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横幅字体中有个字两边标注上下

点击“注册”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
查看: 9194|回复: 24
聆听梅寺钟声,感受国学魅力-----呼吁各界拯救全国重点寺院梅峰寺!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8 积分
暑假无聊去城里玩,不知不觉拐进在闹市区清净之地梅峰寺。广场处的天王殿挂一横幅写着,“聆听梅寺钟声,感受国学魅力”。
感觉有搞头,就进去看看大隐隐于闹市的夏令营是什么样的。
看到大雄宝殿的广场摆着几百根蜡烛。围栏上放置漂亮的莲花灯。摆出菩提之灯,佛。五个大字和一朵盛开的花朵。
进入大雄宝殿,看到一尊佛像与众不同,前面垂着帘子亮着灯。
Camera_322.jpg (385.52 KB, 下载次数: 7)
20:10 上传
询问长老大师后得知,那尊佛被白蚁严重毁坏了!佛称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佛)
Camera_038.jpg (226.59 KB, 下载次数: 4)
20:10 上传
长老还说,所有的佛像都有不同程度的白蚁!
佛像包括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最严重的佛像药师佛。
周围用玻璃隔着的三尊菩萨和十八罗汉也被白蚁肆虐,即使有用玻璃隔着也挡不住白蚁。(注:三尊菩萨分别是骑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象的是普贤菩萨,中间是尊观音菩萨。)
外面走廊的房梁遭白蚁侵害而用木棍支着,感觉好脆弱!
Camera_356.jpg (307.22 KB, 下载次数: 5)
20:10 上传
看到信众在往功德箱里投钱,还有三位女士围着大师商讨相关事宜。
希望他们能伸出援手一起把白蚁的事解决了。
Camera_303.jpg (403.34 KB, 下载次数: 7)
20:10 上传
Camera_237.jpg (373.72 KB, 下载次数: 10)
20:10 上传
照片按时间排序
Camera_654.jpg (246.12 KB, 下载次数: 4)
19:57 上传
广场上挂国学横幅的天王殿
Camera_502.jpg (343.44 KB, 下载次数: 6)
19:57 上传
大雄宝殿广场摆着五个大字:菩提之灯,佛
Camera_617.jpg (488.46 KB, 下载次数: 9)
20:06 上传
Camera_627.jpg (486.69 KB, 下载次数: 5)
20:06 上传
Camera_638.jpg (481.73 KB, 下载次数: 7)
20:06 上传
Camera_648.jpg (476.67 KB, 下载次数: 5)
20:06 上传
Camera_524.jpg (430.01 KB, 下载次数: 7)
20:06 上传
Camera_529.jpg (424.68 KB, 下载次数: 5)
20:08 上传
这独具匠心的作品专为国学的一百多名小朋友准备的。
(国学活动详见第二楼^.^)先来段视频
楼主已经帅成一道光了
本帖被以下专辑推荐:
& |主题: 6602, 订阅: 25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8 积分
我被国学弟子规的朗朗读书声吸引过去。
他们就在大雄宝殿左边的五观堂。
Camera_601.jpg (323.29 KB, 下载次数: 5)
20:44 上传
读完后开始吃点心,是春卷配汤。
孩子们一边吃春卷,一边听长老师傅讲课。
Camera_621.jpg (326.9 KB, 下载次数: 6)
20:44 上传
在吸收国学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有美味的食粮。
Camera_309.jpg (265.04 KB, 下载次数: 7)
20:44 上传
同学们吃得有滋有味。
Camera_321.jpg (322.94 KB, 下载次数: 5)
20:44 上传
吃完师傅说到外面洗手。
Camera_015.jpg (354.4 KB, 下载次数: 7)
20:44 上传
集合要去进行下一项国学活动。一百多名小朋友分作:
孝、悌、忠、信、礼、义、
廉、耻、仁、爱、和、平。十二小组。
Camera_328.jpg (340.9 KB, 下载次数: 6)
20:44 上传
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大雄宝殿,整齐有序地进入大殿。
Camera_125.jpg (450.31 KB, 下载次数: 6)
20:45 上传
家长外面旁听,很自觉的在排队,左右两排。
Camera_729.jpg (350.75 KB, 下载次数: 6)
20:45 上传
Camera_625.jpg (365.22 KB, 下载次数: 7)
20:45 上传
孩子们在大殿内跟着师傅认真的诵读国学经典,感受国学魅力。
Camera_747.jpg (319.83 KB, 下载次数: 6)
20:45 上传
Camera_643.jpg (343.62 KB, 下载次数: 5)
20:45 上传
国学学习从7月25号开始到明天29号。
今天是第四天了,四天下来同学们大有收获。
写下寄语,老师收集起来挂在大雄宝殿广场的大树叶上。
寄托着各种美好的憧憬。希望他们能实现
(想知道他们写什么愿望吗?详见第三楼,{21-124})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8 积分
广场左右两颗大树挂满心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写了些什么愿望。
如果可以,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实现{21-35}。篇幅限制,选取十份心愿。
Camera_534.jpg (383.71 KB, 下载次数: 5)
21:22 上传
Camera_513.jpg (402.2 KB, 下载次数: 8)
21:17 上传
1、这是一个很孝顺的的孩子,想要步步高点读机,成绩不想让爸妈担心。
这几天的国学“孝”字为先不白学。
Camera_600.jpg (345.15 KB, 下载次数: 5)
21:17 上传
2、这个小孩好样的,忠字当头,想当宇航员报效祖国,还是个女孩子棒棒的!
Camera_511.jpg (254.85 KB, 下载次数: 6)
21:17 上传
3、小朋友这么爱家,他爸妈知道了会很欣慰的。{21-120}
Camera_548.jpg (279.3 KB, 下载次数: 6)
21:17 上传
4、浓缩的几个字 字字充满对家的爱。
Camera_003.jpg (323.74 KB, 下载次数: 7)
21:17 上传
5、爱父母为先,然后才是自己的成才发展。
小小年纪能先考虑他人。深得国学精髓。
Camera_607.jpg (225.29 KB, 下载次数: 7)
21:17 上传
6、喜欢弟弟妹妹 很多独生子女不想让爹妈再生。
这个孩子不错。胸怀博大有出息。
Camera_421.jpg (271.56 KB, 下载次数: 8)
21:17 上传
7、多么坦诚的孩子,脚踏实地想吃牛排,有一说一,也是国学倡导的理念。
Camera_225.jpg (328.2 KB, 下载次数: 6)
21:17 上传
8、一看就是一个喜欢玩的孩子,这个年纪应该好好学习啊别光顾玩了。
Camera_702.jpg (336 KB, 下载次数: 5)
21:17 上传
9、未来的武则天,要多学国学才行。{21-12}
Camera_518.jpg (333.67 KB, 下载次数: 5)
21:17 上传
10、这么流畅的笔迹,看起来像大人写的。
国学魅力大,全家一起来。
Camera_014.jpg (318.89 KB, 下载次数: 3)
21:17 上传
很多家长把小孩的愿望收集起来,当做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Camera_453.jpg (416.6 KB, 下载次数: 5)
21:17 上传
看他们写了花花绿绿那么多愿望后,
想给梅峰寺许个愿望:
身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梅峰寺,
白蚁肆虐整座寺的大问题能得到国家的重视并解决!
----------------------------{21-143}谢谢你耐心看帖,好人平安{21-143}----------------------------
主题帖子积分
白金会员, 积分 81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7 积分
白金会员, 积分 81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7 积分
不知道下雨天有没影响
主题帖子积分
白金会员, 积分 84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1 积分
白金会员, 积分 84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1 积分
怎么没什么人啊,每年不是都挺多的
主题帖子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140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61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140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61 积分
弄个水泥的就不怕白蚁了!花费也少!为什么非要穿金带银的?出家人就那么爱钱?
主题帖子积分
白金会员, 积分 9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6 积分
白金会员, 积分 9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6 积分
梅峰寺香火告急?
主题帖子积分
黄金会员, 积分 58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黄金会员, 积分 58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明天最后一天啦
主题帖子积分
白金会员, 积分 78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58 积分
白金会员, 积分 78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58 积分
春卷也是素食吗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4 积分
听说梅峰寺建于宋代 好古老。不要在现代出问题啊
金牌会员奖
金牌会员奖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您现在位置----&佛教新闻
西安五大寺之一兴教寺面临拆迁 称玄奘塔申遗的需要
来源:南都报、荆楚网 &&作者:高龙 林秀娟&& 人气:3948&&发布时间:
页面功能:
【字体:&&】
      被誉为西安五大寺院的兴教寺,始建于唐总章二年(公园669年),至今千余年历史,是佛教唯识宗的祖庭,玄奘法师埋骨之地,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区樊川北原(少陵塬)。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内外佛教界瞩目的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也是陕西丝绸之路申遗西安九大景点之一,寺内明清刻印的梵匣本佛经及近代影印藏经数千册,还有巴利文贝叶佛经,藏有明代铜佛像、缅甸玉佛像,缅甸雕刻的白玉弥勒佛像及一些古佛像以及历代经卷数千册。最大的遗产,则是留存至今的玄奘精神以及玄奘法师从印度所取的珍贵佛法教义与文化。
  目前,供奉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塔,不包括寺庙内其他建筑。南都记者了解到,申遗拆迁的背后,是著名的曲江系公司的商业运作。兴教寺这座千年古刹正成为业界知名的“曲江模式”新的目标。
  拆了也可能不成功?
  清明时节,细雨鳌K娉低靼材闲20公里,来到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兴教寺所在地。通往寺庙的山路上笼罩着申遗的气氛。杜曲街道早已经张挂出申遗拆迁的多条横幅,其中一条写着:“申遗没有旁观者 你我都是践行人”。  兴教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建于唐朝的古刹,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因为埋葬着玄奘灵骨,它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是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兴教寺每年举办的护国息灾水陆法会,在全国和东南亚佛教界都享有很高声誉。  2007年开始,西安市开始将兴教寺纳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范畴。兴教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只提到寺庙进行环境治理、周边道路硬化等,没有提及拆迁。  2012年7月,陕西省确定5处8个点列入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名单,包括兴教寺塔在内。长安区政府相关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将兴教寺塔包括在内,联合申遗各单位内部也有反对意见。大雁塔相关部门认为,兴教寺塔与大雁塔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两座古迹所在地同为玄奘所创的法相宗祖庭。  2012年10月,兴教寺第一次得到消息,因为申遗需要,该寺许多建筑需要拆迁。从那时开始,申遗拆迁计划开始困扰着兴教寺的僧人。  今年1月份,西安市召开了一个申遗工作协调会议,兴教寺住持宽池法师出席。宽池法师提出兴教寺退出申遗,但没有奏效。  日,西安市各相关部门到兴教寺视察落实申遗工作。次日,兴教寺收到长安区民宗局限期拆迁的通知。通知要求兴教寺的整个拆除工程在5月30日之前完成。  3月13日,丝路申遗申报文本编制总负责人陈同滨来兴教寺考察,有多位政府官员在场。宽池法师向南都记者介绍,他当时对陈同滨表达了担忧,“修学和生活是一体化,兴教寺拆除这么多的建筑,僧团失去食宿的基本保障,等于是破坏了僧团,破坏了正常的宗教活动。”但他的话被西安市一位官员打断。该官员对陈同滨说,不用考虑兴教寺的意见,申遗的事情政府作了决定。宽池法师转述了陈同滨当时的意见,陈认为,兴教寺的现状和申遗要求的标准有很大距离,即便是按现在方案进行拆除,也很有可能在国际专家团初审时被否决,建议“放一放,暂时不申遗,等条件成熟后再申遗。”宽池法师的转述得到了当日在场的宽树法师和护法居士邢可红的佐证。  据宽池法师回忆,有关领导称他“理念不超前”,并称“在兴教寺下面建一个寺庙花不了多少钱”。根据该领导的构想,最终兴教寺的面貌是“只留三个塔,周围全部绿化”。  “对于兴教寺这样一个远离城市的传统寺院来说,拆除这么多建筑势必影响僧人的宗教活动,是一种浪费。”兴教寺方面在向南都记者提供的公文中如是说。
  “为了环境更优美”
  根据《西安市长安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兴教寺塔申遗工作任务安排的通知》,兴教寺正面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迁。兴教寺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邢先生估算,如按照该方案进行,目前兴教寺三分之二的建筑将要被拆除。  寺院西边僧人生活区的兴慈楼、僧寮、卫生间、浴室、三藏院回廊,建筑面积共4000余平方米,将全部被拆除。其中的兴慈楼包含80多间房子。玄奘塔后三藏院的两边陪殿和垂花门都要拆除,只剩下大遍觉堂。大遍觉堂将被改为陈列室。但是大遍觉堂内供养的玄奘法师像及墙壁上玄奘生平的悬塑像要求全部搬走。  中院要拆除东西方丈、斋堂和灶房,以及闻慧堂。其中的斋堂由几万信众捐资兴建,最多可容纳600人用膳。  东院要拆除禅堂。安放兴教寺名僧常明法师灵骨的方丈楼要拆除。现在法师居住的照心楼也要拆除。  院内的石材要求全部去掉,换成固化沙石。建筑拆除的地方进行绿化。玄奘塔旁边的两块石碑,是2000年复制大慈恩寺的石碑,也要搬走。  大殿前的两块石碑,是原来国民党要员捐资兴建兴教寺的功德碑。“文革”时期,碑被破“四旧”者砸为几截。当时的寺庙住持常明法师偷偷将断碑掩埋起来,后来又拿出来重新安放。这两块碑也被要求挪走。  根据政府规划,入寺道路将设置为人行道,安装禁止车辆通行的设施,道路改造为固化沙石路。此外将建设入寺坡道栏杆及铁链,整修寺外墙体。寺院入口处、寺内的红砖及沥青地面等要按方案整治。  而寺庙拆迁的过渡经费,由长安区负责。兴教寺僧人日后将搬到该寺的下方一所新修的庙。这座规划中的庙将作为兴教寺的下院,目前所在地为两个村庄。村庄也被要求全部搬迁,其中涉及东江坡村18户人家,西韦村28户人家。  “庙里对这次申遗是支持的,但希望尽量不要动庙里的建筑格局。该庙原来是因地制宜发展的,各项功能完善,要求能不拆尽量不拆。”兴教寺官方对南都记者称。  西安市长安区民族宗教局局长张宁告诉南都记者,“兴教寺拆掉部分建筑是为了环境更优美。具体规划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正在等国家专家组认定。兴教寺要发展,对僧人工作和生活的阶段性影响有,但不是很严重。”  兴教寺向南都记者提供了一份《兴教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汇报》。该文件指出,“此次申报,主要是针对玄奘塔。此塔属于兴教寺西边塔院的主题建筑。而塔院是兴教寺在民国便形成的东西三跨院的整体院落。今天兴教寺的风貌,是历代逐步形成的,这些建筑无不是围绕着玄奘塔。所以维修玄奘塔,要保证塔院的整体性。更要明白塔院的宗教活动职能,保障玄奘塔和塔院配套建筑整体性使用的职能,才是玄奘塔和兴教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意义。如果将三藏院等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合理配套建筑剥离掉,只孤零零地剩下一个塔,实际上是对兴教寺塔寺一体的整体性和历史发展真实性的蹂躏。兴教寺塔院的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等世界各地,如果随意破坏,在十方信众和国际上,肯定会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
  “第二个法门小镇”?
  在兴教寺受拆迁困扰之前,一个庞大的“兴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已经浮出水面。  日,西安市长安区政府在答复网友时提到,大明宫集团投资建设的兴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412亩,建成后将成为集佛教文化、佛教养生、佛教旅游为一体的高规格旅游文化景区。  大明宫集团即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资料介绍,其为经西安市政府批准,由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成立于日,注册资本2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大明宫集团是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曲江文投”)的全资子公司。曲江文投又是曲江新区管委会的下属公司。  兴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是2011年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长安区项目集中签约成果,《西安日报》公布的《2011年西洽会长安区项目集中签约成果》也显示,该项目由大明宫集团投资建设。记者昨日电话联系了大明宫集团,工作人员表示暂时不清楚这个情况。  第四届中国西部(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项目库的官方资料则谈得很具体。规划中的兴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将建设四个功能区:佛教园林区、佛教寺庙区、佛教文化区、佛教休闲区。其中佛教寺庙区包括玄奘文化广场、三门四柱牌楼、108级朝圣石阶和天王殿。该资料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其中征地拆迁费4000万元,土建工程费6000万元。该资料分析认为,项目建成后,年净收入1000万元,投资利润率16.7%,投资回收期6年。  长安区官方网站2012年3月由长安区招商局发布的文件《西安兴教寺旅游区项目》显示,西安市政府同意实施建设该项目,“兴教寺塔为丝绸之路多国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重要的文物点。周边自然资源丰富,可以实现佛教文化遗存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该文件中,项目总投资增加到了2.3亿元人民币,包括土地成本和工程施工成本。该文件计算,项目年营业收入为4500万元,初步测算年盈利可达3000万元,在6年内全部收回投资。文件还提到,项目合作方式为合作和独资,负责部门为长安区民宗局和杜曲街道办。  作为业内知名的文化产业群曲江系的母公司,西安曲江文投主导了“曲江模式”,即先在历史文物附近圈地,炒作文化概念,后进行招商引资,打造项目使得地价升值。这一模式全国知名,也饱受争议。  推行“曲江模式”的典型场所是陕西的另一座著名古刹法门寺。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西安曲江文投在法门寺前方打造的非宗教场所的景区,打着“法门寺”的招牌,以慈善基金会的名义,将各种捐献当做收入来源。  据兴教寺方面介绍,西安市一名副市长曾口头表示,要把兴教寺打造成“第二个法门小镇”。西安市政府网站显示,该副市长负责文化、旅游、文物等方面的工作。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其曾任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是“曲江模式”的缔造者。  “玄奘塔失去僧人和信众的守护,仅仅作为一个景点,必丧失其文化内涵。不能因为改造,毁坏了弘扬佛法的道场,成为第二个法门寺。”兴教寺官方这样回应。  南方都市报:高龙
  申遗怎能成为拆迁兴教寺的理由
&&&& 来源: 荆楚网&&作者:林秀娟
  兴教寺,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刹建于唐朝,因其埋葬玄奘法师的灵骨,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教寺塔院的整体配套设施建设,是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等十方信众的捐资,可见兴教寺的宗教文化传播之博,每年在此举办的护国息灾水陆法会,在全国和东南亚佛教界都享有很高声誉。而这样一座宗教文化丰富的历史古刹,如今正面临着被拆迁、改造的命运。  兴教寺之所以要被拆迁,只因为除了玄奘塔寺之外的建筑不在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名单之中。正因如此,这些历代围绕玄奘塔逐步形成的塔院如今成为不和谐、妨碍申遗成功的建筑。即使拆除这么多的建筑,会破坏寺院的正常宗教活动,让僧团的修学和生活失去保障,即使拆了也有可能申遗不成功,但拆迁似乎是势在必行的。
  但是,申遗就一定要拆迁吗?难道申遗成功就比历史和文物本身都要重要?笔者不得不问,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到底是看得见的建筑,还是古迹中蕴含的千年历史文化?如果为了申遗就拆迁兴教寺,破坏正常的宗教活动,那么留下一个没有宗教文化内容的空壳,就算申遗成功了又有何用?现如今,我国的历史留存和文化保护的意识淡薄,拆真文物、造假古董的事例数不胜数,但这样的“仿古”建筑存在就已失去意义,没有其文化内涵,全是商业化目的、现代化躯壳。  兴教寺是一个远离城市的传统寺院,它的宗教文化是依靠僧人和信众的守护,拆除其三分之二的建筑势必影响僧人的宗教活动,而仅仅作为一个景点,这必将毁坏了弘扬佛法的道场,丧失其文化内涵,成为其他佛寺的复制品。拆迁之后的兴教寺还能代表什么?那大概只代表对历史文化的漠视吧。端午节为什么会变成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龙为什么要把古徽建筑卖给新加坡?这都需要深刻反省。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该是为了迎合需求而去改进历史,是要让需求来欣赏历史。对文化的合理保护即使没能成功申遗,也会得到别人的珍视。而拆迁古建筑,就等于忘记历史,蹂躏历史,更是一种文化犯罪。  此外,拆迁的目的也不免让人质疑,果真是为了让环境更优美吗?一个千年古刹,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建筑格局都是因地制宜地发展起来的,如今怎么就违和了?如此强硬地、大动作拆迁,大概只是为了申遗成功后的利益营收做准备吧。将千年古刹变成一个毫无文化气息的纯旅游景点,以创造旅游收入为最终目的,去建造一个完整的现代景区配备,这样存在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将毫无意义。  如果想让申遗走得更顺利,就要对兴教寺的拆迁改造重新定义,将文化保护置于首位,而不是为了盈利目的动了原有的建筑格局,破坏寺庙的各项功能。需要在保护塔院的整体性之下进行维修,保障玄奘塔和塔院配套建筑整体性使用的职能,保护其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意义,而不是蹂躏它的整体性和历史发展真实性,万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置千年文化历史于不顾。
六小龄童呼吁“希望国家宗教局等有关机构及领导出面协调” 
新快报讯 记者 唐佩阳 报道
&&&&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三分之二建筑面临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竟是申遗需要。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全国网友热议!
  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回应网友呼吁,表示“希望国家宗教局等有关机构及领导出面协调”。
  网友斥荒唐呼唤悟空来保护
  据此前报道,2007年开始,西安市开始将兴教寺纳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范畴。去年10月,兴教寺第一次得到消息,因为申遗需要,该寺许多建筑需要拆迁。为保住寺庙,兴住持宽池法师提出兴教寺退出申遗,有关领导竟称他“理念不超前”,并称“在兴教寺下面建一个寺庙花不了多少钱”。
  兴教寺面临被拆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成为昨日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几乎所有网友都表示不赞成拆迁兴教寺。
  有网友表示“一代佛学大师竟然丧失了最后的休憩地,可悲可叹啊!”有网友怒斥“为申遗拆遗”是“杀鸡取卵”,“拆千年古刹,无知无畏!”
  还有网友无奈呼唤:“悟空,快来救你师父啊!”
  曲江新区否认参与兴教寺改造
  昨日20时25分,“悟空”还真的有了回应。六小龄童在新浪发布微博:“埋有玄奘大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事关重大,我作为一个演员真诚地希望国家宗教局等有关机构及领导出面协调。”有网友惊喜评论:“大师兄又出来救师父了!”
  同日,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微博“曲江新区”回应此事时一力撇清称未参与拆迁,“日,市政府召开了西安市丝绸之路申遗专题会议,按照会议精神,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不再参与兴教寺周边环境改造工作。曲江新区及所属企业未参与兴教寺保护及改造的任何工作”。
  此前报道指出,兴教寺正成为业界知名的“曲江模式”新目标,申遗拆迁的背后,是注明的曲江系公司的商业运作。
其他推荐栏目链接
下一条信息--
上一条信息--
投稿邮箱:
| 微信号:xianfojiao |责编:法瑞常与 | 微信公众平台“法喜禅悦”faxi-chanyue (真正可以学佛的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添加本站水印图片版权所有、转载信息解释权归其发布单位、署名文章著作权归其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络修改或删除
Copyright&西安佛教寺院网(公益性质) 陕ICP备号-1 服务商:畅通网络西藏旅游之--西藏寺庙全攻略_6C社区
西藏旅游之--西藏寺庙全攻略
西藏旅游之--西藏寺庙全攻略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功绩,佛殿最初命名"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建的。"大昭"的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在大昭寺正门入口处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唐蕃会盟书。由正门进入后沿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曾是规模盛大的拉萨祈愿大法会"默朗钦莫"的场所。届时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人云集于此,齐为众生幸福与社会安定而祈祷,同时还举行辩经、驱鬼、迎诸弥勒佛等活动。"默朗钦莫"始于公元1409年,最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以神变之法大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院、各教派僧众,于藏历正月期间在大昭寺内举行祝福祝愿的法会而建成的。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的壁画,因满绘千佛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整座大昭寺的壁画有4400余平方米。继续右绕,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它既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佛之所在。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为大经堂。藏传达室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处。目前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从大经堂正可遥遥看见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两侧有两尊装饰华丽的佛像,左为莲花生,右为强巴佛塑像。大经堂的四周俱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堂外,开间均不大但布置简洁。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像是文成公主所带的佛像。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大昭寺历史上曾遭受两次灾难。公元7世纪后期,由信奉原始宗教苯教的贵族大臣发起的第一次禁佛运动,以及公元9世纪中期,由朗达玛发起的第二次禁佛运动,使大昭寺或沦为屠宰场,或遭到封闭,而释迦牟尼像两次被埋于地下。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便设于寺内,主要集中在庭院上方的两层楼周围。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如"金瓶掣签"等都在这里进行。小昭寺位于八角街北约500米处,座西朝东,由庭院、神殿、门楼、释迦牟尼像、屋面金顶和内外转经回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内供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赤金像及众多的佛偈和唐卡等,于1962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昭寺创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据载,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赤金像,行至现在小昭寺时,木车陷入沙地中。公主通过历算,决定把释迦牟尼像放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小昭寺亦称上密院,是研读佛经颇有成绩的喇嘛进一步深造的地方。?牐?罗布林卡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公园"。位于拉萨西郊,以前一直是达赖喇嘛的夏宫,现在则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园。罗布林卡一带原为灌木林,是拉萨河故道经过的地方。这里河道曲回,水泥流平缓,夏日汀草岸柳倒映其中,风景十分秀丽。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在哲蚌寺学经期间,时常到此搭帐消夏。七世达赖参政后,当时的驻藏大臣秉清庭旨意,在这里为他修建了乌尧颇章(帐篷宫),这是罗布林卡的前身。七世达赖晚年时又在附近修建了格桑颇章,并起名"罗布林卡",后经清帝世宗批准,七世达赖每年夏季在格桑颇章处理政务。从此,罗布林卡逐渐由疗养地演变为处理政教事务的夏宫。以后的历达赖均在每年的藏历三月十八日从布达拉宫移居罗布林卡,至藏历九、十月之交返回布达拉宫。亲政之前的达赖则常年在此习经学法。罗布林卡的建造过程,从七世达赖兴建乌尧颇章为始,十四世达赖修建达旦米文颇章为止,历时二百余年。在此期间,大规模的兴建活动有两次,一次在八世达赖期间,另一次是在十三世达赖期间。八世达赖时期扩建了辩经台、观戏楼、湖心宫、龙王宫、阅经室等,明显有了园林建筑的特点。十三世达赖对罗布林卡的扩建活动,主要是辟建金色林卡,在园林西部修建金色颇章和格桑德吉等建筑。罗布林卡的重要景点有:[新宫壁画] 新宫为两层楼建筑,室内壁画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典型壁画有猕猴变人的传说、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的生平传记、五世和十三世达赖访问北京等,共计301幅。[格桑颇章(七世达赖宫殿)] 这座三层楼房为典型藏式建筑,一楼的房间用于宗教仪式和接待客人,二、三楼上有达赖卧室及小经房,墙上画满壁画。[金色颇章(十三世达赖宫殿)] 建于1922年,是一位名叫金色坎布的富人专为十三世达赖修建的,现仍称"金色宫殿"。[格桑德吉]是一座小弄建筑物,内有释迦牟尼、观音等画像和雕塑。[湖心宫] 是罗布林卡最美丽的地方,主要建筑物包括湖心宫和龙王宫。湖心宫位于一人工湖畔,达赖喇嘛常此会见和宴请僧俗官员。哲蚌寺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有僧侣一万余人。该寺位于拉萨西郊培邬孜山南坡,占地20多万平方米。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哲蚌寺由宗喀巴的弟子绛央却杰·扎西贝丹建于公元1416年.宗喀收曾亲往亲持了开光仪式。初建的哲蚌寺规模很少,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殿堂和七个僧人。17世纪上半叶,五世达赖扩建了该寺,逐渐发展成七个扎仓。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甘丹颇章及50全康村。[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的中心占地4500多平方米,经堂内有190多根柱子,可容纳七千到一万名喇嘛,是全寺僧人集中诵经和举行仪式的场所。沿廊前石阶而下是宽敞的辩经场,各扎仓的喇嘛要在此立宗答辩,获胜后方能参加传昭大法会的格西资格考试。供奉的主佛是大白伞盖佛母像和无量胜佛9岁身量像。后殿正中供有一尊二层楼高的鎏金弥旺强巴佛;左边配殿是三世佛殿,供有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强巴三尊佛像;右边配殿内供有各种佛经。佛殿回廊的出口处有一方清朝同治皇帝的御笔匾额上书"输成向化"。大殿西侧的"龙崩康"是灵塔殿,其中三座银塔格外引人注目,中间一座即二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左右两塔为哲蚌寺的祖师塔。大殿三楼的祖师殿有藏经阁和强巴通真佛殿,供奉着强巴8岁铜像,铜像上的法螺据传是释迦牟尼的遗物,为镇寺法宝。四楼主殿供有释迦牟尼说法像,两旁还有13座银塔。侧殿为罗汉堂,内供佛教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并供有哲蚌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四大扎仓] 哲蚌寺扩建时有七个扎仓,后来逐步合并为四大扎仓,分别为果芒、洛色林、德央和阿巴扎仓。其中洛色林扎仓的规模最大,主经堂由108根圆柱组成,面积11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0名僧人同时诵经。后殿为强巴拉康,主供强巴佛。果芒扎仓主经堂由102根木柱组成,面积1000多平方米,内设吉巴拉康、敏主拉康及卓玛拉康,并列于大经堂最后面。德央扎仓主经堂由56根圆木柱组成成,面积500多平方米,主佛为维色强巴佛,意为破除一切穷困的强巴佛,是僧俗信众对未来美好幸福的向往和寄托。阿巴扎仓为密宗学院,大殿由48根大柱组成,面积480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9头34臂的胜魔饰畏金刚像,是黄教密宗三大本尊之一。传说该佛是大法王宗喀巴亲手塑建的。怖畏金刚右侧的宗喀巴像,据说也是宗喀巴亲自塑制的,其塑像的鼻梁端直挺拔,与其它寺院供奉的宗喀巴像有明显不同。[甘丹颇章] 该殿是达赖喇嘛在哲蚌寺的寝宫。在重建布达拉宫以前五世达赖喇嘛一直住在这里,并在那一时期执掌了西藏的政教大权,甘丹颇章也就成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同义语,史学界故称其为"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生活费哲蚌寺第十任堪布、即二世达赖喇嘛郭嘉措于公元1530年时兴建,宫室共7层,分前、中、后三幢建筑。前院系地下室的各类仓库。二层院落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四则皆为僧舍游廊。达赖喇嘛生活起居主要在7楼,设有经堂、卧室、讲经堂、客厅等。7楼还有两个殿,卓玛殿和护法神殿。殿内供奉有一个少女干尸,据说她原是旦巴林一个农民的女儿,后被寺庙以妖女为由处死,并将尸体风干后塑为吉祥天女神像。哲蚌寺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有僧侣一万余人。该寺位于拉萨西郊培邬孜山南坡,占地20多万平方米。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哲蚌寺由宗喀巴的弟子绛央却杰·扎西贝丹建于公元1416年.宗喀收曾亲往亲持了开光仪式。初建的哲蚌寺规模很少,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殿堂和七个僧人。17世纪上半叶,五世达赖扩建了该寺,逐渐发展成七个扎仓。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甘丹颇章及50全康村。[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的中心占地4500多平方米,经堂内有190多根柱子,可容纳七千到一万名喇嘛,是全寺僧人集中诵经和举行仪式的场所。沿廊前石阶而下是宽敞的辩经场,各扎仓的喇嘛要在此立宗答辩,获胜后方能参加传昭大法会的格西资格考试。供奉的主佛是大白伞盖佛母像和无量胜佛9岁身量像。后殿正中供有一尊二层楼高的鎏金弥旺强巴佛;左边配殿是三世佛殿,供有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强巴三尊佛像;右边配殿内供有各种佛经。佛殿回廊的出口处有一方清朝同治皇帝的御笔匾额上书"输成向化"。大殿西侧的"龙崩康"是灵塔殿,其中三座银塔格外引人注目,中间一座即二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左右两塔为哲蚌寺的祖师塔。大殿三楼的祖师殿有藏经阁和强巴通真佛殿,供奉着强巴8岁铜像,铜像上的法螺据传是释迦牟尼的遗物,为镇寺法宝。四楼主殿供有释迦牟尼说法像,两旁还有13座银塔。侧殿为罗汉堂,内供佛教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并供有哲蚌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四大扎仓] 哲蚌寺扩建时有七个扎仓,后来逐步合并为四大扎仓,分别为果芒、洛色林、德央和阿巴扎仓。其中洛色林扎仓的规模最大,主经堂由108根圆柱组成,面积11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0名僧人同时诵经。后殿为强巴拉康,主供强巴佛。果芒扎仓主经堂由102根木柱组成,面积1000多平方米,内设吉巴拉康、敏主拉康及卓玛拉康,并列于大经堂最后面。德央扎仓主经堂由56根圆木柱组成成,面积500多平方米,主佛为维色强巴佛,意为破除一切穷困的强巴佛,是僧俗信众对未来美好幸福的向往和寄托。阿巴扎仓为密宗学院,大殿由48根大柱组成,面积480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9头34臂的胜魔饰畏金刚像,是黄教密宗三大本尊之一。传说该佛是大法王宗喀巴亲手塑建的。怖畏金刚右侧的宗喀巴像,据说也是宗喀巴亲自塑制的,其塑像的鼻梁端直挺拔,与其它寺院供奉的宗喀巴像有明显不同。[甘丹颇章] 该殿是达赖喇嘛在哲蚌寺的寝宫。在重建布达拉宫以前五世达赖喇嘛一直住在这里,并在那一时期执掌了西藏的政教大权,甘丹颇章也就成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同义语,史学界故称其为"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生活费哲蚌寺第十任堪布、即二世达赖喇嘛郭嘉措于公元1530年时兴建,宫室共7层,分前、中、后三幢建筑。前院系地下室的各类仓库。二层院落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四则皆为僧舍游廊。达赖喇嘛生活起居主要在7楼,设有经堂、卧室、讲经堂、客厅等。7楼还有两个殿,卓玛殿和护法神殿。殿内供奉有一个少女干尸,据说她原是旦巴林一个农民的女儿,后被寺庙以妖女为由处死,并将尸体风干后塑为吉祥天女神像。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下。关于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意为"冰雹寺";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寺院全称为"色拉大乘寺"。色拉寺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黄教寺院,是藏传佛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院。该寺是1419年由喀巴的弟子绛钦却杰·释迦益西在柳乌宗贵族朗卡桑布的资助下修建的。18世纪初,固始汗对色拉寺进行扩建,使它成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9000多人。色拉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麦巴扎仓、结巴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措钦大殿]于1709年由固始汗后裔拉藏汗赞助修建。大殿共有180根木柱,面积1092平方米,可容纳5000僧人同时诵经。共4层,正殿内主供一尊高度超过二层楼的强巴佛和释迦益西的塑像。殿内还有乃堆、甲央、宗喀、土其拉康。[扎仓(学院)] 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色拉寺亦有三个重要的扎仓,即阿巴扎仓(密宗学院)、结巴扎仓(显宗学院)和麦巴扎仓(医学院)。色拉寺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意为色拉寺独有的金刚杵加持节。据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个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扎实仓堪布于藏历12月27日迎人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过去,按习惯每到12月27日清晨,结巴扎仓的"执法者"骑上快马将金刚杵送往布达拉宫呈给达喇嘛,达赖喇嘛对金刚杵加持后,再快马送回色拉寺。这时,结巴扎仓堪布升座,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 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以表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每年这天来色拉寺等告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色拉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如释迦益西从北京返藏时事回的皇帝御赐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绮帛、金银器等。其中释迦益西的彩色缂丝像,长109厘米,宽67厘米,虽经500多年,但色彩仍很鲜艳。藏在措钦大殿的200余函《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全是用金汁抄写的,十分珍贵。据统计色拉寺有上万个西藏本土制作的金铜佛像,还有许多从印度带来的黄铜佛像。这些佛像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工艺品,体现了灿烂的西藏宗教艺术。哲蚌寺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有僧侣一万余人。该寺位于拉萨西郊培邬孜山南坡,占地20多万平方米。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哲蚌寺由宗喀巴的弟子绛央却杰·扎西贝丹建于公元1416年.宗喀收曾亲往亲持了开光仪式。初建的哲蚌寺规模很少,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殿堂和七个僧人。17世纪上半叶,五世达赖扩建了该寺,逐渐发展成七个扎仓。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甘丹颇章及50全康村。[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的中心占地4500多平方米,经堂内有190多根柱子,可容纳七千到一万名喇嘛,是全寺僧人集中诵经和举行仪式的场所。沿廊前石阶而下是宽敞的辩经场,各扎仓的喇嘛要在此立宗答辩,获胜后方能参加传昭大法会的格西资格考试。供奉的主佛是大白伞盖佛母像和无量胜佛9岁身量像。后殿正中供有一尊二层楼高的鎏金弥旺强巴佛;左边配殿是三世佛殿,供有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强巴三尊佛像;右边配殿内供有各种佛经。佛殿回廊的出口处有一方清朝同治皇帝的御笔匾额上书"输成向化"。大殿西侧的"龙崩康"是灵塔殿,其中三座银塔格外引人注目,中间一座即二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左右两塔为哲蚌寺的祖师塔。大殿三楼的祖师殿有藏经阁和强巴通真佛殿,供奉着强巴8岁铜像,铜像上的法螺据传是释迦牟尼的遗物,为镇寺法宝。四楼主殿供有释迦牟尼说法像,两旁还有13座银塔。侧殿为罗汉堂,内供佛教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并供有哲蚌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四大扎仓] 哲蚌寺扩建时有七个扎仓,后来逐步合并为四大扎仓,分别为果芒、洛色林、德央和阿巴扎仓。其中洛色林扎仓的规模最大,主经堂由108根圆柱组成,面积11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0名僧人同时诵经。后殿为强巴拉康,主供强巴佛。果芒扎仓主经堂由102根木柱组成,面积1000多平方米,内设吉巴拉康、敏主拉康及卓玛拉康,并列于大经堂最后面。德央扎仓主经堂由56根圆木柱组成成,面积500多平方米,主佛为维色强巴佛,意为破除一切穷困的强巴佛,是僧俗信众对未来美好幸福的向往和寄托。阿巴扎仓为密宗学院,大殿由48根大柱组成,面积480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9头34臂的胜魔饰畏金刚像,是黄教密宗三大本尊之一。传说该佛是大法王宗喀巴亲手塑建的。怖畏金刚右侧的宗喀巴像,据说也是宗喀巴亲自塑制的,其塑像的鼻梁端直挺拔,与其它寺院供奉的宗喀巴像有明显不同。[甘丹颇章] 该殿是达赖喇嘛在哲蚌寺的寝宫。在重建布达拉宫以前五世达赖喇嘛一直住在这里,并在那一时期执掌了西藏的政教大权,甘丹颇章也就成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同义语,史学界故称其为"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生活费哲蚌寺第十任堪布、即二世达赖喇嘛郭嘉措于公元1530年时兴建,宫室共7层,分前、中、后三幢建筑。前院系地下室的各类仓库。二层院落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四则皆为僧舍游廊。达赖喇嘛生活起居主要在7楼,设有经堂、卧室、讲经堂、客厅等。7楼还有两个殿,卓玛殿和护法神殿。殿内供奉有一个少女干尸,据说她原是旦巴林一个农民的女儿,后被寺庙以妖女为由处死,并将尸体风干后塑为吉祥天女神像。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下。关于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意为"冰雹寺";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寺院全称为"色拉大乘寺"。色拉寺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黄教寺院,是藏传佛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院。该寺是1419年由喀巴的弟子绛钦却杰·释迦益西在柳乌宗贵族朗卡桑布的资助下修建的。18世纪初,固始汗对色拉寺进行扩建,使它成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9000多人。色拉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麦巴扎仓、结巴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措钦大殿]于1709年由固始汗后裔拉藏汗赞助修建。大殿共有180根木柱,面积1092平方米,可容纳5000僧人同时诵经。共4层,正殿内主供一尊高度超过二层楼的强巴佛和释迦益西的塑像。殿内还有乃堆、甲央、宗喀、土其拉康。[扎仓(学院)] 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色拉寺亦有三个重要的扎仓,即阿巴扎仓(密宗学院)、结巴扎仓(显宗学院)和麦巴扎仓(医学院)。色拉寺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意为色拉寺独有的金刚杵加持节。据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个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扎实仓堪布于藏历12月27日迎人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过去,按习惯每到12月27日清晨,结巴扎仓的"执法者"骑上快马将金刚杵送往布达拉宫呈给达喇嘛,达赖喇嘛对金刚杵加持后,再快马送回色拉寺。这时,结巴扎仓堪布升座,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 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以表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每年这天来色拉寺等告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色拉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如释迦益西从北京返藏时事回的皇帝御赐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绮帛、金银器等。其中释迦益西的彩色缂丝像,长109厘米,宽67厘米,虽经500多年,但色彩仍很鲜艳。藏在措钦大殿的200余函《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全是用金汁抄写的,十分珍贵。据统计色拉寺有上万个西藏本土制作的金铜佛像,还有许多从印度带来的黄铜佛像。这些佛像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工艺品,体现了灿烂的西藏宗教艺术。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之首寺,位于拉萨东面达孜县境内,距布达拉宫47.4公里。旺波尔山位于拉萨河畔南岸,山形南北走向,稍微向东。甘丹寺就建造在旺波尔峦的山坳里,海拔3800米。在黄教的六大寺院中,甘丹寺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能说它是藏传佛教六大寺的祖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亲自筹建该寺并担任了第一任赤巴,最终圆寂于此。甘丹寺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进行规模盛大的供奉活动,以扩大黄教影响。法会之后,宗喀巴和他的门徒在帕竹政权的支持下于旺波尔山兴建甘丹寺。甘丹寺经历了95代赤巴的经营,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鼎盛时期甘丹寺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75万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宗喀巴寝殿、羊八犍经院、宗喀巴灵塔祀殿、绛孜扎仓以及夏孜扎仓、23个康村、20个密村。甘丹寺是建立在山顶上的神奇之寺,寺院全称"甘丹朗杰林",直译为喜足尊胜洲,也可译极乐寺。寺名"甘丹"是"受乐知足"之意。甘丹寺的建立,标志着宗喀巴及其追随者以独立于其它教派的姿态出现在西藏佛教界。[措钦大殿] 是甘丹寺最大的经堂,宽43.8米,深44.7米,有大柱108根,可容纳3300名僧人同时诵经。殿内主供的是未来佛强巴佛,后增供宗喀巴等鎏金铜佛。大殿中有一根很奇怪的大柱,它离开地面有一掌厚的距离。相传在修建甘丹寺时,为了使大殿更加牢固,宗喀巴大师决定在大殿中央立一根大柱撑住殿顶,可是找遍拉萨地区也找不到那么高大的树木后来,在西藏东部的原始森林里找到了大树。在返程途中住宿时,大树却不见了,回头找时,发现它又立在原处。他再次把树砍倒并日夜不停的催运,终于运到了甘丹寺。打磨好后竖在大殿中央,但是大柱不肯支撑而离地一掌。从此,到甘丹寺的人都要摸一摸柱底,以祈祝寿吉祥。[宗喀巴寝殿]藏语称"赤妥康",是宗喀巴和历任甘丹赤巴起居、修习密法之所,始建于1409年,殿内主供文殊菩萨和尊胜母、大白伞佛母等。由于殿内保存有宗喀巴及历任甘丹赤巴用过的衣物,因又名"存衣殿"[羊八犍经院]高4层,面积800平方米,于1409年兴工建造。殿内后墙有巨石一块,相传是印度羊八犍地方飞来,故得名。[宗喀巴灵塔殿]藏语之为"司东康"。该殿是羊八犍经院的最高层,公元日宗喀巴在赤妥康圆寂,遗骸保存于银塔之中,后由固始汗之孙洛桑旦增以青海地区所属的一年税收换成黄金,全部包裹于灵塔塔身,并饰以各种名贵珠宝,使其成为一座极其富丽的金塔。寺中除了上述重要建筑之外,还有大量的僧房和康村,僧房围绕扎仓布置。扎仓是寺院下面的经学院,甘丹寺有两大扎仓,即夏孜扎仓和绛孜扎仓,位于旺波尔山的西梁。绛孜扎仓系宗喀巴亲传弟子霍尔顿·朗嘎白瓦兴建。扎仓下面为康村,甘丹寺法定僧人3300人,实际人数一度达5000余人。喇嘛们按地区分别组织在各个康村和密村中。寺内有23个康村和20个密村。康村的建筑一般由小经堂、僧居、厨房、仓库组成。此外甘丹寺中还设有九个辩经场,以适应春、夏、秋、冬四季法会和平时辩经需要。甘丹寺内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以清乾隆皇帝所赐盔甲和明永乐皇帝所赐锦锻乡塘最为著名。盔嵌金银珍宝,系乾隆皇帝于公元1757年作为对黄教始祖宗喀巴的供奉赐给西藏的,头盔上面还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作了说明,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珍品。锦锻绣塘是明朝永乐皇帝赠赐给大慈法王释迦也失的,共有释迦牟尼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精制的锦锻24幅,大慈法王返藏后立即转奉给上师宗喀巴。这些绣像,每年元月要展示3周,称"甘丹绣塘节"。甘丹寺不但汇萃了大量建筑与艺术珍品,在历史上它还占有相当重要的政治及宗教地位。1961年,甘丹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布寺位于堆龙德庆县境内,距拉萨约七十公里。楚布寺是噶玛噶举派的主寺。活佛的转世习俗就是从楚布寺开始的,后来被西藏的其它教派推而广之。楚布寺于1187年由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修建,初建时寺庙规模不大。二世噶玛巴继位后从元朝政府得到一笔拨款进行了扩建,形成较大规模,但在1410年毁于地震。1414年,明成祖又拨下一笔专款,在五世噶玛巴主持下又得以重建。噶玛噶举派也被称作黑帽派,因1256年蒙古汗哥赐予二世噶玛巴一顶金缘黑帽而得名。从此以后,逐渐形成以楚布寺为中心的黑帽转世传承系统。1259年忽必烈继位,忽必烈是萨迦派八思巴的信徒,故大力推崇萨迦派。因噶玛巴不愿为忽必烈做事而被囚禁。噶玛巴被释放后回到楚布寺,他的晚年全力投入楚布寺的整修和扩建工作,死于1283年。逝世前,他在楚布寺开创了活佛转世的宗教习俗。现已传承至第十七世噶玛巴。朝圣者和游客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得到十七世小活佛噶玛巴的摸顶--这一仪式每个月才可以举行一次。据说,被摸顶者一生可以免于灾祸。药王山摩崖造像药王山西侧的摩崖石刻是拉萨有名的一处室外景观,山体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数千个大小佛像,因此,人们也称其为"千佛崖"。相传,这里最早的石刻佛像是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作品,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记》记载:一日松赞干布来到红山,见到六字幼影从从山中自然显现,他当即沐浴净身,默默祈祷。随后,又于六字真言放出的光芒中看到观世音菩萨、度母、马头金刚等佛像,于是他请人依照自然所现,在岩石上雕刻出佛和菩萨的像以及六字真言。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岩石上雕刻着佛像和各种菩萨造像,时至今日,每日还有人叮叮咚咚地凿着石头。千佛崖前央有无数玛尼堆,这是朝拜者们留下的石头堆。药王地处拉萨的大转经路上,每日来这里朝拜者众多,玛尼堆也特别高大。藏历4月萨嘎达瓦节时,转经路上整日人潮滚滚,千佛崖前也是人山人海。止贡寺墨竹贡卡县东北的止贡区是元代西藏最大的万户之一。1179年,仁钦贝在此创立了止噶举教派,并修建了止贡寺。寺背侧山上有座著名的天葬台,称为止贡坛城。据说世上最著名的天葬台只有两个,一个是止贡寺天葬台,另一个是印度的斯哇采天葬台。经过止贡寺活佛灌顶的人,死后灵魂可以出窍,进入三善趣境界,而不会下地狱。因而,许多人不远千里来送死者来此天葬。13世纪晚期,止贡寺与萨迦寺发生纠葛,萨迦寺纠集武力焚毁了止贡寺。止贡派势力一度大减,后来又逐渐恢复元气,直到17世纪前叶,止贡派仍然是黄教一大劲敌。热振寺热振寺系噶当派教戒的首寺亦称创始寺。此派渊源于阿底峡,创立于其弟子仲顿巴。公元1057年,仲顿巴创建热振寺后,继承了阿底峡全部显密教法,并以此寺为根基,逐渐形成了噶当派。公元十一、十二世纪,因为此派重视善恶报应、因果轮回和超脱生死的说教,所以僧众和寺庙发展很快,遍布全西藏。公元十五世纪初,宗喀巴根据噶当派的教义加上他自己对显密经论的造诣,创立了格鲁派。因此可以说噶当派是格鲁派的前身,格鲁派是噶当派的进一步发展。格鲁派创立之后,热振寺改宗为格鲁派。热振寺建于林周县普多曲境内,寺庙总占地面积约25亩。主殿坐北向南,是二层建筑,占地面积约一亩。主殿第一层为大经堂,是进行各种佛事活动的场所。大经堂四周为若干小经堂,内藏有佛像、经书等物品。经堂内的墙壁有两层,内墙壁用《甘珠尔》和《丹珠尔》等经书砌起,外墙用石头砌成。第二层有若干间寝室专供达赖、摄政等高级官员巡游路过时居住。还有供佛像的小经堂、放物品的仓库等。主殿西面是热拉章,内有热振活华的寝室、举行各种仪式的大经堂、小经堂等等。热振寺位于山腰,附近古柏满坡,溪水潺潺。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东南约20公里处,属加措区夏鲁乡,海拔4000米。在环绕寺庙的村庄入口附近,十多棵枝干异常粗壮、形态怪诞的柳树向来人提示着这是一块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土地。夏鲁藏语意为"新生嫩叶"。夏鲁寺始建于宋代,由喇嘛吉尊西绕琼乃创建并在此传播佛经,从此寺庙的香火便开始兴旺起来。十四世纪夏鲁寺成为当时颇具影响力的一座寺庙,在该寺发展的鼎盛时期,寺中可容纳2800名僧人,并曾以夏鲁寺为中心,形成夏鲁教派,但并未对藏传佛教产生过大的影响。据说夏鲁寺还曾以传播"神行法"而闻名,修得此法能长时间行走如飞,不需休息。布顿·仁钦珠曾任夏鲁寺的大喇嘛,该寺就在他的主持下于1333年进行大规模重建与扩建的。有许多从内地来的汉族工匠参加了这一工程,因此整个建筑为藏式殿堂、汉式殿顶,这使夏鲁寺明显地有别于其它喇嘛寺。寺内主要建筑为夏鲁拉康(大殿)和卡瓦、、康清、热巴、安宗四个拉仓(经院)。拉康内供有木制及泥塑佛像,一层是藏式内院大经堂,二层为四座汉式殿堂,分别为前殿、正殿和左右配殿,皆为重檐歇山绿色琉璃顶。这是目前西唯一的一座保留元代汉代风格的汉藏结构寺庙,其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绿色琉璃瓦覆盖的汉式结构屋顶。这种元代风格的建筑在目前中国其它地区也是极少见的。夏鲁寺内藏有丰富精美的壁画、石板雕刻画和八思巴的文告等文献多件。壁画主要集中在大殿周围的回廓两壁上,内容以佛经为主,采取分格形式,每个大方格子内绘有不同的场面,在大方格下面的长方格内是用古藏文写的图画内容。壁画中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古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这些壁画既吸取了印度、尼泊尔传统壁画的笔法,又有宋代、元代与孰煌壁画的风格。夏鲁寺的一些浅雕石板画也相当精彩,内容有佛像、飞天等。在各个殿堂主供像周围,经常可以发现一些被信徒们奉献的纸币所覆盖的极精精美的小菩萨、活佛、法师等塑像,虽然无法了解它们的年代与作者,但其表现出的魅力是使人难以忘怀的。此外寺内还藏有四宝:一是由小木板镶嵌而成的拼经板,约二尺见方,共有一百零八块。 来此朝佛的人皆以能得到一张拼经板的拓片为幸。第二件宝物是大殿内的一个铜坛,坛内装圣水,平日用红布封口并加封条,每十二年开封换水一次,若得一杯圣水,即可洗净一百零八种污垢。第三宝是大殿门口放的一块盆状巨石,据说曾是建寺喇嘛的洗脸盆,并传说此盆在雨天接满雨水后,雨水无法倒出来。第四件宝贝是一块刻有六字真言和四个小塔的石板,传说是在建寺破土时发现的,因此成了本寺的根基。这四件宝物是夏鲁寺的镇寺之宝,世代相传至今。萨迦寺位于萨迦境内,在日喀则市西南方约160公里处,海拔4280米。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即当地土壤的颜色。萨迦寺座落在本波山麓,仲曲河两岸。河北为北寺,现在已成废墟;河南是南寺,即现萨迦寺所在。该寺院墙被纵向涂有经红、白、灰三色相间的色带,红色象征文殊,白色象征观音,灰色是金刚持菩萨,三色成花,故人称萨迦教派为"花教"。萨迦南寺于1268年由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所建,是当时西藏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受元代影响及政治需要,该寺的建筑形式犹如城堡,平面呈正方形,四面环有石砌护城河及两道城墙,四角筑有角楼,中段建有碉堡。整个寺院唯有东面有门桥以供出入。萨迦寺占地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经堂、八思巴"则金拉丈"(公署)及僧舍多处。大经堂面积5700平方米,大殿内有40根极粗的柱子,以中间四个直径约1.2米的柏树原木最为突出。传说这四根柱子分别为"元朝皇帝所赐的柱子","公老虎送的柱子","海神送的柱子"和"野牦牛送的柱子"。每个柱子上都有一个神话故事,这在大殿壁画上有详细记载。殿内还藏有藏、蒙、梵、汉文抄写的经书及各种书籍数万册。在大殿主供佛像后面,有一个巨大的书库,里面除了堆放着高及屋顶的各种卷经书之外,还保存着一部金粉抄写的1.3米、1.7米长、1米厚的世界最大的经书。大经堂的第二层为"平措颇章灵塔",以及专门收藏用藏文写的有关历史、医药、历算、天文、地理及人物传记的"贝竹康"。大经堂两边还有两个配殿,西边现为传授制作沙绘曼陀罗技艺的场所,东边配殿供有萨迦派截至十四世纪为止的11位大师的灵塔和一个沙制曼陀罗。整个大经堂的右侧及后面是八思巴的公署和僧舍,其中一部分为元代遗址。萨迦派与其它教派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一则是准许教徒取妻生子,且该教派的政治权力父子相传,而宗教权力则叔侄相传。八思巴被封为萨迦法王后,萨迦派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萨迦寺已计有四十多座殿堂,遍布仲曲河两岸。但在十六世纪时,一场大火几乎将南寺全部夷为平地,直到1948年才在多年的不断修缮之后恢复了该寺的原貌。现在北寺遗址已开始重建,但大部分地面仍被破碎石所覆盖。靠近山脚处有一座新修复的白塔,据说塔内藏有萨迦派第一代祖师的舍利。?牐?白居寺位于江孜县西北宗山脚下。藏语称为"班廓曲丹",意为"吉祥轮大乐寺"。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其建筑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纪至十五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都完整保存且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白居寺由大殿、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大殿] 共三层。一层大经堂内挂满各种唐卡,唐卡中央有一尊近八米高的释迦牟尼铜佛坐像,是白居寺的主供佛。据载,铸造这尊佛像,用去二万八千斤黄铜。大殿二层东西配殿,有闻名全藏的泥塑罗汉堂。无量宫殿位于大殿第三层,内有八根立柱,四壁绘满密宗坛城壁画。[扎仓] 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所以它的独特之处是各教派和平共存于一寺。寺内共有十七个扎仓,分属萨迦、夏鲁和格鲁三个教派。[吉祥多门塔] 建于公元1436年,相传为布顿大师所设计,集中了各塔之所长。此塔直径62米、塔高42米(共13层),由十三层石阶、塔基、塔腹、塔瓶、十三天、宝盖及金幢等几个建筑单元组成。一至五层塔腹和塔瓶建有石墙泥面围栏、墙檐。塔腹分东、西、南、北四面,每面开殿五间;塔瓶东、西、南、北四面各开大殿一间,全塔开门108间、实为76间。塔心为实心,立有中木。塔形下大上小,递层逐渐上收。塔东面建有通往各层直至塔尖的门殿和石阶,称为入大解脱城门。与大殿壁画内容相比,吉祥多门塔各层佛殿更注重于密宗题材及其师徒教法传承画面的表现。除一层西大殿净土殿和东大殿兜率宫殿分别表现的是西方净土变和弥勒本生及传记画面外,其余诸殿表现的均为密宗四部内容及其相关教法传承画面。据《江孜法王传》统计,从底层至塔幢各殿,分别按事部、行部、瑜伽部等次第绘有诸佛菩萨画像27529身、二层绘有1542身、三层绘有3400身、四层绘有1278身、五层绘有18886身、横斗绘有321身、十三法轮绘有677身、塔幢绘有127身。全塔绘诸佛菩萨画像近三万余身,不愧为"见闻解脱十万佛塔"的美誉。白居寺由于其悠久历史,完整的建筑和特殊的宗教价值、及寺塔内保存完好、难以数计的精美的壁画和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牐?绒布寺建于1899年,属红教(宁玛派)寺庙。位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距珠峰顶约20公里,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贡觉林卡位于日喀则市东面约2公里处的年楚河畔。由七世班禅旦白尼玛于1825年依照罗布林卡所建,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 ,是班禅消夏避暑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夏宫。这里古木参天,绿草如茵,清澈的小溪穿流其中,碧潭小桥点缀其间,是逛林卡的好去处。?牐?嘎东寺位于日喀则白朗县境内。嘎东寺历经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到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盛行格鲁派。寺中珍藏有举世罕见的宝物,即该寺第四任堪布桑布钦布的两条胫骨和空行母丝萨曲珍的头颅。在桑布钦布的右胫骨上端的骨缝四周天然生成着微小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无量光佛、护法神、度母五尊佛像;左胫上端天然生成着微小的释迦牟尼像和4个白色舍利;在度母化身空行母丝曲珍的头颅上天然生成着三个藏文字母和度母像。原嘎东寺已被毁坏,1985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嘎东寺。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宗喀巴师徒3尊、度母等佛像。每年藏历7月29日,寺院举行"驱鬼"仪式。江孜山遗址耸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军600人占领岗巴宗,同时从亚东向北入侵江孜,在宗山受到江孜军民的拼死抵抗。江孜人民在宗山上筑起炮台,用土炮、土枪、"古朵"、刀剑、梭标和弓箭与入侵之敌展开了英勇的血战,战斗持续8个月之久。1904年5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千余军民偷袭英军将其全歼。6月,英军派来了援军,用大炮狂轰宗山炮台,堡垒中的火药库为英军炮火击中爆炸。江孜军民在最后关头,仍用石头拼死抵抗,坚持了3天3夜。最后所有勇士宁死不屈跳崖殉国,写下了光辉而悲壮的篇章。宗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抗英的炮台。宗山还是西藏旧政府江孜宗所在地,清乾隆年间大臣巡边的四声石碑仍保存完好,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帕拉庄园帕拉原是不丹一个部落的酋长,因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衔。随着帕拉家族权势的增大,帕拉庄园的规模日益扩展。1904年,英侵略军焚毁了江孜附近江嘎村的帕拉庄园。抗英战争结束后,帕拉庄园迁到班久伦布村,历经数十年其家族势力不断扩大。帕拉庄园主旺久当过林布寺小喇嘛,还俗后主持庄园的日常事务。他整顿庄园经济,扩充庄园规模,加强对农奴的统治,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帕拉拥有小庄园22个,占有土8600多砍(面积丈量单位)、牧场6个、总牲畜14250余头(只)、占有朗生(农奴)2440余人。1959年,帕拉旺久参与叛乱并外逃,其庄园理应全部没收,当时的江孜分工委考虑到帕拉庄园系西藏十二大庄园之一,具有特殊意义,对其进行了妥善的保护。随后,县委、县府对其进行了多次维修。帕拉庄园是如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旧西藏贵族庄园。帕拉庄园现存房屋57间,主体建筑为3层楼房,设有经堂、会客厅、卧室、还有玩麻将的专用大厅。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经堂陈设考究,经书、佛龛保存完好;卧室之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还有帕拉贵族当年遗留下来的名贵食品,、餐具、进口酒、进口白醋、珍贵裘皮服饰,极尽奢华之能事,清晰地再现了帕拉贵族当年骄奢的生活。经堂、卧室陈列的三张照片,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主体大楼中,陈列着皮鞭、脚镣等刑具,庄园中还保存着旧时的监狱,这是西藏贵族统治农奴的工具。至今仍保持原貌的朗生院13间,其朗生住房,拥挤、低矮、阴暗,形同牢笼,与贵族的豪华住宅形成鲜明对比。帕拉庄园,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旧西藏的缩影,为考证西藏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大量例证。阿里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遗址在阿里扎达县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札不让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皮央等,均有大量文物遗存。近数十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等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遗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风格独特、气势宏大,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层面。所绘人物用笔简练,性格突出,其丰满动感的女体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古格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各种外来文化所影响,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痕迹。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规模宏伟、面积浩大的高原古城,它不仅为研究西藏历史,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托林寺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是十一世纪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由于古格王朝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佛教中心,其规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九百多年来,托林寺虽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扎达土林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进入扎达,便会看到象泉河两岸土林环绕,巧夺天工,蜿蜓曲折数十里。有的形似勇士驻过山头,我的形似万马奔腾,有的形似虔诚教徒静坐修行……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这里婉若神话世界。雍布拉康座落在山南乃东县东南约5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下班,是西藏最早的宫殿。"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日的山势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藏族民间流传着关于修建雍布拉康的一段神话故事。据说,一世赞普乃天神之子,有一天他从天梯下降至赞塘平原时,被当地十二个正在放牧的苯教徒看到并拥他为王。牧民们用肩头当座把他高高抬起,故称其为聂赤赞普(意为"肩坐王")。此后雅砻部落的人民就修建了雍布拉康,作为聂赤赞普居住的宫殿。雍布拉康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3层建筑。一层的前半部为门厅,面积33平方米,门厅外是一个带檐的小平台。后半部是佛殿,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的塑像。第二层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三面环绕矮墙的平台,后半部是带天井的回廊。五世达赖喇嘛时在碉楼的顶部加盖了四角攒尖式金顶。雍布拉康除部分僧房外,还有一间供历世达赖喇嘛来此礼拜时居住的卧室。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境内,始建于公元762年,建成于779年,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桑耶寺的寺基由莲花生大师测定,整个寺院的建筑由寂护设计,赤松德赞主持奠基。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从内地、印度、于阗等地邀请高僧住寺传经、译经,鼓励贵族子弟出家到桑耶寺修行,并宣布吐蕃全民一律尊信佛教,从此奠定了桑耶寺的崇高地位。历史上著名的印度佛教与汉地佛教教义之争便发生在这里。桑耶寺是以古代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乌达波寺为蓝本而建造的。主殿建成以后,历代增修扩建,占地面积约为4900多平方米,规模宏伟。整个建筑群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宏伟的乌策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的日、月两轮;乌策大殿四角的四座右铭佛塔分布有四大殿、八小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环绕寺庙四周的圆形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建筑群占地面积11万余平方米。乌策大殿门口有一"兴佛盟誓"碑。多吉德殿大门外右侧有一吐蕃石碑,高3.8米,座高0.8米,碑文为古藏文(汉文为"吐蕃金石录")。主殿门前有石狮一对,狮高1.2米、宽0.47米、长0.76米,石座为方形上雕有方形莲花纹。寺内还有一对汉白玉石象,高1.05米,造型古朴、线条柔美,富有唐代雕刻之风,是该寺现存石雕艺术的珍品。寺内还有一口大铜钟,钟高1.1米,直径0.55米,钟铸有古藏文,十分罕见。据《贤者喜宴》载,此铜钟是西藏地区所铸的第一口钟。桑耶寺主殿回廊及配殿均有年代久远的精美壁画。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约二公里,属格鲁派寺院。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寺中悬挂有一口铜钟,在整个西藏都很有名。藏语中,昌是鹰,鹞的意思,珠是龙的意思。相传此地在建寺前有一恶龙,被松赞干布鞋化身为大鹏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故得名。莲花生和米拉日巴等有名的人物都曾在昌珠寺周围修行,其修行的遗址仍存,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昌珠寺珍珠唐卡为镇寺之宝,所画的是坚期木尼额松像(观世间菩萨憩息图)。整个唐卡长2米,宽1.2米,共耗珍珠26两(计29026颗),镶嵌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珊瑚4.1两(计1997颗),黄金15.5克。藏王墓系公元七一九世纪各代吐蕃赞普的陵墓群,位于山南琼结宗山西南方向,现属琼结县琼果区,是西藏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王陵。整个陵墓群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墓封土高大,高出地面约10米左右,远望犹如一座座起伏的小山。靠近河边有一座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墓上有座小庙,里面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是守墓人的居所。据史料记载,墓内共设五个神殿。墓长一箭之地,宽约100公尺。墓的大门朝西南开,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以示对佛祖的虔诚。墓中的神殿供有松赞干布、释迦牟尼和观世音的确良塑像,还有大量的金银、珍珠、玛瑙等随葬品。墓左面埋有他出征时穿的金盔甲一副,脚部埋有珍珠2.5克(克,是藏族重量的单位,约28斤)。墓右面埋有用纯金作的骑士和战马,作为松赞干布死后的侍从。藏王墓内现遗存石狮一对,石碑两方。其中于1984年挖掘出土的赤松德赞碑,高7.18米,碑面有云龙、四蛇、飞天、日月等浮雕图案,并刻有59 行歌颂松德赞的古藏文;镇墓石狮一对,一狮除左腿折断外,还较完整。石狮通高(带座)1.55米,座长1.2米,宽0.76米,刻工简练,形象生动。藏王墓不仅反映了一千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同时它对于研究吐蕃王朝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敏珠林寺位于山南扎囊县,是宁玛派(红教)在前藏的一个主寺,由居美多来创建于17世纪中叶。寺院坐西朝东,四面群山环抱,山青水秀,环境十分优美。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围墙为多边形。寺内主要建筑为拉康佛殿,坐西向东,高三层。,底层为大经堂,面阔5间,进深6间,内有20根方柱,其中有两根高5.5米的林柱通向二层。经堂有一护法神殿,门框、门楣上绘有很多人头,殿内墙壁也绘满了护法神像。这些神像全是多头多臂,面目狰狞,看后使人毛骨悚然。供奉这类佛像是宁玛派寺院和密宗扎仓的一大特点。按藏传佛教的解释,这些忿怒的护法神灵,是寺院防御敌人和恶魔的守卫者,被称为"护法神"。从艺术角度说,这种造型粗放、夸张的神灵形象,是西藏密宗艺术的表现,与原始苯教有着密切关系。祖拉康二层中间为天井,周围有5座小佛殿,还有一些僧舍。第三层有两个佛殿,其中喇嘛拉康佛殿内,绘有历代著名宁玛派喇嘛像。敏珠林寺最大的佛殿是桂花康,底层经堂进深7间、面阔7间,为两层建筑。敏珠林寺注重研习天文历算、医学,并以文字书法优美而著称。按以往惯例,由敏珠林寺选取派精通历史、佛学、藏文和医药、历算的高僧,担任设在布达拉宫内的僧官教师,另一部分人则到门孜康负责研究历算和编写修订《藏历年表》。敏珠林寺的僧人可娶妻生子,在寺主继承上以父子或翁婿传承,并不完全限定在父子血统关系上。敏珠林寺在研究宁玛派的历史、教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卡若遗址卡若遗址是西藏二十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唯一的新石器遗址。该遗址面积大,保存情况好,文物堆积层丰定,文物分类繁多,是藏学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卡若遗址距昌都镇几公里,海拔3100米,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会同有关部门于1978年和1979年对卡若遗址进行两次规模较大的发掘,共清理出房屋遗址28座,道路2条,石墙3段,圆石台2座,石围墙3座,灰坑4处,出土各类石器7968件,骨器366件,陶器2万余片,装饰物50余件,此外还有部分粟米、动物骨殖等。发掘结果表明,在澜沧江源头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上,藏族先民们早在4、5千年前,不仅学会制造各种精致的石制工具,有了粗糙的纺织品和缝制物品,并且还制作了彩陶和装饰品,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强巴林寺昌都强巴林寺位昌都镇内的四级台地上。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的。昌都寺与内地王朝的关系历来极为密切。从清朝康熙帝开始,该寺主要活佛受代皇帝册封。寺内至今保存有康58年5月颁发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乾隆56年,乾隆帝为昌都寺收赠"祝厘寺"的匾额。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在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朗杰为该寺第一大活佛,现已转世至11世。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水平。强巴林寺的"古庆"跳神素以狰狞逼真的面具,整齐典雅的动作造型,宏大场面而闻名雪域高原。该寺跳的铖斧舞,服饰整齐华丽,舞姿古朴典雅,配器简约清越。以该寺独有的宗教舞蹈为形式的昌都藏戏在整个西藏自成一派。该寺喇嘛跳的"卓"舞更是一绝。强巴林寺不仅是康区最大的寺庙,而且还堪称康区文化艺术宝库。林芝地区布久喇嘛寺属红教,是林芝地区最大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场所。该寺依山傍水,佛殿庭院掩映绿荫之中,院内藏犬成群。整个寺院形状内呈正四角,外底层屋檐共有二十角,第二到第三层屋檐为八角,佛殿高20余米,内径10余米,上覆金顶,呈塔形,四面墙体分以白蓝红绿四色涂之,非常漂亮。喇嘛林寺有著名的莲花生大师践石遗迹,寺内精美的壁 画也堪知名人士藏东一绝。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一、 布达拉宫概述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系舟岛,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遭受严重破坏。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朗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宫"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体所在地,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第5、6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第7层有两套达赖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光殿。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西有寂圆满大殿(措达努司西平措)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皇,面积725平方米,内壁满绘壁画。其中五世达赖喇嘛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著名的。殿内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时期遗存的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物,内有极珍贵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禄东赞等人的塑像。殊胜三界殿,是红色宫最高的殿堂。现供有清乾隆皇帝画像及十三世达赖喇嘛花费万余两白银铸成的一尊十一面观音像。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1933年动工,3后建成。此外还有上师殿、菩提道次第段、响铜殿、世袭殿等殿堂。布达拉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仓、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和山下的宫前雪老城内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马基康、雪巴列空、印经院以及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卷轴画);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表明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性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1959年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布达拉宫殿的维修和保护,除常年拨给专门维修经费外,1988年国务院决定拨出巨款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开工,在藏汉族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下,工程历经5年,胜利地竣工,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以新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来客。
联系QQ: 邮箱:
本文地址: /article-.shtml 欢迎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横幅一般用什么字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