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大学规划和人生目标标

王肇嘉:用科技抒写建材人生
  文·本报记者 赵英淑人物档案  王肇嘉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隅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1963年生于北京。长期从事化学建材新产品的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先后取得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是一位在建材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是一位学者型企业家。  荣获了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个人、中国建设行业百名管理英才、中国建筑材料行业优秀企业家、2009年水泥科研技术十大先锋人物,北京建材行业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担任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中国GRC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副会长、北京市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建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副理事长等。  他是一位有理想的学者,外表儒雅,温和谦逊,透着一身书卷气息。他钟爱建材科研事业,善于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研发的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他服务的企业创造了巨大价值。  他是一位学术带头人,理性睿智,雄才大略,洞悉行业科技发展趋势,引领企业行走在行业科技创新的前沿。  他是一位优秀企业管理者,善谋大局,精于管理,使一个处于困境的科技型企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他因此荣膺“中国建设行业百名管理英才”“中国建筑材料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  他就是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金隅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北京建材总院院长王肇嘉。  业内知名人士曾评价说,“他是一位融合科技与管理于一身且二者均颇有建树的科技型企业家”。事实如此,在王肇嘉的带领下,最近10年,北京建材总院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企业收入规模连年保持40%左右的成长速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回望10年发展历程,王肇嘉感慨颇多:科技构筑理想,创新成就未来。  总院的脱胎换骨和他本人的成长进步盖因如此。  科研之路  从大学老师到研究总院院长  1990年,曾当过大学老师的王肇嘉,在北京建材研究院找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理想。在所钟爱的科研领域,他静下心来,潜心科研,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也享受着科研带来的快乐。后来,他当了研究院副院长、合资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总院院长,金隅技术中心主任、金隅集团副总工程师,虽然工作越来越繁忙,但他依然没有放下手头的科研工作,在付出的同时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有专家评价,王肇嘉专业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技研发组织管理能力,对新型建材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因此获得了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北京建材行业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如今,身为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中心主任,北京建材总院院长,王肇嘉把对科研的那份挚爱,更多地化作一种动力,推动整个集团的科技创新。但只要时间允许,他还是愿意做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环保型无碱无硼玻璃纤维,大量应用于高强度玻璃钢制品,如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中,因而产品的研制生产极为重要。鉴此,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北京建材总院申报的“全电熔耐碱玻璃纤维池窑生产线研制”项目被列入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开展科技攻关。1992年,作为主要参加人,王肇嘉不负众望,圆满完成这一项目,研制出了耐碱玻璃纤维,推动了我国新材料行业的发展,该项课题成果也因此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更令人欣喜的是,1996年,在王肇嘉的率领下,研发团队又继续攻关,成功研制开发出高强无碱无硼玻璃纤维并使该项成果顺利实现转化。这一年,北京建材总院与世界500强企业集团圣戈班合资,建成了年产能2万吨、产能规模处于世界前列的环保型无碱无硼玻璃纤维生产线。依靠技术领先优势,这一产品迅速占领了全球风能发电玻璃钢叶片市场的较大份额,有效地推动了清洁能源业的发展。  他主持开展的“建筑干混砂浆综合技术及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大模内置外保温系统有网体系及其专用抗裂砂浆研究”,均取得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2005年,“建筑干混砂浆综合技术及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项目获得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依据这些研究成果,北京建材总院建设的干混砂浆循环经济示范线,成为国内干混砂浆行业的旗舰,研发的建筑干混砂浆系列产品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广泛应用于奥运场馆及央视新址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独辟蹊径,以天然介孔材料为载体,制备无机抗菌剂,开展应用研究,研制成功抗菌剂产品。如今,这些产品已应用于复合木地板中,为保障百姓身体健康、促进民生工程作出了贡献。  管理之道  从吃“皇粮”到市场的“弄潮儿”  2000年,对王肇嘉和北京建材总院来说,无疑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统一部署,北京建材总院告别吃“皇粮”的历史,结束了它41年“事业单位”的历史,转制为一个完全参与市场竞争的科技型企业。这一年,总院组建了以王肇嘉为班长的新领导班子。  “当时比较痛苦,简直无所适从。”提起当时断“皇粮”的“凄惶”情景,王肇嘉至今依然深有感触。当时的总院刚由事业单位转制不久,面临着诸多难题:每年几百万的财政补助拨款没有了,退休人员的工资、医药费成了企业的沉重负担;长期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形成的低效率组织机构、运营模式、考核机制,员工长期吃“皇粮”形成的等靠要和软懒散作风一时难以转变;2000年经营收入不足1700万元,账面资金只有区区3万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转制后的困境,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王肇嘉认为,越是困难之时,越要直面压力,越要迎难而上。总院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实现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冷静分析之后,王肇嘉等院领导班子成员形成共识:面对诸多难题,只有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指导思想,确立科技型企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脱胎换骨”,才能适应发展需要。在他的带领下,院领导班子大胆创新,厉行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解决生存困难、推动企业发展为宗旨,提出了企业“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用2—3年时间,解决总院“吃饭”问题;第二步,再用3—5年时间,倾力打造“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即运营中心、技术中心、质检中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使总院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两步走”战略的提出,给了全院职工很大鼓舞,全院掀起了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创业热潮。循着这条设计好的改革发展路径,北京建材总院一路前行,年年实现突破。  提出“科技构筑理想”的发展理念  2005年,就在“十一五”即将开局之时,王肇嘉等在全面剖析主客观因素、自身资源和潜力后,提出了“科技构筑理想”的企业发展理念,确定了“整合科技资源,发展科技产业,促进成果转化”的发展方针,将总院定位为“建材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研发平台,建材和新材料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北京金隅集团所属企业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建材行业高素质科研(管理)人才开发和培养平台,将总院逐步发展成为以技术为核心的一流科技开发服务机构,同时明确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制备水泥、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开发等相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房屋体系,高性能干混砂浆,绿色装饰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与开发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明确将科研开发、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质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总院发展的三大主业。  思路决定出路。近几年,一批高水平项目成果的产业化,对金隅集团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为首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北京建材总院通过采取系列重大战略举措,走出了一条“以研发为基础,打造行业科技自主创新基地,发展科技产业有效提升综合实力”的科研、产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路子,重点打造了科研开发平台、科技产业平台和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三个平台,迈上了科学发展轨道。今天,北京建材总院成为年营业收入超过4亿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集研究开发、质量检测、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综合型高科技企业。  创新之旅  从传统建材到低碳建材  坐落于北京西郊的金隅科技大厦(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大楼)不仅亮丽,而且富有科技内涵。它是一座节能65%的公共示范楼,大楼采用的多项建筑节能技术,均是总院自己的技术和产品。  “这栋大楼是总院技术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言语之间,王肇嘉充满了自豪。  实际上,在王肇嘉的推动下,作为金隅股份技术中心的北京建材总院早已为创新做了许多精心准备。在北京市科委等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与帮助下,2007年,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院成为首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同时成为首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科技创新研发基地”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2010年,总院拥有了“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有这些,既表明了社会对金隅整体科技研发能力的认可,也表明金隅技术中心科技平台建设又跃上了新高度。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到总院视察,对北京建材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些成就让王肇嘉感到欣慰,也让他对“十二五”期间金隅的科技创新充满了坚定信心。  倾力打造完整的科技产业链  作为金隅股份副总裁、金隅技术中心主任,王肇嘉使命在肩:紧密围绕金隅集团主营业务,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沿着低碳、绿色及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既有产品和工艺的升级,加强新产品体系和节能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全面提升集团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不断提升集团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集团研发中心,尽快成长为国内一流的具有完整科技产业链和独特竞争优势的高成长性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王肇嘉说。也就是说,北京建材总院将围绕集团公司主营业务,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既有产业的技术升级,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延伸核心产业链的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形成完整的金隅科技产业链,积极孵化和培育绿色、节能、低碳建材等新兴产业,着力增强“金隅”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集团的经济效益。至2015年,总院营业收入实现10亿元以上。  智者远谋,行者无疆。插上了梦想翅膀的王肇嘉,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数字说话  3大业务平台  北京建材总院通过采取系列重大战略举措,走出了一条“以研发为基础,打造行业科技自主创新基地,发展科技产业有效提升综合实力”的科研、产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路子,重点打造科研开发平台、科技产业平台和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三个业务平台,迈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2大国家级创新平台  2007年,以北京建材总院为总部的金隅集团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北京建材总院申报成功国家科技部“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还先后被北京市科委授予“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科技创新研发基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新材料领域平台和能源环保领域平台”,搭建了建材行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内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大型研发机构之一和建材行业的科技研发创新中心。  “5+3”的检验机构  北京建材总院所属的北京建筑材料检验中心(英文简称“BMT”)是在整合五个国家级建筑材料检测中心、三个省市级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检验范围涵盖建筑结构材料、化学建材、五金门窗、水暖卫浴、木材家具等各类建材产品,工程质量检测、建筑节能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工程现场检验,以及特种设备、计量器具检验等,而且拥有民用建筑能效测评资质,是国内建材领域检验品种齐全,规模宏大的检验机构之一。  50万吨干混砂浆产能  2009年,一条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工艺装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干混砂浆环保示范生产线正式竣工投产。由此,北京建材总院的干混砂浆年总产能达到了50万吨,其产量规模和产品品种在全国位居前列,从而使北京建材总院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干混砂浆供应商。同时积极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快行业资源整合力度,阔步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金隅砂浆”已经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一定的品牌效应。  (科技日报)  附件:attachment1  作者:赵英淑(责任编辑:Newshoo)
近期热点关注&&&人生小目标,健康选北疆!OH,耶!
“学会走路那件小事、上学那件小事、初恋那件小事、工作那件小事、结婚那件不小的事。。。”人生就是由一件件“小事”拼凑连接而成,而人生的过程就是攻克一个个小目标的累积升华。
热门搜索:
免责声明: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中国建材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企业新闻关注榜
建材索引:
请选择项目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个问题找到人生目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