兵团中将司令官刘嘉树等将级军官9名。4月,第158师调归广州市公安司令部建制。至1951年2月,该军基本肃清了桂西南、桂东南的匪患。3月,移驻广东省花县、清远、佛山第地区,担负守卫珠江口和机动作战任务。7月,第134师调至湛江、海康等地区,执行保卫海防任务。
第四十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的前身是第9纵队。该纵队是在初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战斗力量基础组建的。
军& 长& 詹才芳&
继任杨梅生、肖全夫
政& 委& 李中权&
继任段德彰、
副军长& 杨梅生
副政委& 段德彰
参谋长& 袁& 渊&
继任肖全夫
政治部主任& 王逸群
后勤部部长& 程儒珍&
第136师& 师长& 曾雍雅&
政委& 徐光华
第137师& 师长& 肖全夫&
政委& 李振声
第138师& 师长& 任昌辉&
政委& 王& 文
第159师& 师长& 陈中坤
副师长& 王& 力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第46军参加。1949年4月初,该军编入第12兵团建制,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上旬,渡过长江,直逼长沙城下,促进了长沙的和平解放。此后,第159师调归湖南军区建制;第138师担任长沙警备任务;第136师、第137师参加。继之,又先后遂行了湘南、任务。
1951年1月,该军奉命进驻粤东,执行保卫粤东海防的任务。1952年9月,第46军参加赴朝作战。在朝鲜战场,第46军先后参加三次攻打马踏里战斗,以后又担任西海岸守务任务和"三八"线北岸的防御任务。1955年10月,从朝鲜回国。
(二)、第 十 三 兵 团
司& 令& 员& 程子华
政治委员& 肖& 华
第一副司令& 李天佑
第二副司令& 彭明治
参& 谋& 长&
彭明治& 继任 江拥辉
政治部主任& 刘道生
后勤部部长& 邱国光
第三十八军
1948年11月,1纵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所辖第1师改称第112师,第2师改称第113师,第3师改称第114师。同时将辽北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建制,改称第151师,有近5万人,并组建了炮兵,工兵和汽车部队。
军& 长& 李天佑&
继任梁兴初
政& 委& 梁必业&
继任吴& 岱
副军长& 曹里怀&
继任贺东生、卢绍武&&
政治部主任& 吴& 岱&
继任杨大易&&&
第112师& 师长& 江拥辉&
继任& 杨大易& 政委&
第113师& 师长& 贺东生&
继任& 唐青山& 政委&
王树君& 继任 余敬山
第114师& 师长& 刘贤权&
政委& 方国安
第151师& 师长& 张东寰&
政委& 曹灿章&
&&& 结束后,迅速入关,参加,担任天津主攻,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歼灭国民党军2.7万,活捉天津警备司令。在向全国进军的路上,38军还参加了宣沙,衡宝,广西,滇南等大小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38军从祖国最北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纵横5000公里,转战11个省市,歼敌16余万,攻占大小城市100余座,解放了半个中国。
1950年38军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加战争,军长为将军。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在梁兴初将军指挥下,担负关键的穿插重任。第113师大胆冒充李伪军溃退部队,14小时急行军70余公里,赶在了全机械化的美军前,成功穿插三所里与龙源里。337团3连以果敢动作抢占松骨峰,一举切断了美第8集团军南撤退路;激战两昼夜,不顾敌疯狂突围,死守阵地,打退美军多次进攻,使敌南北两部相距不到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迫使其大部转道新义州才避免了全军覆灭的下场。此役,38军共歼敌1.1万余人,缴获14辆,大炮200余门,汽车300余辆。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第二次战役是38军的第三次成名战,也是使该军名扬天下的战役。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
第四十七军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0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东北军区独立第8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步兵第160师。全军共5.6万余人。
军& 长& 梁兴初&
继任曹里怀&
政& 委& 周赤萍
副军长& 方& 强&
继任袁福生、杨秀坤
刘西元&&&&&&&&&&
参谋长& 黄伟华& 继任 孔子云
政治部主任& 王逸群&&
后勤部部长& 孔石泉& 继任 陈洪发
第139师& 师长& 贺庆枳&
继任 &颜德明& 政委&
第140师& 师长& 刘转连&
继任& 蒋克诚 &政委&
第141师& 师长& 叶健民&
政委& 张百春&
第160师& 师长& 王明贵&
继任& 吴& 烈
&政委& 周&
洐继任彭德云
1948年11月,第47军奉命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后,该军担任改编傅作义部第262、第297师的任务。同时,第160师调归平津卫戍司令部,改称第207师;东北军区直属整训第1师改称第160师,调归第47军建制。
1949年4月,第47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建制,向江南进军。7月,参加宜沙战役。9月,为配合第四野战军主力进军两广,在湘西大庸歼敌第122军一部,生俘敌军长张绍勋以下5000余人。8月,第160师调归第12兵团(湖南军区)建制。10月底,该军军部和第139、第141师奉命配合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参加向川黔进军作战。和兄弟部队一道,解放重庆、涪陵、广安、邻水等地。
1950年1月,第47军奉命返回湘西,执行剿匪建政任务。经连续作战一年多,消除了湘西百年匪患。
1951年2月,第47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长& 曹里怀,
政治委员& 李人林,
副军长& 刘贤权。
日,该军奉命率第140、第141师进至临津江东,接替志愿军第65军防务。第139师进至开城,担负保卫开城谈判任务。同年12月,该军奉命将临津江东岸防务移交第39军,撤至龙化、成川地区整训。
1952年11月,第47军奉命第二次开赴临津江东西两岸,接替志愿军第39军防务。
1953年4月,第47奉命将临津江防务移交志愿军第1军后,撤至谷山、松田油地区担任机动作战任务。6月,奉命进至安州、肃川、汉川地区,接替志愿军第38军西海岸防务。日,从朝鲜回国。
第四十九军
&&& 第49军的前身是东北军区第12纵队。该纵队是抗战胜利后新四军第2、第3师、山东军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发展起来的。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2纵队改称中国民解放军第49军。
军& 长& 钟& 伟
政& 委& 袁升平&
继任徐彬洲、时逢春
副军长& 熊伯涛& 继任吴大纯
政治部主任& 陈志芳
第145师& 师长& 温玉成&
政委& 谭友林
第146师& 师长& 王奎先&
政委& 栗在山
第147师& 师长& 沈启贤&
继任& 张贵卿& 政委&
第162师& 师长& 王兆相&
政委& 陈& 德
&&& 结束后,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4月,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在宜沙战役攻克沙市和江陵,并乘胜渡过长江追击国民党军。8月,第162师调归湖南军区建制。9至10月参加衡宝战役。11月由湖南邵阳地区进军广西,担负接收城市和维护交通安全任务。
1950年1月,所属3个师依次兼平乐、柳州、桂林军分区,部队参加剿匪作战。4月,军部与广西军区领导机关合并,所属3个师归广西军区领导,第49军番号撤销。日,以第154师师直为基础又扩建为第49军军部,原辖之3个师归建,原兼各军分区,归广西军区领导。
(三)、第 十 四 兵 团
司& 令& 员& 刘亚楼
政治委员& 莫文骅
第一副司令& 黄永胜
第二副司令& 刘& 震
&&& 副政治委员
政治部主任& 吴法宪(兼)
第三十九军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全军共6.8万余人。
军& 长& 刘&
震& 继任 吴信泉
政& 委& 吴法宪&
继任吴信泉、
副军长& 吴信泉 继任 谭友林、孙子仁
副政委& 李雪三
参谋长& 王良太 后 沈启贤
政治部主任& 李雪三(兼)后 石瑛
后勤部部长& 伍瑞卿
第115师& 师长& 胡继成&
政委& 李世安& 副师长&
第116师& 师长& 吴困璋&
继任 &汪& 洋
第117师& 师长& 张竭诚&
政委& 李少元
第152师& 师长& 罗华生
&政委& 邱子明
&副师长& 程启文
&&& 结束后,1948年12月~1949年1月参加,在解放天津的作战中,与第38军共同担负由西向东的主要突击任务。平津战役后,执行对国民党军第31军军部及第104军第269师的改编任务。5月,由河北省武清县(今属)南下。7月调归第13兵团指挥,参加。9~10月,与第38军组成进军华南的,参加。1 1~12月,参加,解放贵州省从江,广西省柳州、宾阳、南宁等县市。尔后,追击国民党军至广西西南边境,解放边陲重镇镇南关(今)。12月,第152师调归广西军区建制,第115师进至桂林、鹿寨、来宾等地剿匪。1950年1月,第39军主力北上耒阳、郴州、衡阳地区集结。3月,进驻漯河地区整训和参加治理颍河工程。7月,开赴辽宁省辽阳、海城地区,编入东北边防军。
第四十一军
&&& 第41军的前身是第4纵队。该纵队是由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创建的几支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全军共6.4万余人。
军& 长& 吴克华
政& 委& 莫文骅&
继任欧阳文
副军长& 胡奇才& 继任温玉成
副政委& 欧阳文 后 孔石泉
参谋长& 李福泽
政治部主任& 欧阳文、后 李丙令
第121师& 师长& 蔡正国&
政委& 李丙令
第122师& 师长& 田维杨&
政委& 吴保山&
第123师& 师长& 江燮元&
政委& 张秀川
第155师& 师长& 左&
叶& 继任 卢秋燕& 政委&
改编后,在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编成内进入山海关,参加。12月,会同华北军区部队先后解放康庄、怀来、张家口等地,切断华北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西退绥远(今属内蒙古)的道路。1949年1月,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后,担负北平市的警备及对国民党军第104军第209师的改编任务。3月25日,4个团参加受阅部队,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检阅。4月,第41军由北平南下。5月于河南省新乡市收编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军第40军1.7万余人。9~10月配属第12兵团,编入进军华南的中路军,在衡宝战役中担负正面突击任务,与兄弟部队共同歼灭国民党军第7军军部及4个精锐师。11~12月,归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参加广西战役。1950年2月,第41军改归第15兵团建制,进至广东省惠阳、黄岗、淡水、高要等地执行剿匪作战任务,肃清了匪患,并先后解放南澳岛、南鹏岛。1951年1月,进驻潮汕地区担负海防任务。
第四十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的前身是第5纵队。该纵队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山海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
军& 长& 万&
毅& 继任 吴瑞林
政& 委& 刘兴元&
继任周& 彪
副军长& 吴瑞林& 继任 赵东寰、张辑成、胡继成
副政委& 唐& 凯&
继任郭成柱
政治部主任& 郭成柱&
第124师& 师长& 徐国夫&
继任 &丁& 盛、翟毅东&
政委& 李丙令
第125师& 师长& 彭龙飞&
政委& 丁国钰& 继任&
第126师& 师长& 王振祥&
继任& 胡继成 &政委&
第155师& 师长& 廖仲符&
政委& 钟& 民&
继任李振邦
第42军先后参加了,,新安战役,豫西伏牛山剿匪。建国后该军调黑龙江从事农业生产,准备集体转业。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该军是当时唯一的战斗机动部队,因而成为了首批入朝参战部队之一,于10月19日夜跨过,开始了战争。第42军先后参加了第一至,1951年夏秋季战役和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中,该军第124、第126师在东线、赴战领地区阻击美、的进攻,苦战13昼夜,歼敌2700余人,有力配合了西线的作战。
(四)、第十五 兵 团
司& 令& 员&
政治委员& 赖传珠
第一副司令& 洪学智
第二副司令& 贺晋年
参& 谋& 长&
洪学智(兼)
政治部主任& 萧向东
后勤部部长& 萧志贤
第四十三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的前身是第6纵队,1948年11月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全军共6.3万余人。
军& 长& 洪学智&
继任李作鹏、龙书金
政& 委& 赖传珠&
继任张池明
副军长& 杨国夫、李作鹏、
副政委& 刘其人& 继任 袁克服
参谋长& 雷& 震&
继任黄一平、马精华
政治部主任& 邓& 飞&
继任袁克服、刘锦屏&&&
第127师& 师长& 李作鹏&
继任 王东保& 政委& 张池明&
继任 刘锦屏
第128师& 师长& 龙书金&
继任 黄荣海& 政委& 徐斌洲
第129师& 师长& 阎捷三&
政委& 袁克服
第156师& 师长& 邓克明&
政委& 祝世凤
&&& 结束后,1948年11月下旬入关,参加。1949年2月下旬,奉命先遣南下,于4月初进至武汉以北黄安(今红安)地区,牵制国民党军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5月14日,该军从团风至田家镇段渡过长江,解放了鄂南、赣北广大地区,为主力南下开辟了前进道路。7月参加。随后在江西宜春地区进行两个月的休整。9月中旬第156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主力部队继续南进,翻越梅岭关,进军广东;10月14日,会同兄弟部队解放华南最大城市广州。
1949年11月中旬,奉命由广州隐蔽西进,参加广西追击战,先在北流将敌第11兵团部等歼灭,毙敌兵团副司令官,继又以迅速果敢的动作急袭博白,歼敌第3兵团指挥所,俘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3兵团司令官。12月下旬开赴雷州半岛,参加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任务。1950年3月到5月,该军做为主要突击力量,以木船为航渡工具,突破敌由陆海空军组成的“立体防御”,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解放海南岛。日,第43军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43军。10月,第44军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
第四十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的前身是第7纵队。该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以山海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入辽宁省北部和吉林省西部等地区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1948年11月,遵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全军4.8万余人。
军& 长& 邓&
华& 继任 方& 强
政& 委& 吴富善
&副军长& 曾克林&
继任叶长庚、李化民
副政委& 谭甫仁
参谋长& 高体乾& 继任 黄忠诚
政治部主任& 谭甫仁(兼)
后勤部部长&
第130师& 师长& 徐绍华&
政委& 邓东哲
第131师& 师长& 刘永源&
政委& 罗有荣
第132师& 师长& 李化民&
政委& 李民亲& 继任程世清
第157师& 师长& 曾敬凡&
政委& 邢& 程
&&& 结束后,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4月,由天津向华中南进军。6月,第157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该军在九江渡长江参加。10至11月,参加,尔后担负广州警备和粤中、粤东地区剿匪任务。1950年5月~8月,第131师在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炮兵配合下,解放了万山群岛。9月,解除广州警备任务,转至广州北郊至阳山、翁源地区剿匪。
1952年10月,第44军番号撤销,军机关并入海军机关;第130师和第45军合编为第54军;第131师师部调归海军青岛基地;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
&第四十八军
&&& 第48军的前身是第11纵队。该纵队是由冀察热辽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1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全军5.5万余人。
军& 长& 贺晋年&
继任刘连转
政& 委& 陈仁麒
副军长& 周仁杰& 继任刘连转、郑邦捷
副政委& 杨春圃
参谋长& 何廷一
政治部主任& 杨春圃(兼)
第142师& 师长& 欧致富&
政委& 谢镗忠
第143师& 师长& 李光辉&
政委& 刘禄长
第144师& 师长& 周仁杰&
继任 &张书祥& 政委&
第161师& 师长& 韩梅村&
政委& 钟& 辉
&&& 结束后,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先后攻克密云、石景山发电厂、门头沟煤矿区,扫清北平(今北京)西郊国民党据点,会同兄弟部队完成对北平的包围。6月,第161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上、中旬,参加。7月下旬至8月该军单独进行,仅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解放县城22座的伟大胜利,为野战军主力进军广东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9日,兼赣西南军区。其间,主力在赣西南、一部入粤北剿匪。
(五)、特种兵司令部
日由炮兵司令部改称,兼炮兵司令部。
194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驻延安的炮兵学校1000余人进入东北。1946年3月,以该校工兵科为基础在吉林省通化市扩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4月,炮兵学校移驻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收集、修复日伪军遗留的残损火炮和战车,组建了3个炮兵团和1个高射炮大队、1个战车队。5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炮兵调整处。7月,炮兵学校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11月,以炮兵调整处为基础,并从炮兵学校抽调部分干部,在哈尔滨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下辖10个炮兵团和1个高炮大队、1个坦克队。
1946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
司令员,朱& 瑞
&&& 政治委员,邱创成
副司令员& 贾& 陶 后苏&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匡裕民
&&& 政治部主任刘登瀛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8月,为便于炮兵部队的教育训练和作战指挥,以炮兵司令部前方临时指挥机构和炮兵部队组成炮兵纵队,归炮兵司令部建制。
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纵队
司令员,苏& 进兼任
政治委员,邱创成兼任
政治部主任,吴& 涛
副参谋长& 张志毅
1948年12月,炮兵司令部和炮兵纵队领导机关合编为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总计3.7万余人。
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
司令员,萧& 华
&&& 政治委员,钟赤兵
副司令员,苏& 进、匡裕民、贾& 陶
副政治委员,邱创成
参谋长,苏& 进(兼任)
政治部主任,唐& 凯
炮兵第1指挥所(由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旅部及其直属队组成)所属3个骡马炮团;
炮兵第2指挥所(由辽北军区机关、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第1团组成)所属3个重炮团;
装甲兵指挥所(由松江军区前方指挥所组成)所属坦克团、装甲车团、坦克教导团;
高射炮兵指挥所& 所属3个高炮团;
&&& 工兵指挥所
属2个工兵团;
朱瑞炮兵学校
1949年4月,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总人数达5.1万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
司& 令& 员&
政治委员& 钟赤兵
副司令员& 匡裕民& 继任 苏&
进兼参谋长
参& 谋& 长&
匡裕民(1949年4月兼任)李& 健
政治部主任& 唐& 凯
后勤部部长& 常树人
&&& 下辖:
炮兵第一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一指挥所改编成立)
师长彭景文& 政委& 张&
炮兵第二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二指挥所改编成立)
沙克政治委员王凤梧& 副师长& 宋承志
炮兵第3师(战车师)(1949年2月由装甲兵指挥所改编成立,8月改编为装甲兵学校)
曾克林政治委员杨永松
高射炮指挥所(1948年12月组建)
江洪副主任刘奠西
工兵指挥所,(1948年12月组建&)&
主& 任&唐哲明&
副主任&陈正峰
1950年2月,湖北军区独立第4师师部与工兵指挥所(含所辖团)合编为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
炮兵第5师(1949年9月,以第45、第47、第48、第49军炮兵团及第40、第44、第46军炮兵团各一部组成)
师长& 张志毅& 政治委员&
李俭珠 &副政委& 林&
炮兵第6师& 师长&
王效明& 政委& 政治部主任&
高炮第1师(1949年3月,由河南军区警备第2旅旅部与高射炮兵指挥所合编组成)
&&& 坦克师
参谋长& 孙& 三
1949年5月,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改称中南军区炮兵司令部。
特种兵司令部(1948后12月30日由炮兵司令部改称,兼炮兵司令部)
司令员& 肖& 华 后 万&
政治委员& 钟赤兵
副司令员& 苏& 进、贾&
陶、匡裕民
参谋长& 苏& 进 后 张进毅
副政治委员& 邱创成
政治部主任& 唐& 凯
副主任& 间登瀛
后勤部部长& 常树人&
政治委员& 邱铁雄
炮兵第1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一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
彭景文& 政委&
炮兵第2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二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
沙& 克& 政委&
炮兵第5师&
师长& 张志毅& 政委&
炮兵第6师& 师长&
王效明& 政委& 政治部主任&
炮兵第8师(1950年2月由155师师部与第12、第13、第15兵团直属炮兵团合编组成)
战车师(1949年2月由装甲兵指挥所改编成立,8月改编为装甲兵学校)
&师长& 曾克林&
政委& 杨永松
&&& 坦克师
参谋长& 孙& 三
工兵指军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
唐哲明& 副主任& 陈正峰
1950年2月,湖北军区独立第4师师部与工兵指挥所(含所辖团)合编为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
第五十一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在武汉以南贺胜桥、金口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9兵团改编而来的。
日至6月2日,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上海、南昌、武汉等地。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南撤。和中国共产党早有联系的国民党华中军政副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军第19兵团司令官张轸,乘机率所属第128军军部及第312、第313、第314、第309师共2万余人。在湖北武昌以南贺胜桥、金口一带起义。
1949年6月,起义部队移驻湖北省汉川县。7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全军共8100余人。隶属第四野战军工兵司令部建制。
军& 长& 张&
轸(原国民党19兵团司令)
政& 委& 杨春圃
副军长& 李人林& 继任 杨焕民、辛少亭
副政委& 杨焕民& 继任 罗&
参谋长& 王& 亢
政治部主任& 罗& 通
第211师(以起义的第309、第312师合编组成)师长& 余景堂&
政委& 冷裕光
第212师(以起义的第313、第314师合编组成)师长& 鲍汝沣&
政委& 杨& 劲
高射炮指挥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 江&
洪& 副主任& 刘奠西
高炮第1师(1949年3月,由河南军区警备第2旅旅部与高射炮兵指挥所合编组成)
(六)、铁道兵团
1946年5日,东北民主联军成立铁道司令部,负责指挥、调度军事运输事宜和维护铁路安全秩序。铁道司令部成立后,苏进手下开始只有几名参谋人员和从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警卫团抽调的一个连,负责执行纠察任务。
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
&&& 苏进任司令。
1946年下半年,为加强铁道司令部的建设,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将有铁道游击队之称的回民支队调属铁道司令部,接着又相继成立了护路军第一团,驻绥化;第二团,驻牡丹江;第三团,驻哈尔滨。为加强铁路沿线警卫巡逻任务,不久又成立了装甲列车大队,下辖两个中队。每列装甲车上配有火炮1门,机枪6挺,高射机枪3挺,探照灯2部。他们巡逻在漫长的铁路线上,有力地保障了铁路沿线的安全。
1946年12月,铁道司令部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司令部,苏进任书记,驻地在哈尔滨。
下辖东满护路军司令部、西满护路军司令部,共有7个步兵团、1个回民支队、1个装甲列车大队。后来又成立了中部护路军司令部、南满护路军司令部,总兵力达8599人,分布在东、西、南、北满的铁路线上,维护铁路安全。
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吸收东北各铁路局1200名铁路员工为技术骨干,并补入二线兵团8500人,组成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亦称铁路修复工程局)。
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亦称铁路修复工程局)
&&& 局长,黄逸峰
第一副局长兼参谋长,苏& 进
纵队设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卫生部、供给部、材料部和厂务部。纵队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队,共计官兵17104人。
铁道纵队成立后,全力抢修东北、华北地区的铁路,支援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将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受军委铁道部部长直接领导。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队和1个装甲列车纵队。后来整编为3个师、1个直属桥梁团、1个直属汽车团,兵力扩大到30517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
铁道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兼
副司令员,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兼任
后改称铁道运输司令部
铁道运输司令部
司令员 郭维城(满族)
第一副司令员吴林焕
第二副司令员萧远久
&&& 副司令员 萧远久
&&& 参谋长 杨子华
&&& 政治部副主任沈寰
(七)、第二十一兵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是由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第一兵团改编而成的。
1949年6月以前,以陈明仁为司令的国民党第一兵团,原辖五个军(每军两个师),改编为三个军.第十四军军长成刚,辖第十师师长张用斌,第六十二师师长夏日长,第六十三师师长汤季楠;第七十一军军长彭锷(陈明仁的基本军),辖八十七师师长杨文榜,第八十八师师长刘埙浩,二三二师师长康朴;第一百军(原为二十九军)军长杜鼎,辖第十九师师长卫轶青,一九七师师长曾军,第三O七师师长张诚文。
日程潜由邵阳秘密回长沙主持起义谈判,决定撤销长沙绥靖公署,改为湖南绥靖总司令部,由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兼任总司令,以总统府参军李觉兼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在邵阳的党政军机关及所有部队,并将原绥靖公署在邵人员一律遣散。
8月1日上午国民党代表黄杰.邓文仪飞抵邵阳,召集第十四军军长成刚及所属师长训话,并将原绥署参谋长王天鸣拉走,引起邵阳局势混乱,人心惶惶,颇为紧张。李觉于8月1日下午抵邵后,即与绥署副主任王劲修、警备司令魏镇、省保安付司令彭杰如、中共联络代表张立武等联系,了解情况,8月2日资遣了绥署在邵人员。8月5日长沙起义通电公布。
8月5日长沙起义通电公布后,白崇禧派飞机轰炸邵阳城,井散发传单。第十四军军长成刚附逆背叛起义,派兵向邵阳攻击。李觉召集王劲修、彭杰如.魏镇等党政军负责人会议。组成联合起义前进指挥部,决定撤出邵阳,指挥各部队向长沙方向靠拢。先后坚决参加起义的有第十四军六十三师汤季楠(一个团叛逃),保安一、二、三师及保安司令部警卫大队,邵阳警备司令部所属警备大队,戴文所属的湘西纵队,总共约五个师的兵力。
起义部队经过一番曲折,并与七十一军和十九师等叛逃部队几次发生战斗,于8月14日到达浏阳附近地区集结。经程潜、陈明仁与人民解放军谈判代表团金明、袁任远、唐天际、解沛然等取得协议,并经四野总部请示毛主席批准,对长沙起义部队仍保留三个军辖九个师,在此过渡时期,可暂用“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的番号。
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
&&& 司令员,陈明仁兼
副司令员,李& 觉、魏& 镇等
第一军 军长& 王劲修(驻大瑶、金刚、白兔潭;)
辖一师,师长& 曾京、二师,师长&
康朴、三师,师长& 张诚文
第二军 军长,傅正模(驻跃龙市附近地区,)
辖四师,师长& 汤季楠、五师,师长&
戴文、六师,师长,姜和瀛
第三军 军长,彭杰如(驻永安市附近地区;兵团司令部驻浏阳城。)
辖七师,师长& 何元恺、八师,师长&
周笃恭、九师,师长& 张际泰
1949年11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取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的番号,进行第二次改编,将原来的三个军缩编为两个军六个师,并从中共河南陕州军分区调来两个团补足缺员。
12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派四野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同志为代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番号和“八一”军旗,在浏阳城外举行了隆重的授旗典礼大会,宣布中央军委命令。第二十一兵团正式成立。
第二十一兵团司令部
司令员& 陈仁明
政治委员& 唐天际
副司令& 李& 觉、魏&
镇、傅正模、后唐生明、文建武
参谋长& 文建武、张力之
政治部主任& 方正平
第五十二军
军& 长& 王劲修
委& 杨树林
&&&副军长&
康& 朴、戴& 文、后 张&
诚、吴林焕
参谋长& 周志飞
政治部主任& 钟明彪
第214师& 师长 &曾&
京& 政委兰庭辉& 副政委&
第215师& 师长& 张景白&
政委& 江腾蛟
第216师& 师长&
张诚文、后余九成& 政委& 曹波生
第五十三军
军& 长& 彭杰如
政& 委& 王振乾
副军长& 汤季楠、张际泰
副政委& 王振祥
参谋长& 杨文谟
政治部主任& 张太生
第217师& 师长& 姜和瀛
&政委& 段辉亮
第218师& 师长& 何远煊
&政委& 萧德明
第219师& 师长& 周笃恭
&政委& 王& 恨
21兵团正式成立后,即开进湖南醴陵进行整训。1951年1月,部队奉命开进广西剿匪。只用5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艰苦的剿匪任务。接着,展开正规的军事训练,还参加了驻地的“三反”、“五反”和土地改革运动。
1952年5月,兵团一分为二,由陈明仁率一部开赴海南;由政委唐天际率一部到湖北参加荆江分洪工程,21兵团的历史结束。
(八)、野战军直属部队
第一六五师(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二师改编成立,归野战军直属)师长&
骑兵第五师(1949年4月由原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改编,归野战军直属)师长&
何能彬& 政治委员& 林茂源
整训第五师(1949年初调归野战军直属,后组建为江西军区机关)&
师长& 叶& 声&
政治委员& 杨& 春
东北军事政治大学(1949年7月学主体迁至武汉市,改称中南军事政治大学,仍隶属第四野战军)
长& 林彪(兼)
政治委员& 林彪(兼)
副校长& 倪志亮
教育长& 曾国华
&&& 政治部主任刘其人
第五十八军
第58军的前身是第10纵队。
日。该纵队南下作战,于11月底进入大别山区,与野战军主力会合。12月13日,第10纵队于湖北应山以北浆溪店改编为。下辖第28旅和由第29旅、第30旅组成的第1、第2、第3军分区。14日,各部队向指定区展开,相继解放了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等城,迅速打开了开辟桐柏根据地局面。
1948年1月中旬,桐柏军区发起,歼灭11个保安团约7000人。给宛(南阳简称)西封建地主武装以致命打击。6至6月,桐柏军区改属中原军区建制。先后配合主力进行、,并再次攻克邓县,使桐柏根据地日趋巩固。7月参加,并以一部进入谷城、南漳、保康地区,开辟汉(水)南根据地,成立第4军分区。此后,桐柏军区部队转至外线作战,先后配合江汉军区部队进行、平汉铁路破击战和。继又再次解放老河口、襄阳、驻马店等城镇。至此,桐柏解放区与豫西、陕南、江汉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9年2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桐柏军区集中所属3个旅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
军& 长& 孔庆德
政& 委& 方正平
副军长& 杨秀昆
副政委& 张力之
参谋长& 张西三
政治部主任& 张力之(兼)
第172师(由第28旅改编)师长& 杨秀昆(兼) 政委& 李富尧
&副师长& 张世盖
第173师(由第29旅改编)师长& 李定灼
&政委& 吴& 罡
第174师(第30旅改编)& 师长&
何济林& 政委& 贺亦然
该军成立后,随即执行剿灭残匪,清理地方反动武装等任务,并配合江汉军区部队发起花(园)西战役。&&&
&&&1949年3月上旬,河南军区成立,桐柏军区撤销。5月,第172师调归湖北军区,另2个师拨归河南军区建制,由军部率领在豫西地区剿匪。9月,军部机关与河南军区机关合并,军的番号撤销。
第五十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是随第四野战军从东北南下的第44军和第45军合编而成,于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奉命组建。所属部队由原第45军军部、直属队、第134师(欠400团)、第135师和原第44军第130师、第134师第391团等部组成。原44军和45军前身都是抗日战争中的冀中军区主力部队,撤销哪一个军的番号呢?因两军都是功勋卓著的部队,相执不下,最后由周恩来作主,原两军番号同时取消,取两军的尾数“5”与“4”编为第54军第54军由此诞生。
军& 长& 丁& 盛
政& 委& 谢& 明
副军长& 吴瑞山
政治部主任& 谢家祥
第130师(由原第44军第130师改编)师长& 蒋润观&
政委& 姚国民
第134师(由原第45军第134师改编)师长& 张晓冰&
政委& 蓝文兆
第135师(由原第135师改编)师长& 任思忠
&副师长韦统泰、陈德志
该军组成后,即奉中央军委命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入朝后,130师在67军指挥下参加了金城战役。停战后,全军驻扎在朝鲜,为战后朝鲜重建立下过汗马功劳,1958年随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回国。
附:解放海南岛
月,一部在配合下,对国民党守军所部进行的渡海登陆作战。
海南岛又名琼崖,北隔,与相望,海峡宽11~27海里。岛上有领导的琼崖纵队,并建立了以为中心的根据地。国民党守军为琼崖防卫总司令薛岳所部,计陆军5个军、海军1个舰队、舰船约50艘、空军4个大队、飞机约45架,总兵力约10万人,划为东西南北4个守备区。企图凭借海峡天险,组织陆海空军立体防御,长期固守。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40军、43军等部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和岛上琼崖纵队约1.5万人,统由第15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指挥。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慎重从事,充分准备,争取于1950年春夏解决海南岛问题的指示,邓华、赖传珠确定首先以小部队分批偷渡登陆,以加强岛上的策应力量,尔后进行大规模强渡登陆的作战方针,力求全歼国民党守军。
1949年12月底,兵团部队进至雷州半岛及其两侧沿海地区,在当地人民政府协助下,大力征集民船,动员船工参战;深入思想教育,加紧海上练兵;琼崖纵队在岛上积极反“清剿”,钳制敌人,做好接应准备。
在登陆时机选择上,鉴于失利的教训,邓华较为谨慎,一直不愿发起大规模登陆,主要是考虑到机动船数量不足;但40军军长持反对意见,并越过兵团直接向中央军委建议,尽快发起大规模登陆,他的理由是四五月份(谷雨节气之后)海南岛盛行东南风,对处于北面雷州半岛的解放军南渡相当不利,尤其是解放军大多是帆船而不是机动船,对风向的依赖性很大。最终中央采纳了韩先楚的意见。
~11日,登陆兵团组织2个加强营,利用夜晚及有利的风向、潮汐实施偷渡,分别在岛上国民党军守备薄弱的琼西北、琼东北赤水港成功登陆。3月26日至4月1日,又组织2个加强团偷渡,在琼北玉包港、北湾港登陆。两批偷渡部队与琼崖纵队有力配合,为主力登陆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傍晚,登陆兵团主力第1梯队第40军6个团、第43军2个团,乘350只木帆船分左右两路从正面强渡海峡。航渡中多次遭敌舰艇拦击,火力船迅速逼近敌舰,以随船火炮和向敌猛烈开火,掩护登陆船队前进,在琼崖纵队和偷渡部队的全力接应下,于17日凌晨在至花场港地段登陆。至19日先后夺占了临高、美台、加来、福山等据点。4月20日,薛岳速调6个师分别由海口、嘉积增援澄迈,向威胁其正面的第43军登陆部队反击。邓华、赖传珠决心乘机在澄迈以北之美亭、白莲地区歼灭援军,以便于后续部队登陆和解放海口。于是,急令第43军登陆部队在澄迈地区顽强抗击,吸引国民党援军;令第40军6个团由美台、加来折向澄迈疾进。21日,国民党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向第43军阵地连续猛烈攻击,均被击退。当日,第40军赶到地区。22日,第40军与第43军协同,内外夹击,重创国民党军第62、第32军等部。此时,薛岳见大势已去,急令所部南撤,遂乘飞机逃往台湾。人民解放军于23日占领市。
日凌晨,第2梯队第43军5个团在天尾港顺利登陆。当日下午,解放军分3路向南追击。东路部队于30日攻占琼南、;中、西两路部队于5月1日占领琼西的、北黎。至此,海南岛全部解放。此役,国民党军被歼3.3万余人,其余大部从海上逃跑。人民解放军开创了陆军乘木帆船大规模渡海作战、摧毁敌立体防御的先例,为解放沿海岛屿作战提供了经验。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广州军区中南花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