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rtv jr商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代表企业有哪些?求介绍下

我想从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合适的创业团队或公司?
我学的是机械和自动化,工作三年,有大型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的开发制作能力,同时擅长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还有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经历,对于机械、控制、人工智能非常着迷,现在想从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行业。想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或者创业团队,或者有合伙人一起创业也可以,主要的方向是人形机器人的开发比如以及人工智能方向。请各位给我推荐一下国内比较早期的团队或公司,或者个人想一起玩可以聊,谢谢~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涵盖的领域实在太广,创业公司也是雨后春笋难以尽数,不如只聊聊“人形机器人”这个具体点的方向。其实更通用的叫法是“仿人机器人”或者“类人机器人” (对应英文是humanoid robot),通常是指具有和人相似的肢体结构、运动方式、感知方式等的一类机器人,并且往往特指能用两条腿走路的双足机器人。这类机器人大体又可以分两个方向:小型的,教育和娱乐用途;大型的,科研和特种用途。前者的代表有aldebaran公司的NAO机器人,后者的代表有Honda公司的Asimo机器人和Boston Dynamics公司的Atlas机器人。就国内而言,研发大型类人机器人的商业公司目前应该是没有,创业团队应该也没有,只有科研机构在实验室里做;小型类人机器人有一些,但是几乎没有做出名气的公司,也没有像NAO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类人机器人这种形态是影视作品里最常见的,但也是离现实最遥远的。首先,因为要做这样的机器人,技术门槛和投入成本都非常高。以目前整体成熟度最高的类人机器人Asimo为例,Honda从1986年开始研究至今,在这种几乎看不到任何短期收益的项目上,以理想主义的态度持续投入快三十年,才做出勉强接近正常人类行动能力的类人机器人。被Google收购并且在DARPA Robotics Challenge中一战成名的日本初创公司Schaft,其创始团队和技术实力也是来源于在类人机器人领域极富盛名的东京大学JSK机器人实验室。对于类人机器人而言,从电机、到双足和手臂运动控制、再到环境感知和复杂任务规划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极具挑战。哪怕是小型教育娱乐的类人机器人,要做好可靠的高性能的舵机、稳定的灵活的运动控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其次,即便勉强解决了各种技术问题,目前类人机器人具备的行动能力还远远谈不上具有实用价值,而高昂的成本更加让这个市场显得小众。做大型类人机器人,中规中矩可以直接买现成的牛逼点的电机,整个系统成本至少人民币百万数量级;想做出点突破的,像Schaft改电机或者Boston Dynamics搞液压,烧钱更加没边。即便在类人机器人界算是玩具级的NAO也是一万美元级别的“玩具”啊。这些昂贵的机器人,非常不耐摔,但是又非常容易摔倒。在那些实验室测试视频里,机器人永远都被安全绳索吊着,估计不小心摔一下,听见的都是真金白银倒进水里的声音吧。总结一下,类人机器人的特点基本上是“难做”、“死贵”、“没用”。这样的事情还要坚持去做,只能说是情怀满满,如果竟然做出来了,那简直逼格爆表。希望国内赶紧出现这样有逼格有情怀的初创公司啊!
先直接回答题主的问题。国内这块其实好的创业公司不多,很容易踩到坑。我和一些创业外加投资的朋友之前讨论后筛选出来一些还不错的:0. 我的公司和团队: FreeS 我们就在找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好的。基金待遇很好,马上有impact。当然还有个好处能和我一起工作,我能帮忙的工作之余都可以提供帮助。1. Horizon Robotics:这是一家PR、融资和技术实力都很不错的公司。里面有大部分是之前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过去的,另外还有一个FB工程师(之前在FB做人工智能的大牛)最近也加入。整个团队的实力在人工智能方面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另外这家公司也设计硬件业务,所以和题主的专业可能交集多一些。2. 今日头条:不用说,今日头条是这几年来国内发展最火的app;最近搬入新办公室后,团队扩张得更猛嘞。之前今日头条一直在Facebook挖人工智能和推荐算法的人,不过屡遭败绩,但是却依然把一批国内AI的高手招入其中。今年更是迎来了李磊(百度北美工程师、CMU人工智能PhD)的加盟,现在今日头条AI团队的实力不可小觑。3. Face++:公司介绍: 。公司的创始人背景和实力都很好。印奇是福布斯 30 under 30 成员,而另一位唐文斌则在高中OI时期就是类似教主一样的人物,俗称斑竹。公司里的人大多都是 ACM-ICPC 的分区赛冠军成员,算法实力杠杠的。4. 第四范式:()公司由戴文渊和杨强创立。前者本科的时候就率领上海交大的ACM-ICPC战队拿到世界冠军,后来在百度一直干到T10级别,可见功力之深。接下来有过短暂华为的工作经历,总体来说实力非凡。公司的产品我自己没有使用过,不过对于他们团队的技术实力我还是很有信心的。还有几个做人脸识别或者视频分析的,虽然名气很大,但是我对他们的产品和实力都不了解,所以不敢妄加推荐。差不多这些,后续有其他好的公司我想到的我会再补充(你们有觉得好的也可以留言)。不过这里要提醒一点,国内很多创业公司在自己业务里提到什么大数据什么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在扯淡,别上当受骗。我在FreeS这半年,看了无数BP,只要是稍微处理点数据或者从数据里找出一些规律能指导业务的,管它是用 SQL query 或者 Elastic search,数据量估计1G都没有的,项目计划书里都统一称之为大数据;接着各种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在里面绽放,我一边看着这些BP一边想:“吹,继续吹。”。(另外多插一句,“我是某某行业的Uber”也别说了,现在时代不同了,这话被吹过无数次,就变成了大忌。)话说回来:题主说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两个不太一样的领域,精深任何一个都需要数年的积累。Robotics的更多硬件相关技术,这方面对于题主应该说是本专业的强项;而对于人工智能,则建议你补充下 Cousera 或者 Stanford、CMU 上的 Machine Learning 课程(当年我在CMU读书的时候,这门 Machine Learning 的课 和 15-213 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还有 Operating System ( ) 还有 Distributed system 并列CMU计算机的四大金刚课程。系统学习下 Machine Learning 的课程我想对你会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个人还非常推荐去试试 Deep Learning一个著名framework: 他的作者 可谓是和田渊栋大牛并列的硅谷华人的骄傲(最近正好也加入了Facebook)。最后一句:不要因为AlphaGo火了,就心血来潮地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学习中去;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自己冷静思考后的决策。----- 附带硅谷的AI公司 -----0. Palantir:现在Palantir已经算是大名鼎鼎,它是独角兽中的独角兽,由Paypal Mafia成员创立,board上还坐着 Peter Thiel,你说牛不牛?他们利用AI来做数据整合和挖掘,帮助政府机关、银行和金融机构做了无数贡献。最为有名的就是帮助CIA找到本拉登的下落。还有这个公司
和Palantir类似,也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来防范cyber attacks。1. :Google Ventures投的一个项目,通过AI来分析国际上的经济形式,从而指导大型PE和基金进行投资。2. Api.ai:
这个公司做的事情就是把语音解析出来语义的文本;之前一段时间Magic(和它的中国伙伴们)火的时候,很多app都可以通过调用 api.ai 的接口来解析语音说话。整个团队的AI实力很强。3. 说一个Robotics的公司: 做3D打印。也是被 Google Ventures 相中。4.
: 既做语义分析又做图像识别的公司!!!附带一个有趣但是很重要开源项目 如果说 Elastic search很大程度上简化人们做搜索和做大数据处理(快速筛选),那么 prediction io 则是带来了一套快捷方便的人工智能框架。用PredictionIO可以很方便地搭起一个server,然后开始接收来自你app、web page的数据,然后训练模型,最后得到机器预测的数据(比如相关商品,可能刚兴趣的人或物,或者什么牛逼的推荐算法等等)。现在老流氓SalesForce看中了machine learning这块肥肉,已经收购了 PredictionIO。Fuck!最后,在 deep tech 领域,我始终觉得硅谷和美国还是远走在前面,他们能有耐心钻下去做个十年,而中国的创业都太浮躁,基本上希望两年就有成果,这对于 AI 根本不可能。
最近,我在知乎上被邀请回答了2个类似的问题:1)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可以做什么?2)游戏行业市场及运营类岗位从业3年,想加入人工智能领域,如何完成这么大的跨越再加上题主这次,很的让我很惊喜:终于有人不仅看到了这个巨大的新机会,更是愿意做出改变了!对于有这种想法的大牛小牛,首先真的很赞叹你们的眼光和主见;当初我进入这个领域,真是机缘巧合,并没有这么清晰的意识。要做出这样的改变,首先要有一个认知——长期来看,行业选择是比个人努力要更重要的事。大牛caoz在《从校园到职场 - 不要轻易给自己定性 》一文中就说到:【所有开辟性的新行业都面临一个问题,你根本没有对口的应届生可用,而恰恰这是新人最佳的时机,有一个算一个你们去看,那些茫然无知冲入新行业的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回报率远远超过那些因循守旧在自己擅长领域的家伙。 回到十几年前,那些糊里糊涂去了百度,腾讯,阿里的,和按照自己职业规划去了知名外企的,谁的回报高?而由于新领域人才紧缺,当时这些青涩的巨头的入门门槛比那些知名外企,不知道低了多少。那么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某个时段的特例,我个人认为,今天,依然存在这样的窗口。】另一大牛Fenng也曾在朋友圈分享:【一个人毕业后找个工作,然后打怪升级赚钱。1)靠自己专业技术提升,跟入行薪水比,最多薪水涨几倍就到头了。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这里折腾。2)做对了前一项,选对一个行业,薪水最多十倍就到头了。剩下百分之二十的人绝大多数在这里。3)做对了前两样,再加上选对了一家公司,最后拿到的回报百倍都不止。】那么,那些行业是好的机会呢?个人目前推荐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这2个方向,能支撑至少未来20年的人类发展,赛道足够长。每个传统行业,加上人工智能,都可能打造出足够成功的公司。这个大趋势,相信很多人都了解,就不赘述了。然后,问题来了,想加入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如何完成这么大的跨越?首先,分享一下行业人才匮乏的现状:1)因为行业刚起步,所以人才非常非常少。少到什么程度?某个技术领域的全国可选人才(甚至全球),可能不到100人!是的,没看错,做这个领域的公司和学校就那么几家。而且,不仅是技术人才,连产品经理、市场宣传等职位的人才都极度匮乏。这又和第2点相关——2)人才培养周期长。因为需要复合型人才(多个技术领域的技能叠加,甚至还需要深入了解某个垂直行业),至少至少半年的积累,否则都没法跟业内的人开口说话(一说就错,漏洞百出)。3)转型难度太大。对于转型进入此行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处理的工作内容需要变化,甚至你的思维方式、你整个人,都需要变化!难度大到,就像“传统行业的人学互联网思维”一样,甚至于,可能很多做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因为我们也是最近才意识到的。。。既然这么好的切入时间,那具体该如何做呢?下面是几点个人建议:1)收集行业信息,dig出你自己觉得不错的备选公司;2)主动去近距离的接触,选择团队气质、做事方式和你match的一家,特别是创始人CEO你很认可;3)马上加入,不论目前对方能给的待遇多少。就像曾经看过的一个说法(大意),看到即将起飞的宇宙飞船,赶快上去,别挑什么座位了。退一万步说,即使这家公司产品失败了,你自己积累的经验教训还在。4)入职之后,你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挫折,坚持前进。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波澜壮阔的万丈深渊,无数鱼会化成龙;我们图灵机器人相信自己最终会是化成龙的团队之一。有缘看到这里的朋友,只要你真的非常想做人工智能/机器人 & 学习能力强,请联系我吧。---------------------11月6日,图灵机器人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发布了“图灵OS”,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杨静老师的分享文章:
1. 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院长余凯辞职创业做深度学习芯片,公司名叫地平线,刚成立算极早期吧2. 颐和园有一个叫格灵深瞳的视觉智能创业公司,虽然黑得很厉害,但是理念是极好的,若是坚守理念也是有前途的,不过它成立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去不能算早期员工了3. Face++. 小有名气,人脸识别做得比较出色。4.依图科技。计算机视觉起家的,效果做的不错。国外就多了,我比较喜欢的几家是:1. 被google收购的deep mind,不知道还算不算创业公司了,但该公司成立时间确实不长2. numenta - 较大地借鉴了类人智能,团队神经学背景较深3.
- 创始人曾是numenta的联合创始人,后因为方向上的分歧,自立门户,Elon Musk、Mark Zuckerberg参与了对其的投资机器人方面有:JIBO, blue frog robotics, ez robot, alpha 2, bionic bird, iRobot, CogChar
国内计算机视觉创业公司比较多,比如sensetime,face++,格灵深瞳,依图等。但机器人是另外一个领域,国内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计算机视觉的进展要差很多。你做过这个应该知道,机器人其实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操作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机械自动化,材料工程等方面,需要多方面紧密协作才能做大做强,只要有一个方面没做好,就有可能沦为玩具的风险。以民用机器人为例,据说出货量最大的企业一年才区区几千套(具体数字待考,但量少绝对是真的)。而且作为玩具,价值也不会太大。据我所知,业内很多企业都做得很艰难。机器人的成功一定是整个产业链的成功,为什么日本人做机器人做得不错?这跟他们强调协作肯定是有关系的。整个产业链也比较成熟。个人感觉,国内创业公司大多比较喜欢单打独斗,所以投入都不可能很大,也就不太容易做精。别人做啥我也做啥,同质化严重,但精品很少。这个领域,我个人感觉,是需要投入巨资做一些基础研究的。作为国家没问题,但对一般企业来说,就很难了。建议你加入那种资本雄厚,最好有国家资金投入的大企业或机构。创业公司如果不能长期投入资金做研发,而只是短期观望,个人觉得需要慎重考虑。因为能做玩具的人太多了。
机器人领域是很好的创业方向。概括的讲,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目前被ABB、库卡、发那科、安川霸占着,大的产业机会没有了。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多数都在做集成应用。细分领域的应用还是有小公司机会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一旦进入家庭,万亿级的大市场将会出现。日本软银的孙正义,搞了一个PEPPER,整个服务机器人行业风口来了。创业的机会非常多,关键技术研发、2B的服务机器人等等,都是很好的创业机会。
上海的Robopeak团队,主创人csk 陈士凯,老朋友,靠得住,公司大有前途
根据题主的问题,删选了比较早期的公司。百度大脑、腾讯优图、格灵深瞳、Face++、优必选、图灵机器人、诺亦腾等同样很优秀的团队就此略过,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图文并茂版点链接:按融资轮数升序:▼
地平线机器人(自动驾驶)创办中国第一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研发机构-百度IDL后,余凯离职创办了地平线机器人,希望地平线打造的大脑系统让家居和汽车变得智能。目前开发了在真车上同时实现车道线/车辆/行人检测的ADAS产品原型系统。2015年7月获天使轮融资。▼
码隆科技(图像识别)主要产品StyleAI,一款通过服饰照片快速了解明星模特们或者其他用户如何搭配类似服饰的应用。团队成员来自微软、百度、腾讯等名企。入选微软创投加速器,已获得1200万元天使轮投资。▼
智齿科技(自然语言)一家“机器人+人工”的客服公司,立志做客服界的微软小冰。乐视在使用智齿客服后,98%的问题都能通过机器人客服找到答案,客服成本节省了60%以上。截止2015年7月,智齿的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个,服务的客户包括乐视网、爱施德、海尔等1000多家。入选微软加速创投器,2016年2月获IDG领投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
图普科技(图像识别)国内最大的图像识别云服务平台,每日处理数亿的图片及视频内容。创始人李明强是微信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曾带领团队打造出QQ邮箱。业界最专业的智能图片鉴黄师。2014年8月获A轮融资。▼
SenseTime(图像识别)在人脸识别测试LFW中准确率超过Facebook和Google。目前已开始对外提供精准的人脸识别技术,以及集成了人脸识别、危险品识别、行为检测、车辆检测等的安防监控系统。2014年11月获得IDG千万美元A轮融资,收购了Linkface。▼
衣+(图像识别)衣+是计算机视觉搜索引擎,创造人和中意商品的连接。在ImageNet2015计算机视觉竞赛上获得五项世界第一 。团队成员来自于斯坦福、剑桥、IBM、Intel、阿里巴巴、百度等。创始人张默曾就职微软和IBM,任IBM开源联盟负责人、主机Linux中国区技术负责人,还做过平面模特。获1000万美元A轮融资。▼
Rokid(服务机器人)在CES2016获奖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全球近百人,30%为博士,分布在杭州、北京和美国硅谷。其三个创始人的背景都很不同,但却有很好的互补。创始人 Misa 是前阿里巴巴 M 工作室领头人,负责深度学习,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研发。2015年7月获得来自IDG的A轮投资。
上海的人智机器人也不错,跟他们创始人很熟。
我们也是初创公司,正在研发动力外骨骼,目前刚完成穿戴式机械手调试,视频如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1秒后自动跳转国内目前机器人行业的主要有哪些公司在从事?各个的重心分别是什么
全球的机器人行业虽然起步已经有十来个年头了,规模还并不大,但是正在酝酿或者有研究室的公司并不少。国内机器人市场好像比较平淡,信息也不太公布。今天找到发现一个科沃斯公司,做家用吸尘器。对这个市场感兴趣,我想更多的了解一些国内的机器人市场。希望每个人都能贡献一点自己所了解的。如果有回答的话,对于每个可能涉及的公司,希望能够包括几块:1. 公司名称 2. 涉及的机器人领域 3. 所处的阶段 4. 主要研究或者应用机器人领域哪些核心技术
好吧,目前小硕正在找工作,正好收集到了一些机器人方向的国内的公司,不知道是否对题主有帮助工业机器人:这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市场了,这个产业链也定型了,零部件——本体——集成。目前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四大企业占领,国内也有一些大型的企业以新松为代表。除了本体之外零部件国内也有企业在努力,但是基本上还是被国外压制。所以,这个领域基本上以国外企业的产品为主。但是还是有一些小的创业公司在做努力。北京珞石:做工业机器人本体,小负载4,6,7。主要针对新一轮工业机器人发展的3C领域。目前过了A轮。武汉cobot:哈哈,楼上李老板竟然没说自己的公司。成立不久,提供协作机器人应用与柔性制造解决方案。感兴趣的可直接找楼上大神。。。北京遨博智能:北航团队,做协作机器人本体,似乎前身为Smokie Robotics。不知道有没有人用过,可以来分享一下。除了工业机器人领域,目前国内别的领域都还在发展之中。题主提到的科沃斯应该属于服务机器人,主要核心技术应该是slam与导航规划。目前国内做物流仓储机器人的也主要是这个技术为核心。看题主在国外是搞slam的,估计对这个最感兴趣。苏州科沃斯:之前好像是做吸尘器的,在服务机器人浪潮中成功转型。一开始做扫地机器人,目前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产品在国外也受到好评,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机器人企业。深圳NXROBO:香港中文大学团队,做个性化家庭机器人。今年4月份产品BIG-i在美国发布,收到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他们开发了语音编程系统,使机器人有可教育功能。他们的NXROBO OS可调用ROS资源,与第三方共同开发丰富应用。比较有新意。。再来一篇专栏介绍上海仙知:浙大13、14年RoboCup小型组冠军核心团队。目前主打智能仓储系统和电力巡线机器人。从硬件到软件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自主研发(搞过RoboCup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搞竞赛就是这样的)。他们的智能仓储系统提供了搬运、调度、管理的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上海思岚科技:他们主要提供定位导航解决方案及传感器,也有自己的商用平台。公司的亮点在于自主开发激光雷达。目前基于视觉的slam还发不是很稳定,商业上基本都是基于激光的,这应该算是核心的零部件了。深圳Dorabot:这是一个超级有情怀的公司。创始人张浩,估计创客圈里没有不知道他吧。公司的远景是研发出通用意义上的机器人,目前在物流仓储领域摸索。他们的产品是运动底盘+通用机械臂+手抓,与大多数仓储系统相比他们加入了picking。公司团队也参加过amazon picking challenge。他们的产品除了手臂是ur的,其他东西应该都是自主开发的,包括gripper和tactile sensor。目前教育娱乐机器人产业在国内也发展的比较快。可能一开始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样产业的存在,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做教育机器人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认知,对理工科的热爱。大家可以去看看冷哲大神的这个回答。北京萝卜太辣:这是我见过的最豪华的创业团队了,名校海归。他们开发了教育套件,并提供完善的课程服务,组织趣味比赛。目前在国内几个可以看到他们的分公司。算是目前国内最为成功的机器人教育公司。深圳Ufactory:他们的目前第一个产品是uArm,他们做硬件开源平台,让更多的人可以在上面自由开发自己的东西,也可以用来激发学生们对机器人和编程的热爱。从公司名字就看可以出他们应该是要做一系列的产品,打造一个“工厂”。深圳优必选:这个看过春晚的人应该都知道吧。自主研发核心部件伺服舵机,今年又推出了jimu系列产品,公司估值飙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问世使大家开始关注医疗机器人领域。近几年国内也在发展,医疗机器人应该主要包括手术和康复外骨骼两部分吧。这个方面我了解的不是很多。北京remebot:北航团队,创始人是王田苗老师的学生。主打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应该还算不错,目前和北京多家医院都有合作。上海微创:这是一家做医疗器械的综合性公司,手术机器人只是一个部分,他们应该是走达芬奇线驱动的技术路线。之前在一个群里听intuitive surgical的员工说过,其实手术机器人只是一个开始,在大型医院里建立一个智能的生态系统是最终的目标,希望这个领域国内也能快速发展起来。除此之外,我最近还挺说了一个很不错的创业公司,应该是做类似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的东西,目的是使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更加的简单方便。创始人在德国工作四年,开发的类似产品在德国已有成功的经验。公司还在成立中,需要对软件开发和工业机器人都要非常了解的人才,有兴趣的可以咨询 我并不知道这些创业公司最后是不是都能成功,创业本就是一个异常艰苦的事情,有非常多的因素会导致一个创业公司的失败,但是上述公司应该都是一群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事情的人。上述内容不免有错误遗漏,还请大家批评指正修改补充。也好多分享一些相关信息,让找不到工作的本学渣也能多看到一些希望。。。-------------------------------------------------------分割线--------------------------------------------------------------------------说两句题外话,最近加入了一些机器人相关的讨论群。看到群里海外名校的大神们在讨论学术,做线上分享,也在关注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其实,我个人感觉,目前国内无论是学术界、工业界还是商业界都非常非常地缺少有经验的机器人学者专家。还是希望海外的大神们能考虑回国发展(在此为楼上李老板点个赞),进入学术界,能让更多热爱机器人的年轻人接受到更好的机器人基础教育和科研指导。进入工业界,引领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顺便能让我等学渣跟随大神们的脚步混口饭吃。
说一个我自己待过一段时间的:华恒焊接,工业机器人,焊接和喷漆,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面向造船厂以及汽车厂。我2008年在那里合作的时候,他们刚刚研制出了昆山1号工业机器人,主要还是在模仿阶段。2010年去的时候已经准备上市了,工厂里拥有大量的工业机器人,ABB,KUKA,Fanuc,Reis。公司与清华,华科,东华等许多大学都有合作,昆山政府对机器人这个行业投入也比较大。公司前期基本还是以模仿为主,辅助做了一些运动规划的算法。现在两年又过去了,核心的减速器部分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研发出来的。
DJI, 中文名: 大疆
香港科大李泽湘教授,他的研究室学生出来创办的公司,从事无人直升机(如近年比较普遍的四旋翼直升机)控制系统的研发,用于航拍等(如最近“爸爸去哪儿了”里有的高空拍摄)。据说公司有一千人左右了,技术在业内国际领先,成长性很不错。
地平线机器人 关注这个公司有一段时间了,虽然现在还是个初创企业,没有实际的产品,但是因为几个创始人的背景都很厉害,公司创始人是之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创始人,所以对这个公司还是很看好的按照他们官网的描述来看,他们要做的东西有点类似于云端的智能服务和实体软硬件的结合,也就是说,机器人的“大脑”都是在云端的服务器上,硬件和软件都是与服务器联通执行操作的。从概念上讲又有点像物联网。而从他们招聘职位来看,算法软件硬件产品都有大量不同的opening,可以看出他们的野心就是要做一个一体化的服务。因为这个公司实在太新,很多消息估计只有内部人士知道,所以期待他们能有更多的消息放出了。
CCROV --水下机器人:水下的 DJI (新芽形容)这个公司除了研发水下机器人,还做跟无人机相关的项目,上天下海,都在做,野心不小。不过根据资料显示该公司的主要重心除了在机器人研发上(水下机器人),还有就是图像传输技术,在无人机上关于图像传输技术的积累会让其在水下机器人的研发上锦上添花!关于这个公司做的产品还是蛮有兴趣,毕竟水下世界或者海洋探索我们还比较空白,关于这块国际来看也是一片蓝海,会保持持续关注,希望它尽快成长,真心可以跟 DJI 一样获得国际认可。
刚好看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你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文章太长,我就不粘贴了。感兴趣自己看吧。
苏州科沃斯商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没有招聘信息?那里可以找到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现在发展的还可以
听说沈阳新松做的不错,还有钱江,总的来说国产做机器人本体,不太理想,现在四大家族的机器人我都不贵,尤其是发那科,也就比国产机器人贵一到两万,而且现在越来越便宜,还有稳定性,做工,软件等方面都比国产强很多,所以国产做机器人本体不会太乐观。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联业商用机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