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tirz理论的理想化形态理论

本文通过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部分方法的特性分类评述,特别对TIRZ理论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的关键点,使读者从整体上认识现有的技术创新方法,帮助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创新方法,以TRIZ为核心形成企业特有的创新方法体系,提高创新效率。
&&& 企业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恰当的创新方法可以为企业创新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涌现出了一些世界知名的企业。一些企业在应用产品质量创新方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效,但是,多数企业仍长期饱受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声誉不佳等尴尬地位。为此,2007年以来,我国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推动创新方法的工作。2008年4月,四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 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表明,TRIZ这一系统创新的方法所拥有的强大功能,正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的重视,并成为许多企业创新方法和工具体系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有许多应用过TRIZ的企业对该方法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力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TRIZ独特的能力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对于拥有其他创新方法成功应用实践的企业,TRIZ可以与其他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弥补其他方法在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不足,如约束理论、六西格玛或其它改进系统。引进TRIZ可以建立创造性解决冲突的工具箱,而且可以扩展到技术预测、战略制定与企业规划中。当企业缺少其他创新方法时,引进TRIZ可以成为每个职能或功能领域的问题求解工具。许多公司已成功地把TRIZ运用于规划、设计开发、制造工程、顾客服务、销售、服务开发、保单服务、质量控制、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随着基于TRIZ的应用平台及相应的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学习、掌握和应用TRIZ更加便捷,进一步加快了TRIZ方法的推广应用。
一、相关概念
&&& (一)创新的概念
&&&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首次提出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并认为技术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由此拉开了创新理论研究的序幕。他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表现形式有6种: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市场;找到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发明一种新工艺;实现一种新企业组织形式。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核心。
&&& (二)技术创新方法的概念
&&& 技术创新方法是技术、经济、管理、创造学等多学科方法和工具的融合,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针对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新设想、产生新方案、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方法和策略。
二、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与分类
&&& (一)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
&&& 最早的创新方法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的启发法,按发展的时序可分为三个阶段:远古研究阶段(公元4世纪~19世纪)、近代研究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现代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 1.远古研究阶段。公元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Pappus of Alexandria)首先提出启发法的术语,亦称为探索法,实质上是“单凭经验的方法”、有根据的推测、直觉的判断或者只是常识。典型的启发法是试错法(Trail and error,亦称为试探或试凑)。
&&& 2.近代研究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主要的创新方法是头脑风暴法、形态分析法、综摄法、5W2H法、检核表法、TRIZ、属性列举法等。
&&& 3.现代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的创新方法是中山正和法、信息交合法、六顶思考帽法、公理化设计法等。
&&& (二)技术创新技法、方法的分类
&&&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全世界有案可查的创造技法1000余种,常用的几十种,在此以5种方式对一些主要的方法进行分类。
&&& 1.按思维的主要形式分:分为逻辑思维形式为主和非逻辑思维为主的技法
&&& (1)逻辑思维:包括逻辑(科学)推理型技法(如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自然现象和科学效应探索法、等价变换法、KJ法、类推法)、组合型技法(如组合法、分解或分割法、形态分析法、信息交合法、横向思考法)和有序思维型技法(如奥斯本检核表法、5W2H法、和田十二法)。
&&& (2)非逻辑思维:包括联想型技法(如智力激励法即头脑风暴法、联想技法、逆向构思法)、形象思维型技法(如形象思维法、灵感启示法、大胆设想法)和列举型技法(如特性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
&万方数据&&&&
本文通过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部分方法的特性分类评述,特别对TIRZ理论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的关键点,使读者从整体上认识现有的技术创新方法,帮助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创新方法,以TRIZ为核心形成企业特有的创新方法体系,提高创新效率。
&&& 2.按技术创新方法的特性及创新视角分
&&& (1)基于经验的方法:启发法。
&&& (2)基于智力交流激励的方法:头脑风暴法。
&&& (3)基于组合的方法:形态分析法。&
&&& (4)基于类比的方法:综摄法。
&&& (5)基于设问的方法:“5W2H”法、奥斯本检核表法、属性列举法。
&&& (6)基于解决矛盾的方法:TRIZ与中山正和法。&
&&& (7)基于变化思维角色的方法:六顶思考帽法。&
&&& (8)基于公理的方法:公理化设计。
&&& 3.按基于不同方法、功能分
&&& (1)基于创造学的技术创新方法: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635法)、CBS卡片式智力激励法、NBS卡片式智力激励法、三菱式智力激励法(MBS法)以及反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卡片整理法(KJ法)、TCT法和ZK法,德尔菲法,电脑辅助创新,ALUO流程法、启发式重新定义方法、最佳技术求解法(TILMAG)。除以上方法外,在实际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还有组合法、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等。常用的设问方法有奥斯本检核表法、5W2H法、信息交合法、逆向异想法等。此外,人们还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观察发现法、技术移植法、联想法、试错法、问题开发法、自由发挥法、人机设计法、专利利用法、等价变换法、物场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等多种创新方法。
&&& (2)基于用户需求的技术创新方法:客户心声法(Voice of Customer,VOC)和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
&&& (3)基于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方法:门径管理系统SGS(Stage-Gate System)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新产品开发方法。产品价值管理(Product Value Management,PVM)是基于盈利模式和SGS门径管理系统。1985年,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概念出现并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 (4)基于产品和技术管理的技术创新方法:高标准定位法(Benchmarking),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产品及周期优化法(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PACE),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
&&& (5)基于创新规律的技术创新方法:公理化设计理论(Axiomatic Design Theory,ADT),TRIZ理论。
&&& 4.按应用阶段分
&&& (1)战略阶段技术创新方法:包括技术预见、技术预测、情景分析。
&&& (2)计划阶段技术创新方法:包括路径图法、高标准定位法。
&&& (3)概念设计阶段技术创新方法:包括领先用户法、模糊前端(FFE)法、质量功能展开(QFD)、田口法、公理化设计理论(ADT)、功能结构法、阶段门法。
&&& (4)生产制造阶段的技术创新方法:包括六西格玛管理法、并行工程(DFM与DFMA)、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TPS与LP)等。
&&& 5.按面向产品和管理分
&&& (1)面向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包括面向产品质量管理的六西格玛法,面向产品质量工程的QFD,面向产品设计的TRIZ、设计结构矩阵(DSM)和公理设计,以及面向产品设计优化的实验设计(DOE)方法(田口等方法)等。
&&& (2)面向产品制造的创新方法:以并行工程为代表,集中了CIMS、CAX等诸多信息技术工具在内的先进制造技术方法。
&&& (3)面向管理创新的方法:如约束理论(TOC)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方法。
&万方数据&&&&
本文通过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部分方法的特性分类评述,特别对TIRZ理论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的关键点,使读者从整体上认识现有的技术创新方法,帮助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创新方法,以TRIZ为核心形成企业特有的创新方法体系,提高创新效率。
三、TRIZ理论体系
&&&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将俄文转换成拉丁文的首个字母的缩写,即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被西方的一些学者称为前苏联技术创新的“秘密”武器。由于TRIZ方法长期以来处于前苏联的保密之下,加上该方法涉及复杂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使得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了解。
&&& TRIZ不仅是一种创造技法,具有各种技法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各种技法没有的特征――完整性,即目前涉及的创造技法中唯一的一种由基本图景、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推论和基本事实五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八大技术系统进化路径、最终理憩解IFR(Ideal Final Result)、40个发明原理、39个通用过程参数和矛盾矩阵、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标准解法、发明问题标准算法(ATRIZ)、物理效应库9个部分。
&&& (一)TRIZ基本图景
&&& 解决发明问题过程中所寻求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大量发明面临的局部问题和矛盾是相同的,同样的技术发明原理和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会在后来的一次次创新课题中被重复应用,只是被应用的技术领域不同。技术产品在客观规律作用下遵循S型的轨迹在变化,技术系统则呈S型曲线族发展。S型曲线说明,任何技术理论体系的知识容量总是有限的,经过发展必将达到饱和点而终止。技术系统朝着理想化发展,任何技术系统在其生命进程中都倾向于越来越可靠、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有效,即越来越理想化。
&&& (二)TRIZ的基本原理
&&& TRIZ的基本原理是矛盾原理。当改善技术系统中的某一特性、某一参数时,常常会引起技术系统中另一特性或参数的恶化,于是矛盾出现。这一原理可以分解用于解决技术矛盾的对应原理,用于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用于解决其他矛盾的物-场原理。
&&& (三)TRIZ的基本定理
&&& 39个通用参数和40条创新原则组成的矛后矩阵通用参数是产品特性的表述和产品设计指标的体现。39个通用参数分为通用、物理和几何参数三类。40条创新原则和技术矛盾矩阵组成技术矛盾矩表,为解决技术创新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76个标准解法是用于攻克其他矛盾的方法。
&&& (四)TRIZ的基本推论
&&& TRIZR的基本推论是技术系统进化的8条途径:
&&& (1)萌发期、构造期、发展期、成熟期四阶段周期进化途径;
&&& (2)子系统非均衡进化途径;
&&& (3)子系统向超系统进化途径;
&&& (4)多次循环进化途径;
&&& (5)刚性向柔性进化途径;
&&& (6)宏观级别向微观级别进化途径;&
&&& (7)增强协调性进化途径;
&&& (8)减少人为参与进化途径。
&&& (五)TRIZ的基本事实
&&& TRIZ的基本事实是工程事实,专利是其中之一。TRIZ依据的工程事实是专利描述的事实,最早是根里奇?阿奇舒勒TRIZ研究的20万项技术发明专利,是TRIZ理论体系的基础。
&万方数据&&&&
本文通过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部分方法的特性分类评述,特别对TIRZ理论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的关键点,使读者从整体上认识现有的技术创新方法,帮助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创新方法,以TRIZ为核心形成企业特有的创新方法体系,提高创新效率。
四、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的要点
&&& (一)高层的支持是系统推进创新方法的重要保障
&&& 创新方法在推广应用时会对企业运营的部分流程带来影响,甚至产生新的变革,可能会遇到来自企业的各种阻力。因此,在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时,需要企业高层持续的支持。某种程度上,企业应用创新方法的成败往往取浃于高层推动的决心和力度,而且对于一些需要对企业原有流程进行变革的方法来说,更需要高层领导者始终如一的坚持。如三星公司在推行TRIZ的过程中,从公司总裁到各级管理人员亲自参与到TRIZ的学习和培训中。英格索兰公司在应用六西格玛方法时,领导层都经过培训,将精益六西格玛的理念渗透到工作中。
&&& (二)系统的培训是创新方法成功应用的关键
&&& 创新方法的成功应用,除了方法本身的适用性,关键还在于有能够熟练应用创新方法的人员,因此,要注重对企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在引入创新方法的初期,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对企业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引入外部力量与企业员工一起开展实践性学习项目,让员工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创新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培育起企业内部自身的培训力量,从而形成系统的培训体系,最终转化为一种持续的学习和应用创新方法的内部能力。如TRIZ本身拥有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体系,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系统理解和学习,因此开展相应的培训必不可少。
&&& (三)成熟的应用工具促使创新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 创新方法在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是方法本身能够真正解决企业创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是该方法拥有成熟或商业化的应用平台,如系统的软件平台。企业通过这些平台,快速掌握创新方法的应用,减少在企业内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一些障碍,在短期内使创新方法发挥出作用。如TRIZ的计算机辅助创新(CAI)工具Pro/Innovatort、Innovation WorkBenchts、Goldfire Innovatort、CREAX Innovation SuiterT等;六西格玛和实验设计常用的工具JMP和Minitab等。
&&& (四)综合利用多种创新方法或工具,有机整合各种创新方法
&&& 企业管理创新、产品质量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是仝业形成核心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创新环节。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在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创新方法解决企业创新链不同环节的问题,在企业内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面向整个创新链的创新方法应用体系。如六西格玛法与TRIZ方法相结合的创新六西格玛法。韩国三星基于六西格玛法,将供应链管理和TRIZ等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三星创新方法体系。
&&& (五)根据实践进一步完善创新方法,形成企业特有的创新方法体系
&&& 企业创新是一个会涉及到企业运营流程的系统工程,在应用创新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引入方法的学习、培训和应用,还要根据自身应用的经验对一些创新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新方法体系。如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将TRIZ的各种创新方法重新归纳整理,在企业内进行TRIZ教育与实践,形成“层次TRIZ算法”。韩国三星的先进技术研究院TRIZ小组开发出一套逻辑来定义技术矛盾,称为诱导式技术矛盾。
五、结束语
&&& 目前基于创新规律的技术创新方法较为成功是TRIZ理论。1946年,阿齐舒勒带领一批学者在研究了世界各国200万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提出的这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是认识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突破性成果。如何更好利用TRIZ理论,总结、推广技术创新方法等对推动技术创新方法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只有与信息化、高科技化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益。因此未来企业应用技术创新方法,更应注重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技术创新的收益。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基于TRIZ进化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行业前瞻
<meta name="description"
TRIZ提供的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产品开发中解决技术难题的有效工具。技术进化理论是TRIZ的核心,该理论不仅能预测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能展现预测结果实现的可能结构状态,指导设计者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发新产品" />
&&&&&|&&|&&&|&&|&&|&&|&&|&&|&&|&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 
TRIZ提供的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产品开发中解决技术难题的有效工具。技术进化理论是TRIZ的核心,该理论不仅能预测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能展现预测结果实现的可能结构状态,指导设计者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发新产品
引言TRIZ提供的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产品开发中解决技术难题的有效工具。技术进化理论是TRIZ的核心,该理论不仅能预测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能展现预测结果实现的可能结构状态,指导设计者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发新产品。本文从不同视角提出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统一模型,并将TRIZ进化理论集成到产品创新解的产生阶段,预测未来技术的可能结构状态,指导设计者产生创新设计方案,并用液压缸往复密封作为实例。I TRIZ进化理论TRIZ进化理论是专门研究技术系统进化预测的重要分支,目前有技术进化理论(ET)、技术进化引导理论(GTE)和直接进化理论s][等多种形式。为了使这些理论在实际产品开发中易于操作,TRIZ研究者归纳和总结出技术进化模式和进化路线。设计者应用这些进化模式/路线很容易产生创新设计方案。1.1技术进化模式和进化路线技术进化模式是指技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复杂进化趋势。随TIRZ理论的发展,先后有Altshulle:的10种进化模式、zusman的8种进化模式和Darrell的11种进化模式。从产品开发角度,前两种进化模式使用方法模糊、难以操作,后一种进化模式考虑了产品设计的结构问题,易于操作使用。本文以Draren的11种进化模式进行分析,即:系统向理想化方向进化;向增加系统的动态性方向进化;向增加系统分割的方向进化;向增加空间分割的方向进化;向增加表面分割的方向进化;向增加可控性方向进化;向超系统方向进化,即先使系统的复杂性增加而后向减少系统的复杂性方向进化;向增加几何体复杂性的方向进化;向能量转换路径最短的方向进化;向增加系统动作协调性的方向进化;向增加系统节奏和谐性的方向进化。每种进化模式都有多条进化路线。每条进化路线,研究者都确定了自左向右的通用进化状态。如增加系统的动态性进化模式包含如下进化路线:刚性体-单铰体-多铰体-柔性体-液体或气体-场;超系统-系统-子系统-物质。通过对大量的专利研究发现,技术系统的进化路线研究可提供开发新一代产品的新概念和新思路。1.2 技术系统的进化潜能技术进化模式/路线与现代设计方法学的融合,产生了进化潜能的新概念[4]。进化潜能图如图1所示,图中每一条射线表示与构件或系统相关的进化模式,外周表示进化模式沿各条进化路线的进化极限,阴影面积表示目前产品沿进化路线已完成的进化,而进化极限与阴影面积之间的面积差就代表该系统的进化潜能。进化潜能图可直观表示给定技术系统的进化情况,为设计人员确定未来技术开发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图1 技术系统进化潜能图2 基于TRIZ进化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2.1 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统一模型对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有不同的理解和术语,图2从不同视角给出了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型。从传统的设计过程看,产品设计是从用户需求分析到新产品设计制造方案的形成过程;从概念设计的视点,则是指产品概念的认定、产生、实现和发展的过程;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针对市场新的需求和产品的问题、不足,不断用新的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去替代老产品的过程;从信息化角度研究,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图中的CAMI、CAFI、CSAI、CAPl分别为计算机辅助产品市场、结构、功能、工艺创新。创新概念或创新设想产生是产品创新设计中最能体现人创造力的环节,要求设计人员利用现有的科学原理、公理结合具体实际条件,寻找技术、经济可行的方案构想。针对产品存在的缺陷确定改进的方法,或针对产品向理想解的进化过程确定开发方向是产生创新构思的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本文重点讨论将 TRIZ进化理论作为产生创新构思的基本工具,实现产品快速创新过程。由于篇幅有限,在创新设计其他阶段的应用不再赘述。2.2 创新解的产生应用TRIZ进化理论产生创新解的过程为:通过专利和产品相关数据分析,研究给定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根据现有产品的结构状态确定其在已知的可应用进化路线上的位置。确定给定技术系统沿各条进化路线没有实施的进化状态和未来可能的进化阶段及进化较差的进化路线;通过定义进化冲突,确定给定技术系统实现未来进化阶段所需的技术创新潜力。用两种方法产生创新解:一是由给定技术系统沿各条进化路线可能的潜在状态,确定创新解;二是技术系统的进化潜能图,辨识未来主要的进化状态和创新方向,从而确定创新解。图3为针对某种产品的基于动态进化路线确定创新解的过程,图1为基于进化潜能图确定创新开发方向的过程。2.3 产品进化位置的量化利用模糊集{0,1,2,3,4,5}来度量产品的相对进化位置,图4为产品相对每一进化模式位置的确定过程。模糊集的意义如表 1所示。3 应用实例3.1 问题描述往复密封是液压缸关键技术,其性能对液压缸的低速特性、运动的灵敏性和动静刚度起决定性作用。为满足用户要求,液压往复密封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进。本文以液压缸活塞往复密封为例,应用提出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往复密封的改进设计。3.2 液压往复密封的进化路线液压往复密封创新包括新的密封材料和功能性材料的应用、密封件的截面形状设计、密封结构的改进和密封件的组合。本文从材料、结构、截面形状和功能几方面来分析往复密封技术的进化历程,并归纳和总结出与往复密封进化相关的进化路线如图5所示。图5a-1分别与Darrell的11条进化模式相对应。图中,带圆圈的方框表示当前往复密封的进化位置;虚线箭头指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密封结构;带阴影的方框表示液压往复密封潜在的进化状态,它提供了解决间题的出发点。3.3 液压往复密封的进化潜能图根据图5所示的往复密封进化路线及当前进化位置,并按照本文提出的产品进化位置的量化方法,构建液压往复密封的进化潜能图,如图6所示。从图中没有进化的区域可确定液压往复密封创新设计的方向。3.4 液压往复密封的创新设计解将现有往复密封的进化路线与图5所示的 TRIZ通用进化路线对比,并根据图6所示的进化潜能图得到如下结论:①单一密封材料难以同时满足密封和耐磨要求,因此密封材料的多元化、复合化和功能性材料的应用是往复密封材料创新的重要方向。②探索磁场、电场、化学场和生物场等复合场作用的密封技术可获得往复密封的突破式创新。③沿空间分割进化路线开发具有多孔和毛细管的密封结构可大大提高密封的润滑性能,减少粘滑阻力、降低磨损率。④几何体进化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进化趋势,当在设计过程中探索所有能得到的自由度时,就会得到密封件的创新设计。⑤开发截面形状更复杂的密封件可使密封性能、耐磨性大幅度提高,增加密封件的寿命和可靠性。⑥往复密封技术沿表面分割的进化已处于第3个阶段,开发具有活性孔的密封件可进一步增加密封装置的动态性,从而得到新型往复密封结构。⑦要增加密封的可控性,应开发带有反馈控制和智能控制的密封装置。液压往复密封技术在可控性、充分利用系统内部资源、向理想化方向进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进化潜能。⑧液压往复密封在系统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和谐性方面刚刚实施进化,因此沿该方向开发密封产品将引发液压往复密封的突破式发展。根据上述提供的方向进行往复密封的研究开发,会获得往复密封的创新设计。当然,要得到创新设计解,必须根据创新方向构思相应的创新设计方案。如沿往复密封件几何体进化方向可预测下一个结构进化状态应为复杂的截面形状,图7为由此构思的密封创新设计的一个方案。由于该密封的弹性力可调,且带有止口,可提高往复密封的密封性能和耐磨性。4 结束语传统创新产品开发需设计人员在较大的解空间 、寻求间题解, TRIZ技术进化理论提供了使设计者能迅速得到创新问题解的结构化方法。本文将 TRIZ进化理论与产品创新设计相融合,在产品概念产生环节,利用TRIZ进化路线和进化潜能产生创新解,使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具有可操作性。最后以液压缸往复密封作为研究实例,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end)
【】【】【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 其他信息
访问数:&|&
数据加载中..杨明朗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杨明朗、男、1949年10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处级调研员。1975年毕业于机械系机制专业。先后在华中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进修或做访问学者。曾任江西工业大学机械系教学秘书;江西工业大学食品机电系副系主任、系主任;工业设计系主任;南昌大学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工业设计系主任;南昌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兼工业设计系主任;副院长兼业设计系主任;江西城市学院副校长。
杨明朗主要社会职务
l 中国机械教育协会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
l 江西省创造学会常务理事。
l 中国包装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
l 江西省美协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l 国家机电设备招投标评估专家
l 江西省科技项目评估资讯专家
l 江西省包协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杨明朗主要研究方向
l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l 人机工程学研究
l 产品设计研究
杨明朗主要科研项目
l 丰城电厂单身公寓楼建筑工程规划设计
l 汽车滑行节能器研制
l BPZ多功能药片自动罐装机研制
l 科学发展观与工业设计关系研究
l 万载县清代周家大屋建筑形态与人文环境研究
l 剪刀新产品开发CAD与柔性生产线设计
l 全自动易折曲颈安瓿瓶生产线设计
杨明朗教材
l 《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实习教程》 江西科技出版社
l 《产品造型设计》
l 《风生水起——玄关》 江西科技出版社
l 《风生水起——天棚》 江西科技出版社
杨明朗主要论文
l 《包装产品中图形符号的使用效果分析》,《包装工程》2005 NO.1 , P126,第一作者。
l 《药品包装中的符号消费》,《包装工程》2005 NO.2 , P125,第一作者。
l 《基于TRIZ理论的国产手机的创新设计》,《包装工程》2005 NO.2 , P140,第一作者。
l 《信息产品的符号与符号消费初探》,《包装工程》2005 NO.3 , P183,第一作者。
l 《TRIZ理论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05 NO.4 , P196,第一作者。
l 《论设计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动态延伸》,《装饰》2005,6,P77,第一作者。
l 《风生水起与装修·卧室》,2005,8,副主编。
l 《风生水起与装修·电视墙》,2005,8,副主编。
l 《摩托车前减震器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分析》,《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9,第3期,P4, 第一作者。
l 《从有我的设计谈产品的审美创造》,《BRAND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SIGN》2005,9,P108,第一作者。
l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键盘设计》,《BRAND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SIGN》2005,9,P161,第一作者。
l 《中国古法造物型构观对家具创新设计的启示》,《BRAND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SIGN》2005,9,P281,第一作者。
l 《从符号语义学解读彩陶纹饰》,《BRAND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SIGN》2005,9,P344,第一作者。
l 《运用TIRZ理论的卧式卷烟包装盒设计》,《BRAND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SIGN》2005,9,P407,第二作者。
l 《老年人产品包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包装与食品机械》2004,NO.6 省级刊物
l 《TRIZ创新理论卧式卷烟包装盒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06,NO.1中文核心
l 《包装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常见误区及对策》《包装工程》2006NO.2中文核心
l 《TRIZ中的理想化对产品的设计创新研究》《包装工程》2006NO.3中文核心
l 《方便面调料袋的包装设计》《包装工程》2006NO.5中文核心
l 《从有我的设计谈产品的审美创造》《包装工程》2007NO.4中文核心
l :The Life Expectation of a Hydraulic Front-fork Vibration Absorber under Random Excitation (Published by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risbane, Australia.)
l Response of the Hydraulic Front-fork Vibration Absorber of a Motor Cycle Excited Randomly (Published by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risbane, Australia.)
杨明朗主要奖励
l 两次获得江西省科学进步三等奖()
l 一次获得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999)
l 获国家专利二项
l 获江西省专利技术优秀项目发明者(1990)
l 获江西省十五期间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7)
l 主编教材《产品造型设计》获优秀教材一等奖(2007)
l 人机界面应用成果导入教学研究、南昌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
l 作品《MP3设计》 江西省文化厅首届设计艺术展 一等奖
l 作品《淮山双岐营养米粉包装设计》 江西省文化厅首届设计艺术展 二等奖
l 获国家专利6项
1 主持国家与省级科技项目1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企业战略的形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