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品的老人旅行团多收费在费品这家遇难,请问这家有责任吗?

订阅促销信息
全国客服:,北京销售咨询: 010- ,售后电话:010-,湖北武汉咨询电话:027-& 周一到周日(早9:00到18:00)
家有老人老年用品商城|北京和美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安贞店:北京市东城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1层0106室(北三环安贞桥往北300米,马路东侧,苏宁电器与上海银行中间后院).
ICP备案证书号:请问大家家里老人会不会有乱买保健品的情况?请大家来讨论一下,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 健康朝九晚五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802217人加入此小组
的站内信,争得MM同意后我把讨论内容发上来。希望和大家讨论一下。现在市场上到处有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而且传销、推销、小广告漫天都是,每次回老家外公总是抱出来一堆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保健品,好不容易劝回去,过半年又换一拨新的。特别愁不知道大家家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希望大家能够说说比如药名(品名)、来源(传销、推销)、花费和怎么劝阻的恨透了这些保健品贩子,坑走了多少血汗钱!Miiinika.在 13:33:22说: 我妈妈买了很多食用菌类保健品,宣传有以下功能: 1,修复细胞损伤、促进新细胞产生、促进患病组织的修复; 2,提高机体生命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病后康复能力;抑制肿瘤、 降血糖、抑制过敏、安神、解痉、解毒;消除有害药物、有毒食品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观星人在 13:44:01说: 我觉得分两方面说: 1 菌类大部分都有这个作用,而且确实不错 2 但是不值得花几百上千块去买。那么贵还不如真买些蘑菇吃 -------Miiinika.在 13:46:57说: 我是这么跟妈妈说的 可她说这些保健品都是提纯出来的 要是吃蘑菇得吃一大堆 家人都跟着迷似的相信保健品能治病 另外, 还想请问一下, 一次吃7、8种这类的保健品会有问题么?? ------- 观星人在 13:56:47说: 你可以和妈妈这么打个比方,医院的青霉素治病非常好用,好多感染阿什么的都药到病除。可是它就只值5块钱一支,你不能因为它好用就价格高的没边了,1000元一支就是坑钱。这些真菌提取物也一样,我外公前一阵子迷个什么“天曲”,我查了那个有效成分,药房里面10块钱开2盒,换个包装卖2000。这种保健品都是骗钱的,吃不坏,但是就是不值那么多钱。我觉得你可以带阿姨去做个体检,然后根据医生建议多买些复合维生素什么的性价比高的给老人吃。乱吃这些保健品没有好处,它们有不少连临床毒理什么的都不明确。反而会给身体带来隐患 ------- Miiinika.在 14:10:19说: 药瓶上的成分大都是:灵芝提取物、枸杞子提取物、姬松茸提取物、灵芝孢子之类的东西,说是纯天然的纯植物的,都两三百一瓶,而宣传说吃一阵会有什么瞑眩反应,会排毒,神叨叨的。。 主要是我一叔叔现在卖这个,‘安惠’保健品 ,现在好像挺火的 ,说是直销 ,也有好多人说他们传销。。网上说什么的都有,还有说吃死人的= = 太可怕了。。 ------ 观星人在 14:29:40说: 我想把咱们俩的站内信贴到小组去,请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好吗?觉得家里老人非要买这个事我也挺愁的,我外公就这样,70多的人了怎么说都说不通…年年都买稀奇古怪的保健品。也许听听大家的意见能够有所帮助呢 -------同意!!我开始是怕没人回我的帖子才没发到小组的~~ 各种骗子什么的烦死了 让大家都说说!!
+ 加入我的果篮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没什么好说的,老年人买这个,图的是安心,而不是效果。你有了解过这些东西是怎样卖的吗?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会在小区之类的地方摆摊,免费给老人检查身体,嘘寒问暖,还有送送小礼品什么的。等到和老人熟了,才会开始推销产品。产品也不是卖完就算的,业务员会一直和老人保持联系,经常打电话问候,常常组织老人喝早茶,吃饭。老人生日会问候和送一些小礼物,老人病了如果老人同意,他们会登门拜访问候,老人住了医院他们也会去探访。说白了,他们就是全职在关心老人,博取老人的同情,然后再把产品以高价卖给老人。如果他们关心老人的投入是1W,那么他们从老人身上赚回来的少也有三到四倍。老人退休在家,缺乏人关怀和问候,他们往往就是用那些钱来买关心,这些东西往往是忙于工作的子女无法给予的。除非你可以给予老人比销售人员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否则很难防止老人去买这些产品。这真的很难做到,你是要生活要赚钱的,如果有子女你还要照顾子女,如果家里和老人住的比较近还好,如果住的远的,一周能看上老人几次就不错了。我不孝,我自问没有能力能够做到像销售人员那样去关心我的祖父母,所以他们去买那些东西,家里人都是劝说几句,提醒老人要注意就算了。不要去否定老人,责怪老人,他们觉得高兴是最重要的。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没什么好说的,老年人买这个,图的是安心,而不是效果。你有了解过这些东西是怎样卖的吗?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会在小区之类的地方摆摊,免费给老人检查身体,嘘寒问暖,还有送送小礼品什么的。等到和老人熟了,才会开始推销产品。产品也不是卖完就算的,业务员会一直和老人保持联系,经常打电话问候,常常组织老人喝早茶,吃饭。老人生日会问候和送一些小礼物,老人病了如果老人同意,他们会登门拜访问候,老人住了医院他们也会去探访。说白了,他们就是全职在关心老人,博取老人的同情,然后再把产品以高价卖给老人。如果他们关心老人的投入是1W,那么他们从老人身上赚回来的少也有三到四倍。老人退休在家,缺乏人关怀和问候,他们往往就是用那些钱来买关心,这些东西往往是忙于工作的子女无法给予的。除非你可以给予老人比销售人员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否则很难防止老人去买这些产品。这真的很难做到,你是要生活要赚钱的,如果有子女你还要照顾子女,如果家里和老人住的比较近还好,如果住的远的,一周能看上老人几次就不错了。我不孝,我自问没有能力能够做到像销售人员那样去关心我的祖父母,所以他们去买那些东西,家里人都是劝说几句,提醒老人要注意就算了。不要去否定老人,责怪老人,他们觉得高兴是最重要的。
无机化学博士生,天文爱好者
我的外公他不是住在社区阿,是在乡下和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呢。根本不是那种没人关心没人理的情况
无机化学博士生,天文爱好者
农村好多老人这样每年把不多的积蓄都折腾掉
主要是报纸上乱做广告,给钱就发。看起来像新闻,实际上就是软广告。一般不出现相关产品品牌名称,但会留下电话号码,说是免费咨询,甚至干脆就是免费报名领取的。可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啊?一旦老人手里有钱,又觉得不舒服,上医院也解决不了,可能是小病,也可能是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症,总之,就是医院没有立竿见影解决的麻烦,他就想借助保健品来解决。于是乎,给你邮寄来保健品产品说明,其实还是广告,天花乱坠,简直能起死回生。我父亲那次就非常心动,我告诉他一条原则:吹嘘能治病的保健品肯定不靠谱。可老人家还是想买。我有点事没有马上去,他就在人家的忽悠之下,订购了。不过幸亏是货到付款那种。我就在网上给他查相关的产品信息。搜出来的都是广告。不过有相关的帖子说,这种保健品因为夸大功效而被禁播,还点了看起来很高端的一家杂志社的名字,而这个杂志社正被它用作说明书里,证明它是高科技产品什么的。随着查找的深入,我父亲醒悟过来。尤其是,我上淘宝网上搜这个产品,看到的产品外观,居然那么大的字有个错别字,应该是“藻”,却写成了“澡”。这下子我父亲彻底相信我的话了。然后让我给那个推销员打电话,直接告诉他,你这个产品是假的,我们不要了!一开始那个推销员还辩解,说什么他们做了好多年之类的话。我一说,你们产品批号我查过,不是你这个名字,我在网上……没等我说完,她挂掉了。于是。我终于赢了。提高免疫力什么的,食疗比药疗强得多,没事给老人买点牛奶、酸奶之类的,水果之类的,加上多关心老人,时不时到跟前坐坐,时不时让老人来吃个饭,带老人出去玩玩。保健品?烧钱的东西,老人有那钱,会想着给孩子买点什么有用的,不会再琢磨花在没必要的东西上了!
引用 的话:没什么好说的,老年人买这个,图的是安心,而不是效果。 你有了解过这些东西是怎样卖的吗?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会在小区之类的地方摆摊,免费给老人检查身体,嘘寒问暖,还有送送小礼品什么的。等到和老人熟了,才会...是啊,花钱难买他乐意……老年人没那么多科学素养,磨破嘴皮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贵的东西没什么用,还闹得不开心。既然也吃不坏,就让他们吃好了……或者,自己逢年过节,主动买一些性价比高一点的补品礼品维生素什么的带回去给他们吃,编一点好听的名头,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孙子孙女孝顺,买来的东西更神奇更高档,吃着还开心。让他们少花点冤枉钱。
握爪啊!说起来满满都是泪啊!对我爷爷奶奶来说,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忽悠货,简直比我这个亲孙女还要亲啊!他们说的话比我这个正规医科大毕业的医生说的还科学还有道理啊!各种劝说各种科普无果,反而招来一句,”那谁谁谁家老太太吃了效果好的很!你们不让我吃,就是不想让我活的久点!“各种欲哭无泪,只好在心里默默哀叹,那些老太太吃的真的有效果吗?各种蛋碎!鲨鱼软骨胶囊灵芝粉神马,几年下来,买了好几万块的了!有高血压不好好治,不注意饮食,牛奶水果这些有营养的不舍得买来吃,辛苦攒的钱、退休工资就全这么被糟蹋了!真是恨不得拿手术刀戳死那些个卖保健品的!
那种嘘寒问暖的还好,毕竟是有付出,现在广东骗子就是洗脑,把垃圾说成神药神设备神草神奶神酒,还优惠或者抽奖中奖等各种花样骗老人,受骗的老人始终不相信自己受骗,通常要过几个月后才醒悟,但是又堕入另一个骗局。大家有什么办法避免老人上当?安徽电视台演过一个很好的揭秘医托连环骗局,可惜老人没看找不到录像。
我妈几千块买了个电针灸的东西回来,每天电个不亦乐乎的……明明村委会早就发公告叫人留意这类型的欺骗,结果还是中招了,还不准人批评……
我姥爷搬家时候两大袋子什么保健品啊 估计要有好几十样 吃的 喝的 泡的 用的 平时什么都不舍得吃 不舍得用 推销的 就给点面给点洗衣液 就买好几千几万的东西回家 然后有病了还是要去医院 年年说年年还是那样 看别人永远觉得比家里人好 关键人家给你说的好听 糊弄你钱啊 家里说什么都不对 都不听
你别给他们多余的钱就好了,他们自己那点退休工资,就是全花完也没多少吧。其实根本不是子女关心多少的问题,那些卖保健品的是挖空心思去揣摩老人的心理。前几年我奶奶病了,家里的财政大权给了爷爷,再加上我爸和二叔给二老买补品的钱也交给爷爷管,然后他就开始买保健品了。说起来是对我奶奶有好处,正经的补品不买,尽买那些垃圾,到后来越演越烈,楼上说几年骗好几万的,我爷爷是一次买好几万!优质客户啊,他的资料都在好几家卖保健品的公司里流传了。终于今年我爸他们受不了了,把他钱断了。二老的开销全部由小姑来管,就他自己那点退休金随便花,然后他就不买了。我爸他们也不是不关心他,两个儿子在外打拼赚钱,每年都孝敬很多钱,而且只要回老家都是三两天就去看他们一次。两个女儿管老人家,我两个姑姑几乎是一人一天去爷爷家里干家务,照顾老人,还要怎么关心?后来我们分析,我爷爷年轻时当过一阵子领导,后来因为站错队进了学习班(就是文那啥的时候)那些卖保健品的大概是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所以就用这方面的一些话去奉承他,给他哄高兴了。所以,老人当然要关心,但关心不是纵容,你再怎么样还有有漏洞给那些挖空心思、靠这个吃饭的人去钻的,一旦发现问题,还是要理性的约束他们,老人有时候就跟孩子一样,也得用“管”的。来自
引用 的话:你别给他们多余的钱就好了,他们自己那点退休工资,就是全花完也没多少吧。其实根本不是子女关心多少的问题,那些卖保健品的是挖空心思去揣摩老人的心理。前几年我奶奶病了,家里的财政大权给了爷爷,再加上我爸和二...你家的经济条件明显很好,可以不在乎老人的退休金;但普通家庭都要靠退休金生活,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对老人的“管”还需要更严格,尺度问题很敏感,很重要。
引用 的话:你家的经济条件明显很好,可以不在乎老人的退休金;但普通家庭都要靠退休金生活,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对老人的“管”还需要更严格,尺度问题很敏感,很重要。对!可能对这样的老人,适度的啃老也是一种办法。他们就算缺少被需要的感觉,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嘴上可能会说子女无能啥的,但心里面还是很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的,这让他们感到他们还是挺有用,并没有因为退休而退到了社会的边缘。如果是这样的话,想办法把他们的钱哄出来另外保管也是一种办法吧,不过要注意方式,而且有兄弟姐妹的,最好先商量好。不过有的老人可能会说情愿买保健品也不愿意帮助孩子的,那就真是没办法了……来自
引用 的话:对!可能对这样的老人,适度的啃老也是一种办法。他们就算缺少被需要的感觉,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嘴上可能会说子女无能啥的,但心里面还是很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的,这让他们感到他们还是挺有用,并没有因为退...多拍马屁,让他们觉得孩子更可靠,抵抗外来诱惑,更多的把钱花在自家人身上。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受访专家/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室副主任、主任药师 严小红    据中国保健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这些年,不法商家把目标锁定老年人,采取各种伎俩大肆推销保健品,骗取钱财。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室副主任、主任药师严小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每年都会接到大量这方面的投诉,归纳起来,不法分子行骗的伎俩有以下六大类,希望老年人擦亮双眼,别轻易上当受骗。    伎俩 打免费牌    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有,但是很少,有你也未必能遇着。但是,老人家偏爱这一口,对免费的礼品、免费的检查、免费的旅游来者不拒,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可是这一去,就掉入保健品推销的“陷阱”里,因此而被忽悠的老人家不计其数。有一些老人家被人忽悠瞎买了几年保健品,有病不到医院看病,却去买这些几千甚至上万元一个“疗程”的保健品。明明知道是白花钱,做子女的还不能多说,多说了老人家生气,还以为儿女舍不得花钱(况且老人家都用自己的退休工资)。    (1)免费体检。保健食品推销员装扮成“义诊医生”,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血压、血脂、血糖的常规检查,然后拿着检测结果煞有介事地指出老人患有这样那样的“疾病”,然后开始推荐产品。    (2)免费试用。先给老人免费试吃保健品,一个星期之后,业务员就开始洗脑,“您现在睡眠比原来好点了吧?爬楼梯轻松了点吧?”在经过多次试用后,在这种心理暗示下,老人家自己感觉有效,就开始购买产品了。    (3)免费旅游。“跟我们出去免费旅游、食宿全包”,然后在旅游地,特约“专家”出现了,一下就摸清楚你的病症,再吓唬他们:“你这个病再拖的话,就得瘫了,就得瞎了,这以后可怎么办!”人都怕死啊,特别是经历了病痛折磨多年的老人,立即掏钱买产品。    伎俩 打温情牌    老人家你对他嘘寒问暖,他就会把你当儿女,有求必应!保健品的推销员深谙此道,他们会专门对老年人提供“贴身攻心”服务,打电话或在公园、市场等各种公共场合见面之后,千方百计与老人套近乎、拉关系,混熟了就开始推销产品。李大妈提前退休,在家一个人精神上没什么依托,而那些保健品销售员非常热情地上门服务,跟义工似的,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这种事也会帮忙,还有的保健品销售员每天都上门给老人家量血压、测血糖,每次的结论都是吃了他们的保健品血糖下来了,结果不少老人家将原来吃的药都停了。    伎俩 杀熟    卖保健品的好多都是专找熟人下手。老年人碍于情面,有时则因轻信亲近的人而盲目购买。陈先生卖保健品的同学就是被熟人拉进保健品公司的,先被人“洗脑”,再“洗脑”别人。这年头因为保健品讲座,多少年不打招呼的邻居都能天天腻在一起,这其中就有一个从众心理。比如吴小姐的妈妈购买了一款净水器,推销过程都一样:上课、洗脑、推销。说她被骗了,老人都不相信,很多人就是抱着你也买、我也买,总不能大家都是傻子、都被骗的从众心理。    伎俩 免费送赠品    老年人往往比较节俭,有一点爱占小便宜的想法,尤其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礼品,而保健食品商家往往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一些老人就是在这些礼物的诱惑下盲目购买了商家推销的保健食品。有时候一袋米、一盒鸡蛋就能把老年人给忽悠了!杨先生都搞不懂自己爸妈是什么想法,他说,爸妈硬说买的这些保健品有用,而且还替那些销售员做宣传,所以,那些人更是时不时给他们送点水果、安排游玩等小恩小惠,而且每次打电话阿姨叔叔叫得甜,弄得我爸妈跟没了魂似的,每天都迷信这些保健品,比如买了一台八千多元的净水器,其实功能很简单,无非是些活性炭的装置,但他们居然每天坚持喝这种生水,肚子疼了、发烧了也把该水当药吃,简直把它当成了圣水!    伎俩 “权威”迷惑    老人家有时候不信保健品,但是却十分信权威,保健品的讲座推销时,就有一些所谓的“权威”坐镇,比如某某养生名家,有名有姓,讲起来头头是道,为某些保健品宣传造势。实际上,有些专家就是“托”,雇托是不法商家惯用的手段,请来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    伎俩 回报承诺    不少老人家手里有闲钱,因此除了买保健品,有的商家甚至会骗你说有大回报让你去投资,殊不知这是一个更大的陷阱。胡先生的爸爸2014年参加了一个保健品公司组织的外出旅游的活动,回来后没几天,对方打来电话向他推荐一种保健品,称可以治疗各种老年疾病,老人接连买了几盒,再后来,对方又陆续打来电话,说公司有特优活动,投资一定的金额,保健品可以免费吃,而且投资的钱到年底还可以分红。老人信以为真,陆陆续续把家里的存款全部打给了对方,前后投资了五六十万元,没钱了,又开始跟亲戚朋友借钱。还有购买产品可成为会员,而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推荐越多报酬越高,老人一不留神甚至落入非法传销的圈套。    Tips    专家支招    如何识别保健品的真伪?    严小红指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具备治疗功能。比如蜂胶胶囊,产品包装上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有“蓝帽子”标识,有生产日期、批号、生产厂家,这是合法的保健食品。但什么是夸大宣传?举例来说,蜂胶胶囊盒子上面明明白白印着“本产品为保健食品,不具备治疗功能,不可作药品使用”。所以,购买保健品的时候,仔细看看包装上写了什么,到底有没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功效。很显然,在保健品的包装上,那些神奇的治疗功能是没有的,但是骗子们却把自己的产品说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而且还就专门针对老年人怕病、怕死的弱点(没病没灾的就想找点药吃),“没病吃一点身体更健康,有病吃了就好了,不用吃药”,往死里忽悠。    如何帮助老人远离“陷阱”?    那么,该如何预防家里的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上当受骗呢?严小红说,很多家属特别头痛,感觉不给老人家买,老人家会发脾气,而且都是用他们自己的退休金去买,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我们认为,应该做两手准备,以下方法可以借鉴:    一个防线——严防死守    (1)严防死守。    切断与骗子之间一切联系,保健品销售员特别会抓住老年人的心理,给他们盯上之后,邮寄资料、电话不断。此时,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切断骗子与家里的一切联系,严防死守,邮寄过来的宣传册直接扔掉,家里电话一响就抢着接。或者把老人家送到其他亲戚家住上一段时间,这样骗子联系不上,自然也就放弃了。    (2)控制金钱,不给钱没得买    兜里有钱才会想去买,对于买了又买、痴迷上当的老人,直接上大招把钱控制了。可能老人家觉得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会闹、会吵,但是只要坚持,他闹腾一阵子,也就不会再买了。    (3)买的产品是假货,记得要投诉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们首先建议到合法店铺购买正规保健食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最好不要一次性大量购买某一产品。保管好购买凭证,如购物小票或发票,若质量有问题,购物凭证是投诉、索赔、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凭据。    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已公布批准的保健食品资料,购买时可核对相关信息与国家总局网站公布的产品信息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    一个方向——买和陪伴    老人家养生防病,希望吃一点保健品的,所以,如果不给他们买,他们就会自己乱买!建议家属经常关心家里的老人,花时间陪、花金钱买对的保健品,这样才能避免老人花更多的冤枉钱!    (1)多陪伴老人。没事多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家。鼓励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球、唱歌、画画等,让老人不那么孤独,让骗子没有可乘之机。    (2)买点真正有用的补品、健康的保健品给老人,表示一下心意。有条件的定期带老人去正规医院体检一下,也让老人了解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不容易相信骗子的信口开河。    (3)正确引导老人。经常提醒家里的老人,哪一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尽量提醒不要参加。遇到别人推销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娇丽网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她是富二代,为抢角色掌掴郑爽,比娜扎招黑却不愠不火!
这,就是正能量!
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专家的10句话 ,太有用了!
现实版爱丽丝梦游仙境!超多美食的梦幻游乐园~论颜值,他家排第二,真不好评出第一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家里两位老人前赴后继中招,要警惕“免费”的陷阱!
 来源:光明网 
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
  老年人对于健康养生一事较为看重,因此一些商家便会推出各种各样的高价保健器械诱导老人购买。但是这些保健器械是否真的有用?
  西友@南山公爵
  不知从什么时候发现老爷子手腕上带了一个类似手表的东西,周末回到家都能看到老两口轮换着在带,“手表”时不时发出红色的光芒,问是什么东东,老爷子说买的测血压的东西,想着那么大点东西,也就没有问价格多少?在哪儿买的等等,只是内心中有些高兴,觉得老人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好事情。
  因为和爱人有一个共识就是双方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每年我们都安排给老人们做一次体检。
  在去年体检时发现了老太太的甲状腺肿瘤,到医院专科复诊时发现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甲状腺肿瘤长大了一倍,所以我们尽快给老人安排了住院手术,直到主刀医生告诉我们是良性的,我们的心才放下来,所以看到老人们关注自己的健康做儿女的很是高兴。
  手术后老太太身体恢复的都很好,她也很重视自己的身体,早晚都会去做些运动锻炼身体。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人告诉我说她已经陷入了医疗器械免费体验的(营销陷阱)活动之中,每天都起得很早排队去做所谓的免费理疗,直到有一天她说要买一台机器回来的时候,我们才重视起来。
  那时才知道那个像“电话”一样的玩意儿叫“华*牌经脉通按摩仪”,价格几千元,因为是搞活动送的东西多,折扣大,还可以到广州去参观旅游一天,优惠价4960元。我们赶紧在网上对这个所谓的神奇仪器做了个了解,发现这类产品的成本价也不过是100-200元左右,市场价也不超过400元。太离谱了,高出市场价近十倍多!
  我苦口婆心、现身说法、掰开了揉碎了,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给老人讲那些(坏蛋)是如何坑骗老年人时,当然也有效果,她表示不会再购买了。
  这时我想起问老头他买的“手表”花了多少钱,他说花了4280元买的,瞬间我就石化了,东西弄回来已经一年了,我去,老头没有退休工资,平时就给一点零花钱给他,4280元,至少是他五六年的积蓄……
  老头买的貌似“手表”的玩意儿,各种神奇功能能治百病的那种,花了4280元,老头一直瞒着我们,我们知道的时候已经快一年了。老太太最近也买了各貌似“电话”的玩意儿,花了4960元。
  想维权困难重重,这些不良的商家已经升级换代了,他们不会给你留下任何对他们不利的证据,但他们最清楚他们忽悠老人买的是什么玩意儿。一群洗了脑的年轻人,甚至连基本的医学常识都不懂,就满嘴的跑火车……
  通过网上查询了解,这两个玩意儿的市场价加起来不超过600块,丫的,太过分了,“华*牌经脉通按摩仪”和“华*牌经脉通治疗仪”玩起了文字游戏,目的是想和医疗器械脱钩?为了把老头老太太的钱装到自己的兜里,他们费劲了心思。
  老太太的最后给退了,老头的没办法时间太长了没办法维权退回来.
  医疗保健器械的推销在全国兴起,伴随着这经济的发展而起的,至少有15年左右了。纵观推销的陷阱10多年没什么高明之处,但仍然有不少老人前赴后继的中招,这件事后我也在反思和检讨是不是对老人关心的不够?我们该怎么做?如果你家里有老人,请多关心老人,多和他们聊天,多宣传基本的医疗常识,有病必须的上医院;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也请加强管理?这些售卖的场所连最基本的发票都开不出来,消费者的权益如何能得到保障?是否涉嫌非法经营?
  防止老年人被忽悠,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网友评论
  @汽水鱼:
  我们小区很多阿姨叔叔都去,我爸妈劝他们,他们还说我爸妈啥,免费旅游,免费发大米都不去,真是可怕
  @游客之一 :
  政府是要管管了,想想大湖溪那里一天小巷前后开过5家这种卖老人治疗仪的,每天一大早就很多老人在门口排队。
  @我欲乘风去 :
  我家老的在这边也是受各种类似产品的诱惑,家人如何苦口婆心都不听,外人几句甜言蜜语撺掇就信之入骨
  @东方不卖:
  早上上班,在骡子湖2号小区门口有家叫什么的健康什么店。里面坐着十几二十个老人家,也是在看着视频。进出场看到好多老人早上都去那。难道也是这一个情况?请附近的西友给家中老人提个醒~
  @littledog:
  LZ可以把那个店铺投诉到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他们这算无证销售医疗器械。
  @wenyiai:
  下埔小学那里也有一家,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老人去那里集合
  @顾北城:
  都是保健,根本没有医疗效果,有些老人家没有那么高的学历,经验也不足,说说两句就会被游说买东西。平时还是要多关注家里的老人
  保健品骗局骗术大揭秘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骗局1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 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骗局3 产品“包治百病”
  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骗局4 “慢性病也能治愈”
  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5 “进口、专利、高科技”
  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骗局6 “免费旅游”、“赠送体检”
  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7 “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骗局8 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骗局9 “买保健品能发财”
  日前大连一家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我市一家企业生产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证监部门表示,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但“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这给证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都带来了难度。
  总结分析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个中原因,既有老年人健康意识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也缘于骗子的推销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 END ——
  来源:西子湖畔
  [责任编辑:]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陪练怎么收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