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有风险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国丞创投注册金2亿元,以互联网金融和财富管...|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购买理财产品最常见三大陷阱:客户担风险 银行渔翁得利
  “钱”往何处去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命题,楼市在严厉的政策调控下暂时偃旗息鼓,股票、基金市场变幻莫测,银行理财产品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十几分钟内售罄的银行理财产品层出,恰恰证明了这一点。适逢315,记者梳理了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常见的三大陷阱,并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投资者支上几招。
  狐假虎威
  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
  随着利率的不断攀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发现,很多银行都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某商业银行一年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15%左右,某城商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近22%。但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到期收益,去年某国有银行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15%,而到期收益率仅为1.53%,两者相差13.47%;某商业银行的一款证券投资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5%,而到期收益率为-5.81%,两者相差40.81%。
  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到期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9228款,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8013款,平均到期年收益率约为2.83%,到期收益率跑赢CPI
5.1%的产品只有131款,而这些产品均为挂钩股票或黄金的结构性产品以及信贷类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有近百款个人理财产品到期并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结构性产品最多,占71.88%。
  ●专家支招
  普益财富银行理财研究员邱凯:
  去年,到期高收益产品的主力军为结构性产品,在对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进行分析时,结构性产品同样占比最大。
  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弄清产品的风险类型。所谓风险类型,指银行理财产品属于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保证收益型产品风险相对较小,而且一般都能实现其承诺的收益率。而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风险较高,它除了不保证投资者一定能获得预期收益率外,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投资者的本金甚至有可能发生损失。因此,在选择此类型产品时要慎之又慎。
  鉴于此,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弄清银行承诺的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虽然保证收益型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对较低,但是一句谚语说得好: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投资者不如选择能实实在在使自己获得收益的投资品。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总裁张彬:
  每件事都具有两面性,理财产品也不例外,在购买理财产品前,除了了解收益方面,对于产品的风险性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至少要确定此款产品是否保本,如果不保本,要弄清是何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如果是结构性的理财产品,要知晓挂钩标的及产品运行的规则,比如一些区间型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即黄金价格落在某个设定的区间内,产品才会获得正受益。
  指鹿为马
  保险产品“变身”理财产品
  刚退休的李女士到银行取出已到期的20万元定存,银行理财柜台的经理向她推荐了一款三年期“理财产品”,并称产品的收益达到7%-8%、风险低并有分红,比定存划算得多。理财经理还告诉李女士,这款产品是定时、定量发售的,仅售3天卖完了就没有了。李女士觉得比较划算当下就用20万元购买了此产品。
  半年后,李女士的女儿由于出国急需用钱,想起这20万的“理财产品”,于是来到银行希望将钱尽快退回,哪怕损失一些本金和收益也无所谓。令李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她被告知自己当时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如果当年退保,只能拿到30%-40%左右的本金。李女士非常气愤,她认为,当时购买时,理财经理没有跟她讲清楚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之间的区别,让她误以为这款保险产品就是理财产品的一种。
  ●专家支招
  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
  投资者要仔细查看产品认购书:如果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认购产品的名称为×××银行第×期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还会有理财产品的编号。如果是银保产品会在认购书中有保险公司的名称、保险产品的名称。
  保险类理财产品与定存、理财产品有本质区别,它主要着重的是保障性,而非收益性,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何保险产品在退保时,本金受损较大。
  如果购买理财产品,提前退出,顶多损失少部分本金,一般按照投资者违约赎回时市场价格计算出违约赎回价格,然后用违约赎回价格乘以购买份数,即为违约赎回金额,对于保本类产品,风险等级很低,违约赎回金额至少在90%以上。保险产品,是用保单现金价值来计算退保金额的,现金价值逐年累积,越往后越高,首年内退保,现金损失则非常多。银保产品有10天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可带签署的产品认购书、本人身份证件去银行办理退保。
  渔翁得利
  客户担风险 超额收益归银行
  艾女士电话联系到记者,表示自己投资15万元,购买了某城商行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国债、央票、短期票据等,自己仔细阅读说明书后发现,其中明确规定,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55%,在扣除销售管理费率0.2%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客户可以获得的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25%。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3.55%的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并于到期日从理财收益中一并提取。对于这个条款,艾女士很难接受,她认为,浮动收益的产品无论产生多少负收益都要由她自己来承担,若产生超额收益却要归银行所有,这样的条款相当不合理。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银行都发行过类似产品,其特点包括,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产品,注明最高收益,在产品说明上明确标出“超额收益部分归银行所有”,但并没有对产生负收益的情况作出说明。
  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到期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9228款,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5793款,占比超过60%,因此,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应格外注意。
  ●专家支招
  中央财经大学(,)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银行利用这种“霸王条款”不但赚取了手续费,同时,赚取了超额利润,对于这种“没收”投资者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尽量不要购买。另一方面,在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也应该仔细阅读相应的产品说明,判断是否有这样的霸王条款。
将本文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3/14 13:4803/14 01:1503/13 21:0603/10 10:3203/10 03:1303/09 17:4603/09 08:4303/09 03:55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您现在的位置: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有风险吗?短期的风险大还是长期的风险大?
  所谓短期理财产品,是指由商业银行发售的,投资于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该类产品往往由银行与信托公司共同运作,期限不会超过一年。从短期理财产品的分类可以看出: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种,一般保本理财产品风险小,收益也少;而非保本理财产品相对风险大一些,自然收益也多一些。所以大家要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有风险吗?对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后,要时刻关注央行是否加息;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理财产品投资期满之后,如果没有赎回,那么银行会自动的为用户投资下一个周期,这时大家就要关注下收益率是否变化;如果央行降息了,那么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随之降低。
  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理财产品的灵活性毋庸置疑,不过,此类产品也需高度重视风险。短期理财产品,尤其是超短期理财产品正是因为投资期限短,很多银行侧重于宣传短期收益,对客户所承担的风险并无太多提示,投资者不应只关注预期年化收益率,而忽视了该类产品的其他特性。
  首先,由于投资范围不同,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相差较大,即使是同类型产品,各家银行的预期收益率也各不相同。其次,投资者要仔细研究说明书,留意短期产品的申购、赎回费率。如果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要求很高,还应该考虑产品期限以及资金到账间隔。此外,投资者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时,还要高度关注央行何时继续加息。一般而言,短期产品一个运作周期结束后,银行往往自动为客户投资下一个周期,这时就需要投资者掌握好时间点,到银行去进行相关调整。
  最后小编想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市面的短期理财产品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是没有绝对安全的投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定的分析,保本保息当然是首选了,还有是不是提前赎回这个问题也要咨询一下,因为如果急用钱的时候,拿不出来,真是急人的事情,相比之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理财产品专区
48小时排行银行理财6条潜规则 不看会吃大亏!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银率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然而投资者有所不知的是,银行经理也并不靠谱,出于自身的利于,会把投资者引入误区,误导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为投资者开其中的猫腻。一、理财风险等级要认清根据产品风险特性,一般将理财产品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R5共5个等级:R1(谨慎型或低风险)该级别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风险很低;R2(稳健型或较低风险)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相对较小;R3(平衡型或中等风险)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适中;R4(进取型或较高风险)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较大;R5(激进型或高风险)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极大。所以投资在购买理财产品是应注意产品说明书中所标示的产品风险等级,不能简单的听信理财经理口头所说的,投资者应该以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产品,不要盲目的追求高收益。二、风险评测不能马虎在银行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首次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前要进行风险评估测试。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投资者只能购买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应或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比如你的风险评估结果是稳健型,那么你就只能购买PR1和PR2两类产品。然而,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很多银行理财经理会引导客户,甚至代替客户填写风险评估测试,以达到可以购买更高风险级别理财产品的客户评级,这样能确保买产品时不受限制。然而对于客户来说,买到“风险超标”的产品,本金和收益可能面临着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测试一定要自己认真做,不能走过场。不要轻信理财经理的一面之词,以免买到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上的产品,从而超出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三、收益率要弄清收益率是投资者在购买时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是指,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为了吸引投资人,银行经理在销售时往往会避重就轻,一味的强调最高预期收益率,却不做足够的风险提示。以结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例,这类产品虽然都有一个较高的最高预期收益率,但收益波动却很大,而且不确定,到期时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四、避开“募集期”漏洞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两个期限,一是募集期,二是投资期。通常情况下,银行一般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募集期太长、投资期太短,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会被拉低很多。比如一款期限为30天的理财产品,从5月16日开始销售,5月20日才结束募集,5月2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档期是6天。而这6天里是没有收益的,只能按照0.35%的活期利率计算。尽量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或募集期较短的产品,减少资金时间漏洞。同时在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收益率,更要算间账,避免募集期带来的收益折损。五、小心“飞单”不要以为只要是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就是银行自己发行的,实际上,银行除了销售自己的产品还会帮一些第三方机构代销产品,比如信托、、基金等公司发行理财产品,业内通常成之“飞单”。为了赚取更高的佣金提成,理财经理往往会以高收益为诱饵,向客户兜售这些代销产品。这些产品往往很不靠谱,需要认真的甄别,因为一旦第三方机构出现问题,投资人很可能会血本无归,飞单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该重点看合同上是否有银行公章,以此鉴别是否为代销产品。另外,对理财经理推荐的高收益产品要保持理性,问清楚产品属性和发行方。六、记得要“双录”今年5月13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其中有一条要求,商业银行通过营业网点开展代销业务,应根据相关规定实施录音录像,并妥善保管录音录像文件等代销业务文档。这应该算双向保护吧,银行不用担心“碰瓷”,投资人也不用害怕被理财经理忽悠。总之,以后大家到银行买产品时,记得主动要求双录。在购买银行理财时要记得多留个心眼,对细节要仔细甄别,最好通过银行的官方网站或者官方客服电话查询核对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并非银行存款,因此建议投资者合理的分散资产配置。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在加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zoeyyan]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