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东乌战斗序列,搞不懂这么xml 复杂实体反序列化的部队怎么指挥

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及长征时期各部队、中央军委的演变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共中央于日在汉口成立由张国焘、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张太雷组成的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取代原中央政治局职权。之后连续举行会议,确定进行南昌暴动和秋收起义。日,中共掌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部分部队在南昌举行暴动,这批部队成为中共第一批独立领导的正规武装部队,这一天因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但是该部所使用的番号依旧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下辖三个军)。第一次使用工农革命军番号是在1927年9月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使用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番号,并使用了红底、中央为五角星、五角星内为镰刀斧头图案的军旗。在随后的1927年12月爆发的广州起义中第一次使用了人民海陆军和工农红军这两个名称,但是并未组建正式的红军部队,事实上各地的中共部队使用的仍旧是工农革命军这一名称。日,中共中央发布《军事工作大纲》,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可以说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工农红军至此方才正式诞生(之前的工农革命军各军在历史文献中往往也被通称做红军,如在改称红军第四军之前的井冈山朱毛会师后于日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往往还是被叫做红四军)。但是,尽管《军事工作大纲》规定了使用红军的名称,但是各军的序列和番号却没有做统一规定,各红军割据地区之间又往往互不了解,因此最初番号颇有重复。1929年,中共中央军事部向各省委通报了各地红军概况,随后在日的《中央军委军事工作大纲》中规定了全国红军军级建制的番号和活动区,这时红军共有军级建制十四个,编为红(军第)一军至红十四军。1930年5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统一了红军的编制,并对军以下建制的番号和序列作出了统一规定。1930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已有主力红军改编为七个军,但这一决定未得到各部队执行,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再次命令将全国红军改编为七个军,但只有预定改编为红三军的红二军团与预定改编为红四军的红一军、红九军、红十五军中的红一军、红十五军执行了决定,改编为红三军与红四军。其余各部仍未进行改编。 瑞金共和国时期红军军旗 1933年6月,全国红军实行统一编制序列,将各军下辖的师的番号从第一师到第九十九师作出统一划分,至此方才完全避免了红军中番号重复的现象。随着红军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红一军至红三十七军共37个军的番号,下文将逐一介绍这37个军的序列。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日湖北黄麻暴动后,黄安、麻城两地农民自卫军于日在黄安成立了鄂东(工农)革命军。下辖第一路军与第二路军。序列如下: 鄂东(工农)革命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员:潘忠汝 鄂东(工农)革命军党代表兼第一路军党代表:戴克敏 鄂东(工农)革命军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军司令员:吴光浩 第二路军党代表:刘文蔚 第二路军副司令员:王树声 全军约300人,随后暴动失败,残部72人转移至湖北黄陂木兰山,并于1927年12月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下辖三个大队。序列如下: 军长:吴光浩 党代表:戴克敏 参谋长:汪奠川 1929年7月已转移至柴山堡的红七军改编为红军第十一军,下辖第三十一师,全师当时合计约120人。后于日成立了第三十二师,全师当时合计约200人,枪36支。序列如下: 军长兼第三十一师师长:吴光浩 党代表兼第三十一师党代表:戴克敏 参谋长兼第三十一师参谋长:汪奠川、曹学楷 经理处处长:郑行瑞 医院院长:林之翰 政治部主任:陈定侯 第三十一师,下辖第一大队至第四大队计四个大队,对外分别称第九十一团,第九十二团,第九十三团和第九十四团,后来在全师发展到约400人后成立了第五大队。 第一大队 大队长:潘遐岭,晏仲平 党代表:王树声 第二大队 大队长:廖荣坤 党代表:江竹溪,桂步蟾 第三大队 大队长:徐其虚,倪志亮 党代表:吴先筹,江竹溪 第四大队: 大队长:程昭续,林柱中 党代表:江子英 第五大队 大队长:吴心信 党代表:郑行瑞 第三十二师,下辖第九十七团和第九十八团,后来又增编了第一百团。 师长:周维炯,刘英 党代表:徐其虚,戴抗若 副师长:漆得伟 参谋长:漆海峰 政治部主任:漆禹源 副官处处长:漆叔甫 医院院长:苏井观 第九十七团团长:肖方 第九十八团团长:郑延青,廖业祺 第一百团团长:吴云山 1929年5月,军长吴光浩阵亡后徐向前被派到鄂东担任红三十一师师长,并代理军长职权。日,原六霍起义部队组成的游击队改编为红十一军第三十三师,下辖第一零六团,第一零七团和第一零八团,全师当时约二百人,枪145支。第三十三师序列如下: 第三十三师 师长:徐百川 党代表:朱亚青,鲍益三 政治部主任:姜镜堂 第一零六团 团长:冯小田,冯晓望 党代表:詹梦雨,余爱民 副团长:高天栋 第一零七团 团长:徐育山 党代表:孙能武 副团长:李锡三 第一零八团 团长:王仲廉 副团长:毛正初 日,红十一军三个师奉命集中,于1930年4月合编为红一军,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总预备队和军独立旅。全军当时合计约2100人,序列如下: 军长:许继慎 政委:曹大骏 政治部主任:熊受喧 副军长兼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徐向前 参谋主任:范陀 副官处主任:方针 医院院长:石新 医院政委:邓义山 第一师(共五个大队,后改编为三个支队,后又改编为第一团与第三团,并加编机炮混成团) 政委:戴克敏,李荣桂 参谋长:刘英 副官处处长:曹学秀 第一团团长:王树声 第一团政委:程怀朗 第三团团长:倪志亮 第三团政委:江竹溪 机炮混成团团长:吴荆赤 第二师(下辖第九十七团。第九十八团,第一零一团和第一零二团) 师长:漆德伟 政委:王培吾 参谋长:漆海峰 第三师(下辖第一零六团和第一零七团) 师长:周维炯 副师长:肖方 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姜镜堂 总预备队 指挥:王树声 政委:曹学楷 独立旅旅长:廖业棋 1930年10月,红一军进行整编,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由原第二师和第三师合编而成)和第三师(由原军独立旅、黄麻补充营,皖西独立一师、皖西独立二师合编而成)。当时全军合计约6000人,序列如下: 军长:许继慎 副军长:徐向前 参谋长:李昂茨 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曹大骏 军需处处长:王绍怀 医院院长:石新 第一师 师长:刘英 政委:李荣桂 参谋长:潘皈佛 第二师 师长:孙永康 政委:王培吾 第三师 师长:肖方 政委:姜镜堂 随军学校 校长:姚家芳 政委:吉开达 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该红一军番号取消。 附:左权红军第一军。 日(一说1936年),由在长征后期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而成的红一军团改编而成的红军第一军与红十五军团一同作为中央军委直属部队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第一军下辖第一师,第二师和第四师,序列如下: 军长:左权 政委:聂荣臻 副军长:陈光 参谋长:孙毅 政治部主任:朱瑞 第一师(下辖第一团,第三团,第十三团) 师长:杨成武 政委:邓华 政治部主任:罗元发 第一团团长:袁升平 第三团团长:黄寿发 第三团政委:谢斌 第十三团团长:陈开禄 第十三团政委:郭林祥 第二师(下辖第四团,第五团,第六团) 师长:黄永胜 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肖华 第四团团长:罗华生 第四团政委:钟素清 第五团团长:张仁初 第五团政委:王麓水 第六团团长:季光顺 第六团政委:吴文玉 第四师(下辖第十团,第十一团,第十二团) 师长:李天佑 政委:杨勇 政治部主任:舒同 第十团团长:徐德操 第十团政委:陈海原 第十一团团长:杨尚儒 第十一团政委:汪连元 第十二团团长:杨国夫 第十二团政委:周赤萍 该军不久后重新改称红一军团,该红一军番号取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1928年1月在沔阳、石首发动年关起义失败后,贺龙等10来人活动至湖南桑植,由贺龙出面发动,于1918年3月组织了一只约3000人,枪约700支的武装,称工农革命军。序列如下: 司令员:贺龙 师长:贺锦斋 第一团团长:李云清 第二团团长:贺桂如 1928年7月,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全军当时合计约1500人,下辖第一师以及两个大队,序列如下: 军长:贺龙 参谋长:黄鳌 第一师 师长:贺锦斋 党代表:张一鸣 第一大队大队长:王炳南 第二大队大队长:贺桂如 1929年2月,全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第一路军,并于1929年6月成立了第二路军,当时全军合计约2000人。序列如下: 军长:贺龙 党代表:恽代英(未到职) 第一路军(下辖第一中队,第二中队和特科大队) 指挥:王炳南 党代表:张一鸣 第一中队 队长:贺炳南 党代表:汪毅夫 第二中队 队长:贺佩卿 特科大队 大队长:陈宗瑜 党代表:徐锡如。 第二路军 指挥:覃甫臣 党代表:万涛 1929年8月,红四军桑植整编,将大队改称团,中队改称营。下辖第一路军、第二路军、独立第二了旅和两个军属独立团,全军当时合计约4000人,序列如下: 军长:贺龙 第一路军(下辖第一团,第四团) 指挥:王炳南 党代表:张一鸣 第一团 团长:贺桂如 党代表:龙在前 第四团 团长:陈宗瑜 党代表:覃甦 第二路军(下辖第十一团,第十二团) 指挥:覃甫臣 党代表:万涛 第十一团团长:覃伯勋 独立第二旅 旅长:谷志龙 党代表:汪毅夫 独立第二团 团长:文南甫 党代表:吴协仲 独立第五团 团长:伍琴甫 1929年12月,增编第五路军,下辖第三十八团、第三十九团、第四十团和补充团共四个团,当时合计约有500人。其序列如下: 第五路军 指挥:陈连振 党代表:刘治武 日,红四军改编为红二军,下辖第四师,与红六军于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军长贺龙兼任军团总指挥,军序列如下: 军长:贺龙 政委:朱勉之 军医处处长:唐胡一 第四师(下辖第十团,第十一团,第十二团) 师长:王炳南 政委:陈协平(陈叶平?) 参谋长:向鲁清 第十团 团长:张一鸣,罗统一 政委:关风清,刘革非 第十一团 团长:覃甦 政委:汪毅夫,关风清 第十二团 团长:吴虎城,吴玉堂 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红二军番号取消。 红三军 1。黄公略红三军: 1928年7月,江西吉安地区的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和第九纵队与水南、白沙的中共游击武装合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当时合计全团约1000人,枪约700支。序列如下: 团长兼党代表:李文林 副团长:段月泉 政治处主任:曾炳春 1928年11月,独立第二团部分部队与赣南的第十五纵队以及崇贤的游击武装合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当时合计全团约400人,枪约300支,序列如下: 团长:段月泉,李韶九 党代表:金万邦 1929年10月,罗炳辉所部于吉安起义,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五团。同月,由独立第二团第一大队扩编而来的江西红军第三游击大队进一步扩编,成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三团。序列如下: 团长:刘铁超 党代表:罗万 参谋长:陈伯钧 1929年冬,红五军副军长黄公略率领45名干部前往赣南的永新,将永新、莲花、宁冈的中共游击武装合编为第三纵队。 1930年初,第三纵队与江西红军的独立第二团,独立第三团,独立第四团和独立第五团合编为红六军,下辖第一旅(独立第二团、独立第三团合编)、第二旅(独立第四团、独立第五团合编)和第三纵队,序列如下: 军长:黄公略 党代表:刘士奇、陈毅 参谋长:曾昭汉 政治部主任:毛泽覃 第一旅旅长:柯武东 第一旅党代表:李文林 第二旅旅长:罗炳辉 第二旅党代表:曾炳春 第三纵队纵队长:徐彦刚 第三纵队党代表:刘作述 1930年2月,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共同前敌委员会成立后,红六军进行了改编,下辖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序列如下: 军长:黄公略。 政委:陈毅,蔡会文 参谋长:周子昆,陈奇涵 政治部主任:曾日三,毛泽覃 第一纵队(下辖第二支队、第三支队) 纵队长兼第三支队支队长:柯武东 政委:李韶九 参谋长:陈伯钧 第二支队支队长:周子昆 第二支队政委:文武 第三支队政委:李涛 第二纵队(下辖第四支队、第五支队) 纵队长:罗炳辉 政委:王如痴 第四支队支队长:龙芝道 第四支队政委:王如痴 第五支队支队长:李天柱 第五支队政委:刘霞 第三纵队(下辖第七支队、第八支队、第九支队) 纵队长:徐彦刚 政委:刘作述 第九支队支队长:李聚奎 第九支队政委:贺水光 1930年6月,划归红一军团建制后,红六军新成立了军炮兵团和军教导团,军部领导人员也作了调整,此时序列如下: 军长:黄公略 代政委:毛泽覃 政治部主任:郭一清 参谋长兼军教导团团长:陈奇涵 第一纵队 纵队长:柯武东 政委:李涛 第二纵队 纵队长:罗炳辉 政委:戴奇 第三纵队 纵队长:徐彦刚 政委:刘作述 1930年7月,红六军改称红三军,序列如下: 军长:黄公略 代政委:毛泽覃 政治部主任:郭一清 参谋长兼军教导团团长:陈奇涵 第一纵队 纵队长:柯武东 政委:李涛 第二纵队 纵队长:龙芝道 政委:戴奇 第三纵队 纵队长:徐彦刚 政委:刘作述 1930年10月红三军增编了第三支队与第六支队,随后于10月9日进行改编,将纵队改称师、支队改称团、大队改称连,下辖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全军当时合计约5000人,枪约3000支。序列如下 军长:黄公略,周子昆,徐彦刚 政委:蔡会文,高自立,葛耀山,朱瑞 参谋长:陈奇涵,张锡龙 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曾日三 军委秘书长:郭实秋 军部副官长:郭天民 军部军医处 处长:钱壮飞,姜齐贤 政委:杜平 军需处处长:范树德 军后方主任:钟光辉 后方医院政委:王东生 第七师(下辖第十九团、第二十团、第二十一团) 师长:周子昆,陈伯钧 政委:李涛,郭天民 第十九团 团长:龙入云 政委:殷超,宋裕和 第二十团团长:姚金香 第二十一团团长:彭万龙 第八师(下辖第二十二团、第二十三团、第二十四团) 师长:龙芝道,刘畴西,李聚奎 政委:戴奇,王如痴 参谋长:钟声楼 第九师(下辖第二十五团、第二十六团、第二十七团) 师长:徐彦刚,刘雄武 政委:朱良才 参谋长:李剑平,胡?? 第二十七团团长:李聚奎,周振国 第二十七团政委:贺水光,旷文洪 1932年12月,中革军委决定取消红三军军部,该红三军番号取消。 2。贺龙红三军: 1931年三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下辖第七师(下辖第十九团和第二十团),第八师(下辖第二十二团,第二十三团,第二十四团),第九师,教导第一师(后改称独立团),教导第二师。序列如下: 军长:贺龙 政委:邓中夏,万涛 参谋长:孙德清 政治部主任:柳克明,郑炽昌,刘鸣先 经理处处长:徐广才 卫生处处长:张典吾 第七师 师长:叶光吉(最初由孙德清兼任) 政委:李剑如,朱勉之,鲁易 政治部主任:孙之涛 第十九团团长:覃苏 第十九团政委:郑炽昌 第二十团团长:李子奇 第二十团政委:吴凤卿 第八师 师长:王一鸣 政委:王鹤,谷志标 参谋长:胡慎己 第二十二团团长:贾鸣钟 第二十三团团长:赵炎 第二十三团政委:吴协仲 第二十四团政委:汪毅夫 第九师 师长:段德昌 政委:陈培荫 1931年10月后,红三军撤消各师师部,改编部队为五个大团,序列如下: 军长:贺龙 政委:夏曦 参谋长:唐赤英 政治部主任:艾逸之 经理处处长:娄金山 卫生处处长:贺彪 1931年12月,红三军部队重新编成,下辖第七师、第九师和独立团。1932年,独立团与鄂西独立团合并扩编为第八师,序列如下: 军长:贺龙 政委:关向应 参谋长:唐赤英 政治部主任:鲁易 经理处处长:娄金山 卫生处处长:贺彪 1933年2月,红三军进行整编,撤消第八师建制,改为下辖第七师、第九师和教导团 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会师,成立总指挥部合编为红二军团,下辖第四师与第六师,该红三军番号取消。 3。彭德怀红三军 日,红三军团改称红三军,序列如下: 军长:彭德怀 政委:杨尚昆 参谋长:肖劲光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日,重新恢复红三军团番号,该红三军番号取消。 红四军 1。朱德红四军: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失败后,朱德,陈毅率领留守后方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与第九军军官教育团突围后经闽入赣,整编为一个纵队,下辖九个连,共约八百人。1928年1月,该部发动湘南起义,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并将攻占的五个县城的农民武装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四师、第七师和两个独立团。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于9月29日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7个连有两个队,共约700人,于1927年10月到达井冈山。1928年2月改编袁文才部与王佐部为第一师第二团。1928年三月毛泽东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奉命率部挺进湘南。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各自率领的两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酃县十都会合于日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序列如下: 军长兼第十师师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王尔琢 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二师师长:陈毅 第十师 党代表:宛希先 第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 第二十八团党代表:宛希先、何长工 第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 第二十九团党代表:龚楚 第十一师 师长:张子清、毛泽东(兼) 党代表兼第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 第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兼)、朱云卿 第三十一团副团长:陈毅安 第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 第三十二团党代表:陈东日 第三十二团副团长:王佐 第三十三团团长:邓允庭 第三十三团党代表:邝朱权 第十二师 党代表:邓宗海 第三十四团团长:邓宗海 第三十四团党代表:刘泰 第三十五团团长:黄克诚、戴诚本 第三十五团党代表:李一鼎 第三十六团团长:李奇中 第三十六团党代表:黄义藻 军部特务营 营长:宋乔生 党代表:敬懋修。 五月底,将第十二师的三个团合编为第三十团并成立了教导大队。 第三十团团长:刘治志 第三十团党代表:蔡协民 教导大队大队长兼党代表:陈毅(兼) 并取消各师部,由军部直辖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二团、第三十三团以及教导大队。 1928年8月,第二十九团走散,该团建制撤消。 1928年11月,改编起义的国军一个营为军部特务营。 1928年12月,改编彭德怀第五军为第三十团。 日,第四军序列如下: 军长:朱德 副军长兼第三十团团长:彭德怀 党代表:毛泽东 副党代表兼第三十团党代表:腾代远 参谋长:袁文才 军委秘书长:曾日三 军医处处长:鲍平 第二十八团团长:林彪 第二十八团党代表:熊受祺 第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 第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 第三十二团团长:王佐 第三十二团党代表:陈东日 军部特务营营长:毕占云 1929年3月红四军进行改编,将团、营改称纵队、支队,并一度将党代表改称政治主任,全军换发了统一的新军装,当时合计约4600人,枪约2000支,4月,与撤离井冈山的红五军再次会合,6月,与红七军会合,三个军的部队合编,序列如下: 军长:朱德 副军长:彭德怀 政治部主任:毛泽东 政治部副主任:谭震林 副党代表:腾代远 参谋长:朱云卿 军部副官长:杨至诚 军部特务支队 支队长:谭希林 第一纵队(下辖第一支队、第二支队) 司令员:林彪 党代表:何长工,陈毅 第一支队支队长:王良 第一支队党代表:李赐凡 第二支队支队长:肖克 第二纵队(下辖第四支队、第五支队) 司令员:胡少海 党代表:李任予、谭震林、张恨秋 第四支队支队长:毕占云 第四支队党代表:敬懋修 第五支队支队长:李天柱 第三纵队(下辖第七支队、第九支队) 司令员:伍中豪 党代表:蔡协民 第七支队支队长:曾士峨(后兼任纵队参谋长) 第七支队党代表:欧阳健 第九支队支队长:陈正春、张宗逊 第九支队党代表:罗荣桓、高自立 第四纵队(下辖第十支队、第十一支队、特务大队) 司令员:傅柏翠 党代表:李任予、张鼎丞 政治部主任:李任予、谭震林,卢肇西 参谋处主任:罗瑞卿,游瑞轩 第十支队支队长:陈紫峰 第十支队党代表:丰小牛 第十一支队支队长:张鼎丞 第十一支队党代表:赖连璋 第五纵队 司令员:王佐 副司令员:李灿 党代表:何长工 第六纵队 司令员:贺国中,郭炳生 党代表:张纯清 1929年底古田会议时全军约6000人,古田会议后序列如下: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李任予 副官长:杨至诚 军医处处长:鲍刚 第一纵队 纵队长:林彪 党代表:陈毅,熊受祺 参谋长:肖克 政治部主任:谢唯俊 卫生队队长:张纲 第一支队支队长:王良 第一支队党代表:李赐凡 第一支队副队长:陈光 第二支队支队长:肖克,赵尔陆 第二支队党代表:赵尔陆 教导队队长:粟裕 第二纵队 纵队长:李天柱,曾士峨 党代表:张恨秋,罗荣桓 参谋长:郭化若 政治部主任:罗瑞卿 第四支队支队长:毕占云 第四支队党代表:罗瑞卿,赖传珠 第五支队支队长:周昆,周正湘 第五支队党代表:彭祜 第六支队支队长:谭希林 第三纵队 纵队长:伍中豪 党代表:蔡会文 参谋长:林野 政治部主任:欧阳健 卫生队队长:张令彬 第七支队支队长:林野 第七支队党代表:朱良才 第八支队支队长:郭天民 第八支队党代表:高自立,刘亚楼 第九支队支队长:张宗逊 第九支队党代表:杨立三 军士队党代表:邓华 第四纵队 纵队长:胡少海 党代表:傅伯翠,张鼎丞 参谋长:游瑞轩 政治部主任:谭震林,卢肇西 第十支队支队长:陈紫峰 第十支队党代表:傅茂松 第十一支队支队长:卢肇西 第十一支队党代表:赖连璋 1930年6月,红四军与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调出原第三、第四纵队。全军编成新的军部,下辖三个纵队,序列如下: 军长:林彪 政委:潘沁源 代政委、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参谋长兼第二纵队纵队长:曾士峨 经理处处长:吴汉杰 军医处处长:鲍平,李资平 第一纵队 纵队长:王良 政委:李赐凡 政治部主任:谢唯俊 第二纵队政委:罗瑞卿 第三纵队 纵队长:肖克 政委:张赤男 1930年10月,决定恢复师团建制,红四军进行整编后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分别由原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改编)。序列如下: 军长:林彪,王良 政委:彭清泉,罗荣桓,罗瑞卿 政治部主任:彭祜,李涛 参谋长:曾士峨,周昆,陈奇涵 军需处处长:吴汉杰 军医处处长:李资平 军特务团团长:王杰 第十一师 师长:王良,李赐凡 政委:李赐凡,李遗民 第二十八团团长:龚龙 第二十八团政委:沈联雄 第二十九团团长:赵尔陆 第三十团团长:陈光 第十一师 师长:曾士峨,刘海云 政委:罗瑞卿,刘亚楼 政治部总书记:王集成 第三十一团团长:朱水秋 第三十一团政委:赖传珠 第三十二团团长:陈冬生,聂鹤亭,向玉成 第三十二团政委:杨成武 第三十三团团长:聂鹤亭,李学铭,林龙发 第三十三团政委:赖传珠,谭楚材 第十二师 师长:肖克 政委:张赤男 第三十四团团长:曹福海 第三十四团政委:孔藩树 第三十五团团长:罗占云 第三十五团政委:刘亚楼 第三十六团政委:刘忠 1931年十月,红一军团整编,红四军重新编成,序列如下: 军长:林彪,王良,周昆 政委:罗荣桓,罗瑞卿 参谋长:陈奇涵,粟裕,聂鹤亭 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军需处处长:赵尔陆 军医处处长:姜齐贤,叶青山 军医处政委:彭显伦 第十师 师长:李赐凡,周昆 政委:李遗民 参谋长:陈光 第二十八团团长:龚龙,刘少卿 第二十八团政委:沈联雄 第三十团团长:唐儒 第三十团政委:肖华 第十一师 师长:王良,刘海云,陈光 政委:张赤男,刘亚楼 参谋长:聂鹤亭 政治部主任:张际春 第三十一团团长:朱水秋 第三十一团政委:赖传珠 第三十二团团长:向玉成 第三十二团政委:杨成武 第三十三团团长:林龙发 第三十三团政委:刘忠 第十二师 师长:耿凯,陈光 政委:欧阳健,李赐凡,蔡书彬 参谋长:郑伦 政治部主任:刘型 军医处处长:王奇才 第三十四团政委:谭冠三 第三十五团政委:罗震廷 第三十六团团长:刘玉廷 第三十六团政委:田桂祥 第十三师 师长:寻淮洲,黄永胜 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 1932年12月,红一军团点验缩编,取消军级建制,该红四军番号取消。 2。贺龙红四军 序列见上文红二军。 1930年6月,红四军改编为红二军,该红四军番号取消。 3。旷继勋红四军 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合,合编为红四军,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与独立团。序列如下: 军长:旷继勋 政委:余笃山 参谋长:徐向前 政治部主任:曹大骏 第十师师长:蔡申熙 第十师政委:陈奇 第十师副师长:刘英 第十一师师长:许继慎 第十一师政委:庞永俊 1931年5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成立,红四军随即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的红四军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十三师,彭杨学校。序列如下: 军长:旷继勋,徐向前 政委:曾中生 政治部主任:陈定侯 第十师 师长:刘英 政委:康荣生 第十一师 师长:周维炯 政委:余笃山 第十二师 师长:许继慎 政委:曹大骏 第十三师 师长:徐向前,旷继勋 政委:陈奇 彭杨学校 校长:蔡申熙 1931年9月,红四军再次整编,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序列如下: 军长:徐向前 政委:陈昌浩 第十师 师长:倪志亮 政委:甘元景 第十一师 师长:王树声 政委:甘济时 第十二师 师长:陈赓 政委:刘杞 1931年11月红四军扩合编成立红四方面军。在随后由鄂豫皖向川陕根据地转移期间,红四方面军整编,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和第七十三师,该红四军番号取消。 4。王宏坤红军第四军 1933年夏,在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进行扩编,扩编后共下辖第四军,第九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和第三十三军共五个军。其中红军第四军由原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扩编而成,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序列如下: 军长:王宏坤 副军长:许世友 政委:周纯全,张广才 政治部主任:徐立清 第十师 师长:汪乃贵 政委:甘良发 第十一师 师长:陈再道 政委:叶成焕 第十二师 师长:张才千 政委:徐长勋 参谋长:徐荣华 1936年底,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随后成立了前敌总指挥部,对红军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第四军归前敌总指挥部指挥,此时第四军序列如下: 军长:陈再道 政委:王宏坤 参谋长:耿飚 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第十师 政委:叶道智 政治部主任:丁先国 第二十八团团长:郑国仲 第二十八团政委:腾海清 第三十团团长:兰金元 第十三团政委:李定灼 第三十一团团长:赵宗德 第三十一团政委:王厚安 第十一师 师长:周仕元 政委:陈锡联 政治部主任:刘志朝 第十二师 师长:张贤约 政委:胡奇才 政治部主任:郑友生 第三十三团团长:夏润堂 第三十三团政委:陈美藻 第三十四团团长:卜万科 第三十四团政委:罗明海 第三十六团团长:宋绍连 第三十六团政委:陈生读 红五军 1。彭德怀红五军 日,彭德怀,腾代远,黄公略领导发动了湖南平江平江起义,日起义部队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改编为红五军,军下辖第十三师,师下辖第一团,第四团和第七团。当时合计约2000人。序列如下: 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彭德怀 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三师党代表:腾代远 政治部副主任:张荣生 第一团团长:雷振辉 第一团党代表:李灿 第四团团长:陈鹏飞 第四团党代表:黄公略 第七团团长:黄纯一,贺国中 第七团党代表:贺国中 1928年8月,红五军在纸坊改编,撤消团建制,各团改编为大队,计下辖第一大队,第二大队,第三大队,第四大队和第五大队共五个大队另一个特务连,军部序列未变,当时合计约1000人。序列如下: 第一大队大队长:李玉华 第二大队大队长:黄公略 第三大队大队长:贺国中 第四大队大队长:雷振辉 第五大队大队长:李灿 1928年9月,红五军5个大队与地方的赤卫队混编成立了3个纵队另一个特务大队,合计11个大队,约3000人,序列如下: 军长:彭德怀 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腾代远 政治部副主任:张荣生 参谋长:邓萍 第一纵队 纵队长:孔荷宠 党代表:胡筠(女) 第二纵队 纵队长:黄公略 党代表:张启龙 第三纵队 纵队长:贺国中 党代表:刘崇义 1928年11月,红五军军部及军主力部队前往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编入红四军,留守部队改称湘鄂赣红军游击支队,红五军番号一度撤消。1929年6月,恢复了红五军番号,下辖第四纵队、第五纵队和特务大队,当时合计约1300人,序列如下: 军长:彭德怀 党代表:腾代远 政治部主任:杨开明 参谋长:刘治志、邓萍 第四纵队司令员:贺国中,郭炳生 第四纵队党代表:张纯清 第五纵队司令员:李灿 第五纵队副司令员:王佐 第五纵队党代表:彭鳌、何长工 第五纵队参谋长:徐彦刚 1929年9月,红五军主力在铜鼓地区与留守的红五军湘鄂赣红军游击支队会合后整编为五个纵队另特务大队与干部训练大队,当时合计约3100人,序列如下“ 军长:彭德怀 党代表:腾代远 副军长:黄公略 政治部主任:杨开明 参谋长:邓萍 第一纵队 纵队长:孔荷宠 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于兆龙 副纵队长:侯金武 第二纵队 纵队长:李实行 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张启龙、于定一 第三纵队 纵队长:吴溉之 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彭鳌 第四纵队 纵队长:郭炳生 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张纯清 第五纵队 纵队长:李灿 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何长工、邓乾元 1930年6月,红五军扩编成立红三军团,原红五军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合编为第一纵队与第三纵队仍归红五军建制,当时合计约7000人,序列如下: 军长:彭德怀,邓萍 政委:张纯清 政治部主任:吴溉之,袁国平 军需处处长:陈仲实 军医院院长:何复生 军医院政委:刘惠农 第一纵队 纵队长:李实行 政委:于定一 第三纵队 纵队长:郭炳生 政委:张纯清 1930年8月,红五军在平江长寿街整编,纵队与支队分别改称师、团,当时合计约8000人。序列如下: 军长:邓萍 政委:张纯清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军医院院长:陈春甫,饶正锡 第一师,下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 师长:李实行 政委:吴溉之,侯中英 第一团团长:彭绍辉,王炳良 第一团政委:喻庚,李鸣铁 第二团团长:钟彪 第二团政委:温象符 第三团团长:周彩星 第三团政委:黄克诚 第三师下辖第七团、第八团、第九团 师长:彭鳌 政委:于定一,谢翰文 第七团团长:易振华,何复 第七团政委:谢翰文,陈保元 第八团团长:侯中英,刘校书 第八团政委:朱义逸,罗毅 第九团团长:何复,李寿轩 1931年9月,红五军与红八军合编为三个师,由红三军团军团部直接指挥,红五军的番号与建制被取消。日中革军委命令恢复红五军番号与建制,1931年9月合编成立的三个师划归红五军,序列如下: 军长:邓萍 政委:贺昌 参谋长:耿万敌 政治部主任:黄克诚 经理处处长:刘益云 副官长:吴自立 军医院院长:饶正锡 第一师,下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 师长:洪超,彭绍辉 政委:江华 参谋长:彭绍辉 第一团团长:王炳良 第一团政委:余筠 第二团团长:李寿轩 第二团政委:余化民,方强 第三团团长:姚喆,曹德清 第二师,下辖第五团、第六团、第七团 师长:郭炳生 政委:彭雪枫 政治部主任:倪愚,李志民 第五团团长:白志文 第五团政委:张平凯 第六团团长:乐毅,唐亮 第七团团长:龙昌汉,常子杰 第七团政委:李志民 第三师,下辖:第九团、第十团、第十一团 师长:彭鳌 政委:徐策 参谋长:吴异生 政治部主任:孙发力 第九团团长:吴桂桥,黄英特 第九团政委:李芬 第十团团长:彭绍辉 第十一团团长:何思栋,文年生 1932年8月,红五军北上参加攻打乐安时,各师改由红三军团直辖,该红五军番号撤消。 2。董振堂红军第五军 1931年12月,由原西北军第五路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的军直、两个师直,六个旅直,十一个团共计约17000人,于江西宁都起义,改编为红五军团,军团部序列如下: 军团长:季振同,董振堂 副军团长:董振堂,赵博生 政委:肖劲光,朱瑞,李卓然 参谋长:赵博生,陈伯钧,曹里怀,刘伯承 政治部主任:刘伯坚 组织部长:张南生 宣传部长:黄镇 政治保卫局局长:欧阳毅 供给部部长:傅兰荪 卫生部部长:陈义厚,姬鹏飞 日,红五军团改称第五军,下辖第三十七团、第三十八团、第三十九团共三个团,序列如下: 军长:董振堂 代政委:曾日三 代参谋长:曹里怀 政治部主任:曾日三 保卫局局长:欧阳毅 供给部部长:傅兰荪 卫生部部长:姬鹏飞 1936年1月,红五军与红三十三军合编,下辖第十三师与第十五师每师两个团,序列如下: 军长:董振堂 政委:黄超 副军长:罗南辉 参谋长:李屏仁,毕占云 政治部主任:杨克明 保卫局局长:梁旷生 1936年7月,红五军下辖五个团 第三十七团 团长:刘佩,王彦秉,李屏仁,吴克华,李连祥 政委:谢良,陈道贵 政治部主任:张南生 第三十九团 团长:董俊彦,吴代朝 政委:庄振风,朱金畅 参谋长:吴克华 第四十团 团长:郭锡山 政委:谢良 第四十三团 团长:万汉江 政委:何志余 第四十五团 团长:叶崇本 政委:张力雄 1936年10月,第五军合计约4100人隶于西路军总指挥部下向宁夏、甘肃进军,1937年1月,董振堂率两个团驻守高台,遭敌军一万余人围攻,9天后城破,董振堂以下2000余人阵亡。驻守临泽的另两个团在同西路军总部会合后,与第九军、第三十军一起在倪家营子遭到敌军约5万人围攻,7天后残部向西北突围,3月,红五军残部改编为西路军右支队,试图向东撤退,途中大部战死。全军仅参谋长毕占云等少数人员分散绕道生还陕北。该红五军失败,建制消失。 3。沔阳第五军 1927年9月,中共鄂中特委发动沔阳农民武装起义,起义部队称为沔阳游击队,11月一度攻克沔阳县城,后来游击队转移到沔西活动,部队改称沔阳工农革命军第五军,下设一个师,师下辖一个团,当时合计约200人,枪约80支,序列如下: 军长:肖人鹄 师长:刘镜珊 团长:赵文允 1928年与其他游击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路军,该军番号撤消。 红六军 1。黄公略红六军 详见上文三-1,黄公略红三军。 2。旷继勋红六军 1929年2月,中共鄂西特委将江陵、石首、监利三个县的游击队合编为游击大队,下辖两个中队,建立洪湖根据地。序列如下 大队长:段德昌 党代表:王鹤 1929年8月,洪湖游击大队改称鄂西游击总队,下辖三个大队及一个教导队,当时合计约1000人,枪400余支,序列如下: 总队长:周逸群 参谋长:段德昌 第一大队大队长:王尚武 第一大队党代表:王鹤 第二大队大队长:段玉林 第三大队大队长:卢先瑚 红军医院院长:张典吾 1929年12月底,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红军独立第一师又称红军中央独立师。下辖两个纵队,共10个中队,当时合计约5000人,枪1000余支,师长段德昌。 1930年春节(2月5日)中央独立师于监利汪家桥扩编为红军第六军,下辖2个纵队另一个教导大队,当时合计约7000人。序列如下: 军长:李鸣珂,孙德清,旷继勋(前二人均因故未能到职) 副军长:段德昌 政委:周逸群 参谋长:孙德清,许光达 第一纵队 司令员:段德昌 政委:王鹤 参谋长:王一鸣 第二纵队 司令员:段玉林 政委:周容光,许光达 1930年5月,中央红军代表会议决定恢复师团建制,红六军进行改编,下辖第十六师与第十七师,序列如下: 军长:旷继勋 副军长:段德昌 政委:周逸群,柳克明 参谋长:许光达 第十六师,下辖第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四十八团 师长:王一鸣 政委:王鹤 第四十六团团长:李子奇 第四十七团团长:贾鸣中 第四十七团政委:邱宏锡 第四十八团团长:程光明 第四十八团政委:谭抗 第十七师,下辖第四十九团、第五十团、第五十一团 师长:许光达 政委:李剑如 第四十九团团长:刘仁载,向鲁清 第四十九团政委:戴文彬 第五十团团长:张海清 第五十一团团长:徐文炳,陈华山 第五十一团政委:冯三光,段德福 日,红六军与红二军在湖北公安会师,合编为红二军团,红六军序列如下: 军长:旷继勋,段德昌,汤慕禹 政委:柳克明 参谋长:刘仁载 副官处处长:彭国林,谷玉成 第十六师 师长:王一鸣 政委:王鹤 第十七师 师长:段德昌,许光达 政委:许光达,李剑如 警卫团 团长:秦桂林 政委:吴协中 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该红六军番号取消。 附:新红六军 红二军团自洪湖转移后,在杨林寺一战中与军团主力失散的红二军第十二团和红六军第四十八团、第五十一团各一部返回洪湖,经过整编后成为洪湖红军主力,被称为新红六军,与各县赤卫队合编为江左与江右两个军指挥部,半年后该部改称为独立团。 3。李勋第六军 1929年6月成立的长阳人民自卫团和李勋率领的长阳县保安团一部于1929年7月在长阳西湾发动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六军,下辖一个师,当时合计约1000人,枪约400支,序列如下: 军长:李勋 副军长:陈寿山 参谋长:李子俊 前敌指挥:陈泽南 师长:向泉山 1928年8月,第六军在资丘遭到伏击,军长李勋以下77人阵亡,该军失散。 4。陈伯钧第六军 1933年6月,中革军委决定由红16师、红17师、红18师合编为红六军团,由于3个师分散在湘赣与湘鄂赣两个根据地,并未成立军团部,由红17师师部进行指挥,日正式成立红六军团军团部,下辖第十七师与第十八师(1933年7月由湘赣调到湘鄂赣),当时合计约9700人。 军团长:肖克 政委:王震 参谋长:李达 政治部主任:张子意 政治保卫局局长:吴德峰 供给部部长:俞杰 供给部政委:陈希云 卫生部部长:戴正华 日,成立红二方面军后,红六军团改称红六军,隶归红二方面军建制,下辖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十八师和模范师,当时合计约5500人。序列如下: 军长:陈伯钧 政委:王震 副政委:罗志敏 参谋长:谭家述,彭绍辉 政治部主任:张子意 保卫局局长:罗章 供给部部长:俞杰,张启龙 供给部政委:易清元 卫生部部长:顾正钧 第十六师 师长:张辉 政委:晏福生 参谋长:杨旻 政治部主任:刘礼年 供给部部长:黄导充 卫生部部长:李华清,刘金龙,尹冬先 第十七师 师长:贺庆积 政委:汤祥峰 参谋长:李科,刘忠 政治部主任:王赤军 供给部部长:何维忠 卫生部部长:彭方复 第十八师 师长:张正坤 政委:余立金 参谋长:刘子奇,苏鳌 供给部部长:罗振坤 模范师 师长:刘转连 政委:彭林 参谋长:陈宗尧 政治部主任:王赤军 供给部部长:陈宗德 1936年11月,红六军改编,撤消师建制,军下辖第四十九团,第五十一团,第五十三团共3个团,当时合计约3500人,序列如下: 军长:陈伯钧 政委:王震 副政委:罗志敏 政治部代主任:刘道生 保卫局局长:罗章 供给部部长:陶和顺,何维忠 供给部政委:陈宗德 卫生部部长:彭方复 第四十九团团长:陈外欧 第四十九团政委:谭文邦 第五十一团团长:刘忠 第五十一团政委:陈文彬,杨尚高 日,第六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地359旅第717团,该红六军番号撤消。
一、红一方面军备部队在长征中的变更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年八月,最早是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组成。到一九三三年春,先后增编了红五、七、八、九军团。红一方面军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支红军部队,在反“围剿”斗争中和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五次反“围剿”前各部队的基本情况   一九三二年三月,红一方面军攻打赣州失利,随既撤回,三月十二日,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对部队的编制作了调整:第四、第十五军编为第一军团,总指挥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第五、第七、第十四军,编为第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第三、第十三军编为第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副总指挥董振堂,政治委员肖劲光(1)。三月中旬,苏区中央局举行会议,讨论红军的军事行动方针问题。这次会议决定组织东西两路军;第一、第五军团组成东路军(始称中路军),以第三军团组成西路军,分别进行作战,以江西军区的部队,配合主力行动。六月五日,党中央发布军事训令规定:“一、五军团主力应先与河西三军团相呼应,解决入赣粤敌,在可能条件下占领梅岭关,再沿江北上,占领赣州、吉安、樟树,以争取南昌为目的。”(2)第一、第五军团应令于六月初返回赣南。这时,根据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及机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兼方面军总司令,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八月八日,中央军委奉苏维埃临时政府命令,恢复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3)并于同日下达了乐安、宜黄战役的军事训令,在此前后,红三军、红十五军分别回归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建制江西军区独立第三、第六师和独立第四、第五师分别编成红二十一军和红二十二军。之后又新组建了四个独立师。九月二十六日,红一方面军总怀念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发出《关于部队向北工作一时期的训令》。十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举行会议,反对这一训令,指责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决定毛泽东回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持工作,撤销了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为了打破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一九三三年一月,红一方面军根据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决定将闽浙赣的红十军和闽西的红十二军、赣南的红二十一军,分别南下和北上,统归方面军总部指挥。红十军渡过信江,与红三十师合编为红十一军。此时,红一方面军有第一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和第十一军、第十二军、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二军,总兵力为七万余人。三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东南战线指挥部成立,统一指挥赣南、闽西前线部队编成的五个纵队,配合北线主力红军作战。并根据当时党中央的决定,对红一方面军总部进行了调整,朱德仍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周恩来兼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为总参谋长,张云逸为副总参谋长。            (二)第五次反“围剿”时,红一方面军的变更   一九三三年初,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搬到江西苏区,六月上旬,中央军委按照红军新的编制,对红一方面军部队进行了整编,取消军的编制,由军团直辖师。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徐彦刚(十二月为左权),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一九三四年秋为朱瑞),保卫局局长罗瑞卿,供给部长赵尔陆。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一师:师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后为王开湘、黄苏);第二师:师长徐彦刚(后为陈光),政治委员胡阿林(后为 刘亚搂);第三师:师长周昆(后为黄德善),政治委员伍修权(后为旷朱权)。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九月为杨尚昆),参谋长邓萍,供给部长周玉成。下辖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四师:师长张锡龙,(后为洪超),政治委员彭雪枫,(后为黄克诚);第五师:师长寻淮洲(后为李天佑),政治委员乐少华(后为陈阿金、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洪超(后为彭雪枫),政治委员陈阿金(后为江华、徐策),政治部主任欧阳钦。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朱瑞(后为李卓然),参谋长郑如岳(后为李屏仁),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供给部长胡南生。下辖第十三师、第十四师、第三十四师。和十三师:师长陈伯钧,正当委员谢良;第十四师:师长程子华(后为张宗逊),政治委员朱良才,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   一九三三年五月,蒋介石对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即达五十万人。六月中旬,临时中央提出红一方面军主力实行分离作战,一部组成中央军,一部组成东方军,实行所谓“两个拳头打人”,企图在两个战略方向同时取胜,继续推行其军事冒险主义。   七月一日,中央军委命令以红三军团(暂缺第六师)和第十九师组成东方军,彭德怀兼司令员,滕代远兼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为配合作战,第三十四师及闽赣军区各独立师、团统归东方军指挥。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东方军远征闽西,其战斗力严重削弱。中旬,红一方面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又决定以红三军团、第十九师、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一团为东方军;以第十三师、第二十师为抚东支队;以红一军团和第十四师及四个独立团为中央军;以第十五师为总预备队,红一方面军的分离作战,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丧失了进行反“围剿”的准备时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就处于不利的地位。至十月上旬,部队遭到重大伤亡。中央军委于十月二日决定组建红七军团和红九军团。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肖劲光,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三十四师和第十军南下的独立团;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湘怜(后为黄火青)。辖第三师、第十四师和独立第一团、第四团。两个军团成立后,立即投入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十一月,国民党十九路军,不满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和排除异已的政策,公开同蒋介石决裂。王明路线的领导者,不懂得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下令红军主力第一军团、第三军团和第九军团第十四师,调往西线的永丰地区,会合陈毅率领的西方军,(4)去同敌人拚消耗,进一步丧失了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有利战机。   一九三四年一月,六届五中全会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撤销红一方面军总部,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中央苏区的各军团和其它独立师团作战。八月,在激烈的战斗中,红军接连失利。九月二十一日,中央军委仓猝决定组建红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苏,参谋长诏浚(后为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辖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三师(即中央警卫师)。            (三)突围转移至遵义会议期间各部队的变更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一九三四年十月七日,军委命令各军区地方兵团接替各线主力红军的防御任务,将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从阵地上撤下来,向瑞金、于都、会昌地区集中。十月十日晚,中央机关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从瑞金地区出发。部队分布是:一军团在左翼,后面有九军团;三军团在右翼,后面有八军团;从两翼掩护第一纵队(军委纵队)和第二 纵队(中央纵队)作甬道式前进,五军团扔任后卫。二十一日晚,部队从于都西南的王母河新田之间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此时,已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各部队的序列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仍为朱德(兼),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兼),总参谋长刘伯承,副总参谋长张云逸,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辖三个师。第一师: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赖传珠(后为黄苏),参谋长聂鹤亭(后为耿飚),政治部主任谭政;第二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刘亚楼;第十五师:师长彭绍辉,政治委员肖华。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 萍、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辖三个师。第四师:师长洪超(牺牲后为彭雪枫、张宗逊),政治委员黄克诚;第五师: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曹里怀,政治委员徐策。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中央代表陈云,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辖两个师。第十二师:师长陈伯钧(兼),政治委员谢良;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参谋长王光道。第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苏,中央代表刘少奇,参谋长唐浚,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辖第二十一师、二十三师。第二十三师:师长孙超群、政治委员李干辉。第九军闭: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中央代表何克全,参议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涛。下辖第三师、第十四师。第十四师:师长因子昆,政治委员王开湘。   十月十一日,奉中革军委第五号命令,将红军总部直属队、干部团、各学校编成军委第一野战纵队、中央纵队为军委第二野战纵队。第一野战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参谋长钟伟剑,政治部主任王首道;(5)第二纵队为党中央、中央政府、供给部、红大、军委二局等,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维汉,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邓发,参谋长张宗逊(后为张经武),政治部主任邵式平。军委第一、二纵队系一九三四年突围时的编制。从十月二十日突围至十二月三十日,红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分别突破了敌人设置的一、二、三、四道封锁线,部队由出发时的八万之众锐减至三万余人。   十二月十一日,红军主力占领通道城,十四日,前锋攻克黎平,十八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为了充实部队战斗力,紧缩机关,中革军委于十二月二十六日下达命令,将军委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6)纵队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陈云,副司令员叶剑英,参谋长钟伟剑。第一梯队司令员刘伯承兼;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何长工;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维汉,与此同时,中革军委还命令,撤销红八军团,将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董振堂任军团长,李卓然为政治委员。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党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创建川黔边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一月五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发布《关于强渡乌江的作战准备给各军团的指示》,决定中央红军分三路前进:右路纵队由红一军团(缺红二师)和红九军团组成;中路纵队由红二师、干部团、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组成:左路纵队由红三军团组成。七日凌晨,刘伯承亲自率领红二军第六团取得了智夺遵义的胜利,(7)当晚,中革军委便通告全军。八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电各军协和首长:“军委纵队明日进驻遵义”,“以纵队司令刘伯承兼警备司令”。(8)   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二月九日,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十日,中革军委于扎西发布关于各军缩编的命令。命令指出:“为适应目前战斗的需要,并充实各连队的战斗力,以便有力的消灭敌人有 生力量,便于连续作战,军委特决定缩编各军团的战斗单位。”(9)并规定了具体办法。根据这一指示,中央红军各军团先后进行了整编。缩编后,全军共十六个团,即:干部团;红一军团辖两个师,即第一师、第二师,共六个团;红三军团取消了师的番号,缩编为四个团,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遵义战役牺牲,由叶剑英接任参谋长,伍修权任副参谋长,刘少奇任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取消了师的番号,缩编为三个团。            (四)毛儿盖会议前后红一、四方面军各部队的变更     (1)为执行《松潘战役计划》各部队的变动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于六月二十六日,在懋功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二十九日,中央军委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战役计划规定:“岷江两岸为我进攻松潘之主力,分三路北进,中心在左路及中路。”左路以林彪为司令员,彭德怀为副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杨尚昆为副政治委员,由一、三、五、九军团及红四方面军第八十九师,共十六个团组成;中路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由第二十五师、第八十八师、第十三师,共十个团组成;右路以陈昌浩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由红四军的第十师、第十二师及红三十军第九十师,共八个团组成,岷江支队以王树声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由八个团织成;懋功支队以何畏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由第二十七师共四个团组成;后方警备部队以周纯全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计划要求各路、各支队于七月七日至十六日,分别集中各指定位置。(10)   随后,部队北进。左路:七月二日,先头部队第一军团抵芦花后改入中路。六日,八十八师抵芦花。三军团在康猫寺、梭磨一线,五军团留懋功、达维阻击敌人。八日,三军团抵芦花,九军团抵马尔康、党坝、卓克基一线;五军团仍留懋功地区。中路:七月九日抵芦花,一军团攻占毛儿盖。右路:七月十五日尚不能北进到毛儿盖,致使三路红军部队集中的第一步计划,未能实现。   为便于部队统一指挥和一、四方面会师后兄弟团结的大局,七月十八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仍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任命张国焘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七月十九日,中央军委又制定了《松潘战役第二步计划》。七月二十一日,中央军委发布一、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免的命令,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以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兼前敌总指挥,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兼前指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同时决定取消红一方面军各军团番号,统改为军,原红四方面军各军的番号不变。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改为一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三军团改为三军,军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五军团改为五军,军长董振堂,代政治委员曾日三,参谋长曹里怀(代);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红四方面军四军:军长许世友,政治委员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九军: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钧;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詹才芳,参谋长李聚奎;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政治委员张广才,参谋长李荣。(11)   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中央军委重新确定了松潘战役的部署,决定组成五个纵队一个支队。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由一军之十二师和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组成,共十二个团;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树声,由三十一军、四军之四个团和第十一师、第二十五师各两个团组成,共八个团 :第三纵队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由三军之四个团、第九十师两个团、四军之三个团组成,共九个团:第四纵队司令员董振堂,政治委员周纯全,由九军之五个团、五军、三十二军及二六二团组成,共九个团: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詹才芳,由第九十一师之三个团和三十三军之三个团组成,共六个团:右支队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王建安,由四军之四个团组成(12)由于地理条件和敌情的变化,如上张国焘拖延部队的行动时间等种种原因,松潘战役未能实现。中央军委决定放弃松潘战役,重新制定了新的《夏洮战役计划》。     (2)《夏洮战役计划》与毛儿盖政治局扩大会议   八月三日,中央军委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迁就了张国焘以主力攻阿坝、北进夏河洮河及另一部攻包座、班佑的主张。战略方针仍然是向北——甘南。为了执行夏洮战役计划,按照各部队所处的地理位置,部队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和调整,将红军主力划分为三个纵队,一个右路军和一个钳制队、一个后备队。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树声。辖二十五师、九十三师和五军二七一团,共九个团。   第二纵队:司令员倪志亮,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詹才芳。辖第二十七师、三十二军、三十三军、九十师及二六二团,共十一个团。   第三纵队: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副司令员王宏坤。辖三军及二六九团、二十九团,共六个团。   右路军:军长程世才,政治委员李先念。辖三十军之六个团。   钳制队:军长许世友,政治委员王建安。辖四军之十师及三十五团,共七个团。   预备队:军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辖一军之六个团。   以上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就是后来的左路军,第三纵队和右路军、钳制队、预备队就是后来的右路军。(13)   关于部队的划分及领导,中央军委在计划里明确指出:“以上右跹 国统归前敌总指挥,总政委指挥。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则视当时情况规定,或由总司令,总政委直接指挥之。”(14)   八月四日至六日,党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五日,曾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和任务的决议》,重申了坚持北上甘南的正确方针。决定仍用一、四方面军番号,并将一、四方面军分兵两路,继续北上。同时,任命周恩来为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任命陈昌浩兼总政治部主任。此时红军总部的领导人是: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副主任杨尚昆、周纯全。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怀念兼政治委员周恩来。(15)   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部”指挥);   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李特、王宏坤。   辖第一军(一军团改编):军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第三军(三军团改编);军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第四军(四方面军之四军):军长许世友,政治委员王建安;第三十军(四方面军之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治委员李先念;军委纵队、红军大学(中央红军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红大合编成)。(16)   左路军(由总司令、总政委直接指挥):   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   辖第五军(五军团改编):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曾日三;第九军(四方面军之九军):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陈海松;第三十一军(四方面军之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詹才芳;第三十二军(九军团改编):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以及军委纵队的红军司令部。   八月中旬,中央军委就左、右两路军的行动部署作了明确规定:右路军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左路军以马塘、卓克基 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并决定左路军北上到阿坝后东进,到班佑地区同右路军靠拢,然后齐头并进,向甘南进军,八月十五日,左路军开始经拿克基向阿坝前进。右路军,在八月二十一日党中央于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后,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包座、班佑前进。            (五)红一方面军北上同陕北红军会师前后部队的变更   由于张国焘反对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坚持南下公开分裂党、分裂红军,党中央为避免一、四力面军两支红军部队可能发生的误会和冲突,于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四日,不得不单独率领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继续北上。     (1)俄界会议,“北上先遣队”(又称“陕甘支队”)的组成   九月十一日,党中央鉴于张国焘南下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实,并一再电令其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北上方针决不能改变。但张国焘一意孤行,坚持其反对党和分裂红军的活动。为此,中央决定: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指挥。并命令一、三军团迅速到罗达俄界集中。中央政治局于九月十二日在俄界举行会议,讨论了目前行动方针,作出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会议决定将红一、三军团缩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以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张云逸为副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并将部队编成三个纵队。   第一纵队(由一军团组成):司令员林彪(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副主任罗荣桓。   第二纵队(由三军团组成):司令员彭德怀(兼,后为彭雪枫),副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李富春,参谋长肖劲光。   第三纵队(由军委纵队一部分组成):司令员叶剑英(兼),政治委员邓发,参谋长张经武,政治部主任蔡树藩。   陕甘支队分别于九月十三、十四日,从巴西、俄界出发,十七日,占领腊子口、大草滩,边疆突破会宁至静宁之间与平凉至固原之间的两道公路封锁线,翻越六盘山,进到甘肃的环县,于十月十九日,进入陕甘根据地边缘的保安县吴起镇。     (2)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的变更   九月十八日,由鄂豫皖根据地西征到达延川永坪镇的红二十五军,同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会师后,鄂豫陕省委和西北工委在永坪镇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将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辖第七十五师、七十八师、八十一师。全军团共七千余人。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稍经休整,于十月底经保安进至甘泉以西地区,同十五军团会师。根据党中央的决定,于十一月三日组成新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西北军委),同时恢复了红一方面军总部的番号并将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此时 ,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后为杨尚昆)。原第一军团、第三军团合编为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军团长陈光,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辖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第十五军团:军协和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副主任冯文彬。辖第七十五师、第七十八师、第八十一师和一个骑兵团。整个方面军共一万一千余人。十二月三十日,又组建了地方红军第二十八军、第二十九军。一九三64月一日,又组建了红三十军。第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政治委员宋任穷:第二十九军:军长肖劲光(后为谢蒿),政治委员朱理治(后为甘谓汉);第三十军:军长阎红彦,政治委员蔡树藩(后为杜平);另又组建了关中独立师和神府独立师。     (3)中国人民 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组建   一九三六年一月十九日,西北军委发布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根据敌人的部署情况,为了胜利进行东征,各参战部队分别从甘泉、宜川、洛川之间及其以南地区和横山附近地区,逐步移至永坪镇、延长之间及其以东地区休整。二月二十日,红军在前委领导下开始渡黄河东征,三月十日,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第一军团(兼“中路总指挥部”):军团长林彪(后为左权代理),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后为孙毅),政治部主任朱瑞(后为邓 小 平),辖第一师:师长陈赓,政治委员杨成武;第二师:师长刘亚楼,政治委员肖华;第四师:师长陈光(后为李天佑),政治委员彭雪枫,第十五军团(兼“南路总指挥部”)。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后为王首道),副主任冯文彬,辖第七十五师:师长张绍东,政治委员赵峻波;第七十八师:师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崔田民:第八十一师:师长贺晋年,政治委员张明先。第二十八军(兼“北路总指挥部”):军长刘志丹兼(牺牲后一九三64月为宋时轮),政治委员宋任穷。(17)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东征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五月二日回师河西,至五月五日,全部返回陕北延长、延川、永坪地区。当日,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蒋介石及南京政府拒绝停战议和,继续坚持其反动内战政策。为保卫西北,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红军,争取东北军、西北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向北打通同苏、蒙的联系,向南打通同二、四方面军的联系,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军委根据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于五月十八日决定,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和第八十一师、骑兵团,共一万五午余人,组成西方野战军(亦称西征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左权任代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西方野战军的主要任务是:创造西方新的革命根据地;迎接二、四方面军出草地北上;打通同苏联的联络。部队分三路向宁、甘进军。(18)左路军为第一军团,由左权、聂荣臻指挥;右路军为红十五军团(野战军直属队随右路军行动),由徐海东、程子华指挥;中路军为红二十八军和第八十一师及骑兵团;由军长宋时轮、政治委员宋任穷指挥;西方野战军至八月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和开辟了广大的新区域,迎接了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二、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各部队的演变   红二方面军,是由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由红九军团改编的红三十二军等部于一九三六年七月二日在四川甘孜组成的。它的长征,应起于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党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六军团迟出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系。实际上红六军团担任的是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进行了英勇的斗争,部队也随之进行了许多重大的调整和变动。            (一)红二军团长征前的组建及其演变   红二军团成立于一九三○年七月,最初是由湘鄂西地区的红四军和红六军合编而成的。   一九三○年,七月四日,红四军和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七日,两军前委在江陵的普济观召开联席会议,传达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构湘鄂西地区的红四军和红六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的决定。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孙德 治任参谋长,柳克明(即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辖两个军。原红四军改称第二军:军长贺龙(兼),政治委员朱勉之。部队编为第四师和军部警卫团。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治委员陈协平。第六军:军长邝继勋,政治委员段德昌。部队编为第十六师和第十七师。第十六师:师长王一鸣,政治委员王鹤;第十七师:师长许光达,政治委员剑如。全军团共一万余人。(19)   一九三○年九月十二日,邓中夏受党中央的派遣任湘鄂西特委书记和红二军团政治委员到达洪湖,周逸群被选为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和代理特委书记(一九三一年巡视洞庭特区返回途中牺牲)。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二军团及两个军的领导人也有所变动和调整:第二军团总指挥贺龙专任总指挥,第二军军长由孙德清继任,朱勉之仍任政治委员。第六军原军长邝继勋调回中央安排工作,由段德昌继任军长,柳克明任政治委员。同时任命汤慕禹任第二军团总指挥部参谋长,刘鸣先为洪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并将汉川中央独立师一部编入红二军团。   一九三一年六月,党中央派夏曦到湘鄂西地区,决定“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共编为两个师,仍以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治委员”(20)红二军团在湖南长阳县正式改编为红三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邓中夏(兼),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下辖第七师、第八师和教导团。此外,由第六军改称的第九师,亦属红三军建制,师长段德昌,政治委员陈培荫,全师共一千多人。四月,将湘鄂边独立团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一师,师长一来炳南,政治委员陈协平。同时,将活动于巴东、兴山、秭归、远安一带的红四十九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明,政治委员涂英中。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八日,红三军与红九师在刘猴集会师,湘鄂西军委委员万涛接邓中夏任红三军政治委员。此时,红三军有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共八个团。(21)不久,又将第七师,第八师各恢复到三个团的建制,并新编成五个独立团:留守湘鄂边的教导师改编为独立第一团,独立第二师改编为独立第二团,红三军教导团和游击队改编为独立第三团,襄、枣、宜第九军第二十五师改编为独立第四团,汉川独立团改编为独立第五团。红三军转战于洪湖根据地,给敌人以学生打击,部队扩大到一万五千余人,拥有一万一千余支枪。(22)   一九三二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用于湘鄂西的兵力达十万人。红三军在反围剿斗争中,由于受到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部队和根据地都受到损失。红三军奉命撤出洪湖根据地,转入鄂西南,于十二月底进至湘鄂边的鹤峰地区。一 九三三年初,红三军回师湘鄂边苏区,部队进行整编,全军编为第七师、第九师和一个教导团。第七师:师长汤福林(后为叶光吉),政治委员盛联均;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治委员宋盘铭;教导团(由独立一师一部编成):团长卢冬生、政治委员关向应(兼)。部队整编后,湘鄂西中央分局决定:“发展鹤峰周围的苏区。”“到一九三三年五月,重新建立了鹤峰、宣恩、恩施、建始、巴东五县边界苏区。以后又撤至湘鄂西和湘鄂川边。”“一九三三年十二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宣恩大林开会讨论湘鄂边失败的教训与当前的任务,决定向四川的酉、秀、彭发展,创造新的根据地的策略。”(23)为此,红三军南下入川,于五月十二日进入贵州境内,九月十日,湘鄂西中央分局接受中央指示信及五中全会决议,决定将红三军恢复为红二军团。            (二)红六军团助组成与西征   红六军团成立于一九三四年,最初是由湘赣地区的红八军、红十六军、红十八军合编而成的。   一九三四年六月是旬,红六军团初步组成,但未组建领导机关,下辖部队有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十八师 。第十六师(由红十六军改编):师长高永生,政治委员温锦惠,参谋长李鄂;第十七师(由红八军改编):师长肖克,政治委员蔡会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王震;第十八师(由红十八军改编):师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袁任远。   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党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与红二军团(即红三军)取得联系。实际上红六军团此时就开始了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中央决定以任弼时为中央代表,随军团行动。八朋十二日,在湖南桂东寨南圩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国才和军政委员会。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辖第十七师:师长肖克兼(后为吴正卿),政治委员王震兼(后为苏杰),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兼;第十八师:师长龙云(因病,后改邝朱权代理),政治委员甘泗淇,副师长彭辉盟,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方礼明。(24)军政委员会为红六军团最高领导机关,由任弼时、肖克、王震三同志组成,主席任弼时,肖克、王震为委员。全军团约九千余人。            (三)红二、六军团会师后部队团组织变化   —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四日,红六军团冲破敌人重围,到达黔东根据地,与贺龙率领前来接应的红二军团在黔东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奉中央命令,红三军正式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二十六日,二、六军团在叫川酉阳南腰界召开会师庆祝大会。根据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六军团的干部配备作了统一调整。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为首的红二军团总指挥部,并以红六军团政治部为红二军团政治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探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行动。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辖第四师(原第七师改称):师长卢冬生,政委方理明;第六师(原第九师改称):师长钟炳然、政委袁任远。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夏曦,副主任罗志敏。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成立了以任弼时为书记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撤销了原湘鄂西中央分局。同时,成立了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和军区,贺龙兼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和军区司令员,任弼时兼军区政治委员。随后红二、六军团挺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25)            (四)长征路上组成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师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旬,红二军团吸收部分地方武装,使之增建为两个师六个团。二月一日,红二、六军团接到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电令,传达了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精神,并指定成立以贺龙为主席,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夏曦等为委员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此时,红六军团重新恢复了第十七师、第十八师的建制。四月以后,红二、六军团实行机动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十月,将地方武装组建的第五师(师长贺炳炎、政治委员谭友林),第十六师(师长周球保、政治委员晏福生),分别编入红二、六军团。全军发展到二万一千余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红二、六军团,共一万八千余佃,实行新的战略转移(即长征)。一九三六年初,红二、六军团转向黔西,三月突破敌人包围经云南渡过金沙江转向川西。六月六日,红六军团先头部队第十六师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在川西理化以南六甲洼胜利会师。六月三十日,红二军团在甘孜以西绒坝贫与红四方面军之三十军八十八师会合。(26)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日,红二、六军团同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 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政治委员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辖第二军(由第二军团改称):军长贺龙兼,政治委员关向应兼。下辖第四师:师长卢冬生,政治委员李井泉;第五师:师长贺炳炎(后为陈本新代理),政治委员谭友林;第六师:师长郭鹏(后为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第六军(由第六军团改称):军长肖克兼(后为陈伯钧),政治委员王震,副政治委员罗志敏,参谋长谭家述(后为彭绍辉),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后为刘道生)。下辖第十六师;师长张辉,政治委员晏福生;第十七师:师长贺庆积,政治委员汤祥峰;第十八师:师长张正坤,政治委员罗志敏(兼);模范师(新成立):师长刘转连,政治委员彭栋材。第三十二军划归红二方面军建制,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李干辉(后袁任远)。军辖第二八○团、第二八二团、第二八六团。七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个纵 队开始北上,红二方面军被划为左纵队。七月二十七日,党中央批准成立西北局,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27)   十月二十二日,红二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不久,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由任弼时担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由关向应继任政治委员,周士第任参谋长,朱瑞任政治部主任。此时,红三十二军将原来的三个团合并编成第九十四师,方面军第五师改编为第九十五师,归红三十二军建制。十一月,红二方面军配合红一、四方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斗的重大胜利。这时,红二方面军辖第四师(原湘鄂西红六军改编);师长贺炳为,政治委员廖汉生;第六军(原红六军改编):军长陈伯钧,政治委员王震,副政治委员罗志敏,参谋长彭绍辉,政治部主任刘道生;第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袁任远,参谋长郭鹏、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三、红四方面军长征中各部队的变更   红四方面军是由鄂豫院苏区的红军第四军扩编而成的红四军又是由红一军同红十五军合编而成的。这支红军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创建了鄂豫院、川陕革命根据地,深入土地革命,多次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部队经多次调整,充实、扩大,于一九三五年六月转入长征。            (一)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时的情况   一九三五年二月,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电令,为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面军准备西渡嘉陵江。为了迷惑、调动敌人北上,先进行了陕南战役,然后集中主力发动了强渡嘉陵江战役,歼敌一万余人,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打破了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但由于张国焘错误的擅自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逐转向川西。五月下旬,方面军向岷江地区西进。这时,四方面军的编制序列是: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周纯全。辖四军、九军、三十军、三十一军、三十二军,共五个军。第四军:军长王宏坤,政治委员周纯全,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第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下辖第二十五师、第二十七师;第三二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下辖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第九十三师;第三十一师、第十三师;第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下辖第九十八师、第九十九师,全方面军总计正规部队十一个师、三十三个团,连同妇女独立团,红军学校、机关、兵工厂等,共十万余人。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及党中央机关在懋功地区胜利会师。七月,为了加强红军的团结,争取共同北上,党中央决定张国焘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 治委员。七月二十一日,党中央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兼前敌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李富春任政治部主任。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初期,虽然成立了前敌总指挥部但各方面军仍然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在执行中央东委员布的《夏洮战役计划》时,为了充实、调整部队的战斗力一、四方面军互相交换了一批干部,对有的部队也作了调整。此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仍为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副主任傅钟、曾传六。(28)辖五个军。   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政治委员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政治部主任刘志坚。辖第一师:师长王友钩(后王近山),政治委员叶道志;第十一师:师长周世元,政
馆藏&4032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复杂度序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