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从梦中醒来梅花清香的词语宴我看着这清香迷人的梅花清香的词语宴,似乎读懂了乡亲们

> 【答案带解析】嗅梅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先要理解本诗的意思,诗歌前两句是写历尽千辛万苦,到处去寻春,结果一无所获,回来时随意拈起梅花一嗅,原来春天就在身边。由此可以引申:一、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除了努力,还要有时间的累积去完成。而人的天性,往往对自己拥有的,视而不见,却努力去追求得不到的。总以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于是,许多雄心万丈的人,离乡背景,也要去追求那遥挂在天际的梦。经历了千辛万苦,...
考点分析:
考点1: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主要有以下几种:
梗概、片断、寓言……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材料作文常存在的误区:
1.割裂材料:
对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不能只抓之言片语,以偏概全。
2.认识肤浅,表面化:
材料作文中,作文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引申之义,比喻之意,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不能揭开题面隐喻,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寓意,就会造成跑题。
3.审题正确而缺少材料。
4.答题节奏不好,时间不够。
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材料作文的命题误区:
1.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2.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意思相去甚远,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3.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
4.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
5.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6.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材料作文的题型特点:
①题目有文字材料。
②要求考生依材料作文,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
③“题”的变化形式多样,可以是命题,可以是自由命题;可以是半命题,也可以是无命题(如要求给给材料的人写信),其中以给一段材料、一个命题的为最多。也有以高考卷中的阅读材料为考场作文材料进行命题的。
④文体比较单一,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不限文体”的写作要求很少出现。
&材料作文考查读写结合能力,考生要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才能完成写作任务。从考试角度看,由于它能极好地避开师生的猜题押题,又能让所有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所以是一种优秀的题型,但现在开始受到冷落了。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一、首先要“读”:
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析”:
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
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
发现的目标:
一是材料的中心句;
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
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
设想的内容:
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
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
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
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
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
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
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材料作文的审题过程:
材料作文的审题&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高考满分作文精彩语句集锦:
1.苦涩的求学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满怀母亲与大山的期望,因为我的心中有个永不会落下的太阳——母亲,大山!——《招招手,豆角般的月儿》
2.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我默默地许下一个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今夜星光灿烂》
3.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是否发现心灵已粘满尘埃?那么用友善把心注满,用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你就会发现世界依然美丽如昔!——《用友善把心注满》
4.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机会。有的人能把握机会,取得成功,有的人却只能对机会望而兴叹,因为机会只垂青有准备充分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对于强者来说,是迈向级台阶的垫脚石,是驶向万里征途的加油站,是大海上乘风破浪航船的强劲风帆。——《逆境造就成功》
5.书之声悠远,书之声激昂,书之声清脆,书之声涵盖了千古。——《书之声》
6.笛声清越,萧声深沉,古琴丁冬,琵琶瑟瑟,这些丝竹之音,吹之抚之,皆使人沉醉,却都比不上书之声。——《书之声》
7.从不怨自己没有动人的容颜,从不怨自己没有婉转的歌喉,从不怨自己没有婀娜的舞姿……从来不怨什么,而是一直对自己说,即使没有这些,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
8.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是不可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是不可能。只要你做了,面对着世间万象,请你不要轻易说不可能。——《1+1=?》
9.我为书而醉,醉在那书卷的馨香里;书如酒般让人沉醉,而我愿意一生守望。——《醉在书卷飘香里》
10.自然像一道无比绚烂的彩虹,生活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自然像一枝悠扬婉转的乐曲,生活像一片蔚蓝浩瀚的大海。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还是咸,看一看美丽的自然,我的生活边充满了情趣。——《我美丽,因为我热爱自然》
11.交往的条件是真心,而真心却需要长时间才体现出来,但真心交往的,就是你真正的朋友。——《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
12.交往能使你的心理不断完善、进步;交往能使你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感到快乐;交往还能使你学会许多知识,弥补自己不足。——《交往说明书》
13.雪花随着时间降落了有融化;玫瑰伴着时间绽开了又凋谢,凋谢了又绽放;而不同时间里的人,他的思想又会怎么样呢?是否也会变换?……——《浸在“赞”海中的树》
14.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要自我设限,超越你的心理高度。每天高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成功的告白》
15.心平气和待人,是醉人的馨香,更是豁达的胸襟与气度,是对生活理解和感悟。——《馨香醉人》
16.生命,总是美好的。不是因为苦恼太多,而是我们不懂得生活;不是因为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得把握。——《我需要的生命》
17.小鸟为灿烂的阳光歌唱,绿叶为拂过的春风歌唱,大海为蔚蓝的天空歌唱。那些动人的音符串起了支支旋律,飞进我的心里,让我也想唱首歌。——《我想唱首歌》
18.同一轮太阳,不同的角色,落日的余辉总是使人安静,它给人历决不仅仅是温暖和光辉,它使人踏实,使人奋起,使人满足,新一轮初生的太阳与永远灿烂不朽的太阳总是同一轮太阳,朋友,和不感受一下落日带给你的光辉?——《日暮里的歌声》
19.在现实生活中,使我感动的事实在太多了。但我不为一件漂亮的衣服所感动,不为能住上豪华的新房子所感动,不为金钱所感动,不为名利所感动……能感动我的只有世间那点点滴滴的真情。——《点滴真情令我感动》
20.没有的大奖的喜悦,没有当明星的荣耀,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使我读懂了人生这本书,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正是一次次的感动,使我走向了成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点滴真情另我感动》
21.坚强的人值得喝彩。同时我们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也要做一个坚强的人,赢得别人的喝彩!——《喝彩》
22.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鼓励”自传》
23.海,给了鱼儿一片蔚蓝的天空,鱼儿,也给了海一片生机;大地,给了树木成长的润土,树,也反赠给大地一片阴凉;天空,给了鸟儿们自由翱翔的天堂,鸟儿,也赋予天空一片快乐。——《无语》
24.如果你还在遥望蓝天等待着青云直上,那么就请你低下头来,为自己成功的路上铺设一条平凡的助跑线,并请记住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长亭送别》)
3.《诗》三百篇,&&&&&&&&&&&&&&&&&&&。(《报任安书》)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报任安书》)
6.惨象,&&&&&&&&&&&&&&&&&&,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记念刘和珍君》)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
&&&&&&&&&&&&&&&&&&&&&&&&&&&&&&&&&&&&&&&&&&&&&&&&&&&&&&&&&&&&&&&&&&&&&&&&&&&&&&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迨:等到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周:周围
C.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D.某所,而母立于兹而:你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故为之文以志
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B.而刘夙婴疾病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
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慨的一种文体。
B.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第二段中,作者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自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喜之情。
D.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感情抒发真切自然,所以,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话说,其文“不事雕琢而自然有风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
(2)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3)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⑤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迅忽。林的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之,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挺括,坚韧,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闪着光,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嗤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容置疑。一天的终结,多少年的终结,嗤的一声嘶裂。
⑥晚饭后才开了灯,一盏15瓦的灯泡,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脸庞现出明暗的分界,夸张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在一片雪花斑点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豪华汽车和别墅,高架公路和人行天桥……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电视剧中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
⑦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
1.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
&&&&&&&&&&&&&&&&&&&&&&&&&&&&&&&&&&&&&&&&&&&&&&&&&&&&&&&&&&&&&&&&&&&&&&&&&&&&&&
&&&&&&&&&&&&&&&&&&&&&&&&&&&&&&&&&&&&&&&&&&&&&&&&&&&&&&&&&&&&&&&&&&&&&&&&&&&&&&
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4分)
&&&&&&&&&&&&&&&&&&&&&&&&&&&&&&&&&&&&&&&&&&&&&&&&&&&&&&&&&&&&&&&&&&&&&&&&&&&&&&
&&&&&&&&&&&&&&&&&&&&&&&&&&&&&&&&&&&&&&&&&&&&&&&&&&&&&&&&&&&&&&&&&&&&&&&&&&&&&&
3.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
&&&&&&&&&&&&&&&&&&&&&&&&&&&&&&&&&&&&&&&&&&&&&&&&&&&&&&&&&&&&&&&&&&&&&&&&&&&&&&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
&&&&&&&&&&&&&&&&&&&&&&&&&&&&&&&&&&&&&&&&&&&&&&&&&&&&&&&&&&&&&&&&&&&&&&&&&&&&&
“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
微博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不超过140个字符的片断式言说,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还是一种人际交流的崭新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微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一条信息随着微博用户“滚雪球”式转发,一传十,十传百,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这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然而,微博的意义远不止于“快速”。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显著分野,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传统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在Web2.0时代,我们借用这句话说:“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在微博上,无论你是机构,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平等也意味着选择的空间。在微博上,一条留言被阅读的次数,决定于发言者被关注的程度。微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发言者予以关注,“听”与“不听”,“听”谁说的权利,全在于每位网民自己手中。诚然,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有着吸引更多“粉丝”的天然资本,然而,从长远来看,能否取得更多公众的稳定关注,本质上取决于政府的发言质量,是否坦诚,是否贴近,是否有用。
“微”是一种琐碎的表达。140个字的容量限制,意味着寥寥数语即可成篇。这使不善言者增添自信,也决定了这个平台拒绝宏大叙事,拒绝长篇大论,拒绝高高在上。对于政府和机构而言,要在这个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就必须抛弃“公文式语言”,适应这种平实的、人性化的交流,精思慎言,依靠有效的信息、坦诚的交流来吸引关注,留住“粉丝”。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国内某微博的广告语。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当原本需要“仰望”而略显“遥远”的政府机关化身为自己关注的列表中的一个普通的ID,“政府机关”便也具备了如同面对面朋友般的亲近与亲和感。政府微博上,一条条柴米油盐的信息可能显得细微甚至平淡,但在这种细微和平淡的交流背后,正是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政治文明的点滴彰显。
(选自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微博的本质”的理解,符合作者所要强调的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是一种琐碎的表达,是有140个字符容量限制的片段式言说。
B.微博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具有及时性和互动性特征。
C.微博是一种人际交流新模式,以平等的交流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体。
D.微博是一种为人津津乐道的全新的媒体形态,传统媒体难以比拟。
2.下列对文中四句引文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是说传统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特点。
B.“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是说在微博上人人平等。
C.“人人都有麦克风”,是说在机构、名人之后,普通用户才拥有发言权。
D.“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点明微博具有平等交流的实质。
3.下列对“‘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的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在微博上,每个人、每个机构或组织都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
B.每位网民都有选择的空间,有自由选择发言者并予以关注的权利。
C.政府机关与普通网民细微和平淡的交流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D.政府和机构能在微博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
题型:作文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学霸学习网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语文教材, 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种学习方法和策略, 而是致力于综 合活动的学习,另外,教材每篇课文新设有“我的视角”。本册教材共有 8 个单元,每个单元 3 篇主体课文,2 篇拓展阅读,1 个综合活动,主体课文下设 2 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 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三个栏目, 综合活动包括“导语――活动过程――单元小结”三 部分内容。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情感与品德教育。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 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 人类做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 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音、字、词训练。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 面进行较系统的复习。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复习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 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3、语句学习。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 确的搭配。注意积累词语。巩固对助词、副词的认识。从感上认识歇后语。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 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从感性上认识 夸张的修辞方法。复习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简单复句。从感性上认识表示选择、条 件关系的复句。 4、段落、阅读、短文深入学习。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表达 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在继续训练从内容到思想的基础 上,进一步训练阅犊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听过的故事。在口语交际中能准 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并能与别人讨论、 商量。 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 特别重视情感的介入―― 感知、感受、感悟。“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象。培养良好的阅读 习惯。 5、观察、发现到作文的提高。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 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抓住要点缩写课文。学写读 书笔记。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教学任务,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2、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学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3、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基础知识教育,增加学习工作量、进行必要的任务 性训练、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培养优秀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中等生的拔尖向上层面,特别注 意关怀学困生,激发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 【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日期 9.1―9.4 9.5―9.11 《一夜的工作》 《穷人》 《白桦林的低语》 《杨震暮 夜却金》 《尊敬普通人》 语文天地 复习 《丑石》 《寓言二则》 《做一个最好的你》 《做一个最好的你》 《有些人》 《丑公 主》 语文天地 复习 测试 《长江之歌》 《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 《古诗二首》 《黄河――中 华民族的摇篮》 《故乡的河》语文天地复习 《体育颂》 《体育颂》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学奕》 《足球史话》 《手拉手》 《手拉手》语文天地 复习《我的伯父鲁 迅先生》 《花脸》测试 《花脸》 《荷塘旧事》 《报纸的故事》 《第一支笔》语文天地复习 期中考试 《古诗二首》 《小英雄雨来》 《狼牙上五 壮士》 《螳螂捕蝉》 语文天地复习测试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黑孩子罗伯 特》 《别挤啦》 《瑞恩的井》 《阳光皮肤》语文天地 复习测试《墨竹图题诗》 《苍松怪石图题 诗》 《墨梅图题诗》 《竹颂》 《梅香正浓》 《黄山松》复习测试 内 容 课时 3 9 备注39.12-9.1894 5 69.19-9.25 9.26-10.2 10.3-10.99 4 5710.10-10.169810.17-10.2399 10 1110.24-10.30 10.31-11.6 11.7-11.139 9 912 13 14 15 16 17 1811.14-11.20 11.21-11.27 11.28-12.4 12.5-12.11 12.12-12.18 12.19-12.25 12.26-1.19 9 9 9 9 9 9 19 20 21 221.2-1.8 1.9-1.15 1.16-1.22 1.23-1.29复 习 复习 考试 放假9 9 9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 7 人,其中男生有 3 人,女生有 4 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 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孩子能按 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书写能力差,写字很不规范。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困难,本学期要着 重抓好这两方面工作。 学情分析 备课必须先备学生,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好的教学设计必备条件。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 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 率。 我班学生共人,学生都是农村子女,几乎没有家庭辅导。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 文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似乎都是在完成任务。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来看,我班总体 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级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 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 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 基础较差者, 或者不专心, 喜欢开小差。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 中等水平。 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 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从上课发言情况、学生作业情况、主动学习 状况和朗读感悟的基础这几方面进行学情分析。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 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优化教材,用好材教,加强方法指导。教师 要加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指导,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培养使学生的阅读整体水平 得以提升。 2、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3、在作文训练中,习作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习作要求力求适度明确,少写命题作文,不 给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写放胆作 文,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 以上是我对所教的五年级语文的学情分析,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脚 踏实地的把教学成绩搞上去。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 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食品有致癌物 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 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 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 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 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 大的安全隐患, 试想一想, 若把玻璃窗踢碎, 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 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7、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110”----报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 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第一单元高尚【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组元。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的美称。进入 二十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又在提倡“以德治国” ,兴我中华。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正以精神文明和 物质文明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良 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重视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 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有伟人的故事,有凡人的故事;有渔夫的故事;有现代人的故事,还有 古人的故事,即包容了中外的 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这些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身份有别,但他们身上的美德,却令人感动。本单元所设的五篇课文,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诠释 “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 深邃内涵。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 (不分地位、 身份、 职业、 条件、 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 有意义的, 不是低级趣味的) 。 2、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 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单元重难点】 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 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 品质的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 13 课时一夜的工作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用写实为主的手法记叙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 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课文先交待了陪同周 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 然后着重叙述了自己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所见所闻, 最后写了作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蒙、咨询、浏览、一小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体会周总理社会“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知识树】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这幅图,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出示插图) 夜深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阅文件,他是多么专注,多么认真。周总 理生前经常是这样通霄不眠,辛苦工作。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 ,这是何其芳同志 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作 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初学课文 1、自由读文。 2、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从课文叙述的事情中你有什么感受,进行简单的 批注。 3、简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检查预习 1、辨析 咨( 资( ) ) 询( 殉( ) ) 旬( 峋( ) ) 碟( 蝶( )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语句上可以体现出周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 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4.质疑问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 1.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 (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我”所看到的周总理的生活是怎样的? (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 (4)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 (中等生) 2.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 第一段(1)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2-6)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和他简朴的生活。 第三段(7-8)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重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用笔勾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 ) 3.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 (1) 分小组讨论, 课文用了哪些例子说明他工作辛苦?又从哪几个方面讲周总理生活简朴的? (2)交流:读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读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说说在这一段中,作者都交代了什么?请学生用笔具体勾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事 情的起因。 2.交流。 三、指导阅读第三段 1.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说了哪些话?为什么说这些话?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课后反馈穷人 【教材简析】 : 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 表现了桑娜和渔 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教学目标】 :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 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 德。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题:穷人 2、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 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 表作《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 (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2、讨论后指名回答: (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 (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 (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 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 )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五、布置作业: 1.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 2.音字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二、三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回顾: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 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 看出来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 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指导读写。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 3、教师总结: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 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 (乐于助人) 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1)细致的心理描写。 (2)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 (3)用词造句的准确。 朗读并体会共用词造句之妙。 三、指导续编: 四、布置作业: 1.编《穷人》 ,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 (必做) 2.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做)【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白桦林的低语 【教材分析】 :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习。 三、 讲读课文。 1、 自读课文,思考: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 2、 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 指名读,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五、讲读第三段。 1 、自读这一段,思考: “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因为那里有默默 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 ) 2、 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 讲读第三段。 1、 自读第三段,思考: 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2、 讨论交流。 ( 鼓励发言) 3、朗读第三段。 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B 生答) 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A、B 生答)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想 法,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预习《杨震暮夜却金》 。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杨震暮夜却金 【教材分析】 :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 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 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 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 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 【教学目标】 :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 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教学重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不完全的话教师补充。 (要突出以下几个方 面,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有用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 ,当 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 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 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 二、学生自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 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 语气, 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①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 ②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 ③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3、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 四、联系实际,谈谈对“慎独”的理解。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 点非常重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他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 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同时也是文本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 ) 五、 再读课文, 感悟中心, 提出质疑,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释疑。 (可加入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学习。 )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中心。 2、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课后小记】 :尊敬普通人 【教材简析】: 本文以一个世纪老人的百年乐理, 感悟到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易做到的做人道理, 应当尊敬普 通人。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应该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 动者。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主要内容 3.找出不懂的句子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同位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弄明白课文 四、深入阅读,体会思想感情 再读课文,回报学习结果: 五、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中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教学小记】语文天地 【教材简析】 : 本次实践活动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准备材料” 、 “整理材料” 、 “设计版面” 、 “评价” 。通过 活动,给学生走进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精神的机会,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 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教学目标】 :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 2.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学会合作, 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对高尚精神又明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墙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我、他,我们都是普通人。走进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多普通人的高 尚精神。让我们办一期板报,主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采用读书、看报、咨询、上网等方法搜集资料,选择目的地。 二、准备材料 采访父母单位敬老爱幼的叔叔、阿姨,写成稿子。 给班里的热心人拍张照片、配上简练的文字。 从报纸上剪下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的事迹。 ?? 三、整理版面 1.根据稿件内容、形式进行筛选。 2.做到体裁多样,内容精彩,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按要求进行缩写、改写。 四、设计版面 1.带领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个草图 2.提示进行小组分工 五、评价 标准: 1、内容范围是否广泛 3、装饰排版是否合理 2、表达是否多样化 4、整体效果是否吸引人5、书写是否整洁、及有突出的创意 评价: 1、组织学生观看 2、发评价表3、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小结 【教学过程】 : 一、提出要求: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情况的评价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一段就要“回头看” ,进行总结, 如发现不足,就要调整学习方法。一个单元学完了,做一个小结。 二、评价过程: 1.自评:说说自己开学以来的进步与不足。 要求:语言要通顺一些,说具体一些。 2.小组互评:组员们互相评价进步与不足,要实事求是,不能以主观意愿去评价别人。 3.老师评价:客观的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与不足。 4.自己经几方面的评价总结一下。 5.写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及应该怎样努力。 要求写的具体不空洞。 6.老师全面总结班里的普遍进步现象以及个别不足的情况。 指明努力方向,尤其是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根据同学老师自己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在这一单元的学习小结,语言要通顺,可以从学习这方 面,可以学习,习惯等多方面总结。 及时总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可以使自己进步得更快。作文 【作文内容】 :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一个人我身边高尚的人【教学目标】 :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4 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起草作文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二、审题 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 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要明确: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 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 引导学生明确: 什么是高尚精神? (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 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 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作 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重点写什么?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四、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五、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六、布置作业: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我身边高尚的人 典型事例 突出重点(高尚)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第二单元美与丑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美与丑”这一主题,编选了五篇文章。有散文、有随笔、有寓言、有戏剧;有 古代作品、有当代作品;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在这五篇作品中,既有传统名篇,又有新人新 作,内容都比较浅显,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做一个最好的你》告 诉我们:人人渴望成功,成功需要自信,自信须建立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上。《丑石》描写一块长 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 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揭示出了认识事物不可局限于表面。 《寓言二则》中《东施效颦》 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病态, 反增丑态的故事, 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 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楚 王好腰细》 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 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有 些人》通过记叙作者生活中的几段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悟。《丑公主》通过丑 公主 “相亲”的戏剧场面,赞美了公主和王子追求心灵美、不以貌取人的美好品德。 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的新词,掌握并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把握 文章脉络,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努力学习表达技巧,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真思索“美 与丑”这一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 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激发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提高生活品位,努 力使自己成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丑 教材分析: 《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 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 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 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 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 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学习 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一课时 石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 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 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 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 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 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 《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 《白夜》,自传体长篇《我 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 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 1978 年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 1997 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 1987 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 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见附录)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 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 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 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 (从形状上说其蠢笨) ;C、 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 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 没有了呢?对,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 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 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 一个鲜明的对比。 6、“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 说这是一块陨石, 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结合上下文看) 7、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抑后扬”。 (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 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 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8、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对你有什么启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 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 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业: 1、 本文最后一段, 是作者的感悟。 你能为本文另外协议各结尾, 表达你对丑石命运的感悟吗? 2、片段练习: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 板书:课后反馈寓言二则 教材分析: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 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 。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 你能否为大家演示一下“胁” 、 “带” 、 “扶”这几个动作,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的描绘出这几个 动作?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3)第二年,大臣们的“努力”可有了成效,满朝文武的脸都是黑黄黑黄的了。看到这番情 景楚王还乐的起来吗?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刚正不阿的人,他们不畏强权、保持自我,谁给大家讲讲他们的 故事?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 《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 好者的可耻下场。 五、检测: 检查背诵,交流理解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背诵默写古文。 3、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板书设计:教学反馈做一个最好的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那有谁能告诉大家,那个走路慢悠悠的小乌龟为什么会战 胜动作轻盈的的小兔子呢?(引出关于自信的话题)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充满自信,我们会不会 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呢?好,我们就来听一听罗森塔尔教我们怎样《做一个最好的人》 。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字词 擅长 shàn:在某方面有特长。 灰心丧气 sàng: (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 蓬勃 péng bó:繁荣、旺盛。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交流整体感受:可以从文章的写法和思想上来谈。 三.合作学习 一)交流文中小测试的结果喜欢自己 1.说一说自信给成长带来的优势,介绍增强自信的方法。从小事做起 为自己喝彩 2.同学之间互评对方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势。 (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评价) (二)理清文章结构(不求一致,把握一定标准即可) 第一部分: (开头―“他们真的变得聪明了” )以正反两个例子开头,引出下文对自信的讨论。 第二部分: ( “一个人只要有自信”―“怎样才能变得自信” )测试自信心的试题,并论述几种 增强自信心的方法。 第三部分: ( “自信首先是要喜欢自己”―“再坚持一下” )作者读“最好的你”的理解。 四.学生小结 学生谈本课时的学习收获,主要从知识和思想两方面谈。第二课时 一.探究学习 (一)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1.学生要正确把握自信的尺度,讨论“过分自信――自满,自负带来的害处” 。 2. 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古今因自信成功的人物事迹, 以及因过度自信而导致失败的人物事迹, 加深对自信和自负的利弊的理解。 3.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语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举例说明) (1)亲切、自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无说教痕迹。 多处告诉读者运用心理暗示法。例如“很棒的人” , “我是个好孩子” , “祝贺你” , “没关系” , 这些句子都恰如其分地引起了读者对自信心的反思与重视。 (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比喻: “建立信心大厦??”以“大厦”喻信心,以“每一块砖”喻身边小事,仿佛学生建立 自信的过程,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拟人: “不自信的感觉??捣捣乱”似乎“不自信的感觉”是个调皮的孩子,说明不自信有一 定的破坏力。 排比:第十段(比喻构成排比)用“小路” “星星” “太阳” “小树”等身边有亲和力的事物为 喻,构成排比,生动有力地表现各色人生的美丽。 二.拓展学习:练笔仿写第十段,注意修辞方法的运用。 三.回顾反思 1.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以及学完本课的启示。主要侧中谈自信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2.老师总结: 我们的课本当中还有许多这样富有人文魅力的文章等待我们去学习, 可这需要你们有一颗愉快 而且充满自信的心,需要你们坚信自信的自己将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美!祝愿同学们,每个人都 拥有各自的美丽人生,像那条小路、那条小鱼、那颗星星,永远做一个最好的你! 四.作业: 1. 背诵第十段 五.板书: 做一个最好的你 自信 2. 完成仿写有 些 人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回忆了几个普通人给自己留下人生感悟的事, 描述了它们对自己 的触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教学目标: 1.新词:妨碍、谦逊、挖掘、衣衫褴褛。 2.理解重点句。 (1) 不需要任何字据, 也不需要什么样信誓旦旦的语言, 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 让 “我” 肃然起敬。 (2)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热情的手,无论他是富人还是乞丐。 (3)教师以大地为纸张,以利石为彩笔,用这种最朴素却又极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给我 上了最后一节代数课。从这个“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身上,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 “君子谋道”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感受人性美的魅力。 2)品味几件小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4)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 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练习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导入语。我们身边有许多很普通的人,他们却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帮助,如清洁工人给我 们带来了洁净的环境,无数的微尘给我们身边许许多多人带来了温暖,课文就有几位很普通的人, 但是却教给我许多的东西。 (2)通过预习,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都写了哪些普通人?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 容?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写出某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总领下文对 “有些人” 的回忆。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比喻成 “晴空” , 把人生某一段时光喻为 “雨 季” ,用人们在雨季里对晴空的期盼与怀念,表明自己对“有些人”的深刻情感。 (三)第二部分都写了几件事?对此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记叙四件事,第一层(从“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至“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 中宝贵的自信。 ” ) ,写一位谦逊的女教师偶然的称赞对我自信心的影响。第二层(从“有一次,我 到一家米店去”至“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 ,讲了一位米店女老板对承诺的信守。第三 层(从“有一个夏天”至“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 ,写了因错过一次助人的机会,而产生的自责。 第四层(从“对于代数中行列式”至文章结束) ,讲了代数老师在特殊情况下给“我”进行列式的 事情。正是这些普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 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5)对这四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吗?你们又想起来什么事来? 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分组来讨论。 (6)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来进一步学习从而体会到自己的理解: 1.女教师一句“我要谢谢这位同学”令我兴奋不已; 2.女老板的“不敢”让我敬畏行业道德的尊严; 3.中年人“黎黑” “扭曲”的脸使我同情之心顿生; 4.数学老师“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的讲解让我领悟到人生最美的风景。 文中语言、或外貌、或动作,从不同角度去描写,恰如其分地展现每个人对我的影响和给我心 灵上的触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所以我们应该在重点句子上下工夫。 (7)前后桌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过这篇课文,回家做一个简报,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普通的人,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 什么? 板书设计:教学反馈丑公主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丑公主“相亲”一事,歌颂了丑公主诚实、善良、勇敢的美德。告诉我们:以貌取人 的思想要不得。本文的卡米拉公主她自信、朴实、坦诚率真、不慕虚荣,不喜欢别人的恭维, “是 世界上最美丽、最善良、最诚实、最可爱的女子。 ”西蒙王子勇敢、机智、诚实、谦逊,不贪图妇 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欢被“宠坏”的女孩儿,不以貌取人,欣赏内在美,追求真正的心灵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剧本的编写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认识剧本作品,并能学会丑公主的优秀品质 3.感受卡米拉公主她自信、朴实、坦诚率真、不慕虚荣,不喜欢别人的恭维。西蒙王子勇敢、 机智、诚实、谦逊,不贪图妇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欢被“宠坏”的女孩儿,不以貌取人,欣赏内 在美,追求真正的心灵美。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导入。 相信我们都看过话剧, 但我们还没有亲自演一下话剧, 今天我们就在学话剧的基础上来演 一本话剧。 2.学生介绍有关话剧的知识。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丑公主》 。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找找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你喜欢谁?为什么? 2.读后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3.集体交流,了解内容。 (1)课文记叙了丑公主和西蒙王子相亲的事。 (2)课文主要写了丑公主和西蒙王子这两个人。主要人物是丑公主。 4.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简单说一说。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可分为“王子、公主相见前”和“王子、公主相见时”两个层次。相见 前,国王、王后安排公主相亲事宜,设计了一个“于人无害的骗局” ,想在婚礼上让新郎“大吃一 惊” ;相见后王子、公主一见钟情,真心相爱,相约将计就计,婚礼再见。故事在欢乐的气氛中落 下了帷幕。 2.你最喜欢谁?结合有关的句子内容来谈谈。 丑公主卡米拉:是个年轻、健康、快乐、勇敢的女孩儿。她是皇宫中“最善良的人” ,品格优 秀、气质超群,通晓历史,擅长游泳,敢爬山毛榉,荡过护城河,扒住城墙,失败不灰心、不气馁, 坚持练习,直至成功。她自信、朴实、坦诚率真、不慕虚荣,不喜欢别人的恭维, “是世界上最美 丽、最善良、最诚实、最可爱的女子。 西蒙王子:勇敢、机智、诚实、谦逊,不贪图妇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欢被“宠坏”的女孩儿, 不以貌取人,欣赏内在美,追求真正的心灵美。 3.介绍一下剧本的知识: 戏剧有别于其它的题材, 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白和动作展开矛盾的冲 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可以是关于剧本的,也可以是关于文中主要人物的。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组织的编排课本剧。语文天地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话剧演出会。 教学目标: 1. 在表演中,辨别美与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 提高团结合作的精神。 3. 了解剧本的编写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 意思是:君子要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 其次要注意外在的仪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 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 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 也表示了自己对诗 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无论是面孔、 衣裳,还是心灵,还是思想。 ” 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经 典名言。 二、综合活动:话剧演出会 : :话剧演出会(一) 、读《丑公主》 ,回顾剧本的编写特点。 1、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2、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 (二) 、小组同学一起回顾生活中可以编成剧本的事例。可以使以下事例: 送受伤的同学回家;为残疾人提供方便;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三) 、遵循编剧本的原则小组编写剧本。要求: 1、用任务的对话串成故事。 2、写法参考《丑公主》 3、可以一边排练一边修改剧本。 (四) 、选出导演,排练剧本。 要求: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口齿清楚、动作的题大方。 (五) 、组织演出。 (六) 、教学侧记 备注 评一评演出情况,对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奖状见课本) 评出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主角;最佳配角;最佳剧务 (七) 、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 作业设置: 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剧本,课后再排练表演 板书设计: 编写剧本的要求 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 课后反馈第三单元 教材简析:母亲河这个单元以&母亲河&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分别是《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 二首》,还有两篇拓展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故乡的》,一个&综合活动&。《长江之歌》是电 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 《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的散文,《古诗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描写黄河的诗歌,《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 &淇淇&》分别反映了黄河、长江存在的问题,号召人们保护母亲河。&综合活动&是朗诵有关母亲河 的诗歌、文章,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长江之歌》《古诗二首》和《三峡之秋》的有关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长江、黄河的地 理状况、历史演变,以及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 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通过拓展阅读课文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了解母亲河的现状,学习写《倡议书》,激发学生 树立起&保护母亲河&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长江之歌 教材简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 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 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2.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3.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挂图《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 河吗?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 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 看看都有哪些课 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出示挂图,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 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 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九、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 十、质疑问难。 十一、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 十二、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课后反馈 三峡之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 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激 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 录相导课,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风光片 《长江》 中有关三峡的片断, 教师适时给以介绍,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有关三峡图片,师生共同介绍长江三峡,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3.作家方纪也到过三峡,并且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三峡之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 领略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全班交流,学习生字词语。 3.指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景色来描写的?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3.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课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宴寝凝清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