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独特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仰

“友善”不仅是信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然而,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在社会前行的脚步中“人性本善”始终与“人性本恶”互相博弈、较量。眼下来看,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是:面临多重利益的驱动,面临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繁杂斑驳,部分团体组织和个人为一己私利起了争执。君不见,那么多名人在微博上的骂战?社会流行语中“土豪”“屌丝”背后隐藏的是两类阶层间复杂的社会心态、文化冲突?老人倒地了扶或者不扶,成为了社会话题。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
宁近日,央视《真诚沟通》栏目播出了短片《友善在哪里?》,片中宁波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第五餐厅主任张继惠对人友善,他悉心听取学生每一条意见,按照学生口味准备食堂的每一道饭菜。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贯彻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能够在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与生活中做到的。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已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多次被倡导,而“友善”被强调成为大众信仰的提法则比较新颖。辨析“友善”的文化内涵并去践行,我们不妨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上着手。“友”字在甲骨文中,就如向同一个方向伸出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为朋友。友善就是指要像对待朋友那样善良地对待每一个人。古语“与人为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之用,和为贵”“仁者爱人”等等都包含着古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理想注解——即友善。简而言之,真善美是令每个人共同向往的人生境界和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活动范围的扩大,交流的日趋频繁,交往方式的多种多样。我们在欣赏友善作为传统美德的同时,也理应让其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沟通相处的基本准则。张继惠等人树立了榜样。然而,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在社会前行的脚步中“人性本善”始终与“人性本恶”互相博弈、较量。眼下来看,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是:面临多重利益的驱动,面临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繁杂斑驳,部分团体组织和个人为一己私利起了争执。君不见,那么多名人在微博上的骂战?社会流行语中“土豪”“屌丝”背后隐藏的是两类阶层间复杂的社会心态、文化冲突?老人倒地了扶或者不扶,成为了社会话题。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善的动力来自于理解和沟通。提倡友善就是在提倡关爱尊重他人。因而,在个人层面提倡友善,也就利于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就利于建设和谐、文明的国家,三者从而呈现联动效应。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说:“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亿万人心中的中国梦,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离不开人人向善的精神的塑造。当然,从知与行的角度考虑,我们不仅要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更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做到真正地践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191569
播放数:123532
播放数:173221
播放数:79746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信仰的秘密
信仰的秘密
促销:满48减5,满88减10
一星价:27.3 元(65折)
二星价:27.3 元(65折)
三星价:27.3 元(65折)
北京满49元包快递,全国满69元包快递(港澳台除外)
信仰的秘密 特色及评论
对于信仰的秘密,本书从不同角度揭开了人之所以要选择并接受某一信仰的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方面的秘密。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为了弥补个人能力之不足,选择并接受某一信仰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便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二是认识方面的秘密。认识始于实践,伴随无数次成功与失败的实践过程,人们就会更加自觉地思考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寻求并选择适合提高自己认识能力的主张或主义,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这种寻求并选择某种主张或主义,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觉选择并接受信仰的过程。三是感情方面的秘密。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伴随经济利益的得失,给个人带来或大或小的感情变化。通过认识、情绪、意志等过程的深刻融合而统一,便形成了稳定的信仰。可见,一个信仰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选择并接受现实社会上流行的某一信仰。
信仰的秘密 本书目录
前 言第一章 信仰的秘密:悟道求真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世界便打破了以往的平静,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为什么只有人类而不是其他生物才能如此巨大地改变这个世界?关键在于人类拥有意识。这种意识具有自主自觉的特质,使得人类能够以高度的注意力不断地追寻世界本原,勇敢地征服死亡恐惧,深刻地反思生存空间,明智地确立生命方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类的这种探索意识*终形成了信仰,悟道求真也就是信仰的秘密所在。追寻世界本原认可和化解不确定性征服死亡恐惧反思生存空间确立生命方向第二章 信仰的本源:本质显相信仰起源于人类灵魂观念的形成,逐渐发展成为庞大的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和哲学信仰三大体系,后来又形成了基于三大体系的科学信仰、价值观信仰、社会观信仰和财富观信仰等。信仰是基于人的本性,恩格斯说:“即使是*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因此可以看出,信仰的本质,显示出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宇宙背景及社会条件的精神应对。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哲学信仰科学信仰价值观信仰社会观信仰财富观信仰第三章 信仰的能量:开悟之境信仰,对古人和今天的人来说,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事实证明,人一旦有了一个严肃的信仰,绝对不会缺乏诸多美好的梦想。当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信仰的能量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个信仰下的诸多梦,殊梦同归;不是一个信仰下的诸多梦,同梦殊归。因此,应该让正能量的梦想成为信仰,赋予我们人生以方向;让正能量的梦想成为信仰,彰显我们存在之意义!进入无限制空间无止境引爆未来人生成败,信仰使然把苦难踩在脚下成为天行者合一世界广结八方善缘第四章 信仰的心灵:灵魂密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我们可以很亲密地和自己对话,由此慢慢成熟,笑看花开花落,人世沧桑。一个人可以升出很多梦想,人生中*可贵的伴我们一生的却是支撑我们心灵家园的信仰。信仰可以构建我们的心灵秩序,可以对这个世界付出灵魂式的关爱,可以让我们有一颗谦卑顺畅的心,可以让我们为其平衡生命能量。信仰是一汪清泉,无时不在灌溉着我们的一方心田。信仰建立起来的心灵秩序信仰,一种灵魂式的关爱有一颗谦卑顺从的心一生能量只为成为一个存在吸收能量,引爆能量信仰是永远的一盏灯第五章 信仰的缺失:毁灭之源信仰是支撑世间万物存在的根本性理由,对任何一个物种来说,有了信仰就能延续并发展壮大,而缺失信仰就会走向没落直至毁灭。信仰,可以使一个人充满力量、勇气、激情,可以使一个民族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可以使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一个人信仰缺失,就会迷失人生的方向;一个民族信仰缺失,就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国家信仰缺失,就不会兴旺发达。人生不能缺失信仰道德信仰缺失之痛诚信信仰是立身之本拜金主义是价值信仰缺失法律信仰约束之力国家不能没有信仰第六章 信仰的重建:拉高格局众所周知,目前的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更和转换,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社会景象,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危机。在这各种危机中,信仰危机是一种带有总体性从而具有深刻历史影响的思想文化危机。对于这种信仰危机,只有唤醒沉睡我们心中的正能量、发挥信仰的积极力量、让信仰照进现实,同时不能急功近利,才能重建我们的信仰,拉高我们的格局。唤醒沉睡的正能量发挥信仰积极的力量让信仰照进现实尊重他人信仰信仰不能急功近利信仰不同于宗教和迷信第七章 信仰的传承:民族精神信仰的传承就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浩瀚深邃的中国文化中,我们的文化信仰可以总结为:克己复礼的人生态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宝贵的传统价值诉求,是现代社会构建信仰的历史基因,可以经过当代阐释成为“中国梦”的价值核心。“信仰”与“文化”“克己复礼”的人生态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生活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愿景当代“主流文化”信仰拥有信仰,成功组织的共性特征
信仰的秘密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美]蒂娜?齐莉格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6.8 ¥13.1
作者:经典读库
出版社:江苏美术
¥29.8 ¥12.8
作者:(日)稻盛和夫 译者:喻海翔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采铜
出版社:江苏文艺
¥38 ¥24.7
作者:(澳):朗达•拜恩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32 ¥20.8
作者:拜恩
出版社:湖南文艺
¥45 ¥29.3
本类五星图书
作者:王小平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H?B?达哇
出版社:新世界
¥25 ¥16.3
您最近浏览过的商品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十七世纪,正是传统的以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为核心的价值观被彻底打碎,新兴的理性主义统治则达到了其顶峰时代,然而物极必反,随后就有了两次世界大战。随后的反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都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动,人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纵观历史人类总是在不断地建构——解构——再建构他们的价值观(也可以说精神家园),从埃及神话中太阳神拉的生老病死到复活;从希腊神话中宙斯战胜生父克罗洛斯到建立起奥林匹斯诸神统治;从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历经险阻到颁布摩西十戒建立起一神教;耶稣的基督教可以说是犹太教的宗教改革,但是他没有想到千年之后马丁路德将改革推向了基督教。尼采会喊“上帝死了”,但是上帝到底死了没有?在尼采看来是毋庸置疑的,对上帝的“信仰”已经死了。原来我们的价值观也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的,那么有没有一种信仰是永恒的呢?许多人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了他。一战中建立的起的苏联代表了一种新兴的信仰——共产主义,但随着柏林墙的推倒有声音说“再见,列宁”,人们仍然还在探索着,建构着。。。。。。因此,可以说信仰就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为责任,往往包含了奉献、牺牲甚至崇拜去进行不懈的奋斗。 现代人当然有信仰,而且必然是现代人的信仰。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更加紧密的商业社会呈现在我们(特别是国人)的面前,商业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价值观高效,对钱的追求并不可耻,而且社会也鼓励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更多的金钱,但重要的是不要背离了你的信仰(取之有道——一种对自身道德的要求),这才是最重要的。人为什么要有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人生价值观。 因为自己的信仰而相信自己。 一个人要有信仰,有信仰代表心底存在希望,信仰是种态度。 信仰和对自己的相信是紧密相连的,内心的信仰,会左右你的现实生活,控制着你的表现行为,同时又间接地塑造及控制你的信仰。人们对自己所做出的事,也是因为信仰的理念而去相信自己。没有信仰就活不了了吗?人活着为什么?其实人活着的目的大可分为几大类A、为生存而活B、为事业与理想C、为信仰D、为亲情、友情和爱情E、为儿女。A、为生存而活&&人活着是件多么神圣的事情。自从降生后,人就与死亡拉开距离。人要生存,所以每天会自觉的吃奶。人为了活着就要解决人活着的基本要素:吃、住、穿、行等。一直到人死之前,人都要为生存而活。然而,人为了生存,人们之间免不了适当的竞争,竞争必然会引起人们之间的残杀、压迫与奴役。这真可谓手段之恶劣。于是就有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后来就有了维持社会秩序的阶级机构和阶级利益的代表——国家。人类社会发展拉开了序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及更高级的发展形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人的“生存”两个字。无论生产关系也好,生产力也好都是从“生存”中提取出来的概念。所以,单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把这种“生存”称为经济基础。B为事业和理想。人活着总是在不断的思维着。人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正因为有了意识才有了人对未来的理想和为理想的实现而能动工作的动力。除此之外还有事业。有句话说:“人活着不是为了吃,但吃是为了活着”。言外之意说明了人活着除生存之外还有其他目的。每个人都有其理想和事业。有的人为了理想和事业而奋斗终生,这也是人活着的内容。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大人物有大的事业与崇高的理想,小人物有小的事业以及符合自己的渺小理想。总之,人活着也为自己的事业与理想而活,只不过因人而异而矣。C为信仰&&信仰是生活中另外一些人的人生目的。信仰是人的心灵被某种主张、或说教、或现象、或神秘力量所震撼从而在意识中自动建立起来的一套人生价值体系。&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政党的产物,宗教,或政党只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信仰从本质上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有神论信仰,另一类是无神论信仰。&有神论信仰者谦卑,相信宇宙中的一切是神所创造,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因果循环,靠内心的善恶道德法庭约束自己,相信“头顶三尺有神明”,所以不敢胡作非为。&无神论信仰者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科学,相信眼见为实,相信进化论,相信生死是偶然的,人死了什么也不存在了,永远地“安息”了,所以把精力和时间主要花费在此生的荣辱胜败尊卑贵贱上,既然相信人既无前世,也无来世,所以敢想敢为,不怕天、不怕地,更不相信什么因果报应。&无可否认,有神论信仰对有神论信仰者的精神激励作用很大。而无神论信仰无疑是更科学的。但是有些人的信仰却走了型。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是无神论信仰者,但唯利是图的拜金者也是无神论信仰者。甚至残酷冷漠的暴力崇拜者也是无神论信仰者。虽然不可否认有邪教的存在,但是有神论信仰总体上是劝人向善,向健康向上、利人利己的方向走。而没有教义的引导,倘若没有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思想健康的人引导,无神论信仰者无疑更容易误入歧途。D为亲情、友情和爱情&&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活着的时候也为感情而活。人有七情六欲,但是总结起来爱情、友情与亲情是主题。有了这三部分内容,人的一生才会显得充实。人自从脱离了母体就有了亲情的依赖,随着自己不断成长又有了友情与爱情。这个过程是一个人不断发育与成熟的过程。此后只要你活着,你就脱离不了这三种重要的关系。所以这种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热情与动力。如果失去它们,人们的生活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极度的孤独与空虚便悠然而生。可见,人缺了它们是不行的。就如爱情来说,确实它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东西。所以有人这样叙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友情与亲情更是重要。更为确切的说,友情是花,亲情是水,爱情如酒。它们都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因而,它们更是人生活的目的。E为子女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生儿育女。但当自己有了子女后,必须教育他们使之更好的活在世上。可以说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家庭。子女的抚养与教育是人生的难题。因为大多有子女的家庭,他们大多有了事业和完美的婚姻,所以为子女活着,当然也是人生的目的。你为什么活着?信仰是头顶的星空,虽然亦真,亦幻,但总能照亮脚下的路。为了未来,我们不可以放弃心中的信仰信仰------让我们不恐惧&& 不迷惑&& 不孤单“有信仰的人不一定幸福,没有信仰的人一定不会幸福”宋和织造天地(gh_de0ed2e8e585)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h_de0ed2e8e585专注织造15年,欢迎大家关注,共同打造织造天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de0ed2e8e585专注织造15年,欢迎大家关注,共同打造织造天地。&&&&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  转自《参考消息》      魏德汉指着他自己画的类似象形文字的抽象画对我们说:“怎么样?好看吗?”在我们回答的同时,他却毫不迟疑的说:“好看。让中国人说不好看是不可能的。哈哈哈……”宽敞的中国式书房里充满了他的笑声。        已经年过半百的魏德汉是俄罗斯著名的汉学家,到过中国近200次。穿着一件中式罩衫,两只手上都戴着黄花梨木镯,他在自己充满中国风情的个人工作室里接待了我们,一边把玩着手里的和田玉珠链,一边向我们诉说着他所理解的中国。        魏德汉1979年毕业于海参崴大学东方系,他潜心研究中国30多年,是一名地道的“中国通”。尤其是在最近15年里,魏德汉积极在俄罗斯推广中国文化。他在莫斯科开了第一家中国茶文化俱乐部。他所主编的俄罗斯第一本面前高端读者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中国•俄罗斯》杂志从2007年3月开始正式发行,他认为这样一本杂志可以聊以弥补中俄文化交流的空白。        魏德汉对中国的古代典籍深有研究,目前他已经在俄罗斯翻译出版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不久前,魏德汉获悉中国将要组织学者把“五经”翻译成英文,他立即表示希望参加这一工程,把“五经”翻译成俄文。他认为,“五经”是中国人思维的基础。据介绍,现在的俄罗斯有《易经》、《诗经》的译本,其中《诗经》翻译得非常不好,因为上世纪50年代的翻译者对中国思维没有深入了解。《礼记》、《春秋》、《尚书》还没有俄文译本。        魏德汉曾经数译《易经》,第一次距今已有20年。每一次达到新的理解水平后,他都要重新翻译。据魏德汉介绍,克里姆林宫在准备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上普京致辞时,曾就援引《易经》问题专门向他征求意见。他也向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赠送了自己翻译的《论语》。        对于为何花这么大精力向俄罗斯民众推广中国古代典籍,魏德汉表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有太多不同。俄罗斯人很难理解《易经》,而中国人也难以理解俄罗斯的经典。        魏德汉进一步解释说,在中俄关系方面,他并不是乐观主义者。俄罗  斯的一些决策者不了解中国,一些人经常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会入侵俄罗斯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他们不相信道德的价值,没有读过孔子,不知道在中国的传统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他说。        他认为,俄罗斯没有真正的中国学,“我的任务是建立这样一种架构,一个新的理解体系,使中国与俄罗斯最终能够形成良好的往来。只有通过文化,才能形成真正的交往。”        魏德汉认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商品,但也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价值。从尧、舜、禹到孔子,“中国人是聪明、富有而伟大的祖先的孩子”。他认为,“五经”之类的经典著作维系了中国人的精神,培育了中国人的品德——“华夏之德”,他用汉语说。        魏德汉十分敬佩邓小平,认为他对中国很重要,善于聪明而巧妙的解决最为复杂的问题。“为什么邓小平能做到?而我看着自己的国家,无从下手。”他说,“中国曾经面临极其复杂的问题,但幸运的是,中国有共产党,如同引领中国巨轮前进的异航员。”        他还提到《红楼梦》,努力背诵其中如诗如画的优美段落。在魏德汉看来,“中国是难以置信的美丽国家”。        但是他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担忧。他说“我非常爱中国。但是很遗憾,有时候它不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在今天的中国,很难找到一个好的中国风格的宾馆。”        魏德汉认为,现在的中国人行事充满了西方的思维,虽然心是东方的,但语言里都是西方的概念。“经济、政治,都不是中国的概念。”        他说,西方以巧妙的、悄无声息的方式,在中国推行自己的价值体系,甚至可以说,西方价值观非常成功的侵入了中国。中国人在学校里学习《论语》,但是在外面是按西方的交通规则行驶,回家住在西式的建筑里,穿西式的服装,用西方发明的电脑。        魏德汉认为,中国在海外推广孔子学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目前“孔子学院存在,但是孔子还不在”。        他认为,在当今的俄罗斯,更为有效的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式,应是建立面向儿童的类似“贵族学校”的高水平汉语或中国文化学校,地点可以选择在莫斯科的“卢布廖夫卡”等富人区,采取商业模式运作。      魏德汉说,在俄罗斯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首先要强调高水平和质量,使在富人区聚居的俄罗斯政界、商界、文化界名流家庭对汉语学校有认同感,这样他们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些学校学习。      他说,现在俄罗斯人学习中文需求非常大,但是只有最好的汉语学校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如果运作的好,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商业项目。这样的学校网络,还可以在欧洲其他国家运作和推广。        魏德汉还建议,除了孔子学院外,中国人还可以与当地人开展一些共同参与的合作项目。“比如做中国内容的电视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展现一个最有价值的中国”。此外,还可以把老子、庄子、孔子搬上舞台。      魏德汉说,许多年来,他在中国身上花了很多精力、金钱、资源,在俄罗斯宣传中国文化,创建好的中国形象。通过他的书以及与他的交往,一些俄罗斯官员、商人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孔子除了是一个思想家道德家之外还有什么亮点?难道我们还得回到非得给自己立一尊偶像的时代吗?
  作者:ahccom
回复日期: 16:42:38     孔子除了是一个思想家道德家之外还有什么亮点?难道我们还得回到非得给自己立一尊偶像的时代吗?  ————————————————————————  我们非得找到一个本民族的信仰基础,请问除了孔子以及他的“仁学”外,还能有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楼上几位是连论语后没有读过的人
  最成功入侵的不就是俄罗斯嘛
  千万别让这个专家看到新版红楼梦
  西方不就是在用他们的价值体系打败我们吗?  这是孙子兵兵法里讲的那个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境界吧  其实自小个子站在南草坪的那一刻起  美国人就找到打败中国人的办法了        
  百年不遇的好帖子,不得不顶
  西方发明的电脑又怎样?    打出来的还不一样是汉字。
  回贴居然没了?被吃了?
  很好,很强大!
  我好觉得已经很危险了
  『国际观察』 [大国战略]和外国人打交道要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解决方式                  /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79777.shtml
  这就是美日欧等西方国家的新式战争,,经济战和文化战!美国人用心险恶啊。。但是这一切不是小平的错,不改革开放中国更惨,虽然走了弯路,错路,但是大方向没错啊,,,人们实实在在的富裕了,起码不饿肚子了,国际上的话语权大了,国力相对增长了很多嘛,。。  
不过,发展30年来,穷疯了的我们过多的受到金钱和物质的冲击,整天为“钱”忙碌下迷失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灵魂。。这是发展初期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比如说吧:我们刚冲农村出来的时候是不是看什么都新鲜,久了就开始迷失了,最后我们学会了上网,却比以前更无聊了,为什么呢?信仰缺失。。。所以现在国家在大力宣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节日的改革,,近几年年味、节日味道在加重,,,有些砖家也在发掘传统精髓。。  
其实主要是传统文化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后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一场文化灾难,导致我们文化上的脱节,,加上美国的文化侵略和价值观颠覆战争,我们变得非常迷茫,无比的浮躁与空虚。。。。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玩的就是寂寞。。  
现在的我们被电脑占据了太多的时间,没精力和心力去看书,当然浮躁的中国好久没出几本真正人写的书了,浮躁真TMD浮躁,一个人一周可以搞两本书出来,什么都是快餐式的,大家想想这样能有精神吗?我们能不感觉传统的丢失、古人的经典无处寻的尴尬吗?  
我们现在看看美国人整天都在干什么,比尔盖茨出了工作就是看书,中国经典也不在少数,,他们整天都在破解研究中国的兵家圣典“孙子兵法”等等中国的思想之根五经,作为国人我惭愧,我还没一个外国人更了解的祖国,了解我们的先辈。。  
现在能上网了,我们的距离近了。个人愚见:共产党在有错但是还是在改,总的来说我们生活的社会还不至于是黑暗社会。可能是阴天离天晴也不远了,起码我们不能看毛子把我们颠覆了搞的四分五裂后成为亡国奴吧。我们还是有空多读读书读读经典,对祖国的传统向身边的朋友多加宣传,身体力行。诫除浮躁这个不容易,是要靠信仰和目标才能根除的。。5000的年历史,5000年的积淀,够得我们这些愚民去理解了,,  
  这些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华文化是兼容并蓄的。看来老外都一样,一根筋,一条直线走到底。零八年外媒都在说,没想到最反西方的居然是看好莱坞大片,吃这麦当劳的八零后们,从伦敦开始,干一路啊!
  始祖的是要保留那看怎么保留,怎么发展最好就怎么做,
  不知道那个西方马教是怎么跑中国来的
  等着忘掉祖宗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人们遭报应
  兼容并蓄是偶们一贯的做派!  什么西方的东方的南方的北方的,只要有用,就必须为我所用。
    他说,西方以巧妙的、悄无声息的方式,在中国推行自己的价值体系,甚至可以说,西方价值观非常成功的侵入了中国。中国人在学校里学习《论语》,但是在外面是按西方的交通规则行驶,回家住在西式的建筑里,穿西式的服装,用西方发明的电脑。    難道中國人都住在四合院,用驢出門,穿漢服,在會計師都用算盤才是成功反抗西方化?    拜託,這個傻b教授連西方化和現代化都未分辨出來,對是否西方化仍流於表面的觀察    這種水平的人好意思說要在俄羅斯推廣漢學?    
  当年达摩传道 5重学家不过是达到了皮后肉初的境界  我华文明延续数千年 靠的是什么?难道是写在竹简上的一些文字或者建筑形势么?那么什么是“刻舟求剑”、“循表夜涉”? 我们的祖先在千年以前已经对这种僵化的因循进行过批判了。可惜这位俄罗斯专家还拿这些当作宝贝来对中国提意见。  我华文化的髓无非就是《易经》而已 《易经》是什么?无非就是在变化中寻求不变 在不变中寻求变化而已   现在的中国人失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了么?呵呵~~~境界:毛 皮 肉 骨 髓  感觉这个俄罗斯汉
  当年达摩传道 5重境界:毛 皮 肉 骨 髓  感觉这个俄罗斯汉学家不过是达到了皮后肉初的境界  我华文明延续数千年 靠的是什么?难道是写在竹简上的一些文字或者建筑形势么?那么什么是“刻舟求剑”、“循表夜涉”? 我们的祖先在千年以前已经对这种僵化的因循进行过批判了。可惜这位俄罗斯专家还拿这些当作宝贝来对中国提意见。  我华文化的髓无非就是《易经》而已 《易经》是什么?无非就是在变化中寻求不变 在不变中寻求变化而已   现在的中国人失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了么?呵呵~~~  ——————————————————————————————————————  排版失误 见笑
  为什么,可以把西方文明优秀的部分为我所以有什么不好。东方文明又造不出电脑。
  【从 朝鲜《红楼梦》 新《红楼梦》 看当前的某些通病】      俺们受西方特别是美国式思维影响极大,大到了许多作者不惜以美国式思维替代艺术评判标准的程度。这些作者认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所谓人性、真实、理性成了口头禅。从新红楼中也可以看到美式思维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黛玉裸死。      对此很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何黛玉就不能裸一下,如此美好的娇躯消逝,怎么没有引起人们的怜惜,却激起愤怒一片?         这就涉及到艺术评判标准的问题。用西方思维或者美国式思维来说,这无疑是美的,是凄凉而又让人回味的,但是用中国人的标准来看,却是无法容忍的。      因为在中国传统道德里,人体的美是含蓄的、存在于想象中的,比如“弱风扶柳”、“花枝摇曳”、“楚王爱细腰”、“肤如凝脂”等等,说明古人并非像一些学者所认为将身体视为邪恶的、丑陋的,相反对人体之美是非常推崇的,只不过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古人认为身体之美应该是隐藏起来的,只能由夫妇间了解的,是类似隐私、隐秘之类的东西,甚至与人格尊严紧密相关,所以才有孀妇不愿让男郎中窥见自己的身体不惜病死(元《节妇马氏传》)、少女因男子窥见裸体便只能以身相许(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掌故。即使红楼梦中,性情温顺的宝钗也是因为宝玉对其畏热联想到她的身体(体丰),并透露此乃市井中流言才激起她的勃然大怒,这也是为何当时黛玉会开心的原因——丈夫以外男子评判女子的身体是对该女子的极大不敬,宝玉谓宝钗体丰,分明缺乏尊重,所以林妹妹满面得意之色。所以古人的身体是不能轻易暴露的,何况冰清玉洁的林黛玉。      再说尸体,中国古人将尸体看得很尊贵,下葬要口含金玉,身着锦绣,饰以金银。对乱臣贼子冤家仇人会鞭尸、暴尸,最严重的报复行为之一是挖祖坟,行为的目的都是通过暴尸达到侮辱对方的效果。所以黛玉的尸体不是不能展示,而是不能赤裸,那和暴尸没有区别,因此网民们感到受到了侵害——毕竟林妹妹至纯至洁,是令人怆然涕下的情的化身,是诗,是梦,是炙热如火而又痛彻心扉的理想(当然以大导演们的智力未必能理解)。    一些大导演忽略了赤裸身体在东西方传统文化里的差别,说不定还不理解为什么意大利人拍的《末代皇帝》中皇后都可以敞怀露乳,为何黛玉连臂都不可以露?         那是因为电影《末代皇帝》是外国人(准确来说是美式思维)眼中的中国,国人宽容的限度可以放大很多倍,好像一个成熟而睿智的老人不会在意无知顽童如何评判自己。但是许多文艺工作者并不了解这个道理,竟然误会中国人喜欢美式思维,不肯坐冷板凳以求甚解,只求形式上的仿效,照猫画虎,还以为这些就是人性、深刻、创新,技术上投机取巧,精神上自甘为奴。        像《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中的纠葛,不是中国人的感情,而是西方哈姆雷特式的自我吟唱。观众之所以认可,乃是因为新鲜,是一种形式上的认可——也就是说,你表现的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而不是中国人自己。同样的方式用来演绎被称为“中国人心灵秘史”的红楼梦,就只能显得浅薄和粗俗了。
  美国影视作品常以其他国家的题材为蓝本,却灌输给观众美国人的价值观,这也可以称为文化侵略。比如美国人拍的《国王与安娜》,让泰国国王和美国女人眉来眼去,接受美国女人的教育,这个女人拯救了国王还拒绝了这个国王的感情。这种情节设计当然够震撼的,够现代的,够符合美式思维的,可激起泰国文艺工作者的极大愤怒。为了表示抗议和抵制,泰国耗巨资拍摄了史诗巨片《暹罗皇后》,让世界了解到泰国独特的文化和伦理,让人们明白那个在西方人眼中只有人妖和佛塔的神秘国度,竟有着如此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他们的祖先竟这么精彩地活过!         同样的例子还有关于两部《战争与和平》的拍摄: 1956 年美国人拍摄了电影《战争与和平》,由奥黛丽赫本、亨利方达主演。影片公映后迅速红极一时, 当年被评为美国十大卖座影片之一, 1957 年获奥斯卡奖三项提名。 然而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那完全是一部美国人眼中的乱世鸳鸯梦,穿着俄国服装的娜塔莎和安德烈成了言情小说的香艳玩偶。在全世界都为这部作品叫好的时候,苏联人十年磨一剑, 1968 年推出了长达 430 分钟影片《战争与和平》,汇集苏联当时最优秀的演职员,几万部队参演,耗资达 5 亿 6 千万美元 ,耗尽了苏联 20 年的电影预算,拍得深刻雄浑,悲壮震撼。当时美苏冲突尖锐,苏联却将此片送至奥斯卡评选,一举拿下 第 41 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用另一种方式让美国人认了输。为什么?因为苏联人不允许美国人玷污自己的文化,哪怕付出倾国之力也要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精品。      比比那些为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外国文艺工作者,俺们的大导演是不是少了点骨头,少了点对本民族艺术精品的理解和敬畏?铜钱头、依依呀呀的道白、繁琐的礼仪、调笑的娈童、赤裸的黛玉,与意大利版《末代皇帝》中袒胸露乳的皇后、怪腔怪调的太监有什么本质不同吗?不都是带着美国眼镜在猎奇和取乐吗?然而你却是中国人,烧的人民币,买单的也是中国观众! 须知在故宫实景拍摄的意大利版的《末代皇帝》虽 获奥斯卡九项大奖,但在国内上演一个月后就销声匿迹了;而同期在摄影棚内拍摄的电视剧《末代皇帝》前不久还在教育电视台重播!     【贵族视角 PK 平民观众,真的找不着调】      真得感谢红楼梦,每当中国编导想圆一下贵族梦的时候,都可以拿来一用。尽管红楼梦中充斥曹雪芹对失去贵族生活的眷恋和炫耀长久以来为后人所诟病,但不少大导演显然不了解这一点,反而极大满足了大导演们的贵族癖好,终于可以真实再现那穷奢极欲的萎靡生活了。诚然,贵族生活对于一般平民来确实有一定诱惑力,但是仅凭这一点就让观众每天晚上坐在椅子上看你几十分钟,那就太小看观众的智力了。。。。。。         中国大编导的贵族情结是非常严重的,而他们又特别眷恋古代近代的贵族——大约因为时代越久远,越无法核实,他们编导的空间会越大的缘故吧?从明确时代的《英雄》、《大明宫词》,到模模糊糊的《黄金甲》、《橘子红了》,再到无时代可考的《十面埋伏》、《无极》,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基本上接近网络游戏了。正因为无时代可考,无史书可查,大红灯笼才挂得起来,小脚也捏得特舒服,铜钱头所向披靡,宫女奶子才可以挤得硕大浑圆。李少红说了,她完全尊重原著,红楼梦是无明确时代无明确地点的,所以她弄个铜钱头好比满神竖立的头发,也不需要莫名惊诧的,这叫创新。         重形式、轻内容的浮夸之风在当前文艺作品中已经泛滥成灾。大导演们将贵族生活描绘得如诗如画,但观众不是在逛景点,而是在看剧,需要有思想的参与,因此光把眼球抓住还远远不够。一部作品,编导津津乐道假如只是纳妾、小脚、烟枪、姨太太间的争风吃醋,以为跪着趴着,满嘴奴才就是中国元素了,未免浮浅幼稚。岂不知忠孝节义礼智信、天下为公才是中国精神。从这个角度说,笔者比较欣赏新《三国》,看得出编导是真的懂三国,因为无论是自刎,还是慨然赴死,关羽最终都是舍生取义,符合国人对这个人物的期望,所以观众最终接受了新《三国》,却不能接受裸死的林妹妹。
  纵观世界各国文学文艺作品,贵族题材俯拾皆是。这是因为只有生活相对富裕的人才有时间更深刻地思考人生,品味感情,接触到自己民族最高层次的文化习俗等。比如《飘》、《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这些作品人物生活环境虽然是贵族家庭,但是他们感情和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符合整个民族的评判标准,所以就是一般读者也能对他们引起共鸣。      出自这些名著的影视作品同样也抓住了民族特色的精神内核,使那些宏大的场面、华丽的背景 和 繁礼 冗 节成为点缀的绿叶,与所表达的思想和主题相得益彰。即使等而下之的《埃及艳后》、《茜茜公主》等等,也因赋予贵族人物平民感情,而得到观众的认可。但李少红版的红楼梦 采取的完全是贵族视角,审美情趣特立独行,情感叙述无病呻吟,大众的感情被漠视,如何能得到大众认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红楼连《还珠格格》、《孝庄秘史》也比不上,全靠精美的外壳吸引眼球,像闯进宝玉卧室的刘姥姥,满眼金碧辉煌,却不见半个人影。         视觉盛宴已经令观众视觉疲劳,甚至廉价的眼泪也不能再继续忽悠观众(请看近期网络对 朝鲜《红楼梦》 的质疑),想用大制作、大场面、美轮美奂的画面来吸引观众,已经难以为继了。这一切告诉我们,再华丽的垃圾袋也是垃圾袋,无限膨胀的氢气球如再不脚踏实地,只有砰然一声粉身碎骨的下场了。    聽說朝鮮要來中國公演歌劇《紅樓夢》,頗不以為然,第一反應是不必看了。《紅樓夢》是中國的文學經典,意蘊深厚,外人豈能演出味道?      作者“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直嘆無人能解其中滋味。中國古典名著博大精深,編演絕非易事      有這種想法,並非自負,確也有些道理。第一,《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成書時間距今數百年,跨過滄桑歲月觸摸曾經的歷史,實非易事,何況外人?      第二,《紅樓夢》是文學經典,被譽為“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最高綜合”。作者自己在第一回明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作者的初衷與作品的“真面目”,迄今沒人敢說真正弄懂。單就作品的主題表現了什麽至今仍存爭議,魯迅有段名言專說此事:“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樣一部連本土紅學家、紅學粉絲及讀者都見仁見智的作品,朝鮮人如何把握拿捏?      第三,《紅樓夢》人物眾多,情節繁雜,除去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豐厚的人文內涵、詩化的藝術情境乃至復雜的思想意義之外,還有醫蔔星相、飲食建築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如何刪繁就簡、精要提煉,如何在舞臺上傳神表述,具有藝術感染力,絕對是個難題。中國之所以迄今沒有創演過歌劇《紅樓夢》,不是不想演,實在是有難度。
  觀看朝鮮的《紅樓夢》時,能感覺到演員們雖然年輕,但表演認真投入,一絲不茍,一招一式嚴謹講究,富有韻味;朝鮮藝術家的吃苦敬業精神,也令人感動,那些速度極快、數量巨大的場景變換,並非依靠高科技手段完成,大多是靠演職人員的人工操作實現的。演員在前臺表演,幕後也要時常出力。不少觀眾慨嘆,五十年致力於一件藝術品的精心打磨,除了特有的體制保障之外,還要有面對時尚與誘惑,對藝術理想執著敬畏、不棄不離的堅守。沒有遠離功利、耐得寂寞、刻苦奮鬥的精神實在難以做到。      演出之後,有觀眾評價:想不到在中國以外,居然還會有對《紅樓夢》情節、人物把握得如此細膩的表演,堪稱奇跡。一位外交人士稱贊:“中國以外,不會再有其他國家能把《紅樓夢》改編得這麽好了!”      其實,朝鮮版的《紅樓夢》還是有不少可商議之處的,甚至有一些明顯的瑕疵,如果與中國老版的越劇《紅樓夢》相比,歌劇《紅樓夢》相差較遠,但這一切似乎都被觀眾視而不見地忽略了,一叠聲地熱情叫好。這不光是對作品的表現力、也是對藝術精神的由衷景仰。    中國的傳統名著《紅樓夢》被朝鮮改編成歌劇搬上舞臺,並且來到紅樓的故鄉巡演,這在世界範圍內是第一次。猶如一塊燙手的山芋,朝鮮人用自己的演繹將其變得冷熱鹹宜。歌劇《紅樓夢》由朝鮮血海歌劇團演出,2010年5月開始在中國7個城市公演,先北京,後重慶,再長沙等,7月5日至7日又回北京國家大劇院收官。所演之處,反響熱烈,觀眾給予高度評價。      觀眾的欣喜來自兩個層面,一是技藝,一是精神。他們認為歌劇《紅樓夢》歌美,舞美,景美。藝術上有精美呈現,演職人員的敬業精神質樸感人。      血海歌劇團是朝鮮著名劇團,藝術實力雄厚,演過歌劇名作《血海》、《賣花姑娘》。本次劇作所用的198名演員多為“80後”,他們大多畢業於朝鮮最高音樂學府——平壤金元均音樂大學。無論主角、配角,在朝鮮都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他們嚴謹內斂而又充滿激情的演出,使舞臺滿目生輝,觀賞性可圈可點。      作品仍以寶黛愛情為主線,忠實於原著,但情節更加簡潔明了,敘事流暢,由於是用歌劇演出,形式又有突破。音樂基本采用朝鮮本土的民謠唱法,伴奏音樂采用朝鮮民族樂器為主,配合以西洋樂器的演奏方式,旋律流暢,充滿濃郁的民族氣息。演員的演唱形式不拘一格,美聲、通俗、民族唱法異彩紛呈。作品的結尾部分更為淒美,劇情隨著黛玉的香消玉殞、寶玉憤然離開這個“只知道追求富貴與功名的汙濁之地”而達到高潮。舞臺和背景制作幾近完美,尤其是近3個小時的演出,平均每幾十秒更換一次背景,創下了舞臺劇中的換景之最,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      朝鮮藝術家的執著精神更令人感慨。這部作品是數十年幾代人精心打造的結晶。上世紀60年代,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日成在中國應邀觀看越劇《紅樓夢》,同年越劇《紅樓夢》到朝鮮訪問演出,寶黛愛情故事在朝鮮流傳開來。在金日成倡導下,朝鮮藝術家以民俗戲劇“唱劇”的形式改編並演出了《紅樓夢》。近幾年,為迎接“中朝友好年”,朝鮮現任領導人指示血海歌劇團對歌劇《紅樓夢》進一步潤色加工,去年9月在平壤公演後,觀眾好評如潮,迄今已演出近50場。
  當朝鮮結束了在中國的演出,載譽歸去;觀眾興奮、回味之余,俺們也產生了一些質疑:這麽好的作品,為何不是國產?      俺們的質疑實際是對藝術創作的殷切期望。曾經的《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劉三姐》等經典民族歌劇,如今國內舞臺藝術創作的物質條件較之朝鮮可能更為優越,本應產生優秀之作。可是,近年來原創歌劇卻少之又少,舞臺演出大多是引進劇目。歌劇雖然不是大眾藝術,但本土創作不應田園荒蕪。曹雪芹的紅樓夢在國內曾被改編成戲劇、電影、電視劇,唯獨沒有歌劇——我們很多經典文化資源沒有被充分挖掘。      因此,這一問的背後還埋伏著諸多的問號:當我們忙著引進劇目之際,或者帶著精心編演的西洋歌劇去海外巡演時,是否想到如何以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打造中國新的藝術形象?換句話說,當我們眼光向外開放吸納之時,是否虔誠地將身子俯向自己的文化家園,對傳統經典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開拓了呢?這一切需要眼光,需要功力,我們的功力夠了嗎?
當“花木蘭”等民族文化元素被國外成功運用,又返銷回來,包括此次朝鮮向我們輸出的《紅樓夢》,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內視力是否需要進一步提升?此外,當面臨物質繁華的誘惑時,我們是否還能夠堅持藝術操守,甘於寂寞,堅守理想,甚至幾十年一如既往,不改初衷?當藝術創作過多追求大場面大投入,過分依賴高科技時,我們是否真誠地回想過藝術本質、藝術規律究竟何在,想象力與激情失落於何方?      毋庸置疑近年來我們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有民族特色,中國氣派,時代氣息,許多作品成了保留劇目,文藝創作的繁榮與發展令人歡欣鼓舞。但朝鮮歌劇的成功還是給紅樓大國上了生動一課,帶給我們諸多啟迪:尊重傳統又不拘一格;遵循藝術規律,集中優勢資源打造精品;耐得寂寞,遠離功利;真誠敬業,精益求精——創作不只是資金投入,更需要精神投入。      我們可以欣喜於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力、影響力,但必須對自身的經典文化懷有敬畏和景仰之心,必須以開拓的勇氣打造帶有鮮明印跡的“中國作品”。      朝鮮藝術家的功力與定力、敬畏與激情,值得我們回味。《紅樓夢》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文學巨著,這驕傲,應在新的時代有新的光景。
    【从 朝鲜《红楼梦》 新《红楼梦》 看当前的某些通病】    摘录自:    http://www.fonella.net/n.aspx  /pinglun/375.shtml      原文与上文有所出入。
        这是事实啊.哎。现在的人把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象扔破抹布一样的扔掉了。痛心疾首啊!!!!!!!!!            
          转个朋友帖子的精华:    中国文化讲究一个穷源溯流,即找到一个起点,然后理清传承脉络,然后予以继承、发扬、延续。所以千百年来,神州虽然屡经乱世,即便有闯献之流,蒙满之辈乱我神州,窃我神器,但是华夏文明一直薪尽火传,未曾断绝。  中国文人不仅是在道统上,更是在人格与精神上延续了华夏正朔的一脉传承。所以我辈隔断千年,仍旧可以在心底遥望当年汉唐威烈,宋明风流。这种对民族,对文明的瞻仰,是一种高于情感的归属,这种流淌在血脉、筋骨里的情怀,血溶于水,与生俱来,无处不在。等同于阳明良知,父子亲情。千百年来,总在最危急的关头,迸发出最强烈的意志与力量。前有卫青,霍去病,后有岳飞,文天祥。他们前赴后继,用独特的人格精神力量,铸造了中国人的脊梁。  然而在今天,这种传承,现在却渐露颓势,甚至显现出即将根绝的迹象。  自西学东渐起来,西方科技文明与文学思潮大量涌入中国,并且被广大国人所接受,信奉。直接后果就是如今的大学生熟知米兰昆德拉,却不知阳明李贽。所以如今文坛有了余华,王二这类先锋文人的崛起,却少了马舸这种传统文人的位置(请原谅我的浅薄,我实在想不出近代第二位根植于传统的文人)。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文学风潮的转变,更可怕的是思考方式的改变。而传统文人的创作,不应该只是文学内容根植于传统,更应该是文学形式与指导思想的根植传统,中国人有他独特的思考、审查、记叙问题的方式。这些有别于西方,有别于现代。赫斯科维茨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群体的人共享的价值观念系统”。然而在今天,这种系统正在崩溃,大面积的,甚至是全面的崩溃。古人对道德(道统)的坚守与对良知的信奉,对天道的信仰,在科学的达尔文主义面前荡然无存,一无是处。  改变一个时代,或许不能阻挡华夏民族文明传承的脚步,若是改变一个民族的内心,那么,这么民族距离消亡也将不远了。作为一个瞻仰传统的后学,我感到痛心。          
  来看JY和WT…
      如果侵入中国的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人权价值观      那中国就不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国家了      可惜所谓“开放”是放进了苍蝇挡住了春天      
  中华文明要怎么走是个问题!
      中华文明的精神是什么???    是老子智者的低语    
庄子自然的萧声  
孔子仁者的叮咛  
孟子乱世的哲思    
六祖曹溪的佛唱    
中庸和谐的人生    
这些精华是不会随时间而失去价值的  
记得徐悲鸿去欧洲学美术,一位学者问他:你怎么来这里学美术?当你们刀耕火种的时候我们还在树上!    
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不外是 忠 孝 仁 义 礼 智 信     
这些引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不倒的精神瑰宝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当现代中国人抛弃了中华传统,抛弃了礼仪廉耻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在弱肉强食的民族丛林里与野兽搏斗?我们拿什么赖以生存?靠西化吗?靠性自由?靠所谓的民主?拿别人玩剩下的东西跟人家比只有死路一条!      
  把来自西方的马**主义和其中国后裔和走狗赶出中国
  晕,用个西方的电脑就是被入侵了?被西方的黑客入侵到有可能。其实我到时觉得大部分的中国人,无论多西化的,骨子里头的东西还是中国的。最好的例子就是FF和JY。
  一个正宗的共产主义战士向祖先---马克思致敬(来自德国马克思故里留言簿),好一个正宗的共产主义战士,看文字好像是中国人,看语气好像是马克思后代,如果是马克思后人这么尊敬建议立刻滚出中国回你德国去继承遗产,如果是中国人?那是中国人吗?中国人会乱认祖宗吗?正宗的共产主义战士连自己的中国祖宗都不要,认一个洋祖宗。
  『国际观察』 [军事广角]号称无坚不摧的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怎么地板上有裂缝啊  /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79598.shtml    作者:文刀文戟
回复日期: 10:30:49  大兵哥要【广府人、粤语的说法】“交水费” 的嘛!      大概大兵哥撒尿撒出pH14【记得中学老师教我时说pH一定是要小写p,大写H的,要不老外会笑掉牙的,老师教我省为中国人写“酸碱值”最好】的pH极限值极弱酸的尿有开天裂土的威力吧。                  『国际观察』 [军事广角]美国关于黄海军事演习的声明(转载)  /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79951.shtml      作者:文刀文戟
回复日期: 11:23:27    标题是id男男女女0加的,不引原文【http://www.wsws.org/articles/2010/jul2010/kore-j24.shtml】也是他、她的主观选择……            id男男女女0不是我的马甲,与我母犹【就是与我无关】。             实实在在 似是姓陈的华人:John Chan 引述了美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P.J. Crowley】在 似是姓陈的华人:John Chan 写那【http://www.wsws.org/articles/2010/jul2010/kore-j24.shtml】那文章时的上周的讲话, 似是姓陈的华人:John Chan的可靠值是pH14,还是pH1,就连化学家也不知道。    
  捞偏门的毛子装B货,  把中国文化潜移到俄罗斯,  你才是正果。
  中国文化为什么能生生不息,因为我们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山寨精神,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佛教的中国化改良到现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从来都是走学习、模仿、创新的道路,和中国价值观中有益的部分一样,西方价值观中优秀的部分中国就不能用吗,这是全人类的财富。
  作者:拉拉队41
回复日期: 20:11:17             如果侵入中国的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人权价值观            那中国就不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国家了            可惜所谓“开放”是放进了苍蝇挡住了春天
  ls说孔子只留下个仁的同学先去读读书好伐  
  现在的中国人行事充满了西方的思维,虽然心是东方的,但语言里都是西方的概念
  中国又不是只有一个孔子  诸子百家都是财富啊
  而中国人也难以理解俄罗斯的经典。  ======================    俄罗斯有经典吗?    普希金离现在才200年吧?
  在变化中寻求不变 在不变中寻求变化===========  ====================================================  西方人对这,我估计怎么样也不能理解的
  中国人是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
  作者:砚雀
回复日期: 16:49:52     作者:ahccom 回复日期: 16:42:38       孔子除了是一个思想家道德家之外还有什么亮点?难道我们还得回到非得给自己立一尊偶像的时代吗?    ————————————————————————    我们非得找到一个本民族的信仰基础,请问除了孔子以及他的“仁学”外,还能有什么?  ==================================================================  还有金瓶梅
  @孔融让鸭梨
17:41:48  西方不就是在用他们的价值体系打败我们吗?   这是孙子兵兵法里讲的那个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境界吧   其实自小个子站在南草坪的那一刻起   美国人就找到打败中国人的办法了  —————————————————  有理  
  @Draculaz 44楼
22:58:23  中国文化为什么能生生不息,因为我们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山寨精神,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佛教的中国化改良到现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从来都是走学习、模仿、创新的道路,和中国价值观中有益的部分一样,西方价值观中优秀的部分中国就不能用吗,这是全人类的财富。  -----------------------------  有道理
  先收了
  物质上倒不是关键。关键是精神上,中国人已经细化了。他们不知道仁义礼智信的含义和价值,从不去践行。
  中国的俄语名称是“契丹人民共和国”  辽朝,正是因为它是名震中外的盛大王朝,世界才得以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而知晓中国。哥伦布出海航行,据说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仰慕已久的东方契丹——这个说法虽说很难得到权威确定,但是,根据《剑桥辽宋夏金史》记载:通过Kitaia、Cathaia或Cathay等形式,契丹在整个欧亚大陆成为中国的代称,俄罗斯和斯拉夫语的世界中,至今人们还在用“契丹”来指称“中国”倒是确有其事。  现在俄罗斯等众多国家称呼中国Китай直译过来是“契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俄语名称,直接翻译过来是“契丹人民共和国”。俄国人到目前为止仍然称中国为Kitai(契丹),称中国人为Kitaitsy(契丹人),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读音分别为Kitay,Kita1a,Cathay),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相传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找寻传说中的契丹。在中世纪从中亚直到西欧,“契丹”一直是对中国的一个通称。在他们眼力认为契丹是古代中国的代名词,可见契丹民族的对世界的影响。“契丹”作为中国通名的主要原因,是经过辽金两代的民族融合,“契丹”已经成为华北主要各族(契丹、汉人、女真、渤海等)的通称。契丹族现在早已在地球消失。但“契丹”的影响横跨欧亚,直至今日。现在他们大多融入中华民族汉族的血液。  《老乞大》和《朴通事》是旧时高丽、朝鲜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两本非常重要的教科书。《老乞大》全书采用会话的形式,记述了几个高丽商人到中国经商,途中遇到一中国商人后结伴同行的经历,以及到大都(北京)等地从事交易活动的全过程。其情节连贯,内容广泛,涉及旅行、交易、契约、宴饮等各个方面。全书采用口语写作,是研究元明清时期北方汉语最直接的材料。关于书名“老乞大”,学术界普遍认为“乞大”为“契丹”的音转,契丹指当时的中国,因此,“老乞大”即“老中国”,也就是“中国通”的意思。1998年,韩国发现了元代古本《老乞大》,里边的明以前“胡衕”的写法,是汉语“胡洞”。该书都是地道的元代北方口语,证实元人用汉语说话,元人语是汉语,对研究元代汉语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进入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除了蒙古元(也有一部分),都普遍换用了的汉语,这种阿尔泰化的“北语”历史上称之为“汉儿言语”。《老乞大》中还记有“过的义州,汉儿田地里来,都是汉儿言语”。辽金元以后北方人语言已经受各族语言深度混合。这就是为什么朝鲜人学“汉儿言语”的教材要叫《老契丹》而不叫《老汉子》《老唐子》。从这种“汉儿言语”中发展成了如今的普通话。  利玛窦在地理学专名厘定方面的一大贡献是,证明了《马可·波罗行记》所称“契丹”(Cathay)即中国北方,所称“汗八里”即中国北京。而15、16世纪东西方直接对话的发端,就是西方对马可·波罗所说“契丹”的寻觅。哥伦布、达·迦马都是为了追寻那个据说金银遍地的“契丹”而进行远航的。利玛窦的功绩在于:澄清了“契丹”与“中国”这两个地理术语的关系问题,其学术意义和对中西交往的实际意义都不可低估。
  回复第2楼(作者:@砚雀 于
16:49)  作者:ahccom
回复日期:6:42:38   孔子除了是一个思想家……  ==========  心学  
  没听过吗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只要汉字不灭,中国人就永远是中国人!
  @痴心武侠 32楼
19:57:40  这是事实啊.哎。现在的人把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象扔破抹布一样的扔掉了。痛心疾首啊!!!!!!!!!  -----------------------------  日本韩国维持的很好  身土不二
  @ahccom 1楼
16:42:38  孔子除了是一个思想家道德家之外还有什么亮点?难道我们还得回到非得给自己立一尊偶像的时代吗?  -----------------------------  非也  中国传统国学经典,让人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  有大儒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又云: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仁、义、礼、智、信为吾人信仰也。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后信仰价值观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