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和斗争性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系

论述题:2.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
【答案要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这一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的稳定在相关信息上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改革发展类似于矛盾的斗争性。根据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中包含斗争性的原理,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光是消极地去维护,而是要深化改革,适度发展,使得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的原理,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保持社会的稳定。没有改革,我国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动力;没有发展就不能前进。但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谈不上。因此,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用深化改革、适度发展去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用社会的稳定为保证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所谓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即是对立和统一,这是事物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属性。凡矛盾都有这两种属性,否则就不成其为矛盾。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安全和稳定是做好电力体制 改革工作的前提。要切实抓好电力安全生产,完善应急预案,及 时排除隐患,保证电力安全可靠供应。要深入开展调查...
马克思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发展得世界。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运动变化的。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它充分体现了党的“一个中...
答: 新东方泡泡少儿教育怎么样呀?适合多大的小孩开始去呢?其教育水平怎么样?
答: 一般来说,教育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历。而职业教育不仅提供证书,更多地是帮你掌握实际的工作经验。如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考试都有实操的内容。像人力资源师,营销师等……而...
答: 2009年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欢迎转载)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是直属省教育厅的事业单位。现因事业发展需要,根据《福建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
答: 考试院是教育厅的直属事业单位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10:41:30 |
列宁说曾说过:&辩证法是这样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列宁这段话强调的重点就在于矛盾两种属性中的同一性。同一性、统一性是矛盾的属性之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也就是说同一性有着两个方面&&依存和贯通。所谓依存也就是依赖而生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和结果,正如善恶、生死、祸福、大小、左右、成功失败,是一种没有A也就无所谓B的关系,这就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相互贯通意为相互转化,即矛盾的一方转化成了另一方,矛盾双方A可以转化成B。比如革命战争,革命者和被革命者是一对矛盾,没有革命者也就无所谓被革命者,他们所在的统一体就是整个国家或整个政治局面。战争的结果,革命者推翻被革命者,这时矛盾的双方就发生转化了,原来的统治阶级被革命者被压倒后成了现在的被统治阶级,他们有可能又变成革命者。在这里,矛盾的同一性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双方相互依存而存在,同处于国内政治这样一个统一体,双方地位和性质发生了相互转化,革命者成为被革命者、被革命者成为革命者。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解决双方矛盾的途径即战争并没有使矛盾彻底消失,而是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又组成了新的矛盾统一体,即新的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说:&对立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和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在这里,矛盾的对立性和排斥性采用的是&斗争性&一词,很容易让人误解,认为与同一性属性相对的就是&斗争&这样一种剧烈的冲突。在政治学或军事学中,斗争显然同义于冲突,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斗争更多的是广义上的含义。大体说来,斗争性可以按照烈度的大小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差异&&对立&&斗争(冲突)。差异是对矛盾的双方的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的斗争性程度的界定,即二者是存在着区别的,所以形成了二者的相互区分;在矛盾双方进入互动时,这种对峙即对立性质就体现出来了;矛盾双方对立关系更深一步,二者即进入了斗争之中。正如两军交战,由各自行军到两军对阵,再到两军交战。所以,矛盾的斗争性不宜做过分狭隘的理解。
在这一板块的知识中,教材对容易引起的词汇也稍作了解释,比如在论述斗争性时,&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这里其实已经按斗争的层次性做了区分,只是并未展开详细论述而已。
斗争性和同一性二者的关系在教材中已有详细论述。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关系原理的方法论也就是得出的&实用性&是指&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个方法论所对应的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的辩证原理。简言之,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差异、对立、斗争,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一致、依存和转化。
(责任编辑:xiaxi)
本文相关热点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
一起考?考研考试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562
总量:5734354

2015年广东省惠阳一中高二政治学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一)》(人教版必修4)
2015年广东省惠阳一中高二政治学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一)》(人教版必修4)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0点
上传时间: 11:26:42
下载量:5086次
文档大小:120KB
所属资料:
文档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