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材料一,二包含了怎样的基本思想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识点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江苏省南京、淮安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归纳出董仲舒的教化主张即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是: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从材料二中直接概括出汉武帝的具体举措即可;汉武帝的崇儒举措可以从对国家发展,儒学的影响以及后世的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概括。(3)从材料三文字中可以概括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主要考察你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与“(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相似的题目: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建立以礼人法,以法护法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人随君,以君随天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1)指出材料中孔子的..
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中孔子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2)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著名华人作家韩素音曾说:中国文化影响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期中题
(1)以德治民(或提倡“仁”的学说);温故而知新。(2)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言之有理即可)(3)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言之有理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1)指出材料中孔子的..”主要考查你对&&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在政治方面,他宣传“为政以德”和“礼治”,以“德”来治理人民,以“礼”来治理国家。他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体系。他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成为儒家基本的经典。他的言行由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成《论语》,成为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依据。孔子思想的特性: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对比:
&孔子思想学说形成背景:1.社会变革:春秋末期,井田制瓦解,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2.鲁国的文化传统:“周礼尽在鲁”。鲁国文化上仍保留许多周文化的传统,这有利于孔子把西周依赖的礼乐文化加以改造而创立自己的学说。孔子的历史地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闻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孔子的教育理念在其弟子上的体现:据传,孔子弟子三千,这里的三千不是确切的三千名学生,而是指孔子的门徒很多,而孔子的弟子们才是一代代把儒家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这和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在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指施教不分贫富贵贱,不分种族、地域。孔子的弟子有有鲁国的颜渊、冉求,卫国的子夏、子贡,宋国的司马耕,吴国的子游,楚国的公孙龙,秦国戎族的秦祖。从出身来说,有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宫适,有贫贱出身的冉壅,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还有梁父大盗颜涿聚。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受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他满意地对人说过:“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意思是:“以德行著称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辞令的:有宰我和子贡。谙熟政事的:是冉有和季路。以文学著名的:有子游和子夏。”使不同长处的学生都学到的知识,在社会上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孔子在教育教学中既注意保护他们的个性特点,又因势利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弟子冉有问孔子:“我应该去远行么?”孔子回答:“你应该立刻去。”弟子公西华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你的父兄还在,最好谨慎出行。”公西华表示不解,问:“我实在不明白,同样的问题,回答却大相径庭。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冉求禀性柔弱退让,所以激励他进取;你莽撞勇武,所以要抑制警戒。”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1)指出材料中孔子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35016243192961895233349618515> 【答案带解析】(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源...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他对此不仅倍加赞赏,并经常将其作为论证和谐社会的依据。孙中山要构建的是一个政治上实行全民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平等;经济上均衡协调发展,实行物产归公,人民均富,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思想上树立以博爱为核心,为众人服务的新道德的和谐社会。——摘编自陈雪珍 刘焕明《孙中山对和谐社会的探求》材料二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和谐社会思潮”的特点。(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思想理论成果的共同特征。(8分) 
(1)把中国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结合起来(答“中西结合”也可给分);政治、经济、思想全面发展。(4分)
(2)变化: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4分)
原因:敌强我弱,攻打城市受挫;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或答中俄国情的不同也可)。(4分)
(3)继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或实事求是)(2分)发展:实行改革开放;社...
考点分析:
考点1:孙中山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旧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
②“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
③“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①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颁发了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推动作用。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新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②“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③“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①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③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3)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相同点:旧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①新三民主义突出了反帝的内容,而旧三民主义主要强调反对满清统治,具有狭隘性;
②新三民主义主要强调普遍的平等民权,而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国民一律平等”的空调口号
③新三民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的生活问题,与“扶助农工”紧密相联,而旧三民主义只是空洞的提出“平均地权”
(4)评价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斗争的纲领。
考点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①发端(国民革命时期):针对陈独秀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②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相继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时间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矛盾;1957年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2、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深远影响:
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考点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形成与发展:
①时代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肯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80年代以来,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邓小平理论;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
④深化:1992年南方谈话;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十五大,正是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科学内涵:
①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3、主要内容:
①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关于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
③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理论,坚持中国工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④关于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⑤关于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⑥关于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⑦关于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⑧关于发展战略,“三步走”战略步骤;
⑨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
① (提供思想基础)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
② (提供经验条件)它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经验、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及发达国家的态度和矛盾,作出新的科学判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条件。
③ (推动事业发展)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5、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
③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关试题推荐
“他们追求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这种“追求” 体现在下列作品中的是
A. ①②③④
B.②③C.②④
D.②③④  
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他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②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系③科学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发明出现
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A. ③④
B.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安德烈o夏斯特尔称“文化仿造的一件大事……为了要重新发现古代,它创造了完全不同的东西”。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同希腊古典文化的关系是 A、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借助古典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另一种形式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个画派”风格相同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等待戈多》C、《大卫o科波菲尔》
D、《母亲》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摘自《邓小平文选》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2分)它在国际上产生什么重大影响?(2分)(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上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1分)材料一、二反映出邓小平与周恩来在对待国家主权问题上有何共同点?(2分)(3)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50年代相比我国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4分)(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前提条件。(1分)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积极倡导“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说明了什么?(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贺州卷)历史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此问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问法要求学生把材料和课本结合起来。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信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说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第二小问就要结合对课本知识点的记忆来回答了。(2)此问考查是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针对台湾问题是提出来的。“一国两制”就是为了解决祖国领土统一问题。香港、澳门是祖国统一问题,所以解决的方针就是一国两制。第二小问要需找两者的共同点,学生结合材料,拓展思维。两者出台的政策都是为了解决国家的问题,都是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出结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3)此问考查的就是我国在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学生首先要分析弄懂题意。“与50年代相比我国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就说在问“国70年代外交取得了哪些突破?”题意弄明白后,根据课本结合材料把70年代的外交成就答出来就可以了。注意学生答题时,不要只答出史实,还要用文字表达事件的影响,来扣题“重大突破”。(4)此问是综合性问题,是在前面问题上的升华,归纳总结。从材料及问题可以得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越来越高。弱国无外交,各国推行的是实力外交,我国每项外交成就的取得都是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为前提的。第二小问的回答要从主题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答。“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说明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合作,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主要考察你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与“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相似的题目:
请你做回做个外交官。先了解背景(地理、历史、现实、新闻等),然后投票。(6分)地理:克里米亚共和国是乌克兰的自治共和国,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上。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是前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历史上,克里米亚15世纪由各族建国,此后一直是土耳其的仆从国。1783年被俄罗斯吞并。苏联成立后至1954年以前一直受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现实: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在克里米亚的260万人口构成中,俄罗斯族人占160万以上,乌克兰人60万,还有其他民族。新闻:自从2013年底以来,乌克兰局势因克里米亚问题日益动荡,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公投结果,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新闻: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大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乌克兰问题,并就乌克兰等国提交的一份题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现场宣布的表决结果显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100个国家投票反对“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俄罗斯、朝鲜、委内瑞拉等11个国家投票赞成“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印度、南非等58个国家弃权。投票:假如你是中国外交官,请考虑本国的民族问题以及与美、欧、俄、乌等国关系问题,你将投出怎样的一票?(反对“克里米亚脱乌入俄”、 赞成“克里米亚脱乌入俄”还是弃权不表决)请说出你投票的理由。(只投票而不说理由得1分,投票且说出理由得6分。)&&&&
1971年11月,鲜艳的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具有的意义是&&&&①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标志 ③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④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①③②④①②①④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摘自《邓小平文选》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2分)它在国际上产生什么重大影响?(2分)(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上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1分)材料一、二反映出邓小平与周恩来在对待国家主权问题上有何共同点?(2分)(3)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50年代相比我国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4分)(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前提条件。(1分)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积极倡导“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说明了什么?(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摘自《邓小平文选》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2分)它在国际上产生什么重大影响?(2分)(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上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1分)材料一、二反映出邓小平与周恩来在对待国家主权问题上有何共同点?(2分)(3)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50年代相比我国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4分)(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前提条件。(1分)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积极倡导“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说明了什么?(2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依据材料概括影子内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