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死后放住房建在坟地上面化解上怎样化解

人死后生日那天去坟上放鞭炮好不好_百度知道人死后坟上的大钱还收回吗_百度知道人死后坟上需载葱吗_百度知道浦贝乡-百科知识-词汇网
关键词:&&&& 发表时间: 1:21:50
浦贝乡浦贝乡位于滇中高原易门县中南部,北、西、南三面分别与本县的方屯乡、铜厂彝族乡、十街彝族乡相连;东部与安宁、晋宁两县接壤。乡政府驻地中浦贝村,北离县城8公里,距省会昆明106公里,东隔玉溪市政府130公里,区域最大横距19.25公里,最大纵距14.35公里,总面积178.9平方公里。2006年底全乡人口密度为103人/平方公里。
浦贝乡易门县浦贝彝族乡位于滇中高原易门县中南部,北、西、南3面分别与本县的方屯乡、铜厂彝族乡、10街彝族乡相连;东部与安宁、晋宁两县接壤。乡政府驻地中浦贝村,北离县城8千米,距省会昆明106千米,东隔玉溪市政府130千米,区域最大横距19.25千米,最大纵距14.35千米,总面积178.9平方千米。2006年底全乡人口密度为103人/平方千米。自西汉元封2年(公元前109年)有易门史料记载以来,浦贝隶属易门县。清乾隆2109年(公元1764年)设保西乡,辖今10街、浦贝两乡;浦贝上、中、下3村设归(原方屯乡)上江渠,下江渠为10街。民国210年(公元1931年)设2区,辖2镇8乡,范围包括今10街、浦贝两乡和铜厂乡的底尼、西路井、得拉母、龙泉镇的银河。民国2108年(公元1939年)设汇川乡,浦贝上、中、下3村设归乾元镇(今龙泉镇)。1949年12月易门解放。1952年3月设2区,辖今10街、浦贝两乡。1958年12月设1都公社,而浦贝上、中、下3村设归城关公社(今龙泉镇)。1959年又将浦贝上、中、下3村设归1都公社;山脚(今水塘)、草箐设归山脚公社。1962年10月又设2区,1966年更名红旗公社,1979年又改名为浦贝公社,辖今10街、浦贝两乡。1984年设浦贝区,1987年12月撤区正式建立浦贝彝族乡。浦贝彝族乡辖7个村委会,即浦贝、苗茂、罗台旧、阿姑、朋多、草箐、水塘,共99个自然村,68个村民小组。浦贝乡地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西两面雄峰林立,地势较高;中间是低山丘陵河谷,地势较低。最高点是水塘象山顶,海拔2522米,最低点是朋多、驿马坡河谷,海拔1510米,高低之差1012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673米。水塘属高寒山区,海拔2000米至2500米;罗台旧、草箐属半山区;苗茂、阿姑、朋多、浦贝属河谷平坝。山间盆地、河谷平坝面积14563亩,占总面积的5.3%。浦贝乡可开发的水能在扒河干流。现已建成投产的阿姑电站,装机容量2千瓦。地下水有上浦贝村南的石莲寺泉、朋多村东北的朋多龙潭、下浦贝的普尚寺水塘、罗台旧的龙潭、草箐阿奴者龙潭等。以石莲寺泉水流量最大,为0.18立方米/秒,年出水量达567.6万立方米。另外还有苗茂村东小河边的热水塘温泉。浦贝乡气候呈立体特点,分4类:朋多、阿姑为干热河谷,海拔1525米,年平均气温18℃,年日照2250小时,年降雨量在700毫米左右,热量充足,宜种食粮、冬早蔬菜;苗茂、浦贝为温暖平坝,海拔1600米左右,年平均温度15.5℃至16.5℃,日照22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800至900毫米,霜期59天,为中亚热带气候,农作物生长条件好,发展粮、烟、油、菜潜力大。草箐、罗台旧为干旱温和半山区,海拔米,年平均温度14℃至15℃,但有限制因素,基本可以发展粮、烟、林、牧;水塘为高寒山区,海拔米,年平均温度14℃以下,霜期长达180天,粮作有冷害,宜大力发展林、果生产。浦贝乡有林地16.4万亩,由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组成。用材林以云南松、西岳松为主,云南松集中在草箐、浦贝,西岳松以水塘为主。经济林果有松子、核桃、板栗、苹果、桃、梨等。浦贝乡金属矿藏主要有铁和钨矿。铁矿散布在水塘、草箐、罗台旧等地,其中罗台旧大黑山储量达69万吨,品位40.4%至48%,1985年由罗台旧村开始开采,水塘、草箐两地铁矿也于1986年开始进行开采。钨矿在罗台旧赵普村东北2千米,探明储量17000多吨金属量,品位0.38%。非金属矿有瓷土、大理石、花岗石。瓷土散布在罗台旧大黑山,为露天矿,储量100万吨,1970年开始开采。大理石散布在罗台旧红石岩村附近,储量丰富,为木纹大理石,品质良好,花色甚好,可供出口。花岗石散布在罗台旧东北,出露面积4平方千米,品种有“云南红杜鹃”和“玉镶金”,经物理性能测试,质地良好,出口潜力大,竞争力强,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2006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56万元,比2005年的11209万元增847万元,增7.6%。其中:第1产业增加值完成4922万元,第2产业增加值完成3856万元,第3产业增加值完成3278万元。1、2、3产业分别比2005年增长7.6%、3.8%、10%,3次产业比重为41U32U27。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8660万元,比2005年的17711万元增949万元,增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2元,比2005年的2902元增120元,增4.1%。2006年累计组织地方财政收入29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调剂数270万元的110%,同比减收105万元,减26%。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468.9万元,比上年增支139.3万元,增42%。年末农村信誉社存款余额3662.8万元,贷款余额1364.7万元,存贷比为1:0.37,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基层党团组织
乡团委团干部培训 浦贝乡党委下设8个党总支委员会,68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58个。有党员782名;其中正式党员738名,豫备党员44名;少数民族党员406名,占52%;妇女党员135名,占17%;35岁以下201名,占25%;36岁至45岁218名,占28%;46岁至54岁99名,占12%;55岁至59岁64名,占8%;60岁以上200名,占25%;大专以上50名,占7%;高中(中专)124名,占16%;初中以下608名,占77%。乡党委始终以“云岭先锋”工程统领党建工作全局,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2006年共投入党建工作经费12万元,以保证“云岭先锋”工程全面实行。强化舆论宣扬,营建全力抓党建的浓厚氛围,全年召开各种党员干部培训会12次,受训1130人次。积极展开记念建党85周年活动,在党的生日之际,展开了送温暖活动,共发放慰劳金3800元(其中:县级2300元),对35名老党员进行了慰劳。同时积极展开“争先创优”表彰活动,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11个、优秀党务工作者10名、优秀共产党员33名。在市县“两优1先”争创中,获市级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1名;获县级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优共产党员2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名。积极倡仪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为县贫困党员增进会捐款,共244人捐款7400.9元。认真做好农村贫困老党员定补发放工作,确保困难党员补助对象按标准定时足额领到补助款,全年共发放困难老党员补助款13360元。党委本身建设得到加强,工作运行机制好,核心领导作用发挥明显。重视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和完善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基层讲党课制度,年内共有24名党课教员讲党课24场次,受训党员干部2530人次。以乡党校为阵地,认真抓好党员的政治理论培训,7月17―18日,在乡电影院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班,聘请省委党校、县委党校老师到我乡做专题授课,对105名入党积极份子和乡村组200多名党员干部,进行了党课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培训。依照《易门县2003年-2006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计划》要求,协同县委组织部、县科协,于6月份,分别在浦贝、苗茂、朋多举行了以种养技术为主的党员干部农函大“素质教育”科技培训班,共培训党员干部420多人次。各村组织建设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成效明显,村民自治机制运行良好。强化法制建设,推动村民自治法制化;抓制度完善,推动党总支工作规范化;积极探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途径和办法,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党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1是做到了发展党员有计划,下发了《关于进1步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行意见》;2是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制定了《关于发展党员表决制的实行办法》,做到对发展党员的手续认真审查,对拟发展对象坚持逐1谈话,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严把入口关。3是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良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方针,催促和指点村党总支、支部在妇女、少数民族、村组干部和优秀致富能手、农村乡土人材、优秀团干部中培养和发展党员。积极巩固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3优先”、“3培养”工作成效明显。在党员冬训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内容,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结合党员目标管理,积极展开党员民主评议。加大了活动室建设力度,新投入资金2.8万元,巩固了村党员活动室2个(朋多、浦贝),阵地作用发挥明显。大众满意站所创建活动深入展开,党建促发展效果明显,经济社会全面调和发展。浦贝乡实行“云岭先锋”工程以来,领导重视,认识统1,机构健全,责任明确,重点突出,工作扎实,获得了初步成效。“云岭先锋”工程已逐渐深入人心,构成了共产党员人人参与“云岭先锋”,人人实践“云岭先锋”良好氛围,机关党员干部的精神风采和工作风格明显好转,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进1步加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得到了人民大众的高度赞美,为下1步长时间、深入地实行“云岭先锋”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乡共有14至35周岁青年5737人,团员951人,团青比列达17%,设团总支12个,团支部80个。最近几年来,全乡各级团组织牢牢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大局,创新工作机制,服务全乡经济发展。实行了“共青团服务烤烟生产行动”、“云岭先锋?浦贝青年行动”、“青春建功新农村”等系列项目,获得较好成效,为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乡团委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团委”,5个团总支、30个支部被评为“54红旗团委”,两个单位被评为县级“青年文明号”,8人遭到团市委表彰,1人被评为县级“10佳青年农民”,6人被授与“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出现出青年致富能手83人。
浦贝卫生院全乡总人口18368人,总户数5423户,其中:男9446人,女8922人,少数民族人口9368人,占总人口的51%;农业人口17157人,农业户数4715户,农村劳动力10474人,从事第2、3产业的有2419人,占总劳动力的23%,人口自然增长率0.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03人。浦贝乡投入8.8万元建成阿姑、水塘村卫生所;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乡参合农户4511户,参合率达97.6%,年内减免参合农民医疗费用6.3万元。强化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围绕学校、医疗机构、副食、餐饮店等重点部门,监督监测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积极展开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防疫工作。浦贝乡卫生院于1998年8月开工建盖业务综合楼及职工住宿楼各1幢,占地面积3.18亩,2003年7月竣工,2005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2004年11月市卫生局为浦贝卫生院配置了黑白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双导心电图机、母婴监护仪等1批经常使用医疗装备,同时玉溪市第2人民医院医生到浦贝卫生院下乡支援,1定程度上提高了浦贝卫生院的诊疗质量。目前浦贝卫生院共有在职职工10人,退休职工5人,设有门诊部、住院部、中医科、防保科、财务科5个科室,院内屡次派人到市县两级进修,培养了B超、化验、心电图人员,能展开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常见疾病多病发的诊断医治及B超、化验、心电图辅助科室的诊疗,更好地为当地大众服务。下设7个村卫生所,有20个乡村医生,展开着村级防疫、妇幼、医疗工作,为扎实稳定推动我乡的卫生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气力。浦贝乡计划生育服务所,有2名医生,前后配备了黑白B超、红外线医治仪、电磁波医治仪、显微镜等装备,主要展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点、咨询和随访,避孕药具服务,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及其它生殖保健服务,计生法律法规和生殖保健宣扬教育。下设计划生育服务室,全乡共配备村级服务室人员7名,宣扬员8名,信息员68人,主要协助乡级做好本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避孕药具知情选择,计生法律法规宣扬教育,做好本村计生信息收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全面推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完成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58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普遍展开,截止2006年底共有2704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农村困难户771户1295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新农村建设
浦贝乡浦贝乡新农村建设触及7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2006年已组织实行7个村的13个村民小组。其中:水塘村的大山脚村民小组为市、县联系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示范村。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平常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及时制定了《浦贝乡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意见》(浦党政府联发[2006]12号),同时成立了浦贝乡推动新农村建设计划工作小组,明确了各村新农村建设的责任领导和相干责任部门,负责全面计划实行。结合各村实际,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其他工作两不误的关系,由总支书记挂率,负责抓该村新农村建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广泛宣扬,营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围绕210字方针的新农村建设,触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广大干部大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为此我乡结合各村实际广泛动员,精心部署,充分利用标语、广播、板报、简报、以会代宣等情势深入宣扬,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众所周知,深入人心。实事求是,科学整体计划围绕新农村建设有主导产业、有水泥道路、有舒适住房、有洁净饮水、有沼气入户、有电视电话、有方便就诊、有社会保障、有整洁环境,科学做好计划工作的要求,依照李副市长、县委李书记、李县长等领导到水塘调研时要求。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林业、水利、交通、农业、畜牧、文化、计划等部门负责计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确保了各村计划的落实。着力突出主攻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为主,促经济发展新农村计划建设,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和整村推动扶贫项目的实行,重点抓好基本农田建设、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山区小窖建设、沼气池能源建设、村落道路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建设、公厕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增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硬化宅间路。组织展开“民办公助”投资投劳工程建设,发动大众投工投劳,实行宅间路通达、通畅工程,提高整村公路畅通水平,年内投入22.28万元,硬化了红石岩、大山脚村落宅间道路。改造科技活动室。筹集多方资金,建设、改造科技活动室。解决因没有村活动室,影响村、组组织活动的正常展开和新科技、新政策及时传输的困难,在2006年新农村项目建设中投资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5.4万元、大众自筹0.6万元),改造原村办小学遗留闭置房屋为大山脚村民小组科技活动室。投入29万元修建了赵普、响水、关羊洞村民小组的科技活动室。完全解决无活动的现状,使村民们展开活动、接授科技培训有场所。大力发展特点林果业。做好林果文章。结合易门县《林果产业发展计划》,立足各村的自然优势,公道选择造林改造模式,以市场为导向,造好改进品种或替换树种,加快调剂和优化林果产业种植结构。依照“1村1策”因地制宜,兼顾计划,大众参与,分户实行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的林果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核桃、桃为主的林果业。实行林下特点养殖。培养林下养殖。畜牧业是我乡各村继烤烟以后的又1大支柱产业,“105”期间,各村围绕“固烟、促畜”的发展思路,把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履行各级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优良仔猪、标准化肉猪、商品家禽为特点的畜产品作为重点,加强动物防疫,品种引进,改进和推行工作力度,突出范围养殖户的发展使畜牧业得以较快的发展。结合山脚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宣扬扶持政策,挑选10户有1定养殖基础好、懂养殖技术,善于畜禽养殖、有果园便于弄林下养殖的农户作为示范户,以首批每户发展林下养殖500只为数,带动发展林下特点养殖,增进农民增收。展开村容村貌整治,传播先进文化,提倡文明新风。以整治村乱堆乱放为切入点,展开村容村貌整治,加大环境保护宣扬力度,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积极组织大众展开“3清5改”,整治容村貌。前后组织1560余人次对2006年已组织实行新农村建设的13个村民小组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明显改良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良生产生活条件。浦贝乡以水塘村委会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契机,市、县安排了15万元资金实行大山脚组基础项目建设;市、县、乡安排了1定的资金加强对今冬明春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1是为解决缺水问题,安排资金120万元,建小水窖1000口;2是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安排资金10万元,扶持林下养鸡示范户100户和部份老果园改造;3是稳固烤烟支柱产业,确保农民增收,对下年烤烟种植计划区深耕深翻耕地1000亩,每亩补助60元;4是积极改良村容村貌,在做好“3清5改”的基础上,今年政府按每一个组补助水泥150―200吨,首先实行5个组的村落道路硬化。抓紧抓好整村推动扶贫项目建设的实行。对整村推动扶贫项目建设的响水、关羊洞、小黑虎郎3个村民小组每村补助15万元,进行人畜饮水、村落道路、科技文化活动室、公厕的建设。改良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防疫保健水平,投入8.5万元建成了水塘村卫生所和阿姑村卫生所。获得经验抓示范,调动大众参与。依照户办户管、大众为主的工作思路,把调动广大农民大众的积极性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措施,采取宣扬教育、典型示范等多种途径进行引导教育,化解了大众的对峙情绪,转变了大众的传统观念,调动了大众的积极性。抓投入,提供建设保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大众投入为主体,广辟民间帮扶、信誉贷款等投资渠道,构成了投资协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抓产业,助农致富增收。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农村致富增收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把科学肯定产业作为重点,实现产业范围化、特点化、标准化、优良化,增进大众增收致富。抓联动,构成共建协力。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有效载体,充分调动全乡各级各方面的气力,1级抓1级,1级带1级,构成了党委组织、村组配合、干群参与、上下联动的新农村共建格局。
瓷厂产品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56万元,比2005年的11209万元增847万元,增7.6%。其中:第1产业增加值完成4922万元,第2产业增加值完成3856万元,第3产业增加值完成3278万元。1、2、3产业分别比2005年增长7.6%、3.8%、10%,3次产业比重为41U32U27。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8660万元,比2005年的17711万元增949万元,增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2元,比2005年的2902元增120元,增4.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动,发展农业成效显著:种植业走向提质增效。坚持烤烟产业的支柱地位不动摇,把烤烟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第1重点,坚持“巩固总量、优化布局、主攻质量、增加效益”的目标,狠抓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2006年移栽烤烟14080亩,其中:田烟2150亩,地烟11930亩。交售烟叶总量106.68万千克,比上年减52.92万千克。其中:上等烟45.18万千克,中上等烟76.53万千克,分别占交售总量的42%、72%,平均单价9.21元,烟农交售烟叶收入982万元,户均收入3386元,人均收入784元,实现烤烟农特税151万元。烤烟减产减收的主要缘由是今年我乡烤烟遭遭到严重的冰雹灾害,受灾面积达6101亩,受灾5成以上的3805亩,其中:绝收2310亩。围绕烤烟调结构,培养了以早蚕豆、春土豆、青黄豆、辣椒为主的1批经济作物,粮经比例调剂到42U58。小春食粮总产242.76万千克,比上年增57.37万千克,增30%,单产152千克,比上年增34千克。大春食粮总产414.26万千克,同比增4.7%。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围绕优良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加大良好品种引进、改进和推行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和畜禽产品流通工作;突出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的发展,实行和培养林下特点养殖。2006年全乡出栏仔猪5.3万头,出栏肥猪3.26万头,出栏家禽16.5万只,实现畜牧产值3454万元,比2005年增398万元,增13%;实现肉、蛋总产360.2万千克,比2005年增50.1万千克,增16%。特点林果业得到发展。以板栗、泡核桃、优良梨为主的林果产业得以巩固和发展,实现林业产值457万元。培养苗木43万株,分别在浦贝、罗台旧、朋多、草箐进行移栽。共为退耕户嫁接板栗18785株,嫁接核桃244株。新培植塔拉产业756亩。销售板栗128.6吨,收入65万元;泡核桃7.1吨,收入10.5万元;松子50吨,收入69万元;林下野生食用菌收入65万元;封山育林和公益林管护成效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快速增长。以华盛瓷业、益兴瓷业、光祥工贸有限公司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山里香、恒源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展开农村劳动力输出,累计转移2340人次,实现劳务输出收入500万元,比2005年的360万元增140万元,增39%。新农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富裕农民、增进农民增收的主线和改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着力解决农民大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22.28万元,硬化村落宅间道路 3679米;投入资金44.3万元,修建了3个村民小组的科技活动室;投入资金45万元,完成了3个村民小组整村推动扶贫项目建设。积极组织大众展开“3清5改”,整治村容村貌。改良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农民得到实惠。基础设施得到改良:基础设施得到改良,完成水利除险加固工程2件,受益面积480亩;投入资金39万元建成人饮工程4件,解决了355户1625人的饮水困难;投资30万元的阿姑村综合办公楼已开工兴修;集镇道路浇筑工程全面完成已投入使用。个私经济延续健康发展:全乡共有个私企业770个,从业人员2550人,共实现企业营业收入35880万元,比2005年的31442万元增4438万元,增14%。完成增加值4901万元,比2005年的4293万元增608万元,增14%。山里香、山格拉、高级云瓷、抗菌瓷、闽福钢铁等系列产品品牌效应日益显现.乡、村文化生活得到丰富:成功举行了第2届火把节,体育特点乡创建工作获得新成效。完成了17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303户大众看电视难问题;“户户看”工程稳步推动,为贫困户捐赠电视机,解决了203户贫困户无电视看的问题。加快通讯网络建设,新增水塘移动通讯基站两个。
草箐神仙洞李忠碗窑遗址据考证,李忠为第1个在浦贝办碗窑的人。史称“李忠碗窑”。“李忠为李自成部下,江西人,明末清初随义军余部来滇。后流落易门,途经外大坡时,发现其地有制陶沙泥,即设窑烧陶,以为生计”。(《易门县概况》)。在李忠创办碗窑的同时,当地的杨延宝、杨明凤、杨明宏等杨氐先辈;赵之先、赵之运、赵之玺等赵氐先辈;李子会、李祥、李德志等李氐先辈共102、3户人家也偕同1齐开办了碗窑。从现存遗址考证,初创时期只有3条烧碗的“阶级窑”。1条在外大坡(今下浦贝对面右边1里处),这条窑有9仓,长20.7米,宽1.7米,自然坡度为10比2.6,窑内有钻火孔7个,钻火孔的截面积为0.16×0.30平方米。另外一条窑在以白坡(今杨家大坟对面),此窑有12仓,长度27.6米,宽度、火孔、坡度、火门规格均同外大坡的窑1样。另外一条窑在窑上(今华盛瓷业厂址),规格均同以白坡的窑1样。文革前,李忠碗窑遗址清晰可见,旁边有大堆的陶瓷碎片,堆积面积约600平方米。从碗窑遗址残余的碎片分析,李忠碗窑的主要产品是青花磁器、青釉磁器、绿釉磁器和酱色釉磁器,主要是碗、盘、罐、盆、杯、碟等平常生活用具,胎质细密、坚固,呈青灰色,胎釉结合较好,装潢花纹纹样简朴,大多在盘、碗的内心绘制莲纹、弧纹、牡丹纹、古钱纹、梅花点彩纹和小鸟纹等,有的碗心还有流畅自然的楷书大字“元”。有专家指出,李忠碗窑的发现,为古代滇中地区和云南青花磁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从文饰图案和画法、烧制工艺上极大地丰富了云南青花磁器的内涵,极具研究价值。草箐小学草箐是易门县的1个山区彝族村委会,包括法家村、施李村、塘子边、阿奴者、松树林、雨者顶等22个自然村。随着民族教育在云南的兴起,草箐几家富户,几经商讨确认,改变草箐落后面貌,创办教育相当重要。征得县劝学所长吴祯祥的同意,从本县乾元镇请来了李德彰、杨培义两位老师,于光绪3年(公元1911年),在草箐法氏祖祠开办第1所村小,以《百家姓》、《千字文》、《3字经》等为教学内容。民国13年(1924年),矣如善、矣如祥、施崇旺等受本村学董的聘请,又相继在法家村、施李村、塘子边、雨者顶、松树林等村办起了村小,直到1950年。其间,1944年,矣如祥之子矣存伟(毕业于县中1班),因施教有法,倍受学生欢迎。1951年9月,县文教科派法增善、王开志、施兆龙3位老师,把法家村、施李村、塘子边、雨者顶、松树林、阿奴者等村小进行合并,在草箐法氏祖祠办起了低级小学。法增善担负校长。有1至4年级4个班,学生152人。草箐彝族聚居,办学历史悠久,师资气力较强,学生来源广,发展民族教育大有可为。据省政府、省文教厅唆使,1952年9月,县文教科任命法增善为校长,张榜向草箐、山脚、金田、阿姑、马头等民族地区招生60人,连同原来的两个班,共4个教学班、学生135人,在法氏祖祠原址,办起了“云南省易门小学”(以下简称省小),教职工共有5人。同年10月,省教育厅拨给“省小”建校基金3亿元(现在的3000元)。在县文教科长高秉文的关心和催促下,及时划出土地,作出了建校计划。但因当时无建筑对,加上其它缘由,故此款用作购置领袖像和课桌椅,和解决部份经济困难学生膳食之用,剩余部份后来交回省教育厅。1953年,省教育厅为加强“省小”师资气力,特派大学生罗佩伟(4川人)到省小任脚。罗老师到校后,设计出红白相间的校旗、校徽,制作了“云南省易门小学”的校牌,谱写了“太阳出来了,共产党来了……”的校歌。同年,省教育厅还发给了“省小”3箱图书。1954年上学期,在团县委和县文教科的领导和帮助下,“省小”成立了少年先锋队,组织了大队部,普之才任大队长,普长富老师任总辅导员。当年发展两批队员,100余人,并购买了展开少先队活动的鼓、镲等。同年10月,教职工到县上整改学习后,法增善老师调阿姑,“省小”校长由施崇琨老师担负。1955年上学期,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快为民族地区培养出1些人材,根据县文教科唆使,“省小”通过考试,招收了第1班5年级学生42人,并进行5年1贯制教育。教学改革随之展开:讲课采取教师制作的直观教具,温习巩固采取生字箱;用纸条写生活用具之名教学生识字;结合民族特点采取先汉后彝的双语教学方法,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换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展开社会活动,发动学生拣粮,进行增产节俭教育;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扫盲、征兵、互助合作的宣扬。课外活动蓬勃展开;班与班之间进行“小红花”比赛,书法比赛,野外活动有登山、打野仗、探宝、讲故事等;体育活动有篮球、乒乓球、康乐、转秋等。1956年上学期,伴随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学校教学工作的深化,要求进步、奋发向上的学生以日俱增,仅少先队这样的组织情势,难于满足要求进步学生的需要。在团县委的领导和帮助下,学校发展了苏学金等5名团员,由乡团支部领导,普长富老师担负团小组长。同年底,省教育厅停止向“省小”拨经费,县人民政府及县文教科也作出“省小”停止向山脚、阿姑、金田、马头等地招生的决定,“省小”与草箐低级小学合并,改名草箐小学,用时5年的“云南省易门小学”由此结束。“省小”头3年实行“4?2”制,后两年实行“5年1贯制”。其间任教的职工前后15人,“省小”结束的1956年,学生人数为318人,其中少先队员142人,团员5人。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民族生遍及于全县、乃至省城。这些学生有的初高中毕业,有的大学毕业,其职务有党政领导、人民教师、科技人员等。“省小”可谓易门县民族教育的1面旗帜。火烧浦贝戏台1937年的易门革命武装斗争,是由陈茂吉(易门城关人)、杨家贵(罗茨人)组织领导,在省委的支持下展开起来的。1936年冬,陈茂吉、杨家贵在楚雄3街暴动失败后撤回易门,展开串连发开工作,组织革命武装斗争,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已串连发动起300多人。这支队伍由陈茂吉任大队长,杨家贵任第1大队副队长,当时的工作重点是在2、3两个区,陈茂吉负责全盘工作,杨家贵负责2区的木柞、朋多到峨山的甸中1带。1937年4月下旬的1天,大队副队长杨家贵带领游击队到2区朋多1带去活动。敌人知道后,派县常备队小队长孙天祥带领的1个分队去追剿,在驿马坡产生战役,激战中游击队员彭海云不幸中弹负伤被捕,后被押到浦贝审判,常备队对彭施用各种严刑,其壮惨烈,他坚强不屈,痛斥敌人:“你们这帮魔鬼!老子今天是英雄,到9泉之下还是英雄,你们记住,血债定要血来还!”常备队将彭杀害,并割下头挂到县城上闸楼好几天。对此,激起游击队的刻骨冤仇,筹划要狠杀1下敌人的猖狂气势。经过仔细侦察,摸清了孙天祥、史大麻子所带领常备队的情况。5月上旬的1天,保安2中队柳家发带领7、810人到浦贝“进剿”,未见到游击队就在浦贝关圣宫宿营,部份住在戏台上。戏台是木架结构,下层空间还堆放着很多的木料和稻草。杨家贵把了解到的情况向陈茂吉大队长作了汇报,陈大队长说:“不要用枪打,要用火攻。”游击队派人到1家私人商店里买了1桶煤油,给所有参加去纵火的每人发了1盒火柴,由杨家贵和省工委派来的王仪两个带队指挥。到浦贝后又经过深夜的最后1次侦察,当看到戏台口坐着的1个常备队员睡着了时,杨家贵就带领着几个人,提着煤油桶轻脚轻手地靠近了戏台,把煤油桶打开,迅速把煤油全浇到木头和稻草上,随去的人马上划着火柴,向草垛丢去,霎时,烈火熊熊燃烧,青烟弥漫,把全部戏台吞没在烟火当中。等放哨的常备队兵从梦中惊醒时,纵身从戏台上跳下来,企图逃命,只见杨家贵跨前1步,手起刀落,结果了这个常备队兵的小命。这时候,戏台上向下打了几枪,王仪同志中弹负伤,杨家贵立即派贺长福背起王仪到1个安全地方去包扎,因伤势太重,流血又多,当时缺少医疗条件,不能不转到昆明医治,后因医治无效而牺牲。驻守在戏台上的几10个常备队兵,从戏台上跳下,被游击队打死了7、8人。火烧戏台给敌人1次沉重的打击,鼓舞着革命队伍的斗志。游击队勇敢斗争的业绩广为人民传颂。马头山色马头山,是易门县8景之1,地处浦贝至草箐7.5千米处,离县城18千米。马头山海拔2364米,山的东面绝壁千仞,巍巍屹立,放眼嘹望,县城美景一览无余,易峨公路如蜿蜒如蟒,山顶狂风咆啸,奇险壮观;山北脚下的“神仙洞”,洞口狭窄,而越入越深,越深越幽奇。洞中分楼上楼下,能容千余人。洞内石乳垂悬,击声如钟鼓,各其不1、动听动听,洞内自然生成石戏台、石床、石房、石天窗等,其形状外观独具神韵。沙河、清泉滴水,清澈幽凉,沁人陶醉。马头山不但自然外景清新娟秀,内观栩栩如生,而且还是明嘉庆310年前后彝族首领李向阳领导彝族人民起义的大本营,留下许多遗址,令人遐想无际。石莲寺坐落在上浦贝易门益兴瓷业有限责任公司西侧,距县城8千米。石莲寺山峦叠翠,古树参天,郁郁葱葱,4季清新。石莲清泉、石莲奇壁、石莲溶洞构成了石莲寺3绝。石莲泉水是浦贝村及益兴瓷业、华盛瓷业两厂主要的生活、生产用水。
浦贝刘家箐水库 浦贝乡境内河流主要有浦贝河、苗茂小河,流经境内的扒河。浦贝河源于普子哨核桃箐,从西向东流经上、下芭蕉箐村前,纳大嘴子箐水和沙仗龙潭泉,穿银河村谷地,过石卷槽村后纳石莲泉后经浦贝、禹石沙、小河边于柞树村下入扒河,全长20千米,流域面积68.4平方千米。苗茂小河源于赵普村东安宁与易门交界地,向西流经罗台旧、田主箐,于苗茂村入扒河,全长9千米,流域面积36.8平方千米。流经境内的扒河浦贝段为苗茂、阿姑、驿马坡3个地段。浦贝共有小(2)型水库12座,总库容397万M3,小塘坝34座,总库容116万M3。已建小水窖4122件,总容量,蓄水池164件,总蓄水量。实现自来水通水村组为63个,已解决不通自来水村组5个。全乡总灌溉面积18017亩,水利化程度79.71%。全乡68个村民小组,已全部实现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31个组,截止2007年8月全乡完成村落道路硬化的村民小组有34个。浦贝彝族乡现有集贸市场1个,总占地面积为13.75亩,于2001年4月新建,200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集镇区干道2条,全长216米,硬化率达100%,排水、行道树、路灯已完善。全乡现有公厕2个,垃圾处理场1个,垃圾池5个。全乡建有沼气池1981口,完成“1池3改”428口,其中:罗台旧村300口,草箐村128口。
特点食品 2006年末,浦贝乡共有企业770户,范围以上的5户,从业人员2550人。实现总产值37680万元,营业收入35880万元,完成增加值4901万元。依照县委、政府发展工业的精神,我乡已纳入县工业“1园4片区”的布局内,结合我乡实际,在县委、政府及县经委的重视支持下,经乡党委、政府多方勘察、研究,决定在浦贝乡浦贝村设立工业区,工业区土地计划总面积1800亩,其中工业用地1100亩,占计划工业用地的73.3%,食品加工业用地300亩,占22%,其它工业用地400亩,留给所属行政村自行开发建设工业厂房弄物业出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工业区的构成,扩大了工业区范围,更有益于提高工业区建设水平和承载能力,增加农民就业条件,增进财政收入增长。矿产资源丰富,有瓷土、长石、铅锌矿、白钨矿、硫铁矿、铁矿、云母、黏土等矿种。主要散布在罗台旧、水塘两个村委会境内。结年已成功引进了1家拉丝制钉厂,两家页岩空心砖厂,现在3家新建企业都已建成投产并获得成效。今后工业发展思路是全面实行工业强乡战略,增强山区经济发展后劲。
浦贝乡浦贝乡境内物产丰富,风景娟秀,民俗众多,风情浓郁,有着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素有“陶瓷之乡,花灯之乡”的美称。浦贝乡农村文化工作的展开,坚持“2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浦贝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文化局的指点下,经过几代群文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与奋斗,获得了丰富成果。全乡有1个文化中心,中心活动场所建筑面积864平方米,文化专干5人,图书室藏书2700册,具有固定资产64万元。全乡共有业余文艺队24支(其中浦贝4支、苗茂1支、罗台旧5支、阿姑2支、朋多2支、草箐7支、水塘3支),文艺队员397人,年演出70余场次,乡政府每一年投入农村文艺活动经费10000元,大众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2006年,浦贝乡荣获“云南省第2批体育特点乡镇”荣誉称号。乡文化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应用文艺手段,以节日为契机,以抓活动为突破口,带动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加强对农村大众文艺的辅导,不失时机地组织展开1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大众积极参与性高,乡民族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同时推动了全乡的文艺发展,为我乡两个文明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抓好文艺辅导,积极提供演唱材料。针对我乡业余文艺队水平良莠不齐的实际,采取重点辅导与全面辅导和举行文艺骨干培训班相结合的方法,在每一年的农闲季节,对农村业余文艺队进行辅导和骨干培训,每一年到每一个村的辅导很多于4次,文艺骨干培训很多于1至2次,培训骨干50余人次。针对农村演唱材料缺少的实际,文化中心因地制宜,结合乡情,注意平时搜集剧本,供各文艺队选用。以节日为契机,积极展开大众性文化活动。1是每一年春节期间,组织全乡24支文艺队到乡电影院汇演,他们除在当地村与村、组与组交叉演出外,还跨乡,乃至到周边的峨山、晋宁、禄丰等地演出,据统计,全乡活动较正常的24支业余文艺队每一年春节期间演出85场次,演出节目近120余个,观众达29000余人次;2是展开好传统“2月2”戏会、“38”妇女节、“火把节”、“71”、“101”、“元旦”文艺活动。2005年、2006年的8月组织大朋多文艺队参加易门县“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开幕式活动,演出节目5个,其中哈尼族的“棕扇舞”及“又是1个端五节”得到了文化单位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些活动的展开。既营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也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发掘地方文化底蕴 ,积极发动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积极向上的文艺演出节目。最近几年来,各文艺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改革开放获得的成果和新农村建设自编自创20多个主题鲜明,情势多样的文艺节目,有花灯、歌舞、小品、表演唱、快板,大力宣扬党的线路、方针、政策和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所获得的成绩,充分展现全乡广大人民大众良好的精神风采和新人新事新风尚。参加演出的文艺队员有各层次的人,不但有农村广大的文艺爱好者还有退休的干部、教师、机关工作人员、工人。这些文艺爱好者的参加,活动的展开,进1步拓宽了大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了广大大众的文化生活。民风民俗
浦贝乡彝族2月2祭龙会,以自然村为单位祭龙或祭龙树,乞求风调雨顺,5谷丰收,6畜兴旺。农历6月2104是彝族最隆重的“火把节”,人人都喜着节日艳服,举行摔交斗牛、跳月集会等大型传统活动,欢度节日。节日晚上,多在歌舞场或田边地角点燃火把和篝火,欢歌载舞或进行意味性驱虫除邪的火把游行。彝族婚姻解放前由父母包办,同姓不婚。婚俗分提亲、压定(吃小酒)、婚礼3个程序。婚后,女方改跟男姓。今男女青年婚姻较为自由,通过相互认识或他人介绍,然后实行提亲、压定、婚礼程序。举行婚礼时,舅舅必须给新娘新郎敬双杯喜酒和挂红。压定要送定(情)物和定(情)金,定物定金带“6”字,表示有福有禄。压定以后不得反悔。婚礼择吉日举行,第二天回门(外家),须当天太阳不落山前返回。今彝族与邻近各族都通婚,有的实行婚事新办。彝族丧事:明朝之前实行火葬,用柴薪燃烧。明初彝汉通婚后,转业棺葬,每村同宗族有共同坟地,葬时按辈分从上而下排列。丧事要经过设祭堂、报丧、装棺、祭奠、择地掘墓穴、出殡烧纸(钱)敬香、送葬、守灵堂等程序。女者必须有舅舅亲临,男者由同族长老主持。哈尼族风俗浦贝乡朋多村委会的哈尼族大部分祖籍大理,部分墓碑记叙了朋多哈尼族的移居历史。清故段登甲,生于清康熙(1716年),逝于清乾隆55年(1790年),其墓志铭言:“原祖籍居住于大理人氏,后移居安宁州洋塘暂住,数代后又迁于晋宁州段戚村住数10余代。……行至易门勋庄大朋多,见其土沃,……落业于此”。又,明故段发兴,生于明万历3年(1575年),逝于明崇祯12年(1639年),其墓志铭言:“系出晋宁州段戚村人,于万历102年贸易至易邑大朋多,见其土厚水深,遂落业习农。”以上墓碑较为清楚地表明,朋多哈尼族多是明清时迁入,从段发兴于明万历12年(1584年)落业于此,至今已有420多年。哈尼族与附近各族通婚,生活风俗和年节与汉族无大差别。衣饰与彝族大同小异,唯不穿羊皮、不系围腰,有本族语言,无文字。苗族风俗浦贝乡苗族是清末从贵州流入烂泥箐而定居的,后又迁到关阳洞,属青苗支系。性直耐苦,原以游猎为生,今盘田种地,原信奉基督教,今无人信教。未婚少女扎羊角小辫,已婚妇女把辫子盘于头顶。妇女穿右开襟宽袖衣,戴青布大包头,系兜胸大围腰。男子衣饰多为青色,形同汉族。有语言,但多数讲汉话。婚俗:青苗婚姻以遵父母之命为主。男方父母先相中1个姑娘,然后请人给姑外家通个气,如女方父母对这桩事不表示反对,男家接到回音后,作1些准备就能够去正式提亲。提亲前,男方必须请两个媒人,1个称坐媒,1个叫跑媒。坐媒为操持亲事的内务,跑媒则为外勤。提亲的头1晚,男家要杀公鸡母鸡各1只看卦,哪1只鸡卦好,就用线将其捆成1小捆,媒人去说亲都要带1把伞,捆好的鸡卦就绑缚在伞把上。第二天,媒人带着小伙子去姑外家求亲。届时,女方也请1对相陪。听完男方的求亲叙说,假设女方父母无异议,还要杀1对鸡看卦,并与男方带来的相对。如果鸡卦对不上,这门亲就结不成;倘若鸡卦相对,女方也无推委,亲事就有了1定的掌控。这时候,小伙子和他的媒人则要依照女方父母的嘱咐去请她家居住在本村的亲戚。小伙子和媒人每到1家便要给长者磕头,表示认亲,接着媒人就要唱喜歌报喜。喜歌的内容是固定的,只不过对不同的亲戚冠以不同的称谓便可,例如请姑妈就这样唱:姑爹姑妈,你的侄女和我们的小伙子相互都喜欢,两家就要结为亲戚了,请你们回家去坐坐。亲戚们到了姑外家,小伙子就要给每位客人斟上双杯酒,并且将求亲的事对亲戚们陈说1番,让亲戚们议1议。随后,小伙子和媒人则请姑娘的双亲及另外一对媒人到另外一个地点商谈礼银的事。青苗的礼银,过去1般是指牛和布,布俗称奶母布。礼银数则按双方商量的结果由女方媒人用刀刻在1根高粱秸上,定几头牛和几个布就分别刻几道坎,1道坎代表1件物品,刻毕,高粱秸就交与男方跑媒以便告之男方的父母。离娶亲两个月或半年,男方跑媒带上奶母布和给姑娘的欢乐钱到女家,并告之男家择定的吉日,让女家做准备。喜日到了,新郎和新娘的家门都撒上青松毛,上置1张方桌。迎亲队伍到了新外家门口,在松毛地上走3圈然后围桌坐下。此时女方就要观察礼银(牛)及其它物品是不是足数,应到礼品1件很多,女方无意见了,才让迎亲队伍进家。迎亲确当晚都兴在女家住1夜,这1晚,女家得将送亲的物品、人员安排妥当,男方的跑媒则要去催厨,即到煮饭、做菜、打杂相帮等处去叩谢。跑媒每到1处都要唱1支表示感谢的歌,厨人第二天便会早起做饭让娶亲队伍早早起程。如果跑媒将催厨1事忘了,第2天便无人烧火做饭,事情就相当麻烦。娶亲队伍要出发了,新郎要给每位送亲的赠送欢乐钱,1元5或1元6不等,跑媒则要到做饭各点逐一辞厨、拜厨。如果男、女方相距较远,女家则给备好煮熟的整鸡及饭食作晌午。到了新郎家门口,娶亲队伍围圈而坐,酒过3巡才进屋。结婚不闹房,青年人可在堂屋里唱歌、对歌,歌的内容都是表达男女爱情的,例如“鸭嘴没得鸡嘴尖,哥嘴没得妹嘴甜,1甜就要甜到底,莫像红塘甜嘴边”等。舞蹈是婚礼上不可少的内容,喜欢舞蹈的人都聚集到村中大场上,随着芦笙、笛声翩翩起舞,新郎新娘也无忌讳,可自由跻身于众舞者中。第二天,送亲的人们要回家了,如果男家诚意留客,那么送亲的人们仍要往回家的路上去1程,待男家陪亲的追上再邀留1番,才重返男家。 丧俗:青苗人死后,家人要给死者洗脸洗澡,并穿上由两个人各打的1只草鞋,民间传说阴间毛虫多,赤着脚就走不到地府。人1死,孝子就要给亲戚报丧。孝子头扎1 麻丝,假设在报丧途中遇着亲戚就要下跪磕头,亲戚见孝子头扎麻丝便知其事,如果亲戚在家未出门,报丧者则不得进家,只能跪在门外叙说缘由。 来吊丧的,常由1家或是几家送1只羊,每家还带上23升包谷到死者家以做资助。凡送之羊,当晚要全部杀完。杀羊之前,先将1根麻丝的1端拴在羊角上,另外一端塞在死者手中,主丧人对死者念叨:××,×家给你送羊来了,让它跟你到阴间做个伴等,然后卜1卦,表示死者已喜欢了,再让掌刀人宰羊。如此顺次将所送的羊宰杀完。 青苗行木棺土葬。死者入殓后,兴守灵,3更以后,守灵人要唱丧歌(俗称哭丧),叙述亡灵的经功和遗族的悲伤,并安慰亡人不要想念家人。丧歌10分悲伤,常哭得泣不成声。后代人听了丧歌中亡人1生的美德,颇受教益。出棺时,由1人执1张弓给死者带路,俗称开路旗,持弓者边走边给死者报地名。听说不报地名亡灵就不知去向而返回家中作怪。棺木葬后,弓则放在坟上,意思是留给死者在阴间狩猎用。 在苗族的观念中,认为人死是灵魂离开身体的原因,死者的灵魂可以变鬼,因此1般都兴给死者做斋超度亡灵。有的人家在死者安葬后就做斋,经济困难的人家则要等数月或半年后凑得资财才做斋。做斋1般场面、耗资都很大,要杀猪宰牛羊做祭品,并宴请亲朋,1是吊唁死者,2则对帮助料理丧事的亲朋表示感谢。斋日,由1人拿1把筛子到墓地,然后将筛子端端正正地端回,到家门口便将滚得远远的,滚筛者口念“去了去了!”其意是让死魂灵离家远些。是日,请来本族大鼓手和芦笙王负责主持斋事,常昼夜击鼓、跳笙。斋期2至3天,最多5天,斋毕,整桩丧事活动才告结束。 (4)土陶艺人 杨建云,男,47岁,易门浦贝人。1975年8月,原易门陶瓷厂招收青工时,被招收分配到电瓷车间从事练泥工作。1982年3月至9月被厂领导安排参加了云南省轻工厅在曲靖瓷厂举行的第2期陶瓷工艺美术培训班,回厂后到红陶车间从事产品图案装潢工作。1987年,陶瓷厂向县农行申请贷款进行大范围的技术改造,在此次技改中,杨建云被调到厂试制组工作,学习制作陶瓷产品模具设计。从1990年开始,负责客户来样定货、新产品开发。1998年7月,为解决陶瓷生产中最关键的“烧成”工序酿成的质量差、合格率低、烧成费用高等问题。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把杨建云调至1号窑炉兼任车间主任,通过他1系列措施的改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合格率从原来的60%上升到80%。2002年底,易门陶瓷厂改制后,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号令,同时继承和发扬浦贝乡民间优秀陶瓷文化传统,杨建云利用微薄的退职费,7拼8凑张罗了8万元资金,租用原浦贝乡大理石材加工厂的空闲地,建房筑窑,创建了易门宏云民族工艺美术陶瓷厂,生产制作土陶产品。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把传统的手工拉坯改成模型单刀旋压,使土陶生产变得制作简易、产量高、品质优、规格统1、计量准确。传统产品和新增品种达60多个,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民族民间区域文化名录浦贝陶瓷之乡浦贝陶瓷早期起源于明代末年,至今已有3百51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闯王李自成起义失败后,有1名名叫李忠的部下流落到易门,后到浦贝见其陶土好,便不愿离去,便以现在股分制的情势邀约了4户穷人办起了1个土陶厂,并命名为李忠碗窑,用陶土做起烧坛,首创了浦贝陶瓷文化起源的历史。起初主要是烧青瓷品、粗陶,后来烧绿陶、黄釉陶,渐渐地发展到可生产白釉陶、红陶,产品有:杯、锅、碗、碟、缸、罐等310余种,产品誉满全省。现在浦贝乡境内有华盛瓷业、益兴瓷业两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前身是改制前的浦贝陶瓷厂、易门瓷厂。主产品是日用瓷,高级抗菌瓷、骨质瓷。产品销往省内外,及东南亚1些周边国家。浦贝陶瓷已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1批市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浦贝豆豉之乡浦贝乡盛产豆豉,因历史悠久、味道纯粹,而被誉为“豆豉之乡”,浦贝豆豉分青豆豆豉和干豆豆豉两种,特别以青豆豆豉最受欢迎。辣酱鲜红,红绿相间,清新鲜美。浦贝豆豉的特点是“青”。每一年7、8月间,乘大豆初熟,即选取7、8乘熟的大豆,剥出豆来,趁鲜制作,以使豆豉保持其色泽鲜美。现浦贝乡境内有山里香、恒源两个绿色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就是生产豆豉等产品,远销省内外。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坟地上空高压线化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