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薄膜工艺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是什么

江苏旭龙电气有限公司
热线:400-693-0508
联系人:&刘经理
邮 &编:225828
当前位置: &
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工艺
&&&&& 的制造设备按其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浸渍法、流涎法和双轴定向法生产机组。本文将讲解通过浸渍法工艺生产出的6050聚酰亚胺薄膜和流延法生产的6051聚酰亚胺薄膜来进行比较。
1、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耐高温有机聚合物薄膜,是F,H 级绝缘的基础材料,这种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气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抗辐射性能。这些性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不会有显著的变化。由于其良好的综合性能 其用途也逐渐扩大,现已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海、宇宙飞船、火箭导弹、原子能、电子电器工业等各个领域,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目前,关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工艺及设备报道极少,既使对于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工艺流程,披露也很少。现在我们为大家讲解一下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2、浸渍法又称铝箔法,是最早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之一。其主要设备有溶剂高位槽、反应釜、树脂贮罐、立式上胶机、高温烘焙炉( 也叫亚胺化炉) 和剥离设备等。上胶机则是由胶槽、加热器( 烘箱) 、铝箔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所组成。其工艺过程为首先将0.1mm 厚的铝箔作为底材,通过胶槽,浸渍上聚酰胺酸溶液,然后进入上胶机的烘箱烘焙干燥,即可在铝箔上形成聚酰胺酸薄膜。再将该薄膜连同铝箔一道进入高温烘焙炉,由室温升到高温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最后再剥离、切边、收卷即可制得聚酰亚胺薄膜。 上胶机一般设有多个胶槽,这是因为上胶法生产所要求的聚酰胺酸的粘度和固体含量都较小,一次上胶形成薄膜的厚度有限。粘度过大在铝箔上形成的薄膜层不均匀,烘干温度控制不好时容易起皱、起泡等。铝箔每通过一次胶槽,仅能使薄膜增厚10~15um,如果生产50um厚的薄膜则需通过胶槽4~6 次,并且要求第一个胶槽的树脂粘度要适当小些,后面的胶槽粘度稍大一些。 浸渍法生产的6050聚酰亚胺薄膜,其产品表面不够平整,加之厚度均勺性、机械性能和电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种电器绝缘的要求,因此对其生产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后来我们发明了流延法生产。流涎法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的主要设备有: 树脂合成系统、流涎机及流涎系统、亚胺化炉、收卷机等。树脂合成系统由反应釜、消泡罐、溶液贮罐、过滤器等组成9这些设备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流涎机由钢带系统、热风系统、保温机架等组成。钢带系统构成流涎机的主体,它是由一条表面经精抛光的环形不锈钢带、两个起支撑和张紧作用的转鼓( 前鼓和后鼓)、驱动系统、钢带张紧及调偏系统、以及一系列托辊组成,同时,热风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见的热风系统的热风是逆钢带运行方向流动的,它使液膜在干燥时温度逐渐升高9溶剂逐渐挥发,增加干燥效果。 流涎系统的流涎嘴放在前鼓上,它可以随前鼓同步浮动9宏观上保证了流涎嘴刮板与钢带之间的距离恒定,从而保证了聚酰胺酸薄膜的厚度均匀性。聚酰胺酸薄膜在钢带上随其运行一周,溶剂蒸发后成为固态聚酰胺酸薄膜,从钢带上剥离下后经导向辊引入亚胺化炉。亚胺化炉一般为多辊筒形式9与流涎机同步速度运行的辊筒引导聚酰胺酸薄膜进入亚胺化炉,高温亚胺化后,由收卷机收卷得成品。 针对传统的流涎机其热风系统的热风均匀性较差以及热交换效率也较低的问题,我们设计制造了一种热风经静压处理后垂直地喷向钢带两面的高效流涎机,这种流涎机可显著地改变热风的分布均匀性,提高换热效率,保证了聚酰胺酸薄膜中溶剂含量的一致性,这不但改善了薄膜质量,而且由于热效率的提高,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尽管流涎嘴能随前鼓一起浮动,但仍受钢带的形变及流涎嘴中聚酰胺酸液位高低变化引起流量不恒定等因素的影响,薄膜的厚度均匀性仍较差,于是该部分又改进成由齿轮计量泵和机头组成的流涎系统,即压力流涎系统。该系统可以使聚酰胺酸溶液恒量地流到钢带上,对改善薄膜厚度均匀性起重要的作用。 流涎法生产出的聚酰亚胺薄膜厚度偏差&10&m,表面比较平整,无气泡,耐高温在280度左右,机电强度在6000V左右。 好的产品需要企业的不断提升自我的生产质量与能力,希望广大客户选优质的聚酰亚胺薄膜。
现在流延法生产出的产品无论从耐温性,平整性,耐辐射性都要优于浸渍法生产工艺做出来的聚酰亚胺薄膜!
分享到:点击次数:&&更新时间: 18:17:02&&【】&&【】
上一条:&&下一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工电容薄膜工艺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