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夺宝就是骗钱的,没钱咋个整下载没人管呀

全部新闻&正文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一时间名字各异的“夺宝APP”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处高频出现,甚至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不少人想不看却躲不开。1元钱真能买到数千元的商品吗?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内幕?开奖是否足够公平?参与此类活动是否会掉进钱物两空的陷阱?不少人带着疑问却又期望中奖而参与其中。
在总需20390人次参与的这次夺宝中,这位网友共参与1000人次(购买1000注),但获奖者是另一位仅参与10人次的网友。(网友手机截屏)
某某商品不要4999元,只要1元钱,您就有可能拿走它!
此类极具吸引力和煽动力的广告语,今夏刷爆了朋友圈。电商、微商乃至实体店的经营者,不少人加入了举办“1元夺宝”活动的行列中,把自己的商品拿出来促销。
一时间名字各异的“夺宝APP”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处高频出现,甚至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不少人想不看却躲不开。
1元钱真能买到数千元的商品吗?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内幕?开奖是否足够公平?参与此类活动是否会掉进钱物两空的陷阱?不少人带着疑问却又期望中奖而参与其中。
在苹果商店里,夺宝类APP有着以下内容的评级:因含有赌博与竞赛、偶尔或轻微的模拟赌博,要求17岁以上人士才能下载使用。
律师表示,1元夺宝的主要问题是法律空白和监管缺位,但很难找到一条适用的法律对其行为进行认定和约束,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网络立法的滞后。
【众筹?赌博?只是一个游戏?】
在营口从事户外装备制造的张明(化名):
我不看好1元夺宝的模式,它太功利、太赤裸了。我不认为1元夺宝是一种变相的众筹,众筹是众人参与投资,达成目标后会有项目启动,众人实际上是入股这个项目。
既然是入股,就有盈亏之分,但不论如何,众筹是承载着众多看好这个项目的人的希望,是有希望盈利的,给入股者带来经济收益……众筹是投资,而1元夺宝完全不是这样,它只是一种变相的促销,是消费。
沈阳户外爱好者王新(化名):
我认为1元夺宝就是变相赌博,苹果商店的评级已经说明了问题,只是每注的金额比较小,造不成比较大的社会危害。
但要是在一件夺宝商品上投下多注却没有中奖呢?或者在多件夺宝商品下注也没有中奖呢?这就是变相赌博,付出的金钱也绝不是1元或10元,几万元甚至更多都有可能。
沈阳市民李波(化名):
我倒觉得应该放轻松,别把1元夺宝想得多么恶劣。既然能够被允许下载和使用,说明相关部门的监管对它是通过的……
以小代价换取比较贵重的物品,这和玩彩票没有分别,把它当成个游戏好了。玩彩票有每期只下一两注、纯粹以玩的心态来对待的;也有每期下注不菲、试图通过数量来提高中奖率的,跟参与1元夺宝一样,是参与者的两种不同心态而已。
【这么低的门槛 不中谁会在意】
32岁的苏哲(化名)经营着一家实体古玩店,过去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地参与各微信群里的1元夺宝活动。
“卖啥的都有,只要商品不是被禁止的,都会在1元夺宝里找到。”他说,自己曾拿出店里的古玩举办1元夺宝活动,“我标的商品价格是1.35万元,设置成每注1元(每注会有一个系统随机产生的中奖串码)的话,需要1.35万人次参与购买。”
思索之后,苏哲把这件商品设置为每注10元,“所谓1元夺宝并不一定是每注1元,也可以设置成每注10元,这样的话我发起夺宝的这件商品只要1350人次购买就可以了,我觉得能稍微加快点开奖速度。”
与苏哲的设想相反,他发起的这件商品最终流拍,“设置夺宝的时候,会设定一个期限,如果到结束时完成度没达到100%,这条夺宝就会自动撤销,参与购买者投入的钱会由系统自动等额返还。”
他换了一件标价800元的手串再次发起1元夺宝,每注设置为1元,两天就完成了100%,“中奖的是我一位朋友,算是运气好吧……其实谁获奖都和我没太大关系,只要能收回标价800元钱就可以了,也不用考虑没中奖的参与者,毕竟每注只是1元钱,这么低的门槛人人都能参与,不中的话谁会在意呢?”
【抄底的代价:17万只中奖3万】
“1元夺宝刚出现的时候,我就很乐意参与。”张先生说,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翻看手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那些商品并参与夺宝。三个月过去了,张先生盘点后发现自己一共花去17万元,只中回了价值3万元的商品。
尽管张先生家境殷实,但“亏损”14万元也着实让他有点郁闷,“如果不图刺激,不那么好奇的话,这14万元能买多少东西呢?参与1元夺宝我本来想省钱,没想到亏大了!”
张先生的遭遇,源自他的玩法——抄底。所谓1元夺宝的抄底,举个例子说就是一件标价5000元的夺宝标的商品,每注1元钱,等参与人次达到一定数量时,张先生会把剩余的注全部买下。
这种有点“疯狂”的玩法,让他在参与1元夺宝初期有着不错的回报。“第一次是一把茶壶,标价1万元,每注1元,我用2500元抄底买下2500注。”他说,这样自己就有了2500个中奖串码,“我认为这是1/4的中奖概率,抄底后系统立即开奖,真中了!”
心理上受到鼓励的张先生越发觉得自己的玩法正确,接下来他不断参与1元夺宝并屡屡抄底,“只要是我爱好的,比如茶具、手串、鱼竿等等都会参与,但中奖越来越惨淡。”
让他开始远离1元夺宝的,是一支标价2.3万元的鱼竿。他抄底后系统开奖,中奖者是一个只下了10注的人,“我下了好几千块,感觉钱都给别人花了,太亏了。”
【发起夺宝活动时会把商品标价提高】
在苹果商店里搜索“夺宝”,出现了300多个1元夺宝类的APP可供下载。虽然名字各异,但玩法基本一致。
“下载一款夺宝类APP,然后申请注册,通过后就可以发起夺宝类活动了。”经营渔具生意的裘静(化名)说,每次发起夺宝活动,APP运营公司会进行审核,“管理还是比较严的,如果认为送审的夺宝活动违规或商品不适合做活动,就只能换一件商品重新再来。”
她说,今年实体店和网店的销售都不如前两年,1元夺宝的模式是个吸引眼球的亮点,“因为之前积累了不少微信好友,都是钓鱼爱好者,我把1元夺宝的链接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参与的人很踊跃。”
裘女士毫不隐晦地说,发起夺宝活动时会把商品标价提高,比如零售价1000元的钓竿,可能会提高到1200元,“人们参与活动都是付出很小的经济代价,所以也基本不会考虑夺宝商品价格有一定上调……”
对于今年夏季的几个月里卖出的钓竿数量,裘女士不愿透露,“这个玩法挺刺激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禁止或有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
与裘女士的隐约担忧相关的,是苹果商店对夺宝类APP的评级:因含有赌博与竞赛、偶尔或轻微的模拟赌博,要求17岁以上人士才能下载使用。
质疑:开奖是否有后台作弊可能
有网友在抄底多注、多次却不中奖的情况下,开始怀疑商家使用的第三方APP平台可能存在漏洞被人攻破或是开奖有后台作弊的可能。
“从单个夺宝商品的中奖概率上讲,我中奖的几率很大,但参与多次下来,中奖的次数没有几次。”张先生说,他开始有点怀疑商家使用的第三方APP夺宝平台可能有问题,“不过我也仅仅是怀疑,没有证据,也没有专业知识。”
“软件程序不可能完美无瑕,总会有办法攻破。”在北京从事APP开发的金先生表示,对1元夺宝APP没有专门研究,但自己在2015年曾发现过一个线上抽奖平台的漏洞,“发现漏洞之后,我提醒了抽奖主办方,不要再使用当前的抽奖平台了,漏洞很多,客户端两部手机用同一个账号交替登录就可以无限次地抽奖,直到中出想要的奖品。”
金先生说:“然后我申请了这个平台的账号并进行了抽奖模拟,发现虽然不能把奖项直接指定给某个参与者的手机号,但可以随时调整中奖率。也就是说,如果在凌晨3点多数人已经睡去的时候,在后台把某个奖项的中奖率调为100%,在修改中奖率的同时,立即用准备好的手机进行抽奖,就能把该奖项中走。”
“虽然我发现漏洞的平台和1元夺宝APP的抽奖机制不一样,但不能说1元夺宝APP就是安全且公平的。”他说,“建议参与者不要投入太大,不抱希望地参与才是正道。”
律师说法:法律空白 监管缺位
对于1元夺宝的销售方式,辽宁同宇律师事务所主任姜乃芳律师表示,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赌博”,“很难找到一条适用的法律来约束它,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网络立法的滞后,对1元夺宝平台运营商、使用平台的商家很难认定法律责任。”
“1元夺宝的主要问题是法律空白和监管缺位。”他表示,即便在整个过程中都不存在暗箱操作,1元夺宝的游戏规则也注定了使用平台的商家是“稳赚不赔”的,“但是在运作过程中谁去监管运营商和使用平台的商家呢?难道让运营商去监管使用平台的商家?恐怕运营商能做的只是发布一些禁止和提示类的条文,根本无法对使用平台的商家进行强力而有效的监管,然后又该由谁去监管运营商?”
网警观点:没有法律定论之前无法定性
“1元夺宝的行为既像彩票,因为它会到时开奖;又像赌博,因为可以一次购买多注;同时它还有游戏的趣味性质。”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网警向辽沈晚报记者表示,1元夺宝的行为因具备上述特征而难以认定性质。
他表示,1元夺宝与网络犯罪之间的关联不大,“1元夺宝存在争议,存在不同看法。这不是一个行为认定的问题,而是一个法律认定问题,在没有相关司法解释、没有法律定论之前,无法明确地判断1元夺宝是否构成违法。”(李毅)
责任编辑:满峰
相关搜索:
点击加载更多
东北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害得用户家破人亡的一元夺宝,终于被定性为诈骗
近日,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网络“一元购”业务的定性和处置意见》(下称意见),部分网络“一元购”明确被定性为变相赌博或者诈骗,相关部门将对其展开新一轮整顿清理工作。
官方表示,对于利用“一元购”从事赌博活动或涉嫌诈骗的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打击处理。
那么,这个“一元夺宝”到底是什么?它身上究竟有什么魔力,甚至能让人倾其百万家产投入其中?
一元夺宝的玩法
一元夺宝,根据百科释义,就是把一件商品平分成若干“等份”进行出售,每份1元钱,一个商品所有“等份”售出后,再从购买者中按照一个计算规则算出一名幸运者获得这个商品。目前随着一元夺宝商品数目的不断增多,更多“起购价格”可能从一元到100元、1000元不等。
大多数一元夺宝项目都标举“互联网众筹”的旗号,在众筹的风口下,一元夺宝愈演愈烈,引起了众多消费者及平台方的追捧,甚至连网易、京东、小米这样家大业大的互联网巨头也推出了“一元夺宝“项目。
实际上,一元夺宝在资金募集方面确实与众筹相似,但在回报与风险方面却截然不同:众筹的回报是群体均等回报,风险是群体均无回报,一元夺宝的回报则是特定个体必有回报,风险是除特定个体外均无回报。
一元夺宝发展到鼎盛之时,市面上仍旧有2000多家夺宝平台在运营,其中最大的年营业额上百亿。市场规模如此之大,然而监管却十分稀松,实际抽奖流程仍然是在平台方的黑匣子中运营,这也就意味着一元夺宝甚至比博彩还少了一项公证流程,难以真正避免排除平台方内定造假的可能。
为何重拳出击
此次相关部门禁止“一元夺宝”的原因有很多,一条最重要的罪证便是,一元夺宝的性质与博彩十分相似。
从“一元夺宝”这个名字就可充分看出,这种玩法是在充分利用人们以小博大的赌徒心理——就像我们花两元钱买彩票,心态是最高可得500万大奖一般,奖池里的钱则可能是由我们买彩票的钱汇集而成。而一元夺宝则是把奖品具象化,给予了参与者更大的获奖希望,但其商品成本——同样是由参与者埋单。
由此不难理解,诸多消费者以赌徒心理在“一元购”中投入大量资金,结果血本无归。网易门口的横幅便是明证。
很多用户在夺宝初期或多或少会中奖数次,然而这只是平台的小伎俩,最终目的是将用户吸引进来,使其越玩越大,越输越多。有良心的平台或许会使用算法使用户收支平衡,然而最终很少有全身而退的。另外,据一些用户反映,很多获奖者名字很长,长到远远超出系统的字数限制,这很有可能是平台内定的虚拟获奖者。
从软件开发的角度看,在这茫茫多的多宝平台中,大多数的开发者是个人,这在App Store 中并不需要实名认证,一旦出现问题,负责人可能早就跑路了,维权根本就是妄想。
因此,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天上掉馅饼,一元买iPhone”,如果有的话,请赶紧离远点,这个馅饼砸在地上,一定是一个深深的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
& 花1元抽中宝马?揭秘一元夺宝黑幕
花1元抽中宝马?揭秘一元夺宝黑幕
17:21:52&&出处:&&
编辑:随心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4-14][04-14][04-13][04-13][04-12][04-12][04-12][04-12][04-11][04-11]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钱咋个整 歌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