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解释g20g20杭州峰会放假时间

||||||||||
您的位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 卢锋
】【我要纠错】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
英国LEEDS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4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 (1985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 (1982年)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访问学者(1996年8月-11月)
英国LEEDS大学经济系讲师(1994年12月-1995年10月)
英国发展研究院(SUSSEX)访问学者(1989年1月-9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讲师(1987年7月-1989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助教(1985年7月-1987年7月)
研究领域和专长
开放宏观经济学,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学
北京大学任教课目:
经济学原理; 管理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开放宏观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成长
卢锋 编著:《经济学原理(中国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卢锋 著:《商业世界的经济学观察&&管理经济学案例及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卢锋 著:《半周期改革:我国粮棉流通改革和食物安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卢锋 著:《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卢锋 著:《搞对价格,管好货币&&开放宏观经济评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待出版
卢锋 著:《理解中国开放宏观经济()》(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待出版
卢锋 编:《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汇编(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卢锋 编:《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汇编(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卢锋 编:《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汇编(第三辑,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卢锋 编:《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汇编(第四、五、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待出版
1. 英文论文:
China&s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global imbalance& China Economist, Nol. 7, No. 4. pp. 40-51, Jul.-Aug. 2012
Feng Lu, Yuanfang Li &China&s Factor in Recent Global Commodity Price and Shipping Freight Volatilities& China Economic Journal Vol.1, Issue 3, December, 2009.
Feng Lu, Yuanfang Li &China&s Factor in Recent Global Commodity Price and Shipping Freight Volatilities& CCER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English) No. E2009007. Dec. 15, 2009.
Profitability of China&s industrial firms ()& China Economic Journal Vol.1, Issue 1, pp. 1-31, February, 2008.
Cotton trade polity at a crossroads& Cotton Outlook, Special Feature December 2006, pp. 12-16.
A research on China&s long-term rice prices ()&, with Peng Kaixiang, Frontiers of Economic in China, (2006) 4, pp. 465-520.
Is there an oversupply of grain& in Liu Shouying and Luo Dan (ed.,) Can China Feed Itself? --- Chinese Scholars on China&s Food Issue, pp. 172-188,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4.
Free trade area: Awakening regionalism in East Asia&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in English, No. E2003010, October 20, 2003.
China&s WTO accession: Impact on its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grain policy&, in Kyung Tae Lee, Justin Yifu Lin and Si Joong Kim (ed.): China&s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 Economy: Repercussions of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pp. 189-218,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Seoul, Korea, 2001.
&Regional pattern of the impact from China&s WTO accession on its agricultural sector& in Ippei Yamazawa and Ken-ichi Imai (ed.) China Enters WTO: Pursuing Symbiosis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pp. 56-76,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2001, Japan.
China&s grain economy and trade policy&, in S.Cook, S, Yao and J.Zhuang (ed.) &The Chinese Economy under Transition& pp. 180-197, Macmillan Press Ltd., 2000, London.
An evaluation of adjustments to the grain trade policy and the risks involved in grain embargo&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 NO. 1, Spring 2000, pp. 36-48.
Grain versus food: a hidden issue in China&s food policy debate&, World Development Vol. 26, No. 9, pp. , 1998. USA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grain import policy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Vol. 5, No. 3, pp. 275-289, 1993. UK
Output data on animal products in China: How much are they overstated ------ An assessment of Chinese statistics for meat, eggs and aquatic products& Working Paper Series (English) No. E1998004,July 1998.
China&s grain and food sector: prospects and policy issues& in Shigeru Itoga (ed.) APEC: Cooper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p. 81-126,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es, Japan 1998.
China&s grain trade policy and its domestic grain economy&, 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Peking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Series (English) No. E1997002, May 1997.
Feed demand and its impact on grain economy in China&,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China, pp. 208-213, Published by OECD Paris, 1997.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hina&s food trade pattern: A third option for China&s food policy adjustment&,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China, pp. 255-271. Published by OECD Paris, 1997.
Grain versus food: a hidden issue in China&s food policy debate&, Economic Division Working Papers (East Asia), 1996/2, RSPAS, ANU, Australia.
Agricultural policies, markets and trade in China(1996)&, Agricultural policies, markets and trade in transition economies---Monitoring and evolution 1996 , Published by OECD Paris, 1997.
&China's Net Grain Import ()&, Th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Leeds University,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 07/95, 1995, UK.
2. 中文论文:
&从&华坚现象&看中国对非投资类型演变&(与姜志霄、周俊安合作) 《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 第5期第67-76页。
&减速与调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研判&《国际经济评论》(与陈建奇、杨业伟合作)2012年第6期第20-56页。
&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变动因素估测:&(与杨业伟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4期(8月1日出版)第13-25页。
&金融改革优先序&&人民币可兑换视角探讨&(与王豪、邱牧远合作)《中国市场》2012年第33期第34-42页。
&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第47-67页。
&测量中国&《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第27-39页。
&中国贸易条件及其与宏观涨落关系()&&开放大国经济的&飞去来器效应&&,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与李远芳合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11年12月26日。
&理解中国投资率&&经济追赶时期投资回报与合意投资&《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创新&&第三届张培刚奖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文集》第49-58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金砖五国&的合作背景和前景&(与李远芳、杨业伟合作)《国际政治评论》2011年第2期第1-21页。
&美国经济走势与对华政策重估&(与陈建奇合作)《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2期第15-27页。
&奥巴马元年美国经济透视&《中国财政》2010年第8期第71-73页。
&复苏不易、景气难再&&奥巴马元年美国经济透视&(与陈建奇、王健等人合作),《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3期第45-68页。
&国际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因素&《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3期第88-91页。
&复苏不易、景气难再&&奥巴马元年美国经济透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0年3月29日(与陈建奇等人合作完成)。
探求服务外包与服务全球化真谛&&读江小涓等著《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第151-154页。
总需求V型回升&&2009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政策述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9年10月13日。
&国际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因素&&我国开放经济成长面临新问题(与李远芳、刘鎏合作)&《金融研究》2009年第10期第38-56页。
&国际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因素&&我国开放经济成长面临新问题(与李远芳、刘鎏合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9年9月22日。
&格林斯潘做错了什么&&美国货币政策与次贷危机关系分析&(与刘鎏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5期第21-23页。
&中美经济外部不平衡的&镜像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3期第99-101页。
&格林斯潘做错了什么&&美国货币政策与次贷危机关系分析&(与刘鎏合作),《国际经济评论》月第38-44页。
&中美经济外部不平衡的&镜像关系&&,《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11-12月第19-27页。
&大国经济与输入型通胀论&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资料F8《世界经济导刊》2008年第11期。
&大国经济与输入型通胀论&《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7-8月第9-23页。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新华文摘》2008年第13期第51-55页。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7期第5-6页。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第29-31页。
&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中国经济学(2006)》第82-145页,格致出版社、上海出版社,2008年5月。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第70-80页。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07年12月29日。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变动及其对汇率影响()&&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视角的实证分析&,2007年7月投稿给《世界经济》。
&当代服务外包兴起的根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5期第125-126页。
&当代服务外包的经济学观察&&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世界经济》2007年第8期第22-35页。
&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兼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07年7月10日。
&我国资本回报率估测()&&新一轮投资增长和经济景气微观基础&《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3期,第723-758页,2007年4月。(署名作者是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卢锋是执笔人)。
&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第357-380页,2007年1月。
&我国资本回报率估测()&&新一轮投资增长和经济景气微观基础&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No. C07年2月9日(作者是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卢锋是执笔人)。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1期第32-34页。
&比较优势与我国开放型棉产业发展&&我国棉花贸易政策面临十字路口选择&《管理世界》2006年第11期第59-69页。
&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的深层根源与认识启示&&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06年11月13日。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世界经济》2006年第11期第3-10页。
卢锋、韩晓亚(2006):&长期经济成长与实际汇率演变&《经济研究》2006年第7期第4-14页。
&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第635-674页,2006年4月。
&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研究之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06年4月3日。
&我国工资与劳动成本变动及国际比较()&&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研究之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06年4月13日。
&体制转型与汇率演变&&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研究之三&,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06年4月20日。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及其对人民币汇率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研究之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06年5月21日。
卢锋、韩晓亚(2006):&长期经济成长与实际汇率演变&&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及其经验证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No.C6年2月21日。
&我国长期米价研究()&(与彭凯翔合作)《经济学季刊》 第4卷第2期,第427-460页2005年1月。
&产品内分工&《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1期,第55-82页,2004年10月。
&产品内分工:一个分析框架&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No.C4年5月28日。
&我国农产品贸易趋势与结构变动()&(与雷蕾合作),《国际贸易》,2003年第11期,第15-19页。
&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 《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4期,2002年7月,第821-836页。
&松时放、紧时收&&我国粮棉流通改革周期性反复现象研究()&《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三集)〉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版。
&我国&入世&农业影响的省区分布估测&(与梅孝峰合作)《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第67-73页。
&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与入世谈判&&误读补贴&,《国际贸易》2001年3月号第4-8页。
&&入世&农业影响的省区分布研究&(与梅孝峰合作),CCER《内部讨论稿系列(中文版)》C011年2月。
&价格干预稳定性绩效&&我国棉花行政定价与供求关系波动关系的研究(),《管理世界》,2000年第6期,第136-145页。
&我国棉花国际贸易&贱卖贵买&现象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第3-9,16页。
&国际棉价长期波动趋势和周期性&&中国棉花积压亏损原因与压库减亏对策&《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1期第47-57页。
&透析棉价&&我国棉花积压亏损原因分析与压库减亏对策探讨&,《国际贸易》,1999年12月号第10-15页。
&国际棉价长期波动趋势和周期性&&我国棉花积压亏损原因分析与压库减亏对策探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内部讨论稿系列(中文版)C99年11月3日。
&三次粮食过剩()&&我国粮食流通政策演变过程的备择解释&,《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9年第60期,第33-42页,日。
&应当实事求是地认识粮食过剩问题&《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1999年5月)第168-176页。
&粮食亏损的根&《资本市场》,1999年第4期第48-53页。
&粮食亏损的深层根源&《调研世界》,1999年第3期第6-12页。
&三次粮食过剩()&&我国粮食流通政策演变过程的备择解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No.C9年2月。
&比较优势与食物贸易结构──我国食物政策调整的第三种选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编:《中国经济学》(1997),第40-5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 && 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战略与管理》 1998年第6期第56-64页。
&我国若干农产品产消量数据不一致及产量统计失真问题&,《中国农村经济》 1998年第10期,第47-53,71页。
&我国水产品产消量数据不一致及产量统计失真问题&,《管理世界》 1998年第5期第165-171页。
&我国粮食贸易政策调整与粮食禁运风险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第32-47页。
&美国年的粮食禁运:粮食武器有效性的一次失败检验&,《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1期,第53-57页。
&粮食市场化改革:需要重新思考的认识前提&,《中国农村观察》, 1997年第3期, 第7-17页。
&比较优势与食物贸易结构──我国食物政策调整的第三种选择&,《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第3-12页。
&如何认识&民以食为天&&《改革》1996 年第5期, 第58-65页。
3.报刊短文和媒体访谈报道:
&宏调十年回望&每周系列评论55篇,《财新&&新世纪》周刊。
&习近平的G20新主张&《FT中文网》日
&美国经济的三条&软肋&&《FT中文网》日
&坚持双重导向政策立场&《财新网》日
&美国经济是否真有那么好?&《搜狐财经》日
&中国宏调政策求稳与谋变&《FT中文网》日
&QE3:影响与对策&《FT中文网》日。
&央行用心良苦&《FT中文网》日。
&金融改革优先序&《FT中文网》日。
&汇改为何这么难?&《搜狐财经&十年十人谈&》 日。
&我国就业转型五点特征与启示&第28次CEO报告会发言2012年2月
&改革行百里者半九十&《FT中文网》日。
&欧洲如何回应历史新挑战&《人民网》日。
&克鲁格曼的中国预言&《FT中文网》日。
&欧盟峰会救欧元&《FT中文网》日。
&欧债危机,还是欧元危机&《FT中文网》日。
&理解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北京师范大学网站,日
&直面全球经济调整&《第一财经日报》日
&强求增速代价大&《第一财经日报》日。
&&强劲与持续&两难矛盾的根源&《第一财经日报》日。
&强劲、持续难两全&《第一财经日报》日。
&经济增长过快不划算&《FT中文网》日。
&标普想干嘛?&《FT中文网》日。
&美国公司&不差钱&未必是好事&《FT中文网》日。
&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5期,第164-66页。
&金砖五国&的合作背景和前景&(与李远芳、杨业伟合作)《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第171-172页。
&宏观政策应把促进就业放在更重要位置&《中国财经报》日第4版。
&美国经济走势与对华政策重估&(与陈建奇合作)《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3期第36-38页。
&中国劳动市场火爆的隐忧&《FT中文网》日。
&政策空间逼仄的美国&《南方周末》日。
&美国重审对华政策&《证券市场周刊》2011年第11期,第14-15页,日。
&美国经济走势与对华政策重估&《北京大学校报》日第3版。
&宏观调控多样化反思&,《新世纪周刊》日。
&标本兼治产能过剩&《中国改革》2010年第5期(总第319期)第88-91页。
&大国崛起需要弹性汇率&《中国财经报》日第4版。
&开放性经济需要增加汇率弹性&&对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的思考&中宣部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2010年第37期(总第627期),日。
&美国经济前景和中国的机遇&&专访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南风窗》日。
&汇率政策讨论如何跳出被动反应模式&(记者访谈)《中国经济时报》日第1、3版。
&美国经济重回景气增长面临四大困难&《市场瞭望》2010年3月上半月刊第10-11页。
&奥巴马元年美国经济透视&《北京大学校报》日第3版。
&不适当干预无助于治理产能过剩&《财经:金融实务》日第13-19页。
&什么是产能过剩&《财经:金融实务》日第22页。
&产能过剩的成因&《财经:金融实务》日第23页。
&产能过剩识别准确度有待提高&《财经:金融实务》日第24-25页。
&改革以来的产能过剩现象&《财经:金融实务》日第26页。
&根治产能过剩的关键:资源配置市场行权&《21世纪经济报道》日第21、22版。
&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治理产能过剩&《消费日报》日A1版。
&直面人民币升值&恐惧症&&2009年11期《小康财智》,日。
&区别治理产能过剩&《财经》2009年第?期,总第250期第137页,日。
&产能过剩须标本兼治&《金融时报》日第2版(记者庞东梅采访整理)
&产能过剩需综合治理&《投资者报》日。
&不适当干预无助于治理产能过剩&《上海商报》日第19版。
&&领跑者&面临的挑战&,《财经网》日。
&我国如何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挑战&《消费日报》日第1版。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上海商报》日第31版。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我国开放经济面临的新问题&《中国信息报》日第7版。
&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国应提升宏观经济稳定度&《21世纪经济报道》日第21-22版。
&中国宏观经济的V型走势&《上海商报》日第11版。
&经济波动存在四大根源&《中国财经报》日。
&中国需求或将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税务报》日。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中国财经报》日第4版
&卢锋指出需求增长将持续提升大宗商品景气&《中国证券报》高端视野日。
&V型走势后劲足吗?&《财经》2009年第15期,总第242期 日。
&兼顾效率与公平 成都的经验很精彩&&&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教授,《成都日报》。
&中国经济回暖无悬念&《理财周刊》。
&人民币国际化过三关&《21世纪经济报道》第35版。
&人民币国际化要过三道坎&《中国财经报》第4版。
&追赶-危机-变革&《财经》2009年第11期,总第238期 第111页。
&做大做强人民币应是占优策略&《经济参考报》日
&复苏之路:深层改革调整比短期需求刺激更重要&《消费日报》第1版。
&卢锋指出做大做强人民币是我国的占优策略&《湖北日报》
&实行人民币国际化方针至少要过三道坎&《和讯网》
&新形势下需要务实调整粮食安全政策&《中国财经报》第4版。
&奥巴马新政四大看点&《市场瞭望》2009年4月上半月刊,第16-17页。
&奥巴马新政如何&再造美国&&《21世纪经济报道》日。
&奥巴马新政四大看点三大猜想&《上海商报》日。
&目前经济收缩根源分析&《北京大学校报》日第3版。
&&奥巴马新政&面临的双重挑战&《财经》总第231期 2009年第4期,2月16日。
&经济波动存在四大根源&《中国财经报》日第4版。
&目前经济收缩的根源与应对之道&《上海商报》日
&人口政策应反思&《财经》总第228期 日
&中国仍将是大宗商品领跑者&《财经》日。
&西方企业产权主体制度不会变& 《第一财经日报》日
&中国能比其他国家更好应对金融危机&《上海商报》日。
&卢锋:格林斯潘做错了什么?&《和讯网》日。
&格林斯潘做错了什么&《中国财经报》日。
&中国有可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 走向新一轮增长&《凤凰网财经频道》 日。
&外部失衡增长模式终结&《财经》日。
&专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30年农业改革,实质化解粮食安全困扰&《第一财经日报》日A8版。
&中美经济外部失衡的&镜像关系&&《上海商报》日第15版。
&人参吃得太多也有麻烦&《财经》总第219期,出版日期日。
&不要让农地流转权改革托得太久&《中国土地》2008年第7期第22页。
&粮价:寻求干预与放开的平衡&&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改革内参》2008年第16期,6月1日出版,第16-19页。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财经报》日
&中国通胀论&《经济观察季夏报》2008年7月第7页。
&中国新一轮通胀成因分析于对策观察&Compass(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2008年夏季号,第7-11页。
&搞对价格,管好货币&《中国新闻网》日。
&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是改革开放带给人民的最大实惠&《北京大学校报》日第3版。
&粮价上涨、粮食安全与通货膨胀之关系&《学习时报》日第4版。
&目前粮价上涨无碍粮食安全&《中国新闻周刊》日?第??页?
&粮食实际价格还可能涨两成:北京大学教授卢锋认为政府应更多采取宏观总量政策应对通胀&《南方都市报》日C02页。
&&国际价格外生&&这种&小国模型&假定基本不适用于中国&《财经网》日。
&重回通胀经济学&《财经》日第35页。
&种粮直补无益国家粮食安全&《南方农村报》日。
&近年棉花进口增长与滑准税争论&,《中国棉花流通经济》2008年第1期第12-14页。
&粮价走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第一财经时报》日。
&粮价走势存在不确定性:粮食实际价格达到1995年的高水平可能性不大&《中国财经报》日。
&对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理论思考&《学习时报》日第4版。
&中国资本回报率知多高?&&我国新一轮投资增长和宏观景气的微观基础(执笔人)&《学习时报》日第4版。
&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现象的经济学透视&&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新华文摘(半月刊)》2007年第4期第45-49页。
&一次性木筷生产消费的功过评说&《消费日报》日A3版。
&棉花贸易政策面临十字路口选择&《中国国情国力》2007年2月第15-18页。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1期第32-34页(《世界经济》论文摘要)。
&拷问一次性木筷的是非功过&《中国经济导报》日B4版。
&中国资本回报率知多高?&(与宋国青联合署名)《证券市场周刊》日
&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现象的经济学透视&&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学习时报》日。
&透视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现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教授专访&余力,《南方周末》日C18版。
&开放无损我国农业&(署名短文)《大生》日总第九期,第9-10页;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主办。
&入世五年看农业&《财经》2006年第16期第24-25页,日。
&人民币实际汇率演变趋势()&《21世纪经济报道》日36页。
&用本土故事演绎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原理(中国版)》自序&《中国经济时报》日第7版。
&经济学教学应当本土化&&《经济学原理(中国版)》作者卢锋教授访谈&《中华读书报》日第10版。
&第二代农村反贫困策略&《中国改革》2001年第11期,第24-25页。
&我们的承诺与义务&&卢锋教授访谈& 《经济观察报》日E5版。
&又一波粮棉流通改革:给市场一次真正机会&《财经》2001年9月号,第36-37页。
&伪造证件:&北大文凭&为何比较便宜?&《经济学家茶座》第6辑,第139-141页,2001年9月,
&Some rural fields to flourish after WTO entry: Impact on farming to vary between nation&s regions& Business Weekly (sponsored by China Daily). -13, p.19.
&入世对中国个省区农业的影响&《21世纪评论》日第21版。
&入世谈判的农业补贴僵局分析&《中国改革》2001年第5期第16-17页。
&如何看待经济学家的意见分歧&《经济学家茶座》第四辑第10-14页,2001年3月。
&我国入世谈判的农业补贴僵局分析&《中国财经报》日第3版。
&我国入世谈判的农业补贴僵局分析&《决策咨询》期(总第146期)第36-37。
&Agricultural subsidies remain sticking point ___ proper policy understanding urgently needed& in Business Weekly (sponsored by China Daily). ,pp.1,3.
&面对中国农业补贴,外国谈判者应该脑筋急转弯&&卢锋博士访谈&《产经新闻》日第5版。
&消除补贴误解,打破谈判僵局&《21世纪经济报道》第6期()第1版社评(不署名)。
&宏观经济学对象是否应当包括长期问题?&&对樊纲不能&煮浆糊&评论及一篇论文的评论&,中国产经新闻,日第6版。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不能&煮浆糊&一文与樊纲商榷&,财经时报,日第3版。
&经济政策研究落伍了&,《改革内参》,2000年第17期,第19-20页(2000年9月)。
&新一轮棉改:历史经验和现实选择&,《调研世界》,2000年第9期,第31-32页。
&经济学家卢锋教授预测:粮食价格可能显著回升&,文汇报,日第10版。
高科技低科技,关键要有高效益&,经济参考报,日第1版。
&棉花必须走入市场&,中国纺织报,日第1版。
&加入WTO与我国粮食安全&,市长参考,2000年第6期。
&农业扩大开放的机遇和挑战&&WTO承诺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山西发展导报,日第7版。
&&宏观调控&要确定合理边界&,文汇报,日第10版。
&棉花外贸:&贱卖贵买&该结束了&《改革内参》2000年第11期,第11-13页,(2000年6月)。
&让棉花市场向种棉人开放&&对农民企业经营棉花实行规范性准入政策的分析建议&农民日报,日。
&关键是让农民增收&&从浙江临安菜竹覆盖技术看技术选择的经济合理性原则&中国财经报,日。
&&入世&访谈录:农业机遇多于压力&&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锋博士&人民日报&&市场报,日第1版。
&&穷人的木材&细察&&从浙江临安菜竹覆盖技术看技术选择的经济合理性原则& 经济学消息报,日。
&棉花供求变化周期性与我国棉花积压亏损问题& 福建论坛,2000年第1期第13-15页。
&国产棉花的经济与决策& 经济学消息报,日第3版
&棉花减亏压库只欠东风&中国改革报,日,第6版。
&农业扩大开放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粮食经济,1999年12期,第8-11页。
&不应只有美国的声音&&专家呼吁尽快公布中美WTO协议具体内容,有关&国际惯例&需要重新思考和评价& 中国资产新闻,日第5版
&棉花库存如何释放&&兼谈棉花供求变化周期性& 中国经贸导刊(半月刊),1999年第23期,第8-9页&企业想知协议详情&,中华工商时报,日,第2版。
&学者认为:中国公布WTO协议的策略有误&,〈〈每日经济〉〉研究简报,总第1096期,北京安邦咨询公司,日。
&需要一本&中国版经济学教科书&&,(待刊短文)。
&建议尽快公布中美WTO协议具体内容&&有关&国际惯例&需要重新思考和评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9年第35期(总第122期),日。
&入世访谈农业:粮食便宜了?(记者访谈)&,南方周末,日第22版。
&历史性的突破& 中国经济时报,日第2版。
&如何缓解我国棉花积压亏损问题&,农民日报,日第3版。
&棉花供求关系变化周期性与我国棉花积压亏损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9年第35期(总第115期),日。
&释放棉花库存应稳健进行&&国际棉价变化规律与我国棉花压库减亏对策探讨&,中华合作时报&&棉麻专刊,日第4版。
&&官出数字&现象透视&,南方周末,日第1版。
&针对目前棉价下跌的新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实行棉花收购支持性价格政策&,中国经济时报,日第1版。
&今年应当实行棉花收购价支持政策&,中国经贸导刊(半月刊),1999年21期,第14-16页。
&世纪之交中国粮食&三步曲&&&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新经济周刊,日第9版。
&&多&出的农产品去哪儿了&(对笔者有关若干农产品数据质量专题研究结果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日第8版。
&应当实事求是地认识粮食过剩问题&&对&粮食无过剩说&的质疑&,求是(半月刊),1999年第12期第24-26页。
&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中国农业会&全军覆没&吗(记者访谈)&,南方周末,日第8版。
&粮食是否具有外部性&经济学消息报,日第4版。
&WTO门槛降低多少&中华工商时报,日第3版。
&粮食问题上&泛政治化&认识误区&,科学时报,日,第7版。
&(APEC)农业和食物自由化突破有望&中国经济时报,日第4版。
&对汇率变动应有平常心&科学时报,日第3版。
&粮食禁运的风险评价&中国国情国力,1998年第12期第12页。
&粮改困境出路何在&&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博士&(记者:蒋铁刚)改革内参,1998年第20期第4-8页,日出版。
&中国有没有可能遭遇粮食禁运的风险& 经济学消息报 日,第2版。
&粮食不是特殊商品&&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 财经 1998年10月号,第19页。
&未来粮食禁运风险评估&中国市场经济报,日。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下)& 大公报 (香港)日B8版。
&我国肉蛋水产品存在四成左右水份& 了望 日,第42期,第33页。
&政府干预,稻草人,公共产品&&斯蒂格里兹《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读后感& 经济学消息报,日,第4版。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上)& 大公报 (香港)日B1版。
&农业保护不宜用价格和贸易手段& 中国经济时报 日第3版。
&粮食禁运之虑是否杞人忧天&&我国粮食贸易政策调整和粮食禁运风险评价& 中国改革报 日,第6版。
&慎行!农业保护政策& 中国改革 1998年第10期,第10-12页。
&肉蛋水产品产量统计存在四成左右水份& 中国国情国力 1998年第10期,第29页。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中国经贸导刊(半月刊) 1998年第19期,第10页。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 && 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经济学消息报 日第3版。
&粮鼠为何难根治?& 南方周末 日,第1页。
&粮鼠为何难根治?& 信报 (香港)日,第24版。
&粮食禁运风险与粮食贸易政策& 农村经济文稿 1997年第9期,第1-9页。
&我国肉蛋水产品产量统计约有四成水份& 中国经贸导刊(半月刊) 1998年第17期,第8页。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博士近日指出&&我国肉蛋水产品产量统计含四成水份& 中国改革报 日,第6版。
&肉蛋水产统计数据太水&&估算水份已达40%& 经济学消息报 日第2版。
&我国食物政策调整面临第三种选择&&比较优势与我国食物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经济消息 1997年第7期,第26-27页。
&更新观念,促进粮改顺利实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博士一席谈(上)& 中国财经报 日,第1版。
&更新观念,促进粮改顺利实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博士一席谈(下)& 中国财经报 日,第1版。
&发展优势食物产品出口&&卢锋博士呼吁利用比较优势和扩大食物产品对外贸易& 长江经济导报 日。
&比较优势与食物贸易结构──我国食物政策调整的第三种选择&,农村经济文稿 1997年第2期,第21-28页。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问题& 经济论坛 1996年第8期,第27-28页。
&粮食问题内涵转变与粮食政策效率目标&&对传统粮食政策前提假定和认识结构的初步分析& 农村经济文稿 1996年第8期,第39-57页。
&什么是粮食问题&&粮食政策评价和设计的效率目标(二)& 经济学消息报 日第3版(该文分四次在经济学消息报上连载,其他各期刊登文稿遗失)。
&China: Still growing its own by decree& The Economist August 9th, 1997, p. 23.
◇&编辑推荐
&& & &&考研网上辅导热招!
&&&历年考研国家分数线汇总
&考研教育网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账号cnedu_cn
&网上辅导课程特色
&24小时报名咨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商务系导师 李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商务系导师 徐嘉震
考研网上辅导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g20峰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