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藏族大学生网在内地办医保还需要在西藏办吗?

关于长期在藏内地工作者
研究生毕业选择要到西藏工作的时候,在惊叹诧异的同时,太多老师、朋友、家人劝我不要来,会让我多考虑考虑以后,以后母亲老了怎么办?以后孩子读书、升学怎么办。意气风发的我觉得一切都不能阻挡梦想的步伐,儿孙自有儿孙福,都是不足为虑的。
第一次感觉到“在藏内地工作者”这个名词的意义,是在工作后一次三八妇女节的座谈会上,那时的崔玉英常委亲自召集部里的女同志进行座谈,谈到不能带在身边的孩子时,很多姐姐的眼眶都湿润了。因为气候原因,在藏内地工作者基本都将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抚养,孩子们成为了留守儿童,在爸爸妈妈回家探望时都不认识,竟然用陌生的目光窃窃的声音喊叔叔阿姨。崔常委也动情地说起自己的经历,理解大家的苦衷,但仍然鼓励大家振作起来,付出比男同志更多的努力,获得自己的价值和地位。那是我第一次真切认识到在藏工作的诸多不易,第一次对自己未来的孩子感到担心。
后来的日子,时常读到关于长期在藏内地工作者的文章,大家写得情真意切,让人动容。长期高海拔工作生活对身体的影响,远方父母不能孝敬的愧疚,对于儿女不能抚育的伤痛……诸多问题。每每发现这样的文章,总能在朋友圈中引起很多共鸣,引发大家很多抱怨,但这么多年了,这些个问题只是在长期在藏内地工作者之间流传着,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解决。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终于开始关注在藏干部,并很快涨了工资,让很多同事稍感欣慰,可固有的诸多问题仍然是大家内部相传的一些唠叨罢了。
每每看到这样的文章,心里总是不是滋味,但总觉得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在我看来,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西藏的气候条件是恶劣,但最初选择到西藏工作,为了奉献也好,为了热爱也好,为了谋生也好,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的选择罢了,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不是吗?而且仔细想来,政府也没有办法给予在藏内地工作者更多的优惠和关注吧?在藏民族干部还那么多呢,在藏老百姓还那么多呢,不可能单单拿出在藏内地工作者给予特别关注吧。
面对诸多现实的问题,我选择认清现实,回归世俗的生活秩序中。也许离开的每一天我不会像在西藏这么从容快乐,但我可以体会到更多别样的快乐。每一步选择都有自己的代价,进入也好,离开也罢,从容面对,认真生活就好。
转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引起很多同事的共鸣。
新时期最可爱的人——长期在藏内地工作者
&柳叶飞&长期在藏汉族工作者柳叶飞&&&&&&&&&&&&&&&&&
提起西藏,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那是“最后一片净土”,是蓝天、碧水,是遥远、神圣,当然还有“未开化”及落后,这是内地人眼中的西藏。西藏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西藏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境内的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人均海拔高达5000米。高寒、缺氧、强辐射、沙尘、风雪、温差大是西藏自然环境和气候的显著特征。都说远在阿里,苦在那曲,我就工作在唐古拉山的脚下——那曲。
而对于长年生活和工作在西藏的内地工作者来说,西藏是奉献的爱、是思乡的愁、是离别时无声的泪、是现实的痛苦与无奈,曾几何时,长期在藏工作的内地工作者是一个被遗忘的特殊人群。
内地工作者在西藏往往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等退休后,大部分人不是闲庭信步,而是四处寻医问药。试问,有多少年轻的生命被高原病魔夺走?又有几人退休离藏后安享晚年?退休回家,基本每月都要跑医院,每月医药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他们的住院报销因为是在内地治疗(西藏目前仅仅与成都华西医院有医保上的衔接),所以他们很难享受到相关医保,而医保还是从每个月的工资中照扣不误,住院报销也成了难题。
长期在藏内地工作者在进藏返藏时,都要承受头痛、胸闷、心跳快、气喘、呼吸困难等高山反应的痛苦。在内地一场很普通的感冒,在西藏却要被高度重视,一旦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恶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另外,西藏紫外线特强,日光强辐射对人的面部皮肤损害极大,把人的脸部晒得黑里透红,使得在藏的汉族工作者与内地同龄人相比老了好几岁。由此,他们也就多一个特殊的身份名片——高原红。
而由于长年在西藏高原生活和工作,大部分长期在藏工作者患有慢性高原心脏病、高血脂症、高原红细胞增多、高血压、心肌缺血、心房肥大、心律不齐等多种高原病。极易得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疾病,而一旦得了这些病就只有等死,因为西藏县城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还停留在内地乡镇卫生院的水平,而且县城离地区或自治区大医院路途遥远,路况又差,病人往往还没送达上级医院就中途去世。说到这,又想起日那天因脑溢血去世的我们单位的汉族局长,他在藏工作了28年,去世时也才45岁,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和我们说等干满30年就退休,可惜他在局长这个位置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永远倒下了。据悉,还有和他同一周去世的我县邮政局局长也是得了心血管方面的病去世了,邮政局局长病退后刚领了一个月的退休金就死了。环境恶劣是造成身体毛病的主要原因,比如说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就是得脑溢血而死亡的。还有我的一个战友,在西藏退伍回去后,一天中午好好的无缘无故就倒地而亡,也没有检查出什么病,不明不白的就死掉了,据说从西藏回去的人都有3年的危险期,主要患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国家对长期在藏内地工作者也没有出台任何优惠政策,而且连妻儿都远离自己,常年两地分居,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这种状况从小的方面说,不利于家庭和睦,从大的方面说不利于西藏和谐稳定,于公于私都不合乎常理,怎能不叫长期在藏工作的内地工作者心灰意冷呢? 
长期在藏工作的内地育龄妇女一般在怀孕三个月后就回内地休养,假期为一年,等孩子出生六个月左右时,她们的产假也就到期了,他们只得将仍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寄(托)养在内地老家或亲戚家中。他们则返藏工作。距下一次母子相聚又是一年或更久。初为人父母,在藏汉内地工作者体验不到“新生命”带给他们的惊喜。唯有牵肠挂肚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在侵噬着他们的身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不知不觉中一种“负罪感”已在他们心里潜滋暗长。孩子的第一次说话不是父母教会的,孩子的第一步行走不是父母教会的。更让人心酸的是,由于长时间的别离,当父母跨入家中面对孩子时,孩子却瞪着双眼天真地叫:“叔叔(阿姨)你找谁?”
长期在藏内地工作者,他们上不能尽孝,孝敬父母;下不能教子,教育子女。试问,这“不孝子”、“养不教”的骂名何人能理解?常常听内地人说:“你们工资高啊,待遇好啊!”西藏工资高吗?待遇好吗?其实说到底就是拿了点苦命钱(用命换来的这点补贴)而已,我敢说西藏的公务员领的这点干干净净的阳光工资,是永远赶不上西藏物价的。加上这里医疗卫生、交通、环境条件是永远赶不上内地的,也是你无法想像的,与内地不可同日而语。西藏的大多数基层县都是一条街,卖菜的菜店是越来越多,可是菜价却并不便宜,随便列举几例:新鲜猪肉(其实并不新鲜,和冻肉没有大的区别,因为新鲜肉从拉萨运到县城要近两天的时间)20元一斤,冻肉15元一斤,牛肉45元一斤,鱼20元一斤,常见的土豆、萝卜、白菜也是3-5块钱一斤,青椒5元一斤,很多菜也都不常有。
本人驻村时该村吃水困难,在工作队的协调下现已打水井,解决了该村人畜饮水(图为背水的姑娘)
在工作方面,在藏内地工作者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工作,最后得到肯定的又有多少?因为他们不是本地人,不会藏语,所以很难当上基层领导。就连一年一次的休假(很多时候只能轮休,大约是25到30天)还要避开敏感时段,余下的时间,掰开手指数一数就只剩那几个月了。
本人作为一名长期在藏的内地工作者,我亲身感受了在西藏工作是多么地苦,写完上面几段文字,我的眼里早已浸满泪水。记得去年在坐火车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来藏旅游回家的同乡,他问我在西藏干了多久了,我说17年了,他吐舌说了几个字:“你太伟大了!”。我苦笑,无言以对。我们的精神属于城市,却无法在城市立身;我们已经没有了故乡,却误以为还可以回去;我们满怀改变人生和世界的光明梦想,最终却被命运牵着鼻子走。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为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条件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比如干部职工每年体检身体,同时出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64号文件,在藏工作25年因身体原因不再适合高原工作就可以退休,先不说它退休可操作性是否很强,不过也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我想起初中学到的一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想西藏长期在藏工作者应该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对此称号当之无愧,因为他们是老西藏精神的继承者,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典范。他们常年在艰苦环境里工作,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长期建藏,长期兴藏,站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请关注这群真正的在藏“少数民族”!期盼着“羌笛不再怨杨柳,春风度过玉门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让藏族学生在西安有了家
第05版:情系雪域高原
 社长:夏泽民 总编辑:屈胜文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8 邮发代号 51-10
情系雪域高原
用爱心浇灌“家庭式”教育
让藏族学生在西安有了家
  在浐灞一中,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起在玩耍中成长(资料图片)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援藏工作,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克服种种困难,迎难而上,努力工作,积极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高西藏教育和卫生水平,用真情办实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西藏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西藏党政部门的高度评价和人民群众的由衷感谢,谱写了西安和西藏两地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新赞歌。&&■记者 陈黎&&因为“智力援藏”,1985年西安有了西藏班;3年前,西藏班从临潼华清中学整体搬迁至浐灞一中。西藏班的学生们,在“西藏有我家、西安也有家、民族是大家、全国是一家”的浓郁民族团结氛围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去年,浐灞一中西藏班中考升学率达100%,成为进步最快的内地西藏班。&&“家庭式”教育&&让藏族学生在西安有了家&&1985年,西安临潼华清中学设立西藏班,先后为西藏培养了2300余名毕业生。2012年9月底,西藏班整体搬迁至西安市浐灞第一中学,截至目前累计接收西藏各地市学生601人。&&为让西藏学生在学校也感受到家的温馨,从去年开始,学校启动了“校内有个家”之“全员德育”活动,组建80个“全员德育家庭”,每个家庭由6至9名藏族同学和汉族同学,以及1名教职工——德育家庭导师组成。在特殊家庭里,导师疏导学生的心理,指导他们的生活,辅导他们的学业,给藏族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今年2月初,八年级2班学生益西扎西因胃溃疡住院治疗,导师姚商娜担当起了家长的责任,到医院看望孩子,带去生活物品,及时安慰开导,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益西扎西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他一定会坚持治疗、安心养病。&&为增进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浐灞一中以“全员德育”家庭为单位,开展迎新年庆元旦聚餐、越野赛等活动。寒假春节期间,德育导师带领“本家庭”两地学生到本地家庭“走亲戚”;承担待客任务的学生和家长精心准备,热情周到;两地学子在“亲戚”家一起就餐的场面,非常温馨、感人。&&记者获悉,“我在西安有个家”家庭结对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荣获2014年度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这种“家庭式”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让导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关爱两地学生,润物无声。随着活动的深入,学校适时成立了“我在西安有个家”家长联谊会,设立“我在西安有个家”活动基地,初步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落实智力援藏工作的格局。&&触碰三秦大地 &&让他们爱上浐灞爱上西安&&为了让藏族学生了解古城西安,浐灞一中从文化历史入手,开展多种活动,让孩子们爱上浐灞、爱上西安。&&浐灞一中先后组织系列参观活动,带着西藏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市中心,参观大雁塔、兴庆宫、西安城墙、大明宫遗址公园,西安临潼兵马俑、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充分感受文成公主故乡娘舅家的深厚文化积淀。&&此外,藏族学生还应邀出席兄弟学校“迎新年音乐会”和社区中秋节联谊,参与歌伴舞《一个妈妈的女儿》节目演出;参加全城联欢庆六一活动,表演《扎西德勒》《天湖之舞》节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浐灞一中的藏族学生代表西安市参加陕西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比赛并获奖,为浐灞一中争了光,也为西安争了光。&&三年时间,他们已经对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精神视野也在不断丰富和开阔。各种活动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了文化观、历史观、国家观的培养,使他们懂得了自己也是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承者。&&丰富游学活动&&让他们学习成绩飞速提高&&浐灞一中多次组织西藏学生到全新的环境里“游学”。去年暑假,学校为藏族学生组织了“红色之旅、寻根之旅、追梦之旅”,同学们赴延安革命纪念馆、黄帝陵、西安各大高校参观。在延安,聆听革命先辈光荣事迹;在壶口瀑布,感受自然的雄伟壮观;在黄帝陵,瞻仰人文初祖;在西安各大高校,激发同学们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斗志。&&藏族学生还参加了英语夏令营,到杨凌西农大农博园、阎良航空科技馆、泾河气象站参观学习;学校不定期组织两地学生代表到西安兄弟学校进班听课,扩大交流、拓宽视野。两地学生同车去、同车回、同游览,交往自然、交流直接、交融无声、增长见识。&&在游览当中学习、在学习之中放松的“游学”,为藏族同学三年的初中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也让他们步入一个“更加广袤的新领域”。&&高效的课堂教学,使藏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浐灞一中2014届西藏班中考升学率100%,两年内从全国内地西藏班排名末位一跃提升至第五名,达到全国内地西藏班中上游水平,成为内地西藏班成绩提高最快的学校。
| 业务联系 QQ:
版权所有 西安新闻网 2008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陕新网审字[号 陕ICP备号查看: 348|回复: 11
奥巴牛几论坛
中国内地西藏班办学情况如何?
根据中央决定,从1985年开始,中央政府拨出专款,在内地多个较发达省市开办了西藏班,主要招收西藏农牧区学生。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由办班省市解决。各省市对办好内地西藏班十分重视,都采取了财政投入优先、政策支持优先和人才投人优先的政策,不断加大投人,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各省市和中央对内地西藏班的投人累计达6.8亿元。目前内地先后有20个省、直辖市开办了西藏班。截至2006年,全国有28所初高中和示范学校办有西藏班。招收西藏插班生的内地重点高中有53所,招收西藏班高中毕业生的内地高校有90多所。各西藏班初中、高中和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内地西藏班办班20年来,累计招收初中生33100人、高中生13200人、中师生4840人、中专生6780人、高校生9100人。截至2008年,内地西藏办班累计招收初中生36727人,高中生30370人(含中专),高校12000人。内地西藏班在校生总数约18640,其中初中生7320人,高中生4800人,师范学校生7320人,另还有高校在校生5200人;累计为西藏培养输送人才约1....
潘基文还呼吁西藏藏族学生在西藏,我们已经提到了内地的类。西藏班,其中包括初中和高中班,在一个单独的列,看看入学的高中班,我是在西藏,现在学生在大学。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哦,家在西藏,但全年的学习在内地。在西藏的西部大开发政策,
足球报官方论坛
学习氛围不错。
当文明学生,做守法公民,接受健康的思想,并时刻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监督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这既是国家、社会、学校、父母对中学生的要求,更是我们中学生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重要前提。因此,做一名
豌豆荚论坛13号
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提出智力援藏。 1985 年开始,先后在内地20个盛直辖市开办了西藏班。20多年来,内地西藏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日趋齐全,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西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
开心城市2011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考试成绩只可能在当地官方网上查到,即使有的社会网也能查,也都是链接过去的,在其它地方官方网上是不可能查到的(因为它们也有自己地区的考试及相关查询)。 热衷于为网友服务的我为你解答!
高中的话,西藏班满分七百,分数线五百五十左右。其中,援藏干部子女班满分六百,分数线五百六。这是2016年的。(重点高中)这是2016年的。藏族的话,县里的分数线还会再往下调。
乖乖988825
特殊政策,照顾少数民族考生,因为西藏班在很多地方都有,而且大部分地方的教育都要比西藏强,如果那些西藏班的学生回到西藏高考,那么会使得在西藏上学的学生处于劣势,所以西藏班大的学生就在当地参加高考了,也更加公平。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成都市)2012招聘信息
发表时间: 09:07:08
浏览量:430
最新招聘单位
关注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族大学生音乐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