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干开车几天假抽他哇噶哒VR,不懂回到家附近的吃的也都不想过得工作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各地分站:
精选栏目:
热门车型:
努力加载数据中,请稍后...
热门品牌:
热门关注:
手机配件:
热门品牌:
热门关注:
电脑整机:
笔记本配件:
热门品牌:
热门关注:
装机硬件:
外设配件:
热门品牌:
热门关注:
相机配件:
数码产品:
数码配件:
智能穿戴:
热门品牌:
热门关注:
平板电视:
家庭影音:
白色家电:
厨卫/小家电:
智能家居:
办公打印:
投影设备:
热门关注:
网络设备:
无线设备:
汽车电子:
各地报价:
热门车系:
商家促销:
 |  |  |
热门地区推荐经销商
努力加载数据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数据中,请稍后...
玩转IT必须懂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收录了各个领域之最,而IT界...
智能手机如今的淘汰速度已经非常之快了,一些功能正常且性能不错的手机也难逃被用户淘汰的...
1、手机模块的硬件成本,另外手机上的通讯模块是笔挺大的开销,里面包括了大量的专利费。2...
步骤1、首先将网络进线接入有线路由器的WLAN口或internet口,lan口接入一根网线,另外一头...
步骤1、进入支付宝以后,然后在财富这里可以看到芝麻信用分,点击进入。步骤2、芝麻信用是...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内存条原因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内存条与主板内存插槽接触不良...
werou2020m
最数码活动
太平洋网络推荐
努力加载数据中,请稍后...
太平洋电脑网
太平洋汽车网
太平洋时尚网
太平洋亲子网
太平洋游戏网
太平洋家居网鸣上悠|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让兴趣,更有趣
143位喜爱 #鸣上悠 的小伙伴邀你来玩
查看高清大图
喜欢并收藏内容
关注达人获取动态
评论私信与同好交流
10秒注册,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 ICP备:浙B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if x.type==1}
{if !!x.title}${x.title}{/if}
{if !!x.digest}${x.digest}{/if}
{if x.type==2}
{if x.type==3}
{if x.type==4}
加入 LOFTER 开通功能特权
查看高清大图
喜欢并收藏内容
关注达人获取动态
评论私信与同好交流&p&日更新&/p&&p&有很多人谈到ONENOTE的同步速度很糟糕或者根本不能同步,那是因为房伙强的原因,整个微软的服务连接都不是很好,最好的解决办法莫不如科学上网,但是因为微软服务本身没有什么敏感问题,所以对其封锁很不彻底,只是DNS×污×染×而已,所以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p&&p&打开以下链接&/p&&p&&a href=&///?target=https%3A///opendns/dnscrypt-win-client/tree/master/DNSCryptUpgrad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nscrypt-win-client/DNSCryptUpgrade at master · opendns/dnscrypt-win-client ·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下载&a href=&///?target=https%3A///opendns/dnscrypt-win-client/blob/master/DNSCryptUpgrade/DNSCrypt-v0.0.6.ms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NSCrypt-v0.0.6.msi&i class=&icon-external&&&/i&&/a&&/p&&p&安装时请注意,windows10无法直接运行,需要以管理员身份进入CMD,运行该软件才能正确安装,安装后启动。等到界面左上角Status显示Protected就可以正常链接ONENOTE啦,包括网页版也都能正常打开了。&/p&&p&LINUX和MACOSX都可以使用该软件,安装方法就不再赘述了。&/p&&br&&p&一点其他想法&/p&&p&现在EVERNOTE很不活跃了,甚至前段时间还传出倒闭的新闻,至于ONENOTE也一直不温不火。SONY前段时间出了一款DIGITALPAPER,本来很心动,却又没有下文了。电子笔记市场确实发展的不好,我觉得跟设备价格过高,使用不便很有关系(包括Surface系列),而且即使是ONENOTE也没有语法高亮,复杂数学计算的功能。个人感觉电子笔记就应该学习瑞士军刀集各种功能包括OFFICE,IDE,Mathematica,操作记录仪,手写公式等才能真正超过手写笔记。现在一直都在发展剪藏功能简直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因为功能简单又能让用户有成就感吧,手动眼斜。幸运的是最新的EDGE浏览器(WINDOWS10RS1)可以直接标注整个网页了,算是前进了一小步吧。&/p&&p&------------------------------------------&/p&&p&超多图,慎入&/p&&ol&&li&&p&引言&/p&&/li&&/ol&&p&OneNote和Evernote只选一个比较困难,因为两者在应用场合上来看本质是不同类型的软件。知乎里有很多知友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大多站在必须二选一的角度上的讲的,但是很多人还是说到了重点,“用OneNote记笔记,就像在写一本书,书内有章,章下有节,节中有页,一层层分得清清楚楚,一页页翻得明明白白”(Area51)。但是又没有说具体该怎么使用。再有,有知友提到
“之前听很多软粉吹嘘OneNote怎么怎么好,我倒是自己尝试了下,但发现和印象笔记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 (王俊杰)。其实,使用OneNote必须要建立一个整理的思维,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其本身就是千锤百炼才能增长内容的笔记结构。所以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实际经验和理解,谈一谈应该如何选择OneNote和Evernote以及他们各自的使用场合,并回答题主的一些具体问题。因为软件版本众多,这里特指Windows上的OneNote2013和Evernote5.8。为了区别笔记本和笔记本电脑,在以后的文章中,笔记本称作笔记本,笔记本电脑使用具体品牌代称。下文中第一部分论述OneNote和Evernote的特征和使用范围。第二部分将OneNote的使用方法和Evernote的使用,第三部分回答一些具体问题。&/p&&br&&p&&b&&i&一、OneNote和Evernote的特征&/i&&/b&&/p&&br&&p&OneNote是一个大型笔记本,软件内部可以组织很多单独的&b&笔记本&/b&,笔记本里面有&b&分区&/b&,分区下面有&b&页&/b&,页下面有&b&子页&/b&,子页可以无限(不知道是不是无限,起码可以嵌套多层)嵌套子页。&b&笔记本,分区,页,子页&/b&是本文的基本概念,请看下图明确他们的关系。&/p&&img src=&/ae11c7edea1_b.jpg& data-rawheight=&620& data-rawwidth=&8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ae11c7edea1_r.jpg&&&br&&p&图一&/p&&p&&b&结论1&/b&&b&:OneNote&/b&&b&的组织方式完全等同于一个笔记本。可以说最小的笔记本隐藏在页与子页的结构中。其扩展方式呈树型结构。&/b&&/p&&img src=&/f6bec7ec8bc537dffe8c21_b.jpg& data-rawheight=&1022& data-rawwidth=&1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5& data-original=&/f6bec7ec8bc537dffe8c21_r.jpg&&&br&&p&图二&/p&&p&我们再来看印象笔记(Wiz,有道等等大同小异)&/p&&p&它的结构中,只有笔记本和页,笔记本可以套一个笔记本,相当于分区。最多构成一个三层结构。但感官上看起来没有分区的感觉。所以我们就姑且认为它是二层结构。也就是说印象笔记的一个笔记本只相当于OneNote的一个页和子页的组合。而生活中这种二层结构的笔记本就是&b&便签&/b&。&/p&&p&&b&结论2&/b&&b&:OneNote&/b&&b&是一个笔记本,Evernote&/b&&b&是一个便签盒。一个Evernote&/b&&b&的笔记本在逻辑上完全等同于OneNote&/b&&b&的一个页。&/b&&/p&&p&根据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p&&p&&b&结论3&/b&&b&:笔记本可以当便签来使用,便签可以却难以胜任笔记本的工作。&/b&所以得出结论4,也就是开篇提到的问题。&/p&&p&&b&结论4&/b&&b&:两者在应用场合上是不同类型的软件。&/b&&/p&&p&既然是不同的软件,那么比较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在使用上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只能将他们结合起来。&/p&&br&&p&&b&&i&二、OneNote和Evernote各自合适的场合&/i&&/b&&/p&&br&&p&根据&b&结论&/b&&b&2(OneNote&/b&&b&是一个笔记本,Evernote&/b&&b&是一个便签盒。一个Evernote&/b&&b&的笔记本在逻辑上完全等同于OneNote&/b&&b&的一个页。)&/b&,可以知道OneNote比较适合大型笔记,复杂笔记,结构性笔记。而Evernote等便签类笔记本比较适合轻笔记,小笔记。抽象的说,OneNote要记录一些树性扩展的笔记,各分区相互连接,各页相互链接,各子页层相互链接。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网络的感觉。而且虽然增长方式和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总的来说&b&结论&/b&&b&5&/b&&b&:OneNote&/b&&b&笔记总关系是树形的,增长的动力靠的是结构优化。&/b&比如在图一中,《精读》同其他各分区都有交叉,《精读》的内容可以分散到其他分区,其他分区的内容也可以大段大段地归类到精读里面去。各部分内容还可以相互链接,比如在《听力》中听到的内容,可以链接到《单词》和《精读》。可以把一个语言现象分散到语言应用各个环节。另外《日语》这个笔记本是我上个星期才整理好的,以前叫做《考研笔记》,是将《日语》和其他考试科目整理到一起构成的笔记。通过学习的深入,不断整理笔记结构,形成新的空白,去填满笔记。但是,Evernote却适合记录那些线性扩展的笔记。Evernote下面记录的《美文日赏》,《知乎日报》,《知乎专栏》各自不交叉,互不影响,且不能相互合并构成新的笔记(理论上可以,但是要加很多内容整理出逻辑才能归类)。&b&结论&/b&&b&6&/b&&b&:Evernote&/b&&b&笔记页的关系是线性的,增长动力是时间。时间越长,内容越多。&/b&&/p&&p&&b&结论7&/b&&b&:综上所述,从软件设计的逻辑结构上来看,OneNote&/b&&b&应该适合专业性的笔记,内容多且庞杂,逻辑结构复杂。Evernote&/b&&b&适合记录想法,短文,清单。&/b&&/p&&img src=&/391b92eaddfc85e5f82dc2e5a422a3e5_b.jpg& data-rawheight=&492& data-rawwidth=&1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9&&&p&图三&/p&&p&回答到这里应该差不多了,但是让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不按照&b&结论&/b&&b&6&/b&适用笔记会发生什么状况。&/p&&p&图三是《汉日翻译教程》的部分笔记。按照&b&结论&/b&&b&2(&/b&&b&一个Evernote&/b&&b&的笔记本在逻辑上完全等同于OneNote&/b&&b&的一个页)&/b&的观点,这个页和子页的结构就等同于Evernote的笔记本和页的结构。我们假设一个极端情况。《汉日翻译教程》这本书每一个字都是一章,每一章构成一个页,每一个页只记录一个字。在这种情况下,子页将会无限多,且相互关系是线性的,每一个字只同前一个字联系。这种情况下刚好符合&b&结论&/b&&b&6&/b&&b&(Evernote&/b&&b&笔记页的关系是线性的,增长动力是时间。时间越长,内容越多。)&/b&。即等于《汉日翻译教程》笔记本下有无数个小便签,每个便签记录一个字以构成正文。&/p&&img src=&/9f55f5bfec42edbdce08_b.jpg& data-rawheight=&727& data-rawwidth=&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9f55f5bfec42edbdce08_r.jpg&&&br&&p&图四&/p&&p&再把这个笔记转到OneNote记录,此时一个屏幕只显示一个字。按照&b&结论&/b&&b&3&/b&(笔记本可以当便签来使用)当然这样是可以用的,按照&b&结论&/b&&b&5&/b&&b&(OneNote&/b&&b&笔记总关系是树形的,增长的动力靠的是结构优化),&/b&显然一个字已经没有办法再优化,无法整理出其他逻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用轻量的Evernote更适合。如果把图四中的“字”换成一篇文章,道理也是相同的。所以图2中,Evernote的每一条笔记就是这种极端状态下的一个“字”,就是一个便签。&/p&&p&反过来说,将OneNote的复杂结构复制到Evernote之中,不用从逻辑上推论都会明显发现问题。它最多就三层结构,而OneNote是接近无限。同时OneNote作为一个笔记本的功能明显强于Evernote。所以Evernote的结构容不下这么大一棵“树”。另外某位答主(找不到了)提到他的同学吧大学笔记都整理在Evernote上面,却再也没有看过。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现代人类的知识结构中,即使是再新的学科,也绝对不是三个层级就能容纳的下的。Evernote的整理方式本身违背了思维习惯,所以他们整理完笔记以后再也不看了。&/p&&br&&p&&b&&i&三、OneNote使用方法&/i&&/b&&/p&&br&&p&分析完使用场合之后来介绍一下具体应该如何使用OneNote。OneNote的编辑功能和Word都差不多,算是Word的轻量版,但是有些特殊的功能。另外,普通用户在使用时主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整理笔记的逻辑,也就是给你这么多功能却不知道怎么建立笔记的框架,整理出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笔记。所以接下来主要讲讲OneNote笔记的组织结构和方法,还有一些OneNote独特的功能。&/p&&br&&p&&b&1.笔记组织结构&/b&&/p&&br&&p&&i&a.按照书本的逻辑组织笔记&/i&&img src=&/8928ededcbea1104c71af_b.jpg& data-rawheight=&968& data-rawwidth=&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8928ededcbea1104c71af_r.jpg&&&br&这是是《日语》——《翻译》——《日汉翻译教程》——《第二章 论译文的审美制约机制》的页面。可以看到到达这个页面的路径就是树形结构,这都已经是四层了,Evernote已经爆掉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还可以和同分区《翻译》下面的另一本书《翻译概论》结合。比如“意义”和“什么是翻译”都是《翻译概论》的重点内容。可以设置&u&超链接和链接便签&/u&链接这些内容。这里再来解释一下&b&结论&/b&&b&5(OneNote&/b&&b&笔记总关系是树形的,增长的动力靠的是结构优化。)&/b&为什么说增长动力是结构优化。很多课本的每一章内容都互不相关,体现在OneNote中就是子页与子页互不相干,但是有的不同书的子页却有关联,把他们或链接或合并后建立关系,构成新的笔记,将多本笔记合并为一本,将不同的科目合并为一科。比如你初中记录的英语笔记本,到了高中就只能分散到高中英语笔记本中的一些分区中,到了大学学习语言学,英语笔记整个合并成一个页,成为语言学中语言具体应用的特例。回过头来,看了图五后,有知友想说,这个程度的笔记,Evernote在一个页面上也能够实现,那么你看看这个呢。&img src=&/d20cffe7aa1e86efd28915f_b.jpg& data-rawheight=&2168& data-rawwidth=&1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4& data-original=&/d20cffe7aa1e86efd28915f_r.jpg&&&br&这个是《日语》——《翻译》——《翻译概论》——《第八章 翻译有什么作用》的一小部分,大概1/4。还有这个笔记。&img src=&/7ed899ee56de2d3543f9_b.jpg& data-rawheight=&848& data-rawwidth=&10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7& data-original=&/7ed899ee56de2d3543f9_r.jpg&&《图书馆》——《政治》——《2015重点总结》的一部分,大概1/30。这种规模的笔记,已经是Evernote无法承受的了,一部分原因是它本身就是个便签,没有办法有那么多层级,另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它就是个便签,没有那么强的编辑功能。我虽然没有接触过理工科的笔记,但是我知道,那个笔记的层级更复杂。《计算机》——《软件》——《应用软件》——《高级语言》——《python》——《从零开始学python》——《第一章
认识python》。当一个程序源学霸学到高级程度的时候,我相信这个层级的笔记还是很有可能出现的。(有点夸张了。不过话说回来,学霸程序员会去学习python吗?)怕大家不好理解&b&结论&/b&&b&5&/b&,再啰嗦一句。这种七层的笔记其实就是结构优化的结果,OneNote上的笔记光靠时间堆,越堆越多,越多越不想看。&/p&&br&&p&&i&b.自己整理逻辑组织笔记&/i&&/p&&p&这个部分其实关系到知友们各自的思维,只能多看一些别人的笔记,学习整理笔记的思维。即书本没有结构,就自己组织结构。比如上图的政治笔记,就是在听课的时候记录下来的框架再在不同的地方收集到的答案摘录要点填充完成的,可以算是自己整理组织的笔记。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日语》——《精读》——《综合日语教程》系列笔记。这组笔记有20多页,原书就像高中的语文课本,没有什么逻辑可言。一篇读不懂的文章,加很多语法,单词等等,但是仍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出笔记。&img src=&/72a3b0ce2c9da3d9165c26_b.jpg& data-rawheight=&1231& data-rawwidth=&1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1& data-original=&/72a3b0ce2c9da3d9165c26_r.jpg&&&br&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他组织笔记的方法,并配上思路。笔记的内容不用去管他,重点是&b&为什么要这样去组织&/b&。&/p&&p&&img src=&/7bb7b6f484757ceac8008b_b.jpg& data-rawheight=&501& data-rawwidth=&7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6& data-original=&/7bb7b6f484757ceac8008b_r.jpg&&其实笔记是想写一本难词替换词典,第一列是单词,第二列的左边是解释,右边是近义词。不过因为难度不小,而且很难背,所以暂时陷入停滞状态。本身的逻辑是词典一样的,一边是词条,一边是解释&/p&&p&&img src=&/b0625bbdf68f07cfb08b_b.jpg& data-rawheight=&550& data-rawwidth=&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b0625bbdf68f07cfb08b_r.jpg&&这个是日语语法的笔记,就是将一个大的语法项目分为出具体的用法,再逐一解释用法而已。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整理而成。&/p&&p&&img src=&/e085eba9098841bdfe702bb_b.jpg& data-rawheight=&416& data-rawwidth=&7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6& data-original=&/e085eba9098841bdfe702bb_r.jpg&&这是旧版的《日汉翻译教程》,是按照书上的逻辑整理的,一个例子对应一个自己的译文,在评析不足。之所以这么整齐,是因为本来套了一个表格,又把边框隐藏的缘故。我的笔记中表格用的比较多。不过现在正在抛弃这种用法。&/p&&p&&img src=&/d4cad435c86bec270ba10_b.jpg& data-rawheight=&484& data-rawwidth=&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7& data-original=&/d4cad435c86bec270ba10_r.jpg&&不用表格的诸如这一张,颜色比较鲜艳。不过有了surface pro3 以后不用那么鲜艳也能看清楚了。所以这种方法也用的少了。逻辑也比较简单,上面是题,下面是答案。&/p&&p&&img src=&/5a4d1623dada926f787c90a915a5dd76_b.jpg& data-rawheight=&616&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a4d1623dada926f787c90a915a5dd76_r.jpg&&这是一年前的笔记,显示的最后修改日期是日,一年前对表格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了对齐格子留了很多空白。&/p&&p&展示了这么多笔记,大多都是将要抛弃的做法。但是这个不影响他们所具有的启示作用。OneNote的笔记本身就是在重复翻新中才会增长笔记数量&b&(&/b&&b&结论5)&/b&。所以OneNote笔记本用起来是有难度的,也是有限制条件的。正如有了Word还是有人喜欢WPS。本身符合习惯和需求就可以了,不用追求哪一个好 。&/p&&ol&&ol&&ol&&li&&p&&b&&i&四、笔记的组织方法。(序号改不过来了) &/i&&/b&&/p&&/li&&/ol&&/ol&&/ol&&p&虽然OneNote有学习的难度,但是他的组织工具非常简单。&/p&&p&1.序号组织&/p&&p&&img src=&/aebc8a9d72eaed0d8dda2f04_b.jpg& data-rawheight=&332& data-rawwidth=&1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3& data-original=&/aebc8a9d72eaed0d8dda2f04_r.jpg&&如同上图的政治笔记那样,编辑时在第一行点击圈中的按钮就可以加注标号,以后每行都会自动生成标号,不用再去点击。不过有时候标号不符合我的习惯,所以可以在下拉菜单选择其他的标号。我的习惯是一,一)1,1),A,A),a, a) (处女座上身)&/p&&br&&p&2.表格组织&/p&&p&这个功能很强大,在输入字符后按tab键就会生成表格,而且只有OneNote下面才有这个特性,其他Office套件都没有。相当于在一个页面下又生成了一个页和子页。(左边是页,右边是子页)&/p&&p&&img src=&/3ebd49cc3465fd1bcb89c83e066554ca_b.jpg& data-rawheight=&416& data-rawwidth=&8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7& data-original=&/3ebd49cc3465fd1bcb89c83e066554ca_r.jpg&&另外嵌套表格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将光标放置在表格内再使用插入-表格命令。或者填写单层表格后新建一个新的表格,将旧表格复制在新表格里面。我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因为没有人能看完一篇文章后马上想出他的结构,一般是先总结小框架,再用小的套大的,《翻译概论》的那种复杂表格就是这样形成的。不过要注意,当表格1和表格2是相同结构时,嵌套表格会被合并格式,不会嵌套在一起。这时需要将表格1中容纳表格2的表格变成三行,将光标移到第二行,才能嵌套成功。不过有更简单的方法请告诉我。&/p&&p&&b&五、OneNote的独特功能&/b&&/p&&p&前文已经说到OneNote就是一个精简的Word,所以大多数功能与Word并没有什么区别,既然大家都能想到用电脑记笔记,说明Word水平都不该很差,所以Word的功能都不讲了。只讲OneNote的独特功能。&/p&&br&&p&1.使用标记形成索引&/p&&p&&img src=&/7e59660cd9ddb56af6c7589_b.jpg& data-rawheight=&269& data-rawwidth=&10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2& data-original=&/7e59660cd9ddb56af6c7589_r.jpg&&如图所示,OneNote提供了许多标记,因为展开后无法截图所以就不展开了。在需要强调的地方使用标记,在点击查找标记,就会生成一个标记页面,&/p&&p&&img src=&/d09ae97fe727_b.jpg& data-rawheight=&2012& data-rawwidth=&9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3& data-original=&/d09ae97fe727_r.jpg&&这个是我的《日语》——《翻译》下面的所有标记,这个功能我用的并不多,因为我也是最近才学会用这个功能的。但是可以看到,OneNote会把你所有的标记按照不同的门类整理出来。设想你期末考试的文档,把它们全部复制到OneNote里面,将内容按照重点,难点,考点标注出来,再生成一个页面。考试一下子就清晰了。基础教育的教辅不就是起这个功能吗?肖秀荣的那本很厚的政治书,也是这个原理书上全是这种标号,不过就是没有一个汇总页。(考研的同学,你懂的)&/p&&br&&p&2.会议笔记和outlook连接&/p&&p&&img src=&/ec55fb7cc0d2_b.jp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9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2& data-original=&/ec55fb7cc0d2_r.jpg&&这个功能在Outlook-日历里。选中一个事件之后,编辑这个事件就会出现这个选项。鉴于大学里面也没有什么会议值得我记笔记,所以一直没有用过。&/p&&p&3.录音时的编辑将会被记录下来以迅速定位&/p&&p&&img src=&/8ebbbe175584ef_b.jpg& data-rawheight=&149& data-rawwidth=&2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9&&这个功能很神奇,在录音的时候,在同一个输入框中写出录音里出现的关键字,在关键字前面就会单独出现一个播放图标,可以快速将录音调到关键字周围开始收听。你们懂的,大学里的讲话,听了跟没听一样,所以用的不多。我练习口语的时候会用到,正确率还不错。可以搜索大部分主流语言。但是录音结束以后输入的关键字不会识别。&/p&&br&&p&4.和word,网页等链接直接构成引用关系&/p&&p&&img src=&/ba723b6688226cbb44fe6_b.jpg& data-rawheight=&241& data-rawwidth=&16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3& data-original=&/ba723b6688226cbb44fe6_r.jpg&&OneNote可以引用Word, OneNote, PPT等和IE显示的网页,不过不支持PDF。这个功能在写论文的时候和整理笔记的时候很好用,可以建立你电脑上所有文档的联系,中心就是OneNote,再也不会担心文件乱跑了。下图是OneNote和维基百科的链接。&/p&&p&&img src=&/14dfbc7c0faed0d5c56daf4_b.jpg& data-rawheight=&934& data-rawwidth=&9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6& data-original=&/14dfbc7c0faed0d5c56daf4_r.jpg&&注意红线标注的IE的图标,这说明这段文字是来自IE的,如果你点击图标就会跳转到IE,IE会打开那个页面,指出那句话。如果引用的是word,就会打开对应的word文档。看起来好像不重要的功能,但是一旦写论文草稿,到处写笔记,忘记了出处可就惨了。这时此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它可以自己引用自己,也就是说,这个功能可以建立起OneNote子页与子页之间的关系(结构优化)。这个才是OneNote的过人之处。&/p&&br&&p&5.整段翻译&/p&&p&&img src=&/10e8c0d70f226ccc3c4150_b.jpg& data-rawheight=&246& data-rawwidth=&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10e8c0d70f226ccc3c4150_r.jpg&&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审阅-翻译-翻译所选文字。Bing就会帮你把内容翻译出来,虽然准确率还是有点弱,但是在看全外语文档时当词典用用还是不错的。&/p&&br&&p&6.打出算式在等号后键入回车直接给出答案&/p&&p&&img src=&/523fbccba7d72a74d54b72_b.jpg& data-rawheight=&28& data-rawwidth=&3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理工科,经济类的福音。任何算式只需要写到等于号再回车就可以了。原谅我无法测试更复杂的运算,因为我连他们的符号是什么都不知道。&/p&&br&&p&&b&&i&六、Evernote和Wiz笔记结合。&/i&&/b&&/p&&br&&p&既然OneNote如此强大,为什么还要用Evernote。这个问题,第一部分已经回答过了。因为OneNote的庞大是他很容易整理复杂笔记,轻笔记的话反而不太实用。当笔记量很大,但是结构很简单,用Evernote更容易管理。下面将讲解用Wiz整理网页内容和用Evernote分类管理。&/p&&ol&&ol&&li&&p&Evernote的标签&/p&&/li&&/ol&&/ol&&p&上文提到的标记和标签还不太一样,标记是有数量限制的,而且常用的就那么几个,但是标签是无限扩展的。不论是《美文日赏》还是《知乎日报》他们的内容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单页很短,但数量很多。如果坚持下去,上千页,上万页笔记不是问题。但是笔记的内容不能被融合,也就是说不能去优化结构,甚至可以说很多内容是一次性的,用OneNote记录的话,从第1个子页拖动到第10000个子页要几分钟,而且必须是一目几十行,显然不合适。但是有时候突然想起一个事情和上面的内容有重叠,却老找不到原文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必须要使用标签来归类笔记,构成一个知识库。不过OneNote也有标签,不过要去买一款叫OneNote珍宝的插件,还是算了吧。再次总结OneNote和Evernote的特征。&b&Evernote&/b&&b&的标签和内容是多对多的关系,一个标签对应多篇文章,一篇文章对应多个标签。而&/b&&b&OneNote&/b&&b&的页和子页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页对应多个子页,一个子页只对应一个页。子页里的内容相互连接。&/b&&/p&&p&于是,一篇文章标记为勇敢,信念,坚强,辩证。一篇知乎日报对应经济学,心理学,故事,职业。这样一来,一旦文章多起来了,等考试要求写勇敢的话题,大脑中显示出勇敢标签下的文章,一段一段地往上抬,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一篇高分作文就出来了。遇到经济问题,将经济类的文章翻出来看看那一篇符合情况,结合实际具体操作就可以了。&/p&&p&再来看知乎网站的管理方式,很显然是属于Evernote管理的方式。给问题分类,再组织答案,答案和答案互不干涉,这个网站存在的时间越长,“笔记”越多。但是一旦知乎请来一个大师将答案归类整理,形成一部百科全书,探讨比较深入的问题。就必须要用OneNote,将引用的内容列出来,建立框架,填充内容。框架越大,越深入,内容越多,即结构越优化,内容越多。&/p&&br&&p&2。Wiz的文本整理和导入Evernote&/p&&p&提到Wiz的理由很简单,因为Evernote整理网页并格式化文本的内容太弱,而Wiz本身又太丑。所以每次都用Wiz截网页,然后格式化文本,将图片居中,每段空两格再倒入Evernote。方法也很简单,百度就可以了,批量处理的话还要用到按键精灵,虽然比较麻烦,但是为了美观,也得拼了。&/p&&br&&p&七、回答题主的具体问题&/p&&ol&&li&&p&&b&印象笔记,同步快。&/b&但是经常丢失。我用了三个多星期,已经重置过一次了,要不就同步失败,要不就不同步标签,网上关于这个问题的投诉很多。&/p&&/li&&li&&p&&b&印象笔记,多设备。&/b&OneNote也三跨了。&/p&&/li&&li&&p&&b&印象笔记,功能赞。&/b&没有OneNote功能多。除了演示模式真的很赞,其他都….&/p&&/li&&li&&p&&b&印象笔记,各种附件通吃。&/b&OneNote也一样,而且插入后可以选择显示打印预览。本地笔记的文件当然在笔记文件里,另存为就找到了。网络笔记的文件在OneDrive里,我认为虽然有棱镜门,但是OneDrive仍然比腾讯等公司的云盘靠谱,所以不用担心。至于同步慢的问题,我不是很清楚。我用&b&校园网和电信网&/b&都非常快速,所以无法解答。&/p&&/li&&li&&p&&b&印象笔记,支持全文检索。&/b&其实OneNote也可以检索,而且检索功能更加血腥,但是不常用。因为它有时会把同音词全部检索出来,如果要检索特定词语只需要在词语上加一个”英语引号”就可以了。&/p&&/li&&li&&p&&b&OneNote&/b&&b&被砍掉的话,目测不会。&/b&Surface系列的亮点就在于OneNote,所以这个我觉得不用担心。“与其担心微软砍了OneNote倒不如担心哪天大象会不会倒闭……”(xb qin)&/p&&/li&&li&&p&&b&OneNote&/b&&b&同步的稳定性,在我使用的这一年半里非常稳定。&/b&因为随着学习目的的不同,笔记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而我每次变更结构的方法都是先同步Surface,关闭Surface所有笔记,同步Lenovo,再用Lenovo组织新笔记。重排以后同步,再关闭所有笔记本,删除缓存。最后再让Surface和Lenovo下载新的笔记。没有一次丢失过。反而是用了三个星期印象笔记,都重置几次了,经常是surface可以同步,Lenovo就不可以同步。&/p&&/li&&/ol&&p&结束&/p&&p&
当然,最后回答对印象笔记的抱怨有点重,明显偏向OneNote,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够进步,更希望Wiz变漂亮一点,毕竟是国产软件,而且功能确实比Evernote强很多。不过本身软件没有高下之分,分析出自己使用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就可以了,或者二者结合。我的笔记都是文科类的,限于篇幅也不能截取更复杂的结构,希望其他知友分享一下你做笔记的思路和样本,特别是理工科和business man的笔记。也希望有程序员从软件设计逻辑的角度谈谈怎么更好的使用这些笔记软件。总之,大型笔记,&b&树性笔记&/b&,学术笔记使用OneNote更佳;收集想法,收集文章,建立百科知识库等&b&线性笔记&/b&用Evernote更好。&/p&
日更新有很多人谈到ONENOTE的同步速度很糟糕或者根本不能同步,那是因为房伙强的原因,整个微软的服务连接都不是很好,最好的解决办法莫不如科学上网,但是因为微软服务本身没有什么敏感问题,所以对其封锁很不彻底,只是DNS×污×染×而已,所…
&img src=&/50/v2-1f0efeaea86b_b.jpg& data-rawwidth=&548& data-rawheight=&1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8& data-original=&/50/v2-1f0efeaea86b_r.jpg&&&h2&什么是优秀的结构?&/h2&&p&
衡量机箱的好坏大抵有两个指标,一是做工用料的优劣程度,二是结构的合理程度。一般来讲,ATX机箱不用特殊设计,就能有合理的结构。但M-ATX和ITX机箱为了压缩体积,就会在内部进行特殊设计,这也特别考验厂商的设计能力。&/p&&p&
而衡量结构的好坏主要是通过检验其兼容性和散热能力。对于兼容性来讲,主要是散热器,显卡和电源的兼容性。要想有很强的兼容性,大概要满足以下几点。&/p&&ol&&li& 支持165MM高度的散热器。&/li&&li&支持30CM长度的显卡。&/li&&li&支持15CM长度的 电源。&/li&&/ol&&blockquote&&p&&img src=&/50/v2-f0ed9e7f7cfa_b.jpg& data-rawwidth=&359& data-rawheight=&3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9&&利民Silver Arrow IB-E Extreme 高163MM。风冷之王。&/p&&p&&img src=&/50/v2-16fa21d814f2f5be24c1_b.jpg& data-rawwidth=&372& data-rawheight=&3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2&&利民True Spirit 140 Direct 高161MM。非常高性能薄单塔。&/p&&p&&img src=&/50/v2-cfd8aed50c483a32dbe3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50/v2-cfd8aed50c483a32dbe3_r.jpg&&华硕Strix GTX1080 长29.8CM。&/p&&p&&img src=&/50/v2-aff6f7f7a3d_b.jp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50/v2-aff6f7f7a3d_r.jpg&&索泰GTX1080至尊Plus OC 长30CM。&/p&&p&&img src=&/50/v2-1fe6a4dadd7ae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50/v2-1fe6a4dadd7ae_r.jpg&&海韵X650,长15CM。大多数ATX电源长度为14CM。 &br&&/p&&/blockquote&&p&
满足以上三点,就能获得良好的兼容性了。至于散热能力则很难量化,对于ATX中塔机箱,散热一般都不会太差。但对于小机箱,因为空间小,设备拥挤,风扇位少很多时候散热能力不太理想。&/p&&p&
要想了解小机箱为什么难以兼具兼容性,散热能力和小体积。我们要先看一下机箱的发展。在2003年,INTEL提出了CAG1.1规范,38°机箱在这个规范下应运而生,所谓38°机箱就是指在CPU散热器2CM处,气流温度可以控制在38°。当然这个规范的实用性有待商榷,但在这个规范之下催生了以下结构的机箱。并整个机箱结构的发展影响深远。&/p&&blockquote&&p&&img src=&/50/v2-b6e8669f82dad18a5d7e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50/v2-b6e8669f82dad18a5d7e_r.jpg&& 我在网上随意找了一下图,加工了一下。简单地说,就是电源上置共享机箱风道,整体右进左出。&/p&&p&&img src=&/50/v2-5ca34ff2deebf_b.jpg&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50/v2-5ca34ff2deebf_r.jpg&&这种机箱侧板还有CPU位置导风罩,显卡位也有开孔。&/p&&/blockquote&&p&
CAG1.1规范逐渐被TAC2.0规范取代,CPU位置的导风罩被取消(吐槽:恐怕INTEL设计导风罩的时候只考虑了INTEL原装散热器吧。),侧板位开孔变得更大,CPU和显卡的开孔连在了一起。&/p&&p&
现在的机箱又引入了背板走线和电源下置独立风道这两个概念。时至今日大部分ATX中塔机箱都是这样: &br&&/p&&blockquote&&p&&img src=&/50/v2-eeeff8e1fd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50/v2-eeeff8e1fd_r.jpg&&图为海盗船600T,我把图加工了一下。这是现在中塔ATX机箱比较标准的结构。电源下置,背板走线,风道总体右进左出,机箱上下有可选风扇位。&/p&&/blockquote&&p&
那么可以看到上图的机箱,电源有近乎无限的兼容性。显卡可能会碰到硬盘(600T比较大因此基本上不存在,很多ATX中塔机箱没这么大),所以硬盘笼采用可拆卸设计即可保证显卡的兼容性,而CPU散热器的限高则取决于机箱的宽度。也就是说机箱如果比较胖,就会有很好的散热器兼容性。&/p&&p&
但是小机箱(MATX或ITX机箱)是这样的吗?完全不是这样的,小机箱没有类似的公版设计。采用这种设计的小机箱也 不是没有。&/p&&blockquote&&p&&img src=&/50/v2-b527b784c7d15ff9a8b54c09de8d5e8d_b.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50/v2-b527b784c7d15ff9a8b54c09de8d5e8d_r.jpg&&这是安钛克的一代经典,Mini P180。其43.5x21.2x43.6的体积完全可以做成ATX机箱了。&/p&&/blockquote&&p&
所以为了缩减体积,就必须改良甚至抛弃传统的结构。在传统结构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抛弃了使用率很低的5.25位,3.5位HDD也在逐步被淘汰。&/p&&blockquote&&img src=&/50/v2-5d2610e0ccc1a79128b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5d2610e0ccc1a79128b0_r.jpg&&&img src=&/50/v2-a49b1af4cb5aed35f2cf9fe0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7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a49b1af4cb5aed35f2cf9fe0_r.jpg&&这是乔思伯RM3,三围(宽/深/高)21.5cmx33.6x39.8cm,CPU限高17CM,显卡限长31CM,电源限长16.5CM。兼容性非常不错。&p&可以看到RM3是传统的结构,但彻底抛弃了5.25和3.5位。硬盘直接安装在机箱壁上。其高明之处就在,在体积、兼容性和散热这三个维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同时,电源区做遮挡设计,让非全模组并且定制线的电源,也能获得较大的美观程度,大大的提高了侧透的实用性。&/p&&/blockquote&&br&&br&&blockquote&&p&&img src=&/50/v2-7e80fdc6ae9aea53bfbc55_b.jpg& data-rawwidth=&531&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50/v2-7e80fdc6ae9aea53bfbc55_r.jpg&&&img src=&/50/v2-d1cd3b47a969334dab871f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50/v2-d1cd3b47a969334dab871f_r.jpg&&这是银欣TJ08E,三围(宽/深/高)21cmx38.5cmx37.4cm。CPU限高16.5CM,显卡限长33.6CM,电源限长16CM。难能可贵的是还保留了5.25和3.5位。前方还带有一枚18CM的穿甲弹风扇,整体结构堪称完美。&/p&&p&不得不叹服银欣的设计功力,TJ08E将传统机箱左侧安装改为右侧安装,这样主板需要自然旋转180° ,这时CPU的位置就会调转一个头在机箱下部,18CM穿甲弹风扇就能覆盖到整个主板区和硬盘区。&/p&&br&&img src=&/50/v2-7a2ff46b5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50/v2-7a2ff46b5_r.jpg&&&img src=&/50/v2-a31a7192d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50/v2-a31a7192d_r.jpg&&&img src=&/50/v2-081f587f1ca7259accd8d162bcc6226f_b.jp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6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50/v2-081f587f1ca7259accd8d162bcc6226f_r.jpg&&&img src=&/50/v2-5395cddcddc4b6b103b8_b.jpg&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50/v2-5395cddcddc4b6b103b8_r.jpg&&&img src=&/50/v2-eaf59df70e7f8d9bb11dcd0_b.jp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50/v2-eaf59df70e7f8d9bb11dcd0_r.jpg&&&p& 这是银欣SG09,三围(宽/深/高)22cmx35.4cmx29.5cm。CPU限高16.5CM,显卡限长33.7CM,电源限长18CM。结构为放弃5、3.25位,电源前置,存储背置(这里盗了一张超能的图来展示存储区),风道为顶进、侧进后出,上置18CM穿甲弹风量很强,侧面也有9cm/9cm/12cm帮助显卡散热,甚至背后还有1枚8CM风扇帮助存储区散热。&/p&&p&SG09毫不夸张地说,做到了MATX结构的极限,在尽可能缩减体积的情况下,兼具了极强的兼容性和散热能力,SG09的散热能力足以让很多大机箱都汗颜 。这就是银欣设计能力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体积、兼容性、散热器能力三个维度都可以拿近乎满分。&/p&&/blockquote&&p&如果说MATX结构还可以继承ATX的遗产,ITX则将整个结构做了重新的设计。&/p&&blockquote&&p&&img src=&/50/v2-d2a1b6b88b32e6e3fe49d_b.jp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50/v2-d2a1b6b88b32e6e3fe49d_r.jpg&&&img src=&/50/v2-fbabc6fd8fac84386cb0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5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50/v2-fbabc6fd8fac84386cb0_r.jpg&&这是Fractal design Node304,三围(宽/深/高)25cmx37.4cmx21cm。CPU限高16.5CM,显卡限长31CM,电源限长16CM。机箱结构方面,将传统机箱把主板安装在侧板改为安装在底部,这样调整就能在保持卧式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减机箱的高度。同时前置2x8cm风扇,后置12cm风扇,也能保证合理的风道,因为显卡的散热器直接面向侧板,所以在侧板开孔就能保证显卡的进气。&/p&&p&ITX卧式机箱首推Fractal design Node304,整体结构设计非常出色。体积得当,散热合理,兼容性强,在ITX机箱上很少有完成度如此高的产品。即便是银欣的SG08/11/12/13等等卧式机箱,因为没有改变主板的安装位置,也就很难做好散热器的兼容性。&/p&&/blockquote&&br&&br&&blockquote&&p&&img src=&/50/v2-ea2af05be92d8d35d57c12_b.jp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7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2& data-original=&/50/v2-ea2af05be92d8d35d57c12_r.jpg&&&img src=&/50/v2-5ea88a1aa17fc2aceb26d2f5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5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img src=&/50/v2-654e22b973ca76d407e99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5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这是乔思伯VR1,三围(宽/深/高)23.8cmx23.9cmx39.5cm。CPU限高19CM,显卡限长30/32CM(取决于底部是否安装风扇),电源限长17CM。机箱结构方面,VR1直接采用了垂直风道的设计。主板主体+显卡占据主体空间的3/4,电源占据剩下的1/4。存储位采用了乔思伯惯用的壁挂设计。虽然受限于底部仅仅12CM风扇进气,整个垂直风道的散热效能不如预想中的强劲,但也聊胜于无。(部分显卡散热器的热管中的液体会受到重力作用,影响液体回流,导致热管效能大幅降低。)&/p&&p&银欣作为垂直风道的发明者,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FT03MINI,但为了实现垂直风道,FT03MINI牺牲了很大的兼容性。而乔思伯VR1兼容性良好,虽然有点高,但是占地面积特别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占地面积要比高度来得宝贵,所以体积控制也算得当。 &br&&/p&&/blockquote&&br&&p&
其实写到这里,大家已经对优秀的结构有了定论。只要兼容性优秀同时具备一定的散热能力的结构就是好结构。如果是小机箱,再尽可能的缩减体积,就是非常优秀的结构了。&/p&&p&
尽管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机箱的外观难以评价其好坏。但结构的优劣却是能客观衡量的,希望大家在挑选机箱(特别是小机箱)的路上不要光看外形,同时也要注意内部结构,毕竟内部结构直接的影响到了实用性。也希望大家能够挑选到一个好的机箱。&/p&&p&
我将在后续的文章中,逐步的探讨机箱或者电脑的其他方面,希望能为大家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p&
什么是优秀的结构? 衡量机箱的好坏大抵有两个指标,一是做工用料的优劣程度,二是结构的合理程度。一般来讲,ATX机箱不用特殊设计,就能有合理的结构。但M-ATX和ITX机箱为了压缩体积,就会在内部进行特殊设计,这也特别考验厂商的设计能力。 而衡量结构的…
&img src=&/49f8d525a1a46fee78a57f2fd13f9feb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49f8d525a1a46fee78a57f2fd13f9feb_r.jpg&&&br&&b&【7.20更新到33罗非鱼,未完待更。本回答目前共28277字,图片74张,请一定连接WIFI,欢迎阅读,提前感谢。本文已授权“海鲜指南”微信公众号首发连载。】&/b&&br&&br&题图里的水产品,我已经写完了虾、蟹和章鱼,现在你们终于要对鱼下手了是吗……&br&&br&好吧,这个坑,我跳。但需提前说明的是,许多鱼在各地的叫法是不同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青鱼,在大多数地区,我们所说的青鱼是四大家鱼中的鲤科淡水鱼,但在东北的某些地方,青鱼指得是鲱科的太平洋鲱鱼。此外,还有一些鱼的名称其实是一类鱼的统称,比如黄花鱼,在中国又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更有甚至如比目鱼,鲽形目9个科600多种鱼都被称为比目鱼。让我把它们统称的所有鱼都介绍一遍,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本文中,我仅会列举一些我们最常见,或最常吃的鱼,而如果我写的名字与你们当地的名字不同,也请见谅。&br&&br&题目中涵盖了我们日常所见的许多食用鱼,也有一些食用鱼未被提及,我也会大致补齐,为了方便区分,我把这些鱼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两大部分,但其实有一些鱼是既可以在海水也可以在淡水中生活的,由于个人精力的关系,我没有严谨的区分,希望大家可以理解。&br&&br&由于此文较长,图片很多,可能会占用很多流量,建议大家收藏下来,到菜场的时候现场查阅即可。&br&&br&那么,开始吧。&br&&br&&blockquote&&b&淡水鱼目录:&/b&&br&&br&&b&1.鲤鱼(&/b&鲤拐子&b&)&/b&&br&&b&2.鲫鱼(&/b&鲋鱼,土鲫,细头,寒鲋,喜头,草鱼板子等&b&)&/b&&br&&b&3.武昌鱼(&/b&团头鲂,缩项鳊,樊口鳊&b&)&/b&&br&&b&4.草鱼(&/b&鲩鱼,草青&b&)&/b&&br&&b&5.青鱼(&/b&黑鲩,螺蛳青,青混&b&)&/b&&br&&b&6.鲢鱼(&/b&白鲢,跳鲢,鲢子,银鲤&b&)&/b&&br&&b&7.鳙鱼(&/b&花鲢,黑鲢,胖头鱼,大头鲢&b&)&/b&&br&&b&8.黄颡鱼(&/b&黄辣丁,黄骨鱼,昂斯鱼,汪丫鱼,汪钉头等&b&)&/b&&br&&b&9.黑鱼(&/b&乌鳢,乌鱼,雷鱼,蛇头鱼,生鱼,文鱼,才鱼,义鱼,孝鱼等&b&)&/b&&br&&b&10.泥鳅(&/b&泥遛沟子,雨溜,胡溜等&b&)&/b&&br&&b&11.鳜鱼(&/b&桂鱼,鯚花鱼,桃花鱼&b&)&/b&&br&&b&12.鲈鱼(&/b&大口黑鲈,海鲈,松江鲈的统称&b&)&/b&&br&&b&13.黄鳝(&/b&田鳝,田鳗,长鱼,血鱼,罗鱼等&b&)&/b&&br&&b&14.河鲀(&/b&河豚,气鼓鱼,蜡头等&b&)&/b&&/blockquote&&br&&blockquote&&b&海水鱼目录:&br&&br&15.鲅鱼(&/b&马鲛鱼,鰆仔,竹鲅,马加鱼,土拖,鲐鲅&b&)&br&16.大黄花(&/b&黄花鱼,大黄花,大鲜,黄瓜鱼&b&)&br&17.小黄花(&/b&黄花鱼,小黄花,小鲜,小黄瓜鱼,花鱼,厚鳞仔&b&)&br&18.比目鱼(&/b&鲽,鲆,舌鳎,鳎,鸦片鱼,牙鲆鱼,多宝鱼,鳎蟆,鼓眼鱼,舌头鱼等&b&)&/b&&br&&b&19.带鱼(&/b&刀鱼,魛鱼&b&)&br&&/b&&b&20.秋刀鱼&/b&&br&&b&21.长颌鲚(&/b&长江刀鱼,刀鱼,毛花鱼,梅鲚,野毛鱼,毛刀鱼,刀鲚&b&)&/b&&br&&b&22.凤&/b&&b&鲚&/b&&b&(&/b&凤尾鱼,烤子鱼&b&)&/b&&br&&b&23.鲱鱼(&/b&沙丁鱼,青鱼,青鳞仔等&b&)&br&24.鳕鱼(&/b&真鳕鱼,挪威鳕鱼,大头鱼,大头腥,明太鱼,银鳕鱼,法国银鳕鱼等)&br&&b&25.鳗鱼(&/b&鳗鲡,白鳝,海鳗等&b&)&br&26.马面鲀(&/b&短角单棘鲀,扒皮郎,扒皮鱼,皮匠鱼,橡皮鱼,马面鱼,羊鱼,猪鱼,鸡鱼,面包鱼,白打仔,一角剥&b&)&br&27.鮟鱇(&/b&蛤蟆鱼,琵琶鱼,结巴鱼,鬼头鱼,海蛤蟆&b&)&br&28.银鱼(&/b&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b&)&br&29.石斑鱼(&/b&珍珠龙胆,青斑,老虎斑,七星斑,东星斑等&b&)&/b&&br&&b&30.三文鱼&br&&/b&&b&31.鲷(&/b&加吉鱼,红佳吉,嘉鱲鱼、正鲷、加腊、加蚋&b&)&br&32.金枪鱼(&/b&吞拿鱼,鲔鱼&b&)&/b&&/blockquote&&br&&blockquote&&b&一些补充:&br&&/b&&br&&br&&br&&b&33.罗非鱼(&/b&吴郭鱼,非洲鲫鱼,越南鱼,南洋鲫鱼,非洲鱼,金凤鱼&b&)&/b&&/blockquote&&br&&img src=&/bcf24843b43aaf953fb2c135cf6af0d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cf24843b43aaf953fb2c135cf6af0d0_r.jpg&&&blockquote&&b&1.鲤鱼(鲤科-鲤属-鲤鱼)&/b&&br&学名:&i&Cyprinus carpio&/i&&br&俗称:鲤拐子&/blockquote&&br&鲤鱼几乎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淡水鱼品种,这种鱼个个大肉多、食用和饲养历史久远,更被东方文化所浸染,象征着许多美好的寓意,这鲤魚的“鲤”字,不正好是“利”的谐音吗,而“鱼”字,则象征着“余”,所以什么“年年有余” ,什么“家家的利”,说的都是鲤魚,而鲤魚跳龙门,则寄托了劳动人民期盼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憧憬,甚至在日本,在男孩节这一天,男孩子的父母也会在家门外高高挂起鲤鱼旗,期望孩子可以茁壮成长,孔武有力。&br&&br&作为一种很早之前就被中国人驯化的优质家养鱼,鲤鱼却意外地没有进入“四大家鱼”之列,具体原因为何已不可考,有人说,这与唐朝统治者的姓氏忌讳有关。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鲤鱼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地位,我们环顾神州大地,各地都有关于鲤鱼的名菜,尤其以鲁菜中的糖醋鲤鱼最为出名。&br&&br&虽然很久之前罗马人就曾驯化过鲤鱼,但出了东亚饮食文化圈,鲤鱼并不是很受待见。鲤鱼在觅食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反动水底泥沙,不仅会把水体弄得很浑浊,它的肉也有土腥味且多刺,西方人认为它特别脏,除了犹太人和个别东欧国家的人吃它之外,大部分西方人是不吃的。在最近100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引进鲤鱼来克制河流中的水藻,哪成想它们的繁殖效率惊人,生长周期很短,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又特别强,很快就成为了一种入侵生物,在美国的许多河流湖泊,鲤鱼(和其他一些鲤科鱼类)已经成为一害,当地人驾船从河面驶过的时候,受惊的鲤鱼纷纷跃出水面,场面蔚为壮观,甚至有几名美国水手被跃起的鲤鱼击中受伤。为了防范鲤鱼,美国人不得不在芝加哥设置了一道电网,这才保护了五大湖免遭鲤鱼入侵。&br&&br&&img src=&/3cfe3dffdf1e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cfe3dffdf1e0_r.jpg&&&br&鲤鱼的外观比较没有特色,它呈现侧扁肥厚的纺锤状,嘴巴上有两个小肉胡子,体色一般是灰青或青黄色的,但有时候会发生变异,出现红色、甚至花斑色的鲤鱼,在西晋时期,我国就有了这种彩色鲤鱼的记载,而到了17世纪,日本人开始有选择的培育这种彩色鲤鱼,最终发展成了今天名声赫赫的锦鲤。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熟知的金鱼并不是由鲤鱼培育而来的,而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鲫鱼。&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糖醋鲤鱼&/b&&br&&/li&&li&掏干净鲤鱼肚里,刮掉黑膜&br&&/li&&li&一刀在鱼身两侧每个2指宽斜切一刀&br&&/li&&li&以生抽、盐和胡椒粉腌制一会儿入味&br&&/li&&li&挂淀粉糊&br&&/li&&li&手提鱼尾,用勺慢慢浇淋热油,待淀粉糊固化后,慢慢把整条鱼放入油锅&br&&/li&&li&炸至金黄捞出待用&br&&/li&&li&重新起锅,少许油加葱花姜丝蒜末爆香&br&&/li&&li&加入番茄酱、糖、醋、生抽、料酒,炒至粘稠&br&&/li&&li&把糖醋汁浇到鲤鱼身上,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d1cc7e796d2d2a7f14dfd1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1cc7e796d2d2a7f14dfd14_r.jpg&&&blockquote&&b&2.鲫鱼(鲤科-鲫属-鲫鱼)&br&&/b&学名:&i&Carassius auratus&/i&&br&俗称:鲋鱼,土鲫,细头,寒鲋,喜头,草鱼板子,朝鱼壳子&/blockquote&&br&乍看起来,鲫鱼和鲤鱼其实很像,但相比于能长到一米多长的鲤鱼来说,鲫鱼体型小了很多,十几二十公分是比较正常的大小。除此之外,鲫鱼的身体也更为扁平,在山东部分地区,人们把鲫鱼叫做草鱼板子,就是因为它扁平的像个板子一样。而鲫鱼与鲤鱼最大的区别是鲫鱼的嘴巴上没有肉胡子。有了这三条标准,基本就不会认错鲫鱼和鲤鱼了。&br&&br&鲫鱼肉质很嫩,味道也不错,不过因为它个头不够大,所以也没有进入“四大家鱼”的行列,在中国,鲫鱼熬汤是一道传统的催奶食物,用来给产妇补养身体。&br&&br&鲫鱼除了好吃,还有观赏价值。在《山海经》上就有提到野生的金色或红色“文鱼”,其实就是鲫鱼的变异个体,由于颜色讨喜,被人们视若珍宝的捕捉回来饲养,到了唐宋时期,皇家也对这些小鱼产生了浓厚兴趣,设置了专门的水池,从全国各地搜集金鱼,到了明朝,培育出了双尾金鱼和鼓眼泡的金鱼,最终衍生出了五大类、300多个品种的金鱼谱系。&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红烧鲫鱼&/b&&br&&/li&&li&掏干净鲫鱼肚里&br&&/li&&li&鱼身两侧切一字刀&br&&/li&&li&鱼身两侧抹上蛋清液&br&&/li&&li&入油锅,两面煎至微黄,捞出待用&br&&/li&&li&重新起锅,少许油加葱花姜丝蒜末爆香,加番茄酱少许炒香&br&&/li&&li&放入鲫鱼,加少量清水,以不没过鱼身为佳&br&&/li&&li&加料酒,老抽,生抽,白糖&br&&/li&&li&汤汁半干,捞出鲫鱼装盘&br&&/li&&li&剩余汤汁加入少量淀粉液增稠&br&&/li&&li&汤汁浇在鱼身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74aad52a8d1f1ebcf0d6515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74aad52a8d1f1ebcf0d6515_r.jpg&&&blockquote&&b&3.武昌鱼(鲤形目-鲤科-鲂属)&/b&&br&学名:&i&Megalobrama amblycephala&/i&&br&俗称:团头鲂,缩项鳊,樊口鳊&/blockquote&&br&“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太祖千古一句,把一种本已名声赫赫的地方名鱼推广到神州各地,更间接的导致它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种被驯化养殖的淡水鱼。&br&&br&其实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说法,但今天已经无法深究,陆凯在此句里说的到底是武昌的鱼,还是今天所说的团头鲂这种鱼。但在古武昌县(今天的鄂州),团头鲂早就是不可多得的珍馐,尤其以梁子湖与长江交汇处的樊口,更是因为水流激荡,鱼类善游,所产的团头鲂最为上品。不过,当时它并不叫团头鲂,而是被认为是一种鳊鱼——由于它的鱼头和“后背”并不连贯,好像缩着脖子一样,就被命名为缩项鳊——直到建国之后,中科院水生所对这种鱼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确认它和鳊鱼有根本的不同,遂命名为团头鲂。&br&&br&武昌鱼的美,全在于其肉质细嫩又有鲜甜味,作为鲤科的一员却没有恼人的小刺。当地人吃武昌鱼,最为讲究的就是本味,能不用的佐料,一概不用,免得掩盖了鱼肉本身的肥美。所以清蒸就是了烹饪武昌鱼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得到领袖加成之后,清蒸的做法就更为“程序正义”了。&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清蒸武昌鱼&/b&&br&&/li&&li&武昌鱼去掉肚里,两侧切一字刀,脊背上也切一刀方便入味&br&&/li&&li&鱼身抹料酒腌10分钟&br&&/li&&li&以筷子把武昌鱼架在盘子上,入蒸锅大火蒸&br&&/li&&li&一勺生抽,两勺蒸鱼豉油,一勺香醋,微量糖提鲜,少量高汤调成汁&br&&/li&&li&葱丝、青红椒、香菜切丝&br&&/li&&li&鱼眼爆出眼眶即为蒸熟&br&&/li&&li&葱丝青红椒香菜丝放在鱼身上,浇汁,淋热油,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6a410fd4d83b4d21abb451b39ba02521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6a410fd4d83b4d21abb451b39ba02521_r.jpg&&&blockquote&&b&4.草鱼(鲤形目-鲤科-草鱼属)&/b&&br&学名:&i&Ctenopharyhgodon idella&/i&&br&俗称:鲩鱼,草青&/blockquote&&br&鲤科简直是我华夏子民之友啊,除了上边哪几种鲤科鱼之外,更有大名鼎鼎的“四大家鱼”,这四大,说的不仅仅是养殖规模大,群众基础大,这个头,也是个顶个的大啊……&br&&br&比如这草鱼,最大的有1米5那么长,百八十斤重,这货吃啥能长这么大呢?其实这草鱼一心向善,除了很小的时候会吃点小昆虫之类的,绝大多数日子里完全是靠各种浮萍和水草果腹的,针对这个特点,从晚唐开始,就人为的利用草鱼为稻田除草了,在刘恂的《岭表录异》里,就记载了农户在开荒稻田的过程中,先漫灌一片生地,然后投放草鱼,两三年之后,鱼已经长大可以捕获,水田里的杂草也被吃的干干净净,就可以插秧种水稻了。&br&&br&草鱼比较容易和青鱼混淆,这两者都是长的细长滚圆,像一枚鱼雷,但是草鱼颜色是浅色甚至发黄,青鱼是青黑色,草鱼的鳞片是明显的网格状,青鱼的则比较凌乱,草鱼的头相对浑圆一些,青鱼的则像一个锥子一样尖尖的。&br&&br&和鲤鱼一样,原产于东亚、东北亚的草鱼,今天也在美国大行其道,并和其他几种鲤科鱼一样,被美国人统称为“亚洲鲤鱼”,当初美国人引进草鱼,主要是为了控制河流中的水藻和水草,没想到这家伙生存力这么强,美国人又不喜欢齿多刺且土腥重的淡水鱼,导致草鱼今天在美国泛滥成灾。&br&&br&实事求是的说,草鱼之所有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因为产量大,真要论肉质口感的话,算不上特别优秀。但是在广东中山培育出了一种特殊的草鱼,叫做脆肉鲩,由于水质特殊,已经饲养过程中主要投喂东北大蚕豆,这种草鱼的肉质格外的清脆,当然了,特殊的口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草鱼的土腥味尤其重,无法忍受土腥味的筒子们还是谨慎尝试。&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食谱:侉炖草鱼&/b&&/li&&li&草鱼去鳞去肚,去头去骨,切成大块&br&&/li&&li&热锅凉油,鱼块慢慢炸到金黄,捞出&br&&/li&&li&重新起锅,放入五花肉炒出油&br&&/li&&li&加葱姜蒜片,桂皮大料,翻炒出香&br&&/li&&li&加生抽, 老抽,醋, 再加入啤酒,大火煮开&br&&/li&&li& 加入盐, 胡椒,少量糖,放进鱼块&br&&/li&&li&中火煮10分钟收汁,盛盘&br&&/li&&li&起锅,小火油炒花椒&br&&/li&&li&热油浇到鱼块上,即可&/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773c3a05b0abdd323cd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73c3a05b0abdd323cd9_r.jpg&&&blockquote&&b&5.青鱼(鲤形目-鲤科-青鱼属)&/b&&br&学名:&i&Mylopharyngodon piceus&/i&&br&俗称:黑鲩,螺蛳青,青混&/blockquote&&br&又是四大家鱼的一员,青鱼比草鱼个头更大,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条足足有1.8米长,坊间还传言有超过200斤的野生大青鱼的存在。&br&&br&和食草的草鱼不同,青鱼的主要以螺蛳、河蚌、小虾和水生昆虫为主,美国人当年引进这种原产于中国南方水系的淡水鱼,也是为了控制北美河流湖泊中泛滥的蜗牛,但没想到弄巧成拙,送走了蜗牛这个小鬼,迎来了青鱼这个阎王,青鱼生长速度快,即便是野生状态虾,五六年的时间也可以长到一米多长,而且北美水系里又少天敌,连白头海雕这种猛禽,对成年的青鱼也是毫无办法,故而青鱼作为“亚洲鲤鱼”的一员,也在北美水系里大行其道,积压了北美本土大量食肉性鱼类的生存空间。&br&&br&如果你仔细扒开青鱼的嘴巴,可能会觉得奇怪:这货也没牙啊,怎么吃的螺蛳?其实青鱼的牙不在嘴唇后边,而是在咽部,也就是鱼鳃附近,而且这些牙齿不是尖尖的犬齿,而是和咱们的后槽牙一样的臼齿,专门用来碾碎螺壳、蚌壳,人工投喂活贝给青鱼,每隔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从池塘底捞出厚厚的一层螺壳琐屑。&br&&br&青鱼和草鱼的区分方法,上边一段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青鱼的价格比草鱼略贵,别吃亏。另外,在东北地区,青鱼指得是鲱鱼,还有鲭鱼(鲐),注意不要搞混了哦。&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红烧青鱼段&/b&&br&&/li&&li&青鱼去鳞,去肚里,切段&br&&/li&&li&油锅旺火,煎青鱼段&br&&/li&&li&加葱姜,酱油料酒,糖(提鲜),加一勺开水&br&&/li&&li&泡椒剁碎加入,小火炖&br&&/li&&li&汤汁收干,装盘,撒葱花香菜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738b5a642c5e7ef1c3710ba5effbf56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38b5a642c5e7ef1c3710ba5effbf56a_r.jpg&&&blockquote&&b&6.鲢鱼(鲤形目-鲤科-鲢属)&/b&&br&学名:&i&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i&&br&俗称:白鲢,跳鲢,鲢子,银鲤&/blockquote&&br&鲢鱼是四大家鱼里体型非常大的一种,它和草鱼青鱼不同,整个体型呈现明显的纺锤形,个头也更大,一米多的鲢鱼非常多见,而且鲢鱼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眼睛比嘴巴还要低,拉丁名&i&Hypophthalmichthys&/i&就是“眼睛在嘴巴下边”的意思。&br&&br&鲢鱼是一种滤食性的淡水鱼,以各种浮萍和浮游植物、藻类为生,咱们国内许多湖泊、水库里都人工投放了鲢鱼苗改善水质。鲢鱼也是钓鱼爱好者非常喜欢的一种鱼,它很容易咬钩,贪吃到傻的程度,用爆炸钩钓法,一天能钓上百斤……但是钓鲢鱼需要用刺激性味道很大的诱饵,饵料里一般需要掺上韭菜水啊,臭豆腐水啊,大蒜水之类的,所以很多湖是禁止钓鲢鱼的,一是怕诱饵污染水质,二是怕鲢鱼被钓光了,没有鱼来控制水藻。&br&&br&美国人也是看中了鲢鱼改善水质这个优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进了许多鲢鱼,现在也泛滥成灾了,泛滥到什么程度呢?请看下图:&br&&br&&img src=&/b515dafafed0_b.jpg& data-rawwidth=&289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90& data-original=&/b515dafafed0_r.jpg&&&br&这是美国一条河流里的鲢鱼,有船开过的时候,鲢鱼受到惊吓纷纷跳出水面(鲢鱼特别喜欢跳,有的能跳2-3米高)。在美国出现了一项新的运动,就是拿着弓弩在船上射击跳出水面的鲢鱼,前几年有个萌妹子正准备射击呢,一条大鲢鱼正巧跳出水面扇在她脸上,好像把下巴都扇脱臼了。&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豆豉清蒸鱼&/b&&br&&/li&&li&鲢鱼去鳞去肚去骨,鱼肉切片&br&&/li&&li&鱼片加盐、料酒和胡椒腌10分钟&br&&/li&&li&葱姜切丝,大蒜切片&br&&/li&&li&大蒜片铺在盘子底,鱼肉放在蒜片上,上边盖葱姜丝,倒一点蒸鱼豉油&br&&/li&&li&上锅蒸7分钟取出待用&br&&/li&&li&开锅烧热油,热油浇在鱼片上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5cdc91c4cb533b0dd9a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5cdc91c4cb533b0dd9ab_r.jpg&&&blockquote&&b&7.鳙鱼(鲤形目-鲤科-鲢属)&/b&&br&学名:&i&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i&&br&俗称:花鲢,黑鲢,胖头鱼,大头鲢&/blockquote&&br&四大家鱼的最后一位,原产于中国东南方,但自唐宋开始广泛养殖,现在基本全国各大水域都有,最北到了吉林查干湖。&br&&br&和鲢鱼是自家兄弟,长得非常像,外观的区别在于头更大,身上有黑灰色的花斑,故而又得名黑鲢,花鲢。李时珍对区分鲢鱼和鳙鱼颇有心得,《本草纲目》里记载“或以鲢、鳙为一物误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佯”。&br&&br&更有趣的是,李时珍对于这两种鱼的吃法,也有了描述——“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这鳙鱼好吃,全在鱼头,大个的鳙鱼鱼头能占到身体的1/3,而鱼头的脂肪含量,更是占到了整条鱼的4成,其次,在鱼皮鱼脑里,还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吃起来格外的肥美。&br&&br&话说晚清文人黄宗宪因为文字狱而出逃南方,走到湖南的时候,在一户农夫家里吃到了鳙鱼鱼头,甚为喜欢,尔后经过多次改良,最终发展出了我们今天吃的剁椒鱼头。当然,除了这种经典吃法,鳙鱼的烹调在各地又有不同的演化,在吉林前郭尔罗斯的查干湖,每年冬捕都会收获大量鳙鱼,豪爽的东北人更喜欢大锅炖鱼或灶台鱼这种吃法。&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剁椒鱼头&/b&&br&&/li&&li&鳙鱼头洗净,切开但不切断&br&&/li&&li&葱丝,姜片铺在盘底,鱼头展开,铺在其上,均匀撒盐腌制10分钟&br&&/li&&li&葱姜蒜红椒切碎,热锅凉油炒香&br&&/li&&li&鱼头撒料酒生抽醋和蒸鱼豉油,葱姜蒜红椒炒香后覆盖其上&br&&/li&&li&蒸20分钟即可&/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78df8fefa986eaf89cb5319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8df8fefa986eaf89cb53197_r.jpg&&&blockquote&&b&8.黄颡鱼(鲇形目-鮠科-疯鲿属)&/b&&br&学名:&i&Peobagrus fulvidraco&/i&为代表的疯鲿属多种鱼类的统称&br&俗称:黄辣丁,黄骨鱼,昂斯鱼,汪丫鱼,汪钉头等&/blockquote&&br&可能是别名最多的鱼了……在全国各地有黄辣丁,黄骨鱼,昂斯鱼,汪丫鱼,汪钉头,咯鱼,响鱼,昂牛,昂刺,昂嗤,弯丝,黄蜡丁,嘎牙子,黄牙头,江颡,郎丝,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等诸多称号。&br&&br&细看黄颡鱼的这些别名,其实主要来源自它的几个特征。其一,是黄颡鱼身体有明显的黄色斑纹,黄蜡丁、黄牙头、黄骨鱼这几个别名里的“黄”字,显然就针对的它的颜色;其二,黄颡鱼的背鳍和腹鳍上有三根尖尖的硬刺,汪钉头、角角鱼、昂刺里的钉、角、刺字说的就是这个;其三,黄颡鱼在水中游的的时候,会时不时发出“轧轧”的声音,而如果你把它拎起来(很危险,不建议模仿),它又会发出“呲呲”的声音,昂斯鱼、咯鱼、昂嗤以及嘎牙子里的斯、咯、嗤、噶则是在形容它的“叫声”。&br&&br&这些别名,基本也就把黄颡鱼的几大特征描述全了,它身体发黄,鳍上带刺,还会“叫”,除此之外,黄颡鱼最大的特征就是那密集的胡须了,黄颡鱼共有4对8根胡子,作为一种昼伏夜出的底栖肉食性鱼类,这些触须可以方便它们在漆黑的夜里探知水中的情况。&br&&br&和其他的鲇形目动物类似的,黄颡鱼几近无鳞,但和其他鲇形目动物不同的是,它没有类似于鲶鱼那样浓重的土腥味,反而肉质细嫩,清香可人,这都让它成为了一种非常适合食用的鱼。知名老饕汪曾祺曾这样描述——“昂嗤鱼不加醋,汤白如牛奶,是所谓奶汤。昂嗤鱼极细嫩,鳃边的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这么小的鱼,居然有大拇指大小的鳃边肉,也确实难得至极。最为珍贵的是,黄颡鱼不仅美味,还没有鲤鱼那样恼人的肌间刺,更省去了许多吐刺的烦扰,不过,也正是因为缺少肌间刺,黄颡鱼在烹饪的时候,鱼肉很容易脱落,故而切忌频繁翻动,有古人针对这个特性,开发了逼格极高的“?饭”,做法是把黄颡鱼钉在木头锅盖上,锅里放上大米,大火做米饭,待米饭熟了,鱼肉也早就从鱼骨上脱落,掉到饭里……古人的逼格,真是可望而不可及(据说长江刀鱼也有这种做法)。&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黄颡豆腐汤&/b&&br&&/li&&li&黄颡鱼去掉肚里,剪掉硬刺&br&&/li&&li&起油锅,爆炒葱姜蒜出香&br&&/li&&li&黄颡鱼微煎,切忌翻动&br&&/li&&li&加料酒,老抽,少许盐&br&&/li&&li&加开水,下豆腐块,再加入葱姜蒜,大火3分钟加小火10分钟&br&&/li&&li&关火,加胡椒粉,葱丝,出锅即可&/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3dafa1f54ba402bcf2666d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dafa1f54ba402bcf2666d7_r.jpg&&&blockquote&&b&9.黑鱼(鲈形目-鳢科-鳢属)&/b&&br&学名:&i&Channa argus&/i&&br&俗称:乌鳢,乌鱼,雷鱼,蛇头鱼,生鱼,文鱼,才鱼,义鱼,孝鱼等&/blockquote&&br&酸菜鱼大家都爱吃,啥,你不爱吃啊……那水煮鱼你吃不?红烧鱼块你吃不?滑鱼片你吃不?在这几道菜里,经常用到的就是黑鱼。&br&&br&黑鱼是一种原产于亚洲各淡水河流和湖泊中大型鱼类,它们往往可以长到一米左右,十几斤,而在俄罗斯发现的一条黑鱼,长到了惊人的1.5米长,14斤重,由于它个头大,肉多还紧实,最适合上述这几种豪放的烹饪方式。&br&&br&中国人爱吃黑鱼,也爱夸黑鱼,还给它冠以义鱼、孝鱼的美名,这是为啥呢?有传言说,黑鱼产卵之后,母鱼就会瞎掉无法觅食,它的后代们为了避免妈妈饿死,就争先恐后的钻到妈妈嘴里“献祭”自己喂饱妈妈。当然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不是真的,之所有会有这样的误会,并不是因为黑鱼“尊老”,反而是因为黑鱼“爱幼”。原来啊,黑鱼这种鱼对后代特别爱护,雌雄两条鱼在产卵之前,会在河床上挖掘一个碗状的大巢穴,产卵之后,两条鱼还会日夜守护,不管谁接近鱼卵或小鱼,亲鱼就会疯狂的发起反击,而这些小鱼也会紧紧地围绕在妈妈身边寻求保护,有人看到之后误以为小鱼要舍身取义才有了这个误会。&br&&br&黑鱼在中国名声这么好,可到了美国,简直就成了恶魔的化身,脑洞大开的美国人连拍了两部以黑鱼为主角的恐怖片,这又是为啥呢?原来,这黑鱼啊,简直就是淡水里的大白鲨!&br&&br&&img src=&/f02d2e7c0fbba914b422ebed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f02d2e7c0fbba914b422ebed_r.jpg&&&blockquote&&b&黑鱼头骨,坚固、肌肉强健,牙齿尖锐,一看就是高效的捕食者&/b&&/blockquote&&br&那是在2002年,几个美利坚小伙在马里兰州克罗斯顿一个小湖里欢乐的钓鱼,钓了半条钓上来一条奇怪的鱼,小伙们拍了照留念,就把这条鱼放生了。过了几个月,其中一个小伙把照片传给了当地的水产部门,经过仔细辨认,官员们惊恐的发现,这鱼根本就不是美国本地品种,而是来自亚洲的黑鱼!然后政府马上组织到这个湖里实地勘察,一网撒下去,捞上来7条大黑鱼,上千条小黑鱼……美国大叔吓得花容失色,为了铲掉这个入侵品种,他们不惜对这个池塘实施了三光政策,把大量的除草剂撒到了湖里,浮起来一大片鱼,绝大多数都是黑鱼,其他鱼……都被吃光了……&br&&br&美国人心想,好险,得亏下手又快又狠。结果过了两年,在波托马克河里又发现了黑鱼,紧接着就是费城的一个公园池塘里、密歇根湖里……美国人不得不承认,这黑鱼生命力太强大了,它们不仅能适应各种水质,而且见啥吃啥,胃口还特别好,能直接吞下自己体长一半的活物,而且黑鱼的鳃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气囊,这让它们能在陆地存活长达3天时间,只要湿度适宜(比如下雨),黑鱼完全可以经过陆地爬行,从一个池塘爬到另一个池塘。而且前边我们说过了,黑鱼对后代保护的特别好,这又让它们的繁殖效率异常的高,而且小黑鱼仅仅需要长到2厘米,就可以捕猎其他鱼类了。这简直就是杀不死的小强,淡水中的战斗机啊!&br&&br&所以从2007年开始,美国人就通过立法直接禁止了一切关于黑鱼的进口和流通,并且要求美国钓鱼爱好者一旦钓上黑鱼,必须立即杀死,绝对不允许放生, 还必须马上向当地水产部门报告备案。美国人担心,如果黑鱼扩散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全美国的淡水渔业和河流生态恐怕就全毁了。&br&&br&黑鱼不仅正在威胁着大洋彼岸的美国,在黑鱼的故乡中国,一样经常有一条黑鱼杀光整个池塘的惨剧发生。一些所谓的信徒不计后果的就把菜市场买来的黑鱼放生到原本没有黑鱼生存的水域里,以期获得所谓的“福报”,我就这么说吧,那些被你们瞎放生的黑鱼满门抄斩的本地鱼类,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的。&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酸菜鱼&/b&&br&&/li&&li&黑鱼处理干净肚里,剁掉鱼头,沿鱼骨去掉鱼骨,切掉鱼皮&br&&/li&&li&鱼肉切片,加1勺盐,一勺胡椒粉,半个鸡蛋清,少量淀粉,用手反复抓,然后腌制20分钟&br&&/li&&li&酸菜掉段焯水,红椒切段,葱切段,姜切片,蒜拍碎&br&&/li&&li&起锅,大火爆炒葱姜蒜,加入鱼头、鱼骨、鱼皮翻炒1分钟&br&&/li&&li&加入酸菜,炒一分钟,加开水,中火煮20分钟&br&&/li&&li&把锅内东西捞出,铺在大盆底&br&&/li&&li&鱼片放入锅中煮至7分熟,然后捞出放在盆里&br&&/li&&li&重新起锅,小火开油,放入红椒、花椒炒至轻微冒青烟&br&&/li&&li&把热油淋在鱼片上,即可&/li&&/ul&&/blockquote&&br&==================================&br&&img src=&/d9cfa5bbc87107ffbfe30fd3a6fdeff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9cfa5bbc87107ffbfe30fd3a6fdefff_r.jpg&&&blockquote&&b&10.泥鳅(鲤形目-鳅科-泥鳅属)&/b&&br&学名:&i&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i&为代表的泥鳅属统称&br&俗称:泥遛沟子,雨溜,胡溜等&/blockquote&&br&话说流浪单位楼下有个幼儿园,每天九点半小盆友们做课间操的时候,我就要被这么一首歌洗脑一次……&br&&br&&blockquote&&b&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br&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br&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br&&/b&&b&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b&&/blockquote&&br&好啊……小妹妹……来啊……来互相伤……不是,抓泥鳅去啊……&br&&br&泥鳅是一种极常见的小鱼,它身子细长像个棍,鳞片极小(但是还是能看得见的),身上滑溜溜又擅长扭动,抓起来可真的没那么简单呢,反正流浪小时候没少去泥沟抓泥鳅,统共也没抓住过几条……&br&&br&泥鳅是一种特别耐缺氧的鱼,即便是在阴雨天水中氧含量急剧下降的时候,泥鳅也能顺利存活,它们靠的是什么呢?其实是一种祖传的“吸气-放屁”大法,和大多数鱼不同的是,除了用鳃呼吸,泥鳅还可以用肠子呼吸,水里缺氧的时候,它们就成群结队来到水面,大口喘气,然后废气就“噗嗤”一声排出来,所以以前在农村,只要看到泥鳅在水面喘气了,那八成就是要下雨了。&br&&br&而除了&i&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i&真泥鳅这种泥鳅外,我们还经常见到&i&Pramisgurnus dabruanus——&/i&大鳞副泥鳅,以及这几年在国内市场出现的一种“台湾浮鳅”(就喜欢在水体的上层游动而不是趴在水底的泥巴里),从口感上说,这几种泥鳅差别不大,如果非要区别的话,那就是:台湾泥鳅个头大许多,真泥鳅的尾巴和身子相接处的上方有一个明显的黑色斑点,大鳞副泥鳅的鳞片比真泥鳅大一些。&br&&br&&img src=&/1ada13c7954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2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1ada13c7954_r.jpg&&&br&&blockquote&&b&真泥鳅尾巴上有一个明显的黑点&/b&&/blockquote&&br&泥鳅之所以被称为泥鳅,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杂食动物,有时会钻进水底浅泥里觅食,人们根据这个特性开发了一道著名菜品——泥鳅钻豆腐,又叫貂蝉豆腐,或者青龙戏云,就是让活泥鳅在热锅里烫的团团转,自己钻到冰爽的豆腐块里躲避,可实际上流浪从来没见过谁把这道菜做成了的,诸位要是知道哪能吃到地道的泥鳅钻豆腐记得私信我。&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泥鳅炖豆腐&/b&&br&&/li&&li&泥鳅去掉肚里,豆腐提前切块,盐水浸泡&br&&/li&&li&起锅,爆炒葱姜蒜和少许辣椒&br&&/li&&li&加入泥鳅翻炒,加老抽料酒,然后加开水,少许白糖,水开后煮10分钟&br&&/li&&li&加入豆腐炖5分钟&br&&/li&&li&加少许水淀粉勾芡&br&&/li&&li&汤汁稍浓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5a197b6b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a197b6b3_r.jpg&&&blockquote&&b&11.鳜鱼(鲈形目-太阳鱼科/鳜鱼科)&/b&&br&学名:&i&Siniperca&/i&鳜属及&i&Coreoperca&/i&少鳞鳜属多种鱼的统称&br&俗称:桂鱼,鯚花鱼,桃花鱼&/blockquote&&br&鳜鱼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食肉鱼,它们依靠身上的花纹隐藏在石头和水草之间,猎物靠近之后凭借极高的爆发性突然出击,动作之快肉眼甚至无法看清,鳜鱼的肌肉群有多强大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br&&br&鳜鱼的名字传来传去,演化成了桂鱼,但鳜鱼其实和桂花没啥关系,反而和桃花渊源很深,古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传世,这是因为桃花盛开的时节,正是鳜鱼尚未繁殖、最为肥美的时候,新鲜的鳜鱼完全没有淡水鱼的土腥味,反而和海鱼一样鲜甜,取桃花鳜鱼清蒸是最受文人青睐的吃法。花式吃法还有大名鼎鼎的松鼠桂鱼,其实乾隆最早吃到的应该是松鼠鲤鱼,鳜鱼属于松鼠鲤鱼的升级版本。流浪最喜欢的是鳜鱼的黑暗料理——徽州臭鳜鱼,相传是渔工为了长途运输,给鳜鱼身上涂抹粗盐,放在木桶里保鲜,这样保存的鳜鱼在食用的时候,有一种似臭非臭的异味,但真要入口之后,浓重的咸鲜在口腔崩裂,简直是欲罢不能啊。&br&&br&鳜鱼的样子非常独特,以咱们国内最常见的鳜鱼是翘嘴鳜为例子,它背鳍上有显著的硬刺,脂鳍很大,身上有明显的斑块花纹,从背鳍前端开始,以很大的坡度斜着下来,形成了一个尖尖的吻部。&br&&br&&img src=&/b1c72db15fbbc6d6440365_b.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1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b1c72db15fbbc6d6440365_r.jpg&&&br&&blockquote&&ul&&li&&b&经典食谱:清蒸鳜鱼&/b&&br&&/li&&li&鳜鱼去鳞,去肚里,两面切一字刀,抹上盐和料酒&br&&/li&&li&盘子普姜片葱段,鳜鱼放在葱段上,蒸到鱼眼爆出&br&&/li&&li&葱丝,火腿丝铺在鳜鱼身上&br&&/li&&li&热锅烧油,浇在鱼身上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01aa5bea4ef6b7d706e72a2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01aa5bea4ef6b7d706e72a2_r.jpg&&&blockquote&&b&12.鲈鱼(鲈形目及鮋形目松江鲈的统称)&/b&&br&俗称:大口黑鲈,海鲈,松江鲈&/blockquote&&br&流浪上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发现了三大美食,分别是:&br&&ul&&li&&b&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大森林的主人》里描写的——烤松鸡&/b&&br&&/li&&li&&b&朱自清《冬天》里描写的——清水煮豆腐沾酱油&/b&&br&&/li&&li&&b&范仲淹《江上渔者》里描写的——鲈鱼&/b&&br&&/li&&/ul&&br&对这三大美食,流浪念念不忘,后来流浪自己做了清水豆腐沾酱油,的确是美。而松鸡是个啥,直到今天流浪也没搞明白。至于这个鲈鱼嘛,在学了这首诗之后,流浪就去缠着亲爹要吃鲈鱼了,没过几天,亲爹就在家做了一条清蒸鲈鱼给我,尝了之后我觉得……也就这样啊,也算不上“但爱鲈鱼美”吧,什么“初见鲈鱼眼自明”就更谈不上了啊?难道是我段位不够,没有带着感情品味?&br&&br&但是仔细一琢磨,好像哪里不对,我就问亲爹:你这鱼哪买的啊?答:海鲜市场。咦?不是“江上往来人”吗?为什么会是一条海鱼?&br&&br&原来流浪吃的这鲈鱼啊,是海鲈鱼,在世界各处海域都有分布,也已经被普遍养殖,所以成了我们沿海城市经常吃到的鲈鱼。这种鱼无论是红烧、清蒸还是做鱼汤、烤鱼都很相宜,但是它和文人墨客心心念念的那种鲈鱼,根本不是一回事。&br&&br&那么在南方地区常吃的淡水鲈鱼,是不是范仲淹笔下的“鲈鱼美”呢?&br&&br&很遗憾,也不是,我们在南方和内陆地区常吃的淡水鲈鱼,其实是一种叫做大口黑鲈(&i&Micropterus salmoides)&/i&的引进品种,它的原产地是在美国和墨西哥地区,在范仲淹生活的10-11世纪,美洲大陆还没被旧世界发现呢,自然也不会引进美洲的大口黑鲈。当然这并不影响大口黑鲈今日的盛行,这种鱼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在两广、港澳台地区最受欢迎,此外,大口黑鲈捕食习性凶猛,对一切活饵都很感兴趣,最适合路亚钓鱼法,很多钓鱼爱好者都是通过钓大口黑鲈走上路亚钓这条路的。&br&&br&&img src=&/f16ff61b019b13c8f72b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16ff61b019b13c8f72b9_r.jpg&&&blockquote&&b&大口黑鲈&/b&&/blockquote&&br&可是,古人称颂的那种美味至极、位列江南四大名鱼之首、把长江刀鱼都给比下去的鲈鱼,到底是什么呢?果壳水产大神 @萨尔茨堡的鱼 经过“西风吹上四鳃鲈”这一句考证,结论是,让范仲淹他们念念不忘的,其实是松江鲈(&em&Trachidermus fasciatus&/em&),这是一种远小于海鲈和淡水鲈鱼的小淡水鱼,更有趣的是,它甚至都不是鲈形目鱼类,而是一种杜父鱼。因为滥捕滥捞、水质污染,这种鱼在野外已不常见了,不过最近貌似已经攻克了人工养殖的难关,但就目前来说,还是常人很难接触到的珍品。&br&&br&&img src=&/a8adf41a5a873_b.jpg& data-rawwidth=&1772& data-rawheight=&11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72& data-original=&/a8adf41a5a873_r.jpg&&&blockquote&&b&这才是古人笔下的鲈鱼——松江鲈&/b&&/blockquote&&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香烤鲈鱼&/b&&br&&/li&&li&淡水鲈鱼去鳞去肚,两侧切X花刀&br&&/li&&li&蒜泥加料酒,糖盐胡椒拌匀,抹在鱼两侧&br&&/li&&li&锡纸包裹鱼身,腌制10分钟&br&&/li&&li&烤箱上下火230度,烤25分钟&br&&/li&&li&打开锡纸,鱼身撒葱花,淋蒸鱼豉油&br&&/li&&li&大火烧热油,浇在鱼上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img src=&/292aa53a163a63ecde9e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92aa53a163a63ecde9ea_r.jpg&&&blockquote&&b&13.黄鳝(合鳃目-合鳃鱼科-黄鳝属)&/b&&br&学名:&i&Monopterus albus&/i&&br&俗称:田鳝,田鳗,长鱼,血鱼,罗鱼等&/blockquote&&br&妹子们别怕!这不是蛇,真的是一条鱼!流浪和你们一样,见到蛇就腿肚子发软,但是这个——你看,它有鳃,而且不会一直吐信子,对不对?这才不是可怕的蛇呢,你看它多可爱!来,跟我一起摸一下(瑟瑟发抖)。&br&&br&讲真,一眼望过去,黄鳝真的和蛇太像了,尤其是它的鳍退化,而且不仔细看的话你根本看不到它的鳃,这是为啥呢?因为在黄鳝所在的合鳃目大家庭里,许多鱼的鳃并不像其他鱼一样分布在头部两侧,而是两个鳃已经合二为一,在头部底下形成了一个V字型的合鳃。这几个特点和鳗鱼有明显的不同,我们来总结一下:&br&&br&&ul&&li&&b&蛇:没有鳍,有明显的鳞片,没有鳃,不断地吐信子(舌头)&br&&/b&&/li&&li&&b&鳝:鳍基本看不见,鳞基本消失,有一个V型的鳃,不吐舌头&br&&/b&&/li&&l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豆腐干怎么做好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