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肉身五尊可瞻拜的五尊肉身佛在那

池州热门旅行地
池州产品推荐
池州玩法推荐
池州精选游记
旅游攻略导航
池州旅游攻略指南:池州旅游,池州旅游攻略,池州自由行攻略,池州自助游,池州旅游推荐,赴池州旅游,同程旅游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提供最佳的池州旅游攻略,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池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池州旅游信息就到同程旅游攻略。
池州旅游快速入口
池州旅游景点
热门旅游城市目的地推荐
热门旅游景点目的地推荐
友情链接:可选城市列表
海外:+86-21-
热门出发城市
热门出发城市
莲花佛国——九华山游记
网易旅游 驴妈妈 于
发布 | 浏览 0 次
想去安徽?我们帮您推荐了以下这些产品:
更多相关产品:
ZT 色与山异性,性并山亦然。境变山不动,性存形自迁。自迁不阻俗,自定不失贤。浮华与朱紫,安可迷心田。唐代——谭铢 对的神往向来已久了,唐代诗人谭铢就已经有诗为证,幸好离九华山不远就在境内,东与清澈湛蓝的毗邻,南与天下名山接壤,传闻,九华山脉连绵起伏,南北透远,东西纵横,奇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享誉海内外。灵秀神奇,山光物态,寺院丛林,独具特色,享有“东南”美称的九华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古往今来,九华山的灵山秀水和独特的佛教文化特色使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使千千万万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九华山是诗画之乡的骄子,九华山又是佛教王国的宠儿。千百年来,它巍峨而又俊秀地耸立在那里,给无数去那里寻求心灵快乐和慰藉的人以心灵的喜悦和安宁;九华山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佛教文化深厚浓郁,灵山秀水与佛教文化绝妙融合。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九华山以寺庙多,僧尼多,地藏确有其人其事闻名于世,是一个以融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特色的独具魅力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初夏的长假让我如愿以尝,阴雨连绵中从出发,一路顺利,傍晚时分与先期抵的朋友在会合,为了隔日精力充沛,我们早早歇息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启程了,雨后的山间高速公路清晰可见,空气里弥漫着万物草木的灵气和生机,我打开车窗门,轻轻的呼吸着外面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司机把的磁性音调一边边的回放在耳际,车子急速在林间公路,一片片油菜田间的碧绿闪浮而过,我们忘记了城市的宣泄,静静的享受这空气清新的田园景象中。
图片BY高飞车到池洲时,朋友已经打探了前方交通的路况,得知上山的交通严重堵塞,听说上山的车对已经排了数公里有多了,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将车停在山下,朋友托了人情找了一部当地的警车,一路警灯闪烁过关斩将(腐败啊,但盛情难却,这种心情复杂!)有时候也只能逆道行驶,果然快速,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了,下车后沿着九华街商埠浏览一翻,大旅游区的商埠差不多一样,不过九华街的商品却以佛教纪念品为特色,当然还价砍价仍是国情国色,街尾处,,这里有着一些不解之谜,使人神往。来到九华山朝山或旅游的人,几乎都怀着一种崇敬和好奇的心情去月身宝殿朝拜,去百岁宫、祈祷,因为这几个寺庙中都供奉着几个大德高僧的肉身。神秘之处,屏气聆听了听道内的朋友介绍……     因为圆寂之后的大德高僧的肉身不腐,成为九华山最具神秘色彩的奇迹之一。九华山和尚的不朽真身有l5尊,现在供人朝拜的有五尊,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唐代。看到碑文的记载,金乔觉于唐贞元十年(应该是794年)九十九岁圆寂。金乔觉圆寂后,安放南台,盘坐在一个特制的大缸中,三年后开缸,不但肉身不坏,而且颜面如生,遗体绵软。按佛经上说,金乔觉是地藏菩萨化身应世,于是他的门徒就在南台建了三级石塔,将他的遗体陈至塔内。传说,三级石塔常在夜里发出光芒,僧人称之为“神光异彩”,于是便将南台改名为“”。明代万历年间,朝廷赐重金在三级石塔外又造一个七级木塔加以巩固,后来木塔外又建一座庙,并赐名为“护国月身宝殿”,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肉身殿。虽然后人再也见不到金乔觉的肉身,但是肉身宝殿却成了莲花佛国的象征。数百年来,凡是来九华山的香客居士,必先到神光岭的肉身宝殿朝拜金地藏,同时又观赏塔中塔、殿中塔这国内外罕见的建筑奇观。 继续往前,被称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的百岁宫,是为了祭奠活了100多岁的明代高僧无瑕而建造的。无瑕和尚自幼信佛,曾遍游名山大寺。无瑕来到九华山后,在东崖摩空岭的摘星厅旁一石洞中苦修。无瑕在洞中刻苦修炼,每天只吃一些野果充饥,里的《血经》就是他写的,无瑕和尚壹百壹十岁时圆寂,僧徒们于是尊称他为“百岁公”。无瑕和尚死后数年后人们在石洞里发现他的不朽遗体和保存完好的《血经》,于是人们将无暇和尚的遗体装金,建庵供奉,庵名为“百岁庵”。明崇祯三年,皇帝敷封无瑕为“应身和尚”,赐庵名为“百岁宫”,现在无瑕和尚的肉身就供奉在百岁宫内。朋友介绍说80年代时,九华山又出现了一具大德高僧的肉身,就是双溪寺的和尚。大兴和尚也是一位传奇式的高僧,他生前衣着不整,成天脏兮兮的,说话也颠三倒四,人们都叫他疯和尚。其实大兴和尚是大智若愚,外憨内秀,话语常含禅机。他常为当地的村民看病,附近的村民都很喜欢他。后来大兴和尚圆寂后装缸,三年后开缸,大兴和尚身体柔软,容貌也如生前,海内外的香客们都说他是神僧活佛转世,便纷纷捐资,将大兴和尚的遗体装金,供奉在他生前住持的双模寺内。九华山为长江南岸,气候温和,土地湿润,当然这几位和尚去世后三年遗体不腐,目前还无科学的论断。肉身不腐也是不解之谜,但是这几具不腐真身,为九华山增添了扑朔迷离的神秘宗教色彩。     沿着百岁宫向方向一路平坦,略向下,丛林间的奇石异草,让我们同行几人议论纷纷,时而看见游人拍照纪念,时而看见挑夫歇肩乞讨,其水人情百态也异同。沿着回香阁去的道路有些崎岖,坡度也明显增加,山下买的水在这里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我们看着终极目标不仅惊叹九华崎岖,虔诚不及。     到了凤凰松,果然看见了参天,看看树旁的介绍,原来得知,相传为汉陵阳县令窦子明所植,故又称"子明古杉",距今已两千年历史。杉高12米,树围2.5米,手九F4的杉木王。杉树从巨岩中破石而出,树根盘结交错,像铁瓜一样深深扎进石缝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粗大的树枝向东伸展,似巨人抬臂迎客,造型酷似黄山迎客松。令人不觉心中一振。看看时间已经是中午时分,餐馆的老板娘热情的招着手,扭动着婀娜多姿的身材,我们不是因为老板娘的热情,肚子早在抗议了;稍坐片刻,别具风格的地方小吃逐一上来,看看这些从山间采来的竹笋和野菜,顿时胃口打开,此情此景却也胜过星级酒店的美肴佳餐。饭饱后,特意向老板娘要了山间的清茶细品,果然清晰味正。 沿着凤凰松上去有2种选择,坐空中缆车或者是沿台阶继续怕山,当然我们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毅然坚决的继续攀爬,为了终极目标的实现,我们制定了多个小目标,一,瞻仰,二,吊桥拍照,三,古经拜台小歇,四,登顶拜佛,有了各小目标我们的行程显得轻松有续多了。     从凤凰松至慧居寺一路没有感觉到吃力,可能是刚才吃饱喝足的缘故,我们一路轻松谈笑间不知不觉已到,这是小坐片刻,朋友才讲起九华山的山峰景观,九华山层峦叠峰,群峰竟秀,大大小小有九十,其中有九座山峰摩天接云,清丽脱俗,与众不同,所以古人称之为“九子山”。九华山众峰中以十王峰为第一高峰,海拔壹千三百多米,拱围其周围的群峰千姿百态,各具神韵:,如悄然出水;,似一柱巍然擎天;其他如堵秀峰、花台峰、、、、七贤峰、九子诸峰,或似人、似兽、似神、似仙,一个个莫不鬼斧神工,妙趣横生。九华山虽然没有的巍峨,虽然没布黄山的雄奇,但是它的钟灵毓秀,它的清丽脱俗,它的神秘的佛教气息,它的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使它具有了让人以忘怀的动人魅力。九华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一年四季无论何时来到九华山,都会感受到领略到它的神奇、秀美。春日,九华山满山吐芳,百鸟和鸣;夏日,九华山佳木繁阴,谷风清凉,秋日,九华山风霜高洁,别富情趣;冬日,九华山琼楼玉宇,超然空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庙在小有菩萨则名     为了早些登顶,我们匆匆起身又开始下一个目标,吊桥在九华山的风景区中算是很有特色的了,吊桥是半的俗称。据说在宣统元年间,主持僧法龙96岁时圆寂,其徒视其肉身不腐,装金供奉于庵中,后来却在文革中遭焚毁。半山寺古名“翠云庵”,离慧居寺差不多五里路。游客在庙前石碑上留书“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庙不在小有菩萨则名”。小庙背依嵯峨山峰,前临千仞绝壁,险峻异常。寺庵瓦舍四五间的样子,正中三开间为佛殿,两边为僧人住房。殿前为室内走廊,下装板壁,上安玻璃,可凭窗远眺。走廊东西各开一扇小门供出入,是游往来的咽喉要地。小门如果关闭,上下都无法通行,大有弹丸关塞之势。登山宜在此处休息。正如廊下游人留记的一句话所云:“来到半山坐一坐,再走五里天上天“。半山寺周围万木葱茏,碧云堆翠,西有打鼓峰,北靠,东有关刀峰(关刀峰即关刀石,由、等处眺望,巨石突兀,上裂纹弯曲,形若关羽“青龙偃月刀”)。近处还有古老的石雕三级浮屠。俯视可观闵园全景。这里多云海奇观。有时云絮如绵,滚滚无声,伸手可以掬取。烟涛茫茫,云幕下笑语喧哗,唯闻其声,不见其人。有时阳光灿烂,照耀得云海上闪出细雨霏霏,变化无穷,平添佳兴。由吊桥再拾阶而上,至祝福楼,在此小憩时,西望鸽子峰,峰下一松挥臂迎客,酷似黄山迎客松。北看壁虎吞石、青蛙朝客,栩栩如生。再上,见摩岩石刻:“渐入”、“为善为宝”、“南无阿弥陀佛”。上几阶即至观音峰。 此时顿觉山下风景可览甚多,于是我们拿出相机,留下此处难得一件的绝美风景。拍照间抬头一忘才觉得我们离顶峰只是寸步之遥。朋友却笑着说,虽然看起来近,我们爬上去至少也要三刻钟。其实我也暗想此处离古经拜台步远,但全是立陡山崖,行走速度自然慢了许多,更何况此时人潮人涌的,就更不用说了。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十余分钟,我们终于爬胜了顶峰,此时心境,心矿神怡。纵览山下,奇峰异石,鬼斧神工,时而延绵起伏,时而耸立云端。天台正顶左右望去,十王峰与莲台峰隐约可见,天台正顶在十王峰北侧,碑文记载,海拔1306米。是九华山第二高峰。峰顶有天台禅寺。东有一山脊,如一条盘曲在云空的巨龙,由裸露的花岗岩构成,呈黛色,故有“青龙脊”之称。在青龙脊南北两侧,沿近南向的节理下蚀,两侧璧立,称为摩崖。西为龙珠峰(又名天台岗);两峰有一相连,称“”,桥梁镌有“中天世界”四字。天台峰顶建有一亭,突兀云表,好像伸手可捧握太阳,故名“捧日亭”。在天台峰绝顶,有两块巨石夹峙而立,其高约六七米,宽四五米,两石之间有一缝隙,下宽一米,上宽稍窄,仅容一人擦肩而过。人在其中,倚壁仰望,碧天一线,故有“”之称。因其常有云雾穿越,亦称“”。天台峰是观九华山全景和看云海日出最佳处, “天台晓日”是九华古十景之一。可惜的是我们没办法在黎明破晓时来,也只好打住。       正顶上仍有一宏伟壮观建筑,名曰:大雄宝店,来这里的游客或是香客,前来的目的就是在这里上一柱香,虔诚的拜佛,当然拜佛是敬仰,心中有佛,佛在心中,我们依次点了蜡烛,然后烧了柱平安,求佛保佑平安,东北,双手合十,四面拜过,正殿外,仍双手合十,诚拜,这里有些计较了,从侧门进入正殿(不可从正门进入),进时要一步越过门槛,脚不能踩在门槛上,门槛是佛的肩,如正殿后又双手合十,虔诚叩拜,再三,移入左右两旁,逐个神仙再拜,拜完,出门时和主持双手合适致礼,主持急忙回礼。     拜完后,我们一行在顶峰短暂停留,拍照留念,待眺望群山远景时,才真正理解了“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真实感觉。诗人杜牧著诗《郡楼望九华》曰: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却忆谪仙诗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由此可见一斑了。     下山时,我们都觉得腿脚僵硬发抖,不敢原路步行了,只好迅速奔去观音寺索道站排队坐缆车下山,奔至山下时已经傍晚时分,赶紧驱车前往贵池,朋友找了一家不错的土菜馆犒劳众友人,谈笑间似乎忘记了劳累,回到宾馆休息,梦中仍忆起爬山景象……
旅行告一段落,还意犹未尽?更多攻略指南,都在这里:
其他驴友怎么说
lv1369567vglq |
驴妈妈热卖线路
酒店热门推荐
97.3%好评率
97.8%好评率
安徽热门推荐
拼命加载中,请稍后头图加载中...
12月31日早晨8点出发经去市县来到。好事多磨,由于节假日车多,路上堵车2个多小时。原计划上午11到达,结果下午2点多才到了脚下的游客服务中心。当地的导游小方就很热情地来接我们。我们换乘游客服务中心提供的上山客车来到。
在这样一个寒冬时节,我们虔诚的来到这里,根据原先的安排,本来在游览的时间是两个半天,可以因为路途的耽搁,其实在山上我们只停留了少半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第二天吃过中饭就要离开。真的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好在我这是第四次登九华家,每次都有难忘的记忆,都是恋恋不舍。
之所以成为名山,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佛教。佛教起源于古,传入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与金乔觉这位古新罗国(今属)的王子有关,在大约1272年的唐朝开元盛世之末,这位热爱佛教的王子渡来、入唐求法,最后选中了作为他自己苦修成道、弘扬佛法的永久道场。他24岁出家,45岁来,一直到99岁圆寂,他用毕生的精力研佛修道,也开创了辉煌的历史。由于圆寂后真身不腐,颜面如生,又酷似地藏应化再现,从此,便被辟为地藏道场,香火绵延至今,千载不绝。
天下名山僧占多。据介绍,现有寺庙九十七座,僧尼六百余人,其中全国重点寺院九座、省级重点寺院三十座。9座全国重点寺院分别是化城寺、肉身宝殿、祗园寺、百岁宫、旃檀禅林、甘露寺、上禅堂、慧居寺、寺。有前山和后山之说,在9座全国重点寺院中,前7座都在前山,最后两座在后山。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这次只在前山游览。虽然时间匆匆,但是还是有幸朝拜了5所全国重点寺院。
第一站化城寺
1、化城寺。
&&&&&&&化城寺是的开山祖寺,是当年金地藏(金乔觉)居修收徒的道场,是整个寺院之冠。导游小方介绍说,化城寺是游客朝拜必须叩拜的第一站。化城寺于1981年开始还被辟为“历史文物馆”。寺院每天于下午5点闭门谢客,我们是当天赶在寺院关门之前进去的最后一批游客,既感到高兴,又感到遗憾,因为时间太匆忙,没有能够好好瞻观。化城寺前台阶两侧立有一对子,前方筑有放生池,形如半月,又如弓。放生池前有广场,其左侧有娘娘塔遗迹,塔已毁。传说化城寺前面之山形状如虎,对寺院风水不利,为镇住前山之虎,在建造时,以放生池为弓,以娘娘塔为箭,以成开弓之势。
2、百岁宫。
&&&&&&&&百岁宫原名摘星庵。16世纪初,来自的无瑕和尚在云游了和以后,来到这里修行,活到110岁(也有说是126岁)。相传他死后三年才被发现,肉身却未腐烂。众僧十分惊奇,虔心供奉,改摘星庵为百岁宫。明崇祯皇帝封无暇为“应身”,将其肉身装金,同时扩展庙宇。从此百岁宫名声大振,成为四大丛林之一。
&&&&&&入乡随俗,佛殿是庄严圣神的地方,一般在佛殿里都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这次都是在外部拍的照片。要想目睹的神秘,只能亲临其境了。
&&&&百岁宫坐落在前山的山顶之上,站在山下九华街抬头望去,山上的百岁宫一点看不出是一所寺庙,倒象是一群建在山上的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民居。
&从九华街上百岁宫可以步行爬山,也可以坐缆车。因为刚开始上山大家身体还可以,都选择了爬山,百岁宫危楼高耸于悬崖之上,故有摘星庵之说。在下方,也有一个半圆形的放生池。百岁宫有三点颇具特色:&一是建于山巅却呈白墙黑瓦式徽派建筑风格,内部各殿层层推进.。二是供奉着现在能见到的保存最久的肉身,无暇禅师真有其人,经过清代大火,文革浩劫土埋而不腐,至今已经有390多年了。据说十年文革浩劫中有5尊肉身被毁,无瑕肉身是由一位和尚藏于山洞中才躲过一劫,11年后打开洞穴,只见当年洞里的什物、铁棍都已经锈烂,唯独无暇肉身却安然无恙。&三是寺院还保存着崇祯皇帝的御赐&应身&匾,黎元洪大总统的手迹&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门额。&&
夜幕降临,的夜晚灯火通明、香烟缭绕、庄严肃穆,我们望着僧人虔诚地诵经,伫立聆听那似懂非懂的经句,浮躁的心灵也随着那抑扬顿挫的佛音渐渐地平静下来,仿佛变得清澈澄明,进入了一种空灵忘我的境界。
猫和我们恋恋不舍
这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猫,估计在寺庙没少听佛陀讲经
早晨7点半出发,前往景区。乘索道到达九华最高峰正顶1342米,参拜了地藏大脚印?,5个队友继续登880个台阶至最高寺-禅寺,观赏了大鹏听经石,一线天,地藏洞,金龟朝,蜡烛峰等。
4、肉身宝殿
&&&&&&&&金地藏圆寂后,其真身不腐,其徒弟在他晚年读经成道的山上建三级石塔葬肉身,后人又在石塔上建造了殿,以殿护院。这里便成为来朝拜的圣地,也成为人们许愿祈福最为显灵的地方。
&&在宝殿正面,悬挂着许多珍贵的牌匾,有清朝康熙皇帝手书钦赐的“九华圣境”、乾隆皇帝手书钦赐的“芬陀普教”,也有“东南第一山”的牌匾,还有当代已故的佛教领袖赵朴初题写的“护国月身宝殿”(古文中“月”同“肉”字)在宝殿的前坛两侧,还有钟楼和鼓楼。通往肉身宝殿的山路有两条,一是从南门上山,山道要比从北门上山平缓一些,沿途可以参观“静洁精舍”庵堂、全国重点寺院“上禅堂”、“转轮宝殿”等寺院。再下山经过“地藏禅寺”,再下“弥陀殿”经过北门的山门到山脚。另一条路刚好与前一条路的线路相反,是从北门上南门出来。我们走的是前一条,不过最后的感觉是应该从北门上比较好,虽然路陡难走一些,但是,经高大的北山门入,上“弥陀殿”,再上“地藏禅寺”,然后再上山顶的“肉身宝殿”,使三者连为一个整体,让人会深切地体会到整个宝殿的圣神庄严。
&北门高大的山门,上面依然是赵朴初书写的“行愿无尽”。入了北山门,便看到江泽民在退休以后的2004年上的题字“护国月身宝殿”。
从北门上“肉身宝殿”的山腰处,便是“地藏禅寺”,在这个寺中,供奉着现代高僧慈明的肉身。慈明和尚是1991年11月圆寂的,入殓装缸后于1995年3月启缸,其肉身完好不朽,关节能屈,于是被漆身装金,供奉在这个山门大殿之中供人瞻仰。目前,上从古到今已经出现15个高僧圆寂后肉身不腐的神奇事实,成为千古之谜。遗憾的是其中有9尊已经被毁或下落不明,文革浩劫就有5尊被毁。目前山上还存有6尊肉身,其中有五尊可供人瞻拜。
参拜肉身宝殿,要围绕肉身宝塔转3圈,祈求家人健康,保佑亲人平安。
之后来到天下第一奇松松。从松下来吃饭取行李,最后一站
&&&&&进入山上的九华街的山门,或者从检票口一进去,就可以看到一个宫殿式的建筑,这就是祗园寺,该寺与甘露寺、百岁宫和东岩禅林合称四大禅林。祗园寺是唯一一座宫殿式庙宇。除殿和大雄宝殿属宫殿式建筑外,余皆民居式建筑。该寺院虽按山门──天王殿(即殿)──大殿──其它配殿的传统格式来布局,但在手法上曲折多变。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布局紧凑,层次分明。寺院还借松林、溪流布置了天然优美环境,引人入胜。祗园寺始建于明代,清末和民国期间重修和扩建,规模为九华“四大丛林”之首。
&&&&&&&的寺院,一般都在下午五点之后就闭门谢客了,然而,唯独袛园寺是不关门的,几乎每天晚上都有法事活动。
祗园寺,整个建筑并非对称,而是曲曲折折。步入寺门是灵官殿,过一小庭院,一方形重檐殿堂是天王殿,从殿后小院上石阶十余步。便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高约30米,气势雄伟。&离祗园寺不远处,就是九华街的山门,比起山下的门,这个要小多了。
目前的后院正在土木的修建,估计下次来,又会有很大变化。
最后用队员的一首诗结束此文
元旦携友谒
千古普陀地,
一朝亲登临。
躬身揖佛祖,
侧耳听梵音。
洗尽铅华色,
重拾初善心。
隔年省旧事,
跨岁参当今。
本篇游记共含3268个文字,71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九华山景点
--九华地藏寺始建于南宋隆兴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现建有明三暗五老式大殿一座,内塑地藏王菩萨像。
--这里暮鼓晨钟,香烟缭绕,与南通狼山广教寺遥相互应,是善男信女的朝拜之地。
要去天台景区先到九华山,到达九华山的交通方式如下
1、火车站:出火车站后,在站前的池州汽车总站,乘坐池九线或者池清县到达九华山。
①池九线:终点站是九华山(柯村)汽车站(约50分钟车程),在这里换乘景区巴士,就可以到九华街了(约30分钟车程)。
②池青线:乘坐往青阳方向的池青线,到五溪下车(约一小时车程,票价6元),在此转青阳—九华山(柯村转换中心)的中巴车,15分钟一班,车程半小时左右,票价4元。
池州火车站距九华山景区约50公里,从火车站打车到九华山大约100元左右,时间在一小时左右。
2、长途汽车:九华山汽车站位于柯村新街,是九华街的班车的停靠处,同时也是九华山门票销售处。九华山汽车站开通班线近30条,通往铜陵、安庆、芜湖、合肥、南京、上海、义乌、杭州、武汉、黄山、池州、青阳等地。
3、景区内交通:
①九华山景区实行景区内部交通管制,从周五中午至周日下午自驾车一律不允许上山,只能在九华山新区停车场停放,然后换乘景区大巴再上山。因此建议自驾车一定要上山的尽量避开周末时段。 九华山景区停车收费标准:车辆进山通行费10元/车,停车费过夜40元/车,不过夜25元。
②三轮车:在九华山除了步行,还可以选择三轮车,一般有电动和人力二种,一般可乘坐2-3人,价格大约在3-5元/人。
③景区大巴 :九华山景区很大,从柯村到九华街,以及九华山景区内各大景点间有景区大巴来往。购票处在柯村汽车站,游客可选择购买,每个乘车点只可乘坐一次,上车后有专人在门票上打孔。需要注意的是,多个上车点,如柯村、凤凰松、虎行山庄(即往天台索道)、迎仙桥(九华街)、花台之间并无任意往返。如花台只发车到柯村,必须重新购车票上车进山。所以从花台出来,必须要办好二次进山的手续。
包含在九华山景区门票内
景点位置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安徽九华山
点击星星打分
给风光打分
给当地特色打分
给公共服务打分
你已评价为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莲花佛国——九华山游记
莲花佛国——九华山游记
色与山异性,性并山亦然。境变山不动,性存形自迁。自迁不阻俗,自定不失贤。浮华与朱紫,安可迷心田。唐代——谭铢
对的神往向来已久了,唐代诗人谭铢就已经有诗为证,幸好离不远就在境内,东与清澈湛蓝的太毗邻,南与天下名山接壤,传闻,脉连绵起伏,南北透远,东西纵横,奇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享誉海内外。灵秀神奇,山光物态,寺院丛林,独具特色,享有“东南第一山”美称的,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古往今来,的灵山秀水和独特的佛教文化特色使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使千千万万善男信女顶礼膜拜;是诗画之乡的骄子,又是佛教王国的宠儿。千百年来,它巍峨而又俊秀地耸立在那里,给无数去那里寻求心灵快乐和慰藉的人以心灵的喜悦和安宁;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佛教文化深厚浓郁,灵山秀水与佛教文化绝妙融合。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以寺庙多,僧尼多,地藏确有其人其事闻名于世,是一个以融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特色的独具魅力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初夏的长假让我如愿以尝,阴雨连绵中从出发,一路顺利,傍晚时分与先期抵达的朋友在会合,为了隔日精力充沛,我们早早歇息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启程了,雨后的山间高速公路清晰可见,空气里弥漫着万物草木的灵气和生机,我打开车窗门,轻轻的呼吸着外面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司机把的磁性音调一边边的回放在耳际,车子急速在林间公路,一片片油菜田间的碧绿闪浮而过,我们忘记了城市的宣泄,静静的享受这空气清新的田园景象中。
图片BY高飞
车到池洲时,朋友已经打探了前方交通的路况,得知上山的交通严重堵塞,听说上山的车对已经排了数公里有多了,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将车停在山下,朋友托了人情找了一部当地的警车,一路警灯闪烁过关斩将(腐败啊,但盛情难却,这种心情复杂!)有时候也只能逆道行驶,果然快速,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了九华街,下车后沿着九华街商埠浏览一翻,大凡旅游区的商埠差不多一样,不过九华街的商品却以佛教纪念品为特色,当然还价砍价仍是国情国色,街尾处,肉身宝殿,这里有着一些不解之谜,使人神往。来到朝山或旅游的人,几乎都怀着一种崇敬和好奇的心情去月身宝殿朝拜,去百岁宫、双溪寺祈祷,因为这几个寺庙中都供奉着几个大德高僧的肉身。神秘之处,屏气聆听了听道内的朋友介绍……
  因为圆寂之后的大德高僧的肉身不腐,成为最具神秘色彩的奇迹之一。和尚的不朽真身有l5尊,现在供人朝拜的有五尊,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唐代。看到碑文的记载,金乔觉于唐贞元十年(应该是794年)九十九岁圆寂。金乔觉圆寂后,安放南台,盘坐在一个特制的大缸中,三年后开缸,不但肉身不坏,而且颜面如生,遗体绵软。按佛经上说,金乔觉是地藏化身应世,于是他的门徒就在南台建了三级石塔,将他的遗体陈至塔内。传说,三级石塔常在夜里发出光芒,僧人称之为“神光异彩”,于是便将南台改名为“神光岭”。明代万历年间,朝廷赐重金在三级石塔外又造一个七级木塔加以巩固,后来木塔外又建一座庙,并赐名为“护国月身宝殿”,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肉身殿。虽然后人再也见不到金乔觉的肉身,但是肉身宝殿却成了莲花佛国的象征。数百年来,凡是来的香客居士,必先到神光岭的肉身宝殿朝拜金地藏,同时又观赏塔中塔、殿中塔这国内外罕见的建筑奇观。
继续往前,被称为“四大丛林”之一的百岁宫,是为了祭奠活了100多岁的明代高僧无瑕而建造的。无瑕和尚自幼信佛,曾遍游名山大寺。无瑕来到后,在东崖摩空岭的摘星厅旁一石洞中苦修。无瑕在洞中刻苦修炼,每天只吃一些野果充饥,化城寺里的《血经》就是他写的,无瑕和尚壹百壹十岁时圆寂,僧徒们于是尊称他为“百岁公”。无瑕和尚死后数年后人们在石洞里发现他的不朽遗体和保存完好的《血经》,于是人们将无暇和尚的遗体装金,建庵供奉,庵名为“百岁庵”。明崇祯三年,皇帝敷封无瑕为“应身和尚”,赐庵名为“百岁宫”,现在无瑕和尚的肉身就供奉在百岁宫内。朋友介绍说80年代时,又出现了一具大德高僧的肉身,就是双溪寺的和尚。和尚也是一位传奇式的高僧,他生前衣着不整,成天脏兮兮的,说话也颠三倒四,人们都叫他疯和尚。其实和尚是大智若愚,外憨内秀,话语常含禅机。他常为当地的村民看病,附近的村民都很喜欢他。后来和尚圆寂后装缸,三年后开缸,和尚身体柔软,容貌也如生前,海内外的香客们都说他是神僧活佛转世,便纷纷捐资,将和尚的遗体装金,供奉在他生前住持的双模寺内。为长岸,气候温和,土地湿润,当然这几位和尚去世后三年遗体不腐,目前还无科学的论断。肉身不腐也是不解之谜,但是这几具不腐真身,为增添了扑朔迷离的神秘宗教色彩。
  沿着百岁宫向回香阁方向一路平坦,略向下,丛林间的奇石异草,让我们同行几人议论纷纷,时而看见游人拍照纪念,时而看见挑夫歇肩乞讨,其水人情百态也异同。沿着回香阁去松的道路有些崎岖,坡度也明显增加,山下买的水在这里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我们看着终极目标不仅惊叹九华崎岖,虔诚不及。
  到了松,果然看见了参天迎客松,看看树旁的介绍,原来得知,相传为汉陵阳县令窦子明所植,故又称&子明古杉&,距今已两千年历史。杉高12米,树围2.5米,手九于山F4的杉木王。杉树从巨岩中破石而出,树根盘结交错,像铁瓜一样深深扎进石缝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粗大的树枝向东伸展,似巨人抬臂迎客,造型酷似迎客松。令人不觉心中一振。看看时间已经是中午时分,餐馆的老板娘热情的招着手,扭动着婀娜多姿的身材,我们不是因为老板娘的热情,肚子早在抗议了;稍坐片刻,别具风格的地方小吃逐一上来,看看这些从山间采来的竹笋和野菜,顿时胃口打开,此情此景却也胜过星级酒店的美肴佳餐。饭饱后,特意向老板娘要了山间的清茶细品,果然清晰味正。
沿着松上去有2种选择,坐空中缆车或者是沿台阶继续怕山,当然我们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毅然坚决的继续攀爬,为了终极目标的实现,我们制定了多个小目标,一,慧居寺瞻仰,二,吊桥拍照,三,古经拜台小歇,四,登顶拜佛,有了各小目标我们的行程显得轻松有续多了。
  从松至慧居寺一路没有感觉到吃力,可能是刚才吃饱喝足的缘故,我们一路轻松谈笑间不知不觉已到,这是小坐片刻,朋友才讲起的山峰景观,层峦叠峰,群峰竟秀,大大小小有九十九峰,其中有九座山峰摩天接云,清丽脱俗,与众不同,所以古人称之为“九子山”。众峰中以十王峰为第一高峰,海拔壹千三百多米,拱围其周围的群峰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芙蓉峰,如芙蓉悄然出水;峰,似一柱巍然擎天;其他如堵秀峰、花台峰、翠微峰、莲花峰、五老峰、七贤峰、九子诸峰,或似人、似兽、似神、似仙,一个个莫不鬼斧神工,妙趣横生。虽然没有的巍峨,虽然没布的雄奇,但是它的钟灵毓秀,它的清丽脱俗,它的神秘的佛教气息,它的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使它具有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魅力。“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一年四季无论何时来到,都会感受到领略到它的神奇、秀美。,满山吐芳,百鸟和鸣;夏日,佳木繁阴,谷风清凉,秋日,风霜高洁,别富情趣;冬日,琼楼玉宇,超然空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庙在小有则名
  为了早些登顶,我们匆匆起身又开始下一个目标,吊桥在的风景区中算是很有特色的了,吊桥是半山寺的俗称。据说在宣统元年间,主持僧法龙96岁时圆寂,其徒视其肉身不腐,装金供奉于庵中,后来却在文革中遭焚毁。半山寺古名“翠云庵”,离慧居寺差不多五里路。游客在庙前石碑上留书“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庙不在小有则名”。小庙背依嵯峰,前临千仞绝壁,险峻异常。寺庵瓦舍四五间的样子,正中三开间为佛殿,两边为僧人住房。殿前为室内走廊,下装板壁,上安玻璃,可凭窗远眺。走廊东西各开一扇小门供出入,是游往来的咽喉要地。小门如果关闭,上下都无法通行,大有弹丸关塞之势。登山宜在此处休息。正如廊下游人留记的一句话所云:“来到半山坐一坐,再走五里天上天“。半山寺周围万木葱茏,碧云堆翠,西有打鼓峰,北靠峰,东有关刀峰(关刀峰即关刀石,由观音寺、拜经台等处眺望,巨石突兀,上裂纹弯曲,形若关羽“青龙偃月刀”)。近处还有古老的石雕三级浮屠。俯视可观闵园全景。这里多云海奇观。有时云絮如绵,滚滚无声,伸手可以掬取。烟涛茫茫,云幕下笑语喧哗,唯闻其声,不见其人。有时阳光灿烂,照耀得云海上闪出细雨霏霏,变化无穷,平添佳兴。由吊桥再拾阶而上,至祝福楼,在此小憩时,西望鸽子峰,峰下一松挥臂迎客,酷似迎客松。北看壁虎吞石、青蛙朝客,栩栩如生。再上,见摩岩石刻:“渐入”、“为善为宝”、“南无阿弥陀佛”。上几阶即至观音峰。&此时顿觉山下风景可览甚多,于是我们拿出相机,留下此处难得一件的绝美风景。拍照间抬头一忘才觉得我们离顶峰只是寸步之遥。朋友却笑着说,虽然看起来近,我们爬上去至少也要三刻钟。其实我也暗想此处离古经拜台步远,但全是立陡山崖,行走速度自然慢了许多,更何况此时人潮人涌的,就更不用说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十余分钟,我们终于爬胜了顶峰,此时心境,心矿神怡。纵览山下,奇峰异石,鬼斧神工,时而延绵起伏,时而耸立云端。正顶左右望去,十王峰与莲台峰隐约可见,正顶在十王峰北侧,碑文记载,海拔1306米。是第二高峰。峰顶有禅寺。东有一山脊,如一条盘曲在云空的巨龙,由裸露的花岗岩构成,呈黛色,故有“青龙脊”之称。在青龙脊南北两侧,沿近南北方向的节理下蚀,两侧璧立,称为摩崖。西为龙珠峰(又名岗);两峰有一石桥相连,称“渡仙桥”,桥梁镌有“中天世界”四字。峰顶建有一亭,突兀云表,好像伸手可捧握太阳,故名“捧日亭”。在峰绝顶,有两块巨石夹峙而立,其高约六七米,宽四五米,两石之间有一缝隙,下宽一米,上宽稍窄,仅容一人擦肩而过。人在其中,倚壁仰望,碧天一线,故有“一线天”之称。因其常有云雾穿越,亦称“云峡”。峰是观全景和看云海日出最佳处,&“晓日”是九华古十景之一。可惜的是我们没办法在黎明破晓时来,也只好打住。& 
  正顶上仍有一宏伟壮观建筑,名曰:大雄宝店,来这里的游客或是香客,前来的目的就是在这里上一柱香,虔诚的拜佛,当然拜佛是敬仰,心中有佛,佛在心中,我们依次点了蜡烛,然后烧了柱平安,求佛保佑平安,东西南北,双手合十,四面拜过,正殿外,仍双手合十,诚拜,这里有些计较了,从侧门进入正殿(不可从正门进入),进时要一步越过门槛,脚不能踩在门槛上,门槛是佛的肩,如正殿后又双手合十,虔诚叩拜,再三,移入左右两旁,逐个神仙再拜,拜完,出门时和主持双手合适致礼,主持急忙回礼。
  拜完后,我们一行在顶峰短暂停留,拍照留念,待眺望群山远景时,才真正理解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真实感觉。诗人杜牧著诗《郡楼望九华》曰: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却忆谪仙诗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由此可见一斑了。
  下山时,我们都觉得腿脚僵硬发抖,不敢原路步行了,只好迅速奔去观音寺索道站排队坐缆车下山,奔至山下时已经傍晚时分,赶紧驱车前往,朋友找了一家不错的土菜馆犒劳众友人,谈笑间似乎忘记了劳累,回到宾馆休息,梦中仍忆起爬山景象……
本篇游记共含4713个文字,8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华山肉身殿住持杀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