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特点说的料佛是什么

潮汕18怪,你知道这些吗?云南有十八怪,潮汕其实也有十八怪,且听我慢慢道来1工夫茶香浓得快外地人**汕,学会的第一句话大概就是“呷呆”(喝茶)了。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中国人少有不喝茶的,而潮汕人尤甚。不过潮汕人喝茶和其他地区不一样。潮汕喝的是半发酵茶,兼有发酵茶的营养,又有不发酵茶的清香。以乌龙茶为主,特点是酽、苦、香,由于它有抗湿、消暑、暖胃、利水等多种功效,所以东南沿海一带多生产和饮用这种茶,其种植的主要基地也在台湾、闽南和粤东。而在潮汕地区发展为极致,从饮茶的数量、质量,到泡饮方式、饮茶功用,都形成一种特殊的模式,被称为工夫茶,也作功夫茶,因而被外地人视为潮汕的最大特色,故称怪。&一是怪在饮茶的用具特殊:&功夫茶具:小炭炉、茶瓯、茶碗、茶盅。有人总结说:北方人喝酒用大茶碗,潮汕人饮茶用小酒盅。小盅只有一口水,要分三道程序、三口喝完,一观其色,二闻其香,三品其味,空杯还要闻其余香,你看,喝一小盅茶就要如此繁琐,没功夫不行。&二怪其浓:茶叶冲泡时要满到壶口,冲出只三小盅,色浓味也浓,外来人初尝觉得苦不堪言,然而苦尽甘来,才能消火益气,延年益寿。&三怪其泡茶程序复杂:冲茶的程序大致是:烫杯热罐,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每一步都是有讲究的。反复地烫杯洗杯,目的是提高其温度,使茶素充分发散出来;刮沫、洗茶、去头是为了清洁;高冲低洒,是为了出味;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为的是茶汁平等均匀;让茶,是表示谦让礼貌。要把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精熟,没有一定的功夫是不行的。茶名“功夫”,既指需要时间,也指需要技艺。&四怪其无时不饮,无地不饮:功夫茶成为潮汕地区重要的社交礼仪,其作用远超于“解渴”之上了&。从早喝到晚,自己喝,待客喝,所谓”茶三酒四秃桃二“,三二好友来了边品茶边聊天;谈生意也是边喝茶边洽谈,无茶不成礼仪。2佛道不分一起拜潮汕人善拜神,也是天下闻名。到了潮汕地区,处处都可以看到庙宇或教堂,而且是佛道不分一起拜,不仅佛道共处一山,有的还共处一室,甚至统一管理,并排而立,一起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这些神统称为“老爷”。众多的神佛,从山神到海神都有,潮汕虽处南地却还有敬奉北方的神(如介子推、玄武大帝等),反映了潮汕古移民的多样性,(不同地方的移民带来不同地方的信仰)。你说怪不怪。3买是不要,有是无外地人说,听潮汕话如同听鸟语(潮汕话难懂,那是因为它保留了2000多年千绝大部分的古中原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大方言区中,与福建闽南同属一支。有地球之音之美称),讲普通话的人如果按自己的理解去听潮汕话,常会闹出许多笑话,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比如在大街上,有小贩向你推销:要西服吗?要电器吗?要┄┄,不胜其烦。如果你想要,你就得说“爱”,不要则得说“买”。潮汕话中,“不要”是“买”“要”是“爱”,你说古怪不古怪?还有有趣的:你到商店买东西,问有没有,假如老板回答说“无”,你千万不要走开,那恰巧是表示“有”的意思。&4粥是最爱药当菜你到潮汕,会发现他们的粥是五花八门,什么鳝鱼粥,蟹粥,牛肉粥,瘦肉粥,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汤饭了?但他们的是粥不是汤饭,因为他们的已经煮得稀烂,成了水米交融的饭靡,这是人类最易吸收、营养保持最好的饮食方法。所以陆游曾赞美说:“只将食粥致神仙。”走在潮汕大街上,也到处可以看见粥摊粥铺。潮汕的菜市场里不仅仅有各种蔬菜,还有各种青草卖,买菜的家庭主妇们也会把这些青草像青菜一样买回家。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青草不是别的,是草药,主妇们把它们买回家,是用来熬凉茶喝的。因为潮汕地处北回归线上,正在亚热带与温带的交界线上,无冬长夏,气候炎热;同时它又处于海滨地带,空气**。这热而湿的空气就是古人所谓的瘴气,是人类的大敌。&潮汕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掌握进食的凉热补泄,不断调理饮食中的药用成品。草药性温,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不像中成药和西药那样不易掌握。于是,用新鲜的青草药熬水喝,也就成了潮汕家庭主妇最主要的保健工作。潮汕人也爱喝这种用青草药熬成的凉水。潮汕城乡到处可见出售凉水的店铺。这凉水不是我们所说的“生水”的意思,而是指其药性温凉。5活蟹生蚶吃不坏说起潮汕饮食,人们首先会想到生猛海鲜。的确,潮汕待客,这第一道菜对外地人来说往往是个下马威:一盆生蚶,用开水一烫就端上来,个个如硬币般大小,掰开,露出鲜肉和血水,沾点儿辣酱送入口中。主人会劝你:连血水喝下去!这时你会不会大吃一惊?这样茹毛饮血,委实让大陆文化的子民们目瞪口呆。鲁迅不是曾赞颂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但这只是我们少见多怪。潮汕还有生腌螃蟹、虾、扇贝等,这种吃法,保留了海洋文明最古老的传统。68月成神速度快中国的神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天神和人神。天神是神话之神,比如玉皇大帝,人神则是后人景仰的人,比如关羽。而潮汕地区拜的一位人神,就只有他们才拜其它人不拜,这个神就是韩愈。韩愈在潮八个月,就被当成神。当年因佛骨表被贬到潮州,在任上呆了八个月。这八个月里,他办学校,兴教育,治水患,驱鳄鱼,解放奴隶,引进良种,甚至试着推广普通话。八个月又能做成什么事呢?很有限。但老百姓看到了他爱民勤政的一颗火热的心。他一个贬官,本可以不问政事,因为很容易惹火烧身的。韩愈出于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感,不忍百姓疾苦,力所能及的为民众做了不少事情。鳄溪鳄鱼为患,他就带领军民在河边开“斗争鳄鱼誓师大会”,命令鳄鱼七天内必须滚出潮州。天旱了,他与百姓一起去祭大湖神,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他到山里祭山神。尽管这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却赢得了潮州人民的爱戴,何况在教育上还真抓实干,把自己的钱捐出来,请自己的师兄赵德出来教学生,从此在潮州开辟了一个新局面。短短八个月,韩愈凭自己的行动“赢得山水改姓韩”。而今,潮汕一带崇韩敬韩之风一直不衰:韩山下有韩文公祠,旁边有韩山师范,街里有昌黎路,市里有昌黎小学,公园有景韩亭,各地有韩愈庙,寺里有韩愈像,韩江边有驱鳄亭,江上有湘子桥。百姓心里有杆秤,“八月成神速度快”,靠的是一颗诚心。&7敬神要把神拖坏每年正月二十三前后,汕头澄海盐灶乡有个盛大节日:敬神、游神、拖神。敬神时还是很规矩,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游神时就不一样了。人们分成两方:抬神的一方护神,另一方则拖神。“拖”就是潮汕话“抢”的意思,抢什么?抢神像,摸到神像有好运,抢到神像则大吉。抬神的人则以保护神像为职责。于是两方必不可少的发生激战。谁能亲手把神像拖碎,谁就自认为交了好运,哪怕只抢得用来捆绑神轿的草绳也认为是幸运,要把草绳带回家,放在猪圈牛栏上,祈望它能起到护卫牲畜保平安的作用。最后,被拖得支离破碎的神像,被推到池塘中浸泡,然后另选吉日重塑金身。这样,神像年年都是新的。揭阳一带:揭西县人干旱时人们会求雨仙爷,若求雨不至,人们就会把他的塑像抬到太阳底下去晒,让他先吃干旱的苦头。假如还不灵,就要游街,边走边鞭打他,逼他显灵。在揭西地区,干旱时人们会到龙潭崆去求雨,先焚香致祭,没反映就把烧得通红的犁头投到潭里,叫作“打龙潭”,以此给龙王爷施加压力,逼他显灵。而惠来县人游神干脆把神像砸个稀烂。真是无奇不有啊。&8海水淹井水不坏南澳的宋井,海水淹井水不坏,海水是咸的,而海边的宋井水却是淡水。要说这种现象也不难解释。一是海水比重大,入井后总是沉在下面,地下涌出的山泉水在上面;二是井下有暗道,海水可以及时泄出,当然这井水就不会变咸了。&“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揭阳惠县的神泉“海角甘泉”,也是海水淹泉泉不坏。更奇的是泉边亭子上有一惠来神童苏福(与解缙为同科神童)出的独联,从明代至今无人能对:”抉取携而不竭任卤浸盐蒸独漂平淡“。&9地瓜叶子护国菜潮菜以海鲜品为主要原料,但潮菜中最有名的却不是海参大虾之类,而是一道以地瓜叶子为原料的“护国菜”,“玉碗盛来碧绿汤,香而不腻调阴阳”,给人留下特殊的印象。护国菜的由来:&南宋末年,文天祥拥戴小皇帝流落到了潮汕地界,战乱之中,潮汕人连果腹之食也拿不出来,番薯也没有长成。急迫之中,只好采摘了一些番薯叶子熬制汤侍奉,结果大得赏识,从此这一味野菜汤便被命名为“护国菜”,以表彰潮汕人的忠心。时过乱平,护国菜因其饱含爱国情愫而被保留下来,而制作却是越发精致,味道也是更加鲜美,成为潮菜中最早的最为标准的绿色食品&。10一条水布随身带潮汕地区种水稻,多水渠,下田路上经常要趟水过渠,从前穿布鞋,脚沾水要擦干才能穿鞋。这水布一头可以擦脸,一头可以擦脚,细心的人,水布两头都有记号。&潮汕地区**,从前在渔船上、水田里又没有女人,男人嫌汗水湿裆生病,干活时多不穿内裤,就用水布一围即可,又透风,又可随手擦拭。需要方便,水布一挂,就是个临时厕所。如果拉犁捆谷一时找不到绳子,水布一拧,就可以当绳子用。下工时,顺手采点儿草药山菜,刨几窝番薯,水布又可以当包裹用,背在身上,携带十分方便,在家里,水布可以用来兜孩子,两头打结,斜挂胸前,或背在后背。下田劳动时,把水布两头绑在树上,便是小孩子的吊床。以前,潮汕人到海外去闯天下讨生活,就是一条水布打天下。下南洋的时候,他们在猪仔船里,就靠这条水布沾水润喉,用水布包饭团吃,用水布裹身。水布就是他们闯南洋的救命布。水布,成了潮汕人的象征,潮汕风俗的象征,也是潮汕历史的见证,潮汕人精神的载体&。11木船前头红一块潮汕海民是以海作田的,尽管在陆地上时也不乏窝里斗,但一到了海上则一浪泯恩仇。潮汕船民在海上的相互帮助同舟共济的精神,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因为在浩瀚的大海上再大的船也不过是波涛中的一叶而已,天灾人祸,时刻在威胁着渔人们。危难之时,能给予帮助的,不是远在大陆的亲人,而是有缘相遇的船只。但是,古时海上海盗横行,北有倭寇,南有海匪,所以在船上相遇的船只并不都是朋友。怎么识别呢?潮汕渔民就流行起红头船的标记。潮汕人闯南洋,也是驾驶着红头船漂洋过海,个中辛酸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红头船每到一个地方,那些先期到达者都会为这些后来者尽可能的提供方便。对于已经在海外讨生活的人来说,每当看到红头船,就会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怀念,也会勾起他们对当初“一条水布闯南洋”时的种种艰辛的回忆。同时他们也会把在海外辛苦挣下的一点钱,用“侨批”的形式,交给红头船,带给家乡的亲人。红头船又寄托着他们的希望。当下一批红头船到来的时候,他们会苦苦等在岸上,盼望远方亲人的消息。现在海上安宁了,技术进步了,但人们制造了新船下水,仍要涂上红头,并且要挑选良辰吉日,请有名望的人为红头船两侧眼睛开光、点睛。人们把这看成是吉祥之事,绝不马虎。红头船,承载的太多太多……&12泰国国王潮州仔原来泰国吞武里王朝始祖达信大帝郑信,就是汕头澄海人郑镛的儿子。大约相当于中国清朝雍正时期,郑镛到泰国大城谋生,娶泰女,生郑信。郑信在义父泰国财政大臣的教育下,入朝为官,升到甘碧府府尹。1763年,缅甸军队入侵泰国,大城王朝灭亡。郑信组织人民以东南沿海为基地,抗击缅军收复失地,并于1770年统一了泰国全境,建都吞武里,开辟了吞武里王朝事业,郑信便被推为第一位泰王。13琴棋书画自成派潮汕偏居一隅,艺术也自成一派。他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甚至许多技术的事,也按艺术方式处理。人们常说潮汕人种地像绣花,就是一例。潮汕人南音细语,潮州大锣鼓却大声镗嗒,气势磅礴。能说不怪?潮汕人温文尔雅,潮汕英歌舞却腾挪跳跃,杀声不断,能说不怪?大多数戏曲剧种,都经历了杂剧、传奇、地方戏发展历程,潮剧却自宋元南戏直接延续而来,已是一怪,然而经历几百年,别的剧种多已长成为文武大戏,唯有潮剧仍以生旦丑三小戏为主,更是一怪。中国音乐,自古以来多为五声正音阶,潮乐中却有“轻三六、重三六、活三六、反线”等调。别外“工尺谱”多用“上尺工凡六五乙”,潮乐工尺却讲“二三四五六七八”,也是一怪。潮汕古筝、古琴为南派,书画为岭东新画派,谜语与对联也是一绝。潮汕民间有明清时流传下来的说唱文学“唱歌册”。歌册有词无谱,句式多样,主要按绝句格式,唱起来更接近于吟,完全由个人处理,内容多为戏文故事。无所事事的老妪们常常聚在一起,互相吟唱。这些老妪都是文盲,歌册中的字对她们来说,不过是个符号,看得多了也就记得了,但换个地方,这些符号她们就不认得了。潮汕的象棋也是怪得很。我们下棋,都是两军对垒,潮汕人却发明了一种“旋棋”,由三、四人同盘搏奕。既要攻下家,还要提防上家,棋面顿时活跃起来。真是别具一格&14骑楼避雨又防晒潮汕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老式普通民居大多不高,卷脊卷山,曲线居多。而城镇里的商业街,则大多是骑楼式建筑。骑楼式建筑,就是临街建的楼房,底层缩进去一米多,用柱支撑,各楼相连,形成两条沿街的柱廊,适合多雨**的潮汕气候。外观看去,颇似希腊雅典古代建筑。15涂角垒墙当砖块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缺的就是细土,仅有的一点细土,人们哪舍得用它去烧砖。于是潮汕人就地取材,发明了涂角。这涂角是用灰砂土与贝灰作原料,制作时,把二者按一定比例加水和匀,用模子夯成一尺长的方块,再间隔码好,自然干燥。干燥后不用烧制就很结实,盖房子千年不坏。这似乎有些像内地的夯制板墙了。灰砂土因为含石灰量大,不宜种庄稼,正好用来做建筑材料。贝灰与北方的石灰不同,是用海中贝壳烧制而成的。潮汕地区是中国典型的海洋文化区,自古就以海产品为主要食物,吃剩的贝壳用来烧灰,正是变废为宝。涂角也不污染环境,因为它的制作原料全部来自自然,压碎了分解了就是土,又可以再次利用,实在是妙不可言。&制作涂角不知起源于何时,贝灰则至少可追溯到唐朝。当年韩愈在潮州韩江驱鳄,就曾往江中撒贝灰。在潮汕河边,常常可以看到浓浓白烟,那就是在烧制贝灰。有贝灰,才能做涂角。而这做涂角,有可能是潮汕最累的活了,涂角块很大,一块总有几十斤。想想看,内地原来也有自己板砖的,制作几斤重的土砖坯就已经很累了,更别说制作几十斤的涂角了。有学者认为,这“涂角”应该是写作“土脚”,是建筑物“土”的“脚”,这样说似乎更形象一些。了解了这些,你到潮汕看不见红砖房,就不必大惊小怪了。16火车站离站十里外其它大中城市,汽车站与火车站总是相距不远。在汕头,离汽车站不远的地方,也有一条火车路。但你要是沿着这条火车路走,保管你找不到火车站,甚至连火车影子都看不见。这条路走不到400米就换了另外的名字,而火车站还在10多公里外呢。17舌镜奥秘解不开当年韩愈因排佛被贬潮州,到了潮州却很快与高僧大颠结成好友,多次写信邀请大颠到州郡,留十数日,二人相谈十分投机。韩愈调离潮州时,又特意赶到灵山寺告别,并赠衣给大颠留作纪念。大颠,潮阳人,俗名陈宝通,是禅宗南宗六祖惠能的三传嫡孙。他在灵山寺弘扬佛法,“门人传法者,众至千余人。”韩愈身为朝廷命官,亲自写信邀他出山,他则“三请皆不至”,后韩愈亲自过海迎接,大颠才与之接谈,留下千古佳话。唐长庚四年,大颠93岁在灵山寺无疾而终。那时和尚多实行二次葬,第一次将肉尸盘坐在缸中,双缸对接密封,一年后待尸体净化腐烂后,再将骨头捡入另一陶罐中入土而葬,上面则修塔镇压,既防破坏也可刻石纪念。大颠第一次葬在灵山寺后院,几年后弟子们欲进行第二次葬,开缸后赫然见大颠尸体新鲜如初毫无变化。人们无不惊讶遂立即封上。又过了百余年,人们再次开棺检视,缸中只剩一块硬舌根和一面铜镜,于是在此基础上修成一塔,名曰“舌镜塔”,至今仍留于灵山寺后院。现在塔中还有无舌镜,千百年来谁也没打开过,遂成一谜。18海盗藏宝谜难猜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汕地区临海,所以这里自古以来就盛产海盗。他们驰骋海上,劫持的金银财宝也好,都要在陆地上藏好。藏得越秘密越好,但又不能离海太远,以便随时取用。潮汕地区附合这两个条件的有两处:南澳岛和桑浦山。所以这两个地方历来都有许多藏宝传说,并留下了藏宝的秘语。桑浦山,山内有洞可直达海边,山上又多树木和石洞,一直连着五岭,进可攻退可守,真是藏身藏宝的好地方。至今还留有九鬼洞、蕴玉山这样的名字。&现南澳的金银岛,本就叫“贼澳”,其附近的一堆礁石关于藏宝的传说就更神奇。地点:剁人石下;数量:十八坛;情节:明戚继光率官军剿贼时,海盗首领吴平远洋逃生,其妹不愿离去,愿留岛守宝,传说被吴平杀死,分尸十八块,与金银一起埋下。藏宝秘语:潮退淹三尺,潮涨淹不着。这秘语违背常理,流传至今,无人能解。谁能解开,就能让四百年前的财宝重见天日。不过不解也好,它还能留给人们一份无限的遐想!東坊古早 | 佛山普君新城 佛山市禅城区普君北路普君新城5号p13之1铺面电话:東坊古早 | 广州晓港湾店 广州市海珠区东晓南晓港湾丽华街26号电话:東坊古早 | 汕头东龙店汕头金平区东龙路7号东龙花园A栋110铺电话:東坊古早 | 汕头金禧店汕头金平区金新北路金禧花园金柳苑17栋112号电话:東坊古早 | 汕头跃进店汕头金平区跃进路14号5分号电话:東坊古早 | 汕头凯旋店汕头澄海区广益街道凯旋花园1栋47号电话:東坊古早 | 潮州湘桥店 潮州湘桥区新桥路西 3/189号电话: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潮汕人拜神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_潮州吃喝玩乐-爱微帮
&& &&& 潮汕人拜神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
添加小编个人微信Czvip0768许多潮汕善男信女经常到寺院在佛前烧香磕头,祈福祈寿祈子,祈求升官发财、姻缘美满、万事胜意。 作为一种善意的精神寄托,无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的本意却不是这样的。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而不知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是迷信;同样,当一个人没有弄清楚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就肆意指责人家迷信,他本身也是一个迷信者。因为他们都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而盲目相信。上述行为,如果弄清楚之后才去做,就不是迷信了。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一种对觉悟者的恭敬行为,发愿行为,也代表着一种因果逻辑。 三柱香:分别叫戒香、定香、慧香。 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决心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 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够入定; 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够得到智慧。 戒、定、慧,三者是“破迷开悟”的方法,也是一种因果关系。只有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来;心定下来之后,才会出现&定能生慧&的结果。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着升官发财、敛物敛色,打人整人,偷鸡摸狗,贪污受贿,&上下交争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来呢?心动神疲,无暇静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满智慧呢? 磕三个头: 一叩首表示对佛(觉悟者)礼敬; 二叩首发愿向觉悟者学习,愿归于佛门; 三叩首是在庄严者的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潮汕地区首个公众号“潮州吃喝玩乐”,集潮州最具特色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于一体,向全国宣传潮州美食,潮州文化以及周边资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潮汕人潮汕人要拜神时会做些什么 _其他_网购
潮汕人潮汕人要拜神时会做些什么
潮汕人潮汕人要拜神时会做些什么
作者:小巴布
日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民俗事象。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东西方的节日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中国人很注重过节。在《潮汕文化源流》一书中,提到节日的起源与岁时节令有关;节日的起源又与原始崇拜和与之相联系的祭祀活动、禁忌行为有关,岁时节令和原始崇拜相结合,于是有了节日。这些话说来一点也不假。尤其在潮汕地区,由于道教和佛教的传入,给汉民族原有的节日风俗带来的新的内容,还使人们增添了一些祭祀和禁忌的新节日。在这里主要谈潮汕人十分重视的时年八节,尤其以潮阳为主,讲一些重要节日的的礼仪和活动。br/br/
潮汕人讲的“时年八节”是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冬至和除夕八个重要的节日。这八个节日中必须要遵循的惯例是祭拜祖先或是佛祖之类的。而且不同的节日潮汕人会做不同的活动,从未改变过。br/br/
除夕,这个节日从旧年最后一天的傍晚延续到新年来临,潮汕人称为“年夜”。这一天可谓是春节前最重要的一天。这个节日里,潮阳人会祭拜公祖公妈,用的祭品主要是三牲和一些小炒面粉之类,还有就是一定要有糯米甜@。当然还有讲究的人用四个柑桔,主要是因为这象征着大吉大利。一家男女老少会理发沐浴,然后换上新衣,开始祭祖。这一天早上还要把整个家的地板都洗一遍,当然,潮汕人有过年前一定要先洗家装饰屋子的礼俗,但是这一天再洗一次是为了在大年初一这天不洗地,说是不吉祥。然后就是换新春联,俗称“易桃符”。还要购买年货,主要是一些配茶点吃的甜点和小点心,放在果盘里,供来家中拜年的客人配茶食用。到了下午时分,就主要是忙着晚上“围炉”了,潮汕人很注重年夜饭,会早早就开始准备而且会买一些比较好的东西。吃过年月饭,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守岁。这时,晚辈要向长辈贺年祝福。长辈就要给小小孩子压岁钱。年事己高的长者,也会收到会赚钱的子孙的压岁钱,这种习俗叫做“压腰”。到了晚上,潮阳,海门一带的人会把炉灶那里洗得干干净净,还会尽量弄得很空,之后在米炉上放一盏灯,和用面@做成的龟样的@,叫做龟@。用风俗说是,到了半夜“老爷”会来摸米桶,有来年平安的预兆。br/br/
春节,潮汕人称“过年”。这也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的一大早,妇女会先拜门神,插香。然后是用清汤圆祭祖。一般这些汤圆就拿来当做全家人一天的早餐,每个人都要喝点,也是为了平安。元旦是早上就开始祭祖的,用斋菜,主要是花生,木耳,腐枝,磨菇,金针和汤圆等,当然还有一些人到了初二要再次用荤菜祭祖,但是比较少。这一天主要的活动还是走访亲戚,给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人拜年总要带上橄榄和潮洲柑作为礼品,拜完年还要与亲友“换柑”,也有吉祥一说。潮汕人很注重吃橄榄,由于品种不同,一些“三尖橄榄”还要上千块。拜年,不外是给小孩子利是,然后大人见面之时,要互赠“升官,发财”的吉祥语。除此之个,有些地方还有开井之类的活动。说是在除夕封住的井口,春节要祭过井公井妈,再开封启用。农村里公用的水井,初一初二禁井。但是在潮阳,却没有那么“讲究”,一般只是用清香烛在井边插插便当是祭过。初一至初三是最热闹的节日,大街小巷敲锣打鼓,放各种吉祥歌曲,人来人往。当然还有一些地方有舞狮,英歌锣鼓,还有拿标和担炮子,游街的风俗。潮汕称之为“营大锣鼓”。这主要是当地一些人组织,以一些退休的老干部为主,会给钱请人,比如一些年轻女孩子和小孩子来拿标和担炮,和请当地英歌舞队。这些人都要经过训练,化妆然后再上街游行。但是在后溪,也有反而要给钱才能去游行的,因为当地风俗说走了一天会在来年有好运。游行队伍走过以后,有钱人家会放鞭炮表迎接。到了初四,上天的诸神“启福”后又降落下土。这时家家户户都要收起压灶的“龟@”(这些一般是是不吃的,丢去喂猪或是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号)然后准备祭品迎接老爷“上天归来”。主要是准备一大碗水和汤圆还有香烛纸钱。等到人们端签“知道”老爷己归后,才烧纸钱,祭祀才算完毕。春节期间还有“营大老爷”的活动。潮阳主要采用文营的做法。就是在老爷来之前摆一个红木桌子,上面放一些供品(供品不统一也不讲究),然后庙里的一些“老大”就会将老爷请上神轿,还包括这个“老爷”庙里的东西,如神笔等。由选定的丁壮抬着,仪仗鼓乐前导,走遍社区的每一条巷子,走过的地方,有了家室的妇女会拿着清香一边扣头行礼,更有甚者是当街跪着的。老爷走过门前后,就把桌子上的供品拿到附近的司庙去拜,然后就是放鞭炮。br/br/元宵,在正月十五。这个节日如果拜祖也主要是用菜头@和土豆@,由于不是很讲究,还有在未拜之前先吃也无多大关系,不会有渎牍神灵之说。这天主要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有祭拜风俗的弄得要比春节还隆重。晚上主要是放烟花,猜灯谜。不过也有人选择露天喝茶赏花灯。在农村一些地方还有抽影戏。就是用三支铁箸操纵皮影人物,把人物的容貌姿态表现得惟妙惟肖。br/br/
清明,潮汕人俗称“挂纸”,“上坟”或“跪纸”。这前后几天人们要上山祭拜祖先。主要是带干粮,以前必须是“鸟饼”(一种形似小鸟的饼食)和“双@”,但后来因为食物不合人们口味,也有人买一些爱吃的饼食去上坟。还有是必须带纸钱(一白一黄两种纸)还要带上油漆油笔和清明火油灯。在祭拜的时候,会先油坟上的字迹,然后在坟的附近压纸钱,一张白一张黄相配然后压上石头以防风吹,然后就是祭拜。扫完墓下山时,要用剩余的纸钱卷起来点一点,燃成一小火焰,它和油灯在进家门时都不能熄灭,然后回家后把它放在祖先灵位前。直到点完为止。br/br/端午,潮汕称“五月节”。这个节日主要以赛龙舟和吃粽子为主。在后溪,整个村分成几个户然后赛龙舟,鼓声开始便赛开去争夺锦旗,对他们来说,得到多锦旗会在来年有很多好运还会得得很多钱。对于潮汕人来说,五月节还是除虫驱病的“圣日”。在这一天的中午12点吃李子和桃可以美容和使脸红润,如果去泡海水就可以使皮肤变好。还有一些如插艾和沐浴的活动。br/br/
七月半,也是潮汕人祭拜的节日。主要有七月七日也就是七夕那天,有些人会去祭拜。但大多人重视的是潮汕的祭鬼节,他们叫“孤鬼节”,时间是在七月十四。在海门,潮阳,还会准备一个纸桶,里面放一些所谓的“日用品”烧给“阿嬷”。br/br/中秋节,一个团圆的节日,对于潮汕人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这天最重要的是晚上拜“月娘”也就是赏月。这一天海门人喜欢做“油@”(就是面@里面包甜品,做成月亮形状然后去炸油,入口香脆),其他拜的有柚子,梨,柿子,林檎,杨桃,苹果等各种新鲜水果和月饼和各式糕点。也有家里设菩萨的还会买鲜花和纸钱做的莲花来拜。月亮升起的时候,妇女们开始点燃三支贡香,为一家人启福。从丈夫的消灾赚钱到孩子的聪明听话会读书,都向“月娘”诉说,然后就是家中孩子祭拜。br/br/
冬节。这一天主要是祭拜“阿公”,用糯米@,潮阳人也叫“钱仔@”,还要配上花生糖。在这一天里海门的风俗是不可以煮饭,只能吃“糜粥”,所以对于喜欢吃饭的家庭来说,会选择出去外面吃。冬至来临之前,家里男女老少会围在一起“搓丸”,一般是用河粉做面料,然后卷起来切成一颗颗。吃过冬到丸,有又添了一岁的说法。br/br/
对于潮汕人来说,一年末,也就是冬至过后,有一个没有归定的大节,潮汕人叫做“拜神”。潮汕人很注重这个节日,还有人去借钱过节。有钱的人家花费都是要上千块的。一般是在年末选择一个好时日,然后是叫做还神,一方面对这一年的平安度过表示感谢,一方面是对来年的祈祷。祭品是多种多样的,鸭,鸡和鹅(一般人家是用三只鸭三只鸡)还有几十斤猪肉,三牲。还有甜@,面@等粗粮,还有茶,酒和各式各样的斋菜,以及三个塔状的潮汕人叫白糖,当然少不了纸钱。纸钱也很多,基本上什么样的纸钱都是几千张地买。有特殊情况的家庭还会请乐师,乐队来奏乐。如果是普通的人家,就是请师父来念念经。一般这个活动要从早上开始摆桌,然后晚上挑个时辰祭拜,然后是烧纸钱,由于比较多的纸钱,所以一般会烧到比较晚,也就是要到天快亮才结束。第二天开始也不闲着。潮汕人不会把祭品留自家人自己吃,会分给亲戚和邻居吃。所以大家的祭品都是互赠的。br/br/
潮汕的大节日的礼节姑且己经很多,更不用提平时的一些小时节,如初一十五早上有家室的妇女要吃斋了。可见,潮汕人很注重这些礼节,很信奉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宗教。潮汕人
让我这个潮汕人来告诉你吧潮汕人论坛第1个故事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 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
於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曾经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那个人很伤心很伤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写完后`他们继续行走`他们来到一块沼泽地里`那个人不小心睬到沼泽里面`另一个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个人得救了`他很高兴很高兴`于是拿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写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头雾水`奇怪得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写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却把它刻在石头上呢?`那个人笑了笑`回答道:“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或者有什么对我不好的事`就应该把它记在最容易遗忘`最容易消失不见的地方`由风负责把它抹掉`而当朋友有恩与我`或者对我很好的话`就应该把它记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尽管风吹雨打也忘不了~”潮汕人的祖先感恩生活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
仔细想来,难道不是这样的吗?面对上天给予的种种恩赐与考验,怜爱与不公,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生活的事实,却可以以另一种心态来面对它。
感恩就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生活心态。感恩,可以是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病患看到第二天初升的太阳;可以是沙漠中断水口渴之人举步艰难之时发现一片绿洲;可以是迷茫无序之时忽然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感恩”,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感谢”、“感激”,但也有此之意。感恩,是一种更深的,发自内心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感恩,其实也是善待自我,学会生活。
感恩于我们的父母和亲朋好友。感谢父母带给我生命,在生活中给予我点点滴滴的关爱与照顾;感谢朋友带给我真挚的友情,在生活中给予我一声声的关心和鼓励。生活在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时代,我们常常对周围的一切不以为然,往往把金钱和利益看得太重,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觉得父母照顾我们,朋友关心帮助我们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感恩于上天给我们尽责的父母,感恩于父母对我们的悉心照料,感恩于朋友对我们的无私帮助,感恩生活让我们得以享受这样的温馨。让这美好的一切滋润我们的心田,让生命之花得到护佑,健康成长,灿烂开放。
感恩生活带来的挫折与磨难。感恩生活让挫折磨练我们的意志,让苦难锤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勇于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怀抱一颗感恩之心,去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不向生活低头,不向命运屈服。让我们的生命之路行进得更扎实,更稳固。
感恩于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感谢他们孕育了一个个相像而又不尽相同的个体,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让我们的思维得以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精彩世界里激烈碰撞,闪烁出生命奋进的火花。体味生活的多姿多彩,让生命奋进的火花不断碰撞新的理念,闪烁出新的光芒。
感恩于洒在我们身上的每一缕阳光,感恩于路人投来的每一个微笑或是一注眼神,感谢这一切的存在让我体验到了真实的美好。让我们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幸福和苦难,享受这真实的生活吧! 我是潮汕人感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潮汕人放炮我们的村子很大,是全镇最大的一个村子。村子里惟一的庙却很小,庙依着旧河堤的最末段而建,谦逊地下凹着,若不是特别地留心在意,你就会找不到庙的所在了。
庙虽说很小,香火却年去岁来地鼎盛,且不论村里人每月必至的初一十五,单单是各样的节日也让人数不过来:龙美爷诞,王公夫人诞,阿娘诞,腊月二十四的神上天,正月初四的神回人间……。
和潮汕平原的多数地方一样,村里的庙也供奉着三山国王。我一直未深究三山国王的含义,可看到庙里供奉的主神也是三位,便以为这三山国王大约是三座山的头领了。上网google了一下,也发现三山国王是巾山、明山、独山的三位头领。而除了独山之外,其它两座山均不在潮州,我于是觉得,庙里供奉的所谓三山国王,其实是其中的一山:独山国王。
端坐在庙宇中间着红色衣服的,是王公,主管着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务;在他旁边的女性,是他的夫人:王公夫人,她主管着村里生儿育女的事情。另一侧着绿色衣服的,是圣人爷公,想升学求官的人儿,就得在他面前多烧几炷香,多拜几拜了。除了这三尊神祗,右边还有土地公,不用说,土地公就是掌管着土地收成的。左边的是乳母娘娘,这乳母娘娘,我一直不知她是掌管着某一方面的神,想着人人都说身旁的韩江是母亲河,我于是想,这乳母娘娘大抵就是江神了。除了庙里的神之外,在庙外,还有一位只有香炉而未有神像的天公爷,掌管着太阳能照耀得到的一切地方。
每年各样节日里的焚香朝拜,多数都是女人的责任。又或许朝拜者多是女性,在诸神之中,身为女性王公夫人便有了超越其它神祗的地位,俨然成了庙宇的主管了。
从记事时候开始,每逢各样朝拜的节日,我都会被母亲带在身边,稀里糊涂的烧香下跪。每个小孩大约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但基本上次数不多,时间也不长,到稍稍懂事时,便到它处逍遥快乐,不再参与这样的活动。而我,从记事时开始,只要人在乡里,这样的活动便一个不缺地参加了。即便小学时候,开始懵懂知道所谓封建迷信,学校里老师也劝喻要崇尚科学时,我也从未改变过我的行为。如今年长,已独自出外求生,可每逢回家,遇到节日时,仍是高高兴兴地与母亲一道到庙里去拜拜。
母亲拜神时,嘴里都会念念有词,祈求全家的幸福安康,祈求子女们的学业有成,工作有成。而我每每下跪时,却从不发一语,默然作拜。我想,如果神有知,则我所求,神灵一定了然在心的,又何须凡言污神耳。
有一回,与母亲闲谈,说短短的跪拜,让我的膝盖发疼,母亲很是不平,让我看她的膝盖。我看到她的一对膝盖像是有着褪不尽的黑色淤血,裹着一层淡淡的黑。母亲说,那是长年累月在神像前下跪的结果。
且不论神灵之有无,在母亲看来,她那双发黑的膝盖,为的是一家人的平安幸福,为的是年年岁岁的祈福禳灾。我心里明白,我在那些木偶前的下跪,所祈所求的,不过是母亲的一份安全感,让她觉得她的儿子得到了神明的保佑,会平平安安,无灾无难。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让他身心疲惫。我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我依然感受着他的温暖,他的爱。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我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康复出院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对我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我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我的操心;我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我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我爱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潮汕人富豪感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让他身心疲惫。我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我依然感受着他的温暖,他的爱。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我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康复出院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对我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我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我的操心;我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我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我爱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里面全是感恩的文章 嫁给潮汕人我想查找各地民风民俗的资料```例如服装```饮食```每逢过节都吃些什么```做些什么````我要急的````谢谢潮汕人打架中国传统节日DD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古人把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盛放飞帖之用。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中国传统节日DD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因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这个节日就叫元宵节。
元宵节,中国人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俗。俗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夜晚一到,人们就成群结队地去观赏花灯。五光十色的宫灯、壁灯、人物灯、花卉灯、走马灯、动物灯、玩具灯……汇成一片灯海。有的花灯上还写有谜语,引得观灯人争先恐后地去猜。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这种食品了。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圆球,里面包着用糖和各种果仁做成的馅,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因为这种食品是在元宵节这天吃,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国人希望诸事圆满,在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团圆、和睦、幸福、圆圆满满。
中国传统节日DD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农历三月(公历4月5日左右),此时正是春光明媚,空气洁净的季节,因此,这个节日叫做“清明节”。
清明节人们有扫墓祭祖和踏青插柳的习俗。
中国人有敬老的传统美德,对去世的先人更是缅怀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去祭扫祖先的坟墓。人们为坟墓除去杂草,添加新土,在坟前点上香,摆上食物和纸钱,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这叫上坟,也叫扫墓。
清明时节,山野小草发芽,河边柳树长叶,到处一片新绿,正是户外游玩的好时候。古人有到郊外散步的习俗,这叫“踏青”;还要折根柳枝戴在头上,叫“插柳”。据说插柳可以驱除鬼怪和灾难,所以,人们纷纷插戴柳枝,祈求平安幸福。
现在,殡葬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实行火葬,废止土葬后,田野里的坟墓越来越少了。但是,清明节祭祖踏青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还是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的祖先,也会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观赏蓝天、绿树、小草和鲜花。
中国传统节日DD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也叫“五月节”。过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据说,举行这些活动,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中,秦国最强,总想吞并其他六国,称霸天下。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张改革楚国政治,联合各国,共同抵抗秦国。但是,屈原的主张遭到了坏人的反对。楚王听信了这些坏人的话,不但不采纳屈原的主张,还把他赶出了楚国的国都。屈原离开国都后,仍然关心祖国的命运。后来,他听到楚国被秦国打败的消息,非常悲痛,感到自己已经没有力量拯救祖国,就跳进汨罗江自杀了。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着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仍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DD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按照中国的历法,农历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八月十五又是八月中间的一天,所以这个节日叫“中秋节”。中秋节这天,中国人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
秋季,天气晴朗、凉爽,天上很少出现浮云,夜空中的月亮也显得特别明亮。八月十五的晚上,是月圆之夜,成了人们赏月的最好时光。人们把圆月看作团圆美满的象征,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按照传统习惯,中国人在赏月时,还要摆出瓜果和月饼等食物,一边赏月一边吃。因为月饼是圆的,象征着团圆,有的地方也叫它“团圆饼”。中国月饼的品种很多,各地的制法也不相同。月饼馅有甜的、咸的、荤的、素的,月饼上面还各种花纹和字样,真是又好看、又好吃。
中国传统节日DD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数字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为阴数。因此,九月初九被称作重阳或重九。中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古人认为,九九重阳,登高可以避祸免灾。后来,重阳节登高爬山,逐渐演变成了人们放松心情、锻炼身体的体育和旅游活动。
插茱萸和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茱萸是一种植物,果实可以吃,茎、叶都是药材。菊花在九月盛开,有“长寿花”的美称。为了避免瘟疫,驱除恶气,重阳节这天,人们就把茱萸和菊花插戴在身上,还要观赏菊花,饮菊花茶和菊花酒。
重阳糕是一种用面做的食品,可以加枣、银杏、松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肉做成咸的,讲究的还要做成九层,再在上面做两只小羊,以谐“重阳(羊)”之音。
现在过重阳节,已经见不到插茱萸等风俗了,但是很多人仍然会在这一天登高赏菊,观赏秋天的美景。近年来,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敬老节”。每当佳节来临,人们都要举办各种敬老活动,祝愿老年人步步登高,健康长寿。潮汕人 拜神 做些什么这个网站民风民俗资料很全面,因能让你具体了解请打开:
各地各民族春节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六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面佛觉醒材料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