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玉泉寺寺是什么宗派

蔚县涌泉庄乡玉泉寺
作者:不详
  位于蔚县涌泉庄乡卜北堡村南的一条古官道之北的一块台地上,属明代建筑。玉泉寺座北朝南,主要建筑公布在中轴线上,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依次为钟鼓楼、阎王殿、禅院。占地面积7475平方米。
天王殿位于砖砌台阶之上,为五檩硬山式,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殿内塑四大天王发引佛。最具艺术历史价值的是大雄宝殿,单檐庑殿布瓦顶,前出抱厦,面宽二 间,进深三间,五架梁,四角置递角梁,平梁上置方形抹角蜀柱及人字叉手。明间梁架上绘&旋子彩绘&,次间绘&雅五墨&。东西山墙上绘淡雅的&三教&内容壁 画,内容庞杂,人物众多,包罗万象,每组人物前均有一童子执宝幡作前导引领众神,幡上均椁题,如&临江报部神位&,&五岳泰山神位&,&文昌帝君朱元神 位&,&鬼母五方神位&,&地府六阴等众&,整个壁画是明代社会真实的画卷,如鬼母仗剑,秀发教尺飘逸飞动,明代上层贵妇人的写照,&河治萧宴二公等 位&,二公头戴园角短幞头,俨然明代士大夫的形象。
www.xtfj.org
大殿采用了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庑殿顶。据考证为王振奏请英宗皇帝所敕建。两山墙残存的明代珍贵壁画,为上乘之作,殿顶虽覆布瓦,但脊饰吻兽,造型迥异当地作法具有明代早期的特征。
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佛教网
& 本文来自邢台佛教网
  位于蔚县城南十公里处的大山上。当地人称&蔚县大南山&。山腰峪口处有一泉,清澈,周围草木丛生,故称&玉泉&。大约在唐代,有僧侣在玉泉旁边修建一寺院,因此取名&玉泉寺&。
这是一座历史很久远的寺院,据史料记载,唐代就有僧侣居住于此,耕地,坐禅,念经,香火甚旺。至到&文革&时才离去。从此见证过蔚萝川兴衰的&玉泉寺&才一蹶不振。
寺院几经破坏,偷盗,便颓废至极。躺倒的石碑,模糊不清的壁画,杂草丛生,满院狼藉,极其痛苦。破旧的院子和玉泉周围的环境极不相符,却一同见证着历史!
穿过院子,进内屋,上顶层,却见满壁诗文,对联,极赋文采。后来才知道,这是魏象枢的侄子与当时的知州,知县常到这里对诗,畅饮,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三百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他们胸怀抱负,得不到施展,偶得这样仙境,寂静且富有禅意,使他们对酒当歌,吐一时不快。
后人知其寺,却很少人知道如今这座破旧不堪的玉泉寺,曾走出两位大人物:一名曰魏象枢,一名曰李周望。
魏象枢,官至刑部尚书,清朝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多次上书朝廷改革朝政,成为一代名臣。李周望,官至礼部尚书,礼学家,有《太学进士题名碑录》和诗文 集《六槐堂集》行世。李曾学于魏,二人都曾躲到玉泉寺,发奋学习,对当时蔚州的学风影响很大,逸事广为流传,使玉泉寺名噪一时。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听说此 事,念魏一生清廉,治学有方,赐石墨两块,镶于玉泉寺。 邢台佛教网
邢台佛教网
材料 竹笋,芦笋,蘑菇 做法 1、用到的时令素菜是竹笋、芦...
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 茶禅是通过对茶的体认和...
觉性的智慧向导--六字真言观音心咒 有一个医生世家;做妈...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高开区黄屯新村155号   QQ群  
  
0;邮编:054001电话:(3673846) 
(7356299)   传真:   监督电话:投稿信箱: ( QQ邮箱: )
Copyright © 2009 - 2013 www.xtfj.org 主办单位:邢台市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号
本站是非营利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湖北当阳玉泉寺(组图)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湖北当阳玉泉寺(组图)
湖北当阳玉泉寺
湖北当阳玉泉寺
  【简介】
  位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东麓。
  相传东汉建安年间(196―219),普净禅师在玉泉山结庵,后就原址建覆船山寺。隋开皇十二年(592),天台山智者大师移锡到此,在覆船山寺旧址重建寺庙,名玉泉寺。智者大师在此讲经说法三年之久。玉泉寺随与南京的栖霞寺、山东长青的灵岩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为“天下丛林四绝”。唐代该寺又加以增建。仪凤年(676―679)间,禅宗北派祖师神秀,从黄梅东山寺来此弘法,长达二十余年。北宋时大加扩建,并名为景德禅寺。此后,玉泉寺几经兴废。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玉泉寺现在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毗卢上方、东堂、西堂、般舟堂及藏经楼等。
  玉泉寺的大雄宝殿始建于隋初,明崇祯十五年(1642)加以修葺,并增筑围墙,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大殿为重檐歇山式,高二十二米,面阔七间(四十米),进深五间(二十八米),两侧走廊内套封边墙。整座建筑由七十二根金丝楠木大立柱支承,立柱直径二点二米,规模宏大,是湖北省现存最大、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1982年春至1984年秋,经过彻底维修,大殿恢复了明代的风貌,展现出过去的雄姿。
  千年古刹玉泉寺
  素有“三楚名山”美称的湖北当阳玉泉寺,自东汉末年建寺起,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东汉建安三年(198),江西汜水关镇国寺长老普净禅师,游历天下名山,见玉泉山清水秀,便在山麓的珍珠泉畔结茅为庵,这就是闻名四海的玉泉寺有庙之始。
  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南北朝的南朝陈宣帝期间(569-581)又敕建覆船山寺(即今玉泉寺);隋文帝开皇年间(580-600),智禅师在玉泉寺讲说《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博得了晋王杨广的赏识与崇敬,并赐予他“智者大师”的称号。智者请文帝敕建玉泉寺,得到文帝赞许,于是他又亲自组织了建造玉泉寺的工程。经过数年的营造,其建筑之宏伟,时与浙江天台的国清寺、江苏南京的栖霞寺、山东长清的灵岩寺并称“天下丛林四绝”。从此我国唯一的一座坐西朝东的寺院,就在这里建成。智者大师在此参禅悟道,并以其高远的抱负、非凡的才智,顺应着时代的潮流,融汇南北,总揽众流,批判取舍,整合创新,创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并由此开启了中国隋唐佛教宗派纷呈的新时代,成为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师。玉泉寺也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之一。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8),禅宗神秀在黄梅时,由于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偈,得到了弘忍的赞赏,而神秀的“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之说没有得到弘忍的认可,五祖便将衣钵秘密传给了慧能。慧能得法南归后,隐居十五年,继至曹溪,住南华寺。神秀则来到玉泉寺,住寺东七里的度门兰若。他在那里大开禅法,广召信众,二十余年中,拥有信徒数万,并创立了禅宗教派中的“北渐”(唐朝禅有“南顿”、“北渐”两派,“南顿”由慧能在南华寺创立)。之后,武后(武则天)闻其声望,于久视元年(700年)招请他到长安,在内道场供养。中宗尤加礼重。至此,神秀有“两京法王,三朝国师”之称。
  北宋真宗()年间,皇后明肃因敬仰当时德高望重的慕容禅师,捐银重建了玉泉寺,并改名“景德禅寺”;使其建筑规模达到“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僧舍三千七百间”。玉泉寺从此被誉为“星环云绕,为荆楚丛林之冠”。有诗赞之:
  塔连云汉近桥边,古树森森不计年;
  水为清流多见古,山因高耸半遮天;
  钟浮雅韵惊尘梦,月放明光照玉泉;
  堪羡高人栖隐处,方知陆地有神仙。
  可惜的是,南宋绍兴年间以后,玉泉寺遭兵火毁坏。自此时至清朝末年,历代曾对玉泉寺进行了十三次重修或补修。1982年5月至1984年12月,在国家文物局李竹君工程师的指导下,对玉泉寺的大雄宝殿进行了全落架大修。这次大修,用材800立方米,耗资695000元,建筑面积1253平方米。修葺后的大雄宝殿,既沿用了宋元时期的营造方法,也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面阔九间,进深七间,通高22米。梁架斗拱,用材硕大,结构严谨,不用铁钉;吞脊龙吻,活龙活现;天花藻井,彩画斑斓;飞檐凌空,庄重古朴;灰顶泉柱,典雅大方。再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是长江流域为数不多的宝殿之一。也是湖北省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十多年来,寺院共投资近200万元,重修了天王殿、讲经台和观音阁,修复了毗庐殿、玉佛殿、东西禅堂、圆通阁和送子庵,新塑佛像金身570多尊,请回玉佛6尊,使玉泉寺达到五十年代的寺院规模。
  玉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文物集聚,珍贵罕见。寺前的铁塔,始建于北宋嘉v六年(公元1061年),由玉泉寺僧务本禅师领工铸建,它是我国目前最高(七丈十三层)、最重(十万六千六百斤)和保存最完整的铁塔。铁塔每层每边铸有“八仙过海”、“二龙戏珠”和海山、海藻、水波等文饰,线条清晰、流畅,台座八面,各铸托塔力士一尊,全身甲胄,脚踏仙山,头顶塔座,体态刚健,状极威猛;塔角飞檐,凌空龙头,悬挂风铎;逐层迭装,不加焊接,稳健玲珑;日照塔身,紫气金棱,交相辉映,故曰“棱金铁塔”。塔身还铸有2373尊小佛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寺内供奉有隋至明清历代大中型宗教文物36件,其中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铸造的铁镬,造形浑厚古朴,铭文清晰可见;唐代著名的宫廷画家吴道子所画的石刻观音像,男首女身,体态丰润,线条流畅;元代铸造的铁钟、铁釜,明清铸造的钟、鼎及万名化香炉,均有铭文记载其上。
  在一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玉泉寺饱经风霜,涌现了普净(东汉)、智者(隋)、神秀、一行(唐)、齐己(五代)、慕容(宋)、祖印、尘空(近代)等一百二十多位大德高僧。其中被历代帝王封为“大师”和“国师”称号的就有十人之多。同时,由于玉泉寺环境优美,山川秀丽,吸引了李白、白居易、张九龄、刘禹锡、苏东坡及公安三袁等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赞美玉泉寺,歌颂玉泉寺的优秀词章诗赋五百多首。
  【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坝陵办玉泉山
  电话:2
  邮编:444105
  网址:http://www.yuquansi.org/index.asp
佛教万年历天台宗祖庭:当阳玉泉寺|凤凰佛教|佛教旅游_凤凰佛教
天台宗祖庭:当阳玉泉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悠久历史的玉泉寺,是中国最早的古刹之一,既是湖北佛教的渊薮,“荆楚丛林之冠”,又是隋代中国佛教“天下四大丛林”之一。
天台宗祖庭:当阳玉泉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有悠久历史的玉泉寺,是中国最早的古刹之一,既是湖北佛教的渊薮,&荆楚丛林之冠&,又是隋代中国佛教&天下四大丛林&之一。天台宗创立者智者大师曾在此生活过,禅宗大师神秀也在此说法,它既是天台宗祖庭,又是禅宗祖庭,一身兼跨两宗,因此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历史地位非常高。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东麓,玉泉寺大雄宝殿为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筑。殿前置隋代大型铁质文物十余件;殿侧有石刻观音画像一通,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迹。玉泉铁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重、最完整的一座铁塔,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铸造、金属防腐、营造法式、建筑力学、铸雕艺术以及佛教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982年,玉泉寺及铁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宗祖庭:当阳玉泉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玉泉寺也是伽蓝菩萨道场、关公信仰的发源地。现玉泉寺山麓尚有&汉云长显圣处&石望表(明代),全国最早之关庙&显烈祠&(始建于南北朝前)。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派官专程到玉泉寺祭祀关公,是见于史籍最早的官祀记载。 玉泉寺文物荟萃,人杰地灵,名相贤臣,文人墨客,接踵而来。隋唐时期诗文大家多有描写玉泉寺与玉泉山之作,唐丞相张说作《大通禅师碑文》,为时人广为传颂,其碑刻毁于文革,现尚存有碎片。
天台宗祖庭:当阳玉泉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玉泉铁塔,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由玉泉寺僧务本禅师领工铸建,它是我国目前最高、最重(十万六千六百斤)和保存最完整的铁塔。铁塔每层每边铸有&八仙过海&、&二龙戏珠&和海山、海藻、水波等文饰,线条清晰、流畅,台座八面,各铸托塔力士一尊,脚踏仙山,头顶塔座,体态刚健;塔角飞檐,凌空龙头,悬挂风铎;逐层迭装,不加焊接,稳健玲珑;日照塔身,紫气金棱,交相辉映,故曰&棱金铁塔&。塔身还铸有2373尊小佛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玉泉寺及铁塔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泉寺位于中原入川古驿路的必经之地,屡遭兵祸,屡毁屡复。自隋至清朝末年,历代曾对玉泉寺进行了十三次重修或大规模补修,现保留有隋、唐、宋、元、明、清各代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玉泉寺古建筑雄伟古朴,典雅大方,别具一格,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坐西朝东的寺院。 玉泉寺内古树参天,枝繁叶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千年银杏、千瓣并蒂莲和月月桂并称为&玉泉三宝&。
[责任编辑:尚小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慧公恢复邢台玉泉禅寺的前前后后
查看: 7563|
摘要:   邢台玉泉寺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寺院,历史上高僧辈出,为北方名刹之一。据寺内保留下来的石刻和地方文献记载始建于金代大定年间,多年来在对玉泉寺进行历史调查时,还发现了有唐、宋时期的建筑柱础结合寺内保留 ...
  玉泉寺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寺院,历史上高僧辈出,为北方名刹之一。据寺内保留下来的石刻和地方文献记载始建于金代大定年间,多年来在对玉泉寺进行历史调查时,还发现了有唐、宋时期的建筑柱础结合寺内保留下来的三棵唐代柏树,说明玉泉寺历史的悠久和古老。玉泉寺是曹洞宗的道场,现寺有元至正十三年(1353)为开山祖师所立的《重修玉泉寺禅寺碑》,这块碑记载了玉泉寺开山祖唯识智洪禅师在年间开创道场并住持寺的历史。玉泉寺的地位在曹洞宗历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特别是开山祖智洪禅师是曹洞宗“洞下第十六世”辽金时期燕京法主万松行秀禅师下第四世,对后世的曹洞宗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邢台玉泉寺在经历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洗礼后,到1987年代时已经面目全非,寺内有有两座大殿且已经破损严重,当时的皇寺镇政府和信用社占据在寺内办公,二十世纪末文物部门曾对大雄宝殿进行过拨款维修,因款额过小杯水车薪难以为继,邢台县政府为此做了许多工作,我与翁振军先生多次对玉泉古寺进行调查,社会各界人士到处呼吁以求重振道场。邢台县时任县委书记赵庆刚多次与净慧长老商谈,礼请老和尚到邢台来恢复玉泉寺曹洞宗道场。  经多方协调,经邢台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玉泉寺为佛教活动场所,交由河北省佛教协会直属管理。“ 日,玉泉寺正式移交柏林禅寺管理。”
9月29日上午,邢台县人民政府与河北省佛教协会举行玉泉寺移交仪式。净慧长老及省民宗厅朱燕增处长、李弘副处长、邢台市民宗局孙慧敏局长、邢台县委书记赵庆刚、县长张广宇、邢台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占军居士出席了交接仪式。  玉泉寺建设初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条件所限,当时的情况十分困难。净慧长老在一篇《邢台玉泉禅寺近况及历史回顾》文章中写道:“
日,玉泉寺正式移交柏林禅寺管理。常住派明启当家师过来领导。由于接管之初,存在诸多困难,加之房屋阴暗潮湿,明启师因病离开,明定师坚持多日亦离去。至12月份,寺内仅有两名行者看家,生活亦成问题。在此紧要关头,我于同年12月6日只身来到玉泉寺,并决心在此养老,以了残年。过了四天,有八位行者从柏林寺来此剃度。是日适逢阿弥陀佛诞辰之期,邢台居士亦有来此礼佛。从那时开始,便组成了以比丘为领导、数十人以沙弥为主体的玉泉僧团。至今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先后有八批行者计31人在此剃度。虽是广种薄收,亦有多人成为柏林、四祖、真际禅林及本寺之骨干力量。目前玉泉寺僧团比丘五人(净慧、门富、明瑾、崇佩、崇戒)、沙弥六人(大高、崇闲、明月、崇愿、明波、明圆),并有长住服务居士五人,人事尚称稳定。”  在寺院恢复建设期间,我与翁振军先生及朋友赵福寿、居士王淑霞等人多次到寺院拜净慧长老。也目睹了僧众在修复玉泉寺过程中的艰辛,而每一次相见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邢台市区通往玉泉寺的路面很窄且颠簸不平,三步一疙瘩五步一大坑,20公里的路程就是耗费一个多小时,记得最初一次我与翁振军先生一同前往玉泉寺,与净慧长老见礼后说,走了很长时间吧,笑谈这条路可以体验“生活禅”,路上的扬尘如同生活中的迷恾、颠簸是生活的磨练,沿途是生活的体验,到达就是结果。听后感触很深。  寺院刚刚移交不久,后任第十一届政协主席石玉春及邢台市常务副主席胡朝元前去会见长老,那一天睛空万里,祥云飘飘,到达玉泉寺后长老早已等候在玉泉池旁,进入寺院后小坐后长老说,我们今天正要举行五叶堂的奠基,请二位领导为我们大殿奠基吧,奠基后长老谈到了退居并出示了《初宿邢台玉泉禅寺》  荒村古寺老头陀,极目人生苦难多;四大不空情作崇,三心未了境为魔。  自知林下惭无地,辜负缁衣泪有波;潦倒天涯何所事,孤灯残夜读维摩。  一  千载庭前柏子香,源源泉水涌琼浆。  我来不作寻常见,瓦砾堆中坐道场。  二  古殿依然对远山,青龙白虎护禅关。  一池甘露流不竭,化作春风育世间。  三  残碑历历臥堂前,尽是前贤未了缘。  世道人心多变化,祖宗家业付狼烟。  四  毁寺驱僧忆昔年,庐居火籍事连连。  欣逢鼎革还仁政,又听禅门法语宣。  五  荒凉古寺锁炊烟,不见僧归五十年。  寄语堂前新衲子,山门有望续薪传。  六  七十残年事若何?萧萧白发一南柯。  余生好作归家计,且结茅庵送逝波。  在修复建设时,玉泉寺的每一处建筑与施工都可以体验到“善用其心,善待一切”信念。在观音殿后原有一片植种不久的竹子,在修建观音殿时,这片竹子影响施工,按以往的做法让工匠移除就可以了,而长老视这片竹子如同生命,让人细心的把这片竹子移到了居士院的西墙下,如今这片竹子成林成片长势十分旺盛。  五叶堂建设放线时,发现有棵树在建筑范围内,有许多人说这棵树很普遍,也是当地常见的树种伐掉好了,当征求长老意见时竟然没有同意大家的看法,而是说树也是生命,何况长了这长多年了,树在前,殿在后,退一退吧。于是五叶堂两厢建筑为了这棵树退让了数米。同样在建设东配房时,有一棵树正处于建筑的中央,长老就让工人将建筑作成天井式,四周以围廊,廊下有石桌石凳,或三五人围炉小坐,或持卷读经,或坐禅悟道皆可的精典小筑。  在修建玉泉寺时,净慧长老都是身先力行,寺内人告诉我们村内发现两块石碑,长老与僧众们前去察看,等待了很长时间后,见一群人和长老一起用大绳抬着石碑回到寺,后听众人说起,知这两块石碑是砌在老乡家的厕所下,为了保护和运回这两块石碑,长老与僧徒不怕脏臭,亲自下手挖出用清水冲净,石碑的保护为了解玉泉寺乃至邢台县的历史,提供许多极为珍贵的史料。  净慧长老在修建玉泉寺时,无不注意对文物的保护,观音殿与三宝殿修建时,仅对内部进行了改造,以方便法事的正常进行,对古建的外观依然“整旧如旧”维持原来面貌;建筑时在寺内外发现了许多古代的碑刻,对较完整的修复后立在殿前殿后,对残缺的石刻放置保护在观音殿西墙下,并用玻璃封好以免损坏。经长老手保护下来的重要古碑刻就不下数十块,其中以金代三通《尊胜陀罗尼经幢》元代《重修玉泉寺禅寺碑》和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玉泉寺僧本访,请“少林禅寺传曹洞正宗住持第二十六世嗣祖沙门豫章无言正道”续撰《玉泉寺临济宗派碑记》碑最为重要,而后来发现的咸丰九年(1859)立《鉴戒碑》,其教育意义最大,为了进行研究,长老让我为之拓片,装裱后挂在五叶堂内,为此净慧长老还在一篇文章中说,此碑“住持人对寺院作出了贡献,刻碑表彰者有之;住持人“不遵佛法,不守清净,滛污佛地,秽渎空门”,刻碑“鉴戒”者,不多见。当时经事人的“反腐倡廉”精神,值得佛门中人认真思考和反省。”  为了了解和研究玉泉寺的历史,净慧长老将玉泉寺所有的石刻进行整理研究,后写成《邢台玉泉禅寺近况及历史回顾》一文。这篇文章从2003年开始留意资料,历时二年,到日写完初稿,到日凌晨明超据师手迹录入;文章不仅对玉泉寺修建的前后过程进行记载,同时对玉泉寺的历史和宗脉流传进行深度研究,至今在研究玉泉寺历史文化方面仍无人超越。  玉泉寺修建整整用了两年多时间,其建筑面积比移交时扩大一倍以上,后来净慧长老说:“两年来维修的殿堂两座:三宝殿(原大雄宝殿)、观音殿(原称大佛殿、古称华严殿);新塑佛祖金身12尊,其中2.5米高之红木(黄花梨)观音像,独木雕成,工艺精湛,颇具价值;新建殿堂僧舍近百间,总面积达3000多平米;新砌围墙、护坡500多跑米;硬化室外地面、道路3000多平米;植树、种花草面积200多平米;购进寺院周围的建筑用地15亩。两年的总投入近四百万元(玉泉寺实付:2,973,329元;柏林寺代付款未计在内)。”“一座环境幽静、殿堂僧舍整洁、文物保护良好、僧人道风整肃的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寺院,已经拔地而起,矗立于太行山脉东麓之棋盘山下(亦称龙山)。”
  退居的小院虽然建成,但净慧长老并没有隐居下来,而是从邢台玉泉寺走向各地,恢复修建适应新时代,并发展的佛教道场;2003年10月净慧长老应湖北黄梅、当阳有关部门邀请,出任四祖寺和玉泉寺方丈。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电话: 5 && 电子邮箱: &&
ICP备案许可: && 冀邢公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安玉泉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